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系统的教学模型

第三章系统的教学模型
第三章系统的教学模型

3 系统的数学模型

3.1 概述

3.1.1 数学模型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时,通常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所谓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机械系统、电气系统、,, 以及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的动态特性,是一组能精确,或者至少是相当好地表示系统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式、差分方程式或其它数学方程表示式。

数学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采取何种形式来建立数学模型取决于具体的系统及条件,如,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简单系统的响应分析,可能采用传递函数形式比较简单方便,而如要进行最优控制,则采用状态空间表达式可能更为有利。

对于同一系统的描述,数学模型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如以一个液压控制阀为例,如果是考虑它在一个复杂系统中的动作,可以用一个二阶微分方程式(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理)来做为其数学模型,而如果是为了设计这个控制阀并预测其性能,则需要考虑阀的泄漏,尺寸精度影响等更多因素,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能是一个6-7 阶的微分方程组。

另一方面,严格地说,任何实际中的电、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其变量间的关系都不是绝对性线的,有些甚至是严重非线性的。然而,由于至今非线性系统的求解依然存在着数学难关,比较常用的做法是用一个“等效”的或“近似”的线性系统代替实际上的非线性系统来分析和求解。这意味着,我们既要掌握在建立数学模型时的线性化方法,又要了解所取的“线性”数学模型有效的范围和条件。

3.1.2 数学模型表示形式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表示形式:

1.传递函数模型

一个连续的SISO 系统,一般可用一个常定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来描述

若系统的输入为u(t),输出的y(t),其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a n 叩

…3^ 5)

dt n

dt n

de

对该式进行Lap lace 变换,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丫(s)二 b m S m b m 」s

m —

b o

U(s) a n S n

- a n j S n A

^ …宀a 。

离散时间动态系统一般以差分方程描述,对一个离散 SISO 系统,设采

样周期为T ,系统输入为u(i),输出为y(i),可描述为:

g n y(i n) g n 4y(i n -1)

g °y(i)=

f m u(i m) f m 」u(i m -1)

f o u(i)

对该方程进行Z 变换,可得离散SISO 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m -1 m 4 Z n 4

n

洱 ? g

o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传递函数矩阵。

2.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方程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表示形式, 它可以方便地

表示SISO 或MIMO S 统。

对于一个连续LTI 系统,其状态方程可描述为: ■

x(t)二 Ax(t) Bu(t) y(t)二Cx(t) Du(t)

(3.1-5 ) 其中,第一个方程称为状态方程,第二个称为输出方程。 x(t) 状态变量

u(t) ------ 输入变量,或控制变量 y(t) ------ 输出变量

讥沪b m 」b o u(t)

(3.1-1 )

(3.1-2)

m

- f

n

g n Z g

(3.1-4)

对于离散的LTI系统,其状态空间模型形式为:

x(k 1) = Fx(k) Gu(k)

y(k) =Cx(k) Du(k)

(3.1-6 )可由(3.1-5 )式离散化得到

此时F=exp(A T s)

G 二T x exp[A Ts]d B

这里,Ts为采样周期。

3.零极点模型

零极点模型实际上是传递函数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系统表示为零

点(Zero)、极点(Pole)和增益(Gain)相乘的形式:

G(s) *(—)( —) ?(—)(3.1-7 ) (s- P1)(S-P2)…(S- P n)

这里,k为系统增益,Z I,i=1 ,2,, , m为系统的m个零点,P,i=1,2, , ,n 为系统的n个极点。

3.1.3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两条不同途径来建立。

一条途径是利用“自然法则”和从先前的研究中了解到的性质,即根据被控对象性质,应用有关的基础学科的基本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热平衡方程式等,用解析的方法导出描述被控对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条途径被称之为“解析法”,它可以不涉及实际系统的任何实验。

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依靠测取被研究的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推断一个模型,使得这个系统模型与实际系统具有等同的或近似的动态特性。这条途径是系统辩识。

有关系统辩识的内容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在下一节中,我们将通过对一个控

制系统建模的举例来了解解析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3.2 系统数学模型建立举例。

汽车主动悬架是近年来国外一些高档轿车的开始应用的一种汽车主动

隔振装置,其基本结构是在每个车辆上装置一个由控制阀和执行器(油气缸)构成的悬架系统。图3.1所示为一主动悬架系统示意图。图中,两个高速开关阀(阀1和阀2)分别联接着油泵与油气缸和油气缸与油箱。当要求油气缸内油压Pa上升时,让阀2保持关闭,而对阀1进行控制使油泵通过其向油气缸输入一定流量的油而使油压Pa增加。当要求油气缸内油压下降时则反之进行。从而,通过调节油气缸内的油压而抑制车体的振动,对于高频振动,则利用油气缸中气室的弹簧吸收能量来减振。

图3.1 汽车单轮主动悬架系统示意图

对图3.1所示系统,应用有关定律,可列出如下数学方程式:

(a)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得车体、车轮轴的垂直方向运动方程式为:M b X b - -Ca(X b-X w) P a Acp-M b g (3.2-1)

M w X w 二Ca (X b _Xw ) 一 P a Acp —K t (X w —Xr ) M b g

(b )油气缸内液体压强与流量的关系式

考虑油气缸内的流体为可压缩性,根据流体压强与其压缩量的关系:

(3.2-3)

(c )气体室内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根据热力学定理PV r =C,可推得

*

P g P go q ao /V g

(d )根据节流口流量方程式,可推得通过油气缸上下瞬间节流孔的流量方 程式为:

q ao = ±Cao Aaof2|F a - P g / P

( 3.2-5)

(e )通过高速开关阀的流量方程式为: 阀 1 qu =6 as :2(ps-pa )/'

( 3.2-

6 )

阀 2 q u 二 G % u 2一P a /下

(3.2-7 )

上述各式中,Aao 为油气缸内节流孔的开口面积;Acp 为油气缸内活塞 上压力油作用面积;a v1, a v2为阀1、阀2的开口过流面积;Ca 为粘性阻尼系 数,Cco, G,

