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学年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学年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学年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梳理

学年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学年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是一部体史学著作,又称。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由西汉编定,共篇。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代表作品、、。

二、写作背景。

战国后期,秦国相继灭掉其他诸侯国,公元前230 年灭掉韩国,公元前225 年,

秦国灭掉魏国。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王想以“易地”的骗局占领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领土,折服秦王。

三、内容概括。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故事的发展)

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引用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

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故事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故事的结局)

四、字音字形

唐睢()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

缟()素色挠()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实词

⑴不辱使命⑵易安陵

⑶其许寡人;。

⑷大王加惠⑸故不错意也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

⑺逆寡人者⑻非若是也

⑼虽千里不敢易⑽岂直五百哉

⑾秦王怫然怒⑿布衣之怒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⒁以头抢地耳:

⒂庸夫之怒⒃非士之怒

⒄休祲:⒅秦王色挠

⒆寡人谕矣⒇免冠徒跣

(二)重点虚词(根据释义从文章中找出句子)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②代词,相当于“他”,或“它”。如:;。

③连词,起连接主谓作用,不译。如:;。2.而①表示顺接关系。如:;。

②表示转接关系。如:。

①相当于“在”。如:。

②相当于“到”。如:;。

③相当于“从”。如:;。

④相当于“给”。如:。

①相当于“凭”、“靠”。如:。

②相当于“拿”、“用”。如:;。

③相当于“因为”。如:。

④相当于“把”。如:。

(三)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

②故不错意也。

③仓鹰击于殿上。(四)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

②请广于君。

③天下缟素。(五)一词多义

①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②惠大王加惠。汝之不惠。

③若非若是也。

若士必怒。

(六)古今异义

长跪而谢之古义:今义:。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前一分句用“……也”表肯定判断, 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受地于先王

(“受地于先王”即“于先王受地”, 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时应将其语序调整回来。)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八、文章主旨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布衣精神,揭露了秦王的的本质。从而揭示了的原因。

九、内容理解。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5、概括人物形象:

十、写作特点归纳。

1.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特点。2.通过对比刻画人物。

3.布局谋篇精巧,详略得当。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唐雎不辱使命》 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33篇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 . 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5.以头抢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心、?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 于: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挖空训练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 ..(),受地 ..();虽然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 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 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 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

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曰:“先生坐!何..(),长跪而谢之 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 安陵,安陵君其.(一定)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 (施以恩惠),以.(用)大易小,甚善 ..(即使这样), ..(特别好);虽然 受地于先王(句式:状语后置句,于先王受地),愿终.(始终)守之, 弗敢易 ...(不敢交换)!”秦王不说.(同“悦”,高兴)。安陵君因.(于 是)使唐雎使于.(引出动作的对象)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为什么)?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因为)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在意)也。今吾以.(凭借)十倍之地, 请广.(扩充)于君,而.(但是)君逆.(违背)寡人者,轻.(看不起)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哪里只是)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愤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回答)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平民)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摘下帽子,光着脚),以.(用)头抢. (碰,撞)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胆识有才能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故不错意也(所以)?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逆寡人者(违背)?非若是也(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⑴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⑵布衣之怒(平民)⑶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⑷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⑸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⑹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⑺休祲:吉凶的征兆⑻秦王色挠(屈服)⑼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⑽免冠徒跣(脚) 6、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⑤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⑦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⑧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8篇 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 (一)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以.大易小 (3)长跪而谢.之曰(4)岂直.五百里哉? (5)傧者更.道(6)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译句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1]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古今异义: 1.岂直五百里哉直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2.大王加惠加古义:给予今义:增加 3.休祲降于天祲古义:吉祥今义: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徒步 7.秦王色挠挠古义:屈服今义: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跪古义:一种坐姿。今义:双膝着地。 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9.以头抢地耳抢古义:撞今义:抢夺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qiāng)地韩傀(guī)休祲(jìn)降于天 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彗(huì)星袭月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 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 6、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 1. (天津市)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秦王色挠,长跪而 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2. 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 争的最高潮部分。 C. 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 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 凛然、不畏强暴。 2. (新疆?乌鲁木齐市)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 人!” ……徒以有先生也。 ” 1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秦王怫然怒 易:交换 怫然:盛怒的样子

