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校园文化比较浅究

中西校园文化比较浅究
中西校园文化比较浅究

中西校园文化比较浅究

摘要:校园文化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世界各国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格局,中西校园文化呈现出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直接导致了两种校园文化之间的共性日趋明显化。同时,又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造成了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校园文化之间的差异。文章旨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校园文化的合理成分,为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开拓某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中西校园文化创新品质个性发展比较

教育环境对于人的品格形成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它是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2O世纪8O年代历史学家哈德罗?珀金曾指出:“高等教育机构既不是独立于社会其他部门之外的独出心裁地存在,也不是被动地受社会需要牵制的社会机构,而是一个与社会发展有密切相关的能主动影响社会进步与否的社会中心机构。”因此,学校不是一个自身封闭发展、与世隔绝的实体,而是融人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并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社会组织机构。学校的这种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基本特征,使得作为学校重要的精神载体的校园文化,也具有相应的文化特质。开放意味着互动的交流。随着世界各国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乃至学校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中西校园文化在不断碰撞、交融中呈现出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直接导致了两种校园文化之间的共性日趋明显化。诚然,中西校园文化又由于置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造就了两种风格独特、迥然有异的校园文化模式。

一、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

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属于社会大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同时,校园文化也是整个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始终影响校园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性。

二、中西校园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无论是中国校园文化还是西方校园文化,抽去校园文化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所具有的特殊属性,那么校园文化的一般性则是它们的共同点。校园文化不会因为存在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而失去其具有的一般属性。显然,在对中西校园文化的比较上,不能把其共性与差异截然分开,而应采取“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对比分析方法。1.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

中国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和西方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都根源于他们的社会传统文化。社会传统文化是指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而又突出本国特色的民族精神,是一种积淀型的文化。中国校园文化孕育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与其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其校园文化是一种在群体中更加注重调整人际关系和个人思想行为的东方伦理文化,在形式上更体现出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带有这样的特征: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视礼仪形式,提倡德治,力求使社会各个等级和睦相处。这种人文精神发展到

今天,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大家在平常生活中津津乐道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在大学校园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人们都希望能与他人亲密、和谐、友好地相处,希望在一个充满信任、互助友爱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尊重、自信和自我发展。校园文化正是紧紧围绕着如何与师生员工和谐共处,共同实现育人之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如北大、清华等高校在办学之初,便以进步与团结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而这种理念本身就是作为调整日常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国校园文化中特有的人文精神。在这种充满浓郁色彩的东方校园文化熏陶下的知识阶层,抱着“朋友遍天下”的愿望,善待他人,友好相处,互助合作,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贯穿的“不偏不倚”、“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西方哲学家罗素认为,西欧和美国的精神生活都始于三个源头:(1)希腊文化,即古典文学、艺术、数学的来源;(2)犹太人的宗教和伦理——从犹太人那里狂热的宗教信仰、道德热诚和罪恶的观念,还有宗教的不宽容精神以及民族主义的一部分;(3)由近代科学产生的现代工业主义——从科学和工业主义得到力量和知识,也从所有知识必须应用的经验主义方法论中汲取了营养。希腊的哲学和纯数学中表现的理性思考及纯知精神,是近代科技文明之根。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之所以诞生在欧洲,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蕴涵着培育科学所必须的科学精神,而西方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也来源于这种文化传统。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精神备受西方校园文化推崇的真实反映。崇尚科学、理性在推动西方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逼迫和促使西方大学生适应和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但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会使人际交往笼罩上一层商品经济条件下物物交换关系的阴影,进而被推演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带上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矛盾和冲突,会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制造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2.专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通才教育

中西校园文化的目的旨在把社会的思想观念、原则和价值等,通过灌输、启迪、熏陶、潜移默化而变成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从而培养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这是中西校园文化在教育功能上的共同之处,但在具体教育目标、教学方

