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循行

1.循行部位:屬於肺,上至

氣管、喉嚨,沿鎖骨横行至腋下(中府、雲門二穴),沿上肢内側前緣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經大魚際部,至拇指橈側尖端(少商穴)。

2.分支:從腕後(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橈側尖端(商陽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肺,絡大腸,通過横膈,並與胃和腎等有聯繫。

1.循行部位: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撓側尖端(商陽穴),沿食指撓側上行,經過合穀(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觔(拇長伸肌

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前,經肩盂穴(肩端都),過肩後,至項後督脈的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陽明經的缺盆穴(鎖骨上窩),絡於肺,下行通過横膈,屬於大腸。

2.分支:從缺盆上行,經頸旁(天鼎、扶突)至面頰,入下齒齦中,複返出來夾口角,通過足陽明胃經地倉穴,繞至上唇鼻中央督

脈的水溝穴(人中),左脈右行,右脈左行,分别至鼻孔兩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大腸,絡肺,並與胃經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會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側(承

泣、四白),進入上齒齦内,複出繞過口角左右相交於頦唇溝(承漿穴),再向後沿下頜出大迎穴,沿下領角(頰車穴),上行耳前,經顴

2.分支:

?面部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旁進入缺盆,向下通過横膈,屬於胃(會任脈的上脘、中脘),絡於脾。

?缺盆部直行脈:從缺盆下行,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沿中線旁開二寸),至鼠蹊部的氣沖(又名氣街)穴。

?胃下口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層,下行至氣街穴,與來自缺盆的直行脈會合於氣沖(氣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側(髀關穴);沿下肢外側前緣,經過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行至足背,進入第二足趾外側(厲兑穴)。

?脛部分支:從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側端。

?足背分支:從足背(沖陽穴)分出,進入足大趾内側(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胃,絡脾,並與心和小腸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内側端(隱白穴),沿足内側赤白肉際上行,經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内側,沿脛骨後

緣上行,至内踝上八寸處(漏穀穴)走出足厥陰肝經前面,經膝股内側前緣至沖門穴,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通過横膈,夾食管旁(絡大包,會中府),連於舌根,散於舌下。

2.分支:從胃部分出,向上通過横膈,於任脈的膻中穴處注入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脾,絡胃,與心、肺等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出來屬於“心系”(心系,指;心髒與其他髒器相聯繫的脈絡),向下通過横膈至任脈的下脘

穴附近,絡小腸。

2.分支:

?心系向上的分支:從心系上行,夾咽喉,經頸、顏面深部聯繫於“目系”(目系,又名眼系、目本,是眼球内連於腦的脈絡)。

?心系直行的分支:複從心系,上行於肺部,再向下出於腋窩下(極泉穴),沿上臂内側後緣,行於手太陰、手厥陰經之後,下向肘内(少海穴),沿前臂内側後緣至腕部尺側(神門穴),進入掌内後緣(少府穴),沿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少沖穴),交於手太陽小腸經。

3.聯繫髒腑:屬心,絡小腸,與肺、脾、肝、腎有聯繫。

1.循行部位: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尺側端(少澤穴),沿手掌尺側,直上過腕部外側(陽穀穴),沿前臂外側後緣上行,經尺骨

鷹嘴與肱骨内上髁之間(小海穴),沿上臂外側後緣,出於肩關節後面(肩貞穴),繞行於肩胛岡上窩(肩中俞)以後,交會於督脈之大椎穴,從大椎向前經足陽明經的缺盆,進入胸部深層,下行至任脈的膻中穴處,絡於心,再沿食道通過横膈,到達胃部,直屬小腸。

2.分支:

?

?頰部分支:從頰部,斜向目眶下緣,直達鼻根進入内眼角(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小腸,絡心,與胃有聯繫。

1.循行部位: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内眼角(睛明穴),上過額部,直至巔頂交會於督脈的百會穴。

2.分支:

?巔頂部的分支:從巔頂(百會穴)分出至耳上角。

?巔頂向後直行分支:從巔頂下行(至腦戶穴)入顱内絡腦,複返出來下行項後(天柱穴)。

?下分爲兩支:

