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疫苗使用方法

常见动物疫苗使用方法
常见动物疫苗使用方法

常见动物疫苗使用方法

来源: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日期:2015-03-09 作者:李珊李旭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1、口蹄疫疫苗

由于动物种类的不同,口蹄疫疫苗也可分为口蹄疫O型-亚洲I 型二价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灭活类疫苗,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双抗原)等。仔猪、羔羊:28~35

日龄时进行初免。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牛每头2ml,羊每只1ml,肌肉注射。猪耳根后肌肉注射,体重10-25kg 猪,每头1ml(1/2头份),25kg以上的猪,每头2ml(1头份)。

2、猪瘟疫苗

猪瘟疫苗有猪瘟脾淋源活疫苗和传代细胞源活疫苗,对所有猪进行猪瘟强制免疫。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种母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健康猪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猪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肌肉或皮下注

射,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1ml。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疫苗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猪进行免疫。商品猪: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进行免疫,可根据实际情况4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种母猪:15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种前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3周龄及以上仔猪,每头2ml,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状况,可在首免后28日及加强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接种4ml;种公猪,每隔6个月接种1次,每次6ml。

4、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针对禽类感染的毒株不同,分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 重组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Re-4株), 禽流感H5、H9亚型二价灭活疫苗(D96+F 株), 禽流感一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商品肉鸡:7~14日龄时进行初免;28~35日龄时进行二免。对40~50日龄出栏的肉鸡,建议只进行初免。种鸡、商品蛋鸡:初免、二免免疫程序同商品肉鸡;110~120日龄时进行三免。开产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免疫。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2-5周鸡0.3ml,鸭鹅0.5ml,5周以上鸡0.5ml,鸭1.0ml,鹅1.5ml。

5、鸡新城疫疫苗

鸡新城疫疫苗主要有鸡I系冻干苗(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鸡L系冻干苗(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等,对鸡实行全面免疫。商品肉鸡:7~10日龄时,用新城疫活疫苗(低毒力)和(或)灭活疫苗进行初免,2周后,用新城疫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种鸡、商品蛋鸡:3~7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进行初免;10~14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进行二免;12周龄用新城疫活疫苗强化免疫,17~18周龄或开产前再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开产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强化免疫。滴鼻、点眼、肌注或饮水,点、滴每只0.05ml(1羽份),肌注0.2ml。

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常用的疫苗有L+H52二联苗(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苗)、L+H120二联苗(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苗。弱毒苗可采用点眼(鼻)、饮水和气雾免疫,灭活苗可做皮下注射,对疫病流行地区的鸡进行免疫。商品肉鸡:在1~7日龄、10~14日龄和56日龄时使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分别进行初免、二免和三免。对40~50日龄出栏的肉鸡,建议只进行两次免疫。种鸡、商品蛋鸡:56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肉鸡;110~120日龄时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进行四免。灭活苗皮下注射,雏鸡0.2~0.3ml/只,成鸡0.5ml/只。

7、羊痘疫苗

羊痘疫苗是一种活疫苗,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羊进行免疫。6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羊羔断乳后再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12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不论大小每只羊0.5ml。

8、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分活疫苗或灭活疫苗两种,对犬实行全面免疫,重点做好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犬的免疫工作。初生幼犬2月龄时进行初免,3月龄时进行二免,此后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免疫。肌肉注射,2月以上1ml。

9、炭疽疫苗

炭疽疫苗有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或Ⅱ号炭疽芽孢疫苗两种,对近3年曾发生过疫情的乡镇易感家畜进行免疫。每年进行一次免疫。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紧急免疫。皮下注射,1岁以上牛、马1.0ml,1岁以下0.5ml,绵羊、猪每只0.5ml。

10、小反刍兽疫疫苗

小反刍兽疫疫苗是一种活疫苗,新生羔羊1月龄以后免疫一次,对本年未免疫羊和超过3年免疫保护期的羊进行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健康羊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羊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1ml。

动物实验给药量

动物实验基础知识系列之一:剂量换算 关于剂量换算的问题 最近不少战友询问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学习药理的战友来讲,可能是非常熟悉了。但对于非药理专业但又需做药理实验的战友来说,仍然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 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 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 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 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 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 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 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 下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

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小鼠的剂量=X mg/kg×70kg×0.0026/20g=X mg/kg×70kg×0.0026/0.02kg=9.1X mg/kg. 豚鼠的剂量=X mg/kg×70kg×0.031/400g=X mg/kg×70kg×0.031/0.4kg=5.42X mg/kg. 兔的剂量=X mg/kg×70kg×0.07/1.5kg =3.27X mg/kg. 猫的剂量=X mg/kg×70kg×0.078/2.0kg=2.73X mg/kg. 猴的剂量=X mg/kg×70kg×0.06/4.0kg=1.05X mg/kg. 狗的剂量=X mg/kg×70kg×0.32/12kg =1.87X mg/kg.