式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校园文化的教育目标在于按照社会传统的要求培养某一掌握专门技能的人才,并在维护传统的大方向上有限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为了达到这一规定的教育目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基本采取课上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创造力的培养。相应的,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上,仍然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重要的权衡标准,这直接导致了“考试风”在中国校园内的盛行。作为考试本身来说,由于仅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个人素质,很少注意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参照,因此缺乏对学生整体素质准确把握的科学性。同时,“考试风”的盛行也会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错误观念,有违教育本身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初衷,进而影响到校园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西方校园文化教育的目标是遵从通才教育宗旨,即学习“与专业性、职业性或技术性不同的以讲授全面知识和发展全面智能为目标的课程”,以塑造人格尽可能和谐发展的公民。如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开宗明义地声称:“为我们完美的生活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为此,西方高等院校制定了一套严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主活动、自我管理;重视业余生活、课外教育;重视情境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西方各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自主成立了各种规模不等的学生组织。这些学生组织既有学术性或政治、宗教等研究方面的,也有体育、文学艺术方面的。学生们在这些社团活动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了开拓创新的高贵品质,而且使自我人格的完善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应的,学校在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上,分数不是作为惟一的考核标准,劳动、体育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也被考虑在内。因此,这与中国校园形成了鲜明对比——考试显得少多了。

3.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中国校园文化在价值观念上与其社会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即重知识轻实践、重理论轻实用。大学生们学习勤奋刻苦、认真踏实,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很高,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经常会成为他们光顾的地方。近期的一项有关中、美、英三国大学生每日学习时间长短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每日用在学习方面的时间远远长于美、英两国大学生。另外,中国大学生在业余时间里,

所参加的组织活动也多为知识型的活动,如各种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讲座和专业知识培训班等。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高学历人才和专门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考研”、“考证”的热度急剧升温,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的青睐。同时,中国校园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尤为注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大学生们往往为了集体的荣誉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并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中有所表现。大学生们不仅满怀爱心地为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慷慨解囊,而且用自己优良的才学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从而使自身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这种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反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老师被视为知识的绝对“权威”,要求学生必须服从老师的教诲,这映射出中国校园文化轻视人的个性发展的消极方面,与西方校园文化注重“人的自由与选择”的教育理念相比,略显得保守。

西方校园文化则多属于实用型、享乐型。这根源于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对其校园文化的影响。在社会领域,西方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先进的工业化要求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而在思想领域,如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经验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曾经在西方校园盛行一时,对他们的校园文化冲击很大,大学校园文化中充满着快乐主义情调。快乐主义是西方伦理道德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认为快乐和痛苦是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凡是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就是善的行为;反之,凡是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就是恶的行为。这种快乐主义在对行为善恶的判断上,完全以个人的身心愉悦与否为标准,缺乏对行为本身的有效限制,从而给校园文化带来了严重的行为后果,吸毒、酗酒、同居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同时,学校方面也重视个人作用和个性品格的发展,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展对生活中重大事件明智地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在这种自由气氛下,他们必须依靠自己,自力更生,成年子女以向父母伸手为耻,即使总统的儿子,一旦失业也宁可去排队领救济。" 因此,大学生们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活动不是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我个性发展的需要。如果说中国校园文化是相对保守的话,那么国外校园文化则是开放的,而这种开放性将竞争意识纳入了学校的Et常教学中,在行为取向上就表现为大学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高效率和注重实用性,直接导

致大学生们在选择工作和职业时往往把财富作为重要的指标,极力寻求最有赚钱机会的领域,始终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一味强调自我,便会导致个人主义错误倾向的泛滥、社会道德沦丧。美国教育学家Ernest.L.Boyars在他发表的题为《学校改革的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现在威胁美国社会的并不是科学技术消息的缺乏,而是道德智慧的缺乏。学校只是给学生灌输如何通过竞争去对付最后的期限,去获得消息,去把握专业的领域。在商业性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只知道怎样在华尔街赚钱,却没有问怎样赚钱才是道德的。这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反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所以,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以反驳对方的口吻来充分展示自我,讨论的气氛十分活跃,这与中国大学课堂上的寂静无声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三、西方校园文化的理性借鉴

纵观中西校园文化,不难看出,两种校园文化各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借鉴西方校园文化,构建符合我国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校园文化模式,这一重大的研究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第一,注重“科学精神”的塑造。西方校园文化所崇尚的科学精神蕴涵着不懈追求真理的热情、运用逻辑和常识或科学方法进行论证和怀疑的理性能力以及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愿望和能力这些正是中国校园文化所欠缺和急需补充的。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都应体现崇尚科学、理性的时代要求。譬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态层面上,可以仿效西方校园的建筑风格和环境布局,设立既体现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又反映科学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雕塑、伟人名言等;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上,可以通过校训、校风、教风等环节使师生员工处处感到这种精神力量的存在。

第二,开拓创新品质的培养。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新品质的校园文化,同样是缺乏生机的校园文化。创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西方校园文化注重开拓创新品质培养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鉴于此,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投入实践活动,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发展机遇,让他们在社会活动中获得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高贵品质,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应该增强创新意识,自主创办和参加校内校

