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doc

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doc
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doc

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

(一)制备工艺流程

(1)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制备工艺

|

|猴肾细胞培养

| ←接种病毒(测0%正常细胞对照)

|

收获病毒,合并,加MgCl2→ |

|

无菌试验→ | ←猴病毒检查(获肾细胞)(SV40)

|

B病毒检查(兔肾细胞)→ | ←病毒效价滴定

|

|←合并,过滤加MgCl2

|

| ←无菌试验

|

分亚批→ | ←柯萨奇病毒检查(乳鼠)

|

病毒滴定→ | ←型特异性检查

|

B病毒复检(家兔)→ | ←T特征试验

|

分装病毒滴定→ | ←猴体残余致麻痹力试验

|

(安全试验)病理切片 |

结核杆菌检查→ |

|

分装→ | ←无菌试验

|

病毒滴定→ |

保存于-20℃待检定合格后

加工糖丸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死疫苗制备工艺

地鼠肾

剪碎,胰酶消化

地鼠肾细胞悬液

37℃,3天细胞培养液,pH7.0~pH7.2

单层细胞

洗涤细胞,去除牛血清

10-4~10-5浓度病毒感染细胞

32~34℃培养2~3天

收获病毒液(收二次)

按1:2000加入甲醛

22℃,8天

灭活病毒液

合并,安全及效力试验

原液

加入亚硫酸氨钠

半成品

分装

成品

检定(包括理化性质,无菌试验、安全试验,

防腐剂、试剂及残余牛血清含量等)

合格成品

(二)生产方法:

病毒和病毒疫苗的生产方法基本相同,其规模取决于细胞生产规模,因此上述介绍的细胞大量生产的方法和工艺均可用来生产病毒和病毒疫苗,可根据需要及适宜生产条件来选用培养装置,如转瓶培养,因设备简单,便于生产单位采用。而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目前国外已用于生产,我国仍在研究中。悬浮搅拌培养的简易装置已应用于疫苗生产,全自动悬浮发酵罐,在干扰素生产中有应用,但在疫苗生产中正在试用,下面着重介绍微载体培养法生产病毒的技术。

1、微载体悬浮培养细胞的病毒生产工艺

作者选VSV病毒来接种经微载体培养的敏感细胞,病毒的效价测定用A549细胞(也可用Wish或Hep-2细胞或鸡胚纤维母细胞测TCID50),病毒的效价为6 Log TCID50/m L,用鸡胚细胞空斑法测定一般为107Pfu/mL。

①VSV在方瓶贴壁细胞中的增殖(100mL方瓶,10mL培养基)待BHK21、BHK13、CHO-K1细胞长满单层,弃上清加入10-2VSV病毒悬液0.2ml,37℃吸附1小时,加病毒维持液培养20小时,于-30℃冻存,待测效价。

②VSV在微载体悬液培养的细胞中增殖。

微载体培养的BHK21或BHK13、或CHO-K1细胞,

3~4天后细胞密度已达1×106细胞/mL

静置30分钟

尽量吸去原培养基

37℃

将10-2VSV病毒按50mL培养体积加入1mL病毒液于微载体细胞中

37℃50r/min搅拌5分钟

静置吸附1小时(每20分钟搅拌2分钟)

加入病毒维持液至原体积

37℃继续搅拌培养20小时

于-30℃冻融后

2000 r/min 低温离心10分钟

收集上清,即为VSV增殖的病毒液,分装冻存,待测效价

结果,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三株细胞所繁殖VSV病毒不仅产量大,而且病毒效价平均高1LogTCID50,尤以CHO-K1效价最高,平均可达7.75logTCID50比原先的毒种效价还要高1.75LogTCID50,又起到了提高病毒效价的作用。

此方法也可应用于生产病毒疫苗,只要疫苗株病毒的敏感细胞能在微载体上大量生产。若疫苗株是减毒活疫苗株,此法生产的病毒可直接制备活疫苗。若疫苗株为非减毒活疫苗株,此法生产的病毒可用甲醛灭活法制备死疫苗。

