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取课前探究,课上讨论、总结的步骤完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情境意识、问题意识、和谐意识。在学生讨论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强课堂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宗法制

教法: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P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进的政治制度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而落后的政治制度则会破坏优秀的文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洞察中外政治制度的演进变革,探究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巨大差异,思索未来发展应遵循的最佳政治模式。

我国古代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深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独特的政治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结合文字及图片材料提问:夏朝建立的时间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

(1)、“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3)、图片: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回答: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特点:王位世袭制否定传统禅让制,产生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是文明时代的开端)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权力机构行使的权力。

结论:夏朝——已经出现了公共权力。

过渡:商部落首领成汤于前1600年带领部落族人灭夏,又征服周围的附属国,这样以商部落附属国为中心统治周围的小方国,建立了一个附属国联盟(即附属国与附属国的联合体),存在于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2、内外服制度

问题:假设你是商朝国王,你对本族部落和对其它部落附属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王权?(引导学生回答:内服与外服制度,概念略)

问题、商与其他附属国是什么关系?

回答:殷王国与其他附属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一方面是相互平等关系“比”,另一方面殷王国又凌驾于其他附属国之上“令”,控制着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与之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其他附属国交贡物,巡狩盟国,促裁争端,惩罚附属国。但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为什么?(因为附属国是军事征服的结果,服从与否取决于中央力量的强弱)

材料:占卜用的龟甲

殷商甲骨卜辞——3、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结论:商朝——内服与外服制(臣服并立)充满神权色彩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公元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附属国联盟——周王国。可初建的周朝出现了动荡,周公旦平定了三监叛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得以稳定局面。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讲述的就是周灭商的故事,不过添加了一些演义的成分。那么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怎么来进行治理呢?

看书: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由哪几部分组成?(周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建立:公元前1046年

2、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系作用的礼乐制度。

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如果你是周王,你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受封者的获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范围: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权利:受封土地和人口;诸侯继续向下分封。

义务:承认周王的权威,出征、贡赋、派劳役)

(3)、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4)、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大家有听过“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谁能来讲讲这个典故?

(请学生展示课前探究成果: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军事设施。史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sì)。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后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guó)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烽火台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属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企图招集兵马时,却无人来救,都城镐(hào)京沦陷,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自此,历时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通过“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和前面所学:比较商代的附属国与周代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回答:商的附属国独立性相对大,商王对其的控制力有限,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的周王和诸侯国之间关系更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就大局而言,周王国与殷王国的不同主要在于“共主”的换替:周由小邦上升为“共主”,殷由“共主”沦落为普通的邦国。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系列,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相结合的制度。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了解了西周的分封制之后我们来做一回包青天:

幻灯片显示:

一个西周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当今社会会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如果有,他的遗产案又该怎样判? (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因没有依据而无法断案,教师借此引入下一题目)

除了利用分封制巩固统治以外,周朝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阅读教材,了解宗法制的内容。回答:

(1)、什么是宗法制度,他为什么能够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划分了明确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方法。就是大宗和小宗的划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宗法制的主要关系。)

(2)、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方法?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成为宗子。而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为大宗。小宗则是相对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的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这样,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

的特权。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结合课本4页的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解释大宗、小宗。

(4)、归纳说明宗法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在周代,周天子(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央最高领导人),王位(最高权力)由嫡长子继承,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最高家长。其庶子被封为诸侯,爵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等为氏。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位,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族内为大宗,以官名、辈份、采邑名为氏。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各级嫡长子都称为本家族的宗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统治领地内人民。)最后解决前面留下的断案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课堂设问一:什么是礼乐制度?它是由谁制定的?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回答: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它是由周公制定的。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等级、身份的人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课堂设问二: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答: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至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必须对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为一。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显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当然作为早期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也存在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到西周末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套制度就出现了问题。下一节课我们再研究有关内容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夏、商、周三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夏时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公共权力,商时形成附属国联盟的行政机构,到西周发展为天下共主的局面。现在我们共同归纳总结一下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①有牢固的血缘关系,②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③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课件)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岳麓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本课是本册教材的开端,本册教材重点讲述中外历史政治制度的发展沿革,作为第一章《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滥觞,本课的重要作用可用成功的一半来形容。

