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服饰

英国服饰
英国服饰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

无论哪个时代,服装文化总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来看看英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国服饰有着怎样的变革吧。

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画像来看,此时英国皇室的着装不仅富贵华丽,而且透露出享乐主义的萌芽。天鹅绒的外套上镶嵌珍珠,头饰华美,衣领处的蕾丝花边与头饰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丝花边叫人叹为观止。事实上,整个16世纪的英国君主和贵族都是极其偏爱蕾丝的。

另外,在整个16世纪,英国人服饰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英国人注重帽饰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公元1423年动笔、1430年才完稿的一部《大事年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头饰与服装大胆配合在一起的色彩强烈的效果。有一位男人头戴苹果绿色的小罩帽,身披天蓝色斗篷,还有朱红色上衣穿在深蓝色夹衣的外面,他的同伴身穿红色上衣,下身则是蓝、白两色的长筒袜,第三个人的装束是一顶玫瑰色高筒小帽,上身是天蓝色过膝长衣,下身是朱红色长筒袜。

英国妇女也将着装热情较大地倾注于头饰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应有尽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在两鬓上方各缠成一个发誓,然后分别用发网罩住,再用一条美丽的缎带系牢。于是,有人曾恰当地称其为鬓发球。发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据自己头发的多少而定,后来有了罩在发球上的金属网,发球大小就可以随意而定了。15世纪初叶,阿兰德伯爵夫人,还在鬓发球上侧配装弯曲向上的金属丝,一方面用以支撑大面纱,另一方面又构成两个触角状的外轮廓。后来,半圆球状的鬓发球演变为盒式,再以后又从盒式演变为贝壳形状,上面罩以华丽的围巾。鬓发球和围巾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和经济实力,装点上各式珍宝。

到了16世纪,由于英国人潜心学习古希腊的文明,文学、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英国贵族的头饰也极尽富贵、夸张和繁复,加入了大量文学、戏剧化得色彩。英国的16世纪,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向以设计大胆、前卫闻名的俄罗斯设计师瓦连京?尤达什金,在2007年就造就了一场16世纪英国宫廷的华美视觉盛宴。大量采用了高档丝绸和天鹅绒面料,全场偏暗的色系,只用刺绣和金银饰品来提亮,用羽毛做成的头饰,叫人感到惊艳不已。

十七世纪的集大成时代

首,初期女子不尚戴帽时,高高的头饰上仍然戴着宝石。女裙的最大变化是,以往撑箍裙都需要撑箍和套环等固定物,而这时有些妇女已经免除过多的硬质物的支撑,这是一百年来第一次形成布料从腰部自然下垂到边缘。在从肥大形向正常形过渡的过程中,妇女们常把外裙拽起,偶尔系牢于臀部周围,这样其实比以前显得更肥大。可是由于故意把衬裙露在了外面,因此又给下裳的艺术效果增添了情趣与色彩。这些衬裙都是用锦缎或其他丝织品做成的,上面衬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的还镶着金边,自然值得炫耀一番。这种风尚的流行,使得女性们将精力投入到衬裙上,以衬裙的各种质料或颜色(有时穿两套精美衬裙)来显示自己不落俗套。当然,尽管这样,裙子的外形还是相当大的,有很多裙形开始向两侧延伸,事实上这是受到西班牙宫廷服饰的影响。

除此以外英国妇女对佩饰品和服装随件的兴趣,可以说和男子相比不相上下。首先是头饰;其次是领口显露出来的项链,凡没有穿轮状大皱领的妇女,颈间没有不戴项链的;再者手套也格外讲究,而且无论男女都把手套戴在手上或拿在手里。现今可以在几个大博物馆里看到的手套,一般都会在深色的手腕部位绣上花纹,还有的在边缘处镶带,或是缀上装饰品。不戴手套的时候,大多是用一个舒适温暖的皮筒。这种皮筒和皮毛围巾一起戴,不分男女。另外,上层社会曾流行无论冬夏,时髦的人都带着扇子。

18世纪初,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进行了一场人文关怀的大变革,不少具有人文色彩的艺术品应运而生。涌现出一批像荷加斯、雷诺慈和康斯罗伯那样具有全欧意义的绘画大师。英国的服装产业也是如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到19世纪末年,英国进入了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服饰突出唯美、飘逸、俊秀的特点,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折皱、抽褶、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新古典主义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叫人耳目一新先显示一组漫画图片,宗教的影响下服装成为维护宗教权利、世俗统治的最有利的工具,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服装与人体脱离。如基督教的神职人员的衣着服饰竭尽夸饰与华美,通过装扮,使得他们在外观形象上超越了自我,甚至超越了人间世俗升华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灵般的地位,赋予神圣的威严,让千万信徒肃然起敬。其结果却又导致了人们以其服装之华美艳丽与否来衡量人的地位高下。华服的美饰一面为基督教的艺术带来了光明而美丽的色彩,另一方面,又使人们沦为服装的奴隶。

然后是在中世纪各时期各地区的服装发展中无不渗透着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对以后的西方服装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在中世纪后期,西方服装出现了转折点,由古代向近代、由东方向西方、由平面向立体、由宽衣形态向窄衣形态的过度,都在中世纪体现出来。

