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2004-2020)

镇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镇江市港务管理局

二○○四年八月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情况 (1)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1)

第二节长江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3)

第二章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4)

第三章长江岸线利用规划 (8)

第一节规划原则 (8)

第二节岸线开发布局 (9)

第四章存量岸线的整合利用 (12)

第五章保障措施 (13)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镇江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规划好、使用好这一战略资源,对抓住沿江开发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沿江开发水平,实现镇江“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计委《关于编制沿江开发详细规划的通知》要求,依据《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江港总体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本市行政辖区内所有长江岸线。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2004-2020年为规划期,重点是近五年。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镇江市行政辖区内长江主航道上起大道河口,下至炮子洲尾(均为省辖市行政区划勘界点),全长约108000米,由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组成。长江自然岸线总长269726米(包括汊江、岛屿和老港池内岸线),其中-10米以下的深水岸线87198米。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从大道河口到炮子洲尾,整个河道内,河槽宽窄相间,分汊和弯道兼备呈藕节状。自西向东,汊道有世业洲、江心洲、太平洲;弯道有高资、六圩、大港、嘶马;此外还有征润洲、新民洲等较大的边滩。主流河床平面形态呈连续“S”状。目前,江流自仪征水道而下,向东至世业洲分为两汊,右汊为主汊,主流沿高资、六摆渡下泄,经龙门口与左汊汇合进入六圩弯道,此段主泓偏靠六圩、沙头河口一侧,继而进入江心洲分汊段,左汊为主汊,主流偏谏壁下泄,在青龙山与右汊水流汇合后进入大港单一河床,此后,主流偏靠右侧,过大港、马

鞍矶,主流渐渐向左偏移,经五峰山进入扬中河段后分汊。主流进入左汊偏左,顶冲嘶马凹岸,并由东流转而偏南,沿太平洲左缘下泄;而五峰山东侧的扬中夹江(右汊)沿太平洲右缘与主流会合于炮子洲头。

在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长江干道之右(南)岸临宁镇山脉北麓,沿岸有一系列低矮山丘,如金山、云台山、北固山、象山、汝山、青龙山、五峰山等,除龙门口一带和江心洲为冲积滩地外,其余都为下蜀黄土阶地,抗冲性强,岸线稳定,对水流起着主导和挑流作用,河滩地多较狭窄。左(北)岸为极广阔的冲积平原。两岸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河床往往随北岸冲坍变异而产生演变。镇扬、扬中两河段均属感潮河段,长江径流在造床中仍起主导作用,但由于潮汐作用,河床变形较无潮河段强烈,上世纪以来特别是下半个世纪,变化最大的是六圩弯道。这是长江下游河势变化剧烈的河段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护岸整治工程以及江心洲北汊潜坝工程,对河段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不断促使本河势逐渐向稳定的方向发展,有力地维持了长江主航道正常使用。

第二节长江岸线资源基本概况

上述长江河道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市岸线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根据航道等级,可分为主江岸线、汊江(夹江)岸线;根据岸线分布位置,可分为南岸、北岸和岛屿岸线;根据岸线前沿水深,可分为深水、中深水、浅水岸线。丰富的岸线资源类型,为沿江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按主江、汊江分类的岸线概况

1、主江岸线:总长139256米。分布在上起大道河口,下至炮子洲尾的长江主航道南、北两岸,南岸岸线长101496米,这是我市最主要的长江岸线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北岸岸线长37760米,主要分布在世业洲、新民洲、江心洲、高桥等地岸段。

2、汊江岸线:总长130470米。分布在世业洲北汊南岸、老港池、江心洲北汊两岸以及扬中夹江两岸。其中,世业洲北汊南岸13100米,老港池及引航道14970米,新民洲汊江岸段8200米,江心洲北东岸段9490米,高桥汊江岸段(孟家港至西还原)3050米,扬中岛夹江扬中市岸段41730米,丹徒区岸段27330米,丹阳市岸段12600米。

