抗菌药与超级细菌

抗菌药与超级细菌
抗菌药与超级细菌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 药性的论述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 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活性,抗生素是由(包括、、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和干扰其他生活发育功能的。其中抗细菌抗生素[1]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在对抗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遭受伤害,形成了许多防卫机制,由此而产生的耐药菌得以生存和繁殖,大多数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或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抗性具有多种耐药机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抗生素的发现,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及其细菌耐药性,研究前景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1 抗生素的发现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了这种称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能抑制其它细胞增殖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1929年细菌学家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中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其中抗细菌抗生素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 2不同种类的抗细菌抗生素 2.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1.1 定义及发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是一类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己醇型的配基、以糖苷键与氨基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因此也常被称为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近200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完全、与β-内酰胺等抗生素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对许多致病菌有抗生素后效应( PAE) 等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历史起源于1944年链霉素的发现,链霉素的发现极大的刺激了世界范围内的无数学者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筛选新抗生素。其后又成功地上市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化合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因此根据这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卡那霉素等被列为第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一代抗生素的品种最多,应用范围涉及农牧业,其结构特征是分子中含有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相结合。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品种比第一代的少,但是抗菌谱更广,结构中含有脱氧氨基糖,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杀能力。 2.1.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是细菌30S核糖体,但直到近年来,随着核糖体的结构及核糖体RNA-AGs复合物结构的阐明,才得以在分子水平上真正了解这类抗生素是如何作用于核糖体的。由于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分为30S和50S这两个亚基,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多由RNA分子构成,其沉降

从“超级细菌”看抗生素对环境造成的生态污染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5014634.html, 从“超级细菌”看抗生素对环境造成的生态污染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爽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01期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人们对“超级细菌”等耐药性细菌的不断关注,抗生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超级细菌”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抗生素对环境造成的生态污染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相关现状提出应对措施,望对相关环境污染问题的应对提供参考。 关键词:耐药;抗生素;生态污染;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020-01 抗生素是一种以很低的浓度剂量就能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细菌、霉菌或者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医疗保健、生物科学研究、食品加工、农业和畜牧业等方面。抗生素本身对人类和动物细胞没有危害,但是大量生产和使用抗生素会致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对其失去功效。另外,抗生素本身的结构极其复杂,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容易造成生态污染,对环境影响严重。 “超级细菌”是指一些毒性很强、对绝大多数高效抗生素都耐药的细菌,人类或动物感染“超级细菌”后,在医学上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很差。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细菌耐药性的现象不断增多,“超级细菌”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超级细菌”的不断增多,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更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 抗生素对环境造成的生态污染 1.1 破坏环境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系统是由不同种属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维持生态自我平衡的系统,是一个很严密的生物系统。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抑制和影响生物链中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甚至某些种属会因此消失,食物链中某一环的断裂都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据报道,2013年一年我国使用抗生素达到16.2万吨,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超过五万吨的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我国平均每年自销的抗生素达到19万吨,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的滥用。从1960年到2000年全世界没有任何新型抗生素的出现,“超级细菌”的种

抗生素消灭细菌的原理是什么

抗生素消灭细菌的原理是什么? (知乎:胡远东) 药理学学酥面向高中生物水平听众的抗生素知识介绍来了!因为题主问的是抗生素消灭细菌的原理,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分类(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就不说了)。 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病菌好像一辆非常迷你的坦克,不过这辆坦克比较特殊,它除了能攻击人体外,还自带生产图纸,能够按照图纸生产新的零件,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新的坦克壮大自己的队伍。人类在和这些微型坦克的斗争的过程中采取了下列手段: 一、销毁生产图纸——阻断细菌的核酸合成(Nucleic Acid Synthesis)过程: 1.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DNA螺旋酶(DNA Gyrase),使细 菌不能进行正常DNA复制和分裂,分裂繁殖受阻。 2.利福平(Rifampin)作用于细菌的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从而抑制细菌 DNA转录成mRNA,无法进行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

