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黄金分割基础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黄金分割基础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黄金分割基础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黄金分割基础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则它的宽约为()

A.12.36cm B.13.6cm C.32.36cm D.7.64cm

2.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A.4cm B.6cm C.8cm D.10cm

3.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 黄金分割,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比值是()

A.B.C.D.

4.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某中学准备在校园内建造一座高2m的雷锋人体雕像,向全体师生征集设计方案.小兵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黄金分割数常用于人体雕像的设计中.如图是小兵同学根据黄金分割数设计的雷锋人体雕像的方案,其中雷锋人体雕像下部的设计高度(精确到0.01m,参考数据:≈1.414,≈1.732,≈2.236)是()

A.0.62m B.0.76m C.1.24m D.1.62m

5.如果线段上一点P把线段分割为两条线段P A,PB,当P A2=PB?AB,即P A≈0.618AB时,则称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现已知线段AB=10,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图所示,那么线段PB的长约为()

A.6.18B.0.382C.0.618D.3.82

二、填空题

6.如图,△ABC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底与腰的比为的三角形是黄金三角形),若△ABC、△BDC、△DEC都是黄金三角形,已知AB=4,则DE=_____.

7.如图是一种贝壳的俯视图,点C分线段AB近似于黄金分割.已知AB=10cm,则AC的长约为_____cm(结果精确到0.1cm).

8.黄金分割比是==0.61803398…,将这个分割比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0.001的近似数是_____.

9.校团委举办“五?四手抄报比赛”.手抄报规格统一设计成:长是0.8米的黄金矩形(黄金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1.6:1),则宽为_____米.

10.如图,乐器上的一根弦AB=80cm,两个端点A、B固定在乐器板面上,支撑点C是靠近点B的黄金分割点(即AC是AB与BC的比例中项),支撑点D是靠近点A的黄金分割点,则AC=_____cm,DC=_____cm.

11.如图,已知线段AB,点C在AB上,且有,则的数值为_____;若AB的长度与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舞台的宽度一样长,那么节目主持人应站在_____位置最

好.

三、解答题

12.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肚脐以上的高度与肚脐以下的高度符合黄金分割,则这个人好看.如图,是一个参加空姐选拔的选手的身高情况,那么她应穿多高的鞋子才能好看?

(精确到1cm)

参考数据:黄金分割比为,=2.236.

13.宽与长的比是的矩形叫黄金矩形.心理测试表明:黄金矩形令人赏心悦目,它给我们以协调,匀称的美感.现将小波同学在数学活动课中,折叠黄金矩形的方法归纳如下(如图所示):

第一步:作一个正方形ABCD;

第二步:分别取AD,BC的中点M,N,连接MN;

第三步:以N为圆心,ND长为半径画弧,交BC的延长线于E;

第四步:过E作EF⊥AD,交AD的延长线于F.

请你根据以上作法,证明矩形DCEF为黄金矩形.

14.宽与长之比为:1的矩形叫黄金矩形,黄金矩形令人赏心悦目,它给我们以协调,匀称的美感,如图,如果在一个黄金矩形里画一个正方形,那么留下的矩形还是黄金矩形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1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BOC=108°,过点C作直线CD分别交直线AB和⊙O于点D、E,连接OE,DE=AB,OD=2.

(1)求∠CDB的度数;

(2)我们把有一个内角等于36°的等腰三角形称为黄金三角形.它的腰长与底边长的比(或者底边长与腰长的比)等于黄金分割比.

①写出图中所有的黄金三角形,选一个说明理由;

②求弦CE的长;

③在直线AB或CD上是否存在点P(点C、D除外),使△POE是黄金三角形?若存在,

画出点P,简要说明画出点P的方法(不要求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6.若一个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比值为(黄金分割数),我们把这样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1)操作:请你在如图所示的黄金矩形ABCD(AB>AD)中,以短边AD为一边作正方形AEFD;

(2)探究:在(1)中的四边形EBCF是不是黄金矩形?若是,请予以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归纳:通过上述操作及探究,请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不需要证明).

17.如图,已知△ABC中,D是AC边上一点,∠A=36°,∠C=72°,∠ADB=108°.求

证:

(1)AD=BD=BC;

(2)点D是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初中数学黄金分割基础训练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

1.解:方法1:设书的宽为x,则有(20+x):20=20:x,解得x=12.36cm.方法2:书的宽为20×0.618=12.36cm.

故选:A.

2.解:根据已知条件得下半身长是165×0.60=99cm,

设需要穿的高跟鞋是ycm,则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得:,

解得:y≈8cm.

故选:C.