二、按南岸、北岸、岛屿分类的岸线概况

1、南岸岸线:总长93956米,其中大道河口至扬中岛洲头之间长江主航道南岸54026米,扬中岛夹江南岸39930米。

2、北岸岸线:总长26450米,其中新民洲南岸11400米,高桥镇西、南岸15050米。

3、岛屿岸线:总长149320米,其中世业洲岛屿27670米,江心洲岛屿17480米,扬中岛屿89200米,老港池及其它14970米。

三、按深水、中深水、浅水分类的岸线概况

1、深水岸线:指岸线前沿200米距离内具有-10米及-10米以下水深的岸线。总长达87198米,其中大道河口至引航道口下游1000米处19946米,京杭大运河口至孩溪河长江南岸3040米,黄港至捆山河口9960米,扬中岛北岸二墩港至炮子洲尾27230米,世业洲南岸1080米、北岸3900米,新民洲5800米,高桥10640米。此外,江心洲岛屿四周也间断分布了5602米深水岸线。

2、中深水岸线:指岸线前沿200米距离内具有-5至-10米水深的岸线。总长73368米,其中扬中港区48440米,世业洲15760米,江心洲5668米,新民洲3500米。

3、浅水岸线:指岸线前沿200米距离内仅具有-5米以内水深的岸线。总长109160米,其中世业洲6930米,老港池及引航道14970米,征润洲浅滩15870米,丹徒河口至京杭

大运河口3550米,孩溪滩1660米,江心洲6210米,新民洲2100米,高桥港区4410米,扬中港区53460米。

第二章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镇江市行政辖区内长江(含夹江)岸线,按区位可分为高资、龙门、老港、谏壁、大港、扬中、世业洲、新民洲、江心洲、高桥等区段。各区段岸线利用情况如下:

一、高资区岸线:位于世业洲右汊弯曲段的南(右)岸,从大道河口至高资河下游1290米处为止,岸线长8306米,全部是深水岸线。已利用岸线4510米,自上而下(下同)分别是:江苏建华管桩公司利用278米,京阳水泥公司利用746米,镇江发电公司利用1162米,便民河下游210米处2条过江电缆利用170米,中海马日油气公司码头利用210米(不含安全区300米);李长荣化工码头利用300米,金海宏业码头利用325米,船山矿取水口、世业洲汽渡等占用280米,高资河口下游润扬港务公司石料码头占用400米,船山矿5000吨级码头和联合水泥2.5万吨级水泥专用码头占用640米。

二、龙门区岸线:从高资河下游1290米处至镇扬汽渡,岸线长7740米,全部是深水岸线。已利用3938米,分别是:市港联公司3000吨级码头及港池利用933米,惠龙公司利用445米,润扬大桥保护岸线利用1000米,港口支持系统利用300米,镇江船厂利用400米,港口总公司客运、货运码头利用570米,镇扬汽渡利用290米。

三、老港区岸线:包括两部分,沿主航道从汽渡至丹徒河口前方的征润洲尾,岸线长19770米,本段岸线上游端为金西水厂水源保护区和老港进港航道口门,口门以下岸线是浅沙滩、芦苇滩。已利用3987米,分别是:金西水厂水源保护区2900米,七里甸镇政府砂石码头利用287米,市水利局防汛料堆场及码头利用350米,丹徒河口西侧陆军船艇学校占用岸线800米等。沿汊道从引航道口至焦南闸岸线长14970米,已利用5905米,货主码头有:焦化厂煤码头2个、燃料公司码头1个、大东造纸厂、省交通工程公司和镇江船厂码头等,市城管委垃圾堆场利用880米,其余岸线作为长江旅游风光带岸线。

四、谏壁区岸线:从丹徒河口到孩溪河口,岸线长6590米,现已利用4037米,分别是:丹徒粮库港池码头和港监雷达导航站利用230米,宏泉物流公司利用60米,长岗砖瓦厂利用50米,索普化工厂码头利用360米,谏壁船厂利用310米,太白集团利用53米,谏壁电厂利用1460米,中盛粮油利用600米,谏壁油库利用364米,新区化工码头利用220米、二航三公司码头和汽渡共占330米。

