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

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

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

(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中国书画收藏在线.

四、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

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2.字体与书体风格的庞大体系(1)篆书篆书泛指秦代以前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

五、甲骨文是商代契刻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中国书法史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构成相当

规模的文字体系,并且具备了很强的书法艺术性。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先生曾根据甲骨文的不同风格变化,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其风格表现为“一期书风雄伟、二期书风整饬、三期书风颓靡、四期书风劲峭,五期书风严整”。使甲骨文呈现出多种艺术风格,有的率真天成,有的严整秀丽,有的奇异险绝,有的雄浑朴茂,有的肆意放纵等。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性开启了后世书法风格变化的源头。

六、金文是指周朝时铸造鼎、壶、盘、簋、盂、钟等青铜器皿上的文字,因为是铸造,

所以比较起甲骨文更加庄重、雄强、厚重。金文总体上体现方正,笔画布置相对匀称,从前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划分来看,亦是有很大区别。比如《散氏盘》的苍劲古朴、肆意天成;《墙盘铭》的厚重俊秀;《大盂鼎》刻利奇崛;《毛公鼎》严整规范等,各领风姿。

七、小篆是大篆简化的字体,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具有一定威严的正统文字,其笔

画粗细均匀一致、线条圆润、笔画对称、行笔舒缓、结构严谨,极具美观性、装饰性。

后世将小篆发展到了及至,称小篆为“铁线”、“玉柱篆”。

八、(2)隶书隶书又在篆书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革,由篆书形体的长方变为扁方,

由用笔的圆转变为方折,删繁就简,使隶书成为今文字与古文字的分水岭。隶书萌生于秦代,成熟于汉代。东汉时期遗留了下来大量的石刻,碑版铭文,可谓一碑一姿,一碑一奇,是书法史上一个辉煌顶峰时期。大抵隶书的风格可分为三个路数,以《曹全碑》为代表的一路隽永、阿娜;以《张迁》碑为代表的一路方正、奇崛;以《石门颂》为代表的一路肆意方纵、翩翩自得。隶书的简化,也萌生了隶书自身的快速写法o(3)草书汉代的竹木简就是汉人日常应用的手书草写,又在此基础上行成了当时最初的草书——章草。章草每字独立而不互相连属,保留着隶书笔法行迹。汉简、章草又是隶书向今草的过度体。今草去掉了章草的波折,使上下字之间笔画连属,字与字之间互相映带,连绵不断,线条流畅婉转,富有表现力和韵律感。按着草的程度不同,有小草、大草、狂草的区分。大草、狂草用笔更加飞动放纵,回环萦绕,跌宕起伏,龙蛇蜿蜒,气势磅礴,使书法的表现力大大的增强。草书也被誉为书法中的最高表现形式。

九、(4)楷书正统的碑版隶书发展了楷书,楷书发萌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早

期的楷书(当时称今隶)受着隶书的影响,结构趋于扁形,用笔自然活泼,天真烂漫。

北魏时期大量的碑版、墓志是这一时期楷书风格的代表,其出土的规模和水准,可与汉代的隶书相媲美,世称北碑、魏碑。楷书到了唐代,书体结构由扁形变为长方形,楷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结构端庄严谨,笔法完备。唐代以后楷书大家辈出,风格多样,著名的有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唐楷一经定体既成为现行规范化通行汉字至今一千多年,中国书法的字体再未演变。(5)行书行书是在正楷的基础上,笔画借用了草书的灵活,对楷书进行了省简,笔势连贯,由折变圆,书写流畅又字型美观,书写快洁又易识易认,非常具有实用性。行书的风格亦是丰富多彩,自汉代以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大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赵孟俯、文征明等。

十、二、书法艺术鉴赏的综合层面

十一、对书法艺术能够达到了懂得欣赏的程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欣赏它的难度,就在于它太抽象了。抽象的本身,在于区别再现艺术能够直观撷取生活的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使观赏者参照生活的阅历,对艺术作品作出赏评,(当然这也需要观赏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如绘画、影视、戏曲、小品等。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要求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尤其是曾经受过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对不同的线条美感能作出鉴定或感悟能力,同时对历代法帖具有常识性的了解,并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对书法达到一定的欣赏能力的目的。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应该等同于音乐、舞蹈。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长短快慢,以及节奏的或舒缓或流畅,声调的明暗等,都与书法休戚相关,它的相同取决于作者对音乐声音或对书法线条的驾御能力,并介乎生活与抽象艺术之间的集中提取,从而应用抽象语言符号,进行想象力丰富的创造,这种想象空间就是抽象的、不固定、不具体的反映生活,但艺术自身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对于抽象性,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下出的结论也会截然不同。所以对欣赏者来说也同样是具有不固定性。然而,要想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就是要抓住音乐欣赏的规律这样一个前提。掌握这个规律也是欣赏者的起码的音乐素养。对书法的欣赏也同样要掌握书法语言,对书法线条的美感有一个确切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象掌握音乐欣赏规律一样

