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丹徒新区规划综述

镇江丹徒新区规划综述
镇江丹徒新区规划综述

丹徒新区总体规划

一、丹徒新区规划的目标和规模

规划丹徒新区位于镇江市南约9.0KM,北界312国道,南临镇江市外环线,东临沪宁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铁路,西到十里长山,沪宁高速镇江支线和海溧高速公路穿越城市中部,通过檀山路和镇荣路和镇江市区紧密相连。规划区内内有“两山四水”自然条件,四大水域指谷阳湖、张寺水库、长山水库和西湾水库;两山指十里长山和马鞍山,景色非常优美。

1998年3月由同济大学完成了丹徒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年限为13年,规划面积9.9 KM2,人口10.0万人。优良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极大推动了丹徒新区的快速发展,随着发展的需求丹徒区委、区政府两次调整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目前面积约74 KM2的规划方案。

1、新区的规划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花园城市的目标,以行政中心启动为龙头,按照“接轨镇江、服务镇江、融入镇江”的理念,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别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镇江市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现代化的物流商贸基地、都市型工业基地、绿色生态住宅业基地、休闲观光会展业基地的“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动将丹徒新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大发展的格局中,把新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

2、新区的规划规模

本次规划年限为20年(2003——2023),近期至2013年,规划人口16.8万人,规划期末总人口为26.0万人。丹徒新区北至312国道,东接沪宁铁路,南临镇江市南环,西到十里长山,总用地约74 KM2,其中建设用地46KM2,近期建设用地面积达29.53KM2,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期建设以312国道以西和海溧高速以东用地为主,发展成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二期以312国道以东用地和十里长山脚下用地为主,拥有优美的山体和水域环境,发展档次较高的住宅区,并拥有广阔的生态工业用地。

二、丹徒新区总体规划布局

以行政中心为基本点,向南、东、西放射推进的片区结构,对河流进行整理,尽量保持

原有线型,同时以十里长山、西麓水库、张寺水库、西湾水库和长山水库为新区的生态绿化景观核心,将新区布局结构纳入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最终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布局结构形式。

“一心”——一个新区中心

强化城市绿化景观轴地区,在功能上是行政中心、中心商贸区、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在空间上是新区布局结构的核心。

“两轴”——有机发展的两轴线

绿化景观轴:延续现有城市轴线,从行政中心起,经中央商贸、文化中心,在空间上穿越西麓水库、高尔夫球场延伸至南部生态农业区。此轴线将成为新区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发展轴。

城市发展轴:一条横贯基地东西向的主要城市道路谷阳大道,联系西、中、东三大片区,两边控制出20或30米的绿化带,将成为新区的一条主要景观大道。

“三片”——动态推进的三片区

西片区:海溧高速公路以西,是整个新区主要的居住集中区域,规划结合张寺水库、西湾水库、长山水库和十里长山等自然环境,同时设计了三条南北向贯穿整个城区的生态绿廊,提升整体居住环境和品位。片区内结合张寺水库布置了一城市次中心,服务此片区。

中片区:海溧高速公路以东,沪宁高速连接线以西。以新区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为主要功能,同时亦是新区的居住集中区域、研发区域和物流区域。整个设计延续现有城市轴线,城市绿化景观轴起于北端的行政中心,往南为商贸中心,再往南为文化中心,沿西麓水库北岸布置城市休闲风光带,包括水滨大道、花卉园、水上运动区等内容,设计成整个新区的城市公园,西麓水库南侧布置一高尔夫球场和相配套的低密度住宅。

东片区:沪宁高速连接线以东,是整个新区的工业区、配置适当的居住用地。整个工业区被312国道有机地分成两个组团,两组空间形态,东侧的工业区形成规整的、简洁大方的空间形态。

三、道路交通规划

新区的本次规划道路由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

主干道:

规划东西向贯穿整个新区的主干道三条,与南北向的主干道形成完善的干道网,联系各居住区、中心区和工业区。红线宽为40米——50米,并在道路两侧控制出20米——30米的绿化带。

次干道:

次干道以各片区为单元自成网络,红线宽为32米,道路间距400米—600米,道路两侧控制15米——20米的绿化带。

支路:

支路是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必不可少的部分,规划红线宽为24米,保证机动车流的通畅,道路两侧控制10米——15米的绿化带。