3.硝基咪唑类药物(Nitroimidazoles),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 形成,使细菌染色体螺旋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 二、阻止生产零件——影响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Protein Synthesis)过程和叶酸合成(Folic acid Synthesis)过程,使细菌无法生产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 1.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50S subunit)的药物:大环内酯类(Macrolide)、 克林霉素(Clindamycin)、利奈唑胺(Linezolid)、氯霉素(Chloramphenicol)、链阳霉素(Streptogramin)。 2.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单位(30S subunit)的药物:四环素(tetracycline)、氨 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3.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细菌无法合成生长和繁殖 的重要物质叶酸。这一类在上图中未列出。 三、直接击穿坦克的装甲——影响细胞壁合成(Cell Wall Synthesis),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溶胀破裂死亡,或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Penicillin)、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碳青霉烯类 (Carbapenems)、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 2.万古霉素(Vancomycin)、短杆菌肽(Bacitracin)。 3.多粘菌素(Polymyxins)。 (图片引用自Antibiotics Mechanisms of action,收藏不点赞的JJ短十公分!)

抗生素副作用及危害和对策

抗生素的副作用及利害纵横谈 1、抗生素,救人、害人、杀人 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很多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可以说是神奇的,说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正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几十年来,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因此可以说,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抗生素也会害人。特别是在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环丙沙星可有轻度的胃肠道副作用;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在少数情况下,抗生素也会杀人。特别应当警惕的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上面所说的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等引起的肾损害,也可达到致人死命的严重程度。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 原来,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内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约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耐约菌"往往是一些真菌,亦称霉菌。这种霉菌感染,如不及时大力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怎么办?只有一句话:合理使用,切勿滥用。该用的时候,选用要准确,剂量、用药的持续时间要恰当,要熟悉并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要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抗生素更非退烧药,不能一发烧,不问情由就先把抗生素用上。是否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要经过周密的考虑。随便的、盲目的联合用药,有害无益。作为病家,也不要去向医生"点用"抗生素,不要以为药量愈大,品种愈多,效果就一定愈好。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才能发挥抗生素的最大效用,才能避免极大的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2.超级细菌的培养者 超级细菌,在这里指的是那些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的耐药细菌。人体被这种细菌感染后,医生往往束手无策。病人的结局自然也可想而知。当然,对这种细菌,除了法西斯分子外,大概没有人感兴趣,也不会有人喜欢去培养它。但遗憾的是,不少临床医生和病人却在无意中充当着超级细菌的培养者,成了"害人虫"的帮凶。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只要病人一到医院或诊所就医,不管有没有感染症状,医生动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活性,抗生素是由(包括、、属) 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和干扰其他生活发育功能的。其中抗细菌抗生素[1]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在对抗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遭受伤害,形成了许多防卫机制,由此而产生的耐药菌得以生存和繁殖,大多数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或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抗性具有多种耐药机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抗生素的发现,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及其细菌耐药性,研究前景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1抗生素的发现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了这种称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能抑制其它细胞增殖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1929年细菌学家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中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其中抗细菌抗生素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 2不同种类的抗细菌抗生素 2.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1.1 定义及发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是一类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己醇型的配基、以糖苷键与氨基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因此也常被称为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近200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完全、与β-内酰胺等抗生素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对许多致病菌有抗生素后效应( PAE) 等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历史起源于1944年链霉素的发现,链霉素的发现极大的刺激了世界范围内的无数学者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筛选新抗生素。其后又成功地上市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化合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因此根据这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卡那霉素等被列为第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一代抗生素的品种最多,应用范围涉及农牧业,其结构特征是分子中含有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相结合。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品种比第一代的少,但是抗菌谱更广,结构中含有脱氧氨基糖,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杀能力。 2.1.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是细菌30S核糖体,但直到近年来,随着核糖体的结构及核糖体RNA-AGs复合物结构的阐明,才得以在分子水平上真正了解这类抗生素是如何作用于核糖体的。由于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分为30S和50S这两个亚基,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多由RNA分子构成,其沉降系数为80S,由40S和60S亚基组成,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存在差异,使得这类抗生素能有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而对真核细胞的影响极小。这类抗生素只要结合在30S核糖体的A位点上,例如在链霉素结合于30S核糖体的晶体结构中(无mRNA和tRNA分子),链霉素可通过氢键和盐桥与16SRNA结合,此外,链霉素还可直接作用于蛋白质S12,S12的K45残基可与