动物防疫知识.

动物防疫知识 一、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概念 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 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 4、动物防疫,把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称动物防疫。 (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 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 2、适宜的传染途径 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宜的途径侵入到动物适宜的部位使动物感染。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的部位不适宜,也不能引起传染病。如破伤风必须是破伤风梭菌经外伤侵入动物体,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才能引起动物发病。 3、动物对某种疫病具有易感性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叫易感性。因此,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到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时才能引起疫病的发生。 动物的易感性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如炭疽杆菌羊最易感染,感染后表现最急性死亡;牛马次之;而猪则表现慢性经过,临床很难发现;狗、猫易感性更低。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一致,个体营养状况差的动物,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 ①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如每年早春季节,青黄不接,饲料缺乏,动物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寄生在牛羊胆管内的双腔吸虫迅速发育繁殖,对牛羊危害增强,易引起死亡。 ②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毒力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利于病毒的生存,易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蚊子能传播多种疫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受季节的影响,炎热的夏季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 ①散发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发在形式发生,如破伤风。 ②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数量较多,范围不广,常限于一个地区(如县、乡内),如巴氏杆菌病。 ③流行性:发病数量多,在较短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几个省,如猪瘟。 ④大流行性:发病数量很多,范围非常广泛,可传播到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如口蹄疫。 ⑤爆发:是指在某一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动物发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二、消毒技术 (一)、消毒的概念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不至于引起疾病的数量,一般以杀灭或清除率达到90%为合格。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兽用名称]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 商品名:无 英文名:Swine Transmissble Gastroenteritis,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and Porcine Rotavirus V accine,live 汉语拼音:Zhu Chuanranxing Weichangyan、Zhu Liuxingxing Fuxie yu Zhu Lunzhuangbingdu Sanlian Huoyimiao 【主要成分与含量】疫苗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化毒株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弱毒CV777株病毒和猪轮状病毒NX株,每头份疫苗病毒含量≥105.0TCID50。【性状】为黄白色或微粉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无异物。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感染。主动免疫接种后7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仔猪被动免疫的免疫期至断奶后7日。 【用法与用量】每瓶疫苗稀释至5ml或10ml(根据头份数),妊娠母猪与产仔前40日后海穴位(即尾根与肛门中间凹陷的小窝部位)接种,20日后二免,每次1头份(1ml);其所生仔猪与断奶后7-10日内接种疫苗1头份。未免疫母猪所产3日龄以内仔猪接种1头份;进针深度:3日龄仔猪为1.5cm,随猪龄增大而加深,成猪为4cm。 【不良反应】无。 【注意事项】 1. 产品仅用于控制这三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对于细菌、寄生虫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无效。 2. 疫苗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高温和阳光照射。 3. 妊娠母猪接种疫苗时要适当保定,以免引起机械性流产。 4. 疫苗稀释后,限1小时内用完。 5. 进行抗体检测,在抗体水平较低(TGE、PED中和抗体效价≤1:8,PRV中和抗体效价≤1:16)的情况下使用。 6. 后海穴位接种时,针头保持与脊柱平行或者稍偏上,以免将疫苗注入直肠内。 7. 本产品请在兽医指导下应用。 【贮藏与有效期】在-20℃以下,有效期为24个月。 【规格】5头份/瓶,10头份/瓶。 【批准文号】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图表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 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1日龄:猪瘟弱毒苗超免,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 7-15日龄:气喘病苗。 10日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10-15日龄:仔猪水肿苗。 20日龄:肌注猪瘟苗。 25-30日龄:肌注伪狂犬病弱毒苗。 30日龄:肌注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注。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 配种前1个月肌注细小病毒疫苗。 配种前20-3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乙型脑炎疫苗1次。

配种前1个月接种1次伪狂犬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空怀期: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3年后可不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1次乙脑苗,3年后可不注。 产前2周肌注气喘病灭活苗。 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猪配套免疫程序

