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合一 总

三规合一 总
三规合一 总

1“三规合一”的初步分析了解

1.1“三规合一”

1.1.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为对象,体现了国家或地方方向、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作的全面规划、部署和安排,提出政府在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重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关于国民经济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从法定地位上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上位规划,但是两者在内容上实际上是互补的,因此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依据的关系。前者的国家规划色彩更强,后者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但是前者近年来酝酿的改革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向是向空间领域倾斜,这对于城市规划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使得两者的主要矛盾之处不仅限于城区内短期(5年)的规划安排,而且拓展到区域层次的规划问题。

关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在地域覆盖上,城市规划包含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但在城市规划区内,后者承认前者的特殊的法定地位;在调节的内容上,城市规划包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法定地位上,城市规划略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明显逊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者否定了前者的特殊地位。总体讲,法律规定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关系,正逐渐演变或被诠释为“服从”关系或“依据”关系。

1.2 三大规划存在不足与矛盾

虽然城乡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大规划职能明确,但由于三大规划独立编制,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导致长期以来三大战略规划存在内容不一致、相互衔接差等缺陷,不能有效起到空间统筹、优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的作用。

建设部主管的城市规划最具有技术和管理实力,但建设部属于专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在综合作用的发挥上受到较大制约。国家发改委具有综合协调发展职能,但其空间规划技术力量与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行使区域规划职能力不从心,无法解决空间结构合理组织的全部问题,不能替代同层次的空间规划。国土资源部也是一个专业管理部门,空间规划的技术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单一目标规划体系,难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各项用地供需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

1.2.3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对经济社会因素考虑不足

相对来看,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约束力相对较强,但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均存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考虑不够的硬伤。

1.3“三规合一”中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1.3.1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相协调

以往作规划,只强调经济社会各阶段发展指标,而对完成各阶段指标所需要的土地能否与城市土地规划相一致考虑不够。例如在编制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将2010 年、2015 年、2020 经济社会指标与生态城各阶段用地配置计划进行了对接,以产业占地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准测算各项指标;反过来,城市土地规划又按产业发展规律对土地的要求,调整优化了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两个规划互补完善,形成了良性循环。

1.3.2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支撑,需要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在编制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对生态城产业选择、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内容充分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对接。考虑生态建设的要求,选择绿色建筑产业、环保科技研发服务业等产业作为生态城未来产业,交通为绿色出行方式。同时,又将经济发展规律、社会事业发展特点反馈给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的规模与发展方向与确定的产业及规模相衔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3.4 产业、人口、城市相协调

国内外有许多产业与人口脱离的区域,出现了睡城,这种不成功的案件就是因为产业与城市规划脱节造成的后果。在编制生态城规划过种中,始终贯穿以产业集聚人口、形成城市的理念,从产业成长的规模、产业性质考虑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与城市发展定位、规模相适应,形成产业与人口良性互动、城市良性发展的模式。

1.4 “三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4.1根据区域发展背景与城市发展现状进行政策输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在区域中的定位,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4.2 通过功能定位确定城市职能,进行城乡产业布局,并根据四类主导产业功能分区与现状开发强度分区综合确定四类主体功能区,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并制定配套区域政策;

1.4.3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的人口迁移及产业发展策略确定城镇规模、职能、等级结构,并构建生态、产业、交通、服务四大支撑体系;

1.4.4

1.4.5 进行专项规划,提出空间管制措施;

1.4.6 制定规划实施机制,并对部门政策及下层次规划编制提出指引性要求。

“三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技术路线图

二、以增城市为例的三规合一差异分析整理过程

2.1 明确增城三规各自的具体情况

2.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按照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以“三个重大突破”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增城市在此背景下确定“六大发展平台、二十一个重点产业园区(二上增至“二十九个产业园区”),326个重点项目”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重点项目中为建设项目的151个。

2.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2423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9716公顷,有条件建设区(扩展区)面积248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总面积38938公顷。

2.1.3城乡规划拼合

结合对现有规划法定性的分析,最后确定将中心城区与新塘镇、中新镇、派潭镇、石滩镇、小楼镇、正果镇的总体规划,以及5个已批复的与6个正在报批中,以及近期编制的教育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纳入城乡规划整合范围中。

根据增城市城乡规划拼合成果,其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为35309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078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87%,村建设用地为452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

2.2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叠加后分析

两规建设用地规模差异除了在数量上的差异外,还存在空间布局上的不同。对“两规”进行叠加,将建设用地规模差异用地分为规模协调一区(城规有规模,土规无规模)和规模协调二区(城规无规模,土规有规模)。出一份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统计表(含公共绿地)

对于城乡规划中的城市绿地,与土规进行叠加统计,则土规为非建设用地的城市绿地为4249公顷(其中1008公顷的城市绿地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这部分城市绿地在对“两规”建设用地进行差异分析时,可视作规模协调区。再出一份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统计表(不含公共绿地)

