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20讲-第五讲-边塞(2.军歌嘹亮)

唐诗20讲-第五讲-边塞(2.军歌嘹亮)
唐诗20讲-第五讲-边塞(2.军歌嘹亮)

第5讲边塞

2.军歌嘹亮

由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生出好大喜功的王霸气,使唐王朝热衷于开边拓土;边地一些民族、部族的首领不时率领属众向经济发达的唐王朝闪击侵夺。这是盛唐时期边塞战争的两种主要动因。然而就具体的战事而言则情况复杂,原因各异。诗人们对于边塞战争的态度,受着多方面的影响,作品也表现出不同内涵。

1)书生意气

李益在《从军诗序》说:“吾自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军中酒酣,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这就是对边塞诗人创作心理的最佳阐释。在开元天宝年间,整个社会弥散着尚武的风气,看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1的豪士,女人也愿意“妾身如松柏”,支援“为国愿长征”的良人2。所以,读书人也希望边功入仕,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3这样的行动标志男人的成功,同时满足女人的那个英雄梦。这种理念一直影响到中唐诗人的心理,李贺曾经郁闷狂呼:“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4。置身这个特定时代,追求功名、向往边塞的诗人们,很自然地在作品中留下了强大帝国的折光。他们用豪迈恣肆的笔触,写下当时的艰巨斗争,反映了热情的进取精神。请看边塞诗中的将军系列形象。

天宝十二载,高适5曾任河西节度哥舒翰的记室参军。后因平永王璘有功,迁淮南、剑南节度使,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是个少有的“诗人之达者”6,唯一的侯爵诗人。他诗歌中的将军形象很好地反映了杀敌报国、功名自许的时代取向。

《塞下曲》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1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2《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

3高适《塞下曲》

4《南园十三首》其六

5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性落拓,不拘小节。曾游蓟门欲从军,两入京城求仕,均失意而归。天宝八载(749年),举有道科任封丘尉。

6胡震亨《唐音癸签》

高适列举整装,出师,战斗,班师的情状,想象封侯拜相的光彩。酣斗大笑,轻松裕如,非常潇洒。一般认为高诗“尚质主理”,现实主义色彩浓;而岑诗“尚巧主景”,浪漫主义色彩厚。高适这首诗尚武贬文,却有极强的浪漫情怀。

而另一位边塞诗人崔灏7曾一度在河东军幕中任职,从军后有《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赠王威古》等诗。老大来作“从军行”,却常以少年游侠的形象自况或喻人,其豪迈勇武的气息,颇有意味。如《赠王威古》: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一场激烈的鏖战,在诗人笔下就像寻常的狩猎那样轻松,在顾盼之间烘托出非凡气概。王威古身上这种明朗刚健、意气风发的格调,其实带有浓烈的书生意气、想象分子、夸张意味。

王昌龄甚至在《青楼曲二首》中骄傲地想象: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如果自己是一位旌旗十万,白马金鞍的少年将军,一定会吸引有身份有教养的那位楼头小妇,远远地目随着一路飞扬的尘土直到建章宫,然后“红妆漫绾”幸福得不知所措。

边塞诗实在是最适合青年的生命体验,写边塞诗的诗人一定有一颗动人的心,在中国传统视野里的中国文人,不但要把个人的成功显现在事业上,而且要显现在美好的家庭里。备受恩宠固然是成功,金闺玉人眼光的追随才能使成功更完满。

这种情调,很小资的。

说唐人功业自许,看看这些将军的得色便可以了。

2)英雄本色

边功封侯与怀土思亲的矛盾,是边塞诗歌的热门主题。唐人并把不怀土思亲当作什么扰乱军心的事,而是视作人之常情。李颀喜欢以纵放奇诞的用笔和构想来描写生活中具有豪荡不羁性格的人物,他的《古意》刻画须如猬毛、杀人无数,那样孔武坚强的人物面对辽东小妇的琵琶歌舞也不禁泪下,非常动人: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想想三军泪如雨,该淋湿多少人的心!这种摹写应该是泛写,风沙雪水葡萄饮,雁门千里一寸心,确有几分艰苦悲壮的味道。男儿泪总有一种天然的高贵感,这样的倾泻该是一种缓解了。