二、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以“再现自然”为指导思想,树立“城在园中”的观念,建立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创造具有地域人文特点的绿蕴景观,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形成“线”为主,点面穿插的绿化网络系统。规划以一座生态山体、四个生态绿园、一条城市绿化景观轴和五条绿化景观路为骨干,结合片区公园、滨水绿化及防护绿化共同构成绿化大框架。

生态山体:

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十里长山,规划将其作为一座完整的生态山体保护区。

四个生态绿园:

针对新区的四个水库,规划改造水面岸线,围绕水面营造丰富的水景空间,将绿色环境、水景和城市有机活动结合,形成集观赏、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公园。即谷阳湖公园(西麓水库公园)、张寺水库公园、西湾水库公园和长山水库公园。

城市绿化景观轴:

北起马鞍山,经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在空间上穿越西麓水库、高尔夫球场延伸至南部生态农业区。

绿化景观路:

整个新区通过谷阳大道、纬六路、南环路、镇荣路和312国道等城市干道绿化控制带构筑了绿化景观道路。

五、景观规划

中心区景观

集行政、商贸、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区宜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突出表现“新世纪、新形象”。

整个中心区应该总体考虑,把握总体空间关系,行政中心以政府办公楼为主体结合其它公共建筑,形成颇具现代气息的办公建筑景观区;商业街区和休闲娱乐区通过成片布局的公共建筑形成中心区连续、繁华、宜人的多形态空间组合,造就丰富、开敞、有机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间的绿化景观轴设计成连续的开放空间,串联行政广场、市民广场、沿河休闲绿地,使之成为丰富多彩、富有人情味的商业游憩场所。

居住生活区景观

规划强调居住区建设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真实记录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建筑形象重点,采用简洁和明快的色彩,塑造花园式的新区风貌。

工业区景观

工业区作为城市的现代化基地,基规划设计要具有现代化风格,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要求,采用简洁的造型和明快的色彩。同时注重建筑风格、环境设计、空间结构等对于个性特色和整体开发效果的影响,注重绿化和环境的营造,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得工业建筑和新区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使工业区面貌具有现代感、优越感,增强工业区吸引投资的感染力。

旅游休闲观光区景观

十里长山和新区傍水区域,包括西麓水库、张寺水库、西湾水库和长山水库四个生态公园,重点保护好自然生态景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风貌。

滨河绿化景观

根据水岸线的自然条件,依托自然风光,结合开敞式的草坪、灌木绿化,在沿岸布置小体量建筑,保证通畅的河湖风光观赏视线。以重点地段的景点建设为突破口,对滨河道路的路面、铺庄、驳岸、绿化、灯饰、小品以及建筑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造,带动两岸沿线的美化、绿化、亮化。

三、建设现状

丹徒新区的城市面貌新颖、别致。行政中心、一期广场、二期广场的建设,构筑了新区的生态环境的中心;西环路的建设、镇荣路拓宽改造,将新区与镇江市区溶为一体;工业区的全面启动,为新区夯实了基础;高级中学的竣工、自来水唧站投入使用、新区医院、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善了新区配套;千禧路、瑞山路、勤政南路的建设,拉大了城市的框架。目前,新区建成区面积约5.0KM2,已建设道路长度约75.0KM,宽度为24米—50米不等,总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工150万平方米。一期市民广场、二期休闲广场、三期农业观光园分别占地分别约8.0万M2、13.0万M2和15.0万M2。

新区的规划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花园城市的目标,以行政中心启动为龙头,按照“接轨镇江、服务镇江、融入镇江”的理念,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别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镇江市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现代化的物流商贸基地、都市型工业基地、绿色生态住宅业基地、休闲观光会展业基地的“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动将丹徒新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大发展的格局中,把新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镇政发[2007]32号 【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3.06 【实施日期】2007.03.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镇政发〔2007〕32号) 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强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控制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城市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的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重点工程是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切实改善我市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竞争区域化态势明显增强,加快城