注:什么是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当前各种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于我国猪群之中,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与诱发各种疾病的元凶之一。因此,当前在防控猪病中首先要消除猪群中存在的造成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重点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提高猪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造成的重大损失。 什么是免疫麻痹? 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有些养殖场超剂量多次注射免疫,这样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麻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的十种疫苗

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的十种疫苗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剂量】0.5ml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冻结后出现凝块,不能使用;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 4、卡介苗: 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 【剂量】0.1ml 【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

实验动物论文

学校代码编号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动物》论文 题目: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方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6日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常用实验动物饲料 (2) 1.1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2) 1.2饲料的种类 (2) 1.3饲料的质量要求 (2) 1.4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3) 2 常用实验动物管理 (3) 2.1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3) 2.2实验大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3) 2.3实验豚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4) 2.4实验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4) 2.5实验犬的饲养管理要点 (4) 参考文献……………………………………………………………4、5

本文从常用实验动物饲料与管理两个方面讨论了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方法。饲料营养与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影响着动物的健康与生活。本文说明了部分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办法,并结合学习实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饲料管理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1 常用实验动物饲料 1.1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大鼠、小鼠饲料蛋白质占18%-20%左右,粗纤维5%,粗脂肪4%。维生素A需求量为每公斤饲料含7000-14000IU,通常以加入1%的清鱼肝油来满足。应适当补充维生素E,每公斤饲料含60-120IU,以提高受孕率。 金黄地鼠饲料蛋白质占21%~24%,动物性蛋白尚应含相当比例,主要来源于鱼粉和鸡蛋。植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黄豆和豆粉。此外, 应喂饲一些白菜、萝卜、黄瓜等青饲料。 豚鼠饲料蛋白质占17%-20%左右,尤其对精氨酸的需要量较高。由于它的盲肠较发达,因而对纤维素亦有较高需要,应占饲料总量的10%-15%左右。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因此要在饲料中添加。一般每公斤饲料含维生素C 1500mg,妊娠豚鼠每公斤饲料含维生素C 1800mg。实际喂养时,主要可喂饲苜蓿草粉、干草粉和(或)绿色蔬菜等。 兔,新生家兔一般要哺乳一个月左右才能开始吃饲料。家兔饲料中蛋白质应占14%-17%,粗脂肪占3%,粗纤维占10%-15%以上。饲料中应含大量干草,以补足其对粗纤维的基本需要量,从而可防止家兔因粗纤维摄入不足而导致腹泻。 犬,为肉食性动物,其饲料中应含20~24%蛋白质,4.5%-6.5%粗脂肪,3%

动物疫苗的种类及其一般特点

常用动物疫苗的种类及其一般特点 1、弱毒疫苗。是对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制备的疫苗。弱毒活疫苗的优点是免疫效果好,免疫力坚强,免疫期长,对种母代接种可使仔代获得被动免疫。缺点是存在散毒和造成新疫源的问题。 2、灭活疫苗。又称死苗,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微生物,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安全,不返祖,不返强,便于储存运输,对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不敏感,易制成联苗和多价苗。缺点是不易产生局部粘膜免疫,引起细胞介导免疫能力较弱,用量大成本高,免疫途径必须注射,需免疫佐剂来增强免疫应答,产生保护力慢,2——3周后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力。 3、代谢产物疫苗。是用细菌的代谢产物如毒素、酶等制成的疫苗,如破伤风毒素、白喉毒素和肉毒素等经福尔马林处理后成为毒素,类毒素是广泛应用的代谢产物疫苗。 4、亚单位疫苗。是用微生物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去除其无效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如细菌荚膜、鞭毛,病毒衣壳蛋白等),制备的疫苗(如猪大肠杆菌菌毛疫苗)。

5、活载体疫苗。应用动物病毒弱毒或无毒株如痘苗病毒、疮疹病毒、腺病毒等作为载体,插入外源免疫抗原基因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转染病毒细胞而制备的疫苗。 6、基因缺失苗。应用基因操作,将病原细胞或病毒中与致病性有关物质的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活,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用这种无毒株或弱毒株作成的疫苗为基因缺失苗。 7、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的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 8、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 9、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规模养猪场中常用的18种疫苗及免疫程序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应根据猪场猪瘟的流行与发生情况和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而制定。同时,应加强环境、猪舍的消毒卫生,以减少或杜绝猪瘟强毒的污染。 2.猪伪狂犬病疫苗 ⑴灭活疫苗。用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接种金黄地鼠肾成纤维细胞细胞单层,收获后,经甲醛溶液灭活,加油佐剂乳化制成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采用颈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育肥仔猪断奶时每头3毫升;②种用仔猪断奶时每头接种3毫升,间隔28~42日,加强免疫接种1次,每头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加强免疫接种1次;③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接种1次。