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叠加后分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部分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布置在土规非建设用地内。根据叠加分析,增城市重点产业园区和重点建设项目总规划用地范围为18254公顷。从规模差异来看,城规建设用地为8854公顷,土规建设用地为7887公顷,“两规”规模差异为967公顷。从布局差异来看,土规有规模,城规无规模用地为1093公顷;城规有规模,土规无规模用地为2060公顷。

2.4 “三规”差异问题总结

(1)增城以“大基地大项目带动经济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对土地整合、建设用地指标提出了较高需求,大园区用地差异成为“三规”矛盾的主要方面。

(2)基本农田保护与教育园区等重要发展平台建设存在直接冲突,成为“三规”协调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

(3)增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对城镇与村庄建设用地的协调提出更高要求,使得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平衡城乡发展矛盾,成为“三规”差异协调的主要方向。

2.5差异协调原则和措施

2.5.1差异协调原则

差异协调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确保建设用地规模不变,并为维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稳定性,原则上不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图斑。两规不符的应以建设项目为依据,合理利用“广州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方案”中的有条件建设区和城市生态绿地土地管理政策。

1)重点保护核心保护区原则

2)确保重大发展平台、重点项目原则

3)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4)全面统筹建设时序的原则

2.5.2差异的分类处理

通过对增城市差异图斑的梳理,分析“两规”差异图斑的形成原因,主要将增城市的差异性用地分为五类:

(1)规划建设用地位于禁止建设区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由此引起的差异用地。

案例说明:教育城内用地,部分用地(教育用地),城规中建设用地,土规为基本农田,暂不给规模,划为城市生态绿地。

(2)位于重大发展平台、重点产业园区内的差异用地

案例说明:东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内,部分用地,城规建设用地,土规为有条件建设区,现状未建,不给规模,划入有条件建设区。

(3)“两规”中重点项目的差异分析

A 重点产业、民生项目、市级基础设施没有完全落实引起的差异

未占用基本农田的重点建设项目,根据增城市的发展战略部署,通过土规的挖潜,优化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两规”建设规模。注:两规中均没落实的重点项目本次规划也给予规模落实;

案例说明:如、增城火车站、增城歌剧院等项目,土规或城规、或两者没有建设用地规模。

B 国家及省级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完全落实引起的差异

案例说明:北三环沿线,原则上不安排规模,示意性表达

(4)“两规”中一般项目中城乡建设的差异

A 城镇建设安排引起的差异

案例说明:挂绿新城地块,城规为建设用地,土规为林地,现状未建,不给建设用地规模,从保证城市空间形态完整性出发,可划为城市生态绿地或有条件建设区。

B 城乡规划中预留的控制性路网,土规没有规模

案例说明:以土规为准。

c村建设安排引起的差异

对于城规与土规对村庄建设安排引起的差异,村庄建设边界以土规为准。

(5)因边界、制图差异产生细微误差

因制图、行政边界差异等原因引起的误差,以土规为准。

2.5.3 差异处理措施

在五种差异分类协调策略基础上,具体分析每个差异图斑的用地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差异处理措施建议。详见增城市“两规”差异图斑处理建议表。(资料有表,可供参考)

2.6三规差异协调方案

2.6.1 差异图斑处理结果

增城市两规差异图斑共16079公顷,需协调土规规模缺口的重点项目共28个,经过2012年11月9、16、21日三个部门以及2013年1月31日多部门联席会议,绝大部分差异图斑(15918公顷)均已基本形成统一处理意见,大部分重点项目的用地保障已基本形成共识(107个),除少量重点项目(其规模缺口约150公顷,基本为基本农保)需广州市政府向上级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外,均形成统一意见。出一份“两规”调整情况表

2.6.2城乡规划绿地的处理

根据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办公室的要求,结合市“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城市生态用地土地管理政策,可在原有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针对部分城市绿地实行农用地管理,并通过规划实施,通过土规调整进行指标的腾挪。

土规修编过程中已将479公顷城市绿地“复垦”为农用地,因剩余斑块较为破碎,且绝大部分为城市防护绿地,需通过以下原则进行梳理:

(1)现状是农用地、规划为公共绿地或防护绿地。

(2)考虑合理性,地块具备一定的规模且便于实施农用地管理(规模大于1公顷)。

(3)考虑影响性最小,不影响“三旧改造”及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的报批,不涉及征地权属矛盾。

2.6.3土规可腾挪空间的处理

根据前期差异分析,增城市土规建设用地超出城规总量为2504公顷,其中现状已建设1627公顷,未建设规模为887公顷。

通过部门协调会议进行梳理,剩余约8平方公里,基本属于已批、已征用地、重点建设用地、重点发展园区用地。

通过增城市土规大于城规空间分析图,进一步精细化差异类型,通过与影像图和2011年变更数据,存在约50公顷腾挪空间,基本属于土规为建设用地,现状为农用地,城乡规划为河流的用地。通过初步梳理判断,土规最大可腾挪的建设指标为143公顷,需进一步针对该部分用地,从规划管理,土规调整及项目报批审核可行性。