十二、1、传统的书法审美观

十三、历来中国书法传统的审美观,或是结合自然,比拟自然界的山水、云雾、风雨、雷电;或比拟龙蛇、鸟兽;或比拟人文等,晋朝人放浪飘逸,崇尚清谈,对书法风气也崇尚“韵致”;唐朝人以彪炳赤诚为上,忠心耿耿,所以唐代的书风及至“法度”;宋朝

人秉承晋朝遗风,崇尚书法的“意境”;元、明人更注重仪表、礼仪,其书风更崇尚字的“姿态”。就是说无论是那个书家,都很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背道而驰,只是每个人有个性差异而已。孙过庭说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形容王僧虔的书法:“如谢家子弟,纵不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骨气”;形容卫夫人的字“若舞女插花”等是用人来形容书法的美。形容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每作一‘点’如高山坠石”;“每作一‘横’如千里阵云”;“每作一‘撇’如陆断犀象”;“每作一‘竖’如万岁枯滕”……事实上不同的线条却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直线”给人以挺拔刚劲的感觉;“斜线”给人以惊险的感觉;“弧线”

给人以生命力的感觉;“曲线”给人以动态的感觉;“圆线”给人以柔和的感觉;“方折线”给人以硬朗的感觉,以及粗线厚重,细线灵巧,斑驳线苍劲,飞白线苍茫等等。

古人还把书法中具有自然、动感、劲健、凝重的线条,比喻成“屋漏痕”、“断墙壁”、“折钗股”、“锥划沙”、“印印泥”。

十四、于是,无论是真、草、隶、篆、行那种字体,其自身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又都是在以上这些不同的线条组合、作用下形成的。欧阳询楷书严谨峭拔、用笔奇险、化险为夷。

是用简洁、硬朗、内厌、直斜线并用,形成这样的风格;颜体楷书体势宽博、雍容大度,用笔遒劲、厚重、外拓,起止转折,圆笔居多的线条所形成的;柳公权的楷书和颜体结构大抵相似,比较之下柳体更趋于挺拔、清劲;赵孟俯的楷书隽永、抚媚、平和。用笔更采用笔势连贯,轻巧、富有动感的线条构成的风格。那么其它字体如隶书、篆书、北碑、行书都同样具有相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比如欧体对应《曹全碑》;颜体对应《石门铭》,赵体与王羲之一脉相承。至于草书的线条应用更是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十五、2、时代背景和现时条件

十六、-欣赏书法对线条的认识固然是重要基础,是根本。除此而外,了解每一个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书家的师承、文学的修养和书家当时的心情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的了解,也都是作为欣赏书法所应具备的基本常识,时代背景例如:晋朝人放浪飘逸,崇尚清谈,对书法风气也崇尚“韵致”;唐朝人以彪炳赤诚为上,忠心耿耿,所以唐代的书风及至“法度”;宋朝人秉承晋朝遗风,崇尚书法的“意境”;元、明人更注重仪表、礼仪,其书风更崇尚字的“姿态”。就是说无论是那个书家,都很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背道而驰,只是每个人有个性差异而已。孙过庭说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就是这个意思。个性的差异最应当受到的制约和显现,是师承的影响、熏陶、天资、功用、性格的集中体现。比如献之学羲之,小欧学大欧,乃至初唐时的互师互学。书写作品时,书家当时心情和所处的环境也是影响作品风格的重要条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和当时很有名气的四十二位文人墨客集聚在绍兴的兰亭,当时情形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又有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一殇一咏”的畅快心情下,乘着微醉,挥毫写下了千古佳作《兰亭序》。与这个心境相反,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平定叛乱时,被叛将砍了头,颜真卿在悲痛万分的心情下写完了这份《祭文草稿》的。所以《兰亭序》的风格恬静、淡雅、不激不历,反衬《祭侄文稿》的风格则是粗矿、苍郁,不计工拙,圈圈抹抹。《祭侄文稿》尽管是随意草稿,仍然体现了一代大书家的深厚功力。

十七、3、书法艺术要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中国书画收藏在线

十八、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作品所写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一幅作品的灵魂。古人说“文以载道,书以换彩”,字写的再好,都要服务于文章,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无论书写的内容或格言、或警句、或文赋,都能体现一个书家文学修养。当书家要写作品时,就意味目的性和针对性。如送给朋友贺喜的,内容选择自然就要与喜庆的内容相关。要写给给老人祝寿的就要与祝寿的内容相关。送别的、勉励学习的、布置

家居的、悬挂厅堂的等等都要与书者或欣赏者情景、事物相关……反之,人家结婚了赠一幅“送别诗”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闹出笑话。