⑵弱毒活疫苗。猪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是利用匈牙利的 Barth-K61毒株或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毒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制成的冻干活疫苗。国内外都有相应的产品。采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繁殖母猪在产前1个月接种,注射2毫升;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在8~10周龄进行接种。后备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再接种1次;③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 ⑶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的优点是它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够区分免疫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它为该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主要用于初产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在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2次,间隔2周。

5.猪流行性脑炎疫苗 免疫程序:种猪于配种前或在蚊虫到来之前(每年的4~5月份)45天,免疫接种2次,间隔2周。经产母猪和种公猪可每年注射1次。 7.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母猪产前2周肌肉注射1次。 8.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①商品猪场: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颈部皮下注射疫苗2毫升,仔猪可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力;②种猪场:除免疫妊娠母猪外,可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进行免疫接种,于7日龄和21~28日龄分别(颈部皮下注射)接种1次。

实验动物实用手册

实验动物实用手册

常用实验动物名词 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基本概念及分类方法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经科学方法人工培育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分类方法 1、按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1nbredStrain) (1)定义:杂种动物经过相当于20代全同胞兄弟单纯连续繁殖,各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趋于纯合,品系内个体差异趋于零。 (2)近交动物的特征 a、纯合性和一致性 纯合性指的所有动物的基因位点都应是纯合的。一致性指的是任何可遗传的体征都完全一致。例如:血型和组织型,体重、毛色。 b、遗传稳定性 c、特异性 就整个近交系小鼠而言,每个晶系在遗传上都是独特的,几乎每个近交系都建立了各自的遗传概况。有些品系可能自发某些疾病,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d、分布于各地,引一对即可繁殖。 e、背景资料和数据较完整。 *封闭群(Closedcolony) (1)定义:以非近亲配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称封闭群。 (2)封闭群的特点: a、由于非近交,具有杂合性,从而避免近交衰退的出现。 b、由于没有引进新的血缘,种群间遗传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c、群内个体间,因其具有杂合性,所以个体间的反应性具有差异,重复性和一致性不如近交系。 1、按微生物学分类 *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CV)alAnimal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 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饲养在屏障系统中。空气要经过滤净化,饲养室要保持正压,进入室内的—切物品要经过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入要洗澡和穿灭菌工:作服,动物饮水要经灭菌。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SPF)Animal 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和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饲育在屏障系统中,是通过无菌动物、悉生动物、SPF动物而获得的。笼具、饲料饮水都要经过特殊处理,并有严格的检疫、消毒、隔离制度。国外所作的科研实验主要使用SPF动物。 *无菌动物Germfree(GF)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此种动物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它是经人工剖腹产净化培育出来的。在隔离器中剖腹产取出其仔体,用无菌母鼠代乳或人工哺乳。 悉生动物(GnorobioticAnimal) 动物体内所携带生命体(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和寄生虫)是已知的, 也叫已知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设施 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以及其相关的科学研究适用的设施。它既用于动物生长、繁殖又能保证动物实验的安全与质量。