2.6.4 重点建设项目保障

根据发改提供“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表,除6大战略发展平台、21个重点园区外共有326个重点建设项目,扣除可不安排规模市政道路、水利及不占地项目,需要落建设用地的重点项目152个,目前已落项目红线的122个(另有落实32个变电站未在发改委提供重点项目中)。对重点项目范围城规与土规进行叠加分析,“两规”符合重点项目数量为69个,通过划为绿地等技术手段矛盾可协调项目为39个,综合前述分析,通过挖潜腾挪规模,与土规存在较大矛盾的28个重点项目(含17个变电站)中,可落实规模的重点项目为24个(含17个变电站),难以落实的4个,其规模缺口约150公顷,

基本为基本农保。

2.7 “四线”划定

分别为:1、建设用地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城市生态绿地控制线、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2、产业区块控制线3、生态用地控制线。四线起到一个管控的作用。

(1)建设用地控制线,为约束性控制线,超出建设用地线之外的用地不能进行建设。规模边界为“两规”一致范围,可直接使用;扩展边界为有条件使用,需通过规划修改进行使用;非城乡建设用地只能用于交通、水利、特殊及风景名胜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绿地只能供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建议)允许7%左右的建设用地比例。

(2)产业区块控制线,为引导性控制线,引导产业入园、集聚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

(3)生态控制线,需按照广州市拟制定的管理办法进行管控。

2.8远景规划

为使远景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应积极控制必要的绿色生态空间。

规划从资源环境容量角度着眼,确定不可建设用地的规模与空间分布,以此为基础确定远景适宜的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后增城市可新增建设用地已不多,建设用地极限规模可作为远景规模目标。

增城市远景规划建设用地呈团块状,集中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新塘镇以及中新镇三个区域。产业区块主要分布在新塘、石滩及中新镇。远景生态保护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山体,增江及西福河沿线。

合规管理办法

合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规管理,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保障公司依法经营、健康发展,依据《**集团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含全资子公司)的合规管理。控股公司按照法定程序贯彻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公司和所属单位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统称制度规定),将落实合规管理要求作为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融入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纳入考核、严格兑现,确保依法经营管理。 第四条合规是公司对全体员工的基本要求,员工应当树立合规理念,熟知并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禁止违规为公司或个人谋取利益。 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带头守法遵规,全面落实各项合规要求,推动实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 第五条公司和所属单位主要领导是合规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合规管理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业务领域合规管理承担相应管理责任。

第六条合规管理按照公司和员工行为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商务行为合规管理由合规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管理;非商务行为合规管理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本办法所称商务行为,指企业经营管理中与反商业贿赂、反利益输送、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行为。 第七条公司企管法规处是商务行为合规管理综合部门,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制(修)订公司合规管理制度。 (二)组织公司合规风险评估与预警、审定合规流程,组织内控测试。 (三)组织公司机关和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合规培训、评价和档案管理。 (四)组织重要事项合规审查。 (五)组织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违规案件调查。 (六)负责公司合规管理信息平台的维护和管理。 (七)指导所属单位合规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商务行为合规管理相关工作。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将合规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将合规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依据之一。 纪委负责违规举报受理、反商业贿赂反利益输送方面的违规案件调查、违规责任追究。

基于“多规合一”的项目生成机制研究——厦门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多规合一”的项目生成机制研究 ——厦门的实践与思考 李佩娟,蔡莉丽,何子张 摘要:“多规合一”工作的目标在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于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项目生成策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本文概述了现阶段项目生成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厦门市的“多规合一”改革探索为例,分析了厦门基于“多规合一”的项目生成机制的概念内涵与改革路径,总结了项目生成机制的工作方法与实践成效,认为项目生成策划是“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领域,将在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中发挥着蔚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规合一”项目生成厦门 1引言 在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城市转型发展内在需求的要求下,各地都在探索不同形式、不同路径、不同深度的“多规合一”,学界也兴起了与“多规合一”相关的体系变革、制度创新、技术探索等的理论研究[1-3]。但从现阶段的地方实践和学术研究看来,多数的探索还停留在“一张图”的空间规划编制阶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规合一”工作并不是开展一个独立类型的规划编制,它是一项系统的改革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推动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转型,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借助有效的空间治理手段,其中,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依托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推动建设项目科学高效的生成、审批与落地,持续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内的用地布局,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与治理能力。 在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项目生成(即项目前期的管理)是项目审批全流程再造的首要环节,项目生成的效果决定着后续审批环节和监管环节的实施效果,是改革的重点。厦门市自2014年年初开展“多规合一”工作以来,基本编制完成“一张蓝图”,构筑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一张表格”,并正在完善与之配合的“一套运行机制”[4];其中“一张蓝图”于2014年7月编制完成,此后厦门“多规合一”工作重点转向于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即