2、转瓶培养法

此法是目前各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常用于生产疫毒疫苗的方法,如生产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麻疹疫苗等。

将细胞制备成悬液后,在温室内(37℃)使支架以8~12转/小时缓慢转动,以使细胞贴壁,当加入病毒后,待细胞出现+++以上细胞病理性改变(CPE)时,标志病毒已大量繁殖,此时收获病毒,按生物制品程序加工成疫苗。

3、罗式瓶培养

将许多大罗氏瓶,在净化室内,把制备好的细胞悬液人工加入瓶内,100mL/瓶,在温室内的货架上一排排放置,进行静置贴壁培养,待细胞呈单层后,倒去旧液,加含病毒疫苗株和维持液,继续静置培养,每天观察细胞和记录温室的温度,待细胞有明显的CPE产生时,收获病毒液,然后按疫苗生产加工工艺制成疫苗。

以上2、3两种方法是我国各大生物制品所常规方法,由于制品工艺的要求,目前仍然采用,但正在不断改进和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技术来生产疫苗。

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

第25章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 第一节病毒的生产制备 病毒需在活的敏感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细胞培养技术不成熟之前,人们为研究病毒,往往采用鸡胚接种或动物接种的方法来分离、鉴定病毒或制备一定量的病毒液,但这种方法因个体和种属差异,不仅许多病毒难以找到合适的敏感动物,而且即使在敏感动物中繁殖,往往个体差异大而影响结果的判定,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首先在病毒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病毒的繁殖、鉴定提供了来自不同动物(包括人)、不同组织的细胞来源,通过敏感性筛选,目前绝大多数病毒均可有相应的敏感细胞,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增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病毒的大量生产提供了细胞来源,随着细胞大量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病毒来说只要有敏感的细胞,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病毒生产的目的和用途 1、为了制备大量的病毒抗原,以制备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或表面抗原疫苗,或用病毒抗原制备免疫血清(抗体)。 2、为了制备病毒的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的死疫苗,以用于预防接种。 3、为了生产基因改造后或重组有其它多肽因子的病毒,以用于基因治疗或杀肿瘤治疗及基因疫苗的预防接种。 4、为了制备干扰素的病毒诱生剂(NDV、仙台病毒等),用于干扰素的生产。 5、生物战用的病毒生物战剂。常选用毒力强、抵抗力强、对不同国家人群最敏感的病毒,又能通过气溶胶或昆虫和污染的水土进行传播的病毒。这是战争狂们正在开展的研究,应警惕。 二、病毒生产制备的方法 1、动物接种,如狂犬病毒、脑炎虫媒病毒采用鼠、兔脑内接种后收取脑组织制成悬液。 2、鸡胚、鸭胚接种: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NDV-F)、仙台病毒等,目前尚无敏感细胞,常采用9~10日胚龄的尿囊腔接种,37℃孵育72小时收获尿液,用鸡红血球测定血凝效价。Q热用7日龄鸭胚进行卵黄囊接种收获卵黄囊,马脑炎病毒常采用10日龄鸡胚体接种,收获全胚体液等。 3、细胞培养法(详见第二篇第18章) 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采用转瓶培养、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继续培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以上病毒大量生产后可制作病毒疫苗(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也可用来作干扰素诱生剂或提取病毒表面抗原成分,但反对用作生物战剂,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 第二节病毒疫苗的生产制备 病毒疫苗的生产制备与病毒的生产制备基本相同,目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用于病毒病预防的疫苗有灭活疫苗(Killed Vaccine),又称死疫苗,减毒活疫苗(Live Vaccine),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基因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牛痘多价疫苗。

常见疫苗简介.