市重点工程建设,再创环境新优势,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开拓进取,克难奋进,不断开创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二、加强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区、市各有关部门对城建重点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要亲自抓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把城建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要专门成立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领导班子,具体协调本辖区内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及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加快推进工程实施进度。 三、建立城建重点工程联审会办制度。市发改委、建设、规划、国土、环保、财政、交通、水利、城管、园林、公安、市政公用、农林等部门,要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手续的办理实行责任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有关要求,在行政服务中心为城建重点工程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对一时难以办结的,先行备案。各部门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竭诚为城建重点工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优质服务。 市国土部门对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用地要优先保证,要及时注入土地,为项目融资提供保障,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市政府注入用于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土地要优先安排上市。 市规划部门要提前做好城建重点工程和政府注入土地的项目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及时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要主动做好跟踪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档案管理,竣工档案及时移交市城建档案馆。 四、进一步强化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城建重点工程的计划安排、方案论证、情况收集、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每

镇江丹徒新区规划综述

丹徒新区总体规划 一、丹徒新区规划的目标和规模 规划丹徒新区位于镇江市南约9.0KM,北界312国道,南临镇江市外环线,东临沪宁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铁路,西到十里长山,沪宁高速镇江支线和海溧高速公路穿越城市中部,通过檀山路和镇荣路和镇江市区紧密相连。规划区内内有“两山四水”自然条件,四大水域指谷阳湖、张寺水库、长山水库和西湾水库;两山指十里长山和马鞍山,景色非常优美。 1998年3月由同济大学完成了丹徒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年限为13年,规划面积9.9 KM2,人口10.0万人。优良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极大推动了丹徒新区的快速发展,随着发展的需求丹徒区委、区政府两次调整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目前面积约74 KM2的规划方案。 1、新区的规划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花园城市的目标,以行政中心启动为龙头,按照“接轨镇江、服务镇江、融入镇江”的理念,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别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镇江市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现代化的物流商贸基地、都市型工业基地、绿色生态住宅业基地、休闲观光会展业基地的“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动将丹徒新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大发展的格局中,把新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 2、新区的规划规模 本次规划年限为20年(2003——2023),近期至2013年,规划人口16.8万人,规划期末总人口为26.0万人。丹徒新区北至312国道,东接沪宁铁路,南临镇江市南环,西到十里长山,总用地约74 KM2,其中建设用地46KM2,近期建设用地面积达29.53KM2,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期建设以312国道以西和海溧高速以东用地为主,发展成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二期以312国道以东用地和十里长山脚下用地为主,拥有优美的山体和水域环境,发展档次较高的住宅区,并拥有广阔的生态工业用地。 二、丹徒新区总体规划布局 以行政中心为基本点,向南、东、西放射推进的片区结构,对河流进行整理,尽量保持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一、自然地理区位概况 1、区位概况 ⑴城市概况 镇江位于东径119度21分至119度35分,北纬32度7分至32度17分,系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沪宁铁路贯穿市区,同时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沿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镇扬大桥与京沪高速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所有这些形成了江苏省中部重要的铁、公、水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和重要,为镇江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镇江市市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5.6平方公里。1998年底主城总人口59.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0万人,农业人口12.27万人。 一九八五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重要性质之一是“历史文化古城和风景游览城市”。 一九八六年十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镇江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四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 ⑵区位概况 本规划位于镇江主城北部城市滨江地带,规划用地运粮河,东至解放路北端及北固山景区,北至长江,南到沿长江路南侧100米左右幅深的范围。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规划长江路连接三山风景区,是一条重要的景观园林道路;同时细节润扬大桥接线,向东延伸连接镇大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性干道。 2、自然地理概况 ⑴地形、地貌 镇江位于宁镇山脉东段,属低山丘陵地带,南部为低山区标高100-350米,中部为丘陵谷地标高10-72米,北部沿江为一带状冲积平原标高3-8米。古运河由市区东南向西北蜿蜒注入长江。市区位于长江以南,坐落在古运河两岸,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在4-10米,沿江一带标高在3-5米之间。运粮河位于市中心西部,基本与长江平行,两端均与长江相通,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方来水,西侧地面高程为4.0-5.0米。 ⑵城市气象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路、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围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2004-2020) 镇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镇江市港务管理局 二○○四年八月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情况 (1)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1) 第二节长江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3) 第二章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4) 第三章长江岸线利用规划 (8) 第一节规划原则 (8) 第二节岸线开发布局 (9) 第四章存量岸线的整合利用 (12) 第五章保障措施 (13)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镇江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规划好、使用好这一战略资源,对抓住沿江开发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沿江开发水平,实现镇江“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计委《关于编制沿江开发详细规划的通知》要求,依据《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江港总体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本市行政辖区内所有长江岸线。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2004-2020年为规划期,重点是近五年。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镇江市行政辖区内长江主航道上起大道河口,下至炮子洲尾(均为省辖市行政区划勘界点),全长约108000米,由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组成。长江自然岸线总长269726米(包括汊江、岛屿和老港池内岸线),其中-10米以下的深水岸线87198米。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从大道河口到炮子洲尾,整个河道内,河槽宽窄相间,分汊和弯道兼备呈藕节状。自西向东,汊道有世业洲、江心洲、太平洲;弯道有高资、六圩、大港、嘶马;此外还有征润洲、新民洲等较大的边滩。主流河床平面形态呈连续“S”状。目前,江流自仪征水道而下,向东至世业洲分为两汊,右汊为主汊,主流沿高资、六摆渡下泄,经龙门口与左汊汇合进入六圩弯道,此段主泓偏靠六圩、沙头河口一侧,继而进入江心洲分汊段,左汊为主汊,主流偏谏壁下泄,在青龙山与右汊水流汇合后进入大港单一河床,此后,主流偏靠右侧,过大港、马