3.解:设AB=1,AC=x,根据已知条件中的比例式得,则x2=1﹣x,x2﹣1+x=0,x=(负值舍去).则比值是.

故选:A.

4.解:设雷锋人体雕像下部的设计高度为xm,那么雕像上部的高度为(2﹣x)m.依题意,得,

解得x1=﹣1+≈1.24,x2=﹣1﹣(不合题意,舍去).

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根.

故选:C.

5.解:根据题意得:AP≈0.618×10=6.18,则PB=AB﹣AP=10﹣6.18=3.82.故选:D.

填空题

6.解:根据题意可知,BC=AB,

∵△ABC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

∴AB=AC,∠ABC=∠C=72°,

又∵△BDC也是黄金三角形,

∴∠CBD=36°,BC=BD,

∴∠ABD=∠ABC﹣∠CBD=36°=∠A,

∴BD=AD,同理可证DE=DC,

∴DE=DC=AC﹣AD=AB﹣BC=AB﹣AB=6﹣2.

故答案为:6﹣2.

7.解:由题意知AC:AB=BC:AC,

∴AC:AB≈0.618,

∴AC=0.618×10cm≈6.2(结果精确到0.1cm)

故答案为:6.2.

8.解:0.61803398在四舍五入后,精确到0.001的近似值为0.618.9.解:设宽为x米,则,

解得:x=0.5.

故本题答案为:0.5.

10.解:由题意得:则AC=BD=AB=80×=40﹣40;

AD=AB﹣BD=80﹣(40﹣40)=120﹣40;

DC=AB﹣2AD=80﹣160.

故答案为:40﹣40,80﹣160.

11.解:设AC=x,则BC=AB﹣x,

∴x:AB=(AB﹣x):x,

解得:AC=x=,

∴的数值为,

∴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故主持人应站在点C位置最好.故答案为:;C.

解答题

12.解:设应穿xcm高的鞋子,

根据题意,得.

解得x=10cm.

13.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取AB=2a,

∵N为BC的中点,

∴NC=BC=a.

在Rt△DNC中,.又∵NE=ND,

∴CE=NE﹣NC=(﹣1)a.

∴.

故矩形DCEF为黄金矩形.

14.解:留下的矩形CDFE是黄金矩形.

证明:∵四边形ABEF是正方形,

∴AB=DC=AF,

又∵,

∴,

即点F是线段AD的黄金分割点,

∴,

即,

∴矩形CDFE是黄金矩形.

15.解:(1)∵AB是⊙O的直径,DE=AB,

∴OA=OC=OE=DE,

则∠EOD=∠CDB,∠OCE=∠OEC,

设∠CDB=x,则∠EOD=x,∠OCE=∠OEC=2x,

又∠BOC=108°,∴∠CDB+∠OCD=108°,

∴x+2x=108,x=36°.

∴∠CDB=36°.

(2)①有三个:△DOE,△COE,△COD.

∵OE=DE,∠CDB=36°,

∴△DOE是黄金三角形;

∵OC=OE,∠COE=180°﹣∠OCE﹣∠OEC=36°.∴△COE是黄金三角形;

∵∠COB=108°,

∴∠COD=72°;

又∠OCD=2x=72°,

∴∠OCD=∠COD.

∴OD=CD,

∴△COD是黄金三角形;

②∵△COD是黄金三角形,

∴,

∵OD=2,

∴OC=﹣1,

∵CD=OD=2,DE=OC=﹣1,

∴CE=CD﹣DE=2﹣(﹣1)=3﹣;

③存在,有三个符合条件的点P1、P2、P3,

如图所示,

ⅰ以OE为底边的黄金三角形:作OE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AB、CD得到点P1、P2;

ⅱ以OE为腰的黄金三角形:点P3与点A重合.

16.解:(1)如图.

(2)探究:四边形EBCF是矩形,而且是黄金矩形.

∵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

∴∠AEF=90°

∴∠BEF=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90°

∴∠BEF=∠B=∠C=90°,

∴四边形EBCF是矩形.

【方法1】设

∴矩形EBCF是黄金矩形.

【方法2】设,

∴矩形EBCF是黄金矩形.

(3)归纳:在黄金矩形内以短边为边作一个正方形后,所得到的另外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而且是黄金矩形.

17.证明:(1)∵∠A=36°,∠C=72°,

∴∠ABC=180°﹣36°﹣72°=72°,

∵∠ADB=108°,

∴∠ABD=180°﹣36°﹣108°=36°,

∴△ADB是等腰三角形,

∵∠BDC=180°﹣∠ADC=180°﹣108°=72°,

∴△BDC是等腰三角形,

∴AD=BD=BC.