三规合一 总

1“三规合一”的初步分析了解 1.1“三规合一” 1.1.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为对象,体现了国家或地方方向、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作的全面规划、部署和安排,提出政府在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重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关于国民经济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从法定地位上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上位规划,但是两者在内容上实际上是互补的,因此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依据的关系。前者的国家规划色彩更强,后者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但是前者近年来酝酿的改革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向是向空间领域倾斜,这对于城市规划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使得两者的主要矛盾之处不仅限于城区内短期(5年)的规划安排,而且拓展到区域层次的规划问题。 关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在地域覆盖上,城市规划包含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但在城市规划区内,后者承认前者的特殊的法定地位;在调节的内容上,城市规划包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法定地位上,城市规划略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明显逊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者否定了前者的特殊地位。总体讲,法律规定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关系,正逐渐演变或被诠释为“服从”关系或“依据”关系。 1.2 三大规划存在不足与矛盾 虽然城乡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大规划职能明确,但由于三大规划独立编制,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导致长期以来三大战略规划存在内容不一致、相互衔接差等缺陷,不能有效起到空间统筹、优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的作用。 建设部主管的城市规划最具有技术和管理实力,但建设部属于专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在综合作用的发挥上受到较大制约。国家发改委具有综合协调发展职能,但其空间规划技术力量与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行使区域规划职能力不从心,无法解决空间结构合理组织的全部问题,不能替代同层次的空间规划。国土资源部也是一个专业管理部门,空间规划的技术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单一目标规划体系,难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各项用地供需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 1.2.3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对经济社会因素考虑不足 相对来看,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约束力相对较强,但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均存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考虑不够的硬伤。 1.3“三规合一”中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1.3.1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相协调

兴业银行全面合规管理系统体系建设地整体目标

兴业银行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目标兴业银行开展全面合规管理体系项目建设的整体目标有二:一是构建一个“良规体系”。通过提炼业务和管理流程,识别并提示风险;同时,明确界定各机构及岗位的职责和接口,注重建立健全岗责体系,为杜绝违规行为打下基础。此外,通过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合规风险的监督、评价与纠正。二是构建一个合规管理信息工作平台。通过建立一个兼顾安全性、完整性、扩展性和易于维护的IT信息管理平台,支持本行合规管理机制和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转和持续改进。 兴业银行合规管理基本制度建设情况 兴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监管规定要求,始终坚持合规经营,不断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2008年,本行出台了全行合规管理的基本政策——《兴业银行合规管理制度》,对全行合规工作的基本原则、合规管理体制与架构、合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成为兴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此后,本行又出台了《兴业银行信访举报制度》,进一步健全了诚信举报体制,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的行为,并充分保护举报人。此外,本行还制定了《兴业银行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严格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认定与追究,注重提升对内外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2012 年3月,《兴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经本行第七届董事会第十次

会议审议通过,《合规风险管理子战略》作为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风险管理战略体系之中,旨在进一步完善本行合规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及监测,持续做好案件风险防控,严格防范违规事件,确保本行依法合规经营。 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介绍 为适应发展需要和满足监管要求,兴业银行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合规管理体系以制度清理为切入点,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求,充分运用RCSA等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分析管理工具,对兴业银行主要的业务、管理和支持保障活动流程进行梳理,并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形成合规管理体系文件。同时,开发了合规管理IT支持系统,为体系文件的持续改进及开展合规风险监测、评估和报告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先后完成总行层面和上海、重庆两家试点分行的体系推广后,本行以“总体策划、分片推进、滚动实施、注重实效”为原则,将其余30余家分行分成四批开展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09年年底,本行已初步完成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在全行范围的搭建,构建一套包含操作流程、风险控制要求在内的合规管理体系,为进一步改善本行内控环境、保障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为建立满足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规定的内部控制体

三规合一

三规合一 一、含义: 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它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即为“三规合一”。 “三规合一”中的一指的是一个同一城市空间,在规划上的统一,同时针对规划的编制、标准、协调机制进行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政策、定目标、定任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为对象,体现了国家或地方在规划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技进步主要方向、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作的全面规划、部署和安排,提出政府在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重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耕地保护)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分为全国性、区域性的总体规划和生产单位内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两种。 二、三规合一动机: 三大规划自身不足与矛盾 国民社会与经济计划注重社会与经济发展,但对空间的规划与管理不足、在行政区划职能方面力不从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未体现空间布局特点,同时偏重于农耕地的保护,对城镇化工业化的城市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城市规划具有良好的空间规划背景,但在城市综合发展上的作用有限。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可实施性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注发展目标与策略,重宏观轻建设,导致项目难以落地、政策缺乏空间载体,而被视作发展规划向空间领域迈进的主体功能区划由于过多的考虑功能区的政策属性,忽略了空间属性和发展属性,其实施性较差。

三规合一

“三规合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地方实践样本发表日期: 2014-09-12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字体显示:大中小] 点击率:1359 长期以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规划编制主体、规划内容与主要任务、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造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规划等(简称多规)相互之间存在“打架”现象,使得规划落地困难,普遍引发空间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失衡等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需求的多样化带来规划的复杂性,传统时代中规划功能和空间的一一对应,逐步过渡到多个主体利益交织导致功能和空间的非直接对应,以及规划编制过程的工作机制衔接不畅等问题。正因为如此,规划系统才需要以城市的智慧系统面目来解决面对的问题。