关于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起草说明

附件1 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目标总表 总体目标 指标名称2015年2016年2017年备注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31600 34100 36900 年均增长8%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1 21.5 22 三年累计提高1.25万元/人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2 1.25 1.3 三年累计提高0.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万亿元) 5.7 6.3 6.9 年均增长10%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8.5 49 50以上三年累计提高1.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8 6.0 6.2以上三年累计提高0.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6.2 26.7 27以上三年累计提高1.3个百分点 重点攻坚行动目标 指标名称2015年2016年2017年备注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12 14 16 三年累计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 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 心、工程实验室(家) 2300 2550 2800 三年累计增加750家左右 实施新一轮技术改 造工业投资(亿元)9800 11400 13200 三年累计34400亿元 工业技改投资(亿元)2450 3100 3880 三年累计9430亿元 开展技改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 5000万元企业)(家) 5500 (2500) 6500 (2600) 8000 (2900) 三年累计20000家(8000家) 加快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发展质量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投资(亿元)1200 1500 1800 三年累计4500亿元 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亿元) 2700 左右 3200 左右 3800 左右 年均增长18%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亿元)5600 6100 6700 年均增长10%左右 产业园区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50 1400 1550 三年累计4200亿元 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1700 2000 2400 年均增长18% 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增 加值比重(%) 23 26 30 三年累计提高11个百分点左右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家)600 650 700 三年累计1950家年产值超亿元智能制造骨干企业累计(家)60 80 100 三年累计新增60家全省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总产值(亿元)380 480 600以上年均增长26%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实现电机能效提升(万千瓦)630 200 170 三年累计1000万千瓦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个)20左右15左右15左右三年累计50个左右推动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家)500 500 500 三年累计1500家 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亿元)370 400 450 年均增长10% —22—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年初,县委、县政府就进一步加速工业发展问题做出了“规划建设两大工业园区,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的部署,明确了“以项目为依托,以优势企业为主导,对相关产品或产业链条实行合理集聚,营造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专业化生产”的工业发展主攻方向,力争3—5年内使新区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全县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带动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二、概况 1、区位和交通条件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北岸,隶属濮阳市,辖13个乡(镇),总面积560平方公里,48.3万人,耕地50万亩。范县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省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15°21′—115°43′,北纬35°38′—35°55′,地面黄海标高51m—46m,自然坡降1/5000—1/6000。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位于范县新区东北部,东到王庄,北到义和庄,西靠范新公路,南依濮台高等级公路,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德商高速公路、濮范高速公路分别在园区东部、南部穿过,濮台铁路横贯东西,东与京九线接轨,西连京广线。项目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上、地下无文物,地基承载力平均在每平方米12吨左右。 2、自然条件 范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境内黄河、金堤河蜿蜒而过,引黄工程纵横交错,水利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2小时。 气温 年平均温度13.5℃ 极端最高温度42.6℃ 极端最低温度-19.3℃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 公示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a1164379.html,/gzcy/ 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在《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中,将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定为“一心三片,两区两带,二环八射”,一心即老城中心区,三片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城东片区的职能被定为行政办公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而城市近期发展是重点向东,适当向南,拉开建设,新区先行,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而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城东火车站新区,城东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城东园艺场住宅小区的建设等,石城大道东段、枣林路、宝山路、火车站前广场、市政绿化休闲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使城东新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为了保证新区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编制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成当务之急。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5.《钟祥市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 6.国家相关规划和钟祥市政府及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7.钟祥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 第三章规划条件分析 第一节区位条件

