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发表时间:2018-07-05T11:39:52.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1期作者:刘永生

[导读]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手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棘手问题。

——手机,岂能一“禁”了之

刘永生河北省隆尧县莲子镇校区055353

现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手机作为便捷的现代信息沟通工具,亦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手机大量地涌进校园,据对很多学校进行了调查,手机在很多班级几乎达到了普及程度。

当然,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诸如:方便与家庭的联系,特别是住校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打破地理空间的隔绝,与同龄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机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

允许学生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整体结果来看,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弊远大于利,所以有人大代表称:手机危害猛于“虎”。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手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棘手问题。

在我国,多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颁布了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的禁令,但手机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往往缺少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缺乏民主合理的管理程序。笔者认为,简单地禁止和约束,只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是信息开放时代下的一个社会组成部分,不是“真空地带”,单纯“禁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智能手机进校园关键在于管理

毋庸置疑,智能手机只是学生问题的载体,其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手机,而不是简单地加以禁止或限制。有人认为手机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导致学生偷盗或抢夺、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受到垃圾短信或视频的腐蚀、致使亲子沟通不畅等。其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管理的失误,不能归罪于手机本身,断不可因噎废食。

二、学校在管理中要遵循教育规律

学校对智能手机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手机管理制度必须与教育目的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教育规律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而不应为了管理而管理。如果手机管理的规定不是从合理的教育目的出发,而仅是学校管理者“拍脑袋”、想当然的产物,就会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出现歧视和不公正等有损学生健康成长的情况。从这种意义来看,学校积极的手机管理策略是只针对那些确实因手机干扰教育教学秩序,或影响学生正常发展的情况进行制止或处罚,而不是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地加以管理。在处理学生手机问题时,学校、教师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以积极沟通的方式,耐心地引导教育,才能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效益最大化。

三、要尊重学生的权利

手机是学生的个人财物,学校要予以尊重。没有正当的合法程序,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就不应被剥夺。同时,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不能以损害他人权益为代价,因此学校有权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做出规定或限制,比如确定合理使用手机的时问、地点及方式。手机管理不能随意而为,要尊重全体学生的基本权益,特别要尊重全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在学校管理中,将违反手机管理规定的学生“请”出教室或学校,这都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法律赋予每个学生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益,学校在手机管理中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基本权益,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抵制,也将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根本而言,学校是否禁止使用手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手机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是否民主合法。在没有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管理方法的情况下,学校一纸禁令只能从表面上掩盖问题,禁止或没收学生手机的做法只是暂时的,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在反思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合理引导。只有民主合法的手机管理才能有助于学校实现有效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制精神,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规范与自主管理的能力。

总之,手机管理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学校管理问题,然而,它以小见大映射出当前学校管理理念的问题。当前的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协商者和沟通者,而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者,需要树立“自下而上”的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发展负责。

智能手机进校园反映了当前学校管理理念的问题,岂能全面封杀、一禁了之?学校管理者应做管理中的协商者和沟通者,而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者,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我们生中也越来越普遍,同时也运用到了我们的教学当中,但是任何一样东西的诞生都伴随着两面性,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方面和它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这些意见和建议,能更好地搞好教育,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地同时提高课堂效果。现代的教育技术应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迅速兴起,并逐渐的走入课堂,支持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教育境界,受到老师和学生热烈欢迎。具体地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继承传统办法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措施,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构成教与学信息传递与反馈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精彩的视听效果,丰富的内容,变化多端的动画,往往引人入胜。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手、脑、眼、口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有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内在动机。他说“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而多媒体课件图片精美、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比如,当我们刚进入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相应的短片,让同学们先观看,把他们的思维带入现实生活中,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寻找快乐,例如,当我们接触到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童年玩的玩具的一个短片—滚铁环,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的配上一些童年歌曲,让同学们先观看,这样,同学们不仅找回了童年的回忆,很快就会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讲

《信息技术基础》测试题 含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测试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括号内填选项字母)(每题2分,共60分) 1、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D)。 A.显示器B.内存C.显示卡D.中央处理器(CPU)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D)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A.信息、物质、知识B.信息、能量、知识 C.物质、能量、知识D.信息、物质、能量 3、计算机软件可分为(D) A.程序和数据B.操作系统和语言处理系统 C.程序、数据和文档D.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B) A.信息B.信息技术C.通信技术D.感测技术 5、(B)首次打破了信息存储和传递的时间、空间的限制。A.印刷术的发明B.文字的发明 C.电话、电视的发明和普及D.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6、心理学上的“感觉剥夺”实验说明了(C) A.信息是丰富多彩的B.信息是可以被利用的 C.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D.信息没有好坏之分 7、以下不属于信息的是(C)。 A.一则通知内容B.一份成绩表数据

