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浮力》教案

浮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3、能够做A4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

1、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讲述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提问:球掉进树洞里,文彦博是怎么取球的?回答:灌水取球由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1、将下列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哪些会像小球一样漂浮上来,哪些会沉下去?

物体:小木块、苹果块、铁夹、塑料尺、羽毛、石块、蜡烛等

2、实验操作

①先预测沉浮情况

②拿起物体轻轻的接触水面,然后松手,观察沉浮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

③实验后取出物体擦净放回原处。

3、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用“↑”或“↓”表示。

4、讨论

①哪些是和预想的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②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

5、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呢?

用手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

明确:

用手指去按压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那就是浮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1、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受到浮力,读数会发生变化吗?

2、实验操作

①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②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提醒:

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3、实验证明: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提起石块的力小,说明下沉的石块受到浮力。

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三)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一)问题1

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1、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

归纳;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2、实验材料

空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

3、实验设计

①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 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 号球内装少许橡皮泥。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

结论:在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

(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1、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归纳;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小的沉,体积大的浮。

2、实验材料

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

3、演示实验

①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

结论: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沉,体积大的物体浮。

5、小结: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归纳:

①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②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四)让A4 纸承载更多硬币

1、想什么办法让一张A4 纸能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提醒:

纸的质量不能改变,就是一张A4 纸。

实验结果表明:

改变纸的形状,与水接触面越大,承载的硬币就越多。

2、一块铁球很容易沉入水底,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明确:

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五)科学阅读

阅读曹冲称象回答:

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曹冲称象有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三国时代,没有可以为大象称重的称,所以曹冲先把大象放到船上,在船身水面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换上石头放到船上,等到水面到达刚才的记号时,就称一下所有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量。

根据浮力定律,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出的水量就正好等于船的总重量;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样,则排出的水量相同,而船本身的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量就一样了。

(六)课堂练习

[填空题]

1、因为有______,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3、质量相同,体积越大浮力______。

4、体积相同,质量越轻浮力______。

[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

A、改变自身重量

B、改变物体体积

C、改变物体颜色

2、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

A、空气

B、水

C、拉力

(七)拓展提高:打捞铁牛

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时铁牛浮上来了。

思考:

铁牛怎么捞上来的?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归纳:

两只大木船装满泥沙,增加了木船的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两只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用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一体了。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水手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八)作业布置

曹冲称象和打捞铁牛有什相似的科学道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能够做A4 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后记】

2、实验材料

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

3、演示实验

①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

结论: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沉,体积大的物体浮。

5、小结: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归纳:

①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②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四)让A4 纸承载更多硬币

1、想什么办法让一张A4 纸能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提醒:

纸的质量不能改变,就是一张A4 纸。

实验结果表明:

改变纸的形状,与水接触面越大,承载的硬币就越多。

2、一块铁球很容易沉入水底,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明确:

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五)科学阅读

阅读曹冲称象回答:

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曹冲称象有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三国时代,没有可以为大象称重的称,所以曹冲先把大象放到船上,在船身水面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换上石头放到船上,等到水面到达刚才的记号时,就称一下所有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量。

根据浮力定律,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出的水量就正好等于船的总重量;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样,则排出的水量相同,而船本身的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量就一样了。

(六)课堂练习

[填空题]

1、因为有______,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3、质量相同,体积越大浮力______。

4、体积相同,质量越轻浮力______。

[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

A、改变自身重量

B、改变物体体积

C、改变物体颜色

2、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

A、空气

B、水

C、拉力

(七)拓展提高:打捞铁牛

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时铁牛浮上来了。

思考:

铁牛怎么捞上来的?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归纳:

两只大木船装满泥沙,增加了木船的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两只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用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一体了。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水手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八)作业布置

曹冲称象和打捞铁牛有什相似的科学道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能够做A4 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后记】

2、实验材料

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

3、演示实验

①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

结论: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沉,体积大的物体浮。

5、小结: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归纳:

①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②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四)让A4 纸承载更多硬币