常见疫苗简介 一、免疫规划一类疫苗 (一)卡介苗(BCG) 用减毒的结核杆菌制成的活疫苗,为冻干剂型。出生24小时内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ml,对预防粟粒性结核与结核脑有较好的效果。接种2~3周后在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结痂,痂脱后留下1个小疤。这是正常过程,一般持续2个月。(二)乙肝疫苗(HepB) 分重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和CHO基因工程疫苗两大类。新生儿接种的剂型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16 岁以下推荐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10μgCHO乙肝疫苗;成人建议接种10μg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0μgCHO乙肝疫苗。各种规格均按0、1、6月免疫间隔,在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针,5~7年后加强免疫1 针。 (三)脊髓灰质炎疫苗 目前国内使用的是口服三价糖丸剂型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初免2月龄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剂,每次至少间隔4周,4周岁时加强免疫1次。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四)麻疹疫苗(MV) 为冻干减毒活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

0.5ml。初免年龄为8月龄,1.5~2岁加强免疫。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五)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DPT) 分为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TwP)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混合制剂(DTaP)。我国纳入免疫规划的是DTwP。DTaP的免疫效果与DTwP相当,免疫副反应较DTwP低,经济条件允许时建议接种DTaP。初免年龄为3月龄,连续注射3针,每次至少间隔4周,1.5~2岁时加强1针;6岁时注射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DT)。接种方法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0.5ml。DPT属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成人可接种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每10年加强1次。在婴儿期完成DPT基础免疫和使用DT加强者,在首次妊娠后4个月至分娩前4周注射1针破伤风类毒素(TT)即可。 (六)乙脑疫苗 分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纯化灭活疫苗。初免年龄均为8月龄,减毒活疫苗初免仅需1剂,灭活疫苗初免需2针,间隔7~10天;两种疫苗均需在2岁加强免疫。接种方法均为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0.5ml。 (七)流脑疫苗 分为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的初免年龄为6月龄,初免2 针,间隔3 个月,分别在3、6岁加强免疫1针。A+C群流脑疫苗建议初免年龄为3周岁,

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一般反应及处理原则

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一般反应及处理原则 [阅读次数:687] 各位家长: 你好! 当你的孩子接种疫苗后一般不会出现反应,但有极个别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发生了,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反应: 一发热:分为轻度(—37.5°C)、中度(—38.5°C)和重度(>=38.6°C)个别儿童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百破二联疫苗、安尓宝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等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风腮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水痘等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接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 处理原则:发生轻度、中度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重度反应时送医

院观察治疗。 二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5.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接种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尓宝疫苗、百破二联疫苗等含有吸附剂疫苗,部分接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处理原则:发生轻度、中度反应时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的局部反应前三天应用干净毛巾冷敷,红肿好转后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 分钟。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一、接种登记前家长主动向医生提供儿童身体健康情况,如感冒、发热、急慢性疾病、过敏史、家族遗传性疾病、心、肝、肺肾、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等。 二、接种卡介苗后,3天之内接种部位保持干燥(不能洗澡),3天后洗澡不要擦洗接种部位,个别婴幼儿接种一月后局部出现化脓现象,请

(完整版)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方法(全面版)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3 2KCl+3O2↑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2SO4 === H2SO4+H2↑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 ⑷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 ⑸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 ⑹二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疫苗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课题申报指引

附件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疫苗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课题申报指南 一、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疫苗产业发展的关键生产技术,完善或建立疫苗关键性技术平台,发挥其示范作用,使我国疫苗大品种生产关键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大幅度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通过项目实施,提高紧缺疫苗大品种的产量,提高优势企业疫苗的质量,为疫苗行业的进一步集约化提供科技支撑;大力推动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疫苗产品出口,提高我国疫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3-5个技术平台,突破5-10项关键技术,力争1-2个品种获得临床研究批件、2-3个品种获准换发生产文号,大幅度提高8-10种疫苗产品的产量,实现我国疫苗产业年销售收入新增8-10亿元。 二、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为2008年7月~2010年12月。 三、主要内容 课题1、细菌多糖-蛋白结合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1、研究内容