C V2为流量系数。M 、M 为车体(1/4 )车轮轴部分的质量;K 为油的体积弹性系数;Kt 为轮胎的弹性系数;Pa,Pg 为油气缸上腔油室及气 室内的压强;q ao 为通过油气缸

上下腔间节流口的流量;q u 为通过阀1和阀2 的控制流量,Vc, Vg 为油气缸上腔油室、气体室的容积;X b .x w .x r 为车体, 车轮轴、路面的垂直方向位移;p 为油的密度;r 为气体的绝热指数。

式(3.2-1 )?(3.2-7 )构成一个微分方程组,给出一定初始条件,求 解这组微分方程(通常是数值解),可以求得系统的动态特性。

(3.2-2 )

P a

(3.2-4)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方程式分析基础上,因此,一般我们需 要将数学模型表示为状态空间方程式,在本例中建立状态方程式模型时,我 们做如下两个考虑。

1) 一个合格的控制阀,应当是输出流量(q u )与施加在其上的电信号基 本保

持线性关系。为了使所建立的状态空间方程式更为简洁,我们直接以进 出油气缸的流量5做为控制输入。

2) ( 3.2-5 )式为一个非线性方程,在将数学模型表示为状态空间方程 式时

必须进行线性化处理,处理过程如下:

对(3.2-5 )式按级数展开,并取前三项得:

q ao =q aob + 竝 A% + 亚 3

(3.2-8)

%

云 P a P

式中,q aob 为表示在平衡状态时通过油气缸上下腔间节流孔的流量(因 此q aob =O ;又因为节流口面积Aao 固定不变,因此 弧 =0,于是有 cA ao

Pao 为平衡状态时油气缸内的油压。

3)做为推导上的需要,新设一个方程式: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们联系式(3.2-11 ),(3.2-1 )?(3.2-4 ),并 略加整理后,得:

(3.2-9 )

(3.2-10 )

(3.2-11 )

X

wr

X w

q

ao - C ao = P

a

X

wr 二X

w - X r

X b = 即C

M b M

b

-Xw -M;P^M;Pao

X w K t

X

M w wr

M w M b

C a?A cp A cp

丄…臥P a TT血(BN2)

P a KA CP

X

b

V c

~VT

X w - 导

(Pa「P j:qu

P g 吸C ao(P a - P g) V g

式中, P ao, P go为系统在平衡状态时油气缸的油压强及气体压强,因此

P ao=R o 。

我们令P a 二P a 一P ao ;P g 二P g 一P go

P a - P g = ( P a - P ao ) -(P g - P go) = 'P a ?P g

进一步,我们取

状态变量X 二[X wr X b X w p a p g]T

控制变量u =q u

输出量y = X b

夕卜扰d = X r

或(3.2-12 )可用如下状态方程式来表示:

x = Ax Bu Ed

y =Cx (3.2-13 )在式中:

E - Li 0 0 0 0T

这样,我们就以状态空间方程式形式建立了图 3.1所示的汽车主动悬架 系统的数学模型。

3.3 MATLAB 中系统数学模型的表示、转换与连接 3.3.1

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 表示

(1)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对于系统G (s )=他直

(3.3-1)

V (s ) a n s +azs + …+a °

在MATLA 中,可用其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按 S 的降幕排列),所 构成的两个向量来表示,即:

num=[b m b m-1,...b 。] den=[a n ,a n-1,...a o ] sys=tf( nu m,de n)

-

0 0

-C a

M b

- K t

C a A = M w

M w 0 -KA cp

V c

-

1 0 C a A lp M b

M b -C a

- A cp M b M b KA cp -KC ao

V c V c 0

rP C

go ao

V g

T

V c -rP go C ao

V g

(3.3-2)

对于离散时间系统,通过Z变换可得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G(Z) y(z)

v(z)

m

f m Z m _1

m

g n Z f n」z 亠亠g o

(3.3-3)

类似地,其MATLA表示为:

num=[f m f m-i,...f o]

den=[g n,g n-i,...g。]

sys=tf(num,den,T)

式中,T为采样周期。

(2)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对于以状态空间形式表述的系统

(3.3-4)

x = Ax Bu

y = Cx Du

在MATLA[中,可用:sys = ss( A, B, C, D) (3.3-5) (3.3-6)

来表示,其中,A,B,C, D为系统状态方程系数矩阵。同样,对于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X(k 1) =Fx(k) ? Gu(k)

Y(k 1) =Cx(k) Du(k)

可以表示为SYS=SS( F,G C, D, T)其中,T为采样周期

(3)系统的零极点模型

当系统模型采用零极点表达形式:

(S —Zj(S —Z2) (S — Z m)

(S - PJ(S - P2) (S - P n) (3.3-7) (3.3-8)

(3.3-9)

时,MATLA中可用ZPK函数来描述为:

+

sys=zpk(Z , P, K) (3.3-10)

式中Z~ Z i,Z2,…Zm 1

P = P i,P2^ P n 1

3.3.2 系统模型的转换

在前述几节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同一个系统可以采用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来表示,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数学模型可能分别对不同的场合更为适宜,进行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必要的。

在数学上,如果已有系数的状态空间模型。

x = Ax Bu

y 二Cx Du ( 3.3-11 )进行L氏变换后可得:

Sx(x) -x(0) = Ax(s) ? Bu(s)

Y(s) =Cx(s) Du(s) (3.3-12)考虑零初始条件x(0)=0,可得

x(s) =(SI -A)」Bu(s) ( 3.3-14) y(s)二C(SI - A)」Bu(s) D U(s) (3.3-14)从而求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G(s)二丫⑸=C(SI -A),B D (3.3-15) U(s)

(3.3-15 )式意味着,如果系统模型(A,B, C, D)已知,就可求出其相应的传统函数G( s)(唯一)。反过来,也可以从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只不过由于系统的状态变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方式,因此,从传递函数到状态方程的转换并不是唯一的。

在MATLAB^,数学模型各种表达形式间的相互转换可通过一组专用函数方便地进行。

(1)从传递函数模型转为状态空间模型,调用格式为:

[A,B,C,D]=ft2ss(num,den)

上式将把传递函数模型[num, den]转换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系数矩阵

[A,B, C, D]返回。

(2)从状态空间模型求传递函数模型:

[num,den]=ss2tf (A,B,C,D,IV )

IV 是指哪个输入。

(3)从状态空间模型求零极点模型。

[Z,P,K]=ss2zp (A,B,C,D,IV)

类似地还有:

[Z ,P,K]=tf2zp (num,den)

[A,B,C,D]=zp2ss (Z,P,K)

在MATLAB5.x ,还提供了更为简单的转换函数,如,将非传递函数模型sys 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Newsys。

可以用Newsys=tf(sys)

类似还有Newsys=zpk(sys)

Newsys=ss(sys)

读者应当不难推断其功能。

除了不同形式数模的相互转换外,MATLA还提供了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间的相互转换,分别表示为:

连续系统离散化[Ad,Bd]=c2d (A,B,Ts),Ts 为采样时间间隔。

离散系统到连续系统[Ac,Bc]=d2c (A,B,Ts)

3.3.3 系统的典型连接实际中,常常存在着多个环节或子系统组成一个复杂系

统的情况,常见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MATLAB勺Control toolbox中提供了

相应的函数来表达这些连接的结果。 (1)系统串联 设有两个子系统

*

x i 二 AX B 1

U 1

sysl:

y*i = C1X 1 ■ B1U 1

X 2 = A 2X 2

&U 2

sys2:

y 2 = C 2X 2 B 2U 2

两个系统的串联为

由图中可得u 2=y i

所以 x^A?X 2 B 2C 1X 1 B 2D ,U ,

系统整体可表示为: 二]-A

0]「Xi ] - Bi ]

=1

I 中丨

l u i

|'x 2

.-B 2C

i

A

2

j[.x 2 j ..B 2 D i j

i

i

u 2

y

2

?

sysi

■ sysi

u

图3.2 系统串联

y 2

D2G, C 2

D 2 D i U i

「X i l

MATLAB^,可用

sys=series(sys1 , sys2) (2) 系统并联

由于 u=u 1=U 2

y=y i +y

MATLAB^,可用

[sys]=parallel(sys1,sys2) (3) 反馈连接

反馈连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形式,形式如图

3.3所示。

7

[ A 1 01 ■x j

Bl

+

1

0 A 2 -

N

一 1

B 2

一 可推出:

y = c i

c

2

1

+ 0 +D 2)U,

图 3.2 系统并联

图3.4 反馈连接

图中可知,反馈系统满足关系:氏=如,u i =u-y 2,可推得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

MATLAB^,可以用函数feedback 表示:

sys=feedback(sys1,sys2,sig n)

式中,当采用负反馈时,sign 可缺省,采用正反馈时,sign=+1。 例3.3.1

求下述系统的反负反馈连接。 2

2s 5s j

2

s 2s 3

用 MATLAB?程序如下:(chp3_1.m )

%========== Mathematical Model ============= clc % Specify tran sfer functions num1=[2 5 1]; den 仁[1 2 3];

systf1=tf( nu m1,de n1) num2=[5 10]; den 2=[1 10];

systf2=tf( num2,de n2) pause clc

%Tra nsfer fun cti on to state-space con vers ion. [A1,B1,C1,D1]=tf2ss( nu m1,de n1); sysss1=ss(A1,B1,C1,D1) sysss2=ss(systf2);

[a2,b2,c2,d2]=ssdata(sysss2) %access to state-space data pause clc

%Produces the feedback loop

sysf 仁feedback(systf1,systf2) syss 仁feedback(sysss1,sysss2)

334 系统模型降价

G(s)二

H(s)=

5(s 2)

s 10

如前所述,对同一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时,出于考虑角度不同,所建立的系统数模复杂程度会有不同,但显然一个比较简洁的数模将可以简化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器的结构。因此,能得到一个保留了原系统的主导特征值和重要状态的简化数模是有很意义的。

再者,即使设计前的数模并不复杂,但通过某些设计方法而得到的控制器可能具有较高的阶数,甚至带有不可观、不可控状态。这种情况下,在不致于严重影响系统闭环目标的前提下,降低控制器模型的阶数,消除不可观、不可控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模型降价技术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与途径。

目前已提出了多种模型降阶方法,如均衡模型降阶( Bala need),最优Hankel最小阶逼近降阶等。本节给出均衡模型降阶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MATLA实现,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考有关参考书籍。

均衡模型降阶是一种常用的模型降阶技术。它的基本概念是:对于一个渐近稳定的n阶系统G=( A,B,C, D),确定其降阶近似系统Gr=( Ar,Br,Cr,Dr),使得两系统的误差(G-Gr)的Hankel范数是最小的。理论上,这可描述为:设G是n阶,具有相关(Hankel)特征值。

6 1< 6 2,, < 6 尺6 k+1,, < 6 n<0

设Gr是G的K阶近似式。

如果Gr是由均衡阶技术产生的话,那么

n

l|G Gr|/2迟丐

i 士十

MATLA中提供了obalvera( ) 、balmr( )、schmr()等函数用于完成系

统的均衡模型降阶,如:

[sysr , tothnd,svh]=schmr(sys,Type,aug)

式中sys和sysr分别为原系统和降阶后的系统。

Type和aug为参数类型和参数。

例如3.3.2设有如下高阶系统

7 6 5 4 3 2

(s +801s +1024s +599s +451s +119s +49s + 5.55) G(s)二~7 6 5 4 3 2

s +12.6S +53.48S +90.94S +71.83S +27.22S +4.75S + 0.3

采用MATLA函数进行模型降阶,并比较降阶模型与原模型的特性。

用MATLAB.5编写程序如下:(chp3_2.m)

clc

num=0.5*[1 801 1024 599 451 119 49 5.55];

den=[1 12.6 53.48 90.94 71.83 27.22 4.57 0.3];

systf=tf( nu m,de n)

[A,B,C,D]=tf2ss( nu m,de n);

bode(A,B,C,D)

hold on

[Ar1,Br1,Cr1,Dr1,totb nd,svh]=schmr(A,B,C,D,1,4);

sysr 1= ss(Ar1,Br1,Cr1,Dr1)

bode(sysr1,':b')

[Ar2,Br2,Cr2,Dr2,totb nd,svh]=schmr(A,B,C,D,1,2);

sysr2=ss(Ar2,Br2,Cr2,Dr2)

bode(sysr2,'+g')

hold off

程序执行结果如图3.5所示,该图比较了降阶前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Bode Diagrams

\)0^v

CDOFn O 3M A L y e ^^e s a n

40 20

0 -20 -40 200 0 -200 -400

+-HW iiiiiii

=n ==

「丁飞.?兴丫广“ _r

:

M r. ::

岂皿

j T-TtrtntE"T

“s’

i!U =:== ;li

=HI H

EE!! I!!!!

z z

:

= : : : : r ! ! LUilli

i-ri-tiiiit

:i:=::

I nil!

i

: ; ; ; = 1 ;

=

:

huj r 11 i i

f i = i 筍i == ::=:

==:=

「: ?!