1、文艺复兴对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完成服装外观理想形态的塑造在当时出现了哪些工艺技术与表现手法?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人们开始通过服装表现人体的形体美、曲线美,表现男女性别差异的服装成为流行。男子下衣紧裹肢体,上衣宽大雄伟,突出阳刚之美。女子则强调女性细腰丰乳与肥臀,上衣袒胸低领,下裙呈倒扣的钟式造型,尽显女性风流。文艺复兴对服装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把服装的本质发掘出来并予以美化和市俗化;也有消极的一面,部分服装忽略了服装的实用功能,而盲目追求其视觉享受,为后来西方服装中的夸张形式铺垫了道路。

1、切口装饰,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于16世纪男女服装上很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装饰,有横方向的、竖方向的,还有斜方向的,不仅用在上衣的胸部和袖子上,极盛期连裤子、鞋、手套、帽子等处都有这种装饰。

2、填充装饰,男装的肩部、胸部和短裤内用填充物垫起,造成上身宽阔,下身挺拔。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或袖山鼓起、或袖筒肥大至袖口收紧、或袖筒间隙地系上缎带,形如藕节。有泡泡袖、羊腿袖、藕节袖。

3、领部装饰,拉夫领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用白色褶饰花边装饰呈车轮状造型的领饰,制作约需3—4米布,要用浆糊使布料变得硬挺,以便成形,还用金属丝做的撑圈托着。

4、紧身衣具,有硬制和软制两种。硬制用金属丝或鲸须制作,按女子体型做成四片框架,在连接处安上扣钩和合页。软制用布制成,中间加薄衬来增厚,在前、侧、后的主要部分嵌入鲸须,以增加厚度,前下端的尖端则用硬木或金属做成,后面开口处用绳带收紧。

5、裙撑(1)西班牙风格呈吊钟形,在亚麻布上缝上好几圈鲸鱼须做的轮骨,有时也有藤条、棕榈或金属线做成,轮骨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直径。穿在裙子里面,使裙子张开,呈现圆锥形的造型。(2)法国式是用马尾织物做成的像轮胎一样的东西,里面塞有填充物,用铁丝定型。穿时系在腰间,外面罩上裙子,形成自腰部平着向四周伸出来,再自然下垂的外形。(3)英国式又在法国式上罩一个圆形的盖,园盖内圈与裙撑连接,外圈边沿用金属丝或鲸须等撑圆,使裙子向四周扩得更大,下垂时裙撑边沿轮廓更加清晰。

到18世纪中叶,洛可可服饰达到鼎盛,女装更加性感,裙撑又一次出现并且越来越大向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发展,胸部袒露,美肩外现,大量花边、蕾丝、缎带及人造花用作装饰女人被称为“行走的花园”,到末期,裙撑消失,裙子变得柔软,臀垫取代裙撑,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头饰更趋于高大华丽,假发更加精巧,整体装饰充满了曲线情趣。

巴斯尔时期女装在前面用紧身胸衣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后臀部用臀垫高高翘起,外侧的罩裙流行拖裾形式,衣服表面强调装饰效果,整个外形呈前挺后翘的特征。

时期贵族服饰(绘画本)Victorian Fashion (52pic)

维多利亚风格

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键材质

蕾丝

有古董感的蕾丝材质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头号代表。上好的蕾丝颇费手工,而且代价不匪,具有高级订制的珍贵感,而如今先进技术手法的运用,令坊间的蕾丝也变得较为柔软、透气、易熨烫,因此开始被大面积运用在了服装上。维多利亚时代,女人们喜欢在领口、袖口、裙摆处露出内衣的蕾丝花边,而就算是当时流行的下午茶,也要铺上白色刺绣蕾丝的桌布和餐巾,才显得情调十足,可见蕾丝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重要性。

如今除了纯蕾丝的上装之外,蕾丝也被高超的拼接技术运用到了服装的局部,例如领口、衣襟、袖口、下摆处等等,与其它材质混搭出更加华丽繁复的效果。而另一方面,与硬挺材质的搭配使用,也使得蕾丝材质的适应面更加广泛。体型较丰韵也能安心穿着。今年,高品质蕾丝的运用将变得无所不在。

荷叶边

温婉的荷叶边今季再现,变化出新时代古典高贵的气质。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季的荷叶边摆脱了细碎的小家子气,在融入了英国皇家气质后,大大地舒展了开来,造型更加大气,轻柔飞扬地蔓延在整个肩部和胸部。另一方面,荷叶边也配合圆裙的裁剪,加以垂缀感的线条修饰,融维多利亚时代与爱德华时代于一体,更加具有贵族高雅的神韵。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多利亚风格的蛋糕裙,本季无论是搭配休闲服饰的膝上蛋糕裙,还是出席酒会的长蛋糕裙,都十分受欢迎,能凸现维多利亚式的华丽典雅精神。

包纽

在维多利亚的典雅之下,纽扣也不再无足轻重,精致、考究的材质成为了你不可忽略的细节所在。仿珍珠纽扣十分优雅,而更盛行的是包纽,用与服装同材质的真丝或绸缎将纽扣包住,呈现出浑然一体的装饰感,同时,也体现出犹如手工定制般的缜密做工。不要小看这一排小纽扣,它是确保你的维多利亚小洋装是否经得起挑剔的关键元素!