本课是学生到高中的第一节历史课,由于在中考中,历史是非考试科目,初中生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因此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素养较低。目前,高中历史课程设计采用"专题史"体系,这种体系只是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显然初中历史教学还远不足以提供专题史学习的支撑。加之本节课内容距今时代遥远,学生了解甚少,所以接受起来难度较大。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具体内容,结合高一新生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课件):

了解夏商西周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识记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理解商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与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和评价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

对内外服联盟与封邦建国的共性与差别展开比较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早期政治制度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以此增强学生对灿烂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确定重点为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课件)。确定这部分为重点的理由是:(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集大成,其发展与演变为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2)宗法制、分封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是揭示众多历史文化现象缘由的钥匙。

(3)这部分内容是《课标》第一专题的四个子题之一,能较好体现教材编写的主题。

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理由是:

(1)早期政治制度距今时代久远,文献记载语焉不详,学生了解甚少,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正确认识的形成。

(2)教材讲述的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未明确提及,依据内容归纳概括特点对高一新生现有认知水平而言难度很大。

下面,我着重谈一谈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唤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出黄帝陵图片(课件),充满激情地导入:黄帝陵,炎黄子孙五千年血脉相承的象征。"古柏千丛迎赤字,心香一炷祭黄陵",祭祀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旨在亲睦九族,和合万邦,消弭战祸,趋于大同。这习俗源于西周的宗法制。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从前,了解这一切吧!进入本节新课。

二、铺陈背景

处理夏商政治制度部分,考虑到如下两方面因素:其一,教材是把夏商政治制度作为西周政治制度的背景来设计的,语焉不详;其二,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者不可分割。综合两方面因素,该部分内容采用读书指导法、讲述法,与学生共同明确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补充必要史料(课件),通过这四则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展示内外服关系图(课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外服关系特点,由内外服制度的弊端自然过渡到下一目西周分封制的学习。

三、突出重点

西周分封制是本课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学习法学习分封制。其一,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倾听、交流、协作"实现"分享"与"共赢"。其二,明确对比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商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前后相继,内容相关,是适宜的对比分析题材,指导各学习小组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对于初次采用此学习方

法的高一新生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难以确定对比点,教师要根据各小组讨论情况,及时适当提示,如:血缘、地域范围、义务、等级观念等,校正学生思维偏差,确保课堂流畅。在各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内外服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强化论从史出。

本部分完成后,通过问题:分封制产生的地位、土地、财产应如何继承呢?导入下一目宗法制的学习。

宗法制是本课又一重点,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学习法来解决。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可见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因此,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出示问题(课件):西周时期,一个诸侯娶了一妻三妾,妻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而后大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二妾为他生了二儿子,妻为他生了三儿子,最受宠爱的三妾为他生了小儿子。后来,这位诸侯不幸殉职,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怎么办?

小组自主探究提出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探究过程中,同学可看书、可讨论、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咨询老师。通过探究,学生一般会得出本问题的正确答案,但可能会存在知识体系不完整的现象,教师要通过对宗法制的总结来弥补这一缺欠。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析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四、突破难点

本课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整体问题具体化,因此,突破难点的准备工作蕴含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分化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述里。通过史料"益干启位,启杀之"和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的特点,;通过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的关系和史料"周之制,因于殷,可知也;殷之制,因于夏,可知也"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承前启后、继承发展的特点;通过夏保留氏族社会特点和宗法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部族色彩的特点;通过内外服制度和宗法分封制对全国的控制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的特点。

五、感悟历史

设计问题(课件)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从神化王权到完美制度的设立,夏、商、西周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让学生感悟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实现学史以明智、知古可鉴今的目的。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因此,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都应该得到鼓励性评价。

六、研究性作业

设计研究性课题,(课件)"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在当今社会现实中探寻宗法制的影子,整合所搜集的素材,分析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拓展学生视野,以现实折射历史,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个人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现实,历史的魅力在于智慧。当前,历史教师的现实就是课改,智慧就是育人,我愿把所有的智慧用于课改以更好地育人。谢谢大家!