D.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19. 填空。 秦国企图用 _____________ 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 ___________ 事。“___________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3. (四川省凉山州)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15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 岂直五百里哉直:长跪而谢之谢: 16. 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 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2分) 17.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19.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10年 1. (浙江?湖州) 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二.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5.以头抢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关于唐雎: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2、语音 (1)唐睢不rǔ____使命(2)秦王f ___然怒(3)免冠徒xiǎn ____ (4)以头qiāng ____地(5)休jn ____降于天(6)天下gǎo ___素(7)秦王色no ____ (8)hu ____星袭月(9)好收吾骨zhng ___江边(10)天上宫qu ____ (11)三年jī____旅客(12)低qǐ____户3、通假字 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 4、古今异义词 5、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惠大王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聪明) 6、重点词语解释 1、辱使命: 辱没、辜负 2、易安陵:交换 3、其许寡人: 答应 4、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5、甚善:好 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 7、弗敢易: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9、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10、请广于君:扩充 11、逆寡人者:违背12、轻寡人与:轻视 13、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通“苍”24、休祲:吉凶的征兆 25、若士必怒:如果26、缟素: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28、屈服:谢之道歉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7、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答案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通“苍”青色24、休祲:吉凶的征兆 25、xx怒:这个26、缟素: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胆怯28、谢之:道歉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7、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xx君是如何巧妙回答xx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xx不辱使命》xx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关于xx: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2、语音 (1)唐睢不辱rǔ使命(2)秦王怫然fú然怒(3)免冠徒跣xiǎn (4)以头抢qiāng地(5)休祲jìn降于天(6)天下缟gǎo素 (7)秦王色挠náo (8)慧huì星袭月(9)韩傀guī(10)弗fú敢易 3、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 xx鹰击于殿上(xx——xx,青色) 4、古今异义词 5、一词多义 xx┍大王加xx(xx) ┕xx之不惠(聪明) 6、重点词语解释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当作……) 5.以头抢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4.与臣而将四矣(表顺承)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连词,即使)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全面梳理复习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 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 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重点字词句义 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古今异义词: 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 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一词多义: 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 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 换) ⑶其许 ..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 ..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 ..五百里哉(难道) (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 ..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 ..之怒(平 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 ..之怒(平 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 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 得) ⒇免冠徒跣.(脚) 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 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 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 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 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 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 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 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 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 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 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 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不辱使命》2019-2020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真题训练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唐雎不辱使命一词多义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寡人谕矣(谕通“喻,知晓,明白) 3.仓鹰击于殿赏(仓通”苍“,苍鹰,猛禽) 4.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补充”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天下缟素 缟素:动词作名词,“穿戴丧服” 古今异义 ①岂直(古:只,只是,今:不弯曲)五百里哉 ②休(古:吉祥;今:休息)祲降于天 ③长跪而谢(古:道歉:今:感谢)之曰 ④夫(古: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今:夫人,丈夫)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

初中文言文整理(唐雎不辱使命)加点字、翻译、问答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易安陵:交换 2、其许寡人:答应 3、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4、不听寡人:听从 5、不错意:置意,错:通“措”,置、放 6、请广于君:扩充 7、逆寡人:违背8、轻寡人:轻视 9、岂直五百里:只,仅仅10、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1、免冠徒跣:光着脚12、以头抢地:撞 13、仓鹰:通“苍”,青色14、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15、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16、秦王色挠:屈服 17、长跪而谢之:道歉18、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4、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啊?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那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7、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

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 6、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重点字词+重点问题+中考试题

22、唐雎不辱(辱没)使(出使)命《战国策》刘向 标有※的是重点 1、秦王使(派)人谓(告诉、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给予恩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即使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希望)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因此)使(派遣) 唐雎使(出使)于(到)秦。3个“使”的意思要分清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当作)者,故不错意(置意,通“措”)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这样)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何况)直(只,仅仅)五百里哉?”(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但是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3、秦王怫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对……说)唐雎曰:“公(先生)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使……倒下)尸百万,流(使……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摘掉)冠徒(光着)跣,以头抢(撞)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通“苍”,青色)鹰击于(到)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的)士也,怀怒未发,休(吉祥)祲(不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如果)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穿丧服),今日是(这样)也。”挺剑而起。 这一段中的“的”除了“布衣之士”,都是消除句子主谓间的独立性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 为四个人了。 4、秦王色(脸色)挠(屈服),长跪(直身而跪)而谢(道歉)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是)以(因为)有先生也。”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魏灭亡,但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课文分析: 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 其“潜台词”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中潜台词是重点)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答: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与臣而将四矣。答:我今天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⑶“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答: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重中之重)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