(2)∵∠DBC=∠A=36°,∠C=∠C,

∴△ABC∽△BDC,

∴BC:AC=CD:BC,

∴BC2=AC?DC,

∵BC=AD,

∴AD2=AC?DC,

∴点D是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初三数学基础训练题

练习题(一) 1.计算: ( ) 1 02 1211381 21-?? ? ??+-+ ++ 2. 16的平方根是 3.分式1 12+-x x 的值为零,则=x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6cm 和9cm ,则周长是 5.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10,那么它的重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是 6.函数11 2 ++= x x y 的定义域是 ,若1 1 3)(-+=x x x f 则=)4(f 7.相切两圆的圆心距是5cm ,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cm ,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8.在一陡坡上前进40米,水平高度升高9米,则坡度=i 9.把抛物线32 -=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顶点是 10.设m 、n 是方程0122=--x x 的两个根,那么=+n m 1 1 11.方程3815162 2 =?? ? ??++??? ? ?+ x x x x 设y x x =+1 原方程可变形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 12.如图弓形ACB 所在圆的半径是5, C 弦AB=8,则弓形的高CD 是 A D B 13.若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0 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4.分式方程 011 12=-+-x x x 的根是 15.分解因式=+--2 221a ax x 16.数据5,-3,0,4,2的中位数是 方差是 17.不等式组 52+x ≤()23+x 的解集是 21-x <3 x 18.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CD ,AB=BC 请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9.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过点()1,1-与()4,2,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20.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1∶9,则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21.上海市现有人口约一千七百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22.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0 45=∠B 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后得△AB ′E ,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3.已知222 =-x x 代简求值 24.解方程:3 10 66=+++x x x x ()()()()()133312 --+-++-x x x x x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 (D)1个 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平分弦的直线垂直于弦(B)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D)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3.如图,在两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中,∠AOB=∠A′OB′=60°,则()(A)=(B)> (C)的度数=的度数 (D)的长度=的长度 4.如图,已知⊙O的弦AB、CD相交于点E,的度数为60°,的度数为100°,则∠AEC等于()

(A )60° (B )100° (C )80° (D )130° 5.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的度数比是2︰3︰6,则∠D 的度数是 ( ) (A )67.5° (B )135° (C )112.5° (D )110° 6.OA 平分∠BOC ,P 是OA 上任一点,C 不与点O 重合,且以P 为圆心的圆与OC 相离,那 么圆P 与OB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不确定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ABC 的面积为( ) (A )21(a +b +c )r (B )2(a +b +c ) (C )3 1(a +b +c )r (D )(a +b +c )r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 为圆的直径,直线MN 切圆于点B ,DC 的延长线交MN 于G ,且cos ∠ABM =2 3,则tan ∠BCG 的值为……( ) (A )33 (B )2 3 (C )1 (D )3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 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练习册七年级(上)人教版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近似数与科学计数法 1.4 单元测试 第二章整式加减 2.1 整式的加减 2.2 单元测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3.3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3.4 单元测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2 平面图形 4.3 单元测试 期末模拟试卷(一) 期末模拟试卷(二) 期末模拟试卷(三)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知识结构 2

3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 -y|=|y -x|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初中数学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七新定义阅读理解题 (2019·重庆A卷)《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自然数的特征,在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具有某种特性数进行研究.如学习自然数时,我们研究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特殊的自然数——“纯数”. 定义:对于自然数n,在计算n+(n+1)+(n+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则称这个自然数n为“纯数”. 例如:32是“纯数”,因为计算32+33+34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

23不是“纯数”,因为计算23+24+25时,个位产生了进位. (1)判断2 019和2 020是否是“纯数”?请说明理由; (2)求出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 【分析】(1)根据纯数的定义逐一判断2 019和2 020即可; (2)判断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可先从个位数字入手,确定个位数字的特点,再确定十位数字的特点,即可得到对应的“纯数”. 【自主解答】 1.(2018·重庆A卷)对任意一个四位数n,如果千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为9,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也为9,则称n为“极数”. (1)请任意写出三个“极数”;并猜想任意一个“极数”是否是99的倍数,请说明理由; (2) 如果一个正整数a是另一个正整数b的平方,则称正整数a是完全平方数, 若四位数m为“极数”,记D(m)=m 33 .求满足D(m)是完全平方数的所有m.