?其一,沿肩胛内側(大杼穴始),夾脊旁,沿背中線旁一寸五分,下行至腰部,進入脊旁觔肉,絡於腎,下屬膀胱,

再從腰中分出下行,夾脊旁,通於臀部,經大腿後面,進入胭窩中。

?其二,從肩胛内側分别下行,通過肩胛,沿背中線旁三寸下行,過臀部,經過髖關節部(環跳穴),沿大腿外側後

邊下行,會合於胭窩中,向下通過腓腸肌,經外踝後面(昆崙穴),在足跟部摺向前,經足背外側至足小趾外側端

(至陰穴),與足少陰腎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膀胱,絡腎,與心、腦有聯繫。

1.循行部位: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端,斜向於足心(湧泉穴),出於舟骨粗隆下(然骨穴),經内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沿小腿

内側後緣上行,出堝窩内側,直至大腿内側後緣,人脊内,穿過脊柱,屬腎,絡膀胱。

2.分支:

?腰部的直行分支:從腎上行,通過肝髒,上經横膈,進入肺中,沿喉嚨,上至舌根兩側。

?肺部的分支:從肺中分出,絡於心,流注於胸中(膻中穴),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腎,絡膀胱,與肝、肺、心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於心包絡,通過横膈,依次循序下行,通過胸部、上腹、下腹,聯絡三焦。

2.分支:

?胸部分支:從胸中出於脅部,經腋下三寸處(天池穴),上行至腋窩,沿上肢内側,於手太陰、手少陰之間,直至肘中,下向前臂,走兩觔(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過腕部,人掌心(勞宮穴),到達中指橈側末端(中沖穴)。

?

3.聯繫髒腑:屬心包,絡三焦。

1.循行部位: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尺側端(關沖穴),沿無名指尺側緣,上過手背,出於前臂伸側兩骨(尺骨、橈骨)之間,

直上穿過肘部,沿上臂外側,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陽經的後面,進入缺盆,於任脈的膻中穴處散絡於心包,向下通過横膈廣泛遍屬三焦。

2.分支:

?胸中分支:從膻中穴分出,向上走出缺盆,至項後與督脈的大椎穴交會,上走至項部,沿耳後(翳風穴)上行至耳上方,再屈曲向下走向面頰部,至眼眶下(顴醪穴)。

?耳部分支:從耳後(翳風穴)分出,進入耳中,出走耳前(過聽宮、耳門等穴),經過上關穴前,在面頰部與前一分支相交。上行至眼外角,與足少陽膽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三焦,絡心包。

1.循行部位:足少陽膽經起於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完骨穴),外摺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

穴),複返向耳後(風池穴),再沿頸部側面行於少陽三焦經之前,至肩上退後,交出於少陽三焦經之後,行人缺盆部。

2.分支:

?耳部分支:從耳後(完骨穴)分出,經手少陽的翳風穴進入耳中,過手太陽經的聽宮穴,出走耳前,至眼外角的後方。

?眼外角分支:從眼外角分出,下行至下領部足陽明經的大迎穴附近,與手少陽經分布於面頰部的支脈相合,其經脈向下覆蓋於頰車穴部,下行頸部,與前脈會合於缺盆後,下入胸中,穿過横膈,絡肝,屬膽,沿脅里淺出氣街(腹股溝動脈處),繞陰部毛際,横向進入髖關節部(環跳穴)。

?缺盆部直行分支:從缺盆分出,向下至腋窩,沿胸側部,經過季脅,下行至髖關節部(環跳穴)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出膝關節外側,行於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段,淺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外側進入第四足趾外側端(足竅陰穴)。

?足背分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沿第一、第二趾骨間,出趾端,回轉來通過爪甲,出於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陰肝經。

3.聯繫髒腑:屬膽,絡肝,與心有聯繫。

1.循行部位: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大敦穴),沿足背内側向上,經過内踝前一寸處(中封穴),上行小腿内側(經

過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至内踝上八寸處交出於足太陰脾經的後面,至膝胭内側(曲泉穴)沿大腿内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環繞過生殖器,至小腹,夾胃兩旁,屬肝,絡膽,向上通過横膈,分布於脅肋部,沿喉嚨之後,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目系(眼球後的脈絡聯繫),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

2.分支:

a.目系分支:從目系走向面頰的深層,下行環繞口唇之内。

b.肝部分支:從肝分出,穿過横膈,向上流注於肺(交於手太陰肺經)。

3.聯繫髒腑:屬肝,絡膽,與肺、胃、腎、腦有聯繫。

1.循行:①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②向後行於脊柱的內部,③上達項後風府,進入腦內,④上行巔頂,⑤沿前額下行至鼻柱。