十九、除此,书法作品的风格要与书写的内容尽量协调,比如写勉励的句子“学而不厌”、“学贵有恒”、“艺无止境”等警句。那么书写的风格则适合侧重于厚重有力的,以风格显示出内容的坚定性。如布置厅堂的作品,因为空间大,最好写气势恢弘的大草,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卧室家居空间比较小的,适合写“幽静”“恬淡”或根据主人的雅趣、嗜好写“兰石之性”、“风竹成韵”、“清风入阁”等,书风采用温和、隽雅的气息为宜。如果写“苍松翠柏”、“登峰造极”字迹就要有气势。反之笔调柔和,风摆杨柳,就显得形式内容不和谐,不统一。总之,书法是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修炼、积累和加强综合文化知识,才能对它达到认识、了解、掌握乃至于驾御书法艺术的目的.

二十、此外,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再如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用崭新的眼光去看,那些真正的作品中才有可能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作品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难以预言。因为那是作品本身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内涵。任何人都很难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待作品如果真的有了如对待人的一种心态,那么便能敏于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鉴赏。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学习书法鉴赏是必要性的,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解析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中国的书法不仅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种书体、流派和许多独具风格的书家,而且在书法的发展中吸收了姊妹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的经验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因此,中国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书法的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由于书法的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有的学者认为在西方研究艺术风格的发展史往往以建筑作为骨干去贯穿:研究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书法则可以相当于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通过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来表现情感、意蕴的艺术。 (一)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古人把书法称作“心画”(汉·杨雄)、“心迹”(元·盛熙明)。书法善于更直接地表现情感,欢快时写出的字象开放的“心花”;恬静时写出的字象流淌的“心泉”;激越时字好似澎湃的“心潮”。韩愈曾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书法不但可以抒情,也能移情,还能交流情感。书法的鉴赏可以是多层次的,字的外形写得好看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书法的极致和人的精神相通。书法的这一特点体现了诗与书的内在联系、诗是书法的灵魂,诗情不仅是探索书法形式的动力、也是衡量书法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徐悲鸿曾说:“书之美在情在德”。中国书论中所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 都是说明人品对书品的深刻影响。书法作为“心画”是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形式来表现的。这里特别谈一下用笔问题。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缓急、轻重、藏露、提按等。历代书家都重视用笔,因为用笔直接涉及情感、意蕴如何转化为点画形式。初学书法常易飘滑,一带而过,写出的字象薄片贴在纸上,缺少意趣。所以书家主张用笔要“逆入、涩行、紧收”,也就是落笔要藏,运笔要涩,收笔要回。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使点画达到刚柔结合。中国书论中所谓“棉裹铁”、“折钗股”,都是指用笔中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书法中点画的刚柔变化,直接体现情感的节奏,有如情感的“心电图”。在书写中运用涩笔、中锋,可以使点画留得住,象苏东坡所说的用笔如逆水撑船,这样写出的字显得含蓄、圆劲,心中的情感好象流入笔墨,笔墨也好象浸透到纸背。 (二)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瑾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源在客观现实。所谓“囊括万殊”就是指对万物的高度概括;二是指书法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是象绘画雕塑那样去直接地表现生活、自然中的个别物象,而

2018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试卷答案参考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8-05-27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试卷!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下列与设计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十分强调设计造型简洁的、廉价的产品,体现了设计的一种朴素的服务的状态 B. 1919年,第一所现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在英国创办 C. 有些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D.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是德国人格罗皮厄斯 2 【单选题】(2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3 【单选题】(2分) 中国当代舞蹈具有独特的面貌,以下不属于导致这种独特面貌的因素是: A. 中国当代舞蹈在建国后开始建设,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无法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 B.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舞蹈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C. 中国传统舞蹈没有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在建国初期,要建设中国当代舞蹈,除了关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字和图像外,没有其他参照 D. 西方现代舞发展出了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 【单选题】(2分) 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 C. 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 5 【单选题】(2分)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