2.(2020·原创)若在一个两位正整数N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间添上数字2,组成一个新的三位数,我们称这个三位数为N的“中2数”,记作F(N),如34的“中2数”为F(34)=324;若将一个两位正整数M加2后得到一个新数,我们称这个新数为M的“尾2数”,记作P(M),如34的“尾2数”为P(34)=36. 对于任意一个两位正整数T,令Q(T)=F(T)-P(T) 9 . (1)判断Q(T)是否为整数,并说明理由; (2)对于一个两位正整数M,若P(M)的各位数之和是M的各位数之和的一半,求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一)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 (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平分弦的直线垂直于弦 (B )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 )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3.如图,在两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中,∠AOB =∠A ′OB ′=60°,则 ( ) (A )= (B ) > (C )的度数=的度数 (D ) 的长度= 的长度 4.如图,已知⊙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E ,的度数为60°, 的度数为100°,则∠AEC 等于 ( ) (A )60° (B )100° (C )80° (D )130° 5.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的度数比是2︰3︰6,则∠D 的度数是( ) (A )67.5° (B )135° (C )112.5° (D )110° 6.OA 平分∠BOC ,P 是OA 上任一点,C 不与点O 重合,且以P 为圆心的圆与OC 相离,那么圆P 与OB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不确定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ABC 的面积为( ) (A ) 21(a +b +c )r (B )2(a +b +c ) (C )3 1 (a +b +c )r (D )(a +b +c )r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 为圆的直径,直线MN 切圆于点B ,DC 的延长线交MN 于G ,且cos ∠ABM = 2 3 ,则tan ∠BCG 的值为……( ) (A ) 33 (B )2 3 (C )1 (D ) 3 9.在⊙O 中,弦AB 和CD 相交于点P ,若PA =3,PB =4,CD =9,则以PC 、PD 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 ) (A )x 2 +9 x +12=0 (B )x 2 -9 x +12=0 (C )x 2 +7 x +9=0 (D )x 2 -7 x +9=0 10.已知半径分别为r 和2 r 的两圆相交,则这两圆的圆心距d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d <3 r (B )r <d <3 r (C )r ≤d <3 r (D )r ≤d ≤3 r 11.两圆半径分别为2和3,两圆相切则圆心距一定为 ( ) (A )1cm (B )5cm (C )1cm 或6cm (D )1cm 或5cm 12.弦切角的度数是30°,则所夹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 (A )30° (B )15° (C )60° (D )45° 13.在两圆中,分别各有一弦,若它们的弦心距相等,则这两弦 (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大小不能确定 (D )由圆的大小确定 14. ∠PAD= ( ) A.10° B.15° C.30° D.25°

初中数学例题:黄金分割

初中数学例题:黄金分割 5. 如图所示,矩形ABCD 是黄金矩形(即=≈0.618),如果在其内作正方形CDEF ,得到一个小矩形ABFE ,试问矩形ABFE 是否也是黄金矩形? 【思路点拨】(1)矩形的宽与长之比值为 ,则这种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2)要说明ABFE 是不是黄金矩形只要证明 =即可. 【答案与解析】矩形ABFE 是黄金矩形. 理由如下:因为 = = 所以矩形ABFE 也是黄金矩形. 【总结升华】判断四边形是否是黄金矩形,要根据实际条件灵活选择判断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以长为2的线段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取AB 的中点P ,连接PD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点F ,使PF =PD ,以AF 为边作正方形AMEF ,点M 在AD 上,如图所示, BC AB 2 15-2 15-AB AE 215-AB AE AB ED AB AD AB ED AD -=-2 1512151)15)(15() 15(21152 -=-+=-+-+=--

(1)求AM ,DM 的长, (2)试说明AM 2 =AD ·DM (3)根据(2)的结论,你能找出图中的黄金分割点吗? 【答案】(1)∵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P 是AB 中点, ∴AD =AB =2,AP =1,∠BAD =90°, ∴PD =。 ∵PF =PD , ∴AF = ,在正方形ABCD 中,AM =AF =,MD =AD -AM =3- (2)由(1)得AD ×DM =2(3-)=6-2, ∴AM 2 =AD ·DM . (3)如图中的M 点是线段AD 的黄金分割点. 6.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某女士身高165cm ,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是0.60,为了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 A.4cm B.6cm C.8cm D.10cm 【答案】C. 522=+AD AP 15-15-555526)15(22-=-=AM x l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基础训练及答案

基础知识反馈卡·1.1 时间:1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的倒数是( ) A .4 B .-4 C.14 D .-1 4 2.下面四个数中,负数是( ) A .-5 B .0 C .0.23 D .6 3.计算-(-5)的结果是( ) A .5 B .-5 C.15 D .-1 5 4.数轴上的点A 到原点的距离是3,则点A 表示的数为( ) A .3或-3 B .3 C .-3 D .6或-6 5.据科学家估计,地球年龄大约是4 600 000 000年,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4.6×108 B .46×108 C .4.6×109 D .0.46×1010 6.如果规定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入500元记作500元,那么支出237元应记作( ) A .-500元 B .-237元 C .237元 D .500元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7.计算(-3)2=________. 8.1 3 -=______;-14的相反数是______. 9.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J1-1-1,则a ______b (填“<”、“>”或“=”). 图J1-1-1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__________ 9.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4分) 10.计算:︱-2︱+(2+1)0--113?? ???.