蝴蝶结

用闪亮的缎带结一个蝴蝶结作装饰吧,因为蝴蝶结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重要符号。区别在于,维多利亚式的蝴蝶结更加讲究结后长长的飘带,粗而宽的带子或者是纤细的细绳都没有问题!

关键款式

立领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穿着趋向于保守,用层层叠叠的技法塑造华美感,而立领,就是其风格的最重要标志。有时候,精美的包裹要比裸露更加来得神秘、性感、有魅力,因此,今季小立领衬衫无比走红,全棉材质具有学生般清纯的气息,而蕾丝的材质则又有成熟女性的婉约,加上蝴蝶结等重要元素的配合,在大衣领口露出,显得十分华美精神,保暖时髦两不误。

羊腿袖

所谓羊腿袖,顾名思义就是指袖部犹如羊腿一般,上端蓬开,而近手腕处一长段收紧。这种极具欧洲古典美的袖型现在也开始走红,无论是丝绸上衣或者针织毛衣都有运用到这款袖型,在强调蓬松有型上身的同时,相对缩短上衣的长度,是其要决。

除了羊腿袖外,具有公主气息的泡泡袖和灯笼袖也十分盛行,蓬松的灯笼袖更加能凸显小臂和手腕的纤细,流行的搭配方式是外穿七分袖外套,将灯笼袖露出一截,也十分漂亮。

高腰

维多利亚时期的高腰线略微区别于拿破仑时代的高腰线,而是以高腰的设计强调整体修长感的线条,在胸前和腰部强调曲线的抓褶、抽褶裁剪,同时有明显的束腰特征,既有修长感又不失丰满,能让穿着比例更加完美。

抓褶

抓褶和折皱都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关键词,用垂直的线条塑造含蓄美,用褶皱创造华丽感,因此无论是衬衫、裙摆都有折皱出现,袖口的反褶也运用得较多。

妆容

无论是服装还是彩妆,浪漫的紫色都是主角,淡薰衣草紫色的眼妆如下午茶般清甜悠闲,最适合搭配各种维多利亚造型的服装,且相得益彰。此外光滑优雅的发髻现在也回来了,或者是中分的波浪长发,打破了春夏懒散宽松的形象,倡导精致庄重。

请尊

维多利亚时期(裙撑CRINOLNE时期1850--1870)

十九世纪中层阶级人士越來越多,流行开始受中层人士支配。在法国有高级服装店产生,是一位英国人CHARLES WORTH开的,他也是第一个用假MODEL來展示服装的人。此時期发明了摄影技术,从此可有照片来研究服裝此时服裝材质以羊毛织物为主,丝织物只做衣缘的装饰。

这个时期的女性又走向多装饰性,因工业发展及机械化使得华贵的衣料价格下降,新的技术制造出轻的钢条做成轻便的裙撑,而不用穿多层的衬裙。裙下摆变长,拖地有TRAIN,为多层裙LAYER SKIRT。AMELLA BLOOMER认为此种拖地的大裙子既不合卫生又不方便,而提倡裤装,但未成功。

1840--1870服装发展轨迹19世紀女性服裝的体态轮廓,在50年代为「半球型」,60年代为「直角三角型」。

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男性服装清一色是未经装饰的黑色烟管状服裝;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虽然男人的衣服外在看來简单却需要更复杂的剪裁来使服装线条更为贴近身体线条

1850年,女性采用Hoop Skirt(或称作Crinoline)取代以往又重又热又大又不卫生的衬裙,使得她们的双脚有更多活动的自由,而她们对于這服装上一点小小的改革感到滿足。这种Hoop Skirt可能会露出女性的双脚,因此她们必须采用The Bloomer Costume內搭的长裤,而且在初期这些裙撑架是以坚固的铁制成的,这种服饰使男性受到惊吓并企图阻止这样的流行继续下去,他们毫不留情的在报纸及公开场合等利用各种方式来嘲笑这种流行趋势。Hoop Skirt的好处使得大多数女性不顾父亲及丈夫的放对,Hoop Skirt 的材料也很快地从坚固的铁制成到有弹性的钢丝,这使得裙子可以越來越轻。在1850-1865年间,女性服饰的轮廓变得更大和趋于水平线在过去所有的线条都是向下拉的。

到了1860年,hoop实在是太大了因而它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于是hoop的形状逐渐变成圓卵形加上在背后大量拖曳的裙摆。1866年,hoop的size逐渐縮小但仍维持圓卵形,直到1870年渐渐演变为所谓的Tornure或是Bustle。这样的演变使得女性的体型姿势向前倾斜,就像一艘船的船头一样。此时最特別的是,女性的裙撑架,出現「前扁后膨,强调臀部」款式造型的变化。1860年的crinoline如钢般坚挺,从1864年起,用三角形布拼缝起的裙子使得裙宽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

