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皇帝出殡全记录(组图)

清朝光绪皇帝出殡全记录(组图)
清朝光绪皇帝出殡全记录(组图)

图为光绪画像。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是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

光绪皇帝。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亲妹妹,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在同治皇帝驾崩后被慈禧太后指定为皇帝。

1880年,儿时的光绪帝在皇家护卫看照下骑马。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幼年的光绪皇帝和弟弟。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实权。

童年时的载湉(光绪帝站立者)、载沣(椅子上坐者)与生父醇亲王奕譞的合影。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少年时的载湉(光绪帝)与生父醇亲王奕譞的合影。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1900年英国鄂丁香烟公司发行大清光绪皇帝真像照片卡 (珍贵)。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病死,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20世纪末各国君主的画像,前排坐着的左边第二个为光绪。

1905年,光绪出大清门前往天坛,远处是天安门。

光绪自天坛返回紫禁城(自前门入,进大清门之前)。

光绪自天坛返回紫禁城(自前门入,进大清门之前)。

光绪自天坛返回紫禁城(自前门入,进大清门之前)。

出殡队伍。

出殡队伍。

路边观看的外国人和警卫。

出殡队伍。

出殡队伍

光绪皇帝出殡的纪念邮戳。

光绪皇帝出殡的纪念邮戳。

光绪皇帝出殡的纪念邮戳,以及贴有邮票的上色照片。

清西陵光绪皇帝下葬的墓地在拍摄这副照片时仍在建设之中。慈禧太后的葬礼要比光绪皇帝的晚几个月。

清西陵地宫内的光绪皇帝棺椁。

光绪皇帝棺椁前的介绍。

崇陵地宫内宝床上光绪帝,隆裕皇后棺椁。

光绪帝尸骸照片。

光绪皇帝的椁和棺是被盗墓者用锤斧凿开的,死者头向北,盗洞是在死者脚部的棺椁档板上,棺椁上的洞东西长1.10米,高85公分。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颁布了这些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颁布了这些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经济建设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铁路矿务总局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

业。 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简介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

清朝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

清朝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 光绪是清朝史上第十一位皇帝,是清朝入关的第九位。那么光绪是谁的儿子?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光绪是谁的儿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同治十三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驾崩。但是同治帝并无子嗣,从将来便于掌握朝权这一基本点出发,慈禧太后在召开会议后选择了自己胞妹的儿子作为同治帝的继任者,这就是光绪帝。 光绪帝并不是同治帝的子嗣,他的生父是爱新觉罗;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爱新觉罗;奕譞是的当年道光帝的第七子,也是咸丰皇帝的弟弟。也许是因为慈禧太后的胞妹是奕譞的大福晋,所以他在当年的党争之中是站在慈禧太后一边的帝后势力。就在咸丰帝驾崩之后,奕譞联同恭亲王助慈禧太后成功发动了辛酉政变,这次政变令慈禧爬上了清末的权利顶峰,成为了大清朝的实际掌控着。如此功劳自然让慈禧对奕譞信任有加,可以说后来的慈禧选择奕譞之子作为同治帝的继任者,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对奕譞的信任。奕譞在光绪帝继位不久后辞退官职,并于光绪十六年病逝。而光绪帝的生母婉贞正是慈禧的亲妹妹,虽然她有着当时在常人看来甚是高贵的身份,当朝皇帝的生母、太后的胞妹已经亲王的嫡福晋。这些看起来很是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却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思子之苦。因为慈禧的独子同治帝驾崩且无子嗣,为了让新皇帝成为自己的“傀儡”利

于自己掌控大权,她便想到让自己的亲妹妹年仅三岁的儿子继任皇位。从此婉贞便一直思恋着久居深宫中的贵为天子的儿子,相见却是不可能的。直到婉贞病危将死之际,光绪帝才前来探望。 光绪两个字的读音是什么光绪两个字怎么读?光绪的汉语拼音就是Guāngxù,那么光绪有什么含义么?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皇帝,也就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年号就是光绪,史称光绪帝。 光绪两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光”,guāng,有很多释义,但用在年号上估计就是荣誉、使显赫,太阳等放射出耀人眼睛,诗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之类的意思,毕竟是作为年号,当然要取得大气一点的释义;至于“绪”,大致六个意思,指丝的头,或者某件事物事情的开端,第三种意思是连绵不断地情思,以及残余的意思,当让还免不了姓氏姓绪。不过在“绪”的所有释义中,不能忘记的就是指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功业。 因此,通过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大家可以发现,“光绪”其实就是指将前人没有完成的功业发扬光大,重正大清。虽说光绪皇帝曾经也发动过“戊戌变法”,但也不过才“百日”,对于慈禧的垂帘听政,光绪皇帝也感到无奈,光绪帝也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傀儡,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掌握实权的人。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张抗战,反对妥协,但最终还是因为朝廷的腐败,以清政府战败而告终。于是,光绪皇帝在吸取教训中,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想要以此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整体国力,但最终还是逃不过慈禧的专权。