外组织活动。如美国大学生们自主创办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等课外活动组织都是很好的培养开拓创新品质的形式。

第三,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加强自我管理、自主活动。西方校园文化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至上观。这里所讲的“个人主义”其本质的含义是“自己是自己前途或命运的主宰”。在这种主导思想下建设起来的西方校园文化把学生视为其校园文化的主体,充分发挥并依靠大学生自身群体能量,各种学校社团在西方校园里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是未来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向西方学习、借鉴的重要一环。学校应该积极扶持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的发展,加大对它们的资金、人力和政策上支持的力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活动,尽量不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预。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模式,其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校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多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好的特点,从而使我国的校园文化得以健康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张慧明.美国高等教育繁荣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4(8).

[2]甘自恒.论名牌大学的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3.

[4lJ[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5.

[5]彭未名.中西校园文化及其走向[JJ.教育与现代化,2002,(2):67.

[6]吴刚.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1,(9):9.

[7]王德广.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5):81.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一、研究领域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二、研究主题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子问题 研究的总问题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子问题有四项: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3.教师文化建设;4.学生文化建设。 四、研究意义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_2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 转眼间,岁月匆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的工作将会有更高的难度,更高的工作目标,做好策划,才能轻装上阵,在今后奋勇争先。怎么写才更有新意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篇1 一、活动背景 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青年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倡导高尚、健康的文化艺术生活,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全面拓展广大青年学生素质,展示我院青年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引领青年学生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我院决定在今年12月至1月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二、活动主题 青春、自然、和谐 三、主办单位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四、承办单位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 五、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号—1月初 五、参与人员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六、活动地点 技术学多功能报告厅 七、活动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和谐共融、绿色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我校同学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同学的精神生活,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兴趣,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

养团队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并配合我校德智体建设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活动原则 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思想性,实现校园文化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注重内容新颖健康、格调文明高雅、形式丰富多彩,实现文化娱乐与学生成才相结合;注重文化含量,实现校园文化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九、活动项目和内容 广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积极开展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 可具体活动项目有趣味运动会、师生篮球对抗赛、英语演讲比赛、寝室美化大赛、冷拼大赛、书画比赛、才艺大赛。 十、组织工作 顾问学生会指导老师 统筹组学生会主席团、社联 负责文化月前期工作布置,开幕式、闭幕式策划,活动中的人力调配、时间协调统筹。 办公室秘书处 协助处理文化月期间的日常事物,负责参赛报名表的收集整理,活动所需道具的配备以及成绩统计。 宣传组宣传部 负责内外宣传报道,制定标语横幅,现场摄影,负责成绩公告和颁。 后勤组督察部体育部 负责文化月期间物资供应,包括购买或租贷相关设施物品,准备音响灯光、搭建舞台,进行安全巡查等;活动期间,负责会场纪律维持、会场后勤保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外联部外联部。 负责联系校内、校外的嘉宾;负责联系商家以及完成承诺给予赞助商的服务工作;联系相关部门。 文艺组文艺部

中韩大学有哪些不一样

中韩大学有哪些不一样 1“界限分明”学与玩分开 也许你会认为韩国学生压力太大,也许你会认为韩国学生很喜欢玩,但韩国的大学生对待学习和娱乐是“界限分明”的。在该学习 时候,他们可以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把自己“锁”在自习室或图 书馆通宵达旦;也可以提前几个小时到补习学校排队,只为了占到好 座位。在该放松的时候,他们会和朋友一起聚餐,尽情地喝酒娱乐,但聚餐结束之后又会以十足的干劲重新投入到作业之中。 2化妆视为一种礼仪 韩国女生出门之前,化妆是必须的。不只是大学生,即使是上了年纪的韩国女性出门之前也都会或多或少地化妆,他们将化妆视为 一种礼仪,化妆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自信,也是对他人 的一种礼貌与尊重。甚至最近韩国女生化妆的年龄开始趋于年轻化,原本女生一般会在进入大学之后开始化妆出门,然而渐渐地高中生 也开始化妆,初中生也开始偷偷学习化妆,甚至于现在有一些小学 生也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化妆。 3宿舍照顾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首尔的大学宿舍数量有限,能够成功申请到宿舍的学生不足所有学生数的10%。韩国的大学为了优先照顾非首尔地区的外地学生以 及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甚至不向居住在首尔的学生提供申请 宿舍的机会。 比如,临近首尔的京畿道地区也在不提供宿舍申请机会的范围中,可从京畿道地区搭乘公共交通到首尔市中心的高校至少需要两个小 时的时间。这也在首尔各大高校的周围形成了成片的考试院和下宿 房“商业圈”,成为无法入住校内宿舍学生的选择。