超级细菌与抗生素抵抗

超级细菌与抗生素抵抗 超级细菌的出现 一种对抗生素出现抗药性的超级细菌所引起的不明病症正在全球散播,它甚至能抵抗最强力的抗生素。由于许多发病者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旅游和治疗,因而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细菌可能起源于印度次大陆。这种病可以通过饮水等途径传染,表现症状为肠道感染,由于这种新型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人一旦感染会在身上造成脓疮、毒疱,肌肉逐渐坏死,还常常会引起败血症、肺炎、高烧、痉挛、昏迷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产妇、老人、儿童来说都相当危险。超级细菌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细菌?为什么抗生素对其无效?如何应对超级细菌?本文将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1.什么是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即含有抗药性基因的细菌。也就是说超级细菌不是一种类型的细菌,也不是最近才发现的细菌而是有抗药性的细菌的总称。 2.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于扩散 细菌的抗药性即指细菌可以在有某种抗生素的情况下继续生存。抗药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自发性,所以就本质上说不是抗生素滥用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但抗生素恰恰起到了选择抗药性基因的作用,即在环境压力(如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下)含有抗药性基因的细菌可以生存,从而将抗药性基因选择出来,所以可以说是抗生素滥用导致了超级细菌的扩散,而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结合,传导,转化来传递基因,这就更加剧了抗药性基因的扩散。 就具体来说抗生素促进含抗药性基因细菌的扩散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是1.抗生素在医疗上的滥用2.抗生素在畜牧业的滥用 抗生素在医疗上的滥用是抗药性细菌扩散的主因,滥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人盲目迷信抗生素,如百分之22的人在感冒时服用抗生素 2,医生过度依赖抗生素,对不必须使用抗生素的疾病也盲目使用。 3不安疗程使用抗生素,很多人使用抗生素后病情稍有好转即停药,殊不知这恰恰增加了抗药性细菌出现的几率。 2畜牧业抗生素滥用,在很多国家,像猪,牛鸡等家禽家畜在饲养过程中都使用抗生素,其目的主要有两点1,保证其产生的肉类,蛋奶的安全卫生,2,有些抗生素还有促生长的用途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家禽家畜也是抗药性细菌的一个来源之一,即家禽家畜带有的非致病菌,再长时间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下,其抗药性突变很容易被选择出来,并传播出去,加重了抗药菌的扩散。 3..抗药性基因是如何使细菌抵抗抗生素的 其机制主要有4点 1.产生分解抗生素的酶,如β类酰胺酶类(最近新出现的超级细菌既含有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2.. 改变靶点PBPs的结构,使抗生素对蛋白亲和力下降 3改变代谢途径,如磺胺类的作用机制是阻断PABA的合成,而有的抗药性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转而直接利用环境中的PABA导致磺胺类药物失效 4将药物泵出,降低药物在细菌细胞内的浓度 4.抗药性细菌的应对 1。合理使用抗生素:理智的使用抗生素不会对抗药性细菌的扩散有任何帮助,所以我们应该更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科学的使用抗生素,对不必要使用抗生素的疾病不要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有自己的规律,一般都需要使用3-5天,很多患者使用1-2天之后觉得病情没有缓解,就自主换药,或者自己感觉好一点就停药,这

细菌与抗生素

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和真菌 Ⅰ革兰阴性有细胞壁的细菌 A.螺旋体Spirochaeta 1.密螺旋体Treponema 2.疏螺旋体Borrelia 3.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B.需氧/微需氧、有动力、螺旋形/弧行革兰阴性菌 1.螺菌Spirillaceae 2.弯曲菌Campylobacter 3.螺杆菌Helicobacter C.需氧/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与球菌 1.假单胞菌Pseudomonas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 2.军团菌Legionella 3.奈瑟菌Neisseria 4.莫拉菌Moraxella 5.产碱杆菌Alcaligenes 6.布鲁菌Brucella 7.罗卡利马体Rochalimala 8.鲍特菌Bordetella 9.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D.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 1.埃希菌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2.志贺菌Shigella 3.沙门菌Salmonella 4.克雷白菌Klebsiella 5.变形杆菌Proteus 6.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7.耶尔森菌Yersinia 8.弧菌Vibrio 9.巴氏杆菌 10.嗜血杆菌Hemophilus E.厌氧革兰阳性直、弯或螺旋形杆菌 1.类杆菌Bactericides ·脆弱类杆菌Bactericides fragilis 2.梭杆菌Fusobacterium F.厌氧革兰阴性球菌 1.韦荣球菌Veillonella G.立克次体与衣原体 1.立克次体Rickettsia 2.柯可斯体Coxiella 3.衣原体Chlamydia