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拉开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帷幕,会上明确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两横三纵”战略格局。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解决规划体系(含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规划等)在各自工作目标、功能要求、空间范畴、技术标准、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基于“一个城乡、一个空间、一个规划、一个系统”的思想,通过统一多规衔接的技术标准和协作机制,发现和解决多规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张蓝图干到底”提供高度协调统一的权威空间规划指引。 何谓“三规合一” 所谓的“三规合一”,即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以及负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融合起来。“三规合一”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只有一个城市空间,在规划安排上互相统一,同时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人类诉求的多样化推动城市规划系统的非线性演变,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空间和功能之间对应关系的复杂变化。要协调现有空间载体性规划体系和功能性规划体系自身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在统一的发展纲领下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有“多规融合”与“多规合一”两个解决途径。其中,“多规融合”是指在维持现有各部门工作体系下,将传统上多个空间规划存在的矛盾,通过多部门的协调逐步解决,最终达到多个规划在内容和目标上的统一;“多规合一”则是指由一个部门主导多个规划之间的统一编制,通过内部管理规范和工作制度,将原来多个规划有效整合为一个更统筹性的规划,化“多”为“一”,成为一个完整体系。 在中国现实的国家管理体制情况下,区域协调发展应遵循一条化繁为简的“铁律”:低级层次要服从高级层次的区域发展目标;各区域要服从国家目标。当局部与整体发生矛盾的时候,局部必须服从整体。这意味着,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规划需要由具有超越城市群以上的更高级权威机构承担规划制定协调和规划实施落实的任务,由国务院甚至中央领导作为最终协调领导。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多规合一”对现行行政体系变革要求较大,对主导规划的发改、规划、国土和环保等各部门的冲击更强,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指导,在城市级别更是需要至少市政府一级组建大部(局)制,像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以及广东顺德、天津滨

“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

“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 【编者按】 近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管理目标。当前,推进“多规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期聚焦从组织机制、关键技术方面整理和对比了上海、重庆、广州、厦门等城市开展“多规合一”差异化探索实践,以资借鉴。 ◎组织机制 上海:政府部门合并 上海“多规合一”实践的核心是在政府层面将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成立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并由新成立的机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两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 机构调整工作始于2008年,从嘉定、青浦两区试点开始,目前已在全市全面推进。以政府部门合并为切入点的“两规合一”工作,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按照“统一目标、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有序衔接”的原则推进。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工作正在试点开展。总体思路是坚持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城镇布局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安排基本不变,依据国家下达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同步实现规划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 重庆:部门统筹协调 重庆是由市发改委主导“多规合一”,以发展规划为指导,空间规划为载体,坚持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数据的思路,统筹协调各部门和各规划的关系,提取各规划的核心要素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引导近期发展建设。并以城乡统筹为契机进行规划体系改革,积极推动城乡规划从“三规合一”到“四规叠合”再到“五规合一”。 其中,“四规叠合”工作由市“四规叠合”工作协调小组领导,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综合平衡——联合审批”的工作流程。首先是市“四规叠合”工作协调小组下达各区主体功能定位和重要控制指标的具体数据,作为各相关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其次各区根据全市要求开展国土空间状况评价,形成方案初稿,小组根据各区上报的方案进行综合平衡,并提出调整意见;最后各区“四规叠合”规划文本修改完善后,报市“四规叠合”工作协调小组联合审批。在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四规”核心要素的综合实施方案,用以指导五年的发展和建设。

2012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标准(试行)

2012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标准(试行) 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二年十二月 前言 为落实我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三规有机衔接”相关要求,消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三规”)的差异,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广州市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以及“首善之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等定位目标实现,广州市按照“战略引领、平台整合、市区联动、试点先行”工作思路开展全市的“三规合一”工作。 “三规合一”简言之就是上述三种规划基于城乡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现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在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基础上,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代表)予以体现和落实。区(市)“三规合一”工作应重点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三规合一”工作以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沟通桥梁,构建信息联动机制,改革“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特此明确“三规合一”数据成果与交换标准,统一规划成果质量与形式,编制本数据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数据构成 (2) 第三章核心数据质量与制图规范 (3)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4) 3.2 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 (4) 3.3“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 (5) 3.4 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制图 (6) 3.5“三规合一”规划图 (13) 3.6“三规合一”远景规划图 (16) 第四章辅助数据交换约定 (18) 4.1 基础资料 (18) 4.2 主要规划资料 (18) 4.3 审批管理资料 (19) 4.4 其它参考资料 (20) 第五章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20) 5.1 数据格式 (20) 5.2 数据存储 (20) 2 第一章总则 1.1(制定目的)为配合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规划成果质量与形式,编制本技术指引。 1.2(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各区(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成图与数据交换。 1.3(解释权)本指引由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章数据构成 “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由核心数据和辅助资料构成,其中核心数据即“三规合一”规划成果“一张图”,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控制性详细规划拼合图,“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布局图,“三规合一”规划图,“三规合一”远景规划图等六张图纸。数据具体内容见表2‐1。