下宿房是指私人将自己家中空余的一个房间出租给其他人,形式类似于homestay的方式,房间设施比较优越,但是需要支付高额的 保证金。另一种则是考试院,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为需要考试的人准 备的特殊场所,价格非常便宜,也不需要支付保证金,设施也都齐全,但是条件非常简陋,面积最小的只有3-4平方米,大的一般也 不会超过10平方米,总体来说就只是一个勉强睡觉的地方。 4前后辈关系非常严格 与中国不同,无论是和学长、学姐还是和学弟、学妹一起吃饭,我们都习惯采取AA制的方式,而且在相处的过程中,也比较随意平等。但韩国,韩国校园中前后辈关系很严格,后辈与前辈见面要用 点头或鞠躬的方式恭敬地问好,与前辈的日常交往中,也一定要用 敬语。 相对的,前辈对后辈很照顾,在学习上会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经验谈,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吃饭也通常是前辈来付钱。这 样的前后辈关系追溯于军队文化——为了整顿军气,军队中有非常 严格的前后辈关系,后来渐渐影响到了大学校园中。 5每个学生都曾“休学” “休学”这个词在韩国的意义有些不同。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一般只有遇到客观性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休学,并且“休学”必定会成为应聘时候被重点关注的问题。 然而,在韩国,每一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休学经历,在休学期间,有些学生会用来思考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和未来的发展,有的学生 会通过打工或社会实践来积累经验,有的学生则会用来考取资格证 或为留学做准备,还有的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周游世界或者选择workingholiday(打工假期)来开阔眼界…… 6校服由自己设计 在中国,我们的班级、院系、社团或者学生会等组织会统一定制特别的T恤或外套,而在韩国,这种定制的方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 发展。在韩国的大学校园中,流行着一种叫做“共购”的购买方式,

创建校园文化特色

创建校园文化特色推进素质教育——记怀柔一小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北 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911 年,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校占 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 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500 多平方 米。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整洁,景色宜人,被誉为花园式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000余名;教职工180 人,其中党员113人,中学高级教师3 人,小学高级教师101人,市级骨干教师4 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1 人,还有北京市优秀书记、杰出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市、区级集体奖励100 余项。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和谐求发展,以精细求发展,以学习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务实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远远大于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渗透到学生人生品格的长远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水平,更决定了人才的品质,它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核心竞争力,谁拥有了优秀的学校文化,谁就拥有了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当前,优秀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我校发展的一种核心力量,并渗透于学校的所有活动之中,成为约束师生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促使师生放弃一

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形成共享目标、荣辱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组织之间更加协调,内涵发展更加持续。因此,精心打造学校文化是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基本思路 「学校工作整体优化? 学校新文化创建-教育教学全面优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新发展) I教师学生人人优秀J 二、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目标 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传承民族和怀柔一小优秀文化传统为重点,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和内容,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高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规章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优质、团队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精神风貌良好、内涵发展持续的校园。 三、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实施 1.激人奋进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层次, 它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质品牌的关键所在。为此,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 我们深入把握理论,认真实践探索, 通过系统设计“文本化”层面,精心建构“物化”层面, 尤其是着力推进“人化”层面, 建立和完善学校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 大学之道,以德为首,德育的成功也就是大学的成功,因此中外学者都很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使之系统化和成熟化,对于指导高校道德建设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道德养成教育,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尚未建立一个科学和系统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国内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中南大学韩冬梅在《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三期发表“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重点论证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特征和根据。浙江万里学院姜彦君于2004年9月1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他的观点如下: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同时他还对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的研究方面,唐勇的《大学生的德性养成与德行塑造》一文中指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德性和德行的途径有:第一,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第二,建构合理、和谐与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第三,校园文化的有序性;第四,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王金华教授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文章比较系统地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目标与内容、实践策略、工作机制几个方面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这对科学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我国的教育部和各高校研究人员针对大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研究和访谈,其中的数据及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本身存在矛盾和出入的,我们并不提倡引用。 国内关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从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主要倾向于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而未系统地阐述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其二,国内主要倾向于研究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此类的文章也是多而多之,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并且对两者的区别也并未清楚说明。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二(完整版)