说课教案说明:本教案是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史富辉老师在辽宁省高中历史说课比赛时的教案。该教案内容反映了教者的授课意图,值得参考。同时,我们对该教师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最全教案)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最全教案) 一、道路交通安全 1、上学、放学须靠路边行走;每横列不超过二人。 2、乘坐汽车时要坐好扶好,身体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车外,不高声喧哗,不向外抛投物体,不搭乘货车、拖拉机等非载人营运车辆。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 5、上学放学途经山间小路时应尽量结伴而行,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 6、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二、校内校外活动安全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万一遇有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实施抢救。 5、打雷下雨时不在易导电的物体下躲避。雷雨时尽量避免

或减少野外活动,路遇雷雨不要往高处走,迅速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或低洼处躲避;不要携带雨伞等金属物,应双脚并拢抱头蹲下,以防止跨步电压的伤害和有效减少被闪电击的概率。 6、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7、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8、严禁学生将棍棒、刀具等各类尖利物品带入校园;学生在使用小刀、圆规、铅笔、钢笔等学习用具时,要注意安全,以免误伤自己和他人。 9、幼儿活动课要经常检查玩具、教具,是否有锈蚀、破损、脱落现象,若有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对超过使用期限的玩、教具及时更换。 10、外出活动要有教师或家长带队,身体有病同学不要勉强参加。牢记家庭住址、电话、父母工作单位电话。 11、严禁私自下河游泳,以免溺水事故发生。严禁攀高探险。 12、被狗咬伤后应立即送医院处理伤口,若远离医院可迅速用清水或肥皂水对伤口流水冲洗。 13、被蛇咬伤千万不要惊慌,应迅速用手帕、皮带、绳索等物在距离伤口3-5厘米处绑扎,以减缓毒素扩散速度,每隔15分钟放松数秒,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2(岳麓版必修一)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案(岳麓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 2.理解由夏、商内外服联盟到西周封邦建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3.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关系。 重点难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能力培养: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方法与过程: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1.归纳商代内服、外服制度的内容,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含义、作用与影响,初步了解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与商朝的内服、外服制度的不同及其利弊,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方式 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分析导言部分: 1、中国古代的朝代[中国古代主要有哪些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2、关于单元序言:首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顶峰。另外,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以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个主要的问题。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控制。 导入新课: 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度,而我们知道,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很悠长的历史,这个制度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央集权制度的源头,那就是第一节的内容“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代公共权力的出现 [课堂设问: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方式被称做什么?——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 夏朝以前,是实行禅让制选举领导的,但夏禹死后,其子启即位。这就改变了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民主推选首领的禅让制,而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国家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二分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和意义(A) ·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开始了农耕生活。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 姜寨遗址的特征(A) 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3. 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A) 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经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的。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的传说,大体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4.中华考古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A) (1)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2)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 文献记载中的夏朝(B) 2. 二里头考古发现(C)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1.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2.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B) 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商代人相信青铜器上铸有浅浮雕动物纹饰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3. 甲骨文(B) (1)甲骨文的定义: 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2)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甲骨文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甲骨卜辞、后世文献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一系列考古资料,几种性质的史料多重印证让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4. 二重证据法(D)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首创的一种历史考证方法,也是研究中国古史的基本方法,即用新发现的地下材料与传统的史书典籍相印证,以旧释新,或以新证旧,以获得对古史的新证新释。 二重证据法让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第四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 西周的建立(A)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定都镐,史称“西周”。 2.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B) (1)目的: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已臣服的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之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诸侯、以藩屏周”的功效;(3)影响: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3. 周公是礼乐制度的制定者(C) 周公为维护封邦建国的新局面,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制度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以及权利义务。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第五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C) (1)主要内容: ①经济:[最深刻]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井田制。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空旷生地不断被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逐渐失效。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战争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各国奖励农耕军功,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中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②政治: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各国当政者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内政改革,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10篇

