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摘要:电影中,意识流手段的运用,使得时间跳跃多变,大大增加扩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题,打破了传统戏剧化构造的电影模式。岩井俊二电影中某些非情节性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思索就展现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意识流让观众用另一个视角来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感受另一个世界生命与时间的流逝和叹息。

关键词:意识流;情书;岩井俊二;平行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35-01

电影中的意识流,是电影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将人物的记忆、观察、想象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思维、情感、情绪、愿景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意识流电影是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对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很多人会联想到青春、纯美、诗意等字眼。其实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揭露与剖析,对整个社会和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有着深刻思考。因此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情书》中,飘动的白纱窗帘、男藤井树的若隐若现正与女藤井树记忆的朦胧相合,整部影片就是通过一封封情书将回忆与

电影表现手法在横光利一创作中的实践——以《苍蝇》为例

电影表现手法在横光利一创作中的实践 —— —以《苍蝇》为例 郝道合 摘要:作为日本新感觉派文学棋手的横光利一,在其新感觉派文学的创作上,为摆脱自然主义的写作,实现新感觉派文学的既定目标,不断努力寻找各种文学表达方式,标新立异。电影的表达技法也是他尝试过的技法之一。其新感觉派初期作品,发表于大正十二年的《苍蝇》、《头与腹》等作品就是最早的镜头创造的故事,是电影式表达方法与文学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横光利一;电影;镜头;苍蝇 一、《苍蝇》和电影表达方式的关联 影视拍摄中有一种表现手法叫“蒙太奇手法”,即用许多镜头适当打破时空界线,将故事剪辑组合到一起,以使上下贯通,首尾完整。在作文写作中,我们也不妨借用点蒙太奇手法,把多组不连贯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排列在一起,以此来促进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事实上,新感觉派作家们在早期的新感觉派文学创作时就尝试用电影的表现手法创作过文学作品。横光利一的作品《苍蝇》就明显地采用了蒙太奇的写作手法。 这篇作品,分十个小节,可以说当作电影剧本也不为过。这种以客观拍摄手法进行的描写,与横光的其他诸篇作品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成为传播全世界新感觉派文学文体的典型。《苍蝇》的冒头文也是这种客观拍摄,用这种技法推进全篇,排除用眼和声音之外的叙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把情节和心理从表面上掩藏起来。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篇作品有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派文学初期对图像的敏感与执着。 下面就这部作品如何从“镜头”这一视点来创作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第一节是场景、人物之外的两个主角登场。场景在“驿站”,主角是苍蝇和马。开头是:仲夏的驿站,空空荡荡。开头就提示了季节和场所。从第一节一直到第八节都是描写这个场所的空虚和不断地填充这种空虚的描写,第九节是填充的结束,第十节是故事的悲惨结局。这种把开场复杂化,缩小本来的故事和结局的内容的描写方法和西洋式的作品构造如出一辙。日本传统的文学作品,往往不在作品末尾出现悲惨的结局,多以委婉的形式结尾。而这部作品,尽量根据精细的叙述的填充,来拉长情节。第十节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是故事的悲惨结局。 第一节:空虚的驿站苍蝇出场 形式主义的第一人—— —托马耶夫斯基的观点认为,艺术中错综复杂的放大镜头自有其内在的隐秘,许多超短电影都是根据这种手法,制造悬念,引导观众关注悲惨的结局。其中一个秘密就是近距离拍摄在大视角中捕捉到渺小的事物。《苍蝇》里的渺小的苍蝇就是蒙太奇手法当中的那个微不足道的事物,但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事物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空虚的驿站和其中的一个蠕动的小生物的镜头直接连接起来,这就是蒙太奇的技法的具体应用。 第二节:马出场,同时马带出车夫的出现。 第三节:农妇出场 第四节:私奔的青年男女出场 第五节:母亲和小儿子出场 第六节:乡村绅士出场 所有人物登场后,情节进一步展开 第七节:馒头影像出现 馒头的寓意:这一段把馒头拟人化描写,从对渐渐发胀的馒头进行的近距离拍摄的镜头。隐喻蒙太奇的思维观念也同样在本篇小说中有所体现。这种影视美学思维常常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类似的特征凸显出来,激发受众利用联想和想象力真正领会艺术作品的寓意和情绪。《苍蝇》中的“馒头”便是隐喻。面对等待赶路的焦急万分的乘客,车夫一句“包子还没有蒸好吗?”点出了在作品最后左右人命运的客观条件。“马车什么时候出发呢?聚在驿站的人们,汗水都干了。可是马车到底什么时候出发,谁也不知道。不过,要说有谁知道的话,那恐怕只有在豆包铺蒸笼里渐渐发胀起来的豆包才晓得。为什么呢?因为驿站那个水蛇腰车夫,长期闹光棍,这样养成一种怪脾气,据说他天天都要第一手抓谁也没有摸过的、刚蒸好的头屉豆包。这就是他每天最大的安慰。”《苍蝇》中关于馒头的描写极其诙谐、幽默。馒头的出现和存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馒头是否蒸好成为事件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成为马车何时出发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馒头”主宰了包括赶车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命运。这一段揭示出车夫的“性欲”的发泄。 农妇和其他乘客在驿站等了三个小时,而车夫置所有人的焦急等待于不顾,为的只是馒头的出锅,一味地等待体味饱餐一顿馒头的快乐。对人缺少应有的同情,他的这种自私冷酷的行为使所有乘客命丧悬崖。横光利一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描写车夫的自私与冷酷,而是着重用幽默的笔触描写了被拟人化了的馒头,这种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能带使要表达 233