1870年,本时期初,女子穿着「臀垫」〈bustle〉以达到「强调臀部突出」的造型。在1875年之后,女性则转而流行「紧身与拖曳裙」款式的造型,并强调腰部以下背后华丽的装饰。

关于民族传统服饰复兴

关于民族传统服饰复兴 民族服饰指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同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服饰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服饰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制作工艺等也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服饰样式的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不但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烙有特定的时代印痕。服饰产生的地理背景,是造成不同服饰体系之间差别的决定因素。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成。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的纺织纤维,搓绩编织以供服用。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渐渐增多,制作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用料品种也日益增加。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和生产方法决定了服装形式。用粗糙坚硬的织物只能制做结构简单的服装,有了更柔软的细薄织物才有可能制出复杂而有轮廓的服装。最古老的服装是腰带,用以挂上武器等必需物件。装在腰带上的兽皮、树叶以及编织物,就是早期的裙子。 民族服饰的符号与精神。 服饰的风格是与其民族文化思想不可分割。服饰风格与其所属民族的生活习性也是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传图形符号是人类记录生活经验和表达审美意识的特殊语言,是传承历史和文明的重要载体。传统图形文化符号可以是纯视觉的,如:图形,图案,装饰风格或色彩等。在服饰设计中,图形符号显得尤其重要,它成为服饰设计语言中首要的符号之一。服饰图形简易来说就是用在服饰上的纹样,服饰图形是装饰性的最直接体现的载体,同时具有一定图形规律,经过抽象、变化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装饰图形和纹样。在服色上,各民族崇尚的色彩体现了与神灵相交感的原始观念,在大大小小的服饰品牌中,或是一些大型民族盛事中都或隐或现地负载着传统文化的信息,或烙上了民族文化符号的印痕。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是母体艺术,是当代服饰之根,对它的研究是当代服饰图形符号设计和改良现代民族服饰的必经之路。传统民族服饰符号为现代服饰设计扎根于民族土壤,反映传统特色提供了素材,将原始的图腾崇拜都反映在服饰设计中,使今天的中国服装更具有思想内涵。中国服饰图形符号的文化内涵遍布华夏大地,各个民族都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质而形成了属于各个民族的服饰图形符号。伴随着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服饰图形成为文化借鉴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某些图形成为许多民族的共同“遗产”,进而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但须指出强调的是,体现同一主题的服饰图形在不同的民族通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即使在内涵上也会产生较大的分歧,这是由服饰的表达语言决定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民族化是国际化的基石,国际化是民族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服饰发展,与其所属民族的文明进程互相影响。 随着我国融入国际大家庭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之间共通的东西日益增多。就服装而言,具有某种审美意识的服装,一旦当它与时代的脉搏相吻合,就有可能成为国际时装的潮流所在。民族化的个性只有溶合在时代感的共性之中,才能闪现出应有的光彩来。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我们的着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服饰的演变,我们要考虑的是将中国民族服饰传统内涵

英国服饰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 无论哪个时代,服装文化总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来看看英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国服饰有着怎样的变革吧。 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画像来看,此时英国皇室的着装不仅富贵华丽,而且透露出享乐主义的萌芽。天鹅绒的外套上镶嵌珍珠,头饰华美,衣领处的蕾丝花边与头饰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丝花边叫人叹为观止。事实上,整个16世纪的英国君主和贵族都是极其偏爱蕾丝的。 另外,在整个16世纪,英国人服饰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英国人注重帽饰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公元1423年动笔、1430年才完稿的一部《大事年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头饰与服装大胆配合在一起的色彩强烈的效果。有一位男人头戴苹果绿色的小罩帽,身披天蓝色斗篷,还有朱红色上衣穿在深蓝色夹衣的外面,他的同伴身穿红色上衣,下身则是蓝、白两色的长筒袜,第三个人的装束是一顶玫瑰色高筒小帽,上身是天蓝色过膝长衣,下身是朱红色长筒袜。 英国妇女也将着装热情较大地倾注于头饰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应有尽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在两鬓上方各缠成一个发誓,然后分别用发网罩住,再用一条美丽的缎带系牢。于是,有人曾恰当地称其为鬓发球。发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据自己头发的多少而定,后来有了罩在发球上的金属网,发球大小就可以随意而定了。15世纪初叶,阿兰德伯爵夫人,还在鬓发球上侧配装弯曲向上的金属丝,一方面用以支撑大面纱,另一方面又构成两个触角状的外轮廓。后来,半圆球状的鬓发球演变为盒式,再以后又从盒式演变为贝壳形状,上面罩以华丽的围巾。鬓发球和围巾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和经济实力,装点上各式珍宝。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