防溺水安全教案 主讲:余海莲年级:学前班 教学内容: 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溺水安全知识。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知道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 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长大。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二、活动设计 1.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大海、青山头水门、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海边、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小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学生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未成人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2.老师谈谈事例,并由学生扮演小品 本学期××学校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 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 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3.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取课前探究,课上讨论、总结的步骤完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情境意识、问题意识、和谐意识。在学生讨论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强课堂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宗法制 教法: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P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进的政治制度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而落后的政治制度则会破坏优秀的文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洞察中外政治制度的演进变革,探究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巨大差异,思索未来发展应遵循的最佳政治模式。 我国古代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深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独特的政治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结合文字及图片材料提问:夏朝建立的时间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 (1)、“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3)、图片: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回答: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特点:王位世袭制否定传统禅让制,产生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是文明时代的开端)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权力机构行使的权力。 结论:夏朝——已经出现了公共权力。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第五课 西周的封邦建国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第五课西周的封邦建国 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B、三公儿卿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材料中所说的周的制度,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B、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C、它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 D、它标志着西周进入封建时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0·娄底模拟)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夏桀和后世君主的亡国之痛,留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 A、扩充军备,巩固国防 B、任用贤者,勤政爱民 C、加强统治,控制人民 D、发展经济,重视教育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右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 A、扩充疆域 B、巩固统治 C、分封亲属 D、赏赐功臣 【答案】: 【解析】: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全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全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安 全 教 案 班级: 班主任: 年秋期

1、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 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好几 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 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二、防溺水教育 同学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

水。(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3)我们是小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看视频 几名学生到讲河边洗澡,有3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小学一年级开学 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一年四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了解校园安全隐患。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件的教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安全意识,养成学习、生活、娱乐的好习惯,逐步培养自律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自律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收集资料、准备案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生命色彩》。 2.教师:安全可贵,是安全扞卫着我们的生命,是安全在维护我们生存的权利。的确,安全与生命息息相关,连在一起,不可分离。安全,是我们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是每位学生、家长、老师共同的希冀,安全与个人、与家庭、与学校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一如继往,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二、例举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学生例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教师强调: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必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 历史试题(必修)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 西周统治者为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答案】B 【解析】西周的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因此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故答案为B项。宗法制保障周天子的天下大宗的地位,体现的是“天下归宗”,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的制度,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均与西周不符,排除C、D项。 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 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下列制度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分封制 B. 礼乐制度 C. 嫡长子继承制 D. 行省制 【答案】C

【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能够印证“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的中国古代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故答案为C项。分封制作为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与宗法制有关,但并非完全依靠宗法关系,排除A项;礼乐制度是规范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的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宗法关系无关,排除D项。 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 3.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 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血缘关系为纽带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C 【解析】唐德刚所说的“封建”阶段是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王位世袭制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尚未建立,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B项;D项是西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体现出的特点,排除。 4. 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官员的监察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军机大臣

防触电安全教育教案

防触电安全教育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防触电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以及触电后基本的救护措施,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触电危险,知道生活中规范的用电行为,要防止受到伤害。 2.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知道触电后的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愿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感到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引言: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我们安全意识薄弱有关的。

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方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但如果不注意安全,电也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和灾祸。 二、现象分析: 1.一天,某校学生小明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发现教室的电风扇上有很多灰尘,他便拿起湿漉漉的抹布去擦电风扇上的灰尘。 2.我放学去同学家写作业,看到同学因为台灯不亮正在用铅笔挑台灯的电线。 3.小华家的电线突然起火了,小华赶紧用水往电线上浇去,想把火熄灭。 4.小明在学校宿舍搞卫生,用湿的布擦电源开关了,你看见了,怎么办5.教室电源开关保险丝断了,你怎样做? 6.如果教室里电线断了,能不能用手摸,为什么? 7.有一位同学在教室触电了,你怎么做,为什么? 8.你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你怎么做,为什么? 三、预防触电知多少: 1.安排专业电器维修人员定期检查维修电线、开关、插座 2.不可令电器负荷过重 3.选购有安全标志及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教案1