细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和抗生素的配制方法

细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和抗生素的配制方法 、常用培养基 1、LB 培养基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 水中:蛋白胨1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10g 如果需要用INNaOH (?1ml)调整pH至7.0,再补足水至1L。注:琼脂平板需添加琼脂粉12g/L,上层琼脂平板添加琼脂粉7g/L。 2 、SOB 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2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0.5g 1mol/L 氯化钾2.5ml 用水补足体积到1L。分成100ml的小份,高压灭菌。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后,再在每100ml 的小份中加1ml 灭过菌的1mol/L 氯化镁。 3、SOC培养基 成分、方法同SOB培养基的配制,只是在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后,除了在每100ml的小份中 加1ml 灭过菌的1mol/L 氯化镁外,再加2ml 灭菌的1mol/L 葡萄糖(18g 葡萄糖溶于足够水中,再用水补足到100ml,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 4 、TB 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12g 酵母提取物24g 甘油4ml 各组分溶解后高压灭菌。冷却到60 C , 再加100ml灭菌的 170mmol/LKH2PO4/0.72mol/LK2HPO4 的溶液(2.31g 的KH2PO4和12.54gK2HPO4溶在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0ml。高压灭菌或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 5、2X Y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16g 酵母提取物10g 氯化钠4ml

如果需要用INNaOH (?1ml )调整pH 至7.0,再补足水至1L 。注:琼脂平板需添加琼脂粉 12g/L,上层琼脂平板添加琼脂粉 7g/L 。 6、YPD 培 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 0.9L 水中: 蛋白胨 20g 酵母提取物 10g 葡萄糖 20g 用水补足体积为 1L 后,高压灭菌。建议在高压灭菌之前,对色氨酸营养缺陷型每升培养基 添加1.6g 色氨酸,因为 YPD 培养基是色氨酸限制型培养基。为了配制平板,需要在高压灭 菌前加入 20g 琼脂粉。 二、常用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 ampicillin )( 100mg/ml ) 溶解 1g 氨苄青霉素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 25ug/ml ?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羧苄青霉素( carbenicillin )( 50mg/ml ) 溶解0.5g 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 以 25ug/ml ?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甲氧西林( methicillin )( 100mg/ml ) 溶解1g 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 最后定容至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37.5ug/ml 终浓度与 100ug/ml 氨苄 青霉素一 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卡那霉素( kanamycin )( 10mg/ml ) 溶解0.1g 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 最后定容至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10ug/ml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 25mg/ml ) 溶解 0.25g 氯霉素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 12.5ug/ml ?25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链霉素( streptomycin )( 50mg/ml ) 溶解 0.5g 链霉素硫酸盐于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 常以 10ug/ml ?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萘啶酮酸( nalidixicacid )( 5mg/ml ) 溶解0.05g 萘啶酮酸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 15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四环素(tetracyyline ) ( 10mg/ml ) 溶解0.1g 四环素盐酸盐于足量的水中,或者将无碱的四环素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 10ml 。 分装成小份用铝箔包裹装液管以免溶液见光,于 -20 C 贮存。常以10ug/ml ?50ug/ml 的终浓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 C 贮存。常以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 C 贮存。