0 -2 -1 0 1 2 3 4

10 10 10 10 10 10 10

Freque ncy

(rad/sec)

图3.5 降阶前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案例-某公司软件过程规范示例

编者说明: 软件过程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项目、组织的过程规范,它是软件开发组织行动的准则与指南。该文档就是一个实际的过程规范的实例,通过该实例,相信对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项目过程规范、组织过程规范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总则 最大限度提高Q&P(质量与生产率),提高Q&P的可预见性,是每一个软件开发机构的最大目标。而Q&P依赖于三个因素:过程、人和技术,因此要实现Q&P的提高,除了加强技术能力,引进、培育更多优质技术人才之外,规范、改进机构的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我们希望通过在制定软件过程规范标准,并在软件开发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修订,提高Q&P和Q&P的可预见性。 本规范采用CMM(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的指导,吸收RUP、XP、MSF、PSP、TSP 等过程规范指南的思想、方法及实践,充分结合xxx技术开发部的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技术、方法、工具,为公司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一部详细、可操作的过程指南。在本规范的第一版本中,主要包括管理过程和开发过程两个部分,管理过程中包括项目管理过程、需求变更管理过程、配置管理过程。对于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其它的一些过程将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 2.项目管理过程规范 项目管理过程是对软件项目过程进行计划、监控/管理、总结的辅助过程,包括需求、配置、成本、进度、质量和风险等的管理。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项目立项与计划、项目实施、项目关闭。 2.1 项目立项与计划 参与人员:技术开发部指定的项目负责人(包括前期负责人、正式的项目经理)、立项申请人、[相关最终客户]以及实施该项目的开发组队成员; 入口准则:接到经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的市场部门的《软件开发立项申请表》;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V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 2014年9月21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建设目标 (1) 3.建设内容 (1) 3.1.模型库建设 (1) 3.2.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设 (2) 4.总体设计 (2) 5.数据库设计 (4) 5.1.数据库逻辑结构 (4) 5.2.FTP服务 (8) 6.功能设计 (9) 6.1.模型上传 (9) 6.2.模型文件下载 (9) 6.3.查询 (10) 6.4.统计 (10) 6.5.模型文件浏览 (10) 6.6.删除 (11)

1.项目背景 三维GIS形象真实的描述了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内容,三维城市模型是三维GIS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三维模型不仅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而且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与二维GIS数据相比,三维模型的生产过程、数据内容和数据规模有很大不同,生产过程复杂很多,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量成倍增加。 在城市规划中三维模型以文件形式存放,包含Max格式导出的X格式文件、skyline入库打包文件、Jpg格式效果图(含总平图)、CAD格式的总平图。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不断加快,规划管理中的三维模型成倍增加,若仍旧采用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将面临如下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得不到保障,历史数据难以有效管理,缺乏对数据的高效查询与检索,缺乏对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三维模型文件的目录索引,对三维模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城乡规划信息化和城乡规划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2.建设目标 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关系库,存储模型文件的索引、类别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三维模型上传、下载、查询、浏览、统计、历史数据管理的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 3.建设内容 3.1.模型库建设 (1)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按照模型的类型和名称对模型中包含的各个部分进行组织存储。每一个模型以唯一的文件标识作为文件夹名称进

第2章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第2章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第二章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本章主要内容 数据库是个具有一定数据结构的数据集合,这个结构是根据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确定的。在数据库系统中不仅要存储和管理数据本身,还要保存和处理数据之间的联系,这种数据之间联系与就是实体之间的联系。研究如何表示和处理这种联系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核心问题,用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称为数据模型。本章将着重介绍一下概念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为后面的数据库设计打下基础。 2.1 数据模型概述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 为了把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抽象、组织为某一DBMS现实世界支持的数据模型,通常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 认识抽象为概念模型,然后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DBMS支持的数 据模型,这一过程如图2,1所示。概念数据模型:信息世界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可划分为两类: 转换 (1)概念数据模型(又称概念模型) 是一种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的模型,独立于计算逻辑数据模型: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机系统的数据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建模,是用户和数据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主要是用于数据库设计。例如E,R模型、扩充E,R模型属于这一类模型。 (2)逻辑数据模型(又称数据模型) 是一种直接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均属于这一类模型。这类模型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以便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 2.1.1 数据模型的基本组成 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间联系的一种抽象表示,是一种形式化描述数据、数据间联系以及有关语义约束规则的方法。通常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个部分组成。 (1)数据结构 是指对实体类型和实现间联系的表达实现。它是数据模型最基本的组织部分,规定了数据模型的静态特性。在数据库系统中通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例如,采用层次型数据结构、网状型数据结构、关系型数据结构的数据模型分别称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数据操作 是指对数据库进行的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两类操作。它规定了数据模型的动态操作。 (3)数据的约束条件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给定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应具 1 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以确保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4+1模型案例