几种表现手法的区别

对比和反衬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烘托和渲染 两种手法经常混用,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即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从次要方面下笔,加以修饰和陪衬。烘托又称烘云托月,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从云写起;或为了表现红花的美,反复地刻画绿叶。所以烘托的“托”略带“衬托”的意思。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渲染则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意境,而对景物或声音进行描写。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凄凉、伤感的气氛。 伏笔和铺垫 这两种手法也经常混为一谈。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铺垫则是为了突出主要描述对象,先作层层铺写,如同英语语法中的原级(good)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一样。作者先描述其他事物作为原级,然后与主要描述对象进行比较,来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更”或“最”字。如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间。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为了表现人心的险恶,作者先从雪峰、冰瀑、哀猿、啼鹃、吼风五个方面来写天台山的险,把天台山写得险恶无比。然而和人心相比,天台山还根本不算险,人心该有多么险恶就可想而知了。写天台山的险就是为写人心险恶而作的铺垫。 象征和托物言志 这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用典和借古讽今 这两种手法没有严格的界限。用典是从材料(典故)角度说的,借古讽今是从写作目的角度说的。用典是借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词句,目的是委婉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如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作者借用西汉陈皇后的典故,表达自己抗金主张无人诉说、无人理解的苦闷。借古讽今是通过对古迹古事的咏叹,讽谏当朝统治者。一些怀古诗和政治抒情诗中多采用这种手法。如王安石的《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作者咏叹六朝的灭亡,就是为了劝谏北宋统治者要接受教训,不要再骄奢淫逸,荒芜朝政了。