滥用抗生素催生_超级细菌_

376? 管理·教育·教学 ? 心理性、精神性和药源性等原因引起。老年人睡眠能力减退、精神/情绪障碍,且老年人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低,对于各种外环境难以很快适应。有的患者一失眠就要求服用安眠药,一旦用上药就持续多年。 据资料显示,药物不良反应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是年轻人的l倍以上。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其血药浓度虽在安全范围,但却产生异于平常的更激烈的反应。老年人因同时患数种疾病,多科用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将影响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BDZs类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廓清率呈正常或稍慢,然而比普通成人对BDZs的反应稍差,这种敏感性增强原因不明,因此老年人应用BDZs更应小心。我们建议:①积极宣传睡眠卫生,从根本上消除引起失眠的起因,尽量避免使用安眠药,只有当失眠相当严重,可考虑使用之;②对入睡困难或中途易醒者可选用短、中长半衰期的BDZs,早醒者可选用长半衰期的BDZs?;③减药速度宜慢,一般不会引起睡眠紊乱或反跳现象;④老年人宜选用中长半衰期的BDZ?,且用成人剂量一半;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不要违背他们的意愿强行撤药,这种情况下小剂量长期使用反而是必要的;⑤慢性肺功能障碍者,因可引起呼吸抑制,应慎用;⑥对依赖性人格者应极慎用,避免对BDZs成瘾。 参考文献 [1]?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32. [2]?失眠的药物治疗.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M].北京:中日中 医药出版社,2004:89.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 张?巍1 韩光宇2 (1?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江苏?徐州?221009;2?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6) 【关键词】超级细菌;抗生素;滥用;NDM-1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11-0376-02 近期一种被命名为“NDM-1”的细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它可以抵抗现有的几乎所有的抗生素,被称为“超级细菌”。这种细菌最初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做过手术的人身上被发现,因此被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Delhi?metallo-β-lactamase?1,简称NDM-1)”。NDM-1是一种新的超级耐药基因,可编码一种罕见的金属酶,能水解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可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的DN A线粒体中,从而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1]。 1 什么是“超级细菌” NDM-1的出现使得“超级细菌”进入公众视野。“超级细菌”并非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强劲耐药性的细菌的统称。严格意义上讲,称它为“超级细菌”并不准确,很容易被公众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为准确。“超级细菌”并非突然冒出的,它是伴随抗生素的使用而出现并随着抗生素的发展而逐渐进化产生的,在人类与细菌的特殊博弈中,此消彼长,几度循环,“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 2 “超级细菌”的产生原因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发现了青霉素以来,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1944年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诞生,治愈了结核感染。从此抗生素开始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武器。细菌接触到抗菌药,会自发地改变自身代谢途径或产生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从而产生耐药性。这就迫使医学研究者不得不研究和开发出更多新的抗生素,至今人们已相继研究和发现了万余种抗生素,有200多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抗生素成为医师治疗感染的有力武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普遍使用,细菌也在不断变异,慢慢适应药物环境的变化,形成新的更强大细菌,从普通耐药进化为超级耐药。 在与人类的博弈中,细菌的表现十分优秀。抗生素发现以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是主要杀手之一,人们对它束手无策。青霉素的出现使金葡菌迅速败下阵来,然而它很快就出现了抵抗力。甲氧西林出现后两年,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 A)在英国被发现,成为首个超级耐药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MRS A已经成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2]。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超级细菌”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 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菌极快的繁殖速度、较高的突变率、快速的实现基因的互通有无,使得细菌总能在与抗菌药物的对抗中处于优势。以肺炎链球菌为例,青霉素使用24年后出现了耐药菌株,红霉素使用后15年出现耐药菌株,而对于较新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环丙沙星被批准用于临床之后4年就出现了耐药菌株。细菌产生耐药的速度已超过人类研究开发抗生素的速度。 3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在我国,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及管理不严格,人们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抗生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迫使医师在临床上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 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显示,我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而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只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滥用抗生素的比例高达80%以上,每年有8万人因此而死亡。7岁以下儿童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患者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只占0.9%。在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由于耐药菌感染导致的病死率为11.7%,而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在上海医院检测到的MRS A感染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5%,1994~1996年上升到50%~77.9%,200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80%~90%。出现的MRS A病例已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多重耐药。 4 “NDM-1”的出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发现的NDM-1“超级细菌”大多数出现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

