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北京市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新高考北京市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北京市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附件1 xxxx学院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72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几部分。本课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耦合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a.具有进行一般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b.具有一般多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能力;c.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d.具有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高专的特点设置,并顺应实践领域对学生的要求。 5.2课程目标定位 《建筑结构》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的主要技能和本领域的学习领域。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根据建筑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6.课程目标 6. 1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框剪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的能力。 6. 2能力目标 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 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 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 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 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4.能够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荷载和排架内力的简单计算; 5.能够进行砌体结构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6.能够进行钢结构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 7.能够对常见的结构施工图进行识读。 6.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课程标准-工程构造1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构造”课程标准 二○一○年四月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工程构造是建筑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工程识图与工程制图知识为基础,全面系统的认识建筑物的整体构造、各部分的细部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课程以系统知识为主,结课课堂实训等操作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标。 2. 课程定位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本课程主要培养预算员岗位能力要求中的专业识图能力,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熟练识读各专业工程图纸中的建筑施工图部分,掌握一定的建筑规范识读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序前置和后续课程如下图。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学生能够准确的识读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及各节点详图,能够准确认识建筑构造及其细部节点构造的图纸及实物,对建筑工程各构件使用材料能够详细的识别并合理应用,能够绘制基本的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同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目标 一般建筑工程主要分为民用与工业两大类,本课程主要掌握民用建筑的宏观构成及细部组成,工业建筑的宏观构造识读,使学生具备识图、实操、合作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专业能力 (1)了解建筑物的分类。 (2)了解建筑平立剖的基本设计原理与常用设计形式、设计尺寸。

(3)能够识读不同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类别。 (4)能够识读建筑物各构件的详细构造。 (5)能够掌握建筑抗震、防火、耐久等要求的构造方法。 2.方法能力 (1)具备认识及判断建筑物类型的能力。 (2)具备识读、绘制建筑平、立、剖、详图的能力。 (3)认识各建筑物组成部分,并能够绘制构造节点施工图。 (4)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在各不同建筑构件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的选择并应用建筑材料。 (5)能够进行简单的建筑平面设计及楼梯平面设计。 3.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资源收集、处理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doc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 学时:72 前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一、课程性质 《数据结构》是大数据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主要讲述集合、线性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等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本课程着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利用c语言进一步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兴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1、课程地位理念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 2、课程学情理念 本课程开设在嵌入式系统工程专科第一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具备计算机基础、C语言基础等知识,本课程力图让学生学会在C语言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规范的代码,实现经典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 3、课程内容理念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集合结构、线性

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线性表、有序线性表、堆栈、队列、树、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顺序查找、折半查找、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等。 4、课程要求理念 《数据结构》是一门偏重理论的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数据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七化”教学方法,即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师精讲主导化、学生学习团队化、教学过程流水化、程序项目核心化、知识技能点索引化、和C 语言结合化。 5、课程考核理念 如何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的实际情况,传统的闭卷考试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对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形成全方位、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考核方法采用“N+2”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课堂考勤+课堂实训练习+期末考试”的方式。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为今后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IT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从业者。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数据结构课程的体系结构,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线性表结构,能够运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结构; (3)掌握堆栈和队列以及树和二叉树结构。 (4)掌握查找和排序算法,并且结合项目达到在项目中运用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会编写基本的算法、会利用数据结构解决基础编程语言不能直接表达的数据; (2)为学生利用C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规范意识:让学生学会编写规范代码,熟悉常用程序设计技巧。 (2)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工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3)探究精神: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对新技术的探究精神。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 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形式相结合。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 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限,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全市中小学全部实行5天授课制。小学每天6课时,上午4节,下午2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0节,除此之外每天下午第二节后可增加一节活动课。每周5节活动课可安排班队(团)活动1节,科技文体活动4节。班队(团)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各班可组织班会或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可以搞科技、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或学校传统活动。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课表中标志"语文",也可标志"作文",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时,进行作文教学,不上作文时,可进行语文其他教学。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初中每天7课时,上午4节,下午3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5节。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每周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开2节,富余课时适当安排班、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初中各年级在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课表中可标志作文,也可在上一节标志语文,下一节自习。 二、部分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开设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种。3--9年级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加强指导,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很据实际,机动安排,保证每学期一周,不在课表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每周可安排一至二节。书法是国家课程,3—6年级为必修课,每周一节,初中阶段是选修课。地方课程是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地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优良传统、物产资源等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学校课程资源。1-6年级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一节(3—4年级有富余课时可多安排一节地方课程),初中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安排2节。 三、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科学1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1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小学学校各年级各班课程表.doc

小学课程表 年级:一年级 星期 科 节 目 次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午第四节第五节 课 2010 年 8 月 25 日一二三四五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自习 班会美术语文美术体育 品德与 体育音乐音乐语文 生活 外活动