《戊戌变法》习题

第2课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6、C 7、A 1、戊戌变法开始的特点是( C) A、公车上书 B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要求是( D) A、要求兴“西学”,废科举 B C、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要求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4、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文化方面的新法不包括( C) A、设立中小学堂 B C、设立同文馆 D、设立译书局 5、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D) A、知识分子与政客军阀斗争 B C、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 6、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C) A、袁世凯的出卖 B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7、下列内容对颁布变法诏书不正确的评价是(A ) A B C D、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愁达天听。每日每署 ——《戊戌政变记》 (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这种受到人们欢迎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 三、简答题 变法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6、C 7、A 二、材料分析题 (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是在变法内容中准许官民上书言事造成。(3)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用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②没有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寄希望于袁世凯,由于他的出卖告密,而遭到失败。③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最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三、简答题 内容: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方面: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清朝光绪皇帝为什么是最失败的 如此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清朝光绪皇帝为什么是最失败的如此失败的原因又 是什么 本文导读:清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思想封建制度朝代,昏官的执掌朝政在加上后宫的干涉内政使得康乾盛世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聊到清朝的历史走向,不得不说到慈禧,慈禧的骄奢淫逸是清朝走向灭亡一个重要的原因,虽说其嚣张跋扈,但按常理里说政权还是处在皇帝之手,为什么光绪皇帝任其摆布一生?这其中的缘由又有哪些?我们没办法找出根本的缘由。 即便是退一步讲,如果当年慈禧没有干涉内政那光绪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呢?光绪皇帝这个在位时间仅次于康乾盛世的皇帝为什么又被称呼为清朝最失败的皇帝呢?如此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带你们打开着其中的缘由! 光绪皇帝的一生总结起来几个字就可以概括,傀儡的政权下大意一生。为什么会会用大意来总结光绪的一生请听我

慢慢分析: 第一对慈禧的大意 我们都知道从血缘关系上讲,慈禧是光绪的亲姨,在自己的亲生儿子暴毙之后,他就把光绪看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从一件小事我们就能搞看出慈禧是多么的喜欢光绪,光绪在 4岁的时候慈禧就把他接入了宫中,陪伴自己的同时亲自抚养光绪,根据野史记载,光绪年幼时期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经常生病,尤其是肚脐附近经常感染,慈禧知道后便亲自帮忙擦拭,晚上还抱着光绪睡觉。由此可见慈禧多光绪皇帝喜爱有加! 虽然慈禧非常爱护光绪,但是这并没有让光绪产生感激之情,由于慈禧极端的专制思想,反而给光绪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对慈禧产生了敌对的情绪,由此可见在当上皇帝之后对慈禧还是比较后怕,光绪从心里认为女人是干涉不了政治的,所以并未对慈禧实施软禁,不过实施证明光绪皇帝错了! 对变法维新派大意

我们都知道光绪皇帝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维新变法,本事一件好事为甚说光绪大意了呢?其实光绪个人鲁莽的相信了变法之人的话语,毕竟在当时他们没有势力,没有军队,没有武器,单凭一张嘴就能够改变国家的现状,那八国列强侵占北京的时候就不用仓皇西狩了。光绪的大意致使过于亲信康梁等人,没有认识到保守派的势力问题! 对后宫的大意 说到皇帝的后宫不得不说到后宫内的连个女人,一个是是珍妃,一个是慈禧的亲侄女,我们打都知道慈禧安排亲侄女嫁给光绪是希望用政治婚姻来束缚光绪的一生,想必是光绪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恩宠妃子的问题上一直宠幸珍妃,对于慈禧的亲侄女也是非打即骂,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怎么能让光绪有好日子过?最后珍妃也是在慈禧的摆布下投井自尽!光绪行为意识上的认知大意构成了自己一生的败笔!