校园安全伴我行我把安全带回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2.了解生活中和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 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班会重点: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护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是家长的手心宝。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同学们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习安全知识,保证校内活动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二、讨论以下问题:

⑴上下楼梯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当如何做? 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下楼时用手扶着楼梯扶手下楼;不许向楼梯外探身,更不许打滑梯;上下楼梯不许跑,不许拥挤抢先;不许在楼梯内打闹、疯跑、做游戏、做体育活动;放学时,排队下楼,不许拥挤,不许在楼道上系鞋带、滞留等。 ⑵在走廊里应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如何做? 轻声漫步,不跑不叫;不追逐打闹;不做游戏;不攀爬护栏;不向楼下吐痰、丢东西;无事不到其它楼层乱窜。 ⑶在教室里应当注意哪些安全呢?为什么?应如何做? 轻声漫步,不跑不叫;不乱攀爬桌凳;不点燃垃圾,不玩火;不乱摸电器、电器开关;发现电器、电线、开关插座等有埙坏及时报告,不乱动;实验课,听从老师指挥,不乱动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 ⑷在校园里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如何做? 不疯跑大叫;不到操场玩树枝、木棍、砖块等;不攀爬车棚、围墙;不在国旗台上及其周围玩耍;不做危险游戏(哪些是危险游戏呢);参加升旗仪式、文艺演出、做操等大型集体活动,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按要求集合、行动、疏散、撤离;不

中国地理沿革.

第四章中国地理沿革 学习要点 “九州”的来源 郡县制 十三刺史部 节度使、采访处置使 行中书省 承宣布政使司 第一节传说中的上古地理区划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周代以前无考。古籍中所述有关历史传说的分州,起源很早。如《汉书·地理志》说黄帝时已有州制,尧时因洪水灾害,分为十二州,禹治水更制九州,而列五服。经近人研究,认为“九州”、“十二州”说法,都是先秦时期学者的一种大一统理想,而不是真实的历史行政区划。 1.“九州”传说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提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学者考证,九州的疆域约包括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的全部,江西、湖南、陕西、甘肃的大部,宁夏、内蒙古、辽宁的部分。比殷、周时的疆域还大一倍有余,约当宋、明时疆域的四分之三,所以说春秋以前,决不可能产生这样广阔的地理观念。 2.“十二州”传说 《尚书·尧典》中还有“十二州”说法,后汉时马融在《禹贡》九州之外,再加上并、幽、营三州,作为“十二州”的名称,实际上是杂取《职方》、《尔雅》所载《禹贡》以外的州名拼凑而成。近代学者也有人认为十二州的传说,是影射汉武帝的十三州刺史部而起,并非尧、舜时代的地方制度。十二州之说既然非先秦所有,这也成为《尧典》一书晚出的证明。 3. “大九州”传说 战国晚年齐国学者邹衍创立“大九州”的地理学说,认为中国境内的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称为“赤县神州”。同样的“州”共有九个,但不过是裨海(小海)环绕的小九州。这种小九州共有九个,才是大九州,其外为大瀛海所环绕。这一说法反映了战国时齐国海上交通发达,滨海人民已认识到海外地区的广大,而作出大胆的想象。 第二节中国历代行政区划 先秦是中国行政区划的萌芽时期。 商朝、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故商、周无所谓行政区划。 春秋时,周室衰微,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国君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单位。 以下简介秦代及以后中原王朝的历代行政区划, 不包括与中原王朝共存的边疆民族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49年,约有2100多年,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州、郡”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约800年。