(1)研究多糖-蛋白质结合化学的适宜方法。利用具有代表性的Hib结合疫苗优化制备条件和结合物大规模纯化技术条件;优化Hib多糖衍生及多糖蛋白结合技术;解决Hib多糖活化、衍生,与载体蛋白结合过程中的条件优化,进行规模纯化层析条件的优化,最终使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产量提高,结合物原液质量指标稳定;建立Hib结合物原液、成品中结合物含量、成品中游离蛋白、游离多糖的快速、稳定的测定方法游离蛋白质和游离多糖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2)细菌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质量标准研究。主要包括多价结合疫苗和多联多价联合疫苗质量标准确立(多价疫苗中各种单价疫苗抗原含量检测,游离蛋白、游离多糖含量检测、多种抗原成分剂量、配伍研究,以及最低免疫剂量的确定等)。 (3)载体蛋白多样化研究。开发TT和DT以外的新载体蛋白质;对现有载体蛋白使用风险的评价,以及对新的载体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的全面评价研究,完成H21G、64K外膜蛋白、C5a 肽酶等新型载体蛋白的特性研究;以及探索这些新型载体蛋白与细菌多糖结合的方法或工艺。 (4)细菌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效果评价方法建立。包括: ①标准参考物质的制备; ②抗体含量检测方法建立与标准化; ③抗体功能活性检测方法建立与标准化。 2、考核指标 (1)技术指标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一、概述 ●多种肝炎病毒引起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常见传染病 ●临床表现基本相似、症状多样化(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肝大、肝功异常) ●甲、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为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 ●目前甲、乙型肝炎有特异的预防方法(疫苗接种) 二、问题 1)流行病学特点如何? 2)肝炎病毒标记物(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3)临床特点? 4)肝炎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要点? 5)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指征、方法? 6)重型肝炎治疗的思路? 7)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方法? 三、病原学 ●HA V RNA ●HBV DNA ●HCV RNA ●HDV RNA ●HEV RNA ●HGV RNA 1996 USA ●TTV DNA 1997 J 四、几种肝炎病毒的共同特点 1)除HBV和TTV属DNA病毒外,其余均属RNA病毒; 2)除HBV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外,其余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3)HA V和HEV在肝细胞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 4)抵抗力较强,耐冷、耐干燥、一般浓度消毒剂无效。 五、【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HA V) 1.病毒分类:HA V属于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us),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 2.基因结构:单股RNA 3.抵抗力:较强。在水、泥土、贝壳类动物中存活数月。 4.抗原抗体系统:抗HAV lgM:急性感染标志,临床诊断检查 抗HA V lgG:保护性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5.分子生物学标志:HA V-RNA(血、粪)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1.归类: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科 2.形态和结构:HBV颗粒(Dane颗粒),42nM。 (1)胞膜: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本身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2)核心:有HBV 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E抗原。 HBV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存在形式:

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doc

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 (一)制备工艺流程 (1)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制备工艺 | |猴肾细胞培养 | ←接种病毒(测0%正常细胞对照) | 收获病毒,合并,加MgCl2→ | | 无菌试验→ | ←猴病毒检查(获肾细胞)(SV40) | B病毒检查(兔肾细胞)→ | ←病毒效价滴定 | |←合并,过滤加MgCl2 | | ←无菌试验 | 分亚批→ | ←柯萨奇病毒检查(乳鼠) | 病毒滴定→ | ←型特异性检查 | B病毒复检(家兔)→ | ←T特征试验 | 分装病毒滴定→ | ←猴体残余致麻痹力试验 | (安全试验)病理切片 | 结核杆菌检查→ | | 分装→ | ←无菌试验 | 病毒滴定→ | → 保存于-20℃待检定合格后 加工糖丸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死疫苗制备工艺 地鼠肾 剪碎,胰酶消化