案例教学1:4+1视图方法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要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软件体系结构师必须全面把握各种各样的需求、权衡需求之间有可能的矛盾之处,分门别类地将不同需求一一满足。本文从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谈起,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RUP的4+1视图方法,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体系结构设计,从而确保重要的需求一一被满足。 1、呼唤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 灵感一闪,就想出了把大象放进冰箱的办法,这自然好。但希望每个体系结构设计策略都依靠灵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系统方法的指导。 需要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所致。以工程领域的例子开道吧。比如设计一座跨江大桥:我们会考虑"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这个"功能需求",从而初步设计出理想化的桥墩支撑的公路桥方案;然后还要考虑造桥要面临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可能是"不能影响万吨轮从桥下通过",于是细化设计方案,规定桥墩的高度和桥墩之间的间距;另外还要顾及"大桥的使用期质量属性",比如为了"能在湍急的江流中保持稳固",可以把大桥桥墩深深地建在岩石层之上,和大地浑然一体;其实,"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也很值得考虑,比如在大桥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施工方便性"的一些措施。 和工程领域的功能需求、约束条件、使用期质量属性、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等类似,软件系统的需求种类也相当复杂,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需求分类的复杂性 2、超市系统案例: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 例子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的例子。在表1中,我们列举了一个典型的超市系统的需求子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软件工程案例分析

一、 阅读下列系统需求陈述,回答问题1、问题2、问题3和问题4。 某银行准备开发一个网上信用卡管理系统CCMS,该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1)信用卡申请。非信用卡客户填写信用卡申请表,说明所要申请的信用卡类型及申请者的基本信息,提交CCMS登录。如果信用卡申请被银行接受,客户会收到银行的确认函,并告知用户信用卡的有效期及信贷限额;否则银行会发送一封拒绝函给该客户。客户收到确认函后,需再次登录CCMS ,用信用卡号和密码激活该信用卡。激活操作结束后,CCMS将激活通知发送给客户,告知客户其信用卡是否被成功地激活。 (2)月报表生成。在每个月第一天的零点,CCMS为每个信用卡客户创建一份月报表,对该客户上月的信用卡交易情况及交易额进行统计。信用卡客户可以登录CCMS查看月报表,也可以要求CCMS提供打印出的月报表。 (3)信用卡客户信息管理。信用卡客户的个人信息可以在 CCMS中进行在线的管理。每个信用卡客户可以在线查询其个人信息。 (4)信用卡交易记录。信用卡客户使用信息卡进行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记录在CCMS中。 (5)交易信息查询。信用卡客户可以登录CCMS查询并核实其信用卡交易记录及交易额。在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使用用例对系统需求建模。表1—1和表1—2给出了其中两个用例的概要描述。 [问题1]) 将表1—1和表1—2中的(1)~(10)填充完整。 [问题2] 除了表1—1和表1—2给出的用例外,从上述系统陈述中还可以获取哪些由信用卡客户发起的用例?(给出用例名称即可)

[问题3] 用400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用例获取的基本步骤。 [问题4] 用例除了使用表1—1和表1—2所示的形式描述外,还可以使用UML的用例图来表示。分别用50字以内文字,解释UML用例图中扩展用例和抽象用例的内涵。 二、 阅读以下关于工作流系统性能分析的叙述,回答问题1、问题2和问题3。 某企业正在创建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目前正处于过程定义阶段,即创建工作流模型阶段。对于这些工作流模型,除了要考虑工作流的正确性外,工作流的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流性能主要反映工作流定量方面的特性,例如,任务的完成时间、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任务数量、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在预定的标准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百分比等等。 图2—1所示的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流模型(其中单位时间为1小时),它表示这样一个执行过程:每小时将会有20个任务达到c1,这20个任务首先经过处理taskl,再经过处理task2,最终将结果传递到c3。处理taskl和处理task2相互独立。 图2-1 假设性能评价模型符合M/M/1排队模型,在计算性能指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下列公式进行计 算:,其中ρ表示资源利用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的任务数,表示该资源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数。 [问题1] 计算图2—1所示的工作流模型的下列性能指标: (1)每个资源的利用率; (2)每个处理中的平均任务数L; (3)平均系统时间S; (4)每个处理的平均等待时间W。 [问题2]

第三章系统的教学模型

3 系统的数学模型 3.1 概述 3.1.1 数学模型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时,通常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所谓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机械系统、电气系统、,, 以及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的动态特性,是一组能精确,或者至少是相当好地表示系统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式、差分方程式或其它数学方程表示式。 数学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采取何种形式来建立数学模型取决于具体的系统及条件,如,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简单系统的响应分析,可能采用传递函数形式比较简单方便,而如要进行最优控制,则采用状态空间表达式可能更为有利。 对于同一系统的描述,数学模型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如以一个液压控制阀为例,如果是考虑它在一个复杂系统中的动作,可以用一个二阶微分方程式(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理)来做为其数学模型,而如果是为了设计这个控制阀并预测其性能,则需要考虑阀的泄漏,尺寸精度影响等更多因素,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能是一个6-7 阶的微分方程组。 另一方面,严格地说,任何实际中的电、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其变量间的关系都不是绝对性线的,有些甚至是严重非线性的。然而,由于至今非线性系统的求解依然存在着数学难关,比较常用的做法是用一个“等效”的或“近似”的线性系统代替实际上的非线性系统来分析和求解。这意味着,我们既要掌握在建立数学模型时的线性化方法,又要了解所取的“线性”数学模型有效的范围和条件。 3.1.2 数学模型表示形式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表示形式: 1.传递函数模型 一个连续的SISO 系统,一般可用一个常定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来描述