城东新区位于钟祥市城区东部,范围包括校场路以东,东出口路以北,莫愁湖及东岸休闲旅游区以南,松林路以西,总占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第二节用地条件 控制区内地形为丘陵岗地,标高在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区内现有金林木业公司,漂白粉厂,拖车厂,电缆厂等多家企业,还有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殡仪馆等单位,同时还散落着几个小居民点,其余多为山丘旷地。 第三节开发条件 区位优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东新区是钟祥市行政办公、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将同时建成新的商务及物流中心区,是市内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 环境优势:城东新区南北两面分别临镜月湖和莫愁湖,东北倚松林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环境。 交通优势:区内的东出口路、校场路、枣林路、松林路、宝山路、桔园路、石城大道东段等城市主次干道一起组成城东新区的交通骨架。另外,长荆铁路及站场布局在新区北部边缘通过,可直达武汉、宜昌等城市。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和主导原则(1)树立经营城市的观念,发挥城市资源最大效益。 (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3)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的计划性与指导性,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 32页)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 32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发布日期:2012-10-12 肇庆新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地处鼎湖区中部,东邻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市,西倚端州区,北接四会市,是肇庆市各功能区紧密连接的主要纽带,是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发展腹地,是珠三角联通大西南各省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是珠江西岸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2008年,国务院正式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肇庆市全境纳入国家重点发展区域。近年来,肇庆市经济建设不断提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向着“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广泛深刻变化,广东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肇庆新区,是广东从长远发展出发,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肇庆市作为珠三角主体城市的先行示范作用,遵循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并引领新型城市化模式,培育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对我国大西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对广东省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肇庆市鼎湖区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以西的莲花镇、永安镇、凤凰镇、广利街道、桂城街道辖区内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周边相关区域,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科学划定协调区范围,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包括除肇庆新区外的鼎湖区全境、四会市大沙镇和高要市蚬岗镇。协调区在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构建等方面,须与肇庆新区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 规划区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本规划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肇庆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加快建设肇庆新区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批 后公布)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已于2017年4月28日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镇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镇江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镇江市行政管辖区,包括镇江市区,丹阳、扬中、句容三个县级市,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大港,西至高资,南起312国道、宜通大道(原南环路)和金润大道(原沿江公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是本次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地域。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镇江市区行政管辖区,面积1088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三、规划期限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四、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五、城市职能国家知名的生态文明城市,沿江南北联动的枢纽,生态宜居的创新型城市。六、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 人口133万,城市建设用地146.5平方公里。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360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73%以上。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构建“一带三区”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带”为长江发展纽带,“三区”即由镇江和丹阳构成的镇江都市核心区、东部以扬中 为核心的江岛特色发展区、西部以句容为核心的丘陵特色发展区。3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规模等级分4级:Ⅰ级人口100万以上1个(镇江中心城区)、Ⅱ级人口20-50万3个(丹阳中心 城区、扬中中心城区、句容中心城区)、Ⅲ级人口5-10万8 个(辛丰、丹北-界牌城镇组群、油坊-八桥城镇组群、皇塘、下蜀、茅山、谷阳、丁岗)、Ⅳ级人口1-5万20个。4 城镇职能等级城镇职能等级分4级:Ⅰ级为镇江中心城区(1个),Ⅱ级为丹阳中心城区、扬中中心城区、句容中心城区(3个),Ⅲ级为重点中心镇(4个),Ⅳ级为一般建制镇(24个)。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化、均衡化、品质化的发展目标,构筑与城镇体系相适应的网络化格局,确保公益性(准公益性)设施的有序建设。6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源,完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发布日期:2012-10-12 肇庆新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地处鼎湖区中部,东邻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市,西倚端州区,北接四会市,是肇庆市各功能区紧密连接的主要纽带,是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发展腹地,是珠三角 联通大西南各省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是珠江西岸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2008年,国务院正式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肇庆市全境纳入国家重点发展区域。近年来,肇庆市经济建设不断提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向着“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 成果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广泛深刻变化,广东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加快建 设肇庆新区,是广东从长远发展出发,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肇庆市作为珠三角主体城市的先行示范作用,遵循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并引领新型城市化模式,培育广东 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对我国大西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对广东省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肇庆市鼎湖区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以西的莲花镇、永安镇、凤凰镇、广利街道、桂城街道辖区内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周边相关区域,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科学划定协调区范围,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包括除肇庆新区外的鼎湖区全境、四会市大沙镇和高要市 蚬岗镇。协调区在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构建等方面,须与肇庆新区统筹安 排和协调管理。 规划区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本规划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肇庆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加快建设肇庆新区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镇江市综合交通规划