五、大港区岸线:从孩溪河至五峰山捆山河口,岸线长11620米。其中,孩溪河至青龙山尹前村的1660米岸线是浅水岸线,青龙山至五峰山的9960米岸线是深水岸线,其中有马鞍矶700米暗礁回流区。现已利用10401米,分别是:黄港取水口及保护区利用1500米,大港三期工程利用1770米(含大港汽渡200米和370米规划控制岸线),青龙山白云石矿码头利用370米岸线,大港港区一、二期工程(含大港河港池口门258米)利用2085米,港监码头利用70米,省木材转运站利用226米,港口污水处理场利用70米,道达尔和扬子沥青利用320米,金东纸业利用880米,奇美化工利用319米,国亨利用221米,三明集团利用150米,跨江电缆利用400米,部队和五峰山海军船厂利用2020米。

六、扬中区岸线:包括主航道岸线和夹江岸线两部分,岸线总长129130米。主航道从太平洲头至炮子洲尾,岸线长47470米。其中,太平洲头的西沙头经陆家港至施家港是浅水岸线,长15230米,施家港至太平洲尾是微弯顺直的深水岸线,总长为27230米。主航道岸线已利用2690米,分别是二墩港汽渡利用150米,东新港1个千吨级码头利用100米,扬中自来水公司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岸线2000米,铁本公司占用440米。夹江左岸岸线

长41730米,右岸岸线长39930米,其中丹徒区岸段27330米,丹阳市岸段12600米。夹江中除10个人(汽)渡、扬中夹江一桥、二桥,企业自备取水口等利用少量岸线,其余岸线基本是农田或荒滩。

七、世业洲岸线:岸线总长27670米,其中世业洲南(右)汊长江北岸的主江岸线长14570米,多为中深水和浅水岸线,仅洲尾江堤外的河漫滩有一15米深水岸线1080米。世业洲北汊的汊江岸线长13100米,其中,浅水岸线4930米,中深水岸线4270米,深水岸线3900米。目前除洲头过江线缆利用180米,世业洲至高资轮渡利用100米,润扬大桥保护区利用1000米外,其余岸线基本是农田、水利设施或荒滩。

八、新民洲岸线:岸线总长11400米,位于六圩弯道北(左)岸沙头河口下游侧,深泓靠岸,沿长江主航道的一15米深水岸线为3200米,汊江深水岸线2600米。其中包括两个江汊和红旗滩、迎新滩、新生滩三个江滩,滩面高程+3~+4米,目前是农田和荒滩。

九、江心洲岸线:全长17480米,目前除西南的人渡、南岸的汽渡和东南的江心船厂占用160米外,其余岸线基本是农田、水利设施或荒滩。

十、高桥区岸线:在大港河段北岸,从孟家港经东还原至三益桥、跃进闸口,岸线长15050米。其中孟家港至东还原岸线长3050米,属严重冲刷区;东还原至丰固圩是浅水岸线,长4410米,丰固圩至跃进闸全部是深水岸线,长7590米。已利用515米,分别是汽渡码头50米、高桥长燃供镇江站油码头65米和跨江电缆400米。

第三章长江岸线利用规划

第一节规划原则

充分认识长江岸线资源的宝贵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涉岸项目必须符合《镇江港总体规划》和《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规划》。在开发利用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深水区域内一般不得建设3万吨级以下的码头。

2、坚持向陆域纵深发展原则。科学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引导产业向腹地纵深发展,避免产业园区沿岸线一字布局。

3、坚持提高效率和加大投资强度的原则。港口建设实行公用码头优先,控制建设企业自备码头,限制投资强度和效益较低的生产企业贴岸布局,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4、坚持上下游结合和远近协调的原则。开发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上下游和左右岸线,要考虑河势稳定、生态保护以及使用安全,近期开发要为远期开发预留岸线。对开发前景良好且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予以保护。

5、坚持利用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坍江段岸线的治理利用,加强河势演变监控、洪水防治、航道疏浚等,保证行洪安全。

6、注重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质量高度协调的原则。切实加强生活岸线的保护利用,严格依法控制好水源保护区岸线;加强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切实保护好长江岸线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岸线开发布局