1、想什么办法让一张A4 纸能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提醒:

纸的质量不能改变,就是一张A4 纸。

实验结果表明:

改变纸的形状,与水接触面越大,承载的硬币就越多。

2、一块铁球很容易沉入水底,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明确:

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五)科学阅读

阅读曹冲称象回答:

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曹冲称象有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三国时代,没有可以为大象称重的称,所以曹冲先把大象放到船上,在船身水面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换上石头放到船上,等到水面到达刚才的记号时,就称一下所有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量。

根据浮力定律,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出的水量就正好等于船的总重量;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样,则排出的水量相同,而船本身的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量就一样了。

(六)课堂练习

[填空题]

1、因为有______,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3、质量相同,体积越大浮力______。

4、体积相同,质量越轻浮力______。

[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

A、改变自身重量

B、改变物体体积

C、改变物体颜色

2、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

A、空气

B、水

C、拉力

(七)拓展提高:打捞铁牛

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时铁牛浮上来了。

思考:

铁牛怎么捞上来的?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归纳:

两只大木船装满泥沙,增加了木船的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两只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用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一体了。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水手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八)作业布置

曹冲称象和打捞铁牛有什相似的科学道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能够做A4 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后记】

幼儿园科学课浮力教案

篇一:小学科学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常见的力”中的一个内容,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来展开的。这一节主要是先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进一步利用实验证明到物体在水中是受到浮力,从而推导也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引出浮力的概念。实验的设计是根据小学科学的知识结构而制定,简单易懂。在掌握了浮力的来历,再进一步引申到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它既是小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理论,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3)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2)练习使用探究实验常用的科学方法——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浮力的概念教学准备: 水、钩码、木块、泡沫、石块、弹簧测力计、乒乓球、空矿泉水瓶、水槽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1、想一想:观察三幅图(轮船、热气球、人在死海看书) 2、猜一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设计意图:初步体会浮力的存在。) 3、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从而引入课题:浮力。 二、初步探求,进行猜想验证: 感受浮力 1、科学是要先要猜想,再进行验证的,今天,我们带来了许多物品,你猜想一下,这些物品在水中是浮的还是沉的? (1)出示实验单一: (2)说明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单一,先填写自己要放到水中的物品;2)再猜想,放的这些物品是沉是浮呢?3)最后做一做实验,把实验的结果填好。 (3)展示学生的实验单一,对学生进行实验的个别物品进行猜想,并验证。再次提醒学生:进行猜想并不代表结果是正确的,要知道答案必须进行实验验证。 2、感受浮力的方向 (2)猜想一下:刚才在水中所感受到的力,方向是怎样的?让学生自己说感受,通过实验证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的) 验证是否存在浮力? 1、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就是水的浮力,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2、让学生进行猜想,提示如果受到浮力,那么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应该怎样变化。 3、进行实验验证,出示实验单二: 说明实验要求和步骤: 1)先想清楚你要测哪种物体,并写在实验单上; 2)用测力计测量该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详解 I 第11课《浮力》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实验详解 I 四年级上册第11课《浮力》 实验名称: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教材第32页)实验目的:知道浮或沉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装有水的水槽1个、细线1根、小石块1个、弹簧测力计1个。(提示:水槽中的水要能没过石块。) 实验步骤: 1用细线绑住石块。

提示:绑住石块后,要确保提起石块时细线不会脱落。 2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做好记录。

提示:缓慢提起石块,待石块稳定后再读数,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3再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做好记录。 提示:将石块放入水中时要缓慢进行,石块要悬浮在水中,保持静止状态,保证其不接触到水槽底部。 4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清理桌面。 附实验记录单: 条件弹簧测力计读数/N 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实验现象:石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提起石块的读数要小。 实验分析:石块的浮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链接: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把这个力叫做浮力。所以物体在空气和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轮船、潜水艇等利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作用;气球、飞艇等应用了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教材第33页) 实验目的:能够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问题一: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实验材料:装有水的水槽1个,三个大小一样的空心塑料球,橡皮泥,标有序号1、2、3的标签。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1.浮力教学设计