电影表现手法都有哪些

电影表现手法都有哪些? 影视业务学习 2009-05-30 14:07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电影表现手法 【电影景物描写】剧作对人物生活环境中的风景和各种物象的描写。它表现人物活动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特色,是创造典型环境的重要条件,是银幕造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景物描写,可用于转换时空。通过描写人物对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现和点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绪色彩,有助于形成影片的风格特色。景物描写要从生活出发,符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定情境,有特定时代的和浓郁的生活气 氛。 【电影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表现对象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描写,是作品形象描绘的最小单位,但对其只有意义性要求而无统一的量的规定性。电影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事件发展、典型环境、主题思想都是通过许多有机联系的细节描写来实现的。细节可以担负一切剧作功能。电影中所有表现元素都可以通过精心构思成为细节,如声音细节、人物细节、景物细节、物件细节、色彩细节等等。生活细节成为艺术细节,必须经过加工和提炼,成为有一定意义的细节。电影细节描写要有独创性、可视听性和真实可信性。 【电影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即用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手法借用于电影剧本创作,指电影剧本写作不可能对对象做长篇的详尽描绘,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简洁鲜明地突出所表现形象的 特征。以形传神。 【电影象征手法】电影编剧通过一定剧作形象的描写,寄寓超越具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内涵的一种艺术手法。从影象构成角度看,那些属于影片整体构思的或始终属于剧情本身的艺术元素,除了他们的直接意义外,还寓意着更深广的涵意(如概念、思想、感情、精神等),这就是电影的形象象征。电影的 影象象征分为写实性象征和符号象征两大类。 从电影综合艺术元素的构成看,象征手法所描写的象征形象有四种基本范畴:1.视觉性象征形象。影片《大决战》中毛泽东和周恩来边推碾子边商量战事,是推动历史车轮的象征;影片《神鞭》中傻二的辫子,作为某种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被刻意突出;影片《红衣少女》中,安然身着醒目的红衣的造型,是人物开放向上精神的象征。2.听觉象征形象。影片《夜行货车》中詹亦宏向摩根索逼近时,以列车轰鸣声,象征民族正气。3.视听结合象征形象。影片《乡音》末尾独轮车的视觉形象与火车轰鸣声的听觉形象交叉,象征新旧生活的冲突和历史趋势的必然性。4.叙事性象征形象。主要指情节和细节的象征。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影片《老井》以全部情节叙述构成影片的整体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志。《老井》中,先后三次出现婚后的旺泉倒尿盆的细节,象征着他终于融入传统。 【电影怪诞手法】指在电影剧作中对所描绘的人、事、物、景,运用种种古怪离奇、悖于常规、异常变形、极度夸张等刻画方式。怪诞手法给人以新奇、刺激的感受,能引起兴趣和加深印象,但描写怪诞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怪诞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反映和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和实质,表现或深化主题等。怪诞虽然不符合生活的表面现象,但符合艺术的真实。怪诞手法的运用有全剧整体性的,有仅在剧作局部 使用的,也有与写实手法相交叉使用的。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都属于表达技巧,它们有什么区别呢(重要)先说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而采用的艺术方法。。从艺术流派上看,传统的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还有现代所提到的荒诞的,意识流之类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表现的方式上讲,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等。 表达方式有记叙(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那么,如何分析表现手法呢 1.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2.其次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

意识流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学与接受美学》课程作业(三)论广告设计中意识流的作用 院系机电学院媒体系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学号 1113010204 学生周扬 教师王妍 日期 2014.4.11

从巴林移动通讯商Batelco的超现实广告《Batelco Infinity》看意识流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周扬学号:1113010204 摘要:意识流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使得艺术作品描写的更多的是那些朦胧的、不能用理性语言来表达的前意识部分,甚至包括潜意识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传统艺术的审美疲劳,意识流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效果也非常的明显,它以表达消费对象内心感觉、个人主张、潜意识想法的一种广告创意,其呈现的广告内容,可能完全和商品无关,而只是一种内心的呐喊、片断记忆、纠葛的心结,以意象的方式宣泄,而广告的商品,却成为广告表现中的附属品,借着意识形态的方法,化为生活意识或感觉意识中的一个片断。本文以《Bateco Infinity》这部超现实的意识流广告为例展现意识流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正文:这支有着超级大片风范的广告,来自巴林移动通讯商Batelco的超给力 概念”Keep Thinking“。用无比意识流的方式,超多的特效镜头,堆叠出一个视觉狂想曲。整部广告时长3分20秒,一共切换了十个匪夷所思的事件,各不相关但又衔接得当,也没有一个中心事件,没有故事情节,展现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甚至内容和他的品牌都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就是这样一部广告片让我看了10遍都不觉得烦,都依然保持着新鲜感。那么是那些特征让我如此流连忘返呢? 一精致画面的催眠 这部广告的画面的精美程度和视觉冲击力堪比美国大片,在这样的场景以及经过精心处理的画面构成了一个虚构的完美的空间。当我们的意识随着这样一个完美的空间不断流动前进的同时,我们其实也是一次次被暗示被催眠,这样的完美与炫丽与商品存在着一种无需言语表明的因果依存的关系。最后又恰到好处的点出了keep thinking的口号,画面也回到了影片的开头,整部广告为我们展现出宛若未来世界的生活状态。恢弘又淡定的画面,多个特效镜头让人心驰神往。那么我们会想到,只有一家充满创造力充满想象力的公司才配得上这部广告,他就是巴林移动通讯商Batelco。这是广告商利用图像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来引领我们的意识流动,让广告发挥效力的重要机制。 二沉浸于联想 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