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她的艺术爱好,一直到她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与事业,当然最能反映她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她的胸襟与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她的精神境界,反映她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与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与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与发展人的审美直觉与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就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就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与一次性,而这正就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就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就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就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就是( )。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就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书法的审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所谓“审美”,就是人类基于完整、圆满的经验而表现的一种身心舒适、灵肉协调、情理交融、知行合一的自由和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生存状况。书法审美, 也叫书法欣赏、书法品评,它是一种艺术认知和审美活动,必然与书法发展的时代特 征以及书法市场有关。实用书法”、“艺术书法”与“书法”这三个概念之间到底是一种怎 样的关系。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特殊感情和审美情趣的线条艺术和抒情性艺术,这个从美学角度所作出的本体定义早已经得到了书法艺术的认可。既然书法本身 就是一种艺术,那么“实用书法”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实用与艺术本身就是一对矛 盾和驳论。那么谈“实用书法”与艺术不是产生了逻辑矛盾了吗?既然都已经是一种“实 用书法”了,那为什么又还是一种艺术呢?矛盾不是不可以,但是这里所说的是哲学矛盾而非逻辑矛盾。哲学矛盾无处不在,尤其存在于书法艺术中,但则是人为逻辑矛盾 造成的,是绝对错误的,它本身就是一种语法错误。所以,说“实用书法”根本不可取。那么,“艺术书法”又是什么呢?既然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那么说“艺术书法”那不是重复和多余了吗?很显然,如果按照王似锋先生给定的概念理解,那么,中国古代大 部分经典的书法文本都是“实用书法”,而现代大量的书法却都是“艺术书法”。显然,这种逻辑是极为荒谬的。 王文中两个概念出现了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王文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王文 的中心意思主要是从书法的艺术角度和功能角度而非书法的本体角度来论说的,即从 古到今书法价值和功能主要经历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欣赏性的转变和过渡。这种思路大 体上是对的。但是,王文容易让人产生误读,容易让人误认为古代的书法(主要指明 清以前)就只重视其实用性价值,而现代书法则只重视其艺术欣赏价值。实际上完全 不是这样的。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本身就是一种极具艺术审美性的文人艺术,即便是书 家那些简、淡、朴、拙、丑的民间书法和碑刻书法,也同样具有艺术审美的特质。我 们所说的古代书法的实用性,主要是就其功能和价值属性而言的。古代书法更多的是 作为个人实现其政治仕途的文本工具,而且古代书法的形式也大多是手稿、笔记、书信、手札、公函等较为个人化和实用性的东西,注重的是其传达交流属性和社会实用 属性。然而,这并不能否定其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而相反,现代语境下的书法则完 全不同,那种传统语境下的书法的社会功用和政治使命都已经大大地退化和消解了, 转变为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这就是现代展览的勃兴。所以我们说,现代社会,书法的实用属性已经逐渐为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所取代。

书法的审美特征及其他

书法的审美特征及其他 一、书法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中国的书法不仅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种书体、流派和许多独具风格的书家,而且在书法的发展中吸收了姊妹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的经验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因此,中国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书法的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由于书法的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有的学者认为在西方研究艺术风格的发展史往往以建筑作为骨干去贯穿:研究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书法则可以相当于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 二、书法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通过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来表现 情感、意蕴的艺术。 书法的主要特征是: (一)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古人把书法称作“心画”(汉·杨雄)、“心迹”(元·盛熙明)。书法善于更直接地表现情感,欢快时写出的字象开放的“心花”;恬静时写出的字象流淌的“心泉”;激越时字好似澎湃的“心潮”。韩愈曾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书法不但可以抒情,也能移情,还能交流情感。书法的鉴赏可以是多层次的,字的外形写得好看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书法的极致和人的精神相通。书法的这一特点体现了诗与书的内在联系、诗是书法的灵魂,诗情不仅是探索书法形式的动力、也是衡量书法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徐悲鸿曾说:“书之美在情在德”。中国书论中所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 都是说明人品对书品的深刻影响。 书法作为“心画”是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形式来表现的。这里特别谈一下用笔问题。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缓急、轻重、藏露、提按等。历代书家都重视用笔,因为用笔直接涉及情感、意蕴如何转化为点画形式。初学书法常易飘滑,一带而过,写出的字象薄片贴在纸上,缺少意趣。所以书家主张用笔要“逆入、涩行、紧收”,也就是落笔要藏,运笔要涩,收笔要回。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使点画达到刚柔结合。中国书论中所谓“棉裹铁”、“折钗股”,都是指用笔中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书法中点画的刚柔变化,直接体现情感的节奏,有如情感的“心电图”。在书写中运用涩笔、中锋,可以使点画留得住,象苏东坡所说的用笔如逆水撑船,这样写出的字显得含蓄、圆劲,心中的情感好象流入笔墨,笔墨也好象浸透到纸背。 (二)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瑾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源在客观现实。所谓“囊括万殊”就是指对万物的高度概括;二是指书法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是象绘画雕塑那样去直接地表现生活、自然中的个别物象,而是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 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 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 (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中国书画收藏在线. 四、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 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2.字体与书体风格的庞大体系(1)篆书篆书泛指秦代以前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 五、甲骨文是商代契刻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中国书法史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构成相当 规模的文字体系,并且具备了很强的书法艺术性。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先生曾根据甲骨文的不同风格变化,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其风格表现为“一期书风雄伟、二期书风整饬、三期书风颓靡、四期书风劲峭,五期书风严整”。使甲骨文呈现出多种艺术风格,有的率真天成,有的严整秀丽,有的奇异险绝,有的雄浑朴茂,有的肆意放纵等。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性开启了后世书法风格变化的源头。 六、金文是指周朝时铸造鼎、壶、盘、簋、盂、钟等青铜器皿上的文字,因为是铸造, 所以比较起甲骨文更加庄重、雄强、厚重。金文总体上体现方正,笔画布置相对匀称,从前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划分来看,亦是有很大区别。比如《散氏盘》的苍劲古朴、肆意天成;《墙盘铭》的厚重俊秀;《大盂鼎》刻利奇崛;《毛公鼎》严整规范等,各领风姿。 七、小篆是大篆简化的字体,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具有一定威严的正统文字,其笔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关键词:书论;审美;艺术精神 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应该是原始艺术,最早的汉字书写行为可追溯到远古的图画文字,但对文字书写系统作艺术性的反省与评价,却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直至清末。参与者遍及思想、文化领域。 书法论著是以汉字为依附、以字体演变为基础的美学表象,是以探讨学书技法,考证书体流源,总结艺术构沉为主旨,是浓缩了儒、释、道、阴阳等哲学观念而形成的独立的美学体系,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可谓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有的景观。 一、人与自然的过分亲和--东方艺术精神的完美体现 中国文化的主流一开始就走向了人与自然的过分亲和。这种现世性格使人们便于在具体的生命中发掘艺术与道德 的根源,并在自然的崇高感中汲取精神的畅达和人文自信。中国书法艺术及由此形成的相关论著,正是这种意识的物化。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的远古时代,大自然还

