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最大可能为被人下砒霜致死

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最大可能为被人下砒霜致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光绪皇帝死亡之谜最大可能为被人下砒霜致死

导语:光绪帝的坟墓中留有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因而有关砒霜致死的结论,实际上比拿破仑要可靠得多。一个皇帝是不应该随随便便死去的。他活

光绪帝的坟墓中留有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因而有关砒霜致死的结论,实际上比拿破仑要可靠得多。

一个皇帝是不应该随随便便死去的。他活着的时候,吃饭、出行,甚至做爱都不可能随随便便,何况死亡?当光绪腐败的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二百毫克的结果出来之后,人们想起了拿破仑。砒霜,一种古老的毒物再度走上了历史舞台。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物料,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这是某几种特定的矿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冶炼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冷凝其白烟,就可得到砒霜。

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的“脉案”,御医曹元恒写下了这番话: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同年五月初十的“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同年九月的“脉案”指出,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

也许这些档案有利于推翻光绪被毒死的结论,但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推荐的洋医的诊断结论也不可忽视,他说光绪“血脉皆治,无病也”。

和死在光绪八十七年之前的拿破仑相比,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多年幽禁的郁郁寡欢,死亡之前的突发急症。

历史上,砒霜家族(砷化物)就是毒药之王。这种完全无臭无味而又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

清朝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 光绪是清朝史上第十一位皇帝,是清朝入关的第九位。那么光绪是谁的儿子?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光绪是谁的儿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同治十三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驾崩。但是同治帝并无子嗣,从将来便于掌握朝权这一基本点出发,慈禧太后在召开会议后选择了自己胞妹的儿子作为同治帝的继任者,这就是光绪帝。 光绪帝并不是同治帝的子嗣,他的生父是爱新觉罗;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爱新觉罗;奕譞是的当年道光帝的第七子,也是咸丰皇帝的弟弟。也许是因为慈禧太后的胞妹是奕譞的大福晋,所以他在当年的党争之中是站在慈禧太后一边的帝后势力。就在咸丰帝驾崩之后,奕譞联同恭亲王助慈禧太后成功发动了辛酉政变,这次政变令慈禧爬上了清末的权利顶峰,成为了大清朝的实际掌控着。如此功劳自然让慈禧对奕譞信任有加,可以说后来的慈禧选择奕譞之子作为同治帝的继任者,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对奕譞的信任。奕譞在光绪帝继位不久后辞退官职,并于光绪十六年病逝。而光绪帝的生母婉贞正是慈禧的亲妹妹,虽然她有着当时在常人看来甚是高贵的身份,当朝皇帝的生母、太后的胞妹已经亲王的嫡福晋。这些看起来很是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却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思子之苦。因为慈禧的独子同治帝驾崩且无子嗣,为了让新皇帝成为自己的“傀儡”利

于自己掌控大权,她便想到让自己的亲妹妹年仅三岁的儿子继任皇位。从此婉贞便一直思恋着久居深宫中的贵为天子的儿子,相见却是不可能的。直到婉贞病危将死之际,光绪帝才前来探望。 光绪两个字的读音是什么光绪两个字怎么读?光绪的汉语拼音就是Guāngxù,那么光绪有什么含义么?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皇帝,也就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年号就是光绪,史称光绪帝。 光绪两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光”,guāng,有很多释义,但用在年号上估计就是荣誉、使显赫,太阳等放射出耀人眼睛,诗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之类的意思,毕竟是作为年号,当然要取得大气一点的释义;至于“绪”,大致六个意思,指丝的头,或者某件事物事情的开端,第三种意思是连绵不断地情思,以及残余的意思,当让还免不了姓氏姓绪。不过在“绪”的所有释义中,不能忘记的就是指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功业。 因此,通过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大家可以发现,“光绪”其实就是指将前人没有完成的功业发扬光大,重正大清。虽说光绪皇帝曾经也发动过“戊戌变法”,但也不过才“百日”,对于慈禧的垂帘听政,光绪皇帝也感到无奈,光绪帝也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傀儡,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掌握实权的人。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张抗战,反对妥协,但最终还是因为朝廷的腐败,以清政府战败而告终。于是,光绪皇帝在吸取教训中,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想要以此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整体国力,但最终还是逃不过慈禧的专权。

清朝光绪皇帝为什么是最失败的 如此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清朝光绪皇帝为什么是最失败的如此失败的原因又 是什么 本文导读:清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思想封建制度朝代,昏官的执掌朝政在加上后宫的干涉内政使得康乾盛世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聊到清朝的历史走向,不得不说到慈禧,慈禧的骄奢淫逸是清朝走向灭亡一个重要的原因,虽说其嚣张跋扈,但按常理里说政权还是处在皇帝之手,为什么光绪皇帝任其摆布一生?这其中的缘由又有哪些?我们没办法找出根本的缘由。 即便是退一步讲,如果当年慈禧没有干涉内政那光绪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呢?光绪皇帝这个在位时间仅次于康乾盛世的皇帝为什么又被称呼为清朝最失败的皇帝呢?如此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带你们打开着其中的缘由! 光绪皇帝的一生总结起来几个字就可以概括,傀儡的政权下大意一生。为什么会会用大意来总结光绪的一生请听我