影视镜头表现手法

影视镜头表现手法 镜头是影视创作的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完成的,离开独立的镜头,也就没有了影视作品。通过多个镜头的组合和设计的表现,完成整个影视作品镜头的制作,所以说,镜头的应用技巧也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最终效果。那么在影视拍摄中,常用镜头是如何表现的呢,下面来详细讲解常用镜头的使用技巧。 一、推镜头 推镜头是拍摄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它主要利用摄像机前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靠近要表现的主题对象,使人感觉一步一步走近要观察的事物,近距离观看某个事物,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远到近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运用,主要突出要拍摄的对象的某个部位,从而更清楚地看到细节的变化。比如观察一个古董,从整体通过变焦看到细部特征,也是应用推镜头。 二、移镜头 移镜头也叫移动拍摄,它是将摄像机固定在移动的物体上作各个方向地移动来拍摄不动的物体,使不动的物体产生运动效果,摄像时将拍摄画面逐步呈现,形成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感受,它将一些对象连贯起来加以表现,形成动态效果而组成影视动画展现出来,可以表现出逐渐认识的效果,并能使主题逐渐明了,比如我们坐在奔驰的车上,看窗外的景物,景物本来是不动的,但却感觉是景物在动,这是同一个道理,这种拍摄手法多用于表现静物动态时的拍摄。 三、跟镜头 跟镜头也称为跟拍,在拍摄过程中找到兴趣点,然后跟随目标进行拍摄。比如在一个酒店,开始拍摄的只是整个酒店中的大场面,然后跟随一个服务员从一个位置跟随拍摄,在桌子间走来走去的镜头。跟镜头一般要表现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是跟随它所走过的画面而有所变化,就如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穿过大街小巷一样,周围的事物在变化,而本身的跟随式没有变化的,跟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主体,表现主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及体态等信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摇镜头 摇镜头也称为摇拍,在拍摄时相机不动,只摇动镜头作左右、上下、移动或旋转等运动,使人感觉从对象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逐渐观看,比如一个人站立不动转动脖子来观看事物,我们常说的环视四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摇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经常用到的,比如电影中出现一个洞穴,然后上下、左右或环周拍摄应用的就是摇镜头。摇镜头主要用来表现事物的逐渐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从渐入镜头到渐出镜头来完整整个事物发展。 五、旋转镜头 旋转镜头是指被拍摄对象呈旋转效果的画面,镜头沿镜头光轴或接近镜头光轴的角度旋转拍摄,摄像机快速做超过360度的旋转拍摄,这种拍摄手法多表现人物的眩晕感觉,是影视拍摄中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 六、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正好相反,它汉族要是利用摄像机后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远离要表现的主体对象,使人感觉正一步一步远离要观察的事物,远距离观看某个事物的整体效果,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近到远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应用,主要突出要拍摄对象与整体的效果,把握全局,比如常见影视中的峡谷内部拍摄到整个外部拍摄,应用的就是拉镜头。 七、甩镜头 甩镜头是快速地将镜头摇动,极快地转移到另一个景物,从而将画面切换到另一个内容,而中间的过程则产生模糊一片的效果,这种拍摄可以表现一种内容的突然过渡。 八、晃镜头 晃镜头的应用相对于前面的几种方式应用要少一些,它主要应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让画面产生上下、左右或前后等的摇摆效果,主要用于表现精神恍惚、头晕目眩、乘车船等摇晃效果,比如表现一个喝醉酒的人物场景时,就要用到晃镜头,再比如坐车在不平道路上所产生的颠簸效果。

一诗歌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lu2)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1)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

神文 电影《功夫》,你真看懂了吗没看懂就一定要看此...

神文电影《功夫》,你真看懂了吗没看懂就一定要看此... 首先爆一爆结局 整个功夫,只是那个救小女孩的小男孩的一个梦幻或者说,一个想象而已! 请注意小男孩和小女孩最后牵手时周围的人们,大家可以看到那个剃头的光屁股家伙在旁边勾女,包租公婆在旁边散步,火云邪神在指挥交通……还有四眼崽…… 这些,都只不过是小男孩的想象而已!把周围人想象成自己世界里的绝世高手! 首先,《功夫》中实际使用了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意识流的手法,隐藏的故事情节反而是解释整部影片超现实场景的合理解释。其实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卖假书的老乞丐向一位少年兜售假武林秘笈,少年信以为真,用自己全部储蓄买了一本《如来神掌》,练习几次后,天真地以为已练成绝世武功,偶遇一群大孩子欺负一位失语的小女孩,想见义勇为不成,却被侮辱一番,伤了自尊,小女孩来感谢并安慰他,他当时正羞辱难当,就闷头跑了。接下来他去糖果店打工,这期间他每天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糖果店门口指挥交通的“火云邪神”,有露屁股青年,有路过的“神雕侠侣”以及影片中出现的大量武林高手。有一天小女孩路过糖果店遇到他,两人高兴地拉着手走入店中。这时又