11.浮力(第一课时)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力的作用。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准、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材分析】 《浮力》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四课时。通过对本单元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和弹力,能感知到力的方向,而且还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力对物体的作用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课将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另一种力——浮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这一概念缺乏合理的认识。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 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是导入部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时《浮力》教案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知识的积累已经比较丰富,根据生活经验,他们知道一般物体放入水中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知道物体的浮沉与大小,轻重都有关系,这对于教学的展开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课程标准中的两个学习要求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上面的第三个实践活动。但学生的条理性不够,概况、归纳能力也不强,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但他们对活动有很大的兴趣,喜欢发言,可塑性强,只要引导得法,进步会很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让学生讲述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提问:球 掉进树洞里,文彦博是怎么取球的?回答:灌水取 球 由故事导入,激 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1、将下列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哪些会像小球 一样漂浮上来,哪些会沉下去? 物体:小木块、苹果块、铁夹、塑料尺、羽毛、石块、蜡烛等 2、实验操作 ①先预测沉浮情况 ②拿起物体轻轻的接触水面,然后松手,观察沉浮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 ③实验后取出物体擦净放回原处。 3、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用“↑”或“↓”表示。 4、讨论 ①哪些是和预想的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②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 5、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呢? 用手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 明确: 用手指去按压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那就是浮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1、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受到浮力,读数会发生变化吗? 2、实验操作 ①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②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提醒: 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认识物体 在老师指导下 实验操作,观 察沉浮现象 完成“活动手 册” 讨论 体验 猜测回答 实验验证 观察物体沉浮现 象,解释物体漂 浮原因,引出浮 力科学概念。 让学生知道水中 的物体,不论沉 浮,都受到水的 浮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浮力》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时《浮力》,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浮力的作用和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并通过实验设计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a. 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b. 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如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b.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 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他们对物体的沉浮状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浮力的作用,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状

态的因素。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教学难点:设计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用一个水杯和一块小塑料片进行演示)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重力对物体的作用,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力,它可以让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你们知道是什么力吗? 学生A:浮力! 教师:非常好!就是浮力。让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我用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放入一块小塑料片。你们猜浸入水中的塑料片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B:塑料片会浮起来。 教师:没错!让我们看一下。 (教师将塑料片放入水杯中,观察塑料片的浮力现象) 教师:你们看到了吗?塑料片浮在水中,这就是浮力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2、概念讲解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不同材质的物体、容器、水和天平) 教师: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两个因素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物体的密度,第二个因素是液体的密度。你们知道密度

小学科学浮力教案

小学科学浮力教案 改写后的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常见的力”中的一个内容,通过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综合地应用来展开。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进一步利用实验证明物体在水中是受到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实验的设计简单易懂,根据小学科学的知识结构而制定。在掌握了浮力的来历后,再进一步引申到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广泛现实意义。它既是小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理论,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知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探究,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练使用探究实验常用的科学方法——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浮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 水、钩码、木块、泡沫、石块、弹簧测力计、乒乓球、空矿泉水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三幅图(轮船、热气球、人在死海看书)。 2.猜测这些现象的原因,初步体会浮力的存在。 3.引入课题:浮力。

二、初步探求,进行猜想验证: 1.感受浮力: 让学生猜想物品在水中是浮的还是沉的。 出示实验单一,让学生填写要放入水中的物品,猜想它们是浮还是沉,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2.感受浮力的方向: 让学生按浮在水面的泡沫和空矿泉瓶,感受浮力。 让学生猜想刚才在水中所感受到的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以上两个步骤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同时,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浮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验证,引出浮力的概念,并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 四、浮力的应用:

四年级科学《浮力》教案

15、浮力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浮力现象,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2)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3)知道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4)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的丰富多彩。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好处。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木块、石头、乒乓球、皮筋、钩码、铁钉、测力计等。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个故事:《文彦博树洞取球》。 师:同学们,你觉得文彦博聪明吗?他是用什么方法把球从树洞里拿出来的呢? 师:对啊,他的方法就利用了水的浮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课件同步出现) 二、新课: 1、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请你猜一猜,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请同学们先把表格填写完,填写完的请举手。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石头……学生做动作猜想,)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轻轻地放入水中。 (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 (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了,那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面来对这些物体分一分类呢?(课前把这些材料的名字做成磁性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上浮的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教研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团队精神。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判断物体的浮沉和计算浮力的大小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浮力的理解。 3、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上网查找资料和交流机会,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浮力的知识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设计: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演示用具:三支量筒、三支小试管、水槽、钩码、测力计 学生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桔子、笔、盆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请大家认真听。(课件:文彦博树洞取球的动画) 师:文彦博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 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因为水有浮力)好!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出示板书:浮力) (借助色彩艳丽的动画故事创设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1、浮力是阿基米德发明(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提问题作出大胆猜想。) 2、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

小学科学34浮力(教案)

小学科学34浮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浮力的概念和特征; 2. 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3.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浮力; 2. 浮力的特征; 3.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4. 浮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引入主题,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浮力的好奇心。可以使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 你们有没有注意过游泳时身体会浮在水面上? - 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入水底,而有些东西则浮在水面上? 步骤二:引入浮力的概念和特征 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有初步了解,并进行定义。

- 例如:把一个小铁球放在水中,它会沉入水底。但是,如果在铁球上系上一个空气球,铁球就会浮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上的气体对铁球有没有影响?有什么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特征。 -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步骤三: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1.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游泳时身体会浮在水上? - 通过引导讨论,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会浮起来。 2. 展示一些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 实验一:将一个大辣椒放入水中,观察它能否浮起来。然后,在辣椒上割开一个小口,把种子倒出来,再放入水中。辣椒会浮起来吗?为什么? - 实验二:将一块较重的木板放入水中,观察木板是否会浮起来。如果不能浮起来,可以在木板上固定一个玻璃棒,再放入水中。木板是否浮起来了? 步骤四:浮力的计算方法 1.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 = 物体周围的液体排开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力与运动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摩擦力。 风车运转起来,需要风力。磁力小车拐弯,需要磁力的作用才能完成。让皮球弹起来需要弹力。潜艇浮出水面需要浮力。 2、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的实验。 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 假设: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重量、小车运动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实验设计: 1.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穿过支架扣上钩子,垂在桌子旁边。 2.在钩子上钩上钩码,一个一个的增加钩码,分别测一测小车从桌子的这一头行驶到桌子的另一头,需要多长时间。 结论:小车前进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9.弹力 1、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2、具有弹性的物体有:弹簧、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皮球、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长度越短。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所受的拉力将会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样。 4、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利 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指针、刻度、挂钩4个部分组成。 5、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点:A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C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活动手册答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活动手册答案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备课人: 目录苏教版(2020)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71给动物分类72鱼类133鸟类164哺乳类22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285运动与位置286不同的运动357运动的快慢39第三单元常见的力468力与运动469弹力5110摩擦力6011浮力70第四单元简单电路8512点亮小灯泡8513导体和绝缘体9014电路暗箱9615生活中的电102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10616常见的岩石10617.认识矿物11118矿物与我们的生活116专项学习123像工程师那样……123活动手册参考答案132苏教版(2020)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2020年秋季的新版苏教科学教材。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本体的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教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螺旋上升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线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起这样的世界观:世界是

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是有规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二工程实践的指导。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为此,在每册教材的后面设有“专项学习”,将有关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含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的指导系统化 和显性化,在保证过程完整的基础上,将探究和设计要素按年级有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编排。 4.设计专门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STEM单元。STEM 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缩写,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模式。与主要指向概念理解及运用的主题单元不同的是,STEM主要指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5.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教材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有探究性学习,有探究性游戏,有科学DIY,有种植和饲养,还有观察与阅读...这些学习活动有趣、有效、易做。为配合学习活动,教材配套了供学生观看的高清视频,供学生动手做的学具材料和供学生记录、课外拓展用的活动手册。全新的网站还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6.重视科技史的学习。为了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认识,教材在主题单元中渗透科技史内容,在专项学习中有专题介绍,在每个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与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 与运动》教案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续写小诗,探讨力的存在与可见性。举例说明降落伞、汽车、风车、磁力小车、皮球、潜艇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一)力改变运动状态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如自行车停下来、风车转动、磁力小车拐弯、皮球弹起来、潜艇浮出水面等。明确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与方向。 二)力改变速度