慢慢分析: 第一对慈禧的大意 我们都知道从血缘关系上讲,慈禧是光绪的亲姨,在自己的亲生儿子暴毙之后,他就把光绪看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从一件小事我们就能搞看出慈禧是多么的喜欢光绪,光绪在 4岁的时候慈禧就把他接入了宫中,陪伴自己的同时亲自抚养光绪,根据野史记载,光绪年幼时期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经常生病,尤其是肚脐附近经常感染,慈禧知道后便亲自帮忙擦拭,晚上还抱着光绪睡觉。由此可见慈禧多光绪皇帝喜爱有加! 虽然慈禧非常爱护光绪,但是这并没有让光绪产生感激之情,由于慈禧极端的专制思想,反而给光绪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对慈禧产生了敌对的情绪,由此可见在当上皇帝之后对慈禧还是比较后怕,光绪从心里认为女人是干涉不了政治的,所以并未对慈禧实施软禁,不过实施证明光绪皇帝错了! 对变法维新派大意

我们都知道光绪皇帝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维新变法,本事一件好事为甚说光绪大意了呢?其实光绪个人鲁莽的相信了变法之人的话语,毕竟在当时他们没有势力,没有军队,没有武器,单凭一张嘴就能够改变国家的现状,那八国列强侵占北京的时候就不用仓皇西狩了。光绪的大意致使过于亲信康梁等人,没有认识到保守派的势力问题! 对后宫的大意 说到皇帝的后宫不得不说到后宫内的连个女人,一个是是珍妃,一个是慈禧的亲侄女,我们打都知道慈禧安排亲侄女嫁给光绪是希望用政治婚姻来束缚光绪的一生,想必是光绪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恩宠妃子的问题上一直宠幸珍妃,对于慈禧的亲侄女也是非打即骂,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怎么能让光绪有好日子过?最后珍妃也是在慈禧的摆布下投井自尽!光绪行为意识上的认知大意构成了自己一生的败笔!

2019年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_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

2019年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 篇一:解读雍正正常继位说:为什么康熙会传位给四爷? 解读雍正正常继位说:为什么康熙会传位给四爷? 圣祖康熙,在位61年,文治武功,在我的排位中他名列“千古五帝”之列,在康熙年间,众多皇子争夺皇位,竞争异常激烈,其中最出色的有九个皇子都参与了接班人资格评选,史称“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的结局是四阿哥胤禛继承大统,年号雍正。 为什么康熙会传位给四阿哥呢,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四爷。 首先我们要清楚最有实力的9位皇子中,谁对四爷的威胁最大? 我个人认为是太子和八阿哥。太子主要是被八阿哥拉下去的,八阿哥应该算是康熙众多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个吧,但是他没有赢得这场精选赛的冠军。 四爷能获得最终的总冠军,我觉得绝不是运气,而是实力。接下来,我简单的分析一下四爷最终成功的原因,以及剖析关于雍正篡改诏书继承大统的荒谬性。成功法则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康熙是一个伟大的皇帝,毋庸置疑,但绝非一个好父亲,家庭教 育搞得不太好,对于这样的大人物来说,处理家务事还不如让他去收复台湾来的容易。众多儿子为了皇位争的很厉害,什么兄友弟恭,什么手足之情都被扔到一边去了,康熙一直很反感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利,但是又没办法制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不怎么入康熙法眼的四阿哥胤禛就经常闭门不出,整日拜佛念经,装的一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超然物外之态,当然是装的。但是装的就够了,最重要的是康熙看到了,康熙看到他们的儿子们每天争来争去,很反感,看到四阿哥看淡一切,就渐渐的对他的印象变好了,开始关注他了。四阿哥就是靠这个办法在众多出色的竞赛者中脱颖而出。 康熙开始关注四阿哥后,对于一些国事政事,会时不时的考察一 下他的这个四儿子,雍正对于康熙提出的问题,都能很好的解答,让康熙逐渐看到了他的四阿哥的政治才能。倘若四阿哥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即便做人再地调,如果做事高调不起来,照样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都要向雍正,我们的四爷学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成功法则二、一个好汉三个帮