长江岸线按功能定位划分为公用码头区、工业仓储区、过江通道、取水口、生活旅游及生态保护等六大区,申请利用岸线的项目,应符合规划功能要求。

一、港口公用码头岸线

近期开发重点岸线为高资港区、龙门港区和大港港区。具体布局为:高资港区大道河口下游1000米岸线和高资河口下游650米岸线。龙门港区上游作业区4630米岸线,下游作业区570米,润扬大桥保护区下游300米岸线规划港口支持系统。谏壁油库下游220米化工公

用码头,大港港区规划公用码头岸线4475米,其中大港一、二期工程码头利用2085米,大港三期工程1770米(含300米规划控制岸线),剩余部分暂控制预留。远期预留开发公用码头岸线主要是扬中主航道铁匠港~双龙港~同胜深水岸线8850米、高桥富德圩(港东)至三益桥、跃进闸的岸线4040米以及新民洲部分深水岸线。

二、工业、仓储岸线

高资区:规划工业岸线6346米(含已利用的工业岸线)。主要发展大运量、大耗水量为特点的工业专用深水泊位。

龙门区:在润扬大桥下游规划船舶工业区岸线700米,润扬大桥上游利用部分岸线配套建设好仓储区,作为龙门港口现代物流园区的重要部分。

谏壁区:索普化工码头下游740米规划为石化化仓储区。京杭运河口至孩溪河口之间2574米岸线规划工业岸线。

大港区:大港公用码头9#泊位下端至王家山咀2332米岸线,主要规划为纸业、沥青、液体化工等企业专用码头区。五峰山海军船厂利用2020米。

扬中港区:规划利用主江5800米岸线,建设兴隆工业仓储港区,西来桥和夹江南岸的大路、姚桥、儒里及丹阳市辖区内的岸线主要规划为工业岸线。

高桥丰固圩至富德圩3000米岸线及新民洲部分岸线规划为工业岸线。

江心洲东汊中深水岸线规划为工业发展岸线。

三、过江通道(过江电缆)岸线

过江通道:高资汽渡及保护岸线230米;龙门区润扬大桥保护岸线1000米,镇扬汽渡及保护岸线290米;谏壁区孩溪汽渡及保护岸线200米;大港汽渡及保护岸线100米,规划预留五峰山桥位和镇江(经扬中)至泰州桥位及保护岸线;扬中夹江一桥保护岸线100米,扬中夹江二桥保护岸线100米。

过江线缆:高资区虹桥口(丹徒县供电局)过江电缆保护岸线500米;龙门区润扬大桥上游过江电缆保护岸线600米;引航道口门上游过江电缆保护岸线500米;京杭运河口上游过江电缆保护区200米;大港区王家咀高架过江电缆两条;姚桥至扬中过江架空电缆100米。

四、取水口岸线

现有3个取水口:金西水厂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岸线2900米,黄港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岸线2000米,扬中二墩港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岸线2000米。规划在润扬大桥上游约200米处预留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岸线2000米。

五、生活旅游岸线

把镇江城区、临江重点中心镇及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所在地的岸线保护预留起来,供居民生活、旅游、休闲。规划在世业洲岛屿岸线、老港区至焦山岸线、老港池内周边岸线、江心洲岛屿北、西、南岸线、扬中岛洲头和部分主江、夹江岸线以及丹阳沿江地区部分夹江岸线建立生活旅游岸线。

六、生态保护岸线

生态保护岸线是生产性岸线之间的绿色隔断,具有维持岸线可持续利用的功能。近期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严重淤积或崩坍的岸线、对控制河势有重要意义的岸线,应作为或视同生态岸线严格保护。规划对世业洲头、征润洲浅水滩涂、江心洲洲头和北汊、高桥三江口东还原段岸线、大港马鞍矶头回流区、扬中夹江口门岸线进行生态保护,建立功能保护区。

第四章存量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

近年来,我市通过对老港区码头搬迁、龙门港东片区浮码头改造、大港三期工程深水岸段小石料码头集中整治、京口中盛粮油码头和谏壁电厂岸线及水域的整合、国亨化学对三明公司小码头调整、金海宏业收购高资拆船厂建设5万吨级码头等一批存量岸线整合,提高了我市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有限的长江岸线资源,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对已利用岸线整合力度,促进“深水浅用”岸线向“深水深用”方向整改,努力提高深水岸线的集约化开发程度。