没有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山川树木、朝霞夕阳,芳草鲜花非但不是被人喜爱,反而让人惧怕与慌恐,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只是各种猎物的画象,到了周秦以后中国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文字中也出现了更多的以花草树木为依据的象形文字。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能力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在文字书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甲骨文、钟鼎文大都为象物之形,而对结字和用笔并不过多讲究,在当时,书写者无心标榜自己,欣赏者也不会过于多情,文字只是人们体质、力量的表现形态,并非是书工们自觉的艺术追求,人们的审美观照点不在刻写的效果而在造型效果。这些取象、造型意识,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高度抽象的结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立象以尽意"的思想。 日益成熟的书写习惯也逐渐显示出用笔的节律和特征,因此,汉字才有了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契合,才有了审美意义。后来书法由民间书走向了书斋,由工匠的镌刻变成了书家的创作,由实用性走向艺术自觉。但是这种书写功用的变迁,书写意识的进步并没有影响书家们对自然的顶礼模拜。便览历代书论,以自然之物象入字者或以其为喻体的书评家不乏其人,汉代的蔡邕在《九势》中说: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即生,形

书与道——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特征

书与道——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特征 书与道——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特征 内容提要:书道作为本体之道,体现着书法的本质规律特色,也是中国书法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因此对“道”之研究领悟如何,便直接关系着对中国书法的理解认识和继承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思维处处体现着道论思维,道论思维的特征总是同时确定两个极向,并在两极的扩展中加以统一。道论两极思维在中国书法中运用非常普遍。从美学原理到形式技法无不如此。中国书法优秀之作,是天与人的合一,自然与精神的合一,再现与表现的合一。是以形象的方式体现着本体之道。人类一切审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书法也不例外。作为书法艺术的不同民族派系,它们都体现着各自哲学思维的不同特色。中国书法包含着东方传统文明自身的思维体系规律,这个体系的核心便是“道”。探索中国书法与道的关系,无疑是研究中国书法的一大关键。一、作为书法的本体之道东方哲学所探索领悟的宇宙本体,一般称为“道”。由于世界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所以道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社会伦理的本体,同时也是文学艺术的本体,因此历来都讲“文道”、“诗道”、“画道”、“书道”等。书道便是作为本体之道在书法中的体现。明董其昌说:“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1]道既如此重要,所以书

道的掌握常被认为是造就书艺的关键。唐张怀瓘说:“书之为征,期乎合道。”[2]书道体现着中国书法的本质规律特色,也是中国书法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因此对“道”之研究领悟如何,便直接关系着对中国书法的理解认识和继承发展。关于道的探索,其源很早,相传黄帝曾专心学道。《尚书》所载尧舜禹递相传授的“心法”便含有道的内容。商代伊尹、周代太公亦被后世列为道家。《周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是贯穿了道论思想。春秋时代的老子李耳为道论集大成者,所著《老子》一书影响极其深远。战国时 的《庄子》、《管子》、《列子》、《关尹子》及汉代《淮南子》、《参同契》等皆包含了大量的道论内容。唐以来禅宗,宋以来道学,均对道论有所发挥。道论思想在历代均有所发展。关于道的内涵,各家多有论述。《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3]道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3]道决定着万物的本质,支配万物的运动变化和规律法则。它最小,存在于万物之中;它又最大,无处不在,与宇宙同体。故云:“可名于小”,“可名为大”,[3]“强为之名曰大”,“字之曰道。” [3]老子论述的道,有时具有物质的特征,有时具有规律的特征,故近代有人把道解释为物质,有人则把道解释为规律。