2.主要病候:脊柱強痛,角弓反張等症。

3.交會腧穴:長強,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百會、水溝,神庭。

1.循行:①起於小腹内,下出會陰部,②向上行於陰毛部,③沿着腹内,向上經過關元等穴,④到達咽喉部,⑤再上行環繞口唇,

⑥經過面部,⑦進入目眶下(承泣穴屬足陽明胃經)。

2.主要病候: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證。

3.交會腧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陰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漿。

1.循行:①起於小腹内,下出於會陰部,②向上行於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經氣沖與足少陰經交會,沿着腹部兩側,④上達咽喉,⑤

環繞口唇。

2.主要病候:腹部氣逆而拘急。

3.交會腧穴:會陰,陰交;氣沖;横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穀、幽門。

1.循行:①起於季脅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帶脈、五樞,維道穴,②横行繞身一周。

2.主要病候:腹滿,腰部覺冷如坐水中。

3.交會腧穴:帶脈、五樞、維道。

1.循行:①起於足跟外側,②經外踝上行腓骨後緣,沒股部外側和脅後上肩,過頸部上挾口角,進入目内眥,與陰蹻脈會合,再沿

足太陽經上額,③與足少陽經合於風池。

2.主要病候:目痛從内眥始,不眠,足外翻等證。

3.交會腧穴:申脈、僕參、跗陽;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倉、巨髎、承泣;睛明;風池。

1.循行:①起於足跟外側,②向上經過外踝,③沿足少陽經上行髖關節部,④經脅肋後側,⑤從腋後上肩,⑥至前額,⑦再到項後,

合於督脈。

2.主要病候:惡寒發熱,腰疼。

3.交會腧穴:金門;陽交;臑俞;天髎;肩井;頭維;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風府、啞門。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 智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侧、腿的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

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 图)

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

(三)足阳明胃经 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 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概述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 手太阴——从胸走手。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2、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3、病候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概述 大肠经---在体内属大肠络肺 从手走头,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接肺经于手指端,交胃经于鼻翼旁. 2、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概述 胃经——在体内属胃络脾,足阳明—从头走足。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 2、经脉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1 四、足太阴脾经 1、经脉概述 脾经—在体内属脾,络胃 足太阴—从足走腹胸。分布于胸腹任脉旁开的第三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前行下肢内侧正中),在足大趾端接足阳明胃经,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 2、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 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3、病候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五、手少阴心经 1、经脉概述 心经—在体内属心,络小肠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十二(十四)经脉循行=起始、终端路线二 与交接规律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始一终端):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胃口,过隔属肺脏,从“肺系” 喉、肺交联处横行岀来(中府),上行锁骨下(云门),向外下沿前臂内侧前下行肘窝中(尺泽),沿小臂内侧前缘入寸口(太渊), 沿鱼际边缘岀拇指内侧端(少商)。 注: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桡突内陷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共11 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过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邙日溪)处,沿前臂前方致肘外侧(曲池)处,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处,络肺、过膈属大

肠。 注:支脉、从缺盆分支上走颈部,过面頰入下龈(故:大肠经火下齿疼痛), 回绕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部在鼻孔两侧(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 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 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经脉循行原文完整版

经脉循行原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 1、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3、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5、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 7、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8、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9、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人体12条经络

人体12条经络 1.胆经(运行时间:23:00——1:00)称为子时 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时期,必须休息。 2.肝经(运行时间:1;00——3:00)称为丑时 此时是肝经运行时期。必须休息,因肝在此时起到解毒,过滤血液毒素的作用, 如果在此阶段不注意休息经常熬夜对肝不好,易患肝炎,广东人由于夜生活过渡 丰富10个人当中9个人得肝炎。 3.肺经(运行时间:3;00_____5:00)称为寅时 此时是肺经运行时` 4.大肠经(运行时间:5;00——7:00)称为戊时 此时是大肠经运行时,此时排大便最好。即使你还在睡觉,但你的机体已醒来,内分泌功能活跃,如果起床,不要匆忙,动作舒缓为好。 5.胃经(运行时间:7:00_____9;00)称为晨时 此时是胃经运行时,一定要吃早餐养胃。但此阶段心脑血管病易发作,最佳运动练瑜珈。9点期间痛感和恐惧感最小,是看牙医的最好时期。 6.脾经(9:00____11:00)称为shi时 此时是脾经运行时,开始消化。如果想吃奶油蛋糕,最好在这时而不是午饭后,这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而不会储存在腹部和大腿。 7.心经(11:00——13:00)称为午时 此时是心经运行时,此时全身血液循环最好。 8.小肠经(13:00——15:00)称为未时 此时是小肠经运行时。13:00为午休的最佳时间。14:00身体的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9.膀胱经(15:00____17:00)称为深时 此时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16点身体需要运动:跑,跳,游泳等。如果不得不坐着工作,也要站起来走一走,做做下蹲,这有利于保持精力。 17点是放松的时间,可以玩玩乐器,这时双手最灵活。同时你能说善辩,利于此时说服你的亲属,朋友和同事。 10.肾经(17:00——19:00) 此时是肾经在运行时。18点是晚饭的最佳时间,但要适量。这时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能量。 11.心包经(19:00——21:00)称为戍时 此时是心包经运行时。19点做护理皮肤,各种营养面模会带来最大的好处。服用各种药物吸收也最好。20点看看画册,书,试试新衣服对调节精神最好。因为此时对美的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循行