小学课程表 年级:二年级2010 年 8 月 25 日星期 科 节 目 次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午第四节第五节 课一二三四五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自习 班会语文语文 品德与 体育 生活 体育音乐美术音乐美术外活动 小学课程表

年级:三年级 星期 科 节目 次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午第四节第五节 课 2010 年 8 月 25 日一二三四五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自习 班会科学 品德与 科学体育 社会 体育音乐美术音乐 品德与 社会外活动 小学课程表

年级:四年级2010 年 8 月 25 日星 期 科 节目 次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午第四节第五节 课一二三四五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自习 班会体育科学体育 品德与 社会科学 品德与 音乐美术音乐 社会 外活动 小学课程表 年级:五年级2010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科 节目 次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午第四节第五节 课一二三四五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自习 班会体育科学体育 品德与 社会科学美术音乐 品德与 音乐 社会 外活动 小学课程表 年级:六年级2010 年 8 月 25 日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课程标准(例)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标准(例) 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 2、课程编码:0140905 3、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4、适用学制:三年 5、课程学时:104 6、课程学分:3 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作用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自动化生产线及自动化设备制造、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辐射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群,是衔接“工作”与“学习”的重要课程,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气及机械工具、仪器和仪表,根据给定技术资料,对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及管理维护。课程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的全过程和工艺要求,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能够进行 PLC控制程序设计,能进行工业控制网络总线系统配置,基本具备应用PLC 技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通过本门课程及其先修课程的学习,取得PLC 中级工证、机电一体化高级工的相应技能证书。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 掌握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常用机械结构和装置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应用,基本气动回路的工作过程; 4. 掌握传感器等电气元件的结构、特性、应用和选择规则; 5. 掌握典型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操作、拆装、软硬件设计、维护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1)识读PLC硬件系统接线图的能力;

最新小学五年级课程表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表五1班

备注:班会和法制课间周上,安全课占班会课时。 邯山区美的小学“每日一诵”“每日一练”内容及要求 一、时间晨诵:8:20——8:30 午练:2:30——2:40(夏季向后延迟半小时) 二、内容:晨诵周二、四为古诗,周三、五为课文; 午练周一、三、五为练字,周二、四为速算 三、具体要求: 晨诵:诵读时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姿势端正:声音洪亮,全心投入,边读边思。 午练:练字时书写整齐规范,头正,肩平,挺胸,脚着地。做到“三个一”。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表五2班

备注:班会和法制课间周上,安全课占班会课时。 邯山区美的小学“每日一诵”“每日一练”内容及要求 一、时间晨诵:8:20——8:30 午练:2:30——2:40(夏季向后延迟半小时) 二、内容:晨诵周二、四为古诗,周三、五为课文; 午练周一、三、五为练字,周二、四为速算 三、具体要求: 晨诵:诵读时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姿势端正:声音洪亮,全心投入,边读边思。 午练:练字时书写整齐规范,头正,肩平,挺胸,脚着地。做到“三个一”。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表五3班

备注:班会和法制课间周上,安全课占班会课时。 邯山区美的小学“每日一诵”“每日一练”内容及要求 一、时间晨诵:8:20——8:30 午练:2:30——2:40(夏季向后延迟半小时) 二、内容:晨诵周二、四为古诗,周三、五为课文; 午练周一、三、五为练字,周二、四为速算 三、具体要求: 晨诵:诵读时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姿势端正:声音洪亮,全心投入,边读边思。 午练:练字时书写整齐规范,头正,肩平,挺胸,脚着地。做到“三个一”。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表五4班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 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学时:64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 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 (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 (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 (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 (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 (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 (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 (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 (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