广宁县三规合一规划

广宁县“三规合一”规划 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年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个市县开展“三规合一”试点。年月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各地级以上市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珠江三角洲“九年大跨越”和粤东西北扩容提质的工作部署,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将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开发强度要求作为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指标分配的基本依据,围绕“保底线,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建立本地区“三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并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城乡空间实施有效管制。通过开展“三规合一”工作,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由于编制方法、标准规范、指标要求等的不同,各部门规划间存在规划结果不一致、实施难以协调等问题,需要搭建统一的平台,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上。“三规合一”规划也能为广宁县各镇正在编制的城乡规划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促进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各项规划的协调与衔接,保障城市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安排的落实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特组织编制《广宁县“三规合一”规划》。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 广宁县行政辖区,包括共个镇(南街镇、江屯镇、赤坑镇、北市镇、坑口镇、螺岗镇、潭布镇、石咀镇、古水镇、洲仔镇、宾亨镇、横山镇、五和镇、木格镇、排沙镇),土地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湖南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湖南省市县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建设指南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2018年5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关于空间规划改革、“多规合一”的安排部署,指导我省各市(州)、县(市)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湖南省各市(州)、县(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数据建库、成果管理、应用开发及管理运维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2 建设要求 2.1 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是通过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和相关规划,做到“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相一致,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促进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交互,实现项目协同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中期通过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感知、全面整合、全面协同,提高

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远期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其中,近期建设目标具体为: 全域现状数字化:摸清城乡发展现状,汇集相关部门数据,以基础地理信息为底图,叠加人口、土地、建筑、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城市运行等数据,制作全域数字化现状图,并建立更新机制。 空间管控精准化:统一空间参考、数据基础、差异协调规则,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精确划定各类空间管制分区、控制线,优化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加强资源要素的精准配置,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项目审批协同化:实现信息共享、项目生成、空间协调、协同审批,各职能部门相关审批业务在线协同运行,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提高政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监督动态化:辅助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共同监督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基于规划核心指标,建立评估考核模型,支持开展规划实施“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 2.2 建设原则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建立“多规合一”数据资源、服务应用、基础环境、管理运行等标准,保障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功能交互、信息互通、动态更新。 统筹建设、共建共享:落实政务信息化工程相关规划,整合各部门相关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的大数据,构建深度应用、上下联动、纵横协同的大平台。

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的转型与变革——无锡市“多规合一”的实践与思考

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的转型与变革 ——无锡市“多规合一”的实践与思考 王波,张靓 摘要: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转型呼唤政策转型、规划转型。”“多规合一”是当前城乡总体规划的转型与创新方向。本文在对“三规合一”的背景与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无锡市的实践,对其“多规合一”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探索了“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和“一套机制”。通过将“多规合一”后的成果整合为统一的技术信息平台,供各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使用,探索推进了政府审批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推动了社会治理工作的制度创新的转型与变革。 关键词:规划转型多规合一一张图无锡制度创新 1 “多规合一”的背景与形势 1.1 “多规合一”的背景 “多规合一”来源于“三规合一”。“三规合一”的“三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经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城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规”),这三个规划也是影响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规划。从实践的角度看,“三规合一”是指将经规、城规、土规中涉及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形成系统。“多规合一”则是将涉及城市发展的其他重要专项规划,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和园林绿化规划等一并纳入“三规合一”的工作体系,形成涉及面更广的规划协调。 “多规合一”的工作要求,其实在各自规划的相关法律条文中就有所规定。以“三规合一”为例,《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编制和执行经规及国家预算的职权;《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经规,组织编制土规;《城乡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规的编制应当依据经规,并与土规相衔接。从以上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基本可以得出“三规”之间的关系:城规、土规的编制都应当依据经规,城规还应注意与土规相衔接。“三规”有各自的规划目标和体系,对城市发展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也才有各自存在的必要。然而,“三规”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互有技术部分的交集需要相互协调统一,所以从规划编制的立法层面就有“三规合一”的基本要求。

“三规合一”的理论与实践

“三规合一”的理论与实践 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安排、部署或展望”。我国的规划种类和内容纷繁,有国家层级和地方一级的规划,有出自不同职能部门的规划,还有不同行业的规划等等。各类规划对国家及各地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规划的过多造成规划之间内容重叠交叉,甚至矛盾,不仅浪费了规划资源,更使实施部门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失去了规划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整合规划资源、加强规划之间的协调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各自的矛盾与不足,得出由分立到合一是实现三大规划协调统一的必然趋势,以理论为指导,以案例为基础,分析“三规合一”解决的实践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实现“三规合一”的具体途径。 1“三规”内涵及分立弊端 1.1“三规”内涵 1.1.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为对象,体现了国家或地方在规划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技进步主要方向、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作的全面规划、部署和安排,提出政府在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 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主要任 务、实施重点,是具有战略意义 的指导性文件。 1.1.2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 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 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 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 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 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 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 体安排。 1.1.3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 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 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 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 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 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 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 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 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 规划一般分为全国性、区域性的 总体规划和生产单位内部的土地 利用规划两种。 1.2三大规划的不足与矛盾 虽然城乡总体规划与国民经 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大 规划职能明确,但由于三大规划 独立编制,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 合,导致长期以来三大战略规划 存在内容不一致、相互衔接差等 缺陷,不能有效起到空间统筹、 优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的作用。 建设部主管的城市规划最具 有技术和管理实力,但建设部属 于专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在综 合作用的发挥上受到较大制约。 国家发改委具有综合协调发展职 能,但其空间规划技术力量与管 理基础相对薄弱,行使区域规划 职能力不从心,无法解决空间结 构合理组织的全部问题,不能替 代同层次的空间规划。国土资源 部也是一个专业管理部门,空间 规划的技术和管理基础相对薄 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 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单一目标 规划体系,难以在快速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各项用地供需 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 1.2.1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操 作性差 由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导向 性、客观性强,实施的约束性 弱,不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和 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不理想, 往往编制规划时轰轰烈烈、热热 闹闹,但批准通过后无声无息、 冷冷清清。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 只是规划期的概念,规划被束之 高阁,比较极端的现象是“纸上 画画、墙上挂挂”。 1.2.2 土地总体规划与城市 总体规划标准不一 虽然两个规划的核心内容都