光绪王朝

光绪皇帝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一位皇帝,也是在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一位皇帝,从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不难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垂落时代透着霉朽气息的厚重的压抑感。从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孙公子到承载了太多时代苦难的光绪皇帝,他所拥有的王朝也承载太多苦难,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造化的捉弄?千秋功过又有谁能细细评说? 关于清代帝王的古装片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几乎所有清代皇帝的王朝都有导演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却惟独没有见到专门讲述光绪王朝的,那也难怪人们说他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皇帝,或许是因为他的一生很难被完美的表现出来吧。 清朝同治帝在位3年驾崩,于是时年四岁的光绪帝载湉继登皇位。光绪皇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帝,他的生父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環,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 在当时,载湉登基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载湉能成为光绪帝,他的父亲载環是他成功登基的重要原因之一。奕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他的学识和才能虽然不及其六兄恭亲王奕 ,但他在官场上的遭际却比奕 顺利,他为人谨慎,不因身份显贵而稍露锋芒,对于朝 廷的恩赐一再清辞,对于外官的馈赠一概拒不接受,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他为人的谨慎。 当时同治帝死后,朝不可一日无君,按照清朝祖宗宗法,皇帝去世如无子嗣继位,就应该在皇帝晚辈中选择贤者立为子嗣,以皇子身份登

基继位,同治帝载淳属“载”字辈,其晚一辈应为“溥”字辈,最为理想的是在“溥”字辈中挑选一人以接替载淳的皇位。 但光绪帝载湉能脱颖而出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载湉的父亲。载湉为道光帝第七子奕環的儿子,奕環的福晋又是慈禧的亲妹妹,奕環处事圆滑,对慈禧忠心耿耿,俯首听命,比较好控制,而其亲妹妹在辛酉政变起着关键作用,用书中的话说“居间传语,厥功甚伟”,也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就成为慈禧选载湉当皇帝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条是那是载湉才4岁,慈禧在同治帝时就垂帘听政,这样一来,她又可以垂帘听政,载湉幼年也易于管教,便于驾驭,不会对慈禧造成威胁,慈禧果然棋高一筹,她让大臣李鸿章拟写懿旨,把载湉给咸丰为子,作为嗣皇帝继承咸丰的皇位,言外之意,慈禧皇太后仍然是皇太后,因为载湉是咸丰帝的嗣皇帝,而不是同治帝的嗣皇帝,这样慈禧的目的就达到了。 就这样,一个四岁大的小孩,很可能连什么是皇权都不知道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提到清朝,说道同治、光绪,慈禧便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个人,尤其是在清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从她垂帘听政的行为上看,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野心极大而且非常机警的人。 历史上慈禧是一个姿容艳丽、工于心计且抱负远大的女子,出生于叶赫那拉氏家族,她懂得逢迎,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为她在佳丽如云的后宫得到咸丰帝的专宠,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甲午战争120周年作文素材:光绪帝载湉生平_3000字

甲午战争120周年作文素材:光绪帝载湉生平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z ǎi 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人物生平 爱新觉罗·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1] 。其父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女。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后,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同治皇帝死后,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在选嗣君时,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名义上继承咸丰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维持咸丰帝的皇统和父死子继的法则。据《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光绪朝东华录》、《翁同龢日记》等书记载: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酉时(17到19时),同治帝崩于皇宫养心殿东暖阁。戌时,两宫太后在养心殿西暖阁, 29人,谕曰:“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需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宣布:“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著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初六日,就是宣布载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光绪皇帝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他向两宫皇太后请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做了皇帝。初七日,光绪奉慈安皇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皇太后为“东太后”;奉慈禧皇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皇太后为“西太后”。光绪住在养心殿。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皇帝训谕称“谕旨”,皇太后训谕称“懿旨”。 少帝时期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两宫皇太后懿旨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并告祭天、地、庙、社。光绪皇帝继位后,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皇太后行礼,再到长春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复到储秀宫向嘉顺皇后(同治皇后)行礼。这时光绪皇帝才5岁,

清朝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清朝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是清朝建国以来第十一位皇帝,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光绪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新觉罗;载湉,是道光帝七子的儿子,其母名为叶赫那拉;婉贞乃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在位时期采用年号“光绪”,故又称光绪帝。 公元1871年,载湉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的醇王府,公元1874年,同治帝去世,没有子嗣可以继承皇位,慈禧太后为了可以继续操控政权,而力排众议,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作为皇位继承人。所以这一年不管醇亲王奕譞多悲痛,四岁的载湉还是登上了皇位,由两位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光绪。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过世,慈禧一人垂帘,而公元1889年,光绪帝亲政,但这只是名义上的,朝政大权实际上还是握在慈禧的手中。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拒绝求和而主战,但此时的清政府已腐败不堪,作战能力太弱,以失败告终,李鸿章草签了《马关条约》,被光绪坚定地拒绝。光绪想过迁都来与日本周旋,但被慈禧太后拒绝,最后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字。随后,康有为等人发动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强烈支持,并于公元1898年实行了戊戌变法,但慈禧太后等人反对,光绪试图用袁世凯牵制慈禧太后的势力,反被袁世凯出卖,慈禧将光绪幽禁,维新变法失败,历时不