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浅谈民族文化与服饰民俗的的关系

民族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带有本民族特点、反映本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民俗,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民俗便无由生根。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我所要论述的是物质民俗中的服饰民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俗习惯也有不同的服饰。民族服饰指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有着不同的服饰民俗。 第一,各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社会历经数千年,发展到今天,物质的丰富,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人群的衣着装饰,也是由低到高,由遮体保暖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变化着的。这种发展变化,从长过程来讲是逐步的、渐进的,既有其相对的稳定期,也有其突变期。各个民族的先民们遵循本民族的发展脉络而传承,在服装服饰上,有的民族在质和形上都与其他民族无区别,但细品确也有某些相异之处。这就是民族服装服饰民族性的真实反映。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迨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率以为常。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喜用绸缎制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为有清一代的时装。 第二,各民族服饰民俗是独特民族文化的结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更主要的是这个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根本支撑,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民族服装服饰就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装服饰,展现了民族的鲜活个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这些服装服饰,大都由各民族人民自己动手,从纺线到织布,到刺绣到成衣。而且这种手工制作技艺大都是祖传的,不带有任何伪造、模仿的痕迹。有的民族的服装服饰已形成系列,多款式、多层次、多体型,适合多种类型的人穿戴。这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一图一案,一花一叶,都是精心设计、精心打造出来的。而且在民族特质文化的背景下,每一件又有其不同寻常的艺术特点,堪称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比如,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尤其从刺绣图案中往往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第三、服饰民俗是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一个民族特质文化的孕育和发展,都源于当时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服装服饰的发展变化是与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第四、不同的民族反应不同的装饰习俗,不同的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比如,蒙古族妇女用于头上的装饰品多为玛瑙、珍珠、宝石、金银制成,逢年过节、喜庆宴会、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的长绸子缠头。男子冬季多戴尖顶大耳羊皮帽,

第一节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和节日生活中有关衣裤,鞋帽,装饰,佩戴,穿戴等方面的习俗惯制,服饰民俗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饰民俗,可以表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时尚,也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伦理观念,同时还能体现出群体的智慧和创造。服饰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条件、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等。 一服饰概说 衣冠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因此,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满足人们美的需求。服饰,是人类不断认识物质世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主要成果之一,故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四要素中,衣放在首位。 服饰是有关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具有多重基本功能,主要是护体、御寒、遮羞、装饰和标志等。服饰有五个方面的要素,即质、行、饰、色、画。质是服装原料的性质;形是服装的式样;色是服装的颜色;饰是佩带的饰物;画是服侍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上的图画,即文面文身。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服饰民俗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服饰民俗的地域风情极为多样。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的服饰民俗流变也十分丰富。中国素有“服饰之邦”的美誉,俗话说“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服”,足见我国服饰的多样性。服饰是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我国服饰形制丰富,一般可分为头饰、衣裳、足衣与手饰四大类别。 二服饰的习俗惯制 (一)实用的习俗惯制 实用的习俗惯制是服饰自身的基本特征所形成的习惯,这是消费生活中产生于服饰的实用价值。 (二)观赏的习俗惯制 观赏的习俗惯制主要表现在各种节日或大型的服饰展示会等方面,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礼仪的习俗惯制 服饰的礼仪习俗惯制,在人生仪礼民俗中表现特别明显,如中国汉族传统婚礼中的礼服,丧葬仪礼民俗中的“五服制”: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等即如是。 (四)信仰的习俗惯制 信仰的习俗惯制,在服饰的色彩上有突出的表现,比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复夏制尚黑、汉复周制尚赤;唐服尚黄、旗帜尚赤;宋沿袭;元尚黄、明改制取法周、汉,用唐、宋旗色为服色尚赤;清又复黄。 三民族服饰巡礼 中国服饰民俗极其丰富,不仅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还有地域性特别是民族性的内涵。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生活于广阔的地域,她们有处在山区与边区,与外界联系相对闭塞。在大自然的慷慨与恩惠中,她们就地取材,创造出风姿绰约,姹紫嫣红的民族服饰。 (一)藏族服饰 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几个省。其中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西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及其文化,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经济生活的具体表现。 西藏服饰特点 藏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服饰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服装既要有很强的防寒作用,又要有散热的方便,使臂膀伸缩自如,并适应露宿的生活,当成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包括饮食、礼仪、教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服饰文化的差异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 总体看来,传统的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服饰的民族特色,善于形与色的含蓄,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与之不同,西方人则突出表现个性,追求感官的刺激,崇尚人体美,对他们而言,服饰是为了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就色彩而言,一个民族对颜色的喜好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个民族潜意识的性格特征。 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另外,我国还有服饰上的“五行色”。“金木水火土”分别是指“白绿灰红黄”,“君子佩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佩玉为道德与修养的标志,“羊脂玉”更是玉中极品。玉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白色有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郁郁葱葱的树木是自然的风采,是生命与环境的象征。绿色寄寓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色,灰色具有朴素魅力。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黄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树叶和丰收的农田,是最亮丽的色彩。黄色代表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黄色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给人明亮与欢快的感觉。 而在西方,在罗马时代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与紫色,白色是纯洁、正直、神圣的象征,更是一种魅力的代表,所以西方人均喜欢用白色作为新娘的婚纱礼服。

失落的文明——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

失落的文明——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 (2007-03-07 20:03:27)转载 第一课时 一、汉民族简介 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板书)也就是说,华就是指的服饰,而夏指的是礼仪,所以说,汉族又叫做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的“华夏“两字,就是服饰和礼仪的结合体。而到了汉代,由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所以从汉代起,华夏民族又开始被称为汉族。 (穿插讲解:央视大戏《汉武大帝》片头的字幕:“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而真正的最正宗的汉人服饰,却在明末清初满清入关时被迫灭亡,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当然,讲解历史之前,我首先要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汉服。 板书:华+夏=服饰+礼仪=汉族 二、汉服定义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从黄帝起,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延续五千年之久。并影响了周边民族和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板书: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 三、汉服的基本特征 1、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宽袖,系带。