超级细菌治疗指南

卫生部发布诊疗指南替加环素可抗超级细菌 2010年10月11日09:42重庆商报我要评论(6)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 本报讯中国卫生部对“超级细菌”高度关注,近日已会同总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制定发布了《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并专门召开视频会议指导医疗机构应对。 主要引起肺部尿路感染 国家卫生部9日提供的《指南》称,此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是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研究显示,该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监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都已有感染病例报道。 五类人群容易感染超级细菌 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及细菌本身特点,专家认为,产NDM-1细菌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专家强调,当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时,需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应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加强医务

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切实遵守无菌操作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几率。 超级细菌感染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 1.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2.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B和粘菌素两种。小样本研究提示单用治疗效果差,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口服不吸收,需要静脉注射给药,肾毒性明显。 3.碳青霉烯类:产NDM-1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个别研究发现,对MIC 值低(<4mg/l)的感染有一定疗效,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4.氨基糖苷类:我国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肠杆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具有一定敏感性。对轻、中度感染可以单用,重度感染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期间注意药物耳肾毒性。 5.氟喹诺酮类:肠杆科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突出,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 6.磷霉素:体外研究表明对部分耐药菌有效,但缺乏临床研究数据。 治疗方案: 1.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以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2.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等。应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蜱虫疫情属瘟疫 病人血液或有传染性 卫生部近日发布5份防控文件,部署蜱虫病的诊疗规范,其中称,初步认定,湖北、河南两省的大部分病例,与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有关。另外,中医药管理局昨日也发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瘟疫”范畴。

抗生素滥用与超级细菌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9年1月第40卷第1期.1. ?本期专题? 抗生素滥用与超级细菌 刘丹华2编译,张晓伟込张掰2审校 (1中国医科大学,沈阳110122; 2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1) 摘要: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致使多种超级细菌产生,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抗微生物耐药性(AMR)的岀现和蔓延已经成为一场国际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本文从抗生素滥用现状出发,解析了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着重介绍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多药肺炎链球菌(MDRSP)、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MDR-T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以及最新发现的携带有NQM-/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种超级细菌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并提岀抗药性这样的无边界威胁需要全球治理机制来减缓其岀现和蔓延。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超级细菌;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51(2019)01-0001-04 1前言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一种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青霉素。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莱明与另外两位科学家一弗洛里和钱恩经过艰苦努力,将青霉素提纯并制成了能有效抵御细菌感染的物资药品。由此,抗生素在人类历史上成为了对抗疾病的最有利武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科学家们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过绝大多数抗生素毒性太大,真正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牲畜疾病的药品不到百种。 近百年来,抗生素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石,被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和器官移植、化疗等许多现代医疗程序的预防或支持用药。抗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平均预期寿命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经常把它们看作一种万能药。一^没有有效抗生素的世界对于许多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这对健康、社会和经济均会产生巨大影响。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这个噩梦正在变成现实。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提高,进而导致抗生素不敏感和无效,并最终生存下来,就会产生耐药性。细菌在 环境中无处不在。它们是适应性极强的有机生命体, 大约35亿年的进化赋予了细菌显著的进化能力,具有对环境条件作出反应的非凡能力。每当引进和使用一种新的抗生素,细菌就会进化出如何抵抗这种药物的耐药机制。 即使谨慎使用抗生素,细菌也会产生耐药性,而不合理地滥用抗生素则加快了细菌耐药的进程。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起到了筛选耐药细菌株的作用。随着细菌DNA的突变,少部分细菌产生新的耐药基因,它们在抗生素造成的生存压力下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久而久之,耐药细菌就会越来越多,造成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因此,如果过多的把抗生素用在不必要的地方,就会增加环境中的细菌接触到抗生素的机会,从而加快耐药细菌的蔓延。 滥用抗生素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泄、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抗生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与经济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抗生素耐药性的治理迫在眉睫。 2抗生素滥用现状 尽管发达国家的医疗主管部门都在设法限制抗 收稿日期:2018-11-15 作者简介:刘丹华,研究员,主要从事缓控释药物、纳米药物及经皮给药系统研究