光绪王朝

光绪皇帝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一位皇帝,也是在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一位皇帝,从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不难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垂落时代透着霉朽气息的厚重的压抑感。从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孙公子到承载了太多时代苦难的光绪皇帝,他所拥有的王朝也承载太多苦难,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造化的捉弄?千秋功过又有谁能细细评说? 关于清代帝王的古装片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几乎所有清代皇帝的王朝都有导演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却惟独没有见到专门讲述光绪王朝的,那也难怪人们说他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皇帝,或许是因为他的一生很难被完美的表现出来吧。 清朝同治帝在位3年驾崩,于是时年四岁的光绪帝载湉继登皇位。光绪皇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帝,他的生父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環,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 在当时,载湉登基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载湉能成为光绪帝,他的父亲载環是他成功登基的重要原因之一。奕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他的学识和才能虽然不及其六兄恭亲王奕 ,但他在官场上的遭际却比奕 顺利,他为人谨慎,不因身份显贵而稍露锋芒,对于朝 廷的恩赐一再清辞,对于外官的馈赠一概拒不接受,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他为人的谨慎。 当时同治帝死后,朝不可一日无君,按照清朝祖宗宗法,皇帝去世如无子嗣继位,就应该在皇帝晚辈中选择贤者立为子嗣,以皇子身份登

基继位,同治帝载淳属“载”字辈,其晚一辈应为“溥”字辈,最为理想的是在“溥”字辈中挑选一人以接替载淳的皇位。 但光绪帝载湉能脱颖而出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载湉的父亲。载湉为道光帝第七子奕環的儿子,奕環的福晋又是慈禧的亲妹妹,奕環处事圆滑,对慈禧忠心耿耿,俯首听命,比较好控制,而其亲妹妹在辛酉政变起着关键作用,用书中的话说“居间传语,厥功甚伟”,也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就成为慈禧选载湉当皇帝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条是那是载湉才4岁,慈禧在同治帝时就垂帘听政,这样一来,她又可以垂帘听政,载湉幼年也易于管教,便于驾驭,不会对慈禧造成威胁,慈禧果然棋高一筹,她让大臣李鸿章拟写懿旨,把载湉给咸丰为子,作为嗣皇帝继承咸丰的皇位,言外之意,慈禧皇太后仍然是皇太后,因为载湉是咸丰帝的嗣皇帝,而不是同治帝的嗣皇帝,这样慈禧的目的就达到了。 就这样,一个四岁大的小孩,很可能连什么是皇权都不知道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提到清朝,说道同治、光绪,慈禧便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个人,尤其是在清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从她垂帘听政的行为上看,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野心极大而且非常机警的人。 历史上慈禧是一个姿容艳丽、工于心计且抱负远大的女子,出生于叶赫那拉氏家族,她懂得逢迎,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为她在佳丽如云的后宫得到咸丰帝的专宠,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戊戌变法是晚清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光绪帝,这位大志未酬、郁郁寡欢的末世皇帝十年短暂的亲政生涯中最绚烂的政治成就。作为一位毫无实权的封建帝王,光绪帝果断进行资本主义改良挽救民族危机,同时由于他的现实处境和自身因素又使戊戌变法仅仅存在了一百零三天便惨遭扼杀。那么这位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究竟对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 关键词: 光绪帝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正文: 历史上每到王朝末期常常会出现一些救世统治者试图通过各种改革来延长他们祖先的帝业。光绪帝正是这样一位试图力挽狂澜的末代改革者。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大清帝国的国力日趋衰微,统治危机愈发加深。面对日益严重的王朝危机,满清皇族内部不断进行自救运动,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清朝地主阶级完成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这些改革主要发生在同治、光绪二帝年间,其中前者是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进行的,而戊戌变法是由皇帝直接领导的改良运动,这位封建帝王尝试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决定了他自身在此次运动中的复杂性。 一、光绪帝的生平介绍 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和慈禧亲妹妹的儿子。1875年,亲政刚满一年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因病逝世。同治皇帝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和叶赫那拉的利益,她从年龄和血缘的角度考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侄子和亲外甥——年仅四岁的载湉,改元光绪。光绪帝从小生活在慈禧太后的“严加管教”的训斥下,慈禧要求光绪叫她“亲爸爸”,对她事事毕恭毕敬,不得违背“亲爸爸”的旨意。幼小的光绪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和生理疾病。由于不同寻常的成长环境,光绪帝形成了软弱的性格,加之慈禧太后的强势压制,他尽