(老师现场向学生展示穿在身上的唐式汉服,并且特别强调其与满服的区别。) 2、汉服与满服的区别 其区别在于:汉服袖子和下摆宽大,满服袖子和下摆窄小;汉服多为交领或圆领,满服则为立领;汉服几乎不用扣子,只在身体两侧系绳,腰部用腰带固定;满服则用盘扣固定。 3、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关系。 A、和服、韩服是汉服的分支。 日本和韩国在古代都属于中华文化圈,它们在历史上都曾经学习和借鉴过许多传统中国的文化,比如服饰、文字,政治制度,器物、科技发明等等。 B、和服与汉服的关系 和服是唐代时,汉服随遣唐使传入日本,日本人在汉服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稍加改良而成。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和服和汉服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主要的区别在于汉服以圆袖居多,而和服为方袖;汉服的腰带相对狭窄,而和服的腰带宽大;汉服有衣缘,而和服没有。至于最主要的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则与汉服完全一致。其实和服只是中国人的叫法,在日本,人们称自己的民族服饰为“吴服”,也就是中国吴越地区的服装。 C、韩服与汉服的关系 韩服和汉服的关系同样密切,尤其是男子的服饰,和汉服尤其相象。韩国人又将韩服称为“明服”,也就是中国明朝的服装。 板书:汉服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 汉服的分支:和服、韩服 第二课时 四、汉服消失的历史原因 1、明朝末年的动乱: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精)

第 /%卷第 %期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 /月>?@’/% A?’% B?CDEF@?GHIEFE>?JFKL?E$1IJMELJF@1IFJMIDOP?@ @@IQI RFD’"##/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段卫红,王姝画,黄智高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河南新乡 &./##/+ 摘要!阐述了新时代条件下研究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 丰富与改进现代服饰设计及振兴与繁荣民族服装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美学通则,并谈及两者在新时代的融合是时代的需要关键词!传统民族服饰图案0现代服装设计0新时代中图分类号!12&%’%%文献标识码!3 文章编 号!%##/$&4"5("##/+#%$##46$#" 7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7’7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是现代服装创新设计的本元从艺术的角度讲,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是母体艺术,本元艺术,是当代服饰图案之根,对它的研究是当代服饰图案设计和改良现代民族服装的必经之路-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服饰文化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非常丰富极具特色的8多元化的民族服饰文化财富,服装设计师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通过继承和不断创新补充到今天还不太成熟的中国服饰设计中去-西方著名的设计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来华采风,9中国风:在西方市场连年受宠,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成为设计创新的源泉,形成民族文化的回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以简洁8完整8醒目8美观的表达方式再现自然物质和人造物质0一方面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是借物寓情,通过想象力创造非现实的抽象形象,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如!龙8 凤8蛙人8蝴蝶妈妈等以神话和传说为内容的图 , 案,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迷惘和崇拜心理的寄托,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的反映,他们所包含的信仰8审美等都为今天的服饰设计浓厚了文化背景,使之更生动感人-这种根源于民间的纯朴艺术形式,带有极强的原发性和本能性,是大众的自发创造,与西方艺术设计追求本能的艺术观极其相似-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为现代服饰设计扎根于民族土壤,反映传统特色提供了素材,将原始的8朦胧模糊的意识及图腾崇拜都反映在服装设计中,使今天的中国服装更具有思想内涵7’; 民族服饰图案特色是现代服饰创新的基础 9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一览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一览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阿昌族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 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 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 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 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

鲜明,对比协调。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 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 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 戴头盖,也戴礼帽。 保安族的腰刀很有特色,制作精美, 是保安族人人喜爱之物。 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 衣,下着宽脚裤。 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 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 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 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 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 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除日常服装外,还有周岁礼服、 结婚礼服、丧服等各种礼服。 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 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 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英国服饰文化小报

英伦服饰文化小报 小记者陈思怡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 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 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 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 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 和而不同的。 等级森严的漫漫中世纪服饰 在欧洲那个漫长的中世纪里,基督教 对整个欧洲的绝对统治,深深影响着文艺 乃至服饰。常服以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 主,色彩素淡,颜色尚黑、灰、白三色。中世纪英国等级制度的森严在服装上的影响。 滞后的文艺复兴时代服饰 16 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 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从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画像来看,此时英国皇室的着装不仅富贵华丽,而且透露出享乐主义的萌芽。天鹅绒的外套上镶嵌珍珠,头饰华美,衣领处的蕾丝花边与头饰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丝花边叫人叹为观止。