书法特征

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晋代开始流行;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一、以简驭繁 书法艺术的形式,最为简单不过——只有汉字、只有黑白的组合,至多加上纸色和装裱形式的变化以及红色印章的搭配。但是,这最简单的形式中,却包含着无限变化、无限丰富的形态。 首先,字体的复杂性。汉字的历史形态本身是丰富多样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各种过渡样式,各种历史形态和过渡样式之间,又是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的,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可能性极大。可谓林林总总,自身构成了

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以汉字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先天就具备了优越的基础,具备表现形态的丰富性。这一点,由汉字衍生的日文、韩文和线性的西方文字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结构的可塑性。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字义识读的准确性。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僵化的。只要保持其点划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其正斜、长短、方圆等等,在处理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汉字的形体总是千变万化而非千人一面的,即使是清代馆阁体也不例外。 其三,点划的多样性。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划形态上的基本规范。但这同结构一样,并不是僵化的。在书写过程中,其具体形态具备极大的可塑性。而汉字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在塑造点划形态上具有优越的性能。两相结合,使得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元素——点划的形象,具有了无限的丰富性。 最后,篇章的综合性。由单字、单词组织起来的汉字篇章,同其他文字的篇章一样,总是在符合语法的前提下,具有无限组合的可能。而汉字的结构与点划本身是多变的、复杂的,组合成篇以后,彼此所形成的各种关系,较之一般文字的篇章关系更加复杂。 此外,作为一幅完整作品组成部分的印章和装裱艺术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可见,在这最为简单的形式中,却存在着多么复杂的形式关系问题!中国书法正是由此出发,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形式处理问题的概念,形成一套关于形式美的观念体系,并辐射到其他艺术形式上。林语堂说:“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他甚至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这些观念(以及形式和结构的原则),还影响到了“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思”、“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正是(书法所探索出来的)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二、以静寓动 中国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它的作品,最终体现为凝定在纸上的形态,无论是悬挂墙上还是置诸案头,都是一种静态的欣赏。 但是,好的书法作品却总是给欣赏者以动感。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过程的物化,仔细寻绎,都有可能从其最终形式中找到运动过程的痕迹。然而,汉字书写过程的运动性质却是独特的: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点划书写的起、行、收的各个环节和字形书写的笔顺、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都有基本的规范,其运动方向是任何一个接受过汉字书写基础训练的书写者都了然的。其运动过程往往还不许重复、不可逆转,因此指向性相当明确。这一特点,与音乐、舞蹈十分接近。 如此,则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却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上的运动节奏。南宋姜夔说:“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皆支离而不相贯穿。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他又专门提出一组关于书

美学原理

绪论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 冯友兰——“乐道”; B.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 经济的头脑; B. 技术的眼光; C. 文化的头脑; D. 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电视艺术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电视时空是不同程度艺术化时空关系,电视艺术因屏幕形态决定其艺术形态,电视受众最具参与性与交互性,在动静统一、视听相融的情景中感知电视艺术节目,电视艺术美学在数字化时代将开掘出许多新领域、新境界。 关键词:电视节目艺术性电视时空电视形态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 电视艺术是十分宽泛的含义。有一些学者反对电视是艺术,比如认为电视中的新闻不是艺术,电视中的一些科普知识介绍不是艺术,还有的认为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不是艺术等。“电视文艺中的艺术性是极其微弱的,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电视的本性所在”。“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接受者从电视屏幕的反光镜中建立自我个体与社会群体的认同;而略具艺术性的低度娱乐只是电视的一个附属功能。”有的则简单地认为电视等同于艺术,“电视是艺术,而且是很纯的艺术”。很多论者容易将“电视”、“电视节目”、“电视艺术”三个概念混淆运用和理解,是造成观念分歧的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电视指运用电子信号传送、转换、接收视听节目的传播媒介系统,有时仅指电视节目接收机,有时也指电视节目,如“看电视”。电视节目指通过电视媒介系统传送、转换、接收的视听节目。而电视艺术的概念更是复杂,学界有许多种说法。电视艺术是新兴的艺术

门类,被视为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一样融会了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剧等艺术的精华,并且还融入了电影艺术本身的元素,运用镜头、蒙太奇、特效等艺术表现手段,塑造逼真的、运动的生活形象,完成其表现功能,电视艺术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综合性最显著的艺术门类。电视艺术审美也是最重要、最广泛的审美形式。 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分析电视美学与电影美学等姊妹美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中国现代电视艺术与技术、电视创作与接受等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就能探索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从而引导电视工作者和广大电视艺术接受者提高对电视艺术审美的创造能力、鉴别能力、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更好地推动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 电视时空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由于其屏幕形态、播放时间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时空特性。电视艺术创作周期短,耗资少。因电视节目录制完毕即可播放,可以迅速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电视艺术具有多元化大规模输出、传播者远距离输出、接受者近距离输入等特征,电视艺术受众具有很强的输入信息的选择性。 电视艺术时空关系可以有多种艺术处理,如时间的推移、流转、停顿、回溯、延伸、压缩、虚拟等,空间的转换、选择、暗示、强调、错位、多元等。电视时空既指电视屏幕的物理构成即电视屏幕的时间与空间,又指电视节目流所表现的生活时空,指频道播放的时空选择。 电视艺术具有独特的时间特性。电视节目在放映时间上不像电影那样受到限制。如电视剧,短的可在十多分钟播完,长的连续剧则可以拍成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可以完全根据内容表