地鼠肾细胞悬液 37℃,3天细胞培养液,pH7.0~pH7.2 单层细胞 洗涤细胞,去除牛血清 10-4~10-5浓度病毒感染细胞 32~34℃培养2~3天 收获病毒液(收二次) 按1:2000加入甲醛 22℃,8天 灭活病毒液 合并,安全及效力试验 原液 加入亚硫酸氨钠 半成品 分装 成品 检定(包括理化性质,无菌试验、安全试验, 防腐剂、试剂及残余牛血清含量等) 合格成品 (二)生产方法: 病毒和病毒疫苗的生产方法基本相同,其规模取决于细胞生产规模,因此上述介绍的细胞大量生产的方法和工艺均可用来生产病毒和病毒疫苗,可根据需要及适宜生产条件来选用培养装置,如转瓶培养,因设备简单,便于生产单位采用。而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目前国外已用于生产,我国仍在研究中。悬浮搅拌培养的简易装置已应用于疫苗生产,全自动悬浮发酵罐,在干扰素生产中有应用,但在疫苗生产中正在试用,下面着重介绍微载体培养法生产病毒的技术。 1、微载体悬浮培养细胞的病毒生产工艺 作者选VSV病毒来接种经微载体培养的敏感细胞,病毒的效价测定用A549细胞(也可用Wish或Hep-2细胞或鸡胚纤维母细胞测TCID50),病毒的效价为6 Log TCID50/m L,用鸡胚细胞空斑法测定一般为107Pfu/mL。 ①VSV在方瓶贴壁细胞中的增殖(100mL方瓶,10mL培养基)待BHK21、BHK13、CHO-K1细胞长满单层,弃上清加入10-2VSV病毒悬液0.2ml,37℃吸附1小时,加病毒维持液培养20小时,于-30℃冻存,待测效价。 ②VSV在微载体悬液培养的细胞中增殖。 微载体培养的BHK21或BHK13、或CHO-K1细胞,

疫苗的分类介绍(全面)

疫苗的分类 疫苗是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身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包含细菌性菌苗、病毒性疫苗和寄生虫性虫苗。例如我们公司生产的传染性鼻炎苗就是细菌性菌苗,新支减脑四联苗就是病毒性疫苗。现代疫苗除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外,已扩展到预防非传染性疾病,出现了治疗性疫苗及生理调控疫苗等新型疫苗。 根据疫苗的抗原性质和制备工艺,疫苗又分为活疫苗、死疫苗和基因疫苗三大类。 1.活疫苗的特点:活疫苗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能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局部野毒;产量高、生产成本低。但是,该类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要求在低温、冷暗条件下运输和储存,现在有些冻干疫苗里面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在2~8℃甚至更高的温度条件下运输与储存,我们公司生产的冻干疫苗就采用了耐热保护剂技术。活疫苗包括传统的弱毒疫苗及现代的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及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 弱毒疫苗它是由微生物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并经连续传代和筛选,培养而成的丧失或减弱对原宿主动物致病力,但仍保存良好免疫原性和遗传特性的毒株,或从自然界筛选的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自然弱毒株,经培养增殖后制备的疫苗。我们公司生产的新城疫冻干疫苗和法氏囊冻干疫苗等都是弱毒疫苗 基因缺失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基因进行修饰、突变或缺失,从而获得弱毒株,由于这种基因变化,一般不是点突变,故其毒力更稳定,返突变几率更小。例如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是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致病性微生物的免疫保护基因插入到载体病毒或细菌的非必需区,构建成重组病毒或细菌,经培养后制备的疫苗。该类疫苗不仅具有活疫苗和死疫苗的优点,而且对载体病毒或细菌以及插入基因相关病原体的侵染均有保护力。同时,一个载体可表达多个免疫基因,可获得多价或多联疫苗。目前,常用的载体病毒或细菌有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基因工程多价和多联疫苗,不同于传统的多价和多联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病原体的不同血清型的有效的免疫原性基因或

常用疫苗有哪几种

常用疫苗有哪几种 我们经常会用到的疫苗,我们有什么疫苗是经常能看到的?最常用到的疫苗有哪一些呢?常用疫苗有哪几种这个问题由来为您解答! 目前主要使用有10种疫苗,可预防12种传染病:包括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百白破制剂(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专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用),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用于预防风疹)。 婴幼儿应接种哪些疫苗我国目前施行的计划免疫主要是对1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1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8次防疫针,口服3次糖丸疫苗,在1岁半至2周岁、4岁、7岁时仍需加强免疫,打5次防疫针,服2次糖丸疫苗。 出现下列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一般来说正在发热的宝宝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2.有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的宝宝,或有慢性病正在发作的宝