清朝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清朝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是清朝建国以来第十一位皇帝,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光绪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新觉罗;载湉,是道光帝七子的儿子,其母名为叶赫那拉;婉贞乃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在位时期采用年号“光绪”,故又称光绪帝。 公元1871年,载湉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的醇王府,公元1874年,同治帝去世,没有子嗣可以继承皇位,慈禧太后为了可以继续操控政权,而力排众议,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作为皇位继承人。所以这一年不管醇亲王奕譞多悲痛,四岁的载湉还是登上了皇位,由两位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光绪。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过世,慈禧一人垂帘,而公元1889年,光绪帝亲政,但这只是名义上的,朝政大权实际上还是握在慈禧的手中。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拒绝求和而主战,但此时的清政府已腐败不堪,作战能力太弱,以失败告终,李鸿章草签了《马关条约》,被光绪坚定地拒绝。光绪想过迁都来与日本周旋,但被慈禧太后拒绝,最后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字。随后,康有为等人发动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强烈支持,并于公元1898年实行了戊戌变法,但慈禧太后等人反对,光绪试图用袁世凯牵制慈禧太后的势力,反被袁世凯出卖,慈禧将光绪幽禁,维新变法失败,历时不

过一百零三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后,光绪一直被幽禁,慈禧太后再次独揽大权。公元1908年,光绪帝暴毙,终年三十八岁,终于清西陵之崇陵,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同治与光绪的关系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关系使堂兄弟与表兄弟的关系,同治皇帝的父亲和光绪皇帝的父亲是亲兄弟,同治皇帝的母亲和光绪皇帝的母亲是亲姐妹。 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等人拥立了光绪作为大清王朝的继承人。1874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去世,同治皇帝生前没有留下子嗣,于是两宫皇太后就商议立储君一事,参加大会的都是同治皇帝的叔叔们,除此之外还有清朝廷的大臣。在选帝一事中,慈禧太后和军机大臣们发生了很大的争议,慈禧太后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权,便决定立醇亲王和自己亲妹妹的儿子,就是年仅四岁的载湉为皇帝。慈禧太后,决定将载湉过继给咸丰帝,那么载湉就是同治皇帝的弟弟,这样一来,朝廷的统治权还是把握在慈禧太后手上。醇亲王知道载湉被立为皇帝时,顿时大哭,但是没有办法,四岁的载湉就这样被拉上了政治舞台。 载湉被接入皇宫,成为了大清王朝第11位皇帝,在他6岁的时候就已经读书,当时夏同善为载湉的老师之一,叫他礼乐骑射。载湉读书十分刻苦,父亲醇亲王就在毓庆宫照顾他。 载湉当上皇帝之后,慈禧太后以他年幼为理由,开始了垂帘听政。1887年,光绪皇帝开始了亲政,但是慈禧太后仍要过问国事,大小事情都要给她报备。