一、取消“长期占而不用”和“多占少用”岸线的使用权。加强对已批岸线的排查和跟踪管理,按照《镇江市长江岸线规划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对经批准超过2年未使用的岸线,取消使用权。

二、适时调整“深水浅用”项目和对陆域带动作用小的贴岸项目布局。对深水区的趸船、千吨级及以下码头泊位,加强引导,针对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改造、迁移或整合。一是将部分小吨位码头改造成万吨级以上码头;二是引导部分深水岸段中小型码头泊位移至夹江规划区段和通江河口;三是鼓励近岸企业使用港口公用码头和园区公用专业码头。

三、叠加使用过江通道岸线。根据规范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叠加使用的办法,压缩过江通道占用的岸线资源。

四、逐步实现区域集中供水,调整取水口岸线。按照省区域供水规划要求,整合我市取水口,调整出部分深水岸线资源。

五、拓展长江岸线资源空间。沿江规划区范围内所有可利用的通江支流河口段1000米(或至闸口)范围内,规划作为内河港池或小吨位船泊位,与长江深水岸线资源配套使用,提高深水岸线海、江、河物流中转综合效能。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根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规划和管理好长江岸线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以资源整合为重点,进一步依法加强岸线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做到有序开发,有序建设,改善和保护好沿江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控制好岸线相关规划陆域和水域,坚持向陆域纵深发展的原则,带动更大的区域开发。

三、树立公共基础设施共享的观念,合理布局建设港口,控制企业自备码头,重点发展大规模成片公用港区,积极发展产业园区专业化公用码头。加快大港三期工程和龙门港公用港区的建设。

四、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岸线开发必须严格执行环保各项法律、法规,以保护取水口、过江通道的生态岸线为重点,严禁布局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功能要求规划好功能用地分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五、突出长江岸线的资源功能,积极探索有偿使用和经营岸线的管理办法,逐步实施有偿使用长江岸线资源。对长期闲置或使用效率明显过低的长江岸线,市有关部门有权采取提前终止岸线使用权等措施。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文字大小:【大】【中】【小】信息来源:池州市港口管理局作者:发布日期:2011-05-20 16:58 浏览次数:2081 次 序言 长江岸线是亟待开发的稀缺性重要战略资源,它具有极强的经济功能,是市委、市政府“打好长江牌,争创新优势”战略思想的最重要依托;也是池州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池州市长江岸线总长162公里,有三分之一岸线岸坡稳定,水陆域建港条件优越,池州港已被列入全省重要港口名录,因此,必须利用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高耗水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全省重要港口的政策优势,把开发岸线、打造产业、依托港口、振兴水运,作为池州加快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以长江为纽带、岸线为依托、产业为支撑,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实现交通、市场、产业、旅游及各生产要素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对接,从而真正做到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拟分层次编制《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池州市港口总体规划》,前者是后者的编制依据,后者是前者的一个专项规划。鉴于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实需求,我局在收集整理大量有关资料和相关专项规划并历经数月实地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先行编制完成了《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长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长江航道规划、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思路、池州市城镇建设、旅游发展、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交通发展、水利防洪、环境保护、开发区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军事岸线利用规划,在《长江池州港辖区河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以2004年为基期,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重点解决岸线资源开发问题,明确岸线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并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矿产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是岸线资源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岸线开发基础与目标 第一节开发基础 一、区位条件: 池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依江近海,处于皖江经济带的西南部,东临“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西接华中经济协作区。池州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其中沿江圩区平原1000多平方公里,沿江开发空间大;池州市具有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岸线资源丰富,沿江岸线162 公里,占全省沿江岸线的20%,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将由东部向西部推进,发展重点将由沿海向长江流域伸展,池州市完全可以通过滨临长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东接“长三角”,西联中西部。 二、基础设施有一定规模 至2004年,池州市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沿江高速公路、合黄高速公路等重要公路干线已开始动工兴建;港口吞吐能力已达1000万吨以上,并建成了年通过能力192万吨、具有集装箱装卸能力的池州港江口港区;通信能力迅速扩大,邮政和电信网络覆盖 率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220KV输变电工程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城乡电网结构改善,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较强;池州电 厂2*300MW一期工程已动工兴建,将于2005年并网发电;城市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全市防洪能力大大增强。 三、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9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长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26.4:39.4:34.2;全市财政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商品零售总额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额达到56.2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增量与总量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全市建成了商品粮、优质棉、速生丰产林等一批农业商品基地,农业产业化初见端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落户池州,如海螺集团、国风集团、上海埃力生等,形成了水泥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家用机床、农用齿轮、煤气仪表、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制鞋玩具等工业门类。 旅游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3%,实现旅游总收入9.82亿元,比上年增长88.5%,池州正式进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列,顺利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 改革开放步伐较快,外贸进出口强劲增长,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6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出口总额5860万美元,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港口岸线管理规定