进行实验探究,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实验器材包括小车、钩码、定滑轮、秒表、细绳。通过确定起点和终点,用垫圈的重力做拉力,用固定的滑轮将线绳位置一定。提出假设: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大小,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距离,需要记录的是时间和垫圈数量。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假设,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三)磁力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实验器材包括磁力小车、磁铁、木板等。通过观察磁力小车在不同磁铁的作用下运动的方向与速度,研究磁力对物体运动方向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假设,探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四)总结与归纳

通过以上实验与探究,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假设,利用证据来验证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假设。 实验探究1:力改变速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小车和垫圈来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速度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都增加了垫圈,并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不能用手推小车,并且要注意小车的行驶路线。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一人负责确定起点,一人负责改变拉力的大小,一人负责记时,一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最后,我们需要填写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如果在第一个实验中,拉力不变,而往小车上加重物,我们可以预测小车前进速度会变慢。因为重物越重,小车的速度越慢。 实验探究2:磁力改变方向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及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第11课《浮力》知识点 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如果石块在水里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石块在水里受到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得的提起石块的力要小。 3、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4、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重的下沉,轻的上浮。简言之: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体积小的下沉,体积大的上浮。简言之: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 5、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能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比如实心的金属球在水里会下沉,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了。 6、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在船舷齐水处做记号就是为了确保船先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船与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船与大象受到的浮力,而两种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重力,所有石头和大象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简单点说,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第11课《浮力》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物体受到浮力()重力时会上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方向();大小()。

小学科学_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第五课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设计思路: 本课围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安排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动手做”是科学课的灵魂。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揭开物体沉浮之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水、橡皮泥、潜艇模型、盐、土豆、烧杯、水槽、塑料泡沫、盛有金属块的小桶、吸管。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理材料,充分预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桌面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器材,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先讨论一下,然后指生说一说。 生:学生讨论。 2.师: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猜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请你作个预测,把预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生:在实验记录表上勾选内容。如下表:

师:大家选好了吗,找同学说一说你的猜测。 生:土豆沉,橡皮泥沉,盛有金属块的小桶沉,泡沫浮,吸管浮。 (二)自主探究,发现沉浮现象 师:请大家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实验一下,请同学们把土豆放入烧杯里(为了加盐使它起来)。把橡皮泥,盛有金属块的小桶,泡沫,吸管放入水槽里。 生:好奇,实验。 师:找同学说一说哪些物品沉底。 生1:土豆沉,橡皮泥沉。 生2:土豆沉,橡皮泥沉,盛有金属块的小桶沉,泡沫浮,吸管浮。 师:那,我们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三)“死海”探险,揭示沉浮之迷 1、(课件展示--在死海上面看书,安排一个学生读一下内容介绍。) 师:你知道人为什么能在死海上面看书吗?要理解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探讨如何让土豆浮起来。 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 3.实验要求: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师:是不是加盐就能浮?加多少盐才能浮? 生:加盐到一定的程度。 4.生:进行实验。 师:同学们,你们的土豆浮起来了吗?选代表来交流一下实验情况。 5.总结.归纳。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与运动》教案

力与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 2、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 【教学重点】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 【教学难点】 1、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 2、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你续写小诗,说说怎样才知道力的存在。 你看得见力吗? 你看不见, 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 当降落伞从空中飘落时, 那里有力。 你看得见力吗? 你看不见, 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 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 那里有力。 (二)讲授新课 (一)力改变运动状态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 ①图片上的运动与什么力有关? ②它力改变了什么? 归纳: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与摩擦力有关。刹车的刹皮与钢圈的摩擦力使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 风车转动起来:与风力有关。风具有能量,风力使得静止的风车转动起来。