十七世纪的集大成时代 17世纪的欧陆,艺术史上标明当属于巴洛克时代,巴洛克——这个耳熟能 详的词汇,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意指 有瑕疵的珍珠(barroco)。它的气势雄伟、生气 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 使其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宫廷贵族中 得到大力提倡。唯独英国,受到巴洛克影响很小, 那边,是另一种情况。英国的服饰,虚心向法国 和意大利乃至西班牙学习,尽管“巴洛克风格”也 波及到英国,但这个时代总的来说,英国处于将 欧陆各国优点集大成的时代。这一时期,女服也像男服那样盛行缎带和花边。但是,与男子不同的是她们并没有以缎带取替珠宝。相反,当时最时髦的佩饰品和衣服上的装饰,仍以珍珠为最。 新古典主义——繁花似锦的维多利亚时期 英国人在将欧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风格融汇贯通之后,终究走出自己的风格。18世纪开始,欧洲进入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潮中, 形成了世界文艺史上最独特且光辉的时代,新古 典主义时代。在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服饰突出 唯美、飘逸、俊秀的特点,大量运用蕾丝、细纱、 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 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 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新古典主义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叫人耳目一新。男装方面,19世纪中后期,英国尚处于维多利亚的黄金时期,影响当今英国时尚界的四大品牌Aquascutum、Burberry、DAKS和Alfred Dunhill为完美绅士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奢华品牌,专门致力于高雅、精良的产品,它象征着古典但却不是静止不变的。

少数民族服饰图片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的男女皆穿黎桶,服装款式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臵数对布结纽扣。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综述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 1、壮族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 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 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 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 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 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 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 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在边 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 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

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2、傣族服饰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 3、独龙族服饰 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中西服装由于穿着观念不同,人们穿着的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从式样结构、造型、色彩选择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各有特点。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环境、民族习惯等因素不同而导致。总体看来,传统的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服饰的民族特色,善于形与色的含蓄,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与之不同,西方人则突出表现个性,追求感官的刺激,崇尚人体美,对他们而言,服饰是为了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这里就拿色彩和造型结构来讨论。 一、颜色的差异:就色彩而言,一个民族对颜色的喜好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个民族潜意识的性格特征。中西方民族对服饰颜色的选择与使用有很大的差别。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有一种崇尚红色的民族心理。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红色是最吉祥、最喜庆、最吉贵的颜色。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正色的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中,黄色占独尊的地位。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至尊、至贵的象征,是帝王之色。如果说红、黄是中国传统阶层贵族的象征的话,那蓝色就是平民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服饰色彩。蓝色符合中华民族一向对素雅、稳重色调偏爱的审美心理。用蓝色作为服饰的装饰之色,符合中国古传统礼教制约下的人们的求平淡、求朴素的审美情趣。 中式服饰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从古至今,从高贵绸缎到民间印花布,吉祥图案运用的极其广泛。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等图案,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图案寓意深刻。 如果说中国服饰文化及色彩上是讲究整体美、神韵美,讲究包容性,那么西方服饰文化及色彩讲究的则是个性美、人体美。西方服饰在古罗马时期就奠定了以白色寓意纯洁、紫色象征高贵的色彩偏爱,西方女性的婚妙礼服仍以白色作为主要用色。紫色是一种高贵和财富的象征。在一般情况下,红紫色有年轻感,青紫色有优雅的女性感;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色和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但西方有时也会被用于沉默或者悲哀的丧服,所以,黑色有意想不到的复杂和强烈感。与中国比较来说,西方的服饰色彩比较讲究个性,

英国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

英国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 英国是很多人都想要去一探究竟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都让人心生向往。那么,你知道英国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吗?下面是爱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英 国的传统服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格兰人是英国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少数分布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多信基督教新教,属英国国教派;也有少数天主教徒。英国的正式国名是“大不列颠与 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常简称为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或不列颠(Britain),在此一架构下又包括了四个区域,分别是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从历史及人种上而言,苏格兰人(Scots)、威尔斯人(Welsh)和北爱尔兰人(Northern Irish)都属于凯尔特族(Celtic peoples)的后裔,而英格兰人(English) 则主要是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族(Anglo-Saxon)。国土面积是241,752平方公里, 人口有6060万(2006),其中英格兰人占83.6%。由于英格兰人在人口与文化上的绝对优势,在名义上整个联合王国又受英国王室统治,且政治权力的核心又决定于伦敦国会,把英国与不列颠等同于英格兰也变成相当自然的事。当然,英伦三岛经过数百年来互动与交往,显然在语言与文化上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融合。 尽管英格兰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传统的国家,但是它却没有十分确定的民族 服装。最出名的英格兰民族服装就是人们在跳莫里斯(Morris)舞时穿着的服装。现在,在 许多乡村夏季表演民间舞蹈的时候,还能够见到这种服装。表演的男子们都穿着典型的传统服装:白衬衣、白裤子,戴一顶用毡子或者麦草做成装饰有缎带和鲜花的帽子,在绑腿和毡帽上有许多小钟铃,小铃和缎带的作用是避邪和祈求丰收。这种服装的变化非常丰富,不同的地区都有些小变化,也有穿黑色衬衣、黑色裤子的,并在脸上涂黑。舞蹈道具有手杖、剑、白色手帕、鹿角、牛角以及罂粟(象征身体健康)、麦穗(象征丰收和富裕)等等, 都带有英格兰传统服装的特色。传统的莫里斯舞通常被当作一种仪式,含有与地球起源有 关的神秘含义,表演者全部为男性,但现在也有一些女性成员。 英格兰乡村服装还带有撒克逊时代服装的遗俗,其中最突出的是长罩衫。这种长罩衫 多是以方形、长方形亚麻布料缝制而成的,没有弯曲复杂的线条,有时前后面都一样,所 以两面都可以穿。长罩衫的色彩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在剑桥是橄榄绿色,而在其他 地区则是深蓝色、白色、黑色等。 英国人十分注重传统礼仪,卫兵们至今仍穿着英格兰的传统服饰,鲜红色上衣,黑色长裤,高顶的熊皮帽子。伦敦塔的卫兵仍穿着五百多年前猩红色的都铎式制服——一种红