过一百零三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后,光绪一直被幽禁,慈禧太后再次独揽大权。公元1908年,光绪帝暴毙,终年三十八岁,终于清西陵之崇陵,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同治与光绪的关系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关系使堂兄弟与表兄弟的关系,同治皇帝的父亲和光绪皇帝的父亲是亲兄弟,同治皇帝的母亲和光绪皇帝的母亲是亲姐妹。 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等人拥立了光绪作为大清王朝的继承人。1874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去世,同治皇帝生前没有留下子嗣,于是两宫皇太后就商议立储君一事,参加大会的都是同治皇帝的叔叔们,除此之外还有清朝廷的大臣。在选帝一事中,慈禧太后和军机大臣们发生了很大的争议,慈禧太后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权,便决定立醇亲王和自己亲妹妹的儿子,就是年仅四岁的载湉为皇帝。慈禧太后,决定将载湉过继给咸丰帝,那么载湉就是同治皇帝的弟弟,这样一来,朝廷的统治权还是把握在慈禧太后手上。醇亲王知道载湉被立为皇帝时,顿时大哭,但是没有办法,四岁的载湉就这样被拉上了政治舞台。 载湉被接入皇宫,成为了大清王朝第11位皇帝,在他6岁的时候就已经读书,当时夏同善为载湉的老师之一,叫他礼乐骑射。载湉读书十分刻苦,父亲醇亲王就在毓庆宫照顾他。 载湉当上皇帝之后,慈禧太后以他年幼为理由,开始了垂帘听政。1887年,光绪皇帝开始了亲政,但是慈禧太后仍要过问国事,大小事情都要给她报备。

清朝历代皇帝详解(入关前开始)

清朝历代皇帝详解 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

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3、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4、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陕西巡抚升允上书光绪皇帝奏折翻译

奏为遵 头品顶戴尚书衔陕西巡抚奴才升允跪 陛下您下旨开办大学堂,让我们拟定详细章程,向您奏明立案,奴才我恭敬地书写奏折请求您圣断和指示,事情我们已经按照以前报告的做了。臣等奉您的《兴学诏》改设大学堂,去年前护抚大臣李绍芬已经用筹款请工匠和教习了,并建议让各种事项先奏明圣上记录在案。然而都是提前筹划,至今还没有确切地施行。奴才我就任陕西巡抚,深知朝廷盼望天下大治的心,确实对兴办学堂的事情很关注。得到能够为政兴学的人才才能培育栋梁之材,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所以数月以来和相关人员连续努力,竭力筹划,渐渐地有了头绪。 总教习光禄寺少卿屠仁守也在今年二月到了学堂,学堂里应该有的的总办、提调和文案收支各种人员都已经分别派往各个部门去办理他们的事务去了。原来商议学堂选址在省城东考院附近,现在改建的地方和西安府的崇化书院相邻。这里有考试的号舍三四十间,可以合并为一,其他的空地还有很多,也足够充当教室了。我们先从省库拨发了二万金,谨慎地选择熟悉工程的人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兴建好校舍房屋。剩下的资金都用来购买书籍。 陕西以前的一个关中书院,是春季选拔学生开学。今年各处的士子都按照成规带着雨伞背着箱子来了,然而各府州选送肄业的学生还没有来报道。在正式上课之前首先对他们这些来上课的士子进行一次考试,原来定了二百个名额,现在共录取了了四十名学生。虽然不敢说是在沙子里挑金子,但终究大部分是仪态学识不差的。剩下的一百六十个名额,我们打算等各府州选送的人到了再根据数目录取。现在已经录取的四十名学生已经在三月二十五日送往学堂上课了。奴才恭敬地读您的旨意,您多次下旨申明要崇尚正统学说,废黜异端邪说,安定民心。这话真是伟大!紧紧把握着学堂开宗明义的主旨。 这次教学自然应当把天地人伦之道放在首位,其次是经典、道理和文才。现在总教习屠仁守已经拟定了教学规范,分为四门,每一门分别有小条目。第一门性理,分为格致、统明伦、修身、综物博文四类;第二门政治,分为时务统治、纲掌故、内政、外交四类;第三门地理军事,有军事地理、考察地形练习绘图、军事上了解法律和兵书等分类;第四门天文算术、天文精测、候审推步算数,研习天地奥妙探究自然精微。凡选入的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性情特长选择一门作为专业,所有学生都要背诵学习小学四书五经,浏览历代史书,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天的课程按照课表根据时间考察。总教习之外每门专业设立分教习,根据安排每日在规定时间为学生讲课。 凡已经翻译出要点的西洋书籍,只要不和中庸之道相悖,一并用来探索寻求合乎古人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的遗志。西学也暂时拟定四科,分别是算艺科、质测科、电化科、文语科。然而不是从小培养的性情怎么能相信他能传授知识,没有经过实验的结论怎么能知道他的真假。应该等到聘请外教并购买到何种仪器药水再慢慢说奏效的事情。陕西地方偏僻,和朝求夕应的地方不能比,打算等到学堂竣工,一切都有地方安置了,就按照顺序取各学生。提前拟定教学规则,他们离校的那一年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十八岁以上的一律留下来。因为其他省是把学以致用作为目标因而一定会选择聪明好学的少年人。而陕西省缺少教习是一个问题,所以先求取老成立马能够起效的人才,将来各个府州的中学堂和和各个州县的小学堂的教习就从大学堂里边遴选,不用再从外地聘请人才了。这样就会带来很多的方便和好处。