但是,西部不相信眼泪。

7崔灏(?—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年或十一年登进士第。

那位“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其作“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王之涣,那位一直担任主簿、县尉等吏职,县令把女儿嫁给他,他还是不屑于“屈腰之耻”而拂衣去官的王之涣,那个绛州的王之涣8用《凉州词》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绝域荒寒,苍茫云海中万仞高山围绕一座永无春色的孤城,很艰苦。置身其中的战士互相慰问,你吹我答——你何必!声调从容平静而不落于凄切,意气骏爽,劲力遒健,画面雄壮阔大,很帅吧?无畏,并非真英雄,能够战胜自我才是英雄本色。这就是战士身上动人的魅力。

再者,写荒寒酷暑恶劣环境的诗句在边塞诗中几乎触处皆是。诗人渲染这艰苦,是不是气馁、消极、颓唐了呢?不,全然不是。他们笔下的险恶条件并不让人感到恐怖,倒是让读者感到诗人表现它时那种欣赏以至赞美的情感,成了诗中人物豪迈气概的绝好映衬,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开元时期另一诗人王翰也有《凉州词》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9,琵琶弹拨的,毕竟是撩乱边愁,跳累了,醉晕了,一丝乡情袭上心头,横跌在地,倒头就睡。纵然战死不归,何妨美酒先醉。其中并非没有痛苦,关键是这痛苦压不倒豪荡磊落的壮怀。

这种豪情在“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昌龄10那里甚至演化为好战心理。

王昌龄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用体制短小的绝句来表达,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际遇使他的边塞诗充满了昂扬亢奋的英雄主义品质,《出塞二首·其二》云: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战马,沙场,军鼓,金刀,鼓动着男儿的热血,你看,战斗结束,敌人的血在回鞘的刀锋上犹自未干!不要恐怖,战争本来就是如此生动残酷;血腥?天下有多少如此骄傲的新兵?《唐才子传》云“奇句俊格,惊耳骇目”,没错。

这种豪情在李益那里甚至演化为战死沙场的坚定志向: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塞下曲》)

李益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藩镇割据,报国无门。但是全诗壮怀激烈,英雄气概不减盛唐。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王昌龄的《相和歌辞·从军行》说的明白: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这首五言乐府是“堆积”成功男人的体验。从边塞之远之苦写出十年征战之漫长,再感慨功名无着落,最后是悔恨当初不知军旅生涯的艰难,做将军历程的曲折,否则就把那些读

8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即今山西新绛

9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二》

10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0)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晚年遂狂放不拘。安史乱后,欲回故乡,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书的时间用在从军上了。遗憾、惋惜、怅然交织在一起,很失落。好战的背后是好官,原因就这么简单。唐人追求功名本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成功人士高适《塞下曲》说得更明白,“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边功入仕,难道还有别的手段?王昌龄当年恐怕和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是个偏向于用战争解决一切国际、民族问题的对将军衔痴迷的军官迷。好战、好官可能是年轻躁进的显露,也可能是求功上进的表现,还可能是战争观上的误区。这是英雄主义背后的问题,且看下文。

3)谁与争锋

这样的将领这样的战士组成的军队,军威何如?唐人有很多敌人不战而降的描绘。“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那时的唐军似乎特别牛气:“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11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许多充满必胜信念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其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

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

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威风。“将军金甲”三句写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诗人渲染这艰苦,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可不是一般套语。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节奏,配合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传神。

即使是对敌作战,唐人也写得很轻松,王昌龄《从军行》很有说服力:

《从军行七首·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红旗半卷冲出辕门,主力出征不可谓不快;可是才走到半路上,前军已大胜传回捷报了。由此可以看出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令作者也神采飞扬。“吐谷浑”,晋时鲜卑族慕容氏后裔,活动在洮水西南等处,为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所败。

大历才子卢纶12的《塞下曲》表现的就是这种大唐将士们所向无敌的英武,下面四首诗11王昌龄《从军行》

12卢纶(737—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屡试不第。兴元年间曾任咸宁王浑元帅

雄放老辣,即使放到盛唐诗人的集子中也不会逊色丝毫:

《和张仆射塞下曲》(一至四)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塞下曲》是一个组诗,原诗六首。这四首时间、地点、人物分明,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可以组成一个长镜头:先推三个特写,金箭,令旗,大将挽辔宣令,然后摇成千营响应的大场。这将军的威风请你想象;再给分镜头,夜巡射虎,一箭没石,特写!这将军的神力请你想象;再给一个变焦,在这个将军的率领下雪夜追敌,即使单于幻成大雁,他真的能够脱逃?想想,“大雪满弓刀”,士气也弥满弓刀;还不容你想出个轮廓,又拉开了一庆功宴舞,“雷鼓动山川”,从另一角度促你想得更多——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气势声威,确实撼山动岳,爽得很。

上述轻取敌军的自信,实际是诗人对时代精神的体验和把握,相伴而生的英武豪情也显得极有凝聚力,从而形成巨大磁场,吸引读书人到边关实现立功封侯的共同理想。相较而言,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义勇固然义勇,却也显得悲壮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化荆轲壮怀抒发驰援将士的豪情,引燕昭王的故事表达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两两比照,人在此时此地生命体验如何?作者只有暗示,总之找不到前面那种轻飏自足的心态了。这大约是中唐边塞诗渐渐趋于沉寂的一个原因吧。

府判官。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一、定义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二、鉴赏指导 1.边塞诗的产生与发展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友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4.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边塞诗的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6.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

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十首战争诗

十首战争诗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整首诗并没有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而是通过没有家室,不能劳作,内心愁苦来反衬战争的罪恶。而那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诗歌注入了一股缠绵、深邃、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遂为全诗诗眼。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作品真实、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归来,虽未战死沙场,苟全性命,家却已“松柏冢累累”,竟无一位存世的亲人!这样即便活下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盛唐诗歌

教案(四)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第四讲:盛唐诗歌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是唐朝的“盛世”,也是诗歌史上的盛唐。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风云际会的幻想,以比他们所追慕的建安文人更为高涨的热情、更为豪迈的气质、更为坚定的信念,去观照社会、体验人生。不论个人遭际如何,无论感情快乐或悲伤,都开朗健康、豁达从容,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希望,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从而创造出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中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尤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杰出成就。盛唐在诗体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乐府、七言歌行、七绝的创作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杜甫更是众体兼长,律诗尤其具有很高的造诣。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小翰林便签

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 一箭射出…… 塞下曲(一)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 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 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塞下曲(二)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月黑风高下雨天之一夜惊魂 六年级面授班吕步锦 那天夜里,我一个人坚定地向前方走去…… “啊!”我差点摔了一跤,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下雨天,我举着书包在一个羊肠小道里走着,风吹着,雨下着,我怕着,月亮瞬间变得黯淡无光,大风把树叶折磨得哗哗作响,看看表,十点十八了,冬天的雨很细,很快,很冷,使我忐忑不安。 走到了印刷所门口,狂风暴雨轮番击打着大门上的铁锁,“咚,咚”,这是铁锁发出的“鬼敲门”的声音。我不得不加快脚步,我抄起一根树枝,在空中挥舞着,想给自己壮壮胆,可没想到,树枝在空中发出的“鬼叫”声,让我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屁股全湿了,衣服粘在身体上,雨点打在水坑上,让人觉得你被跟踪了,我也不例外,一步三回头。 这时,一个身影闪过,“鬼呀!”我一边尖叫着一边向前冲,现在路上一个人也没有,路灯像是跟我作对似的,一闪一闪的,“啪啪”我的脚在水坑里快速的飞奔了起来。快到家了,门口的水果摊都关门了,雨滴落在塑料防水薄膜上的声音像是水果们在豪叫似的。 我仿佛看到许多被冤死的鬼魂朝我奔来,以窦娥为首,我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叫道:“饶了我吧,不是我干的,我活着也不容易,天天上学,饶命啊!”我边叫边一百米冲刺的速度冲破鬼魂的包围圈,向家里跑去到了楼道里,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忽然,我听到了鬼在楼道里原地踏步,他穿的大拖鞋发出了“啪啪”的声音,我吓得边扶着楼梯往下走边尖叫:“饶了我吧!?”这时,鬼竟然说话了:“小孩儿,干嘛?怎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哦,原来是邻居家的大爷呀!我壮了壮胆朝楼上走去,拿出了钥匙,进了家,嗨,原来是虚惊一场啊!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 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夏日 溧水无想山作》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