1.循行部位:屬於肺,上至 氣管、喉嚨,沿鎖骨横行至腋下(中府、雲門二穴),沿上肢内側前緣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經大魚際部,至拇指橈側尖端(少商穴)。 2.分支:從腕後(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橈側尖端(商陽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肺,絡大腸,通過横膈,並與胃和腎等有聯繫。 1.循行部位: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撓側尖端(商陽穴),沿食指撓側上行,經過合穀(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觔(拇長伸肌 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前,經肩盂穴(肩端都),過肩後,至項後督脈的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陽明經的缺盆穴(鎖骨上窩),絡於肺,下行通過横膈,屬於大腸。 2.分支:從缺盆上行,經頸旁(天鼎、扶突)至面頰,入下齒齦中,複返出來夾口角,通過足陽明胃經地倉穴,繞至上唇鼻中央督 脈的水溝穴(人中),左脈右行,右脈左行,分别至鼻孔兩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大腸,絡肺,並與胃經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會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側(承 泣、四白),進入上齒齦内,複出繞過口角左右相交於頦唇溝(承漿穴),再向後沿下頜出大迎穴,沿下領角(頰車穴),上行耳前,經顴 2.分支: ?面部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旁進入缺盆,向下通過横膈,屬於胃(會任脈的上脘、中脘),絡於脾。 ?缺盆部直行脈:從缺盆下行,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沿中線旁開二寸),至鼠蹊部的氣沖(又名氣街)穴。 ?胃下口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層,下行至氣街穴,與來自缺盆的直行脈會合於氣沖(氣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側(髀關穴);沿下肢外側前緣,經過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行至足背,進入第二足趾外側(厲兑穴)。 ?脛部分支:從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側端。 ?足背分支:從足背(沖陽穴)分出,進入足大趾内側(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胃,絡脾,並與心和小腸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内側端(隱白穴),沿足内側赤白肉際上行,經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内側,沿脛骨後 緣上行,至内踝上八寸處(漏穀穴)走出足厥陰肝經前面,經膝股内側前緣至沖門穴,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通過横膈,夾食管旁(絡大包,會中府),連於舌根,散於舌下。 2.分支:從胃部分出,向上通過横膈,於任脈的膻中穴處注入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脾,絡胃,與心、肺等有直接聯繫。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1.名称: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大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 六条阴经(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下肢内侧是足三阴经,(1)小腿内踝8寸(三阴交)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2)内踝上8寸处厥阴与太阴交叉后,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六条阳经(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是手三阳经,下肢外侧是足三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表里属络关系:阴经与阳经有属络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交接: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功能 1.名称: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2.作用:(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统摄气血,协调阴阳。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 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涵蓄十二经气血; 带脉约束联系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 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 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2)具有对十二经脉气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完整版)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循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最新精选】十二经脉循行原文

【最新精选】十二经脉循行原文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吞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

经脉循行原文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 1、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3、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5、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 7、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8、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9、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整理)3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1、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演示教学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 诵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概述 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 手太阴——从胸走手。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2、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3、病候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概述 大肠经---在体内属大肠络肺 手阳明经---从手走头,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接肺经于手指端,交胃经于鼻翼旁. 2、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病候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概述 胃经——在体内属胃络脾 足阳明—从头走足。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2、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3、病候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教你记住人体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智 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