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化简5(2x-3)+4(3-2x)结果为() A.2x-3 B.2x+9 C.8x-3 D.18x-3 2.衬衫每件的标价为150元,如果每件以8折(即按标价的80%)出售,那么这种衬衫每件的实际售价应为() A.30元B.60元C.120元D.150元 3.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A.-(a-b)=-a+b B.a2·a3=a6 C.a2-2ab+b2=(a-b)2D.3a-2a=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4.当a=2时,代数式3a-1的值是________. 5.“a的5倍与3的和”用代数式表示是____________. 6.当x=1时,代数式x+2的值是__________. 7.某班共有x个学生,其中女生人数占45%,用代数式表示该班的男生人数是________.8.图J1-2-1是一个简单的运算程序,若输入x的值为-2,则输出的数值为 ____________. 输入x―→x2―→+2―→输出 图J1-2-1 9.搭建如图J1-2-2(1)的单顶帐篷需要17根钢管,这样的帐篷按图J1-2-2(2)、(3)的方式串起来搭建,则串7顶这样的帐篷需要________根钢管. 图J1-2-2 答题卡 题号12 3 答案 4.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4分) 10.先化简下面代数式,再求值: (x+2)(x-2)+x(3-x),其中x=2+1.

高中数学史集黄金分割素材

黄金分割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外语实验学校 315200)余满龙 在初中数学的相似形这一章中有“黄金分割”的简单介绍:把一条线段(PQ )分成两条线段,使其 中较大的线段(PC )是原线段(PQ )与较小线段(CQ )的比例中项,这种分法用途广泛,且美观,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中外比”或“中末比”。(如图1) 世界上最早接触黄金分割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4世纪(二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约公元前408~公元前355)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他发现: 在这个几何问题里,若CQ 与PC 之比等于PC 与PQ 之比, 那么这一比值就等于…,用式子表示就是: 618.0215=-==PQ PC PC CQ 这个神奇的数字已经让我们着迷了几千年但实际上,这个黄金分割很早就存在了,我们 从 Andros 神庙(公元前10000年)就可以看出,而Kheops (公元前2800年)金字塔(如右图)表现的尤为明显。几何学家,哲学家和建筑师都认为黄金分割是一组非常奇特的比例,是一种空间的和谐,能够组成精确的比例。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斯的工作,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证论着。欧多克斯就是从整个比例论的角度考虑黄金分割,他还把上述的C 点分PQ 所成的比PC:CQ 叫做“中外比”。欧多克斯发现这种线段之间的中外比关系存在于许多图形中。如正五边形中, Kheops (公元前Q C P 图1

莱奥纳多·达·芬奇 相邻顶角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将对方分成中外比,而较长的一段等于正五边形的边。如果将有理线段分成中外比,那末被分成的两个线段长是无理数。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由于绘画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对黄金分割的研究。当时,出现了好几个身兼几何学家的画家,着名的有帕奇欧里、丢勒、达芬奇等人。他们反几何学上图形的定量分析用到一般绘画艺术,从而给绘画艺术确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28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书》的修订本中提出“兔子问题”,导致斐波那契数列:1,1 ,2,3,5,8,13,21,34,55,89,……,它的每一项与后一项比值的极限就是黄金分割数,即黄金分割形成的线段与全线段的比值。(即设F 1 =1,F 2 =1,F n = F n-2 + F n-1,n ≥3,则) 1525年丢勒制定了充分吸收黄金分割几何意义的比例法则,揭示了黄金分割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丢勒以为,在所有矩形中,黄金分割的矩形,即短边与长边之比为2 15 的矩形最美观。因为这样的矩形,“以短边为边,在这个矩形中分出一个 正方形后,余下的矩形与原来的矩形相似,仍是 一个黄金分割形的矩形”,这使人们产生一种 “和谐”的感觉。 后来意大利伟大画家达·芬奇(1452-1519)(如右图)把欣赏的重点转到使线段构成中外比的分割,而不是中外比本身,提出了“黄金分割”这一名称。这一命名一直延用至今。 欧洲中世纪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开普勒(J .Kepler1571—1630),曾经说过:“几何学里有二个宝库:一个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称为“商