C.一张光盘D.一段新闻内容 8、老师的教学课件需要用一段视频,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文件。(B) A.资料.jpg B.资料.mpg C.资料.mp3 D.资料.html 9、(B)的有效结合,使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得到了惊人的提高,人类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人类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的革命。 A.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 B.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 C.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D.传统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10、(C)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 A.计算机技术B.通信技术 C.微电子技术D.传感技术 11、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12、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点是(B)。 A.增大容量B.共享资源 C.加快计算D.节省人力

对“技术是双刃剑“的认识与思考

对“技术是双刃剑”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带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事实上,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才是双刃剑。世界的复杂性、人类发展的局限性使技术的负作用难以避免。然而,人类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控制技术应用等方式解决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使技术的负作用最小。 关键词:科学技术双刃剑矛盾 一、引言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从远古人类在饥寒交迫中顽强生存,到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技术工具,再到近代经过三次科技革命后人们的生存能力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巨大提高,现如今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如此卓越,相信包括老子、亚里士多德、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在内的所有逝去的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难以想象到今天人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认知。 然而,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带给了人类巨大的实惠,也使人类承受了极大的代价。这其中,包含社会问题、生态问题、个人生理及心理问题,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似乎科技发展对人类的贡献越来越小,而破坏却越来越大,令人类防不胜防。本文将在对科学和技术进行深入阐释的基础上提出“技术是双刃剑”这一命题,进而得到一些关于这一命题的思考,分析命题的实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技术为什么是双刃剑 2.1科学技术的基本含义 人们常常将科学与技术用在一起,称为“科技”或“科学技术”。事实上,这混淆了二者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科学,即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真理,是永远正确、无法被驳倒的知识。所谓技术,是在科学的指

导下人类开发出来的能够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工具、方法,是可以为人所凭借的对象。关于技术的内涵,18世纪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1】 显然,科学具有客观性,而技术含有主观性,受人的利益支配,二者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说:“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学问,技术是改造世界的学问。”【2】钱老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2.2技术是双刃剑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人们的生活极度舒适,不仅衣食住行方面越来越现代化,其它生活领域也越来越丰富。然而,许多过去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出现了,过去没有发生过的灾难发生了。机器的广泛使用和能源的大量开采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不仅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河流不再清澈,食物不再干净,空气不再清洁,气候不再正常,土壤不再肥沃…表面美好生活的背后,是人类严重的生存危机,而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这是什么造成的?我们该如何扭转当前的形势? 有人说,这是由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造成的。对此,我不完全同意。科学,具有客观性,是正确的认识,它本身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因此,技术才是双刃剑,或者说技术应用是双刃剑。正如林德宏教授所言,爱因斯坦的能量公式没有负面作用,原子能的应用才有负面作用[3]。明确这一命题很重要,这样我们就不能反对任何对于科学的研究与探索,而应该对技术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来减少负面作用的影响。 关于技术应用,应该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首先,一种技术可以在多种不同的领域取得多种应用。例如摄像机,既可以在军事上用于侦查和监视,又可以在生活上用于娱乐,还可以在教育上用于视频资料的学习。其次,一种技术可以在某一方面以不同的方法利用。例如