小学各年级课程表

小学各年级课程表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小学各年级课程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小学一年级课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节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第2节数学语文数学语文语文第3节体育品德与生活语文音乐第4节地方与学校课程体育美术第5节语文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第6节品德与生活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体育地方与学校课程第节第节第节第节 小学二年级课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节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第2节数学语文数学语文语文第3节语文美术地方与学校课程品德与生活第4节音乐体育美术第5节品德与生活体育体育音乐体育第6节地方与学校课程品德与生活语文地方与学校课程第节第节第节第节小学三年级课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节语文语文英语数学语文第2节数学数学语文语文数学第3节体育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第4节英语科学体育美术体育第5节综合实践活动音乐语文地方与学校课程音乐第6节品德与社会美术语文品德与社会地方与学校课程第节第节第节第节 小学四年级课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节数学语文数学英语语文第2节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英语第3节音乐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第4节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地方与学校课程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第5节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科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第6节地方与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语文语文美术第节第节第节第节小学五年级课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节语文英语语文数学英语第2节数学语文数学英语语文第3节体育品德与社会地方与学校课程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第4节音乐数学音乐科学品德与社会第5节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美术第6节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科学语文数学第节第节第节第节小学六年级课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节语文英语数学数学英语第2节数学语文语文英语语文第3节体育数学科学科学数学第4节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体育美术第5节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音乐语文品德与社会第6节综合实践活动体育地方与学校课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节第节第节第节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 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理论性强,但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较强实用性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讨论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有关操作的算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对所要处理的数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这些数据的操作(查找、插入、删除和修改等)。同时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编写结构清晰、正确易读的算法,并具备初步评价算法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本课程理论讲授采用教材与多媒体相配合的教学手段。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课堂教学在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平时测验等教学形式。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实验。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共 72学时,其中讲课60学时,实验12学时): 第一部分讲授内容(60学时) 第一章绪论(共4学时) 第一节有关概念和术语(2学时) 一、基本要求: 掌握数据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重点是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数据的运算三方面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是什么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 三、讲授内容: (一)数据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逻辑结构、数据存储结构、数据类型、算法等。(二)抽象数据类型。 四、思考题: 举出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结构上的操作内容。 第二节算法及算法分析(2学时) 一、基本要求: 掌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了解算法的描述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重点是算法的各种描述方法和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教学难点是对一个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 三、讲授内容: (一)描述算法所用的C语言中的一些有关问题。 (二)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四、思考题: 编写算法,求一元多项式P n(x)=a0+a1x+a2x2+a3x3+…a n x n的值P n(x0),要求时间复杂度尽可能小。 第二章线性表(12学时) 第一节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6学时)

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和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和特点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 《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说明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分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具体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目标。分三个学段,就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用规范、清晰、可理解的方式阐明掌握内容的程度。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等。 最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本次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惯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不仅反映了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而且也体现出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与2000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呢? 1.内容结构不同 (1)关于表述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以一种不同于《数学教学大纲》的方式,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数学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诸方面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结构体系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大纲》 前言课程基本理念 教学目的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内容标准数与代数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代数与几何) 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 (2)关于学段。《数学课程标准》通盘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特征,将九年划分为三个学段:1-3年级、4-6年级、7-9年级,明确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数学学习目标,而对内容呈现的顺序不做限定,这为教材的多样化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3)关于课程目标。《数学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以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与《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在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全方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分三个学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分别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并且指出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在阐述过程性目标时,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 课程描述 学习目标: 掌握建筑结构的概念、分类; 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年限,安全等级,荷载的类型,结构的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规定,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梁、板的构造要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构造要求;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单层工业厂房的组成及受力特点; 框架结构的分类及布置; 11G101-1图集;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柱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 ~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钢筋的锚固; 抗震KL、WKL钢筋的构造; 抗震KZ纵向钢筋的构造; 板的构造及配筋; 抗震KZ、KL箍筋的构造; 读结构施工图; 方法: ! 讨论 练习 教师讲解 读图 考核

(十一)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十二)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十三)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情景九(十四)读结构施工图 媒体 有效使用黑板和课件 建筑结构 ^ 结构实验室学生需要的技能 1、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弯构件:梁、板。 2、熟悉多高层建筑受弯构件组成的水平承重结 构的设计思路。 3、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压构件:柱、墙体、基 础。 4、掌握两大结构的受力特征和设计思路。 教师需要的技能 熟练讲解理论知识 、 熟悉现行规范标准 熟练网络操作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 2、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 ^ 3、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 后续课:《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二、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建筑结构的概念、分类; 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年限,安全等级,荷载的类型,结构的承载力; ;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规定,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梁、板的构造要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构造要求;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单层工业厂房的组成及受力特点; "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情况 《医学基础》是我院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状况,根据社会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我们针对《医学基础》课程跨度大的特点,仅平面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理论教学、改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强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律,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助产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正常人体的组成、代谢、功能和在病理状态下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传统课程中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内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基础医学概论中的正常人体结构和正常人体功能。其任务是:使助产专业的学生获取所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程定位 3.1 课程面向的专业岗位需求 通过前期的社会调研,结合近期的深入调查和论证及岗位的需求,确定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3.2 专业课程需求 对于助产专业,《医学基础》是一门专业核心课,为以下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理论基础,如《正常人体结构》、《成人护理》、《高级助产》、《妇科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社区护理学》等 3.3 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医学基础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掌握有关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医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医学基础为后面的《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护理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程目标 通过对《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概述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不仅具有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还要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熟知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知道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 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准备描述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够准备识别常见疾病。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 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构成基础概论 基本要求:了解构成的概念和简要历史,理解“美”是构成作品的核心要求;掌握形式美法则。 重点:构成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形式美法则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