宝也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4.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5.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6.正在腹泻的宝宝,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7.有严重过敏史的宝宝不宜接种。 8.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儿童,不宜接种。 9. 患局部皮肤感染、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等疾病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精心呵护接种疫苗后的宝宝 1.接种后在医院或防疫站观察15-30分钟; 2.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3.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宝宝发烧,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4.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5.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6.密切关注宝宝,看有无异常的发烧,注射地方有无异常反应。 误区:接种疫苗,就保险?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题库 一、单选题 3、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D) A·丙种球蛋白 B·乙肝疫苗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乙肝疫苗十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十丙种球蛋白 4、某医务工作者在给一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最 为重要:(D) A·立即酒精消毒 B·接种乙肝疫苗 C·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 E·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 5、当患者血清中只有抗-HBs、抗-HBc、抗-HBe阳性时应考虑:(D)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重型肝炎 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 E·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6、关于HBV-DNA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D) A·HBV-DNA是单链环状DNA B·HBV-DNA是双链线状DNA C·游离型HBV-DNA是指血清中除HBV颗粒以外形式存在的游离HBV-DNA D·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的HBV-DNA称整合型HBV-DNA E·和HBsAg一样,HBV-DNA阳性只代表有HBV感染,与病毒的复制无关7、有关HAV感染与基因变异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B) A·HAV可分为4个基因型 B·与基因型相对应也有4个血清型 C·HAV感染后可刺激抗体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D·IgM抗体仅存在于感染后6个月之内是近期感染标志 E·IgG抗体可保存多年,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10、下述哪项不是HBV的结构成分:(C)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V-DNA E·HBV-DNAp 11、HBV X区基因可编码的抗原是:(D)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xAg E·HBV-DNAp 12、HBV感染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是:(A)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13、针对HBV的特异性抗体申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抗体是:(A) A·抗HBs B·抗HBc C·抗Hbe D·抗HBx E·抗PreS 1 14、代表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是:(C) A·抗HBs B·抗Hbe C·HbeAg D·HbsAg E·抗PreS 2 15、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B) A·HBeAg是HBV的核心成分 B·它与DNAp和HBVDNA密切相关 C·仅见于HBsAg时阳性血清中 D·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HBsAg为长 E·HBeAg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 16、下述抗HBe阳性时的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E) A·急性自限性肝炎时,与抗HBs同时出现,表现HBV复制减少

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的十种疫苗

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的十种疫苗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剂量】0.5ml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冻结后出现凝块,不能使用;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 4、卡介苗: 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 【剂量】0.1ml 【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

细菌性疫苗制造技术

细菌性疫苗制造技术 任务一灭活苗的制造流程 菌种的选择(强毒株) → 菌液培养→ 灭活 ↓ ↓ 配苗(5份菌液+1份铝胶配苗) ← 浓缩 工序一菌种与种子培养 选取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1~3个品系菌株,按规定定期复壮和鉴定,将合格菌种增殖培养并经无菌检验、活菌计数达到标准后作为种子液。种子液保存于2~8℃冷暗处,在有效期内用于菌苗生产种子使用。大肠杆菌病的菌种应采集动物心血、腹水、肝渗出物、气囊附着物或正常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作为接种物。如用含大肠杆菌的病料,首先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符合要求方可作为菌种使用。 工序二菌液的培养 用于规模化细菌培养的方法很多,有手工式、机械化或自动化等方式。可供菌体培养的方法有:固体表面培养法、液体静置培养法、液体深层通气培养法和透析培养法。一般固体培养易获得高浓度细菌悬液,含培养基成分少,易稀释成不同的浓度,但生产量较小。因此,大量生产疫苗时常用液体培养法。 实例大肠杆菌的菌液培养方法 (1).将生化结果典型的菌种接种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挑取单个典型菌落接种于琼脂斜面,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经显微镜检查无杂菌污染者,即可作为种子培养物。 (2).取5ml马丁肉汤加入琼脂斜面洗下菌苔作为一级种子,用灭菌吸管按5%的量将一级种子接种于马丁肉汤中,置37℃培养18~24h后作为二级种子。 (3).二级种子可以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或马丁肉汤中做进一步扩大培养。如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37℃培养24~48h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用灭菌接种环或特制的刮子将菌苔刮下,倾入灭菌的离心管中,低速离心5min (500r/min),使其中可能掺杂的琼脂块下沉。吸取上层细菌悬浮液加入盛有玻璃珠的灭菌瓶中,用手或振荡器振荡30min,使细菌均匀分散,取少量菌液装于灭菌试管中供计数用,其余细菌将灭活(强毒细菌须在杀菌后,再行计数)。 如接种于马丁肉汤培养基,经37℃培养24~48h后,直接取少量菌液供计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归纳总结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归纳总结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2010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132万例,死亡884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9岁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15岁以下儿童HBsAg 携带率为2.08%,与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我国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了2.5百分点,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明显,下降7~8个百分点。特别是4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降低0.9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全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