陕西巡抚升允上书光绪皇帝奏折翻译

奏为遵 头品顶戴尚书衔陕西巡抚奴才升允跪 陛下您下旨开办大学堂,让我们拟定详细章程,向您奏明立案,奴才我恭敬地书写奏折请求您圣断和指示,事情我们已经按照以前报告的做了。臣等奉您的《兴学诏》改设大学堂,去年前护抚大臣李绍芬已经用筹款请工匠和教习了,并建议让各种事项先奏明圣上记录在案。然而都是提前筹划,至今还没有确切地施行。奴才我就任陕西巡抚,深知朝廷盼望天下大治的心,确实对兴办学堂的事情很关注。得到能够为政兴学的人才才能培育栋梁之材,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所以数月以来和相关人员连续努力,竭力筹划,渐渐地有了头绪。 总教习光禄寺少卿屠仁守也在今年二月到了学堂,学堂里应该有的的总办、提调和文案收支各种人员都已经分别派往各个部门去办理他们的事务去了。原来商议学堂选址在省城东考院附近,现在改建的地方和西安府的崇化书院相邻。这里有考试的号舍三四十间,可以合并为一,其他的空地还有很多,也足够充当教室了。我们先从省库拨发了二万金,谨慎地选择熟悉工程的人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兴建好校舍房屋。剩下的资金都用来购买书籍。 陕西以前的一个关中书院,是春季选拔学生开学。今年各处的士子都按照成规带着雨伞背着箱子来了,然而各府州选送肄业的学生还没有来报道。在正式上课之前首先对他们这些来上课的士子进行一次考试,原来定了二百个名额,现在共录取了了四十名学生。虽然不敢说是在沙子里挑金子,但终究大部分是仪态学识不差的。剩下的一百六十个名额,我们打算等各府州选送的人到了再根据数目录取。现在已经录取的四十名学生已经在三月二十五日送往学堂上课了。奴才恭敬地读您的旨意,您多次下旨申明要崇尚正统学说,废黜异端邪说,安定民心。这话真是伟大!紧紧把握着学堂开宗明义的主旨。 这次教学自然应当把天地人伦之道放在首位,其次是经典、道理和文才。现在总教习屠仁守已经拟定了教学规范,分为四门,每一门分别有小条目。第一门性理,分为格致、统明伦、修身、综物博文四类;第二门政治,分为时务统治、纲掌故、内政、外交四类;第三门地理军事,有军事地理、考察地形练习绘图、军事上了解法律和兵书等分类;第四门天文算术、天文精测、候审推步算数,研习天地奥妙探究自然精微。凡选入的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性情特长选择一门作为专业,所有学生都要背诵学习小学四书五经,浏览历代史书,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天的课程按照课表根据时间考察。总教习之外每门专业设立分教习,根据安排每日在规定时间为学生讲课。 凡已经翻译出要点的西洋书籍,只要不和中庸之道相悖,一并用来探索寻求合乎古人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的遗志。西学也暂时拟定四科,分别是算艺科、质测科、电化科、文语科。然而不是从小培养的性情怎么能相信他能传授知识,没有经过实验的结论怎么能知道他的真假。应该等到聘请外教并购买到何种仪器药水再慢慢说奏效的事情。陕西地方偏僻,和朝求夕应的地方不能比,打算等到学堂竣工,一切都有地方安置了,就按照顺序取各学生。提前拟定教学规则,他们离校的那一年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十八岁以上的一律留下来。因为其他省是把学以致用作为目标因而一定会选择聪明好学的少年人。而陕西省缺少教习是一个问题,所以先求取老成立马能够起效的人才,将来各个府州的中学堂和和各个州县的小学堂的教习就从大学堂里边遴选,不用再从外地聘请人才了。这样就会带来很多的方便和好处。

戊戌变法1

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期后遭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就告终。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法失败亦引发了民间支持更为激烈的改革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历史背景: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宣扬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 逐渐形成。到1897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 开始变法: 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变法从此正式开始,直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步骤和措施。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其中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主要有: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编练陆海军。文教方面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改书院和淫祠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准许各级官员及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删改则例,撤消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这些抵制和反对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热烈欢迎。 变法内容: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