策划编号:YT-FS-7566-61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二(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二(完 整版) 备注:该策划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秉承办综合性高校的宗旨,伴随着繁荣文化的旋律,奋进的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繁荣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开拓我校学生的视界,展现我校良好学风,保持我校学子在课后的文化建设热情,我学院将举办以社团文化展示为主的大型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形式多样,主题深刻,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作为职大学生课后活动重中之重的学生组织,届时文化节将面向整个校园开展,并邀请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光临指导。活动将推陈出新,尽展学子风采,繁荣校园文化,为广大学子献上丰富的精神大餐。 一、活动主题:

展社团风采,显青春魅力 二、指导思想: 本次社团文化节旨在展现学校社团风采及成果,面向全校所有同学。通过社团集中开展活动和发展风采展示,弘扬学校丰富的社团文化。 三、主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策划承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 协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各学生社团 赞助单位: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5日——— 20xx年5月20日 五、活动地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六、活动对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内容: 1 、开幕式 2、各社团根据所授相关主题旗帜展开相应活动,

中美大学生文化差异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大学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中美大学文化帮助中美两国大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 关键词: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大学校园是社会文化的神圣殿堂,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提。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和会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开始,加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文化在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大学校园文化着手,分析中美两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中美文化差异,希望中美两国能够互相学习、借鉴彼此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尽量做到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基本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崇尚个人与注重集体 美国是一个文化与宗教的大熔炉,崇尚自由平等、自主独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正是因为美国人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式平等的,学生们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怀疑老师的观点,与老师进行辩驳,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师生之间平等相处,课堂上随时举手发言等等。我国高校校园的价值观则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一直受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熏陶,强调集体主义和权力差距。因此,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多数采取服从的态度,与老师和校方领导保持一致,而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信服,可能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相互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 二、独立与依赖 美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就推崇独立与奋斗。在孩子青少年时期,他们就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兼职来赚取零花钱,到了大学,他们基本上都能够做到经济上独立,完全靠打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中国的每家一个孩子的政策,催生了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文化,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大多是父母来承担生活费和学费的。很多人认为在大学期间话费父母的钱是理所当然,因为自己还在求学阶段,精力应该全用在学习上,而父母也认为挣钱供孩子读大学是应尽的义务,自己也不忍心看到孩子因为打工而受苦受累,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分的经济上依赖父母。 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美国素有通才教育的传统。美国大学强调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内在修养与伦理道德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课程选择方面,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丰富的学术与文艺社团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机会。中国大学强调专而精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中相对注重“专才”的培养。专业设置完全依托市场需求,考虑更多的是就业等现实问题。尽管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就业,可是却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兴趣与内在心理需求。对于一些人文选修课,学生们则采取应付的态度,使得人文科学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务实的教育理念让大学校园内兴起了英语、计算机的“考证热”。功利性的大学教育也反映了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发展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 教材阅读辅导 本讲内容,是整合了教材第六、七章的内容而重新组织的。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省略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省略了教材的部分内容。省略部分有:第六章第五节关于“学校创建特色的一般过程”的问题,第七章第一节关于“为什么要关注学校文化”的问题。各章节中一些更加具体问题的省略,不一一列举,请学员们对照讲义的内容。凡是省略部分,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关于调整和拓展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结合学校管理实际以及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调整和拓展。 1、关于创建学校特色的外部条件(见教材P.162) a.把教材中“经济体制改革为学校创建特色注入了活力”调整为“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提供了社会土壤”; b.在教材提出的两个外部条件之外,我们增加了一个条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普及基础教育,为学校创建特色提供了发展动力”; c.为了便于学员们理解和记忆,我们以相近的句型结构统一了三个外部条件的表述方式:“……提供了社会土壤”、“……提供了政策保障”、“……提供了发展动力”。 2、关于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问题(见教材P.173) 为了更好对应于“目标优化模式”、“内容优化模式”、“方法优化模式”,我们把教材中的“系统优化模式”调整为“管理优化模式”,从而构成了“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系统。 3、对教材中第七章的处理(见教材P.178) 在教学中,我们把教材中原来共四节的内容,整合为“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与“校园文化建设”等两个问题。 4、关于校园文化的“制度形态”问题(见教材P.182) 我们把教材中“法令的”、“道德的”、“行政的”的表述方法,调整为“规章制度”、“道德准则”、“管理体系”的表述方法。 5、优化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形的人文素质培育(见教材P.199) 根据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校园环境建设区分为“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性的人文素质培养”两个方面。显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隐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工作情态等。隐性的环境情景,更深入和深刻地影响着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而又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 三、教材中的图示和案例,在学习中要特别关注 教材中,对“学校文化的构成”,作者以“图示”的直观方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揭示得很清楚(见教材P.182《图7—1》),请学员们在学习中要深入分析领会《图示》的内容。 为了能够更具体地说明问题,作者引用了不少案例辅助理论的说明。教材中凡是以“楷体”字体标列出来的内容,需要认真阅读、领会。 内容学习辅导 在学习本讲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 1、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策划