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阴阴夏木啭黄鹂。——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 一、概念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 这类诗多以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为题材。 代表诗人: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高适,李益,李白,卢纶,常建。 二、常见意象 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 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是鲜明的边地风貌。 自然景观多是黄(风)沙、白(长)云、冰川、雪山、大漠、黄河、秋月、孤城、边关; 常用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战马; 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塞外、雁门、漠北、玉关、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黄河; 常见乐器是: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时光飞逝,漂泊) 鸿雁(理想,追求,思乡怀归、思亲、音信,消息) 鹧鸪(离愁别绪,思乡怀归) 马(漂泊思乡,奔腾,追求 ) 燕子(离别思念亲友、时光飞逝、羁旅情愁) 雨(希望、生机、残酷的环境) 秋、西风、秋风(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 云(游子飘泊、自由自在) 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故国之悲) 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 大漠(浩瀚无边)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海风、瀚海、楼兰 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 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 楼兰、阴山、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 《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唐朝的边塞诗

雄奇壮美的唐代边塞诗 作者:葛培岭 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诗艺提高,边塞诗渐见成长,而仍较稚嫩。是历史偏爱,赏赐唐人以出类拔萃的运会;是唐人精明,及时把握了大显身手的良机。于是边塞题材一时火红,蔚成大观。 唐诗的繁荣,发轫于初唐的诗歌革新,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 太宗皇帝李世民堪称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并明确主张“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帝京篇十首序》),“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执契静三边》)。 初唐诗歌革新的重要人物,向称四杰。陈子昂、……,而边塞诗创作正是他们从事革新的重要实绩。特别是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苍苍丁零塞”、“丁亥岁云暮”、“朔风吹海树”、“本为贵公子”、“朝入云中郡”诸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送魏大从军》,《登幽州台歌》等名篇,都是边塞诗作。他所高倡的汉魏风骨,在这些诗中得到了最卓越的表现。陈子昂的出现耐人深思。当时的社会上升发展和知识分子参政,促成了诗界关心国计民生的风气。边塞战争有系国运沉浮,更受到高度重视。所以,最能代表时代潮流的杰出诗人,几乎是注定要在这里产生。在陈子昂的边塞诗里,蕴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其中有对爱国精神的颂扬,有对征戍苦难的申诉,更多的则是对凡庸将帅的讥刺和对朝廷失策的批评。这些内容后来曾被反复吟咏,成为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在形式上,陈子昂偏爱古体,创新不多,但对今体律绝亦注意吸收。他的《登幽州台歌》更在结构、句法上都摆去常规,意到言随,戛戛独造,遂成千古一家。 开元、天宝时期,革新运动宣告成功,边塞诗大盛,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后人简称为“高岑李王”。其中高岑可为代表,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高岑诗派。 高适最著名的边塞诗是《燕歌行》,这是一幅概括力极强的边塞生活全图,其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用,朝野官兵、战守行驻、山川物候、闺怨戍苦兼及,气势豪迈,感慨深沉,措词警策,佳句迭出,正所谓“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用古体,却又多借近体诗法,对仗精美,声韵铿锵。 岑参边塞诗最著名的是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较之高诗,岑诗的个性特征更为显著。杜甫称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殷璠也说“岑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三诗突出表现着这一特色。那“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的轮台之夜,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的塞外雪景,那“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轮台歌》)的豪迈行军,都无比壮丽,令人神往。《走马川行》的三句连韵,有似音乐中的三连音,急促劲峭,又是一奇。

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 1.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 2宫廷文人:魏征,上官仪,沈?缙冢?宋之问。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的成就,杜审言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一、自觉的批判齐梁文风。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二、内容上都有较大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5.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

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中有王维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1.其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画,画中有诗”识记篇名和重p170-173书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 点句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2.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 与王维分辨开《春晓》等( 第三章盛唐边塞诗派1.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芙蓉楼送辛渐》等。《出塞》、《闺怨》、2.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被称为“七绝圣手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崔颢代表作有《黄鹤楼》、《赠王威古》。第四章李白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成就的特点。1.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骚到屈赋的“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李白除律诗稍欠外2.(五律好),,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体”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