初三数学基础训练题1

初三数学中考训练题(五) 1.计算: ()102121138121-??? ??+-+++ 2. 16的平方根是 3.分式112+-x x 的值为零,则=x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6cm 和9cm ,则周长是 5.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10,那么它的重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是 6.函数112++=x x y 的定义域是 ,若1 13)(-+=x x x f 则=)4(f 7.相切两圆的圆心距是5cm ,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cm ,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8.在一陡坡上前进40米,水平高度升高9米,则坡度=i 9.把抛物线32 -=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顶点是 10.设m 、n 是方程0122=--x x 的两个根,那么=+n m 11 11.方程38151622=??? ??++??? ?? +x x x x 设y x x =+1原方程可变形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 12.如图弓形ACB 所在圆的半径是5, C 弦AB=8,则弓形的高CD 是 A D B 13.若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0 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4.分式方程01112=-+-x x x 的根是 15.分解因式=+--2221a ax x 16.数据5,-3,0,4,2的中位数是 方差是 17.不等式组 52+x ≤()23+x 的解集是 21-x <3x 18.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CD ,AB=BC 请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9.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过点()1,1-与()4,2,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20.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1∶9,则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21.市现有人口约一千七百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22.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045=∠B 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 后得△AB ′E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3.已知222=-x x 代简求值()()()()()133312 --+-++-x x x x x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6.2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线段的比的基础上,对比例性质的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相似图形及其性质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本节课在此本书中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黄金分割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广泛的应用在设计、艺术等领域中,比如黄金矩形,就是黄金分割在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应用:在设计建筑物、工艺品、日常用品涉及矩形时,如果设计成黄金矩形,看起来更具有美感.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通过学习“黄金分割”这样的题材,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这节课也有数学实验的味道,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并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对于真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经历过探索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学生对黄金分割的定义理解不存困难.也学过无理数、比例线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对于黄金比既能求出准确值也能算出近似值。 2、学生面临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动手能力较弱。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入要解决的问题中心去,让学生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比例线段及黄金分割(基础) 知识讲解

比例线段及黄金分割(基础) 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并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线段; 2、会运用比例线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并能确定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比例线段 【: 394495 图形的相似 预备知识】 1.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如果 a c b d =,那么ad bc =. (2)合比性质:如果++==.a c a b c d b d b d ,那么 如果--==.a c a b c d b d b d ,那么 要点诠释: (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若单位长度不同,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 (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 要点二、黄金分割 1.定义: 点C 把线段AB 分割成AC 和CB 两段,如果AC BC AB AC =,那么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要点诠释: AC AB =≈叫做黄金分割值). 2.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图4-7 如图,已知线段AB ,按照如下方法作图: (1)经过点B 作BD ⊥AB ,使BD = 2 1AB . (2)连接AD ,在DA 上截取DE =DB .

(3)在AB 上截取AC =AE .则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要点诠释: 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例线段 1. (2016?兰州模拟)若a :b=2: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式子是( ) A .2a=3b B .3a=2b C . D . 【思路点拨】根据比例的性质,对选项一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B . 【解析】A 、2a=3b ?a :b=3:2,故选项错误; B 、3a=2b ?a :b=2:3,故选项正确; C 、=?b :a=2:3,故选项错误; D 、=?a :b=3: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总结升华】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举一反三: 【变式】(2015?崇明县一模)已知=,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2a=5b B. a b 52= C. a+b=7 D.a b b 72 += 【答案】C . 2. 设432z y x ==,求2222232z xy x z yz x --+-的值. 【思路点拨】由已知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思想不能求出x ,y ,z 的值,因此用设参数法代入化简. 【答案与解析】设4 32z y x ===k 则x =2k ,y =3k ,z =4k 原式=2222)4(322)2()4(433)2(2k k k k k k k k -??-+??-?=222412k k --=2 1 【总结升华】解此类题学生容易误认为设k 后,未知数越多更不易解出,实际上分子、分母能产生公因式约去. 类型二、黄金分割