磁力小车拐弯:与磁力有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磁力)使得小车改变了运动方向与速度。 皮球弹起来:与弹力有关。压缩空气有弹性,产生的弹力使皮球弹向上。 潜艇浮出水而:与浮力有关。水具有浮力,浮力使得潜艇浮出水面。 2、讨论:力可以改变什么? 明确: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二)力改变速度 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1、实验器材 小车、钩码(垫圈)、定滑轮、秒表、细绳 2、想一想 ★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 ★怎样将小车沿着拉力的方向进行前进? 明确: 用垫圈的重力做拉力,用固定的滑轮将线绳位置一定。 3、提示: 确定好起点和终点。 4、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针对这个问题, 你会提出怎样的假设? 明确: 拉力大,小车前进快; 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5、讨论 ①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 ②哪些条件保持不变? ③需要在记录表上记下什么? 明确: 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大小(垫圈数量),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距离,需要记录的是时间和垫圈数量。 6、实验设计 ①用固定的滑轮将线绳位置一定。 ②逐个挂上垫圈,测量出刚刚能拉动小缆车的垫圈数量。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浮力》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0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浮力 【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绕浮力展开,中间穿插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为初中进一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铺垫。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概念,感知浮力。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状态,引出浮力概念;活动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暗含利用测力计测出浮力,同时纠正学生头脑中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第二部分,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通过结构性的材料,选择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以及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对比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第三部分是综合应用,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综合应用浮力知识,做A4纸在水中承载硬币的活动,这是实践层面;活动二,阅读曹冲称象的故事,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是理论层面。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本课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而且对对比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明确实验的关键点,比如:改变的因素、不变的因素等,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着重培养仔细观察、分工合作、及时记录的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浮力,知道在生活中存在浮力。 2.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能够根据结构性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浮力的应用。 2.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并初步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结构性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EN5 课件、记录表。 学生材料:马铃薯、回形针、泡沫、木块、石头、蜡烛、球、水槽、水。 【教学过程】 利用 EN5 的书 写功能,记录学生 (马铃薯、回形针、泡 水中的沉浮。 沫、木块、石头、蜡烛) 2.记录学生对物品在 证物品在水中的沉浮,并及 浮的预测。 2.将物品放入水中,验 对 物 品 在 水 中 沉 时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学 生 将 物 品 放入水中,对预测 4.思考:物体为什么能 进 行 验 证 , 利 用 EN5 的蒙层功能, 5.汇报:将泡沫往水中 揭 示 物 品 在 水 中 中是上浮,哪些物品在水中 浮在水面? 是下沉的呢?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 见的力》教案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力与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 2、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教学重点】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 【教学难点】 1、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 2、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你续写小诗,说说怎样才知道力的存在。 你看得见力吗?

你看不见。 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 当降落伞从空中飘落时。 那里有力。 你看得见力吗? 你看不见。 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 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 那里有力。 (二)讲授新课 (一)力改变运动状态 1、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 ①图片上的运动与什么力有关? ②它力改变了什么? 归纳: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与摩擦力有关。刹车的刹皮与钢圈的摩擦力使运动中 1

的自行车停下来。 风车滚动起来:与风力有关。风具有能量,风力使得静止的风车滚动起来。 磁力小车拐弯:与磁力有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磁力)使得小车改变了运动偏向与速率。 皮球弹起来:与弹力有关。压缩空气有弹性,产生的弹力使皮球弹向上。 潜艇浮出水面:与浮力有关。水具有浮力,浮力使得潜艇浮出水面。 2、讨论:力可以改变甚么? 明确: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二)力改变速度 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进步快慢的关系 1、实验器材 小车、钩码(垫圈)、定滑轮、秒表、细绳 2、想想 ★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 ★怎样将小车沿着拉力的方向进行前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