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1992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002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2009-2011年,实施对15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措施,以

常见气体的制备

第十六单元常见气体的制备气体制备的一般装置流程: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 三、气体的净化 在气体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试剂的挥发性、水的挥发都可能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净化。 1.干燥 (1) (2) 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有:无水CaCl 2、碱石灰、P 2O 5等,碱石灰不能用于酸性气体的干燥,P 2O 5则不能用于碱性气体(如NH 3)的干燥。 2.洗气 浓硫酸作为干燥剂时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一些还原性气体。 如: NH 3、HBr 、HI 、H 2S 等 3.固体加热吸收 如用灼热铜网除去O 2,灼热CuO 除去H 2等

4.干燥剂的选择 除去气体中混有少量水分的方法叫做气体的干燥。选择干燥剂的原则是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 常用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O、CH4等。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O、CH4等(NH3除外)。 在选择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H2S、HBr、HI等,不能用CaCl2来干燥NH3(因生成CaCl2·8NH3)

四、常见气体的检验

疫苗生产用Vero细胞的控制

加强疫苗生产用Vero细胞的控制 洪小栩李琦涵 摘要:目前,传统病毒性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主要包括原代细胞系、二倍体细胞系和传代细胞系。近年来,Vero细胞作为连续细胞系在我国越来越多地用于人用疫苗的生产。由于Vero细胞具有污染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因子以及细胞残留蛋白和DNA 具有潜在致瘤性和致癌性的风险,因此, Vero细胞系作为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加强生产用Vero细胞库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疫苗生产工艺,提高对细胞残余蛋白和DNA的去除能力;执行严格的残留量限定标准,对保证Vero细胞生产疫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Vero细胞、病毒性疫苗、致瘤性、致癌性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n the Vero Cell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ral Vaccines Hong Xiaoxu Li Qihan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jor cell substrates used for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of viral vaccines including the primary cell lines, diploid cell lines and continuous cell lines. The safety of the Vero cell strain is the main concerned on the potential risks of the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virus contamination, as well as the tumorigenicity and oncogenicity properties induced by the residual cellular protein and DNA. As this result, it will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 on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viral vaccines b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Vero cell bank,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the removing the residual cellular protein and DNA, and carrying out the strict limit standard. Key words: Vero cell, viral vaccine,tumorgenicity, oncogenicity 作者单位:100060.北京. 国家药典委员会(洪小栩);650118 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李琦涵) 通信作者:洪小栩, Email: hongxiaoxu@https://www.360docs.net/doc/1a5006541.html,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定义: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 HAV。嗜肝RNA病毒,有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具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宗颗粒①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又名Dane颗粒,内含HBsAg和环状双股DNA及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的主体②小球形颗粒③管型颗粒。后两种颗粒由HBsAg组成,不含核酸无感染性。一般情况下,血清中小球形颗粒最多,Dane颗粒最少。HBV基因组中4个开放阅读框(ORF)均位于长链,分别是S区,C区、P区、X区。S区又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C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编码HBeAg和HBcAg。P区是最长的读码框,编码多种功能蛋白,参与HBV复制。X基因编码X蛋白,其具有反之激活的作用。HBsAg阳性表示现症感染,阴性表示无HBV感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c IgM (6-18month)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急性感染标志物),IgG出现较迟,但可保持多年。HBeAg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其为复制活跃和传染性的标记,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 乙肝两对半及意义(P25): ①、HBsAg即乙肝表面抗原:感染后最早出现,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②、HBsAb即乙肝表面抗体:表面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③、HBeAg即乙肝e抗原: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血清。如果HBeAg 持续存在提示急性HBV感染趋向慢性,在慢性HBV感染时其存在提示患者处于高感染低应答期;④、HBeAb即乙肝e抗体:发生血清转换时出现,提示机体由免疫耐受转为免疫激活,此时常有病变活动的激化。HBeAb转阳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部分病人仍有病毒复制,肝炎活动,称为HBeAg阴性慢性肝炎;⑤、HBcAb即乙肝核心抗体:HBV 感染者都可以检查出HBcAb,HBcAb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注】大三阳指HBsAg(+)HBeAg(+)HBcAb(+),提示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有很强的传染性;小三阳指HBsAg(+)HBeAb(+)HBcAb(+),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通常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对E抗原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三】丙型肝炎病毒。属RNA病毒,其基因组中5'非编码区最保守,在设计用于诊断HCV 感染的PCR引物时,此区段是首选部位。HCV RNA阳性时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四】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但其核内的RNA无需HBV的辅助能自行复制,大部分情况是在HBV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五】戊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抗HEV IgM阳性时近期HEV感染的标志。 【流行病学】一、甲肝无病毒携带状态,吃出来的肝炎,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二、乙肝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等,易感人群为抗HBs阴性者。 三、丙型主要通过肠道外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和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人群对其普遍易感。 四、丁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 五、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隐形感染多见。