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皇帝的主张

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皇帝的主张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一力主战”,竭力筹划备战之策。他一面“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一面严令李鸿章认真备战。6月25日下谕旨对李鸿章进行斥责,指出“前李鸿章不欲多派兵队,原虑衅自我开”,现在“势甚急迫……李鸿章身膺重任,熟悉倭韩情势,著即妥筹办法”。并提醒李鸿章“俄使喀希呢留津商办,究竟彼国有无助我收场之策,抑另有窥觑别谋?李鸿章当沉几审察,勿致堕其术中,是为至要”。 7月1日,光绪再次通过军机处谕令李鸿章备战:“现在倭焰愈炽,朝鲜受其迫胁,势甚岌岌,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将有决裂之势。……我战守之兵及粮饷军火,必须事事筹备确有把握,方不致临时诸形制肘,贻误事机。”并指出:南洋各海口均至关重要,台湾又孤悬海外,日本必为垂涎,命令各督抚“预为筹备,勿稍大意”。 7月4日,光绪又针对李鸿章乞求英国领事转请英外交部派舰队赴日“勒令撤兵一节”,发出旨意:“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不宜借助他邦,至异日别生枝节”。并告诫李鸿章,这种“示弱于人”的做法,易生后患,“著勿庸议”。14日再谕李鸿章:“倭人以重兵胁制朝鲜,虽与商议撤兵,久未就绪,和议恐不足恃,亟应速筹战备,以杜狡谋。前经叠谕李鸿章先事预筹,毋致落人后著。现在事机紧迫,著李鸿章速为筹备,先派一军由陆路前往边境驻扎,以待进发。”“沿海各口,如旅顺、大连湾、威海卫等处,皆关重要,如何布置,均应逐一妥筹。其军火、器械、粮饷一切,均应日办齐,先期给发,方不致仓促误事。” 7月20日,日本应派重兵云集朝鲜,战争一触即发。23日光绪谕令李鸿章“倘倭兵逼近,已露交仗之迹,则衅开自彼,立即整军奋击,不可坐失机宜”。为加强台澎防务,24日光绪命宿将刘永福赴台湾组织战守。25日,丰岛之战爆发。光绪下令“诏免出使日本大臣汪凤藻回国”。并专谕李鸿章“现与日本业已开仗,必须厚集兵力,广筹后应”。 8月1日,光绪下诏对日宣战,指出:“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国法,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21日命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北洋军务,29日以恭亲王奕欣管总署、海军署事,并会同措理军务。10月13日以叶志超、卫汝贵临敌溃散,光绪将其罢职,以聂士成统两军。25日,日军强渡鸭绿江,接着连陷九连城、安东、凤凰城。29日,谕裕禄饬金州战备。30日,命提督唐仁廉募勇二十营,会安定、裕禄防剿。11月初,日军占领金州、大连。22日旅顺失陷,光绪责李鸿章“调度乖方,〖XC补-6.tif〗职留任”。是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总署表示,愿意为中日“调处”,恭亲王奕欣等向光绪和慈禧转达了田贝意愿。当时光绪就直接指出:“冬三月倭人畏寒,正我兵可进之时,而云停战,得毋以计误我耶?” 光绪对畏敌如虎,不战即逃之将领严加惩处。11月27日,撤掉了“擅离职守摇惑人心”的龚照屿之职。12月3日,革去失金州城的副都统连顺之职,撤“救援不利”的提督程之伟和“拥兵不救”的赵怀业之职,并交刑部治罪。10日,鉴于奉天危急,谕军机大臣等设法调拨克虏伯炮支援。13日,海城失陷,宋庆退至田庄台。16日,谕将已因“临敌退缩”革职,析木城遇敌“又复溃退”的副都统丰升阿,记名提督聂桂林交刑部治罪。次日,又令将叶志超、丁汝昌交