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皇帝的主张

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皇帝的主张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一力主战”,竭力筹划备战之策。他一面“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一面严令李鸿章认真备战。6月25日下谕旨对李鸿章进行斥责,指出“前李鸿章不欲多派兵队,原虑衅自我开”,现在“势甚急迫……李鸿章身膺重任,熟悉倭韩情势,著即妥筹办法”。并提醒李鸿章“俄使喀希呢留津商办,究竟彼国有无助我收场之策,抑另有窥觑别谋?李鸿章当沉几审察,勿致堕其术中,是为至要”。 7月1日,光绪再次通过军机处谕令李鸿章备战:“现在倭焰愈炽,朝鲜受其迫胁,势甚岌岌,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将有决裂之势。……我战守之兵及粮饷军火,必须事事筹备确有把握,方不致临时诸形制肘,贻误事机。”并指出:南洋各海口均至关重要,台湾又孤悬海外,日本必为垂涎,命令各督抚“预为筹备,勿稍大意”。 7月4日,光绪又针对李鸿章乞求英国领事转请英外交部派舰队赴日“勒令撤兵一节”,发出旨意:“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不宜借助他邦,至异日别生枝节”。并告诫李鸿章,这种“示弱于人”的做法,易生后患,“著勿庸议”。14日再谕李鸿章:“倭人以重兵胁制朝鲜,虽与商议撤兵,久未就绪,和议恐不足恃,亟应速筹战备,以杜狡谋。前经叠谕李鸿章先事预筹,毋致落人后著。现在事机紧迫,著李鸿章速为筹备,先派一军由陆路前往边境驻扎,以待进发。”“沿海各口,如旅顺、大连湾、威海卫等处,皆关重要,如何布置,均应逐一妥筹。其军火、器械、粮饷一切,均应日办齐,先期给发,方不致仓促误事。” 7月20日,日本应派重兵云集朝鲜,战争一触即发。23日光绪谕令李鸿章“倘倭兵逼近,已露交仗之迹,则衅开自彼,立即整军奋击,不可坐失机宜”。为加强台澎防务,24日光绪命宿将刘永福赴台湾组织战守。25日,丰岛之战爆发。光绪下令“诏免出使日本大臣汪凤藻回国”。并专谕李鸿章“现与日本业已开仗,必须厚集兵力,广筹后应”。 8月1日,光绪下诏对日宣战,指出:“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国法,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21日命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北洋军务,29日以恭亲王奕欣管总署、海军署事,并会同措理军务。10月13日以叶志超、卫汝贵临敌溃散,光绪将其罢职,以聂士成统两军。25日,日军强渡鸭绿江,接着连陷九连城、安东、凤凰城。29日,谕裕禄饬金州战备。30日,命提督唐仁廉募勇二十营,会安定、裕禄防剿。11月初,日军占领金州、大连。22日旅顺失陷,光绪责李鸿章“调度乖方,〖XC补-6.tif〗职留任”。是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总署表示,愿意为中日“调处”,恭亲王奕欣等向光绪和慈禧转达了田贝意愿。当时光绪就直接指出:“冬三月倭人畏寒,正我兵可进之时,而云停战,得毋以计误我耶?” 光绪对畏敌如虎,不战即逃之将领严加惩处。11月27日,撤掉了“擅离职守摇惑人心”的龚照屿之职。12月3日,革去失金州城的副都统连顺之职,撤“救援不利”的提督程之伟和“拥兵不救”的赵怀业之职,并交刑部治罪。10日,鉴于奉天危急,谕军机大臣等设法调拨克虏伯炮支援。13日,海城失陷,宋庆退至田庄台。16日,谕将已因“临敌退缩”革职,析木城遇敌“又复溃退”的副都统丰升阿,记名提督聂桂林交刑部治罪。次日,又令将叶志超、丁汝昌交

光绪帝与百日维新

光绪帝与百日维新 113年前的戊戌年6月,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试图通过不流血的变法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同日本一样实行君主立宪,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次运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参与变法的谭嗣同等6人(世称“戊戌六君子”)被杀害,这场变法最终失败,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因,而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 虽然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策划者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但作为这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的支持者和核心人物,光绪帝对变法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说,没有光绪皇帝的支持,这场变法可能从一开始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维新派也不可能顺利的进行和平政变的尝试。那么,到底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戊戌变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是什么促成了他下定决心接受变法、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体呢? 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生于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后世习惯上称之为光绪帝。父亲是道光皇帝的第7个儿子醇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氏。所以,他既是同治皇帝的嫡堂弟兄,又是嫡亲姨表弟兄。这层关系是慈禧拥立载湉为皇帝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在载湉入宫后,慈禧太后要求光绪帝称自己为“亲爸爸”,而喊慈安太后(载湉的生母)为“皇额娘”,亲自挑选翁同龢来教育光绪帝,并向强调要培养他的孝心。这些都表明,慈禧太后希望将光绪帝培养成为一个可以替代她亲生儿子的皇帝。但我认为,慈禧潜意识里并没有真正接纳光绪帝,载湉始终不是她亲生的,这层心理的隔阂使慈禧不可能真正的信任光绪帝。为了加强对光绪帝的监视和控制,她干涉光绪帝的选后,迫使光绪帝违心选了她的内侄女为皇后;在光绪帝亲政后她仍迟迟不愿交出权力,即使后来身在颐和园中也没有放松过对朝政的掌控。这种种的刻意安排、不信任和猜忌都为后来帝后矛盾激化埋下了种子。以致光绪帝对慈禧更多的是敬畏,而远非敬爱。 就光绪帝而言,对他的成长和未来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是他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不仅重视对光绪帝的教育,也十分关心少年天子的生活,二人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翁同龢认为“皇上读经固然重要,然目下读史尤亟”,并着重向光绪帝讲述康、雍、乾诸帝的文治武功和清朝开国以来的国难危机,以培养光绪帝治理国家的能力。他还向光绪帝介绍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第2课时) 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点难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知识梳理 自主完成 一、阅读课本“百日新政”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1、维新变法的直接诱因是什么? 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合作完成 二、阅读课本“无力回天”一目,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解决,看哪个组总结的最全面) 三、阅读课本“维新时期的遗产”一目,思考维新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方面思考归纳总结) 第1课时巩固检测: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预习检测 1、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讲授学案