一个小孩碰到老乞丐,于是又一个梦想的轮回开始了。 大家一定很奇怪,影片的大部分内容及主人公星爷那里去了?这大概也是星爷的高超之处:影片表面的主人公是星爷,而背后的主人公是那个小男孩,而星爷所经历的种种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奇遇都是小男孩的梦,是一个梦想,是内心复杂的一系列活动。那些武林高手则是男孩每天身边所见所闻的平常人,只不过男孩把他们幻想成自己想象世界中的高手以作为心理映象的具体化。 影片有几处场景或细节暗示了以上的解释,比较明显的是结局处星爷与少女在糖果店对视,这时男孩梦醒,回到现实,两人拉手入店,镜头外拓显示大场景,你会发现“火云邪神”在公路中央指挥交通,露屁股青年在墙边与人聊天,“神雕侠侣”身着西装和旗袍从路边经过,还有“金丝眼镜”,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明显的片中出现的“高手”,我第一遍看的枪版,没发现这么多,后来也是与同学交流才知,最后老乞丐出现,你会发现他根本没变老,这是因为男孩根本就没长大过。比较隐晦的有:老乞丐向男孩卖书时曾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在男孩幼小的心灵中印下很深的烙印,所以他梦想中的正派人物“神雕侠侣”的小龙女在与“火云邪神”对决时也说了这句话,同时照应《大话西游》中观音的”等你真正明白了你师父的舍身成仁……”;有一个蝴蝶破茧而出的情节有双重含义,表面是星爷脱胎换骨,内涵是引用了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呢?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1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

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4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5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7抑扬

影视文学中的表现手法

影视文学中的表现手法 “影视话语霸权”这个感慨多少带着张抗抗的感情色彩,任何改编都可能存在损害原著精神的情况,但是在电影《扎纸先生》中却没有。作者可以拿出小说来对照,哪个地方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电视剧已经是另一个作品了。如果改编之后还和原来一样,那肯定不是成功的改编。改编的电视剧能让原作者满意的非常少,因为作家在创作时有一种使命感,至少存在文化冲动,而改编电视剧更多是一种商业行为。电视剧市场需求大,粗制滥造的相当多,电视剧很多赶不上原著。不过影视创作者所找的“观众喜欢”这一理由不成立,他们忘记了观众喜欢看的永远是有生活质感的东西。 “影视话语霸权”是不可避免的,很难改变。影视作品想涵盖更多的受众,会抹杀一些文学的个性,但并不意味着,它就降低了思想价值。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就是因为改编者会打上他个人的痕迹。当时与万方的《空镜子》同时播出的还有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小说反响是后者比前者要强一些,但电视剧播出后,前者比后者更受关注,这就证明影视改编大有可为。它也不完全是一种霸权,只是影视更受市场的控制,不可能无视观众的审美习惯,不可能孤注一掷。笔者认为影视改编文学作品,双赢的可能性在于利润。 影视文学,通俗地讲就是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它是电影电视艺术的文学基础和组成部分,但本身又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影视文学中非常注重按照蒙太奇方式刻画动态的视觉形象的,这是所有的影视文学的一个共性。 所谓的蒙太奇方式,是指镜头和镜头之间分切和连接的方式。如上一个镜头提到某人,下一个镜头便出现这个人,尽管两个镜头的时空不同,但通过这种直接的连接,这两个镜头之间便产生了关系,并形成了唯影视艺术才有的独特时空,例如在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时便是采用的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分为两类,一类是叙述性的,包括对话、交叉、物件等,这种蒙太奇比较注重叙述的连贯性;第二类是表现性的,包括对比、隐喻、诗意等,这种蒙太奇比较注重镜头之间的内涵,以增加艺术表现力。 当然,蒙太奇也不仅仅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结构形式,而且也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结构形式,也就是普多夫金所说的“段落蒙太奇”结构形式。它是两个段落之间的特殊处理,目的在于形成一种间歇感,经常会用到的方式是渐隐和渐显。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场景结束时,整个画面不是突然变换成下一个场景,而是由结束时的画面渐渐隐去,直至消失,然后才会出现下一个场景;同样我们经常会在一个段落结束时听到有关下一个场景的音乐,在上一个场景还没有完全结束时,这段音乐的声音会很小,而随着上一个场景的渐渐消失,这段音乐的声音会逐渐变大,慢慢引出下一个场景所要展现的内容。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篇一: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一、定义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 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 的精神。 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 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 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 不可抗拒。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 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 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 的感情。 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 二、区别 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在《白杨 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 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 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 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当然,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 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 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