镇江市综合交通规划概要 项目承担单位:东南大学运输规划研究所、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项目主持人:王炜 二、项目参加人:王炜、过秀成、杨涛、陈学武、方开鸿、单锦华、耿金文、宇文家胜等 三、镇江市总体发展规划概况 镇江市系江苏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与文化古城扬州隔江相望,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交通地位十分重要,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港口和苏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市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顺江通海、以港兴城、跳出老城、组团布局、滚动推进、重塑镇江”,并以此为基调构架出镇江市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蓝图。规划的镇江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分为3个层次: 第1层次:以中心主城为重点,以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具有中心辐射功能的发展轴心。 第2层次:以中心城区外的重点镇为外围生长点的圈层空间构架,并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外围城镇接轨层。 第3层次:为依托中心城,城市发展轴线和若干城镇核心组团,形成以镇江中心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外围城镇圈为纽带,以各县(市)域城镇为基础的市域城镇群体网络。镇江市中心城由主城和大港、高资两区组成,形成一城两区的总体布局形态。主城是全市政治、经济、商贸、金融信息和科技文化中心,大港是镇江市主要的外贸港口和基础工业基地,高资是以建材、冶金工业为主的工业港口新区。主城布局结构形态如图1所示,采取组团式布置,共分五个组团,分别为老城组团、丁卯组团、谏壁组团、官塘组团、蒋乔组团,总用地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各组团间利用自然山体作为生态绿地分隔,以便捷的交通干道相连,构成独特的空间布局结构,强化“城市山林”特色。 图1 镇江市主城布局图 二、镇江市综合交通规划总体构思 1规划目标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编制情况的说明 一、规划概况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0年。按照《旅游规划通则》共分11个章节。 本规划是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宏观性战略规划。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本规划只认定旅游项目的功能与方向,不对旅游项目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详细界定,其具体地块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遵照本规划的总体布局框架选定。 二、规划核心内容说明 (一)对镇江旅游现状的分析 1、基础分析。规划认为镇江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旅游发展机遇和优势明显。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镇江旅游单体资源知名度不高、承载力不强、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区域垄断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知名景区。 2、产业分析。规划认为镇江旅游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镇江旅游产业面临着产业要素内部联动不足、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不高、跨区域协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3、市场分析。通过第三方调查分析,国内市场对镇江旅游关注度排名前十二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辽宁、广东及河北。规划认为南京、上海等地是镇江游客重要的客源分布区,京津地区为新兴潜力区,拓展空间很大;从入境客源分布来看,日韩等东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潜在客群较多,东欧、南美、南非等市场可适时拓展和培育。 (二)镇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1、规划思路 一是生态江山。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内涵,把城市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的旅游功能。 二是五音六律。加快历史文化、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向旅游魅力产品转换,奏响镇江旅游“福、闲、爱、道、乐”五个特色音符,细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律”旅游服务保障措施,构建出镇江旅游“五音六律”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三是满眼风光。突出镇江旅游景观功能的提升,建设景观视觉识别系统,使镇江具备游客过目不忘的景观记忆。 四是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通过精细化的游线设计,使镇江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令人向往的旅游生活目的地。 2、发展战略 一是江山联动战略。规划认为江山河岛是镇江最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江山旅游的发展决定着镇江旅游的成败。

镇江市市区城市规划管理导则-Danyang

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导则2013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规划编制管理.............................. - 3 - 第三章用地规划管理............................. - 10 - 第四章建筑规划管理............................. - 32 - 第五章地下空间规划管理......................... - 43 - 第六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管理..................... - 55 -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73 - 第八章山体保护与滨水空间管理................... - 76 - 第九章公园绿地与城市景观....................... - 83 - 第十章城市色彩、广告与夜景灯光管理............. - 91 - 第十一章村镇规划管理.......................... - 109 - 第十二章附则................................ - 118 -