一、自主探究合作完成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待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光绪帝令各省“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你认为光绪帝颁布的这些“新政诏书”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

光绪与戊戌变法

略论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帝 摘要:光绪皇帝是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所依靠的主要力量,经过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决心变法,从实行变法的动机到变法的内容以及变法的效果来看,光绪皇帝的行为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光绪皇帝;戊戌变法;作用以及评价 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多年以来,人们对于光绪皇帝与戊戌变法的关系众说纷纭,肯定这有之,否定者更有之。最早评价光绪皇帝的事梁启超,在他的《戊戌政变记》中,就把光绪皇帝说是古今中外少有的“至圣仁人“;而戊戌变法失败后由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的章太炎,在他的名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将光绪皇帝痛斥为小丑,其变法逢则公,而其心则只以保我权位也。以上这些对光绪皇帝的评价,无疑带有个人的恩怨和政治因素,不能作为正确的历史结论。我认为,从光绪皇帝实行变法的动机,在变法中的作用以及变法所产生的效果来看,对光绪皇帝的评价应该是肯定的,他的行为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爱国行动。 一.实行变法的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

浅析光绪皇帝

浅析光绪皇帝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然对于光绪皇帝而言却断断不是如此,可以说他是“为君犹侍虎”。如今,人们饭后闲茶之余谈及此,莫不谓之悲剧哉,悲剧也! 清德宗光绪帝(1871-1908),全名爱新觉罗〃载湉。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没有子女,载湉被慈禧太后选为同治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

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 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龢,署侍郎,内阁学士,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10篇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10篇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是一本由喻大华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一):比想象中要好 一直认为百家讲坛的书不怎么样,可能是那几个大佬给留的印象太深了。这本书比较尊重历史,史料选择也还好,虽然面不太宽,不知道作者选择的标准,书中引用了一般人不熟知的史料,给人有新鲜之感。本书文笔流畅,内容丰富,议论得当,立场持中,是本初步了解光绪皇帝的平稳读物。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二):同情多过责难 对于光绪皇帝我是并不陌生的,但通过喻大华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新的收获,很多人总是喜欢用志大才疏去评价光绪帝,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倒是更多的对他的同情,生为王爷,却成天子,名为皇帝,视为傀儡。光绪的整个声明中都试图在挣脱自己的命运,但慈禧太后在他的背后将它捆得死死的。无法假设没有慈禧的光绪是否会成就一番伟业,回顾这段刚刚过去一百余年的往事,为我们这个命运多舛的民族而心痛。---2020年5月14日于北京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三):光绪是被毒死的 除了加了一些光绪生活中的小八卦外,最重要的是加入了最新的历

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光绪的尸骨检测发现光绪是死于大剂量的二氧化砷中毒,也就是砒霜毒死的,元凶当然是老太婆了。 光绪也挺惨的,从小离家,没有亲人关爱,生活在母虎的淫威之下,一辈子窝窝囊囊,爱情不能自主娶了大表姐,爱人珍妃被弄死,无儿无女,事业也不如意,甲午年一败涂地,戊戌年身陷囹圄,辛丑年山河破碎,临了还被人毒死了,死后又被人刨坟掘墓。 综合来看,光绪应该是最惨的皇帝!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四):苦命的光绪帝 光绪这一生,似乎很少快乐。从懂事起,他就背负着国家的重担,更可悲的是,作为一个皇帝,他没有实权,只能做慈禧的傀儡。在与慈禧的矛盾冲撞中,他也终于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喻大华有一本书叫苦命咸丰,但是我觉得苦命二字用来形容光绪更合适。这本书名为光绪,实际上一同写了慈禧,写了母子二人的权力之争。同时,熟悉历史的人会看到本书中很多熟悉的历史人物,李鸿章,袁世凯,奕,等等。这本书很值得一读,我认为是喻大华所有百家讲坛系列中写的最好的一本。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读后感(五):平庸的图书 这本书很快读完,我的感觉没啥新意,很多知识及史料早已获知。比如“甲午战争”,中学课本就已学习,再加上电源《甲午战争》,书中