揭秘光绪之死

揭秘光绪之死 前言: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离开了人间。临终无一名亲属及大臣在身旁,及至被人发现,早已死去多时。而慈禧在第二天也离开了人世。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七十四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便由此而产生。所以我们小组便对于“光绪之死”做一个研究。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呢。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连英等人,平日依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深恐慈禧死后光绪重新主政,会清算他们往日的罪孽,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谋毙。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了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逸经》杂志二十九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隋丽娟在做客《百家讲坛》时,曾反驳“袁世凯害死说”和“慈禧谋杀说”,论证“光绪暴病说”更具合理性。清朝官方文献明确说明,光绪帝是因病不治而死。光绪二十六年以后,光绪的病不断恶化,从未好转。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光绪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夭亡的直接原因。而光绪在37岁时写的《病原》中提到:“腰腿肩背经常感觉酸沉,稍遇风寒必定头疼,耳鸣现象也近十年。”而从时人日记以及当时报章的记载看,光绪三十四年夏秋间皇帝病情日渐加重,朝野上下均极为关注,军机处屡次致电各省督抚征召名医来京诊脉医治,即使慈禧也对皇帝的病情十分关注,这些情况连同对清宫医案的研究,足以表明光绪的病情应是后来致死的根本缘由。 我们小组认为慈禧是害死光绪的凶手,一方面可以从光绪生前最喜爱的女人珍妃处看出。作为皇帝结婚是其成为成人的标志,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规矩,皇

光绪帝与百日维新

光绪帝与百日维新 113年前的戊戌年6月,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试图通过不流血的变法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同日本一样实行君主立宪,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次运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参与变法的谭嗣同等6人(世称“戊戌六君子”)被杀害,这场变法最终失败,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因,而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 虽然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策划者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但作为这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的支持者和核心人物,光绪帝对变法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说,没有光绪皇帝的支持,这场变法可能从一开始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维新派也不可能顺利的进行和平政变的尝试。那么,到底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戊戌变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是什么促成了他下定决心接受变法、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体呢? 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生于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后世习惯上称之为光绪帝。父亲是道光皇帝的第7个儿子醇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氏。所以,他既是同治皇帝的嫡堂弟兄,又是嫡亲姨表弟兄。这层关系是慈禧拥立载湉为皇帝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在载湉入宫后,慈禧太后要求光绪帝称自己为“亲爸爸”,而喊慈安太后(载湉的生母)为“皇额娘”,亲自挑选翁同龢来教育光绪帝,并向强调要培养他的孝心。这些都表明,慈禧太后希望将光绪帝培养成为一个可以替代她亲生儿子的皇帝。但我认为,慈禧潜意识里并没有真正接纳光绪帝,载湉始终不是她亲生的,这层心理的隔阂使慈禧不可能真正的信任光绪帝。为了加强对光绪帝的监视和控制,她干涉光绪帝的选后,迫使光绪帝违心选了她的内侄女为皇后;在光绪帝亲政后她仍迟迟不愿交出权力,即使后来身在颐和园中也没有放松过对朝政的掌控。这种种的刻意安排、不信任和猜忌都为后来帝后矛盾激化埋下了种子。以致光绪帝对慈禧更多的是敬畏,而远非敬爱。 就光绪帝而言,对他的成长和未来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是他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不仅重视对光绪帝的教育,也十分关心少年天子的生活,二人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翁同龢认为“皇上读经固然重要,然目下读史尤亟”,并着重向光绪帝讲述康、雍、乾诸帝的文治武功和清朝开国以来的国难危机,以培养光绪帝治理国家的能力。他还向光绪帝介绍

浅析光绪皇帝

浅析光绪皇帝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然对于光绪皇帝而言却断断不是如此,可以说他是“为君犹侍虎”。如今,人们饭后闲茶之余谈及此,莫不谓之悲剧哉,悲剧也! 清德宗光绪帝(1871-1908),全名爱新觉罗〃载湉。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没有子女,载湉被慈禧太后选为同治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

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 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龢,署侍郎,内阁学士,

剑桥晚清民国史

上海大学2013~2014学年冬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读书报告 课程号: 0200R215 课程名称:《剑桥晚清民国史》与中国近代史论文题目:末日穷光----光绪帝的悲哀 任课教师:严泉教师号 1000 学生姓名:穆玥学号 12122966 成绩:

末日穷光----光绪帝的悲哀 【摘要】要说晚清时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影响的历史人物,慈禧,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这些肯定是举足轻重的。但我今天想谈谈一个悲哀的存在——光绪皇帝。虽然光绪帝一生中,几乎所有的决策都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对改变历史所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权力改革自保 光绪的先皇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名义上继承咸丰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维持咸丰帝的皇统和父死子继的法则。年仅4岁的载湉(光绪本名)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意思是说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地严辞训斥;饮食寒暖没有人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这些综合起来致使光绪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慈禧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内阁学士翁同龢,另一个是侍郎夏同善。刚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所以把他生父醇亲王奕譞找来,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比较习惯了。小光绪学习很用功,他还是比较聪明的,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不错。光绪15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御制文,里面有几句话:“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按说皇帝在14岁的时候就应该亲政了,然而慈禧说再等一等,等到光绪十三年,虚岁17岁了,才让光绪亲政。 虽然光绪帝经历了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筹备立宪等晚清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前期年纪尚小,后期被软禁瀛台。因此,他实际参与并主持的只是一个战争和一个运动,前者即中日甲午战争,后者即戊戌变法。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10篇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10篇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是一本由喻大华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一):比想象中要好 一直认为百家讲坛的书不怎么样,可能是那几个大佬给留的印象太深了。这本书比较尊重历史,史料选择也还好,虽然面不太宽,不知道作者选择的标准,书中引用了一般人不熟知的史料,给人有新鲜之感。本书文笔流畅,内容丰富,议论得当,立场持中,是本初步了解光绪皇帝的平稳读物。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二):同情多过责难 对于光绪皇帝我是并不陌生的,但通过喻大华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新的收获,很多人总是喜欢用志大才疏去评价光绪帝,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倒是更多的对他的同情,生为王爷,却成天子,名为皇帝,视为傀儡。光绪的整个声明中都试图在挣脱自己的命运,但慈禧太后在他的背后将它捆得死死的。无法假设没有慈禧的光绪是否会成就一番伟业,回顾这段刚刚过去一百余年的往事,为我们这个命运多舛的民族而心痛。---2020年5月14日于北京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三):光绪是被毒死的 除了加了一些光绪生活中的小八卦外,最重要的是加入了最新的历

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光绪的尸骨检测发现光绪是死于大剂量的二氧化砷中毒,也就是砒霜毒死的,元凶当然是老太婆了。 光绪也挺惨的,从小离家,没有亲人关爱,生活在母虎的淫威之下,一辈子窝窝囊囊,爱情不能自主娶了大表姐,爱人珍妃被弄死,无儿无女,事业也不如意,甲午年一败涂地,戊戌年身陷囹圄,辛丑年山河破碎,临了还被人毒死了,死后又被人刨坟掘墓。 综合来看,光绪应该是最惨的皇帝!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四):苦命的光绪帝 光绪这一生,似乎很少快乐。从懂事起,他就背负着国家的重担,更可悲的是,作为一个皇帝,他没有实权,只能做慈禧的傀儡。在与慈禧的矛盾冲撞中,他也终于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喻大华有一本书叫苦命咸丰,但是我觉得苦命二字用来形容光绪更合适。这本书名为光绪,实际上一同写了慈禧,写了母子二人的权力之争。同时,熟悉历史的人会看到本书中很多熟悉的历史人物,李鸿章,袁世凯,奕,等等。这本书很值得一读,我认为是喻大华所有百家讲坛系列中写的最好的一本。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五):平庸的图书 这本书很快读完,我的感觉没啥新意,很多知识及史料早已获知。比如“甲午战争”,中学课本就已学习,再加上电源《甲午战争》,书中

历史解码光绪之死的真相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冷寂静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离开了人间。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去,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 传闻:光绪被害致死? 晚清文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摘抄的清代笔记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令人将光绪害死。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仗着慈禧的权势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们的罪孽,于是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曾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秘档:光绪临终病情 由于种种传闻,光绪之死成为清末历史上一大疑案。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还是让我们看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当年光绪病情档案是如何记载的吧。 档案一:光绪37岁时的《病原》说,他遗精将近二十年,腰腿肩背经常酸沉,耳鸣也有近十年。可见,光绪一直身体不好。 档案二:光绪二十六年《脉案》记载,从这时起,光绪的病情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光绪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夭亡的直接原因。 档案三: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脉案》,御医曹元恒写下,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 档案四:同年五月初十《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说明医生们对光绪的病已无能为力了。 档案五:同年九月《脉案》,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 档案六:同年十月十七,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这时光绪的病情已进入危急阶段,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御医会诊后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档案七:同年十月十九光绪的《脉案》,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全身乏力的症状,御医们“甚感棘手”。 档案八:同年十月二十光绪的《脉案》,当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 档案九:同年十月二十一光绪《脉案》,当天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张嘴倒气,傍晚,光绪怀着满腔怨恨与世长辞。 从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记录来看,光绪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病死。 历史回顾:光绪继位真相 清宫秘档告诉人们,光绪的确是病死的。但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看看光绪不幸的婚姻和他苦闷的皇帝生涯,也就可以理解人们的种种猜测了。