多规合一规划内容

“多规合一”规划思路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精神为引导,围绕城镇建设空间规划改革的总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以专项数据库为支撑,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规划立法、体系完善、体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构建由“一个技术报告、一张蓝图、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组成的“五个一”空间规划体系,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格局,切实提高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全面推进区域规划体制改革。 二、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协调、求同化异的原则。“多规合一”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工作模式、技木方法、信息平台,找准规划差异,依法依规,应调尽调。同时,充分吸收各规划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已有成果,寻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优势空间,实现各规划成果的全方位优化融合。 坚持底线思维、集约节约的原则。生态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多规合一”工作应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增量,以批复用地规模指标为上限,合理确定新增用地规模。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互协调。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破解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 以深入调研为基础,针对区域发展建设现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乡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题研究,找准“短板”和突破口,明确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和规划控制协调体系,并突出区域特色。 坚持近实远谋、分步实施的原则。多项规划的协调统一,不仅是内容、指标、图纸的统一,还应保持目标和时限的一致性。编制具有统领功能的区域“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应将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定出总目标、总指标、总布局,以及对应的控制协调体系,对应到三个规划阶段中去,体现规划在远近、虚实、深浅上的层次感和可操作性。 三、实施路径 第一步,制定“多规合一”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思路、目标及具体工作部署;第二步,进行“多规合一”基础性研究,完成《“多规合一”技术报告》编制及专题研究;第三步,完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程;第四步,整合空间数据,构建专项数据库,建立区域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全域。 具体如下图:

多规合一的实践

引言 随着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任务及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能随意变动规划已成为基本共识。在此背景下,各地均开始了“三规合一”乃至“多规合一”的探索,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一张蓝图”式的平台,以有效统筹各部门规划,使之协调一致,便于政府统一实施。 在此之前,出于协调实施的需要,部分地区已开展了多规合一的尝试,如: 广州以空间战略规划为统领,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三规合一”; 重庆则在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及城乡规划基础上加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行多规叠合等。 深圳、上海等地更在管理实施层面上,通过整合规划与土地部门,实施城乡规划与国土规划的统一管理。 在当前城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层面上迫切需要各部门的规划高度协调一致,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及产业、交通、市政等各类专项规划亟需在“一张蓝图”上实现统一,保障政府有效实施规划,推进建设与发展,因此,探索“多规合一”已成为新型城镇化阶段的重要内容。 镇江多规合一的技术思路 1多规合一的研究目的 镇江位于江苏省域西南,长江沿江城市,紧邻南京与常州,与扬州隔江相望,全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镇江市域城镇化率已突破60%。

在已编制的一系列指引全市发展的规划中,除城乡规划层面上的中心城市2020版总体规划及各辖市2030版总体规划,还包括2030年及更长远时期的全市空间发展战略、新市镇规划、乡村整治规划等,另外还有土地利用规划及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近期行动计划、各类市政工程规划等不同部门层面规划。 为更有效地推进全市一盘棋发展和协调各部门实施工作,并将国家及全省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融入行动计划中,镇江进行了一张蓝图式的多规合一尝试,目的是将已有的各类上位规划、部门规划及空间规划融入其中,有效推进全市的建设工作。 2多规合一的研究路线 为有效实现一张蓝图式管理,本次研究结论形式采取市域空间规划图纸,基于该平台重点协调相关上位规划,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 统筹各部门规划,如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及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等; 衔接相关下位规划,如各辖市、镇总体规划及村庄发展整治规划等,实现多规划的高度融合与协调一致。