意识流电影概论.

世界影坛上曾经出现了不少意识流电影,它们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电影界也有一些编导为了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拍摄电影,如著名的影片《苦恼人的笑》、《小花》、《樱》和《天云山传奇》等,但它们还算不上是意识流电影。 意识流电影是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影片样式。20世纪20年代欧美作家将“意识流”运用于文学创作,50年代才进入电影创作之中。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流”这个名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他在《心理学原理》中说:“意识……并非以一段段的形式出现的,像‘链’或‘环节’那样。它不是联结起来的,而是流动的。河流或流水是描写意识状态的借喻。”这里的涵义在于强调意识活动的连续性,如水流一样不可中断。后来“意识流”被现代派小说广为运用,形成了“意识流小说”派。根据一些文艺史家们的意见,小说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早期小说,注重描写情节和人物外部活动;心理小说,着重描写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意识流小说,描写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不仅是理性内容即理智思想,还有非理性内容,如幻想、幻觉、情感波动等。由此可见,意识流小说阶段的文学作家们已开始运用人的意识如同水在流动着的概念去写小说,写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活动,改变了过去写事件、写故事情节的手法。 其实,一些作家面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复杂性,他们认为过去写实主义的方法已不足以表达已经被认识到的复杂性,需要寻找一种表现这种复杂性的恰当的文学形式,意识流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形成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者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而展开的结构。故事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实际上,意识流小说用的主要技巧和手法就是“内心独白”。1887 年法国作家杜夏丹最早采用“内心独白”手法,因而被认为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但“意识流”文学的真正鼻祖应推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1922)和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1927),他们的创作实践受到了伯格森直觉主义学说和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的强烈影响。二战以后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上世纪的60年代,法国出现了一个新小说派,代表人物是阿兰·罗勃·格丽叶,他们就是用意识流方法从事文学创作,并且取得了成就。于是,在新小说派的影响下,开始把意识流这个心理学概念引用到电影中来。 二

电影的表现手法

电影的表现手法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评论方法 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

影视鉴赏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叙事表现手法

课程考核内容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表现手法 影视鉴赏公选课(周四)

目录 一、论文摘要 二、电影简介 三、叙事视角 四、叙事模式

一、摘要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史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监狱的救赎》。影片由弗兰克·达拉 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反映监狱生活的独特影片,他着 力表现了一个人在艰难的困境中如何保持尊严与希望,全片采用了一种温情、 多愁善感而又极度有力的叙事风格,叙事结构的丰富又直接促成了叙事主题的 多样性、现实性和深刻性。这种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不仅给人以思想和精神上 的震撼,更给人感官和审美上的愉悦。 关键字:肖申克的救赎,叙事风格,叙事特点 二、电影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同时被判两个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在狱中他认识了“万事通”瑞德,而且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瑞德总能搞到 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包括一些违禁品。面对现实的残酷无情和监狱的腐败黑暗,外表看似柔弱的安迪内心却十分坚强。他让瑞德帮他搞到了一把小铁锄,和一 幅明星的海报。他利用精通对财务制度的能力,很快使他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 动和同性恋囚犯的性骚扰,而同时安迪也逐渐成为肖申克监狱长的洗黑钱的工具。然而一个年轻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的平静狱中生活,这个年轻人告诉安迪 他知道安迪案子的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件时却遭到 了拒绝,并受到了惩罚,连知情人都被监狱长害死。 但是就算是如此之多的阻扰,也没有消磨掉安迪对自由的渴望。终于有一天,他获得了自由。原来他二十多年每天都用那把小铁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