现代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的新趋势_蒋晓华

现代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的新趋势 * 蒋晓华 (5东岳论丛6杂志社,山东济南250002)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当代社会发生全面而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它以计算机作为核心技术,同时计算机与通讯两大技术结合在一起,网络技术的作用日益重要。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53(2003)03)0106)02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传递、处理、显示和使用等方面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它是随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的不断提高而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远古时期,人类只是利用自身的生理机能,以手势、面部表情等相互传递和交换有限的信息。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锣鼓、号角、火的使用等,使人类有了初始时期的以光、声、文字、图形、图像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储存手段。到了近代,信息传播技术和存储技术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传播技术的突破源于1937年,当时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和电码,把/电0引入信息技术领域,使人类的信息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电信革命的深入,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图象通信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新的信息传输工具,如电报、电话、广播、传真、电视等各具独特功能。与此同时,录音磁带、唱片、录像带、光盘等各种视觉和听觉信息存储方式迅速发展,使信息存储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信息技术划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它以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光电等技 术为基础,已成为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的所有现代高技术的总称。 它包含的单元技术十分广泛,诸如光纤通讯技术、激光通信技术、遥感、遥控以及人工智能等各种高技术。这使人类社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一时期,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通信卫星技术等的产生和应用,使信息处理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此之前,尽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传输、储存技术不断发生变化和进步,但是,信息处理过程一直是在人的直接参与下,靠人的大脑来完成的。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们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而脱离人脑有效地加工处理信息。如同工业革命用机器替代了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人的双手获得了解放一样,信息革命用计算机替代了人们繁杂的脑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实行技术化,使人的智力获得了解放。 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下两方面新的发展趋势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向高级化、多元化发展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特殊功能,使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并正在向高级化、多元化发展。这一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向更高级化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将更趋完善,而与此同时激光信息技术、生物信息技 106 第9卷第3期 工会论坛 V ol.9No.32003年5月 T rade U nions .T ribune M ay.2003 * 收稿日期:2003-03-02 作者简介:蒋晓华(1950)),女,湖南常德人,大专文化,5东岳论丛6杂志社美术编辑。

信息技术的潜在负面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的潜在负面影响及对策 科学技术是以把双刃剑,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科技文明、种种福利的同时,也经历者可能潜在的危险乃至于对伦理道德和法律环境产生了极大地挑战。 一、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误用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据一项调查表明:20-30岁的青年上网率最高,居其次的是12-19岁的青少年。在上网学生中[烟台调查]62%沉溺于网络游戏,54.6%泡在聊天室,有些青少年甚至因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湖北调查]在上网青少年中,62.9%的青少年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青少年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青少年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虽然我国没有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危害的案例的统计,但近三年,通过网络结识了不良朋友而给学生造成身心危害的事件确明显增多。 (二)信息的图像化、平面化,强调了感官刺激,削弱了学生思考能力 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学生习惯了视觉刺激,不利于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现实社会所固有的道德与文明在网络环境下失去约束力 进入网络虚拟世界,失去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时必须承担责任和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约束,有些学生开始在网上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自己的情感,如在BBS、聊天室的使用不文明语言、进行人身攻击、泄露他人隐私;利用OICQ欺骗;更有甚者借助网络传播虚假信息、劣质信息和无聊信息和色情信息等。 (四)“黑客”行为的曲解 近年来,窃取和破坏社会正常运转神经中枢的网络资源的“黑客”事件不断发生,“黑客”人数增长的同时年龄却在下降。出现这种严重趋势和一些青年缺少法律意识,盲目崇拜“黑客”的“才能”,漠视其犯罪行为不无关系,这种对“黑客”行为的曲解于我们这个越来越依赖网络生存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五)网络盗版盛行与剽窃他人的作品, 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的发展为获取、加工、传播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盗版和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法行为提供了方便。这种信息共享极端化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它不但挫伤了信息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培养。 (六)对民族文化与爱国精神的冲击 互联网上95%以上信息是英文,隐含传播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青少年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其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漠然和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式大众文化的热衷甚至痴迷。因此,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进入国门之际,必须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保持我们民族文化昌盛久远的重要性。 二、对策 为了消除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净化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加强信息素养中有关信息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整体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发表时间:2018-07-05T11:39:52.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1期作者:刘永生 [导读]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手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棘手问题。 ——手机,岂能一“禁”了之 刘永生河北省隆尧县莲子镇校区055353 现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手机作为便捷的现代信息沟通工具,亦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手机大量地涌进校园,据对很多学校进行了调查,手机在很多班级几乎达到了普及程度。 当然,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诸如:方便与家庭的联系,特别是住校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打破地理空间的隔绝,与同龄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机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 允许学生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整体结果来看,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弊远大于利,所以有人大代表称:手机危害猛于“虎”。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手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棘手问题。 在我国,多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颁布了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的禁令,但手机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往往缺少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缺乏民主合理的管理程序。笔者认为,简单地禁止和约束,只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是信息开放时代下的一个社会组成部分,不是“真空地带”,单纯“禁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智能手机进校园关键在于管理 毋庸置疑,智能手机只是学生问题的载体,其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手机,而不是简单地加以禁止或限制。有人认为手机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导致学生偷盗或抢夺、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受到垃圾短信或视频的腐蚀、致使亲子沟通不畅等。其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管理的失误,不能归罪于手机本身,断不可因噎废食。 二、学校在管理中要遵循教育规律 学校对智能手机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手机管理制度必须与教育目的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教育规律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而不应为了管理而管理。如果手机管理的规定不是从合理的教育目的出发,而仅是学校管理者“拍脑袋”、想当然的产物,就会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出现歧视和不公正等有损学生健康成长的情况。从这种意义来看,学校积极的手机管理策略是只针对那些确实因手机干扰教育教学秩序,或影响学生正常发展的情况进行制止或处罚,而不是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地加以管理。在处理学生手机问题时,学校、教师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以积极沟通的方式,耐心地引导教育,才能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效益最大化。 三、要尊重学生的权利 手机是学生的个人财物,学校要予以尊重。没有正当的合法程序,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就不应被剥夺。同时,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不能以损害他人权益为代价,因此学校有权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做出规定或限制,比如确定合理使用手机的时问、地点及方式。手机管理不能随意而为,要尊重全体学生的基本权益,特别要尊重全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在学校管理中,将违反手机管理规定的学生“请”出教室或学校,这都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法律赋予每个学生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益,学校在手机管理中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基本权益,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抵制,也将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根本而言,学校是否禁止使用手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手机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是否民主合法。在没有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管理方法的情况下,学校一纸禁令只能从表面上掩盖问题,禁止或没收学生手机的做法只是暂时的,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在反思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合理引导。只有民主合法的手机管理才能有助于学校实现有效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制精神,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规范与自主管理的能力。 总之,手机管理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学校管理问题,然而,它以小见大映射出当前学校管理理念的问题。当前的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协商者和沟通者,而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者,需要树立“自下而上”的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发展负责。 智能手机进校园反映了当前学校管理理念的问题,岂能全面封杀、一禁了之?学校管理者应做管理中的协商者和沟通者,而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者,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