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1.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1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精心选一选 1.图( 1)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 是( B ) ... 图( 1) A B C D 2.一对酷爱运动的夫妇,让他们刚满周岁的孩子拼排 3 块分别写有“ 20”、“ 08”、“北 京”的字块.假如小孩将字块横着正排,则该小孩能够排成“ 2008 北京”或“北京 2008” 的概率是( C ) A. 1 B. 1 C. 1 D. 1 6 4 3 2 3 .一名宇航员向地球总站发回两组数据:甲、乙两颗行星的直径分别为 6.1 104 千米和 6.10 104 千米,这两组数据之间( A ) y A.有差别 B.无差别 l ′ 4 C.差别是 0.001 104 千米 l 3 D.差别是 100 千米 2 1 4.如图,把直线 l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 O 线 l ′ l ′ 2 1 x ,则 的表达式为( D ) 1 2 A. y x 1 3 2 4 B. y 1 x 1 2 1 1 C. y 1 D. y 1 x x 2 2 5.汽车以 72 千米 /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 驾驶员揿一下喇叭, 4 秒后听 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 /秒.设听到回响时, 汽车离山谷 x 米,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A ) A. C. 2x 4 20 4 340 2x 4 72 4 340 B. D. 2x 4 72 4 340 2x 4 20 4 340 6.某公园计划砌一个形状如图( 1)所示的喷水池,后来有人建议改为图( 2)的形状,且 外圆的直径不变,喷水池边沿的宽度、高度不变,你认为砌喷水池的边沿( C ) A.图( 1)需要的材料多 B.图( 2)需要的材料多 C.图( 1)、图( 2)需要的材料一样多

初中数学函数练习题(大集合)

(1)下列函数,① 1)2(=+y x ②. 11+= x y ③21x y = ④.x y 21 -=⑤2x y =-⑥13y x = ;其中 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 2 )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3)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4)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5)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正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6)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 的图象经过(—2,5)和(2, n ), 求(1)n 的值;(2)判断点B (24,2-)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1;x =3时,y =5.求:(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2时,y 的值. (8)若反比例函数 2 2 )12(--=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A 、 -1或1; B 、小于 1 2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9)已知0k >,函数y kx k =+和函数k y 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10)正比例函数2x y = 和反比例函数2 y x =的图象有 个交点. (11)正比例函数5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1,a ), 则a = . (12)下列函数中,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34y x =-+ B .123y x =-- C .4y x =- D .12y x =. (13)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 甲: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 乙:函数的图象经过第四象限; 丙: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请你根据他们的叙述构造满足上述性质的一个函数: .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A B C D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黄金分割数1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黄金分割数1 黄金分割数: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线: 黄金分割线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黄金分割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他在当时十分有限的科学条下大胆断言: 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0618,那么,这样比例会给人一种美感。 后来,这一神奇的比例关系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黄金分割线的神奇和魔力,

在数学界上还没有明确定论,但它屡屡在实际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黄金分割线的最基本公式,是将1分割为0.618和0.382,它们有如下一些特点: (1)数列中任一数字都是由前两个数字之和构成。 (2)前一数字与后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一固定常数,即0.618。 (3)后一数字与前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1.618。 (4)1.618与0.618互为倒数,其乘积则约等于1。 ()任一数字如与前面第二个数字相比,其值趋近于2.618;如与后面第二个数字相比,其值则趋近于0.382。 理顺下来,上列奇异数字组合除能反映黄金分割的两个基本比值0.618和0.382以外,尚存在下列两组神秘比值。 即:(1)0.191、0.382、0.、0.618、0.809(2)1、1.382、1.、1.618、2、2.382、2.618 黄金分割点: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用分数表示为/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个分割点就叫做黄金分割点(gldensetinrati通常用φ表示)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表示,通过