若系统的输入为u(t),输出的y(t),其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a n 叩 …3^ 5) dt n dt n de 对该式进行Lap lace 变换,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丫(s)二 b m S m b m 」s m — b o U(s) a n S n - a n j S n A ^ …宀a 。 离散时间动态系统一般以差分方程描述,对一个离散 SISO 系统,设采 样周期为T ,系统输入为u(i),输出为y(i),可描述为: g n y(i n) g n 4y(i n -1) g °y(i)= f m u(i m) f m 」u(i m -1) f o u(i) 对该方程进行Z 变换,可得离散SISO 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m -1 m 4 Z n 4 n 洱 ? g o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传递函数矩阵。 2.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方程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表示形式, 它可以方便地 表示SISO 或MIMO S 统。 对于一个连续LTI 系统,其状态方程可描述为: ■ x(t)二 Ax(t) Bu(t) y(t)二Cx(t) Du(t) (3.1-5 ) 其中,第一个方程称为状态方程,第二个称为输出方程。 x(t) 状态变量 u(t) ------ 输入变量,或控制变量 y(t) ------ 输出变量 讥沪b m 」b o u(t) (3.1-1 ) (3.1-2) m - f n g n Z g (3.1-4)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发布时间: 2010-7-27 11:02 作者: 未知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 我要投稿| 每周一问,答贴有奖 目前主流的开发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渐进模型、快速软件开发(RAD)以及Rational统一过程(RUP)等,这些模型对于软件开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些过程方法中,并没有充分强调测试的价值,也没有给测试以足够的重视,利用这些模型无法更好地指导测试实践。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活动,显然软件测试也需要测试模型去指导实践。下面对主要的模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V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在传统的开发模型中,比如瀑布模型,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全部完成后的一个阶段,尽管有时测试工作会占用整个项目周期的一半的时间,但是有人仍然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而不是主要过程。V模型的推出就是对此种认识的改进。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如模型图中所示,图中的箭头代表了时间方向,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模型的软件测试策略既包括低层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低层测试是为了源代码的正确性,高层测试是为了使整个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V模型指出,单元和集成测试是验证程序设计,开发人员和测试组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系统测试应当验证系统设计,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由测试人员和用户进行软件的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追溯软件需求说明书进行测试,以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

数据库系统与数据模型简介

数据库系统与数据模型简介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以此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供云计算业外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数据库系统及其组成 1、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用于组织和存取大量数据的管理系统,方便多用户使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组成的系统。它与文件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的充分共享、交叉访问以及应用(程序)的高度独立性。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组成。 ⑴、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指用于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和基本软件资源。其中,硬件资源包括CPU、大容量内存(用于存放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直接存取的外部存储设备(硬盘);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⑵、数据库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提供数据的基地。它能保存数据,并让用户从它那里访问有用的数据。数据库是数据处理的新技术,也是一项先进的软件工程。 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数据整体。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是相关数据,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中间数据。为了便于管理和处理这些数据,将这些数据存入数据库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数据结构和文件组织形式(顺序文件、索引文件)。 “相关数据”、“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享”是关系型数据库的三个基本要素。 ⑶、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包括面向用户的接口功能和面向系统的维护功能两大方面。前者为用户存取数据提供必要的手段,包括处理能力。后者为数据库管理者提供数据库的维护工具,具体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装入、数据库操作、控制、监督、维护、恢复、通信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数据库描述语言(DLL)、数据库操作(DML)或查询程序、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总之,信息的集合是数据库,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则可用于完成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⑷、应用程序和用户 数据库管理员(DBA)是系统工作人员,负责对整个数据库系统进行维护。 应用程序员是后台专业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插入、删除或更新。 非程序员是终端用户,通过联机终端设备,由基本命令组成的询问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插入、删除或更新等操作。例如,话务员、管理员、质检员。 二、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基本概念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的描述,即实体模型的数据化。数据模型是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2、数据模型类型 当前,流行的数据模型有:关系、层次、网状三种数据模型。 ⑴、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是新的DBMS,将数据简单地表示为一个或多个表格的内容。它是由表格形式体现的,这种“表”在数学上称为关系。表中的每一行称为记录,每个记录由若干字段组成:一个记录描述一个事物,它的各个字段是该事物各种性质的描述。在关系数据库中,这些字段称为属性。 ⑵、层次数据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也称为树状模型,是一个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有根的定向树。 层次数据模型的特点为:有而且仅有一个实体,向上不与任何实体联系,称为根;有若干实体,向下不与任何实体联系,称为叶;其余的实体,向下可以与任何实体联系,但向上只与唯一的一个实体联系(一对多联系),称为中间节点。根节点在最高层,即第一层。同一层上的节点之间没有联系。具有这些特点的数据结构,称为层次结构。例如大学行政组织结构。典型例子是IBM的IMS。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系统结构 1.数据 为了了解世界,研究世界和交流信息,我们需要描述各种事物,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虽然很直接,但是过于烦琐,不便于形式化,更不利于计算机去表达,为此,我们常常只抽取那些感兴趣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来描述它。 例如:XX今天下课回到寝室,跟室友说,啊,兄弟们,我单身了!!~~~~准备请大家吃顿饭庆祝一下~~~~ 大家好奇的问 他叫小雪,21岁,是医护系的,护理专业和我是老乡,遵义人。 我们可以从胡锋的描述中获取到以下一条记录,小雪今年21岁遵义人是医护系护理专业的学生,那这种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我们称为数据。 数据有一定的格式,例如姓名在中国而言一般是4个汉字的字符(某些少数民族),性别呢是一个汉字字符,等等,那这些我们称为数据的语法,而数据的含义是数据的语义。我们通过解释、推论,归纳,分析和综合等等方法,从数据中获得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因此,数据是信息存在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解释或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一般来说,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数据的静态特征 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联系和对数据取值范围的约束 学生管理的例子

在学生基本信息中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家庭地址。 这些都是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数据的基本结构。 学生选课信息中包括:学号,课程号,考试成绩等信息,其中选课信息和学生基本信息中的学号是有一定关联的,即选课信息中的学号所能选取的值必须在学生基本信息中的学号取值范围之内,只有这样,学生选课信息中所描述的学生选课情况才是有意义的。 说白一点,也就是这个学生要存在,他才会有选课信息。这个就是数据之间的联系。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数据取值范围的约束 例如,人的性别一项取值只能是男或女,课程的学分一般是大于0的整数值,而我们的考试成绩一般在0~100分范围内等,这些都是对某个列的数据取值范围进行的限制,目的是在数据库中存储正确的,有意义的数据,这就是对数据取值范围的约束 2)数据的动态特征 数据的动态特征是指对数据可以进行的操作以及操作规则。 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主要是有查询数据和更改数据,更改数据一般又包括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 通常我们将数据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的描述称为数据模型三要素。即描述数据时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的约束条件和定义在数据