论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几百年前、几十年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开拓世界、改造世界的崭新手段。近三十年,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二千年总和还要多,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毫无疑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之所以说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因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国家适时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在当今这个科技主宰的世界中,这个战略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今天,科学技术在人们眼中俨然成了“阿拉丁神灯”,它带给人类如此缤繁的奇迹,点缀着我方方面面的生活,似乎人类需要的所有,科技都可以满足我们。但是,矛盾分析法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这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因为对立和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 虽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这部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完全依赖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是由人类发现创造的,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劳动,就没有科学技术。因此,科技的发展方向和程度还是掌握在我们人类的手中。对科学的崇拜使我们陷入误区。一方面,科技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了自由的王国,另一方面,科学的潜在威胁也在一点一点向人类逼近。正如英国科学家兼作家所说的:技术具有两面性,行善与威慑,在全部历史中它给我们带来福祸。由此看来,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是极其贴切的。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日本的8.9级大地震使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导致的核泄漏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恐慌。一方面核能是人们公认的清洁能源,可以长久利用的能源,而另一方面,人们又担心核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核污染,被辐射,被危害。因此,如何驾驭好这一把双刃剑就是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更恶劣的是,不少国家积极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技术是为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以此可以在核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无疑是人类在自掘坟墓,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了两颗原子弹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长久危害。我想,当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关系公式的时候一定想不到核能会被后人用在残酷的战争上吧。 1997年,生物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使人们在欣喜的同时又陷入恐慌。一方面,人们在遗传病的治疗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这在基因工程出现前是人类想都不敢想的难题;基因育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动植物的大量、迅速而且高质量的繁殖,造福全人类;另外,在环境保护领域,合成的新型的转基因细菌还可以净化污水。但是,一些人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会导致基因泛滥,试想如果将艾滋病毒的流感病毒合成一个病毒,在人类中传播开来,那人类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另外,克隆人的出现也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的道德观,伦理观。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农药,肥料使农作物大大增产,但与此同时农药,肥料又使粮食,菜,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某些毒素,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科技发展是使人类加剧了对大自然的进一步掠夺,导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如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19世纪到20世纪末电力的发明,以及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新兴的科学技术。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提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而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因此,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科学技术的正作用。 在政治方面,科学技术对人类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经济生活方面,科学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带来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对科学主体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所提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格状态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构建起崭新的思想、观念和人格。 2.科学技术的负作用 第一,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驾