港口岸线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从事长江港口岸线的规划、利用、管理及监督等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长江港口岸线是指本辖区长江港口内自然或者经人工改造形成的用于建设港航设施或者其它生产经营设施所占用的特定水域和陆域。 含维持其正常运营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深水岸线:指适宜建设千吨级及以上泊位的长江港口岸线。 含维持其正常运营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非深水岸线:指适宜建设千吨级以下泊位的长江港口岸线。 第四条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长江港口岸线管理工作。 并接受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6县(市、区)港航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对本地区长江港口岸线管理。 协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做好长江港口岸线的规划、利用、保护等管理工作。水利、国土资源、环保、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 第五条开发利用长江港口岸线应坚持“深水深用、优岸优用、集约开发、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原则。组织编制黄冈市长江港口岸线布局规划,由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应与全省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以及辖区内的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防洪规划等相衔接。长江港口岸线布局规划是港口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条港航设施建设或其它生产经营设施建设。 应按照建设项目的设计规模、生产能力和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申请使用长江港口岸线。确保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七条长江港口岸线规划区内建设港口码头或其它生产经营设施需要使用长江港口岸线的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申请人向港口所在地县(市、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长江港口岸线使用申请。报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二)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初审。 (三)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对使用长江港口岸线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四)对使用港口深水岸线的由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征求省发展改革委的意见后。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需要临时使用港口岸线的应向港口所在地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非港口设施占用长江港口岸线必须符合港口总体规划。 第八条使用港口非深水岸线的申请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长江港口岸线使用申请书。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镇政发[2007]32号 【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3.06 【实施日期】2007.03.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镇政发〔2007〕32号) 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强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控制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城市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的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重点工程是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切实改善我市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竞争区域化态势明显增强,加快城

市重点工程建设,再创环境新优势,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开拓进取,克难奋进,不断开创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二、加强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区、市各有关部门对城建重点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要亲自抓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把城建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要专门成立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领导班子,具体协调本辖区内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及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加快推进工程实施进度。 三、建立城建重点工程联审会办制度。市发改委、建设、规划、国土、环保、财政、交通、水利、城管、园林、公安、市政公用、农林等部门,要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手续的办理实行责任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有关要求,在行政服务中心为城建重点工程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对一时难以办结的,先行备案。各部门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竭诚为城建重点工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优质服务。 市国土部门对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用地要优先保证,要及时注入土地,为项目融资提供保障,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市政府注入用于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土地要优先安排上市。 市规划部门要提前做好城建重点工程和政府注入土地的项目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及时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要主动做好跟踪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档案管理,竣工档案及时移交市城建档案馆。 四、进一步强化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城建重点工程的计划安排、方案论证、情况收集、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每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