实验室白鼠饲养手册

一、饲养环境小鼠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自体调节能力和疾病抗御能力较其他实验动物差,而小鼠的品种和品系繁多,各个品种和品系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等级的小鼠应生活在相应的设施中。 小鼠临界温度为低温10 C,高温37C,温度中性范围30?33 'C。饲养环境控制应达到如下要求:温度18?29 C;相对湿度40?70%;最好控制在18?22 C,湿度50?60 %。一般小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C, 湿度高5?10%。 要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日温差不超过3C ,否则会直接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 鼠发生疾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对于建筑条件较差的地方可用空气调节器、加湿器、 在北方用暖气进行调节。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氨浓度不超过20ppm,换气次数应达到10?20次/小 时。 现在我国普遍采用无毒塑料鼠盒,不锈钢丝笼盖,金属笼架。笼架一般可移动,并可经受多种方法消毒灭菌。用清洁层流架小环境控制饲养二、三级小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笼盒既要保证小鼠有活动的空间,又要阻止其啃咬磨牙咬破鼠盒逃逸,便于清洗消毒。带滤帽的笼具可减少微生物生物污染,但笼内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较高 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饮水器可使用玻璃瓶、塑料瓶,瓶塞上装有金属或玻璃饮水管,容量一般为 250ml 或500ml 。 垫料是小鼠生活环境中直接接触的铺垫物,起吸湿(尿)、保暖、做窝的作用。因此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动物感到舒适。垫料必需经消毒灭菌处理,除去潜在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一般垫料以阔叶林木的刨花或锯末为宜,也可用玉米芯加工粉碎除尘后使用。 在实验中切忌用针叶木(松、桧、杉)刨花做垫料,这类刨花发出具有芳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可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使药理和毒理方面的实验受到极大干扰。 国外有专门的垫料生产企业,进行垫料的生产,而我国的垫料产业尚需开发。目前我国实验动物部门大部分采用木材加工副产品如锯末、刨花等,其来源、树木种类很难控制,给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饲料和饮水 1. 饲料(feed ) 小鼠应饲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饲料中应含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使成型饲料具一定的硬度,以便小鼠磨牙。同时应维持营养成分相对稳定,任何饲料配方或剂型的改变都要作为重大问题记入档案。 不同种类的小鼠有不同的营养标准,如纯系小鼠和种鼠的饲料所含蛋白质成分高于一般小鼠,DBA 小鼠需 要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饲料。 2. 饮水(drinking water )小鼠的水代谢相当快,应保证足够的饮水。一级动物饮水标准应不低于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二级动 物的饮水须经灭菌处理。也可用盐酸将水酸化(PH2.5?3.0),使小鼠饮用酸化水,酸化水在一定程度上可 抑制细菌的生长并杀死它们,其灭菌效果可达到要求。三、四级动物饮水用高压高温方法灭菌。 三、一般饲养管理 小鼠的饲养管理非常繁琐,要求饲养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随时检查小鼠状况,出现问题立即加以纠正。为了使饲养工作有条不紊,必须将各项操作统筹安排,建立固定的操作程序,使饲养人员不会遗漏某项操作,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检查。 1. 饲喂 小鼠胃容量小,随时采食,是多餐习性的动物。成年鼠采食量一般为3?7克/天,幼鼠一般为1?3克/ 天。应每周添料3?4次,在鼠笼的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量的新鲜干燥饲料,在小鼠大群饲养中,每周应固定两天添加饲料,其它时间可根据情况随时注意添加。 根据小鼠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有不同的给饲标准。由于种鼠群和生产鼠群交配繁殖频繁,尤其生产种母鼠的负担重,能量消耗大,因此除供给足够的块料外,还要定时饲喂少量葵花籽、麦芽和拌有鸡蛋的软料。葵花籽供应量为0.5?1克/天/只成年鼠。而麦牙和软料由于微生物条件较难控制,目前趋于淘汰不用,而致力于颗粒料的全价营养,即用维生素合剂代替。 2. 给水 用饮水瓶给水,每周换水2?3次,成年鼠饮水量一般为4?7ml/天,要保证饮水的连续不断,应常检查瓶塞,防止瓶塞漏水造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①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

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 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 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 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 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⑦ 异源疫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兔纤维瘤病毒疫苗能使其抵抗兔粘液瘤病),或用同一种中一种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

医学实验手册:实验动物安死术

医学实验手册:实验动物安死术 安死术(euthanasia)是指公众认可的、以人道主义的方法处死实验动物的过程,即达到没有惊恐及焦虑,安静地、无痛苦地死亡。 一、安死术标准 1、死亡时没有惊恐、疼痛表现。 2、使动物在最短时间内失去意识迅速死亡。 3、方法可靠且可重复。 4、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5、采取的方法要与研究要求和目的一致。 6、对观察者和操作者的情绪影响最小。 7、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小。 8、需要的机械设备简单、价廉、易操作。 9、处死动物的地点应远离动物房并隔开。 此外还需注意通过对呼吸、心跳、瞳孔、神经反射等指征的观察,对死亡作出综合判断,确认实验动物已经死亡,同时妥善处理好尸体。 二、安死术常用方法 1、吸入麻醉法 常用的麻醉剂为乙醚,主要用于大、小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方法是将浸润乙醚的棉花或纱布放入密闭的容器内,将动物放入,数分钟后动物因吸入过量麻醉剂导致中枢神经过度抑制而死亡。 优点:不需要静脉注射,操作简便。 缺点:易燃易爆,具有黏膜刺激性,应配置合适的排气系统;麻醉兴奋期有时会出现动物挣扎的现象;处死豚鼠时,肺和脑会出现小出血点,在病理解剖时应注意。 2、颈椎脱位法 主要用于大、小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其方法是右手抓住鼠尾,将其放在实验台上,用左手拇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鼠头及颈部,右手抓住鼠尾根部用力拉向后上方,造成颈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动物立即死亡。