软件工程案例教程

第一章 1.下列所述不是软件特点的是(A) A.软件是有形的 B.软件不存在磨损和消耗问题 C.软件开发成本高 D.软件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2.软件工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C) A.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 B.其他工程学科的影响 C.软件危机的出现 D.计算机的发展 3.以下(C)不是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 A.开发的软件不满足用户的需要 B.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C.开发的软件价格便宜 D.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 4.软件工程的目的是(C) A.建造大型的软件系统 B.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C.软泥吉安质量的保证 D.研究软件开发的远离 5.下列所述不是软件组成的是(D) A.程序 B.数据 C.界面 D.文档 6.下列对“计算机软件”描述正确的是(A) A.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B.不能作为商品参加交易 C.是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D.之存在语计算机系统工作时 7.软件工程的方法的产生源于软件危机,下列(D)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内在原因 A.软件的复杂性 B.软件维护困难C软件成本太高. D.软件质量难保证 8.软件工程方法的提出源于软件危机,其目的应该是最终解决软件的(D)问题 A.软件危机 B.质量保证 C.开发效率 D.生产工程化 9.软件工程学中除重视软件开发的研究外,另以重要组成内容是软件的(A)和过程改进 A.项目管理 B.成本核算 C.人员培训 D.工具开发 10.软件工程设计软件开发技术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内容,下述内容中(D)不属于开发技术的范畴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工程环境 D.软件工程经济

二、填空题 1.软件工程的目的是成功的建造大型的软件系统,主要内容是开打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质量管理。 2.螺旋式开发模型主要是针对风险比较大的项目而设计的 3.由于软件产生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使大型软件产生出了很多问题,即出现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正是为了克服它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及相关方法和技术。 4.增量模型假设需求可以分段,成为一系列增量产品,每一增量可以分别开发。 5.喷泉模型比较适合用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三、判断题 1.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克服软件手工生产带来的问题,使软件开发能进入工程化和规范化的环境(Y) 2.软件工程的提出起源于软件危机,其目的书最终解决软件的生产工程化(Y) 3.软件工程改进也是软件工程的范畴(Y)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面向(B)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分析方法。 A.目标 B.数据流C功能. D.对象 2.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应该遵循的最主要的原理是(C) A.抽象B模块化. C.模块独立D信息屏蔽. 3.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常用的描述软件功能需求的工具是(C) A.业务流程图、处理说明B软件流程图、模块说明. C.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D.系统流程图、程序编码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

3D模型管理系统技 术设计书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 9月21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模型库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数据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数据库逻辑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FTP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功能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模型上传..................................................................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模型文件下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模型文件浏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删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课程设计NBA选秀系统数据库模型

NBA选秀系统数据库模型 一、需求分析 (1)、可行性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这是最困难、最费时、最复杂的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它决定了以后各步设计的速度和质量。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NBA作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篮球俱乐部联盟,深受广大篮球爱好者的追捧,而一年一度的NBA 选秀活动,更成为球迷关注的焦点。作为专门的NBA选秀数据库,一定会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2)具体的系统信息 选秀系统信息包括三个方面,其具体功能如下: A.新秀球员信息:包括球员姓名、年龄、籍贯、身高、顺位以及司职位置;新秀球员信息功能包括对球员信息的录入、删除和查询,以及被那个球队选中、选秀信息等。 B.NBA球队信息:包括球队名称、所在城市、上赛季战绩、球队主教练;NBA球队信息功能还包括对球队信息的录入、删除和查询,以及所选新秀、选秀信息等。 C.选秀信息:选秀信息包括新秀姓名、签约球队、入队时间、合同时间、合同金额、有无保障;选秀信息功能还包括各项数据的录入、删除和查询。 (3)具体的软件信息 在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从设计到开发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采用了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服务器,运用c/s技术,使得本系统可以方便的和其他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注意从软件的图形应用界面上优化软件质量,使得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是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根据各种信息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数据库系统的E-R图如下:

库存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库 存 管 理 系 统 ----系统设计 一 功能设计 总原则: 首先要保证系统总目标的实现,其次注意模块的独立性要强。各模块的接口应简单明了。 系统结构图: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录入、库存分析、查询系统 各功能模块的描述:输入,输出,功能。 二 数据库设计 1. 数据模型抽象层次 2. E-R 方法的基本思想 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一个中间步骤,即先设计一个企业模式(该模式纯粹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与存储结构、存取方式无关),再将企业模式转换为某个DBMS 上可以实现的数据模型。多数是关系数据模型。 3. 库存管理系统采用这种方法,先设计出概念数据模型,即E-R 模型。 3.1库存管理系统局部E-R 视图 (1) 物料与入库单之间 (2) 物料与领料单之间 (3) 物料与退料单之间 (4) 物料与仓库之间 3.2库存管理系统集成E-R 视图 (1) (2) (3) (4)

4. ER 模型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功能要求: 入库单登录 领料单登录 退料单登录 物资短缺/超储分析 物资积压分析 相关数据库表 入库台帐 领料台帐 退料台帐 库存总帐 4.1 实体集的转换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关键字就是关系的关键字。 4.2 联系的转换 (1)M :N 联系 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相关实体的关键字与联系的属性组合成关系的属性,相关实体的关键字 组合成关系的关键字。 (2)1:N 联系 N 端实体的关键字构成关系的关键字,可以与N 端合并。 (3)1:1联系 任一端实体的关键字构成关系的关键字,可以与任一端合并 5.参考数据库结构 (1)入库台帐(入库单编号,仓库号,进货日期,供货单位,入库数量,材料编号,进货单价,检验员,记账员,备注) input 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可否为空 注释 rk_id varchar 10 否 入库单编号 ck_id varchar 10 否 仓库号 in_date date 否 进库日期 cl_from varchar 10 否 供货单位 物 料 入库单 领料单 退货单 仓库 领料 退货 存取 入库 1 1 1 N N N N M