年平均温度15.4°C。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二)、所处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 常熟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属太湖水系,亦是太湖水系的下游。 境内水网密布,湖荡较多,河港纵横,集镇临河,村落傍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主要引排河道就有23条,望虞河、张家港为流域性河道,白茆塘、常浒河、盐铁塘、元和塘、锡北运河、七浦塘为区域性河道,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海洋泾、辛安塘、蛇泾、苏家滃、大滃、尤泾、三泾、金泾、徐六泾、青墩塘、环城河为县级河道,还有81条乡级河道,468条村级河道,4971条生产河和许多上浜河、天落潭分布在各地。水面积较大(200亩以上)的湖荡有13个,主要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嘉菱荡、湖圩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可供引、排、调、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2004-2020) 镇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镇江市港务管理局 二○○四年八月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情况 (1)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1) 第二节长江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3) 第二章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4) 第三章长江岸线利用规划 (8) 第一节规划原则 (8) 第二节岸线开发布局 (9) 第四章存量岸线的整合利用 (12) 第五章保障措施 (13)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镇江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规划好、使用好这一战略资源,对抓住沿江开发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沿江开发水平,实现镇江“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计委《关于编制沿江开发详细规划的通知》要求,依据《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江港总体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本市行政辖区内所有长江岸线。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2004-2020年为规划期,重点是近五年。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镇江市行政辖区内长江主航道上起大道河口,下至炮子洲尾(均为省辖市行政区划勘界点),全长约108000米,由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组成。长江自然岸线总长269726米(包括汊江、岛屿和老港池内岸线),其中-10米以下的深水岸线87198米。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从大道河口到炮子洲尾,整个河道内,河槽宽窄相间,分汊和弯道兼备呈藕节状。自西向东,汊道有世业洲、江心洲、太平洲;弯道有高资、六圩、大港、嘶马;此外还有征润洲、新民洲等较大的边滩。主流河床平面形态呈连续“S”状。目前,江流自仪征水道而下,向东至世业洲分为两汊,右汊为主汊,主流沿高资、六摆渡下泄,经龙门口与左汊汇合进入六圩弯道,此段主泓偏靠六圩、沙头河口一侧,继而进入江心洲分汊段,左汊为主汊,主流偏谏壁下泄,在青龙山与右汊水流汇合后进入大港单一河床,此后,主流偏靠右侧,过大港、马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报告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全球兽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兽药行业 分析指出,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以外,全球兽药市场 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1945亿元增长到2019年3472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4%。 x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6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8%;B公司出资170.0万元,占公司股份22%。 xxx公司以兽药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 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8118.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202.97万元,占总投资的72.87%;流动资金4915.13万元,占总投 资的27.13%。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62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272.88万元,税金及附加345.13万元,利润总额 7937.12万元,利税总额9377.03万元,税后净利润5952.84万元,纳税总额3424.19万元,投资利润率43.81%,投资利税率51.76%,投资 回报率32.86%,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99个。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但主要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大约有2,800家兽药生产企业。