优点:脑干与脊髓分离时动物感觉不到痛的刺激,只破坏脊髓,体内脏器完整无损,适于采样时使用。 缺点:施力不当,特别是施力不够时,动物不能立即死亡,会造成动物疼痛以及肺、脾、肾等脏器充血和淤血。 3、击打头盖骨法 主要用于豚鼠、兔等啮齿类动物。方法是用木锤等硬物重击动物头部使大脑中枢遭到破坏,动物痉挛并死亡。 优点:简单易行,操作得当能使动物痛觉立即全部消失。 缺点:操作不当仅会造成动物部分痛觉丧失;会引起脑损伤痉挛、鼻出血、颈部气管或肺内出血、个别内脏破裂等。 4、断头法 主要用于大、小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方法是用右手握住大鼠头部,左手握住背部,露出颈部,助手用剪刀在动物颈部垂直将头剪断,动物脑与脊髓断离且大量出血而死亡。 优点:使动物立即丧失眨眼反射,对组织和血液的生理学(酶)变化影响最小。 缺点:操作不当仅会造成动物部分痛觉丧失;血液可灌入气管及肺组织,影响肺重及组织学镜检,有时可损伤甲状腺。 5、空气栓塞法 常用于犬、猫、兔、豚鼠。向动物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可在右心随着心脏的跳动与血液相混使血液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进入肺动脉,可梗阻其分支,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发生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动物很快死亡。一般兔、猫等由静脉注入20~40ml,犬由前肢或后肢皮下静脉注入80~150ml。 优点:操作简便。 缺点:会造成动物抽搐、角弓反张,发出痛苦呻吟;只能用于深度麻醉的动物,不能单独使用。 6、过量注射麻醉剂法 用于各种动物。可经静脉、腹腔、肌内、皮下和心内等途径注射大量的麻醉剂来达到迅速致死的目的,其中静脉注射最迅速有效。最常用的麻醉药是盐酸氯胺酮和水合氯醛。 优点:价廉,作用迅速,动物无不适感。 缺点:浓度过高有局部刺激性 7、急性失血法

猪常用十种疫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猪常用十种疫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通常使用的猪的疫苗有以下十种: 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致弱病毒。不论猪大小按照规定稀释后,肌肉注射1ml。用于哺乳仔猪以出生20天后第一次接种为宜,55-60天作第二次接种,免疫期为8个月左右。注射后4天产生免疫力。 2.猪肺疫弱毒疫苗。致若细菌。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后充分摇匀不论猪大小每头皮下或者肌肉注射1ml。免疫期约6个月。 3.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死细菌(B型猪丹毒杆菌)断奶半年以上的猪(体重在10kg)及成年猪每头耳根皮下或者肌肉注射5ml。10kg以下的或者为断奶的皮下或者肌肉注射3ml?o 间隔45天后再注射3ml。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4.猪丹毒弱毒疫苗。猪丹毒弱毒菌。用于注射时一律皮下1ml。接种后7-10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5.仔猪副伤寒冻干疫苗。致弱细菌。出生后一个月以上的仔猪均可使用。用20%氢氧化铝胶悬液稀释后于猪耳后浅层肌肉注射1ml。 6.仔猪红痢菌苗。死细菌(C型魏氏梭菌)对初产母猪(前两胎)分别在分娩前半个月和一个月注射4-10ml。第三胎可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注射一次3-5ml。仔猪通过哺乳获得免疫。 7.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死细菌(C群猪链球菌)。不论大小一律肌肉注射5ml浓缩菌苗注射3ml。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 8.猪蓝耳病。灭活疫苗(SD1株)(NVDC-JXA1)株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种公猪:初次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4ml/头,间隔20日后按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21~28日首免,4ml/头,间隔20日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仔猪:在21日龄免疫,2ml/头。免疫期6个月。 9.猪口蹄疫疫苗。耳根后肌内注射。体重10-25kg猪每头1mL;25kg以上猪每头2mL注射疫苗后15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10.猪水泡病弱毒疫苗。鼠化致弱病毒。不分大小每头深部肌肉注射2ml。注射后3-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实验动物学心得体会.doc