档案解密之光绪帝一生的故事

档案解密之光绪帝一生的故事 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馆虚度在历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后世的人是如何评价光绪帝的呢?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光绪帝一生的故事,欢迎阅读! 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北京太平湖边的醇王府内。父亲是醇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的胞妹叶赫那拉;婉贞。他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是清朝建国以来第十一位皇帝,年号为光绪,在位总共三十年,史载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8年暴病身亡。 光绪帝并不是同治帝的儿子,他们只是叔侄关系。只因同治皇帝直至驾崩之际,膝下并无子嗣,故而在徇私的慈禧太后竭力坚持下,立其胞妹之子载湉为帝。这也令当初养心殿内的军机大臣们颇为懊恼和不甘。光绪帝登基后,慈禧太后一边垂帘听政,故而实权并不在他的手里,这在光绪帝亲政之际也未能改变。光绪帝每天都要对慈禧太后唯命是从,即便是自己的家庭都要收到慈禧太后的监视,并且时常从中阻挠。其中光绪帝最为宠信的珍妃他他拉氏也是在遭受慈禧太后厌弃,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投进杀害的。虽说光绪帝在为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牵制,其政治理想不懂施展。但是在他在位的三十年里还是做出他前几代帝王无法比拟的政绩。 光绪帝重视国家主权,对割地赔款这样丧权辱国的条款是极为敏

感的。在新疆遭受英、俄蚕食之际,清军经历两年的整顿和准备,在左宗棠的率领下并以及人民的帮助下成功收复新疆。在看到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光绪帝可谓是痛定思痛,极为开明地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维新变法,力图光复中国大国风范,只是在保守派的重重打压下以失败告终。虽然光绪帝一生是悲剧的,但是他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一个悲剧性的伟大人物。 光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位不幸的皇帝,因为他身为一国之君却身受压制,因此后人对光绪的评价有很多种,大多是对他的同情。其实光绪皇帝确实是一位不幸的皇帝,正如当时的清朝一样。面对着不幸,光绪皇帝并没有屈服,努力地找寻着救国的方法,所以光绪是一个负责人的人,正是因为他的不屈服、为国着想让光绪成了一个受到很多名人赞扬的皇帝。 如何评价光绪皇帝人们一想到光绪皇帝,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他统治下的清朝晚期的没落,所以大多数的人都会将光绪皇帝归为昏君的一类。但是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评价光绪是一个可以愿意接受新思想,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因此说明光绪皇帝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还是很有成就的。 光绪皇帝最大的优点是他没有像咸丰皇帝一样逃避困难,光绪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运动中都有着积极的表现。当中国在外国列强侵犯的身处水深火热的时候,光绪皇帝没有向列强妥协,他十分爱国,并且强烈反对割地这种行为。人们可能只知道光绪签订了《马关条约》,但是不知道光绪都以一定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做了最大的努力,

光绪皇帝 读后感

光绪皇帝读后感 一百多年前光绪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读后感到很新鲜,过去从未读到过。说它新鲜还因为他的讲话没有现今流行的八股气,没有官僚们常见的那些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废话,也没有君临天下傲视黎民自以为“奉天承运”伟大正确的那种帝王的霸气。再是光绪皇帝的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思想,还是很可观的。可惜这样一位立志改革竭力要有所作为的青年帝王,竟被慈禧用水银偷偷给毒死了…… 以下黑体字为光绪皇帝讲话的原文。 站在千名京师大学堂学生前面,光绪沉默了片刻后,徐徐说道:“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云轩阁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作,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说罢,光绪抬起右手轻轻的往下压了压:“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 众人迟疑了片刻,都纷纷席地而坐,目光有些疑惑的望着前面的皇上。一旁的太监也端过来一把放有明黄色座垫的椅子,光绪一提衣襟下摆,静静的坐下说道:“朕从识字开始,朕的老师就在教授朕为君之道,朕亲政后,也在不断学习治国之道。世间的道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朕一直在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什么才是让国家振兴之道1。 “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

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王长益,朕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朕想到了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朕以为,王长益之死,就是死于心中之贼!而这个贼,不仅在他心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 坐在下面的学子们隐隐的发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光绪淡淡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朕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朕不是责怪你们,朕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改变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