书法与审美

书法与审美 时间:2019-06-06 10:06:32 |作者:颜睿馨 书法与审美是相通的,互为助力。一个人用心联系书法,他的审美能力就会相应提高,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就会提升他的写字水平。 “字如其人”这个成语很好的诠释了书法与审美的关系,当看到一篇整洁、漂亮的文字的时候,不难形象,它的作者一个干净、利落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整天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的字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我的字写得不好看,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记得老师曾经说过,要想字写得好看,就要思考间架结构,好好设计它,写字就像画一座大楼,有侧度,左窄右宽、近大远小,立体的感觉出来了,自然就漂亮了。 写字课上学了好多设计字体的方法,记得一次上课时,我认真地按照老师要求临帖,按照自己的审美设计字体。当我一笔一划完成课堂作业时,老师非常高兴,当众表扬了我,班上其他同学也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纸上的一个个漂亮的汉字就像一个个跳跃的小精灵,翩翩起舞。这时窗外飘来一阵带着花香的清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信心倍增地开始了下一篇字体的练习。回家路上,我忍不住和妈妈得瑟这件事,妈妈也很高兴,还说要奖励我呢。 回到家妈妈要看我的作业,我得意洋洋地把书法课上写的字拿给妈妈看:“还真不错,这么规矩,字体设计的也很漂亮,你学校的作业呢?拿来给我看看。”“啊?”我的心凉了半截,不情愿地掏出学校作业递给妈妈。妈妈翻看了几页,脸色由晴转阴,原本带着笑容的脸逐渐严肃起来:“颜睿馨,这两份作业你自己对比看看,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望着一份精心设计、认真书写的书法作业和一份仓促完成、字迹潦草的学校作业,羞愧地低下头,什么也说不出来。 “字写得难看是能力问题,咱们可以报班学习,学会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慢慢提高写字水平;但是字写得有的好看、有的难看,就是态度问题,你不认真写作业,不把学到的方法用到平常的写字中去,既不能提高写字水平,

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

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 王岳川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集中体现在气韵境界的创造上。气韵与意境皆是标志艺术本体的范畴。意境的审美创造历程标示出中国艺术精神中审美意识觉醒的历程。千百年来,书家之思往往以虚灵的胸襟吐纳宇宙之气,从而建立晶莹透明的审美意境。透过中国诗、书、画、印的艺术境界可以解悟华夏美学精神之所在。艺术的意境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能使主体心灵超脱自在,于抟虚成实中领悟物态天趣,在造化和心灵的合一中再创新境。 一、气韵之美与意境之美 1.气韵之美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指涉出宇宙-生命-作品的总体性和本源性:“气”的深层,指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直指道体;“气”的中层,指主体生命存在之气,强调身心合一的创造性;“气”的表层,是指作品存在的内在生命之气,宇宙之气和主体之气是其对象化的结晶。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故王羲之曰:“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者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记白云先生书诀》)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在评价书画诗文之前是品藻人物的一个范畴,强调不拘于有形的线条墨色,而是呈现心性价值,以表现书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忧,展露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或失序。书法得其“韵”,即可达到自然随化、笔与冥合之境,反之,则意味尽失。 气与韵相依而彰。得气韵之作已不是写字而是写心。其气韵氤氲,不在形而在神,以其形写其神,取其意略其迹。线条运行的关键在于得神韵,神在灵府而不在感官耳目,韵在其心而不在规格法度。书法艺术之美在于书中之精蕴和书外之远致。如《兰亭序》无论是写喜抒悲,无一不是发自灵府;《祭侄稿》更是性情毕现,真气扑人。具有本真之情、本真之性方能造出本真之境。书法气韵的生动与否,与用笔、用墨、灵感、心性大有关系,只有“四美俱”,才能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只有整幅作品成为一个气韵灌注的生命体,作品才会呈现出卓约不凡的气象。 书法的无言独化之境除了与气韵相关以外,更深一层体现在书法意境的营造上。书法作品具有了意境,就具有了观之有味、思之有余的不确定性魅力。 2.意境之美 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深层境界的创构。蔡小石在《拜石房词》序里形容意境层次极为精妙:“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也,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悠悠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因此,不妨将意境构成呈现为“象内之境”、“境中之意”、“境内之道”三个层面加以界说:

书法审美教育探析

书法审美教育探析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来 说之曰如其人而已。”①传统书法鉴赏将“人品”与“书品”相联系,是“书如其人”观点的理论来源。换一种视野看待,“书,如也”, 正是书法发挥艺术与审美价值的前提。“如”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发 展空间,无论“如其学”“如其才”还是“如其志”,书法在不同的 艺术层面“如其人”。“书如其人”的观点至今仍影响着绝大多数重 视书法的人。如今手书文件已经被电子文本所取代,但是文件必须有 签署或印信才生效,现代的笔迹学在科学上证实了“书如其人”的准 确性,证实书写笔迹与指纹一样,具有唯一性。审美,通俗的讲就是 辨别、领会事与物的美。美存有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审美存 有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每一瞥目光中。虽然审美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 个方面,但是艺术作为审美的高级对象更适合美育的选择,尤其是经 过历史选择与过滤留下的经典艺术品,它们的美育价值更是高于快餐 式的流行艺术品。书法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人必须 掌握的一门文化艺术种类,书法作为美育的载体符合人们对文化、艺 术以及素质的追求。书法审美教育不是专业书法教育,也是不普通书 法教育,书法审美教育注重书法在不同层面的教育价值。以书法作为 媒介与载体,能够是单纯静观书写内容的,能够是实际操作运笔挥毫的,也能够是品评鉴赏书写风格的,在书法教学中,这三者能够结合 也能够分离,适合分层次教学。书法审美教育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维度:汉字、书写以及汉字书写所表现出的意象,书法向审美教育的转变, 主要也是这三个维度的转变。 一、汉字的审美意义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仓颉之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 声相宜,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 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②书法的载体是汉字,“书者如也”说明 书的任务是用“文”与“字”表现出物象之本,所以书法带有强烈的 文化气息。汉字是用来记录思想的工具,以实用价值为主,而书法的

审美与表现评语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我…… 2、该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3、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 4、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 5、评价要素: 感受美: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6、表现美: 我的审美观也比以前更成熟了,比以前更会欣赏了。虽说表现并不突出,但任何事都抢着做了。 7、他的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特别是在他擅长的数学上,他是个憨朴的男孩,从来不与人攀比。 8、正确的审美观让他更懂得如何发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从不以过渡的张扬为美,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一眼就能够看出他身上的美才是最特殊的 9、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10、他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大自然和各种东西的美,将他们的丑陋化作生活中的美。不追求那些社会中庸俗的一面,有自主创新精神。 11、我认为你在审美与表现方面都没有问题,你的发型与服饰都十分符合学生的标准,并可做到不与其它穿奇服弄怪发的同学学习不好的行为。坚持按照标准去严格地要求自己。希望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第2卷 第4期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 No14 2002年11月Journal of H ebei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v.2002 文章编号:167121068(2002)042167204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刘保军 (河北理工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书法;美学;线条造型;情感性;独创性 摘 要: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通过线条的组合变化,使书法具有生气 勃勃的运动,交织成匀称、连贯、参差、飞动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平衡,而 构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造型美;书法是情感性突出而又充满个性的艺 术,它在表达作者意志、品格和思想感情的同时,便产生了强烈的个人 风格,表现出书法美的情感性和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至爱。人们喜爱书法,是因为它能示人以美,能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那么,书法到底美在何处?它具有哪些美的特征?我以为,书法美,不外乎线条造型美和内在本质美两个方面。 一 线条造型美 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线条造型美。书法的线条造型美,体现在线条的自身美和线条的组合美。 1 线条的自身美 书法的线条,就是通常讲的“点画”。作为汉字造型的基本要件,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等基本笔画,是线条美的基础。尽管有书体、流派的差别,线条外形也不相同,但要写出美的线条,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那么,什么样的线条才能称得上美呢?看线条美不美,可从以下两方面判断: (1)线条有无力感。线条的力感关系到两个因素:一是“中锋”;二是“涩行”。中锋用笔,就是笔锋居中的一种用笔方法。宋姜夔《续书谱》说:“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1]中锋用笔,就能万毫齐力,提顿自如,写出的笔画自然、浑厚、有立体感,有一种丰满充实、向外凸起的感觉。“涩行”与“中锋”有内在的联系。“涩行”强调更进一步。“涩行”,是笔锋在纸面上行进时,遇到阻碍而又克服阻碍前进的过程表现。笔锋着纸,不是平拖而过,而是逆势运行,写出的线条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有深度的,显示着一种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力透纸背”。古人常用“折钗股”、“屋漏痕”来形容这种艺术效果。所谓“折钗股”,是指钗股两头用力对弯时,有一股绷起的力量;“屋漏痕”是说水滴从收稿时间:2001212224 作者简介:刘保军(19502),男,河北高碑店人,河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