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今年涪陵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二、防溺水教育 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 一)、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

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未成年人,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同学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老师谈谈事例,并由学生扮演小品 本学期××学校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 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 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三)、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二 一、谈话引入课题

东周齐国军事防御体系研究_吕京庆

东周齐国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STUDY ON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OF QI IN EAST ZHOU DYNASTY 吕京庆1,2张玉坤1叶青3 Lv Jingqing, Zhang Yukun, Ye Qing 摘要/借鉴历史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调研及当代考古研究成果,厘清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即4个层面(外围线性防御、五都五属制度、城邑重点防御和多重整体防御)、点(城邑、关隘)线(齐长城)结合的整体军事防御体系。 关键词/防御体系;自然屏障;线性防御;点的防御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of Qi in East Zhou Dynasty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 Period) based on the review of historic archives, on-site survey and reference from moder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utputs.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integrates points (towns and castles), lines (Qi Great Wall) and four hierarchies (peripheral linear defense, five capitals and five divisions framework, emphasis on town based defense, and integrated multidimensional defense) KEY WORDS/ defense system, natural barriers, linear defense, hub defense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实行封邦建国,太公姜尚因辅周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帅师扫八荒而统六合,灭亡了齐国,最后统一天下。在周代的诸侯国中,齐国首先受封,却坚持到最后一个灭亡,是存续时间最长久的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列国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齐国边境之内始终未成为主要的争战场所。之所以如此,这与齐国注重建立稳固的军事防御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 齐国地理环境特殊,东面、北面环海,西面为黄河和济水,均为天然屏障,南面为泰沂山脉,因此,齐国的军事防御具有其特殊性。齐国除了利用山川河流的自然屏障进行防御外,在西南边境(泰山和黄河、济水交界的丘陵地带)和东南地区(莒县、黄岛一带)主要利用别都和军事重镇进行外围点的防御,在中部及南部的泰沂山区利用齐长城及其沿线军事聚落(堡寨和关隘)实行线性防御,同时加强都城本身的防御措施,从而构成了一套点线结合的整体军事防御体系。 1 利用自然屏障进行防御 所谓自然防御,是指利用自然形成的高山、大河、湖泊等进行军事防御。南宋郑樵《通志》云:“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以山川以为固。大河自天地之西,而极天地之东。天地所以设险之大者莫如大河,其次莫如大江。故中原依大河以为固,吴越依大江以为固。”[1] 《盐铁论?险固第五十》载:“关梁者,邦国之固,而山川者,社稷之宝也。”[2] 这里道出了高山、河流等自然屏障在防御上的重要性。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南有太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当时姜齐和田齐的都城都在临淄,淄潍平原是齐国的腹地,从地理位置上看,战国时期的齐国,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的东部。在境内西有黄河、济水两条大河。当时的黄河水量大,流速相对稳定,下游也不是今天的地上河,而是低于两岸的一条大河。因此,黄河、济水应该说是位于齐国西部境内的一道天然屏障[3]。 同时齐国北临黄河、渤海,南依泰沂山脉,东为半岛,环之以渤海、黄海,隔海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望;北始无棣,南至日照,是齐地先民东去朝鲜、日本,南下吴越的海上航线。 这种相对独立的地理特点和天然形成的自然屏障,决定了齐国为四塞之国,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列国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齐国的边境之内,始终未成为主要的争战场所。即使在齐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曾有晋兵围临淄“焚郭中而去”[4] 的事,战国(公元前284年)的齐湣王时期有燕将乐毅率兵攻破齐都临淄,下七十余城的事件[5],但经历很短,很快恢复了齐人的统治。这种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虽然与齐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较强这一事实有关,但与它的地理位置上的僻处一隅、地形上的险要易守也关系极大。这种特点与韩、赵、魏诸国处在逐鹿中原的腹心地带,国家社会随战争形势而动荡的情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但大大有利于齐国经济的发展,也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因此,齐国在地缘政治上是相对独立的,战略地理条件算得上得天独厚,海、河、山构成其天然的防御屏障。在冷兵器时代,部队机动能力极其有限,外敌很难越过这些天然屏障进入齐国腹 作者单位: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2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岛,266590) 3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济南,250101) 收稿日期:2013-04-28