实验动物学心得体会 篇一:实验动物学的学习体会 《实验动物学》学习体会 2012级6班学号:201220413姓名:黄元平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并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而《实验动物学》正是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驯化、监测和开发应用的学科。课堂上各位老师介绍了有关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动物实验技术等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分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因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以及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的规范化管理和动物福利等。同时,各位老师还针对当前我们的实验研究现状重点对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常见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医学生物学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耐心介绍了本校的实验设施,为将来学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上这门课前我已经阅读过一些论文,并且开始跟随师姐进行动物实验。然而,即使对实验流程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当时依然对一些问题产生困惑诸如实验动物的选择、麻醉,以及大鼠的饲养等问题。如今经过老师一番点拨并对这一学科进行思考才茅塞顿开。原来师姐用的麻醉药、剂量计算、麻醉方法是从这里学习的,原来大鼠可以复制各种

肿瘤模型,是肿瘤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也明白了实验研究并不是随意的家养的动物就可以适用。同样的,因为实验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卫生防疫,因为实验过程虽然依旧需要小心却不再是如履薄冰。课堂上,老师图文并茂的向我们解说了大量动物实验知识,对常见的实验动物我们有了基础了解,从而为我们未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实验动物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事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人类的生命健康还是生物科学的探索上。因为在实验研究中我们不能抱着理所当然的处理实验动物,因予以动物适当的尊重。 篇二:实验动物学的体会与认识 题目:学习《实验动物学》的体会 年级: 学生所在系:临床医学系2009级专业:临床医学班:学号:109030401105姓名:朱虹宇01 学习《实验动物学》的体会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去选择了《实验动物学》的选修课,通过对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动物实验》这门新兴的、应用性的、综合性学科。这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扩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动物。它们用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健康,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人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为我们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牺牲,我们应遵循“3R”原则:减少、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动物实验的设计说明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实验的设计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基本原则 一、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容、水平选用相匹配的标准化动物 一切动物实验都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选择实验动物首要的就是要根据研究的容来选择实验动物。 蛙的大脑不发达,不可作高级神经活动的实验。但蛙的脊髓具有最简单的发射中枢,做神经反射弧实验,简单、直观、明确、容易分析。 二、必要的预试验有助于选择与本课题相适应的实验动物 动物预试验的作用在于: 1.初步观察动物是否适宜于本项目的研究 2.熟悉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 3.检查与动物实验配套的实验条件、方法是否初步到位 三、充分利用与人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实验动物 ?绝大多数生物学与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类服务的。因此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生物学特征及解剖生理特点等与人类类似的实验动物。 ?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程度愈高、其机能、代、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 ?猴、拂拂、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目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1.结构功能的相似性 2.时象或年龄状态的相似性 3.群体分布的相似性 在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有时要考虑到选择与人群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布类型相似的动物类别。主要是一些封闭群动物,如:KM小鼠,Wistar大鼠,毕格犬等。 4.生态或健康状况的相似性 在正常生命过程的研究中,找到与人类生态情况相似的替代模型非常重要。现有的不同微生物学质量级别的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及悉生动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微生态模式并具有不同特点,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 5.疾病特点的相似性

实验动物有许多自发或诱发性疾病能局部或全部地反映与人类类似的疾病过程及特点,可用于研究相关的人类疾病。 6.操作实感的相似性 外科手术性的操作模型中或教学示教中,常选择体型较大的动物。犬为首选。 四、除利用与人具有的相似性以外的实验动物选择原则 1.特殊性原则 由于物种之差异,各种动物之间存在基因型、组织型、代型、易感性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异有时可作为研究课题所需的一种指标或特殊条件。 2. 易化原则 进化程度高或结构机能复杂的动物有时会给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结果的获得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应依据易化原则选择那些结构功能简单而又反映研究指标特质的动物。 例如:在遗传研究中,用寿命短、繁殖快的果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同样方法若改用灵长目动物其难度是很难设想的。 有时为了删除系统作用背景对某器官或某功能进行研究,可用离体方法进行。3.相容或匹配原则 所谓“相容”或“匹配”是指所用动物的标准化品质应与实验设计、技术条件、实验方法等条件相适应。在设计实验时不但要了解实验仪器精度和灵敏性能。了解试剂的品质、性能以及试剂和仪器之间的匹配性能,也要了解动物或动物模型对实验手段的反应能力。 4.易获性原则 易获性是理想的实验动物条件之一。 虽然猫、狗、猪及灵长动物居于较高进化水平,各有其研究价值,尤其是灵长类动物在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些大动物则往往由于其较长生殖周期,低繁殖率、低产仔率等弱点而影响其易获性,因而亦影响其被选用,故通常不作首选。 5.重现性、均一性原则 重现性和均一性为实验结果质量品质所在。若实验结果不能再现或不稳定,则该