镇江丹徒新区规划综述

丹徒新区总体规划 一、丹徒新区规划的目标和规模 规划丹徒新区位于镇江市南约9.0KM,北界312国道,南临镇江市外环线,东临沪宁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铁路,西到十里长山,沪宁高速镇江支线和海溧高速公路穿越城市中部,通过檀山路和镇荣路和镇江市区紧密相连。规划区内内有“两山四水”自然条件,四大水域指谷阳湖、张寺水库、长山水库和西湾水库;两山指十里长山和马鞍山,景色非常优美。 1998年3月由同济大学完成了丹徒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年限为13年,规划面积9.9 KM2,人口10.0万人。优良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极大推动了丹徒新区的快速发展,随着发展的需求丹徒区委、区政府两次调整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目前面积约74 KM2的规划方案。 1、新区的规划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花园城市的目标,以行政中心启动为龙头,按照“接轨镇江、服务镇江、融入镇江”的理念,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别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镇江市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现代化的物流商贸基地、都市型工业基地、绿色生态住宅业基地、休闲观光会展业基地的“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动将丹徒新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大发展的格局中,把新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 2、新区的规划规模 本次规划年限为20年(2003——2023),近期至2013年,规划人口16.8万人,规划期末总人口为26.0万人。丹徒新区北至312国道,东接沪宁铁路,南临镇江市南环,西到十里长山,总用地约74 KM2,其中建设用地46KM2,近期建设用地面积达29.53KM2,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期建设以312国道以西和海溧高速以东用地为主,发展成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二期以312国道以东用地和十里长山脚下用地为主,拥有优美的山体和水域环境,发展档次较高的住宅区,并拥有广阔的生态工业用地。 二、丹徒新区总体规划布局 以行政中心为基本点,向南、东、西放射推进的片区结构,对河流进行整理,尽量保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201100.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批准部门】8;810;81001; 【批准日期】2017.12.02 【发布部门】镇江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12.02 【实施日期】2018.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2017年10月31日镇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制定2017年12月2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规划 第三章分区保护 第四章集约利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长江岸线资源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分区保护、集约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协调机制,负责组织、协调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将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辖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承担主体责任。 第五条在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中,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防洪安全、河势控制、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实施监督管理,查处非法采砂等行为; (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港口岸线的保护和管理,查处违法使用港口岸线的行为; (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建设用地使用、登记及临时用地等手续,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对污染防治实施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一、发展规划 以融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纽带,以市域城镇化为引擎,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加快建设“两个城镇带”,坚持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大集镇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三规”为引领、“三区”为支撑、“三改”为抓手,实现城市功能、品位、经济、管理及居民素质等要素与都市圈的深度对接,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加快吕梁市区建设步伐,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吕梁医院、图书馆、展览馆、大剧院、少年宫、文化广场、新闻广电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强化基础支撑,加快“一港五网”建设步伐,实现飞机能上天、铁路通各县、高速全覆盖、供水网络化、电力高能化、通讯现代化的目标,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 到2015年,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全市(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80%、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2平方米。吕梁市规划区(包括柳林、中阳、方

山三县)和汾阳、孝义两个次中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城县、文水县、岚县、兴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七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景观风貌得到提升。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成型,在全省的地位有较大提升。 二、推进措施 (一)启动“一市四区”规划,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一市四区”:启动包含离石、中阳、柳林和方山四个区在内的吕梁市城市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强化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两个城镇带”:以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为城镇组群,形成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和连接西北地区的门户;以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城镇组群,打造成太原盆地西部城镇密集区和工业城镇带。 以现代化、高端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离石区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中心集镇联动城乡的能力。要以宜居为核心,以文化、生态、大气为要素,把吕梁打造成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大县城、大集镇”支撑,整体推进区域发展 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以吕梁市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1273”四级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功能。交城、文水、交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一、自然地理区位概况 1、区位概况 ⑴城市概况 镇江位于东径119度21分至119度35分,北纬32度7分至32度17分,系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沪宁铁路贯穿市区,同时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沿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镇扬大桥与京沪高速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所有这些形成了江苏省中部重要的铁、公、水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和重要,为镇江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镇江市市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5.6平方公里。1998年底主城总人口59.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0万人,农业人口12.27万人。 一九八五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重要性质之一是“历史文化古城和风景游览城市”。 一九八六年十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镇江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四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 ⑵区位概况 本规划位于镇江主城北部城市滨江地带,规划用地运粮河,东至解放路北端及北固山景区,北至长江,南到沿长江路南侧100米左右幅深的范围。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规划长江路连接三山风景区,是一条重要的景观园林道路;同时细节润扬大桥接线,向东延伸连接镇大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性干道。 2、自然地理概况 ⑴地形、地貌 镇江位于宁镇山脉东段,属低山丘陵地带,南部为低山区标高100-350米,中部为丘陵谷地标高10-72米,北部沿江为一带状冲积平原标高3-8米。古运河由市区东南向西北蜿蜒注入长江。市区位于长江以南,坐落在古运河两岸,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在4-10米,沿江一带标高在3-5米之间。运粮河位于市中心西部,基本与长江平行,两端均与长江相通,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方来水,西侧地面高程为4.0-5.0米。 ⑵城市气象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 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

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 为此,200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梁应辰、郑守仁,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洪庆余,全国工程勘察大师陈德基联合提出了尽快修订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倡议,温家宝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批示。2007年1月5日,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部署了新一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问:此次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昆山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昆山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昆山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昆山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昆山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昆山市地区政府、昆山市地区企业、欲投资昆山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