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2、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学会本领,化险为夷,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火灾现场图片。 2、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防火自救知识的资料。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发问:神农架林区常说“天大的事”是什么呀?待学生回答后开始播放课件。1、课件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欣赏后讨论: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 2、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对火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消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火灾的预防;二是如何灭火。对此,同学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二)讲授新课 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 预防火灾的措施很多,同学们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1、不玩火。有的同学对火感到新奇,常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做玩火的游戏,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教案:不吸烟。吸烟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容易诱发火灾,因此作为学生要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在家中如何注意防火? 家庭中的火灾常由用火不慎和使用电器不当引起,同学们要注意: 1、使用火炉取暖,火炉的安置应与易燃的木质家具等保持安全距离,在农村,则要远离柴草。 2、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 3、火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4、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等助燃物品,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 5、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在学校里也有防火安全问题,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人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采用火炉取暖的教室,要选派专人负责,管理好炉火。 4、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5、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池,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外出活动如何注意防火? 外出活动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在防火方面要做到:

西周的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西周的封邦建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商纣的残暴统治;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西周的礼乐制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单的西周分封示意图,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统治的。提高阅读课本,了解历史现象和运用不同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搜集、讲述商纣王、周幽王荒淫残暴统治的故事,结合具体史实,思考、讨论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提高具体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知道西周分封制对当时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权力的消长和利益矛盾的变化,它逐渐松弛和遭到破坏。从而认识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和一劳永逸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一成不变。通过商、西周、东周的更替,懂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爱护民力、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初步树立亲和人民、服务人民的人生态度。在课中问题的讨论中,培养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礼”和“乐”对维系西周统治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播放电视剧《封神榜》的部分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看过《封神榜》这部电视连续剧吗?说说你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人物,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说理由。 二、讲授新课: 1.商亡周兴

幻灯出示周武王、国君纣王的像片。组织学生讨论“商朝灭亡”的原因。 明确:国君纣王加重赋税,用酷刑镇压百姓和对他不满的王室大臣,如:高筑“鹿台”、处死鄂侯制成干尸示众,将比干挖心处死等;宠爱妲己,沉湎于酒色;周的势力强大。 2.“封建天下” 提出问题:周武王原来只是一个方国小小的首领,现在突然成为了这么一大片土地的统治者。那么假如你是周武王的话,面对一片这么幅员辽阔的国土,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去管理自己的国家呢?(生成性的教学内容) 展示《周初分封形势图》,出示问题: ①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②周王对哪些人进行分封?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做诸侯?西周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③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怎样呢?④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⑤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它有什么作用呢?⑥西周实行分封制有何历史作用? 归纳: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一是王族,二是功臣,三是旧贵族的后代;分封王室子弟,是利用宗亲的关系,来维护姬姓王朝的统治;分封功臣,一则是对他们忠于周王,建功立业的报答,二则是利用固有的君臣关系,使其忠心耿耿地为王室效力;分封贵族的后代,让其管理原有的部族、邦国,保持政局的稳定,并能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第一,它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 第二,密切了西周与周边部族的关系,扩大了统治范围; 第三,保证了政局的稳定,也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制礼作乐 分封制是建立在血缘和亲缘基础上的,为了有效地巩固周王政治上共主和血缘上大宗的地位,西周在思想文化上也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对此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周公。周公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 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排行第几(有老三说,也有老四说),是历史之谜。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摄政。尽心尽力,为人为政,都堪称后世之楷模。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制定的礼乐制度。所谓礼乐制度,是指周公在整个执政期间对有关各种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建树。《周礼》一书,据说就是周公对西周以前经世大法的总结。 西周王朝以夏商礼乐为基础,在公元前1058年制订了周代礼乐(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