养猪场常用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养猪场常用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1.猪瘟弱毒疫苗 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①仔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做第二免疫接种;②乳前免疫:初生仔猪在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1~2小时后再哺乳,在60日龄左右做第二次免疫接种。乳前免疫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因此,一般存在有仔猪猪瘟,特别是哺乳阶段易发生猪瘟和母猪带毒比较严重的猪场,建议采用这一免疫程序;③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再免疫1次;④繁殖母猪在哺乳仔猪断奶时进行免疫接种;⑤种公猪每年免疫接种2次。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应根据猪场猪瘟的流行与发生情况和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而制定。同时,应加强环境、猪舍的消毒卫生,以减少或杜绝猪瘟强毒的污染。 2.猪伪狂犬病疫苗 ⑴灭活疫苗。用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接种金黄地鼠肾成纤维细胞细胞单层,收获后,经甲醛溶液灭活,加油佐剂乳化制成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采用颈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育肥仔猪断奶时每头3毫升;②种用仔猪断奶时每头接种3毫升,间隔28~42日,加强免疫接种1次,每头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加强免疫接种1次;③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接种1次。

⑵弱毒活疫苗。猪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是利用匈牙利的Barth-K61毒株或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毒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制成的冻干活疫苗。国内外都有相应的产品。采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繁殖母猪在产前1个月接种,注射2毫升; 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在8~10周龄进行接种。后备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再接种1次;③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 ⑶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的优点是它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够区分免疫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它为该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传统的灭活疫苗用于体重为10~25公斤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3毫升;浓缩苗用于体重为10~25千克的猪,每头注射1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①仔猪35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肥猪90~100日龄再免疫1次;②后备母猪经过35日龄、70日龄两次免疫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③繁殖母猪和种公猪分别在每年的1、5、9月各免疫接种1次。 4.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主要用于初产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在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2次,间隔2周。

猪的免疫程序表

推荐猪场防疫程序表

2、任何疫苗都可能有过敏反应(尤其是猪瘟),请备好抗过敏药物,如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猪场卫生消毒制度 1、进入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大门口处设消毒池,并设人员过往消毒通道, 消毒药物可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和人员的鞋底。 2、大门口处设喷雾器械,消毒对象是车身和车底盘。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消毒间,淋浴,更换工作衣、帽、 胶鞋,脚踏消毒池进入。经批准允许入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制定路线参观。 4、空猪舍在引入猪群前应彻底消毒, 程序为:清扫杂物、粪尿,用高压水管冲洗墙壁、地面及栏架。 水冲洗干燥后可用0.3%的过氧乙酸或2-3%的火碱溶液喷雾消毒。 对于封闭舍可随后关闭门窗及出风筒,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甲醛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加水15毫升/立方米)。 熏蒸时先将甲醛称好放入容器内(按猪舍面积均匀放开)。最后放入高锰酸钾,放高锰酸钾时动作要快,以免溶液溢出,烧伤皮肤。 并迅速离开现场,封闭门窗。 5、猪场过道及运动场每周可用2%的火碱溶液或1:800的百毒杀消毒一次, 饲养用具(如饲槽)必要时每周刷洗一次,同时可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 6、母猪进入产房前,将产房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消毒药喷雾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冲洗干净,经过消毒、驱除体表寄生虫后再上产床。母猪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后再用消毒药布擦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并及时清理胎衣和产房。

7、作好配种时的卫生消毒工作。 8、作好接产时的卫生消毒工作。 9、作好经常性的环境消毒、带猪消毒,消毒剂应按性质经常更换。 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体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养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 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专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①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②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 ③任何人不得从外面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产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兽…如狗、猫?; ④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家?逗留; ⑤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⑥搞好场内卫生及环境绿化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①运输饲料进入生产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②运输车辆出入生产区、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③上述车辆司机不准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5、购销猪防疫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