驭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并且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如海洋、大气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空前下降,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全球变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在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及社会公正的现象的产生。如代孕妈妈,试管婴儿等,已经严重的挑战了人类的伦理道德。第三,科学发展给人类自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转基因食物与转基因器官移植已经对人本身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克隆技术的不成熟及其本身很可能存在着的固有的致命缺陷,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健康生存和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综上所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认为有这么两层意思:其一是科学技术本身存在着局限性,其本身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在好得药物也有副作用;其二是科学技术为谁掌握为谁所用的问题。科学之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造福了全人类,但恐怖分子使用炸药就要危害人的生命,正所谓利剑掌握在好人手里就是宝刀,而掌握在坏人手里就成了妖刀了。

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展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人的认识不仅仅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更多的是在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能改善传授式、接受式学习方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探究性,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怀参与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师的观念转变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而中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使用多媒体,更要在家常课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就自加压力,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每个教师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1)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如果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进入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劈开新世纪的双刃剑 人类正在走进一个高度科技化的新世纪。以信息科学为先导,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在自身加速发展的同时,正以亘古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此呼彼应地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演进。有人估计,人类现在所掌握和运用的科技知识将仅为2050年人类知识总量的1%。今天,科学技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渗透到社会肌肤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科学技术———描绘世界政治版图的巨笔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面貌与社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使世界的政治版图一再改写。正是数学、天文学、地理学、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为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壮举提供了可能,人类世界因而联为一个整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于16世纪;而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这一系列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地位。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工业革命中建立在物理学、化学进步基础上的物质生产技术的飞跃。蒸汽机之于轮船与火车,使浩渺的海洋和广袤的大陆在空间与时间上骤然缩小,同时使我们看到国际政治军事战略理论从“陆权论”向“海权论”、“空权论”的转变。电力、内燃机、生产自动化成为古典资本主义走向自己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的催化剂。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政治经济矛盾在空间的发展,使其时代特征必然是殖民主义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超过了以往历史上的总和。科学技术这柄双刃剑的特点从未被表现得如此透彻。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的历史位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科技置换军事并同经济紧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小学课程,它有着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也必然需要运用相关的教学设计方法来确保其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学特点是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解剖,教学原则是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 1.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实验室教学为基本设施,通过教师耳提面命的讲授完成教学过程。而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则是以计算机为基本设施,通过操作计算机访问信息库和因特网作为信息资源,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谐调、协作。这种强调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认知的学习规律。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更新了教学思想及目的 传统的教学强调向受教育者教授成熟的理论技能,释疑解惑,要求给学生只留下一个正确的结论。而大千世界,万物竞新,这个理想往往难以实现。而信息技术教学则改变了这个教授思想,树立起了“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教学观点,完成了“学会”向“会学”的教育目的思想转化。 1.2 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 教育效果要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启动、主动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信息的级量增长也迫使我们寻求高效率的教、学途径和方式。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束缚思想,趣味性低,缺乏参与意识,已难以适