学生管理系统CDM模型

第四讲:学生管理系统CDM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数据模型(CDM: Conceptual Data Model)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学生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建立符合功能要 求的概念数据模型,能够根据相关课程中学习的规范化理论的要求对模 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并且使得模型能够适用实际开发系统的需求,同时 应用好反规范化的思想。模型中实体之间的联系应该科学合理,学生能 应用Power Designer软件分析设计工具快速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实体的抽象、实体的规范化与非规范化、实体间联系的定义教学方式和手段:课堂讲授;课堂演示,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一、学生管理系统分析 1、功能要求 学生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职工管理、活动管理、教材管理、宿舍管理、图书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院系管理 2、可能包含的实体 学生、课程、学校、院系、职工、活动、教材、宿舍、图书、仪器设备等。 3、分析后可能产生的实体 学生简历、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奖励处分情况等等。 二、分析后建立的初步模型 1、标定联系和非标定联系的区别 2、多对多联系的分解 3、字典数据的建立(一般方法) 4、新实体的发现(设备卡片、图书卡片、简历等)

5、规范化实体的建立 6、反规范化的应用(字典名称、代码的问题) 7、递归联系的建立(院系) 8、属性分析(为每个实体添加属性) 9、数据类型定义 三、模型设计中的规范化与反规范化问题 规范化理论是研究实体中实体属性之间关系的科学。非规范化关系存在的问题: ①插入异常 ②修改异常 ③删除异常 例:有如下概念数据模型生成的物理数据模型(MS SQL Server2000),在数据库中存放一些记录,看看这三种异常的情况。

软件过程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软件过程模型 1、4种模型的对比 瀑布模型: 优点:文档驱动 缺点:阶段划分固定,大量文档;开发成果最后出增加风险;不适应用户的变化适用范围:需求准确无重大变化的软件项目开发 快速原型模型: 优点:关注了客户的需求,降低了开发风险 缺点:可能导致系统设计差,难维护;不宜用原型产生最终产品,最终产品还是要考虑质 量和可维护性 适用范围:需求复杂,难以确定、动态变化的系统 增量模型: 优点:分批提交产品;减少新软件对用户的冲击;可维护性增加,需求变更只需要更改构 件 缺点:构件逐渐加入,不能破坏已经构造的系统,要求软件具备开放式结构;需 求变化时,适应性大于瀑布和快速原型,但容易退化为边做边盖,失去整体控制性;有无法集成的风险; 适用范围:风险较大用户需求较稳得大型软件系统 螺旋模型: 优点: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2)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4)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5)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方式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缺点:建设周期长,和当前技术水平差距大,无法满足需求; 适用范围: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特别适合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2、喷泉模型 特点:无明显边界、阶段内迭代 优点:各阶段无明显界限,开发人员同步进行,提高项目开发效率缺点: 重叠的项目不利于项目管理,审核难度加大 适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 3、重用构件模型 4、RUP 通用的过程框架 4个阶段 9个核心工作流 前6个为核心过程,后3个是核心支撑

数据库系统与数据模型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

软件工程案例教程答案

1.下列所述不是软件特点的是(A) A.软件是有形的 B.软件不存在磨损和消耗问题 C.软件开发成本高 D.软件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2.软件工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C) A.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 B.其他工程学科的影响 C.软件危机的出现 D.计算机的发展 3.以下(C)不是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 A.开发的软件不满足用户的需要 B.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C.开发的软件价格便宜 D.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 4.软件工程的目的是(C) A.建造大型的软件系统 B.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C.软泥吉安质量的保证 D.研究软件开发的远离 5.下列所述不是软件组成的是(D) A.程序 B.数据 C.界面 D.文档 6.下列对“计算机软件”描述正确的是(A) A.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B.不能作为商品参加交易 C.是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D.之存在语计算机系统工作时 7.软件工程的方法的产生源于软件危机,下列(D)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内在原因 A.软件的复杂性 B.软件维护困难C软件成本太高. D.软件质量难保证 8.软件工程方法的提出源于软件危机,其目的应该是最终解决软件的(D)问题 A.软件危机 B.质量保证 C.开发效率 D.生产工程化 9.软件工程学中除重视软件开发的研究外,另以重要组成内容是软件的(A)和过程改进 A.项目管理 B.成本核算 C.人员培训 D.工具开发 10.软件工程设计软件开发技术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内容,下述内容中(D)不属于开发技术的范畴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工程环境 D.软件工程经济 二、填空题 1.软件工程的目的是成功的建造大型的软件系统,主要内容是开打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质量管理。 2.螺旋式开发模型主要是针对风险比较大的项目而设计的 3.由于软件产生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使大型软件产生出了很多问题,即出现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正是为了克服它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及相关方法和技术。 4.增量模型假设需求可以分段,成为一系列增量产品,每一增量可以分别开发。 5.喷泉模型比较适合用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三、判断题 1.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克服软件手工生产带来的问题,使软件开发能进入工程化和规范化的环境(Y) 2.软件工程的提出起源于软件危机,其目的书最终解决软件的生产工程化(Y) 3.软件工程改进也是软件工程的范畴(Y)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方案V2

3D模型管理系统 技术设计书 2014年9月21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三维GIS形象真实的描述了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内容,三维城市模型是三维GIS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三维模型不仅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而且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与二维GIS数据相比,三维模型的生产过程、数据内容和数据规模有很大不同,生产过程复杂很多,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量成倍增加。 在城市规划中三维模型以文件形式存放,包含Max格式导出的X格式文件、skyline入库打包文件、Jpg格式效果图(含总平图)、CAD格式的总平图。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不断加快,规划管理中的三维模型成倍增加,若仍旧采用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将面临如下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得不到保障,历史数据难以有效管理,缺乏对数据的高效查询与检索,缺乏对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三维模型文件的目录索引,对三维模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城乡规划信息化和城乡规划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2.建设目标 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关系库,存储模型文件的索引、类别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三维模型上传、下载、查询、浏览、统计、历史数据管理的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 3.建设内容 3.1.模型库建设 (1)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按照模型的类型和名称对模型中包含的各个部分进行组织存储。每一个模型以唯一的文件标识作为文件夹名称进行组织,该目录下存储当前模型不同时期的模型,规定以上传时间近的版本为成果库,其余文件作为历史数据。 (2)建立与文件库对应的关系库,存储文件库中模型文件的存储路径、模型类别、文件标识信息,以支持模型文件的查询、统计。 3.2.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模型库,通过ftp服务实现城市三维模型文件(包含Max格式导出的X 格式文件、skyline入库打包文件、Jpg格式效果图(含总平图)、CAD格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