清朝皇帝子嗣最全列表

清朝皇帝子嗣最全列表 虽然说清朝皇帝也是三宫六院,坐拥佳丽无数,但清朝皇帝生育能力一般,而且越往后,生育能力越差,直到绝后。就像清朝的发展一样,从兴旺到凋零,直至消亡。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下从皇太极到末代皇帝溥仪,大清十一帝的所有儿子。1,皇太极(1592-1643),在位:1626年-1643年皇太极是清朝开国皇帝,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2,顺治帝(1638-1661),在位:1643年-1661年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3.康熙帝(1654-1722),在位:661年—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最能生的清朝皇帝。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于1722年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4.雍正帝(1678-1735),在位:1722年-1735年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其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 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5.乾隆帝(1711-1799),在位:1735年- 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17个儿子,竟然只有4个死在乾隆后面,乾隆真能熬)。虽然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但也是在乾隆帝在位期间,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

论晚清统治者为什么越救越亡

论晚清统治者为什么会越救越亡 清朝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268年的历史地位。从1636到1912共经历了十二位帝王的统治。每个朝代都会经历兴旺衰败最后被一个新的政权推翻,清朝也不例外从建国到反清复明,再到康乾盛世,最后走到光绪宣统的丧权辱国这一步步的经历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斗不过是一个剧情的发展罢了。 其实说起光绪皇帝这位有着救国之心却没有救国之力的皇帝着实让后人为止感到一阵悲哀。光绪帝19岁亲政,有着进去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愿意做亡国君主,积极支持变法,曾成为维新派的皇室代表。奈何朝中大权都在以慈禧为首的皇室贵族的手里,变法又会影响到这些人的利益,光绪帝又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也就此被磨灭掉了。如果说清王朝的灭亡使历史安排好的一个剧情,那么光绪皇帝就是唯一一个可能把这部剧时间拖长一点的演员。可是因为他思想的保守,权利被剥夺使得这最后一点希望也被扼杀掉了。 在清王朝的灭亡中光绪帝只能说是一个小角色,而这位叫做慈禧的女人在这个剧中才是最大的主角。在她发生政变诛杀了肃顺之后,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的野心。在这之后的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剥夺皇帝政权,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置国家主权于不顾,终于在其死后三年里清王朝灭亡。这位有着武则天的野心却没有武则天的仁心的女人才是清朝灭亡最大的一个“毒瘤”。 当然一个朝代也不会脆弱到因为一个人的过错就被其他政权推翻。其他的一些亡国“毒瘤”就不一一列举了。 “落后就要挨打”——精神崩塌和装备的落后,注定的一场败局 在这片土地上不知道从那个朝代开始就兴起了一个叫做“面子文化”的畸形产物,人是这样朝代亦是如此。在清政府为了面子,为了保证自己在自己心里那种高高在上的位置的时候实行“闭关锁国”这种自己骗自己的政策。在清政府还在自以为是的把自己称为“天朝帝国”的时候,还在自己的国家里阿谀奉承的时候,德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改革后已经开着他们那冒着滚滚狼烟的巨轮向这个所谓的“天朝”驶来。 巨轮刚靠岸就送给清人一朵娇艳的外交之花——“罂粟花”。小到平民百姓,大到朝廷命官,所有的人都抵挡不了那吸进去又吐出来的烟雾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快感。使得朝廷官员不顾国家政事,一心想着怎么去搜刮百姓的钱财去给自己买鸦片。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下级贿赂上级时都是送鸦片,而谁送的鸦片多就会被提拔一点。军队没有战斗力,国民体质底下,骨瘦如柴。其实不止是国民这样,清政府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了,清政府也在这一刻就已经可以被宣布灭亡了。 可是无论精神怎样被腐蚀,清朝政府的主权版图还是很庞大的。外国列强当然不会甘心就只是单纯的从精神上控制着这个庞然大物。当他们的第二艘轮船靠岸的时候,卸下来的就是枪炮和炸药。当太平天国运动的爱国志士拿起手里长矛和盾牌准备去绞杀外侵的时候才猛的发现只要敌人手里的东西冒出一个火花自己的队友就会流下许多鲜血。武器的差距让这场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当然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当然有着一群能人志士会勇敢的站出来去试着改变。前文中也有提过“戊戌变法”和“维新运动”。可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实力、军事能力的影响下都是一些插曲而已。在当时看来这场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事件。 “一味求新,实则倒退” 洋务运动在晚清的历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场运动以后无论洋务派是从外国购买还是自己制造,清政府的军队总算可以有一部分热武器使用了。但是这场运动存在的弊病也是不容小觑的。首先,洋务派是代表封建地主主义的一群有先进思想的人,他们的目的还是挽救清朝政府,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清朝政府的灭亡已经是一个不可能被挽回的定局了。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