金融合规体系管理系统

金融合规体系管理系统 一、建设目标 金融行业的监管相对来说更加严格,企业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应付各种检查和审计。为了减少企业在合规检查这方面的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控性,我们开发了这套合格体系管理系统,把企业的制度,组织,流程和工作记录的相关信息按照各种合规审计的方式加以分析和整理,大大减少准备相关资料的工作量和时间,有利于企业能轻松有效地应对各种外部审查和进行企业内部审核。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家、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国际金融管理机构,各种ISO认证公司等各种机构的外部审核。 适用于企业进行内部各种审计要求,如财务审计,运营审计,ISO内审等活动。 适用于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和ISO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社会责任管理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 三、使用对象 企业领导层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 企业合规管理部门 企业相关运营部门 四、系统特点 流程可视管理层随时可以查看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目标,人员,流程和相关工作的执行状况。 上下对接实现企业总部与分部(子公司)间的相互对接情况。如: 1.目标对接总部与分部之间目标分解,目标考核,目标预警,目标实现的层层 汇总等(包括体系目标,安全目标和绩效目标等); 2.体系对接保证企业内控和各种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方便进行内部审核和评 定。具体工作包括分部文件的报备审批,企业内部行审的计划实施,体系运 行的监督和管理等; 3.流程对接保证总部与分部之间的流程一致,便于管理和考核。流程执行监督, 流程绩效对比,流程文件执行率考核,红头文件下发贯彻率等; 工作可查员工填写的工作记录会自动跟流程文件关联,保证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流程文件支撑。管理层很容易了解企业关键流程的执行情况和知道哪些流程涉及面广而应该不断改进。 这样,企业的管理有整个管理体系框架进行指导,企业的目标可以通过绩效进行考核,企业的运营有流程文件来规范,员工的工作有流程记录来证实。 例如:管理机关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企业签收之后会调整相应的管理目标,修订相应的管理流程文件,员工会按新的流程文件完成相关的工作。如果管理层想检查红头文件的贯彻情况,系统会自动汇总相关的目标修改历史,文件修订状况和员工按照新流程要求的工作记录,整个红头文件产生的效果一目了然

厦门市_三规合一_规划审批改革_翁芳玲

□ 翁芳玲,赵燕菁 厦门市“三规合一”规划审批改革 [摘 要]当前,我国规划审批程序相当繁琐,存在项目落地难、城市空间无序发展,项目推动慢、部门协调成本高,审批时间 长、报建材料多等问题。基于此,厦门市从简化规划审批流程、改革规划审批内容、共享规划审批信息和联动审批部门四个方 面对规划审批进行了改革,以期构建“三规合一”项目生成平台,扩大基础信息内容,实现多部门审批信息共享,提升审批效率。 [关键词]“三规合一” ;规划审批;改革;信息共享;部门联动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8-0050-04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Three Plans Integration” Based Planning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Reform, Xiamen/Weng Fangling, Zhao Y anqing [Abstract] Presently urban planning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has redundant problems in project approval,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etc. Xiamen city simpli? es the process from procedure, content,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to establish a “three plans integration” based project approval platform. [Key words] Three plans integration, Planning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Reform, Information sharing,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0引言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2014年厦门市正式启动“三规合一”工作,并被国家发改、国土、环保和住建四部委列为“三规合一”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部门如何利用掌握大量数据的优势,结合“三规合一”工作进行城市规划的管理改革,引导城市快速、择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厦门市规划审批改革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生成、推进,通过规划部门联动各相关审批部门,进行建设项目审批的改革,并响应了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数据共享,在数据共享及技术支撑的基础上,通过多部门联动,实现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以及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精简与优化,提升了报建、审批的效率。1规划审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规划审批由于存在不同规划之间“打架”、涉及部门众多及审批时限冗长等问题,导致了政府效能不高。 1.1项目落地难,城市空间无序发展 当前我国的规划从编制到项目落地,往往面临“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困境,导致规划编制不能引导城市发展、确保项目实施,也不能充分发挥规划部门在城市发展战略和空间统筹方面的优势,常造成建设项目分散、城市配套设施不足、用地混杂、城市发展方向不明确及规划实施进度慢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整体发展效益,无法真正体现规划的战略作用 和龙头作用。 [作者简介]翁芳玲,博士,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科员。 赵燕菁,博士,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

规划——三规合一相关内容及问题

1.什么是三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简称“三规”). 更广泛的多规还包括交通、环境、生态规划等。发展规划由发改委负责,空间规划由建设部来牵头,各地的建筑规划院和大学来负责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上由国土部门来负责。 所谓的“三规合一”,即指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以及负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融合起来 2.三规具体含义及关系 发展规划——“定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为对象,体现了国家或地方在规划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技进步主要方向、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作的全面规划、部署和安排,提出政府在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重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城市规划——“定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

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土地规划——“指标和坐标”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分为全国性、区域性的总体规划和生产单位内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两种。 三大规划之间的关系 关于国民经济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从法定地位上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上位规划,但是两者在内容上实际上是互补的,因此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依据的关系。前者的国家规划色彩更强,后者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但是前者近年来酝酿的改革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向是向空间领域倾斜,这对于城市规划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使得两者的主要矛盾之处不仅限于城区内短期(5年)的规划安排,而且拓展到区域层次的规划问题。 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但在城市规划区内,后者承认前者的特殊的法定地位;在调节的内容上,城市规划包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法定地位上,城市规划略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明显逊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者否定了前者的特殊地位。总体讲,法律规定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关系,正逐渐演变或被诠释为“服从”关系或“依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