高中常见气体制备(一类参考)

气体的制备、收集、洗涤和干燥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中学化学实验中,应该学会氯气、氯化氢、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应该掌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会选择适宜的反应物,并能熟练地书写有关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气体发生装置,能判断装置图的正误,会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性质,选择适宜的集气方法与装置;根据所制气体的性质,会用简便的方法检验或验满。 (1)反应物和反应原理 ①实验室制氢气 常用锌跟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稀) ZnSO4+H2↑ Zn+2HCl ZnCl2+H2↑ 在制气装置的出口处点燃氢气,一定要事先检查纯度,以确保实验安全。 ②实验室制氧气 常用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来制氧气。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此外,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也可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一种简便方法。 2H2O22H2O+O2↑ KClO3和MnO2要纯净,加热时以不迸发火花为合格,以确保实验安全。 ③实验室制氯气 常用氧化剂(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MnO2+4HCl MnCl2+2H2O+Cl2↑ 2KMnO4+16HCl 2KCl+2MnCl2+8H2O+5Cl2↑

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可在常温下顺利进行,不需加热。氯气有毒。多余的氯气必须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和使人受到毒害。 ④实验室制氯化氢 常用食盐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间接加热温度较低,通常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NaCl+H2SO4(浓) NaHSO4+HCl↑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应该使用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 ⑤实验室制硫化氢 常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硫化氢。 FeS+H2SO4(稀) FeSO4+H2S↑ 制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性酸。硫化氢有毒,要注意通风或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硫化氢。 ⑥实验室制氨气 常用铵盐(氯化铵、硫酸铵)跟碱(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气。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氨极易溶于水,一般用加热上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氨气。 此外,也可直接加热浓氨水在实验室制得氨气。 ⑦实验室制二氧化硫 常用亚硫酸钠跟浓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 Na2SO3+H2SO4(浓) Na2SO4+H2O+SO2↑ 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较易氧化变质,最好选用新开瓶的亚硫酸钠。 ⑧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常用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跟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但各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别较大。甲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通常为散发;发病年龄多在14岁以下,在托幼机构,小学校及部队中发病率较高,且可发生大的流行;如水源被污染或生吃污染水中养殖的贝壳类动物食品,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自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内的粪便具有传染性,而以发病前5天至发病后1周最强,潜伏后期及发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唾液,胆汁及十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唾液、泪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中。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以潜伏末期和发病初期粪便的传染性最高。 (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