失落的文明――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

失落的文明——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 (2007-03-07 20:03:27)转载 第一课时 一、汉民族简介 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板书)也就是说,华就是指的服饰,而夏指的是礼仪,所以说,汉族又叫做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的“华夏“两字,就是服饰和礼仪的结合体。而到了汉代,由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所以从汉代起,华夏民族又开始被称为汉族。 (穿插讲解: 央视大戏《xx》片头的字幕: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 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而真正的最正宗的汉人服饰,却在明末清初满清入关时被迫灭亡,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当然,讲解历史之前,我首先要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汉服。 板书: 华+xx=服饰+礼仪=汉族 二、汉服定义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从黄帝起,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延续五千年之久。并影响了周边民族和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板书: 汉服: 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 三、汉服的基本特征 1、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宽袖,系带。(老师现场向学生展示穿在身上的唐式汉服,并且特别强调其与满服的区别。) 2、汉服与满服的区别 其区别在于: 汉服袖子和下摆宽大,满服袖子和下摆窄小;汉服多为交领或圆领,满服则为立领;汉服几乎不用扣子,只在身体两侧系绳,腰部用腰带固定;满服则用盘扣固定。 3、汉服与和服、xx的关系。 A、和服、xx是汉服的分支。 日本和韩国在古代都属于中华文化圈,它们在历史上都曾经学习和借鉴过许多传统中国的文化,比如服饰、文字,政治制度,器物、科技发明等等。 B、和服与汉服的关系 和服是唐代时,汉服随遣唐使传入日本,日本人在汉服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稍加改良而成。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和服和汉服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主要的区别在于汉服以圆袖居多,而和服为方袖;汉服的腰带相对狭窄,而和服的腰带宽大;汉服有衣缘,而和服没有。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

世界各地民族服饰

苏格兰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 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一套苏格兰民族服装包括:一条长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调与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夹克,一双长筒针织厚袜。裙子用皮质宽腰带系牢,下面悬挂一个大腰包,挂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时肩上还斜披一条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处卡住。 阿拉伯长袍是阿拉伯民族男子的传统服装,自古至今,阿拉伯国家男子 包括孩童,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贫民百姓,一年四季都习惯穿长袍。既便是在发达的阿拉伯国家的街头,各式各样的现代流行服装中,黑白两色的阿拉伯长袍仍力压群芳,白袍素净、圣洁,暗示着万事随心、吉祥如意,所以逢年过节、喜事临门时穿着;遇到丧事穿黑袍,黑袍庄重、肃穆,表示出对亡者的哀悼之情。穿大袍时戴白帽或缠头巾,阿拉伯语叫“库非耶”。缠头巾分花白两种颜色,用棉布或薄纱织成长约一公尺。白色较传统,而花色也深受人们喜爱,有黑格、蓝格、红格、紫格、绿格等。 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 传统服装。提到印度的衣,人们肯定会马上说:“印度有纱丽”。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用印度丝绸制作的莎丽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後将末端下襬披搭在左肩或右肩。除了纱丽之外,印度妇人还有一种衣服也比较普遍,上衣比较宽松,长至膝部,叫“古尔蒂”;下身则是紧身的裤子,名叫“瑟尔瓦”三再加一条纱巾往脖子上一围,长长地向后飘去。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的日本称作吴服。和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 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吴服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传入日本的缘故。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

英国服装发展史资料讲解

英国服装发展史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British clothing, the relationship in Europe, the relationship is like a Japanese clothing in Asia land. British clothing has always been part of European dress, but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political strategy, influenced by the continental European style clothing is asymptotic properties, is to say what is harmony in diversity. 等级森严的漫漫中世纪 在欧洲那个漫长的中世纪里,基督教对整个欧洲的绝对统治,深深影响着文艺乃至服饰。由于基督教鄙视奢侈,整个中世纪的下层百姓的穿着,既简单又朴素。就连女性也不事打扮,更甚者将金银珠宝捐给教会。常服以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我们可以从中世纪的绘画以及雕塑中看到,人物的形象冷漠而又呆板,穿着长袍色彩极其单一,颜色尚黑、灰、白三色. 在1066年丹麦开展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之后,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岛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以及法国的为代表的欧陆文化,以及法律结构等等,给不列颠以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初期,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中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这一时期的男装,现在看来颇有些媚气,显得男子腿部修长,肌肉明显。 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在英国有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