描写夏天的诗句大全

【描写夏天的诗句】: 1.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11.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1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14.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杜甫:《夏夜叹》) 15.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不带“夏”字描写夏天的诗句】: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5.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描写夏天的诗】: 1、《初夏绝句》【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2、《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题材03 边塞战争类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常见题材过关演练

题材3 边塞战争类诗歌鉴赏 一、什么是边塞战争诗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二、边塞战争诗的特点: 1.反映主题: (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边塞战争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历史起源 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为了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安宁,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保护国际通商,盛唐时代安边性质的战争时有发生。又由于不少帝王好大喜功,一些官僚将帅邀功边关,唐王朝的开边战争也不断出现。这样,以边关战事为中心的边关生活便成了盛唐诗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他们一方面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所鼓舞,另一方面也为立功边关求取功名的仕进道路所吸引,或身赴边塞,或心向边关。再加上一些边帅能武能文,延揽文学之士,使文人学士得以依附,并获得一种横槊赋诗的创作环境。因此,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便在隋及初唐边塞诗的基础上繁荣起来。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初唐四杰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之比较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简要介绍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编辑本段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中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隋代的边塞诗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隋炀帝《饮马长城窟行》、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等。 例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大全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大全 导读:炎炎夏日,想不想看看古人是如何用诗句描写夏天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描写夏天的古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1.《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2.《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3.《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待得中原欲铸兵。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4.《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5.《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6.《首夏》【唐】鲍溶昨日青春去,晚峰尚

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7.《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8.《渭川田家》【唐】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边塞战争诗鉴赏

边塞战争诗鉴赏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

关于夏天的100首诗词

关于夏天的100首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贴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鹧鸪天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为农 唐●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宋.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喜晴 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 -晴方觉夏深。夏词明。智生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蜂蝶不知春已去, 又衔花瓣到兰房。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幽居初夏个1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_姚皓华

2005年7月 第26卷 第4期东岳论丛Don g Yue Tribune Jul.,2005Vol.26 No.4[收稿日期]2005-04-17 [作者简介]姚皓华(1972-),女,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本文为湛江海洋大学课题 大历十才子诗歌研究 中一部分,负责人:张学松;本文由本人执笔写作 文学研究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 诗歌内容之比较 姚 皓 华 (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524023) [关键词]大历十才子;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 [摘 要]边塞诗派是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盛唐过后,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 大历十才子 诗派也 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两者均有边塞景色的描写及胸臆 愁懑之情的抒发。其异之一在于盛唐时期蓬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盛唐边塞诗中瑰丽雄奇的西域风景画, 大历十 才子 边塞诗中的边地风物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之二在于盛唐边塞诗中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愁而不惨、悲 而不凄,而 大历十才子 笔下的乡思之情则凄惨愁郁、幽怨绝望。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5)04-0083-07 引言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丛奇葩。唐代的边塞诗数量大、成就高,自古为人所重视。建国以后,学术界对于唐代边塞诗的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界定唐代边塞诗的概念,对唐代边塞诗的内容、艺术风格、发展脉络,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及其原因,唐代边塞诗的思想意义以及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都有深入、创新研究。 唐边塞诗在 全唐诗 中的数量超过了2000首,而且,边塞诗不仅数量大,涉及的作家也颇多。盛唐开元、天宝时期,边塞诗大盛,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之涣、崔颢、祖咏、常建等人,其中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被后人简称为 高岑王李 ,视为盛唐边塞诗最主要的代表。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充满盛唐时代豪爽明快、一往无前的雄浑气象。 中唐的边塞诗歌也有很火的发展,卢纶、韩、钱起、耿、李益、刘长卿、戎昱、皎然、姚合、张籍、王建、李 贺、自居易等,也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歌,而且不乏优秀之作。卢纶、韩 、钱起、耿这几位 大历十才子 ( 大历十才子 是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中的主要成员的边塞诗创作,在写作内容方面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相比较,既有相同的一面,又各具特色。本文试对之作一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 一 1、共同的景致描写:大漠风光奇特瑰异 边塞风光在盛唐及中唐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歌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奇异瑰丽还是萧条凄凉,都让人从中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