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中的引导和统筹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导则。 1.2 在镇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导则。 1.2.1 在规划管理中,如有涉及环保、水利、交通、消防、人防等多种专业的,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当服从其相关专业的规范和标准。 1.2.2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区等特殊区域范围内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 1.2.3 城市规划编制、实施及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城市国际化、乡村特色化、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彰显生态、文化、宜居的品质和特色,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和顺应自然,构建令人向

中国广州琶洲新区总体规划

美国G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Goettsch Partners)所设计的中国广州市琶洲新区总体规划赢得了这一规划设计竞赛。三个城市地块形成三角形场地,规划了7座建筑总面积达428,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开发商是中国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琶洲区沿珠江三角洲,是广州向东拓展的奠基石。胜出的总体规划为在三个地块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标志性形象的商业目的地,将新的滨江地区融入城市整体布局。 犹如螺花纹般的设计诠释了整个项目的组织概念,项目中心与广州市历史建筑琶洲塔创造直接的视觉连接。整体项目的中心是一个用于连接三个地块并对行人和机动车交通做出明确分隔的大型公共广场。可持续性设计方案从一系列无障碍带屋顶的通廊和为地面层提供遮阳的高架桥开始。这些桥梁同时拥有连接塔楼室内社交空间以及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顶部花园空间。 位于东北角的地标性建筑是开发区在天际线上的标志,同时在地理位置上极具视觉冲击感。其它6座建筑环绕中心广场,其裙楼层设置的商业和餐饮使整个公共空间更为活跃。在营造更为清晰的广场轮廓同时,连通建筑的天桥还使江景以及相邻珠江视野最大化。架空结构为整个建筑群创造了具有透视性的门户通道。

广场上,呈阶梯形的庭院自场地低层行人通道升起穿越项目主通道下方。庭院周边设有商业和餐饮,内部设置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景观配套设施并以用于教育和文化犹如珠宝般的展览场馆作为终点。整个人行道网络与地铁直接连通,极大地方便了项目的周边交通。 相比其它地块,地块4、5和10包含混合商业功能的规划规模更为庞大。地块4总面积为210,000平方米,拥有地标性办公和酒店大楼以及一个单独的酒店式公寓楼,两座建筑构成半圆形面向主广场。地块5包含位于3地块最南端形成三角形并环绕次级广场的三座办公楼,其总面积为100,000平方米。地块10总面积为118,000平方米,包含沿相邻珠江的一栋办公大楼及一栋酒店大楼。虽然每栋建筑各具特色,但总体来看,所有建筑组合在一起呈现出螺旋式向上的形状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琶洲项目是美国G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保利房地产集团的第四次合作。先前合作项目包括德阳129,000平方米混合开发项目,其中拥有酒店、办公、会议和文化等功能;顺德的一座200米高办公大楼和成都150,000平方米双塔办公大楼。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保利房地产集团拥有119家分公司遍及全国35个城市。 美国G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芝加哥,提供创新的建筑,室内,规划和建筑幕墙设计服务,并在上海和阿布扎比设有分公司,所完成的项目涵盖四大洲。最近完成的项目包括在美国芝加哥、中国北京和上海的甲级办公楼,以及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的豪华商务酒店。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著名律师事务所Baker & McKenzie 的办公楼、Astellas制药公司北美总部和西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450间客房的中国成都群光广场君悦酒店,设于其裙房的百货公司将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百货公司之一、900间客房的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希尔顿酒店、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的280,000平方米的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总部大楼。

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镇江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

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镇江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6) 第一节区位条件与特征 (6)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7) 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9)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0)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4)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14)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任务和重点 (15)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目标 (17)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9)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9)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0) 第五章加强区域统筹与分区调控 (24)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与调控 (24)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调控方向 (26)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0) 第四节辖市(区)土地利用调控 (31) 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33)

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33) 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33) 第三节积极开展土地整治 (35) 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8) 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8) 第二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38) 第三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节约利用 (40) 第四节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41) 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3) 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43) 第二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4) 第三节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45) 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7) 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与规模 (47) 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48) 第三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48) 第十章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51) 第一节重大土地整治工程 (51) 第二节重大土地利用保护工程 (51) 第三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 (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