初二数学三角形基础训练备课讲稿

§3.1.1《认识三角形》 1.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2.了解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如何分类; 3.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4.直角三角形ABC用符号可表示为:。 (1)如图1三角形可表示为; (2)请在图中用小写字母标出各边;图1 (3)图2中有个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 5.如图所示,撕下的∠1拼到如图位置后的图形中, 那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你能根据图形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理由吗? 3(1)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三角形可分为;(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其中直角是,锐角是,两锐角 具有怎样的关系? 4.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A B C D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A =70°,∠C =30 °, ∠B = ; 2.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70°,另一个锐角 度. 3.在△ABC 中,∠A=80°,∠B=∠C ,则∠C= 4.如果△ABC 中,∠A ∶∠B ∶∠C=2∶3∶5,此三角形按角分类应为 . 5. .有三个三角形,它们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①30°和50°;②70°和20°;③82°和23°,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是________. 6.如图7所示,图中有n 个三角形,分别指出来,并选出三个指出它们的边和角. A B C D E 6.【拓展延伸】 1.在△ABC 中,∠C =90°,∠A =40°,则∠B =________. 2.在△ABC 中,若∠C =21∠B =3 1 ∠A ,则△ABC 是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类). 3.如图2所示,∠ACB =90°,CD ⊥AB ,则图中属于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个. 4.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至少有一个直角 B 至少有一个钝角 C 至多有两个锐角 D 至少有两个锐角 5.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必大于 A 120° B 100° C 90° D 60° 6.给定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 ∶∠B ∶∠C=1:2:3 B.∠A+∠B=∠C C.∠A= 21∠B=3 1 ∠C D.∠A=2∠B=3∠C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教案 李鹏辉 一、教材分析 《黄金分割》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都将“黄金分割”作为比例线段的应用来处理,学生学过以后,丝毫感受不到“黄金分割”的实用价值,体会不到“黄金分割”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因此,本节课除了讲授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作图方法之外,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黄金分割的例子,使学生亲身感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 (2)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黄金分割的尺规作图的方法。 (2)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发现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学习,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黄金分割的引入以及学生对黄金分割的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 主要采用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学习策略。 五、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引发思考 教师:利用Flash将有关图片以滚动的形式出现,教师根据图片的内容提出问题: (1)五星红旗为什么做成这种形状,不是正方形或其他形状? (2)为什么翩翩起舞的芭蕾舞演员要踮起脚尖? (3)为什么世界上许多人都对维纳斯着迷? (4)两幅相片中你觉得那幅构图美观? 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猜想并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铺垫。 2.投票选举,激发兴趣 教师:让学生进行投票——在给出的一组矩形选出一个自己心目中觉得漂亮的矩形(如图2)。 学生: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从投票中引入黄金矩形的一个典故,从中引入新课。 3.动手操作,发现新知 教师:布置任务——测量黄金矩形的长与宽,五角星中的对角线所分成的线段的比 (1)学生从操作中归纳概念。 (2)介绍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 学生:动手操作,并互相交流,发现黄金比,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黄金分割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发现黄金比,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运用新知,练习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理解(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5.介绍作图,验证作图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基础训练完整版

第一章有理数 8、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表达式:a+b=b+a。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达式:(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表达式: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表达式: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表达式:(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表达式:a(b+c)=ab+ac 11、倒数 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 12、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3、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a n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最新初中数学基础训练题

38、在圆O 中,弧AB=2CD ,那么弦AB 和弦CD 的关系是( ) A 、AB=2CD B 、AB>2CD C 、AB<2C D D 、AB 与CD 不可能相等 39、在等边三角形ABC 外有一点D ,满足AD=AC ,则∠BDC 的度数为( ) A 、300 B 、600 C 、1500 D 、300或1500 40、△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c ,△ABC 的周长为18,则( ) A 、a ≤6 B 、b<6 C 、c>6 D 、a 、b 、c 中有一个等于6 42、如图,把直角三角形纸片沿过顶点B 的直线BE (BE 交CA 于E )折叠,直角顶点C 落在斜边AB 上,如果折叠后得到等腰三角形EBA ,那么下列结论中(1)∠A=300 (2)点C 与AB 的中点重合 (3)点E 到AB 的距离等 于CE 的长,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4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1)x 2-4mx+4m-2=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且m ≠1 C 、m ≥1 D 、-10)和y=x k -(k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46、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上,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个 47、若点(-2,y 1)、(-1,y 2)、(1,y 3)在反比例函数 x y 1 = 的图像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y 1>y 2>y 3 B 、y 1y 1>y 3 D 、y 3>y 1>y 2 48、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 a 8 B 、22b a + C 、 x 1.0 D 、5a 49、下列计算哪个是正确的( ) A 、523=+ B 、5252=+ C 、 b a b a +=+22 D 、 212221 221+=- 52、已知02112=-+-x x ,则122+-x x 的值( ) A 、1 B 、±2 1 C 、2 1 D 、-2 1 5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③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④锐角三角形都相似 ⑤等腰三角形都全等 ⑥有一个角相等的等腰三 角形相似 ⑦有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⑧全等三角形相似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二、填空题 1、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2、a 是有理数,且a 的平方等于a 的立方,则a 是_________。 7、某种商品的标价为120元,若以标价的90%出售,仍相对进价获利20%,则该商品的进价为_________元。 8、为使某项工程提前20天完成,需将原来的工作效率提高25%,则原计划完成的天数_________天。 9、因式分解:-4x 2+y 2=_________, x 2-x-6=_________ 10、计算:a 6÷a 2=______,(-2)-4=______,-22=______ 11、如果某商品降价x%后的售价为a 元,那么该商品的原价为_________。 12、已知A 、B 、C 是数轴上的三个点,点B 表示1,点C 表示-3,AB=2,则AC 的长度是_________。 13、甲乙两人合作一项工作a 时完成,已知这项工作甲独做需要b 时完成,则乙独做完成这项工作所需时间为_________。 14、已知(-3)2=a 2,则a=_______。 15、P 点表示有理数2,那么在数轴上到P 点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19、关于x 的方程(m-2)x 2-2x+1=0有解,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E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