抗生素四大危害

中国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有40%死于抗生素滥用。 在我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2倍。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真正需要使用的病人还不到20%。 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瓶的水平,“水”里面不外乎糖水、盐水,再加一些抗生素。 我国儿童抗生素食用量是欧美发达国家儿童的倍,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约80%以上都是病毒引起,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临床约90%上呼吸道感染应用了抗生素。 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 至40% ,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的比例。 根据海关的检查报告,因抗生素残留而被拒绝在海关之外的产品,占出口产品的20%。出口产品也能检测出20%残留,如不是出口产品,数字恐更高…… 这些让人痛心疾首的事件…… 2005年全国春节联欢会上由21名聋哑表演者献上的“千手观音”让太多人感到了震惊和感动,然而,这21名表演者中有18名是由于小时候注射抗生素而致聋的。

广州市妇婴医院曾抢救过一名体重仅650g、25个孕周的早产儿,头孢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全无效,“顶级抗生素”泰能、马斯平、复兴达依然无效!经检测其竟然对7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而此耐药或来自母亲,母亲在吃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蛋禽时可能摄入这些抗生素。 家住河北的苗苗出生6个月时有些小咳嗽,经当地医院诊断得了咽炎并接受了庆大霉素雾化治疗,整个治疗过程苗苗哭的特别厉害,而护士却说没事,哭得越厉害药吸入的效果越好,之后苗苗的病情确有好转,但在其10个月时却出现了异常。后诊断,苗苗患了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就是半岁时做的那次庆大霉素雾化治疗。听到女儿叫声妈妈这么平常的事情却成了苗苗妈最奢侈的愿望…… 这些无处不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仅体现在用药上,生活中也有很多,如肥皂是抗菌的,冰箱、空调也有抗菌的,具有抗菌性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意味着给造成抗生素的耐药性的机会也越多。 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农畜养殖业的恶性肿瘤,存在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鱼、蛋、奶等农畜产品进入市场,看不见、摸不着的抗生素成了孕妇和宝宝食品中的危险因素。如为防治冬季蜜蜂发生细菌性疾病而给蜜蜂应用抗生素,致使某些蜂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过高,宝宝喝了含有青霉素残余的牛奶就会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即使没使用过青霉素,以后生病了使用时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 1、前言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 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抗菌药与超级细菌 笔记

抗菌药与超级细菌 第一章、超级细菌与抗生素的发现 一、走进超级细菌 细菌培养报告单上的R表示细菌对该药物耐药,不能使用该药物进行单独治疗。S表示对药物敏感,可以单独使用该药物进行单独治疗。I代表中介,表示疗效不确定,需要大剂量使用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多重耐药性(MDR)指微生物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泛耐药性(PDR)指对5类及5类以上抗菌药耐药。 超级细菌:指对有效治疗药物全部耐药的细菌。 超级细菌在医院印发的获得性感染很难控制或清除。超级细菌的危害:增加病患痛苦,病程延长;医疗费用增长;与强毒性或强感染性的病毒结合形成可拍的生物武器。 肠球菌、葡萄球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首字母缩写ESCAP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是第二位的院内感染菌,可长期潜伏人体内,当免疫功能低下或除以疾病状态时,就会在体内优势繁殖,在场球菌中的比例约 1% 。 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和乙肝、艾滋病列世界三大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并居于首位。耐药菌约占47.9%,目前还发现社区获得性MRSA。艰难梭菌(CD)引起腹泻和假膜性肠炎的厌氧格兰阳性芽孢杆菌,长期应用抗生素,肠道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艰难梭菌就会大量繁殖,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鲍曼不动杆菌(AB)是ICU患者最易感染的病菌之一。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超过90% 。 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获得性,可导致患者咳绿浓痰,引流液变成绿色等症状,有包膜,抗菌药物极难进入,同时对其有效的药物本身不多,肠杆菌,常见的有大肠杆菌(临床感染居首位)和肺炎克雷伯菌, 二、耐药的细菌 脑部: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上呼吸道:革兰氏阳性菌;下呼吸 道: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皮肤、软组织:革兰氏阳性菌;腹部多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及肠球菌;泌尿、生殖系统: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 固有耐药性(天然或突变耐药性):指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内在的耐药性(厌氧菌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固有耐药性,因为其需要借助痒依赖的转运机制进入细菌内);获得耐药性: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者消失,其耐药基因是后天获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