应眼前飞速发展的动态现状及由此带来的新理论、新技能。而交互式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缺点,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人机双向信息交流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自然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1.3 创造了新的手段与方法 课堂式教学虽然还将继续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但肯定不会是唯一的手段,更不会再占据主导地位。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必定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学,实验内容都会作为文本、图象、幻灯片、动画、程序软件等文件形式存放到信息技术教育资料库中。聚古今硕学鸿儒、天地万物于网上,培育受教育者的学识、动手与创新能力,开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及方法。人们想要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再仅是去学校、培训班,而是首先想到去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在网上虚拟环境的互动学习环境里,随心所欲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个性、特长发扬光大,轻松愉快地完成自我塑造。 1.4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技术含量高,基本和科学发展同步。不但可以把理论课程作为数据文件传输,就是各种实验、设计课程,也作为数据文件传输。理论课,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可以讲授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同的水平层次、不同的讲授方式,变换不同的培养方向。实验课、设计课,进入实验或设计程序,在虚拟环境里做机械、电子、服装等设计,即时出样品;做矿冶、机械、电子电路、化学等实验,随着学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是物质和能量的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纽带。可获得性、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拥有性是信息具有的关键特性。《新华字典》中把“信息技术”定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和分配信息并且提供服务的方法”。新的计算模式可以控制大量的终端用户设备、传感器、作用器,并将它们联系到强大的后台系统上,再辅之以诸如超级计算机的先进计算能力,并配合“云计算”模式,众多数据便得以转换成信息。这些信息又可以被转化为行动,从而提高系统、流程和基础设施的效率、生产力和反应速度,总而言之,使系统更有智慧。现在人们谈论网络与信息技术时,更多的是将它们和社会、健康、能源、材料以及数字地球、物联网等领域联系起来。可以预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人类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使我们的地球更“智慧”,生活更美好。 但是,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从大的方面即全人类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从与我们这次小学教师英语国培有关的小学英语教学角度来说,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下面分别谈谈本人的浅见! 一、对整个人类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首先,毋庸置疑地,在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捷,足不出户可以办理各种事情,真的是很方便。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玩意儿层出不穷,当我们还在熟悉一个新东西时,另外一个新东西就已经打得火热,使我们应接不暇。这对我们不仅仅是工作、生活服务,还有各种人际交流,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当然这些都建立在软硬件技术都相当好的基础上。 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当软硬件的更新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预期效果时,我们的各种需求还是很难满足的,或者说我们的效率是相当低的。我们一天中的很多时间被手机、电脑、网络占据,获取信息是方便了,但是更多的人开始浮躁了,没有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了,能够安安静静坐个半天读书、学习、思考的人能越来越少了。我们有的人希望有这样的时间,可以工作、生活的琐事把你折腾得没有一块完整时间,全是碎片。而有更多时间可以好好学习的人,比如学生,却“被”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耗费太多时间,影响了学习。 所以,不是一切先进的东西都是好的,信息技术它也是把双刃剑,再给我们带来方便的时候,也在消磨我们更多积极的东西。在这个信息社会,我们要有所取舍,选择合适的工具、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很重要。也希望先进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把高效性和便捷性成为他们服务的宗旨,使它们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常态,让我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空间,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从生态学方面来看,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1.科学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促使人类落脚于食物链的全部环节,造成灾难。 2. 科学信息技术使物种灭绝速度从千万年单位加快到月单位。 3.客观来说生态不平衡几乎全部源自“科学发展必然引起的副作用”。 4. 科学信息技术只能造福人类,对其他所有物种均为恶梦。如果技术的不

信息技术考试题

信息技术考试题 班级:七一姓名刘玉: 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C) A、英语 B、数学 C、计算机 D、电话 2、信息高速公路的路指的是(C) A、水泥路 B、电话线路 C、光缆 D、无线信号 3、以下不属于计算机的特点的是(C)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 C、体积小 D、存储能力强 4、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A) A、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B、键盘、显示器、硬盘、主机板、中央处理器 C、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主机板、控制器和运算器 D、键盘、显示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5、中央处理器由(A)组成。 A、内存储器和运算器 B、内存储器和控制器 C、硬盘和集成电路 D、运算器和控制器 6、中央处理器的英文简称为(D)。 A、PPU B、CACHE C、ROM D、CPU 7、硬盘属于计算机的(D)。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控制器 D、存储器

8、在windows xp的桌面上,我们看不到哪些内容(B) A、桌面图标 B、“开始”菜单 C、任务栏 D、资源管理器 9、在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中,默认的中文和英文输入方式的切换方法是(C) A、Shift + Space B、Ctrl + Space C、Alt + Space D、Ctrl + Alt 10、下面不是汉字的输入法的是(B) A、全拼输入法 B、英文输入 C、智能ABC D、五笔输入法 11、我们在桌面的“显示”属性中无法更改哪些设置(C) A、桌面背景 B、声音大小 C、屏幕保护程序 D、显示器分辨率 12、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A) A、资源共享 B、聊天 C、玩游戏 D、网上购物 13、下列不是计算机上网所必须的设备的是(D) A、网卡 B、打印机 C、网线 D、MODEN(猫) 14、下面表示范围最大的网络是(C) A、局域网 B、广域网 C、互联网 D、城域网 15、Internet指的是(B) A、局域网 B、广域网 C、互联网 D、城域网 16、现在大冶地区家庭上网最主要的接入方式是(A) A、PSTN拨号接放 B、DDN专线接放 C、ISDN一线通 D、ADSL宽带接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