为了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努力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阵地的作用,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工作。读书协会集思广益、广泛酝酿,认真筹备,决定在我院举办“引领读书热潮,服务同学爱好,打造文化精品,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周。 一、活动目的 读书节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接受中外文化的熏,冶性情,丰富人文精神,培养文化人格,提高学生素养,同时促进校风、学风,以及文明校园的建设,弘扬民族文化。 二、活动主题 引领读书热潮,服务同学爱好,打造文化精品,营造书香校园 宣传标语:(可以用征集形式) 1、树立良好读书风尚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2、汲取知识的力量建设美好的校园 3、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4、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5、享受文字之美体验读书之乐

6、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 三、活动组织 团委、图书馆、学生会社团部、读书协会 四、活动容 1、开幕式 2、“****”征文比赛 3、工大主页电子图书的宣传及参考书目推荐 4、图书展销 5、系列讲座 6、毕业捐书活动 7、书刊订购 五、活动计划 (一)读书节开幕式 3月22 日图书馆报告厅 特邀校领导、团委领导,图书馆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播放电影《*********》可以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商量。 (二)读书节征文活动 要求:征文活动要紧紧围绕大学文化建设,以 “*********”为主题,探讨大学生活、学习及成长历程等等。题材不限,字数不低于1200-3000。希望通过征文活动,能够推出许多优秀作品,鼓舞广大学子,珍惜大学时光,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以电子稿的形式发送到电子(请注明学院、、联系方式。) 征文时间:*月*日到*月*日。 奖励方法:设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及优秀奖十名。获奖者将在读书节闭幕式上颁发证书和奖品,并将获奖作品推荐到校报发表,同时将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奖品设置:********* (三)推荐经典阅读书目 利用幕布及校园网,向读者推荐经典阅读书目,活动期间计划推荐25部中外文经典阅读书目。 (四)优秀图书展销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而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离开了校园文化活动,其他一切文化结构要素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园文化活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还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主流文化、支流文化、暑期文化、文学文化、爱情文化、交往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广告文化等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兼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

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2、规范作用 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建立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通过抓制度落实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自我成才的良好环境。可以促使他们养成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地将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不断提高学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3、激励作用 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 摘要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 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 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结合国情,为 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538 (方案范本系列) 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详 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建设背景 校园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环境,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作为高职院校,她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直接冲击,每时每刻需要全方位的素养来丰富其化底蕴,用以增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校园化建设更有他的特殊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建设基础

学院建校20xx年来,校园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她与学院的发展,学校的品位的提升同步向前。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增强,培养人才能力的可持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厚了校园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把一个时代性的容科技、人、职业、思想为一体的化体系展示在一所崭新的化型校园。 (一)建设现状 1、湖湘化建设 [硬件建设现状] (1)耗资5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一座1226米高的毛泽东同志塑像。 (2)20个园林景点均有一块湖湘人物的简介以及有关思想、学术等方面的提示牌。 (3)每栋宿舍和教室都挂有湖湘人物的名言录。

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与启示

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与启示

【摘要】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分析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并寻求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中美两国学生之间沟通、理解。此外,我们应立足于本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美国校园文化中的精华,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美国校园文化中国校园文化文化差异文化根源启示 对中美校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文化根源,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学生的互相理解与沟通。同时,美国是一个发达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其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为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建设和教育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因此它必然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同时,又对社会的主流文化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 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物质文化形态,即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地理环境,建筑群布局,艺术文化设施等。第二,制度文化形态,即以社会关系反映出来的文化。如学校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第三,观念文化,即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形态。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校风,学风等。第四,心态文化,即内隐于师生中的无形的深层文化形态,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广义校园文化的外显形式,如校园思潮,校园教育,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制度,校园文化设施,校风学风等。按其功能还可以简略划分为思想修养型、学术智能型、艺术美育型三个系列,或三个系列的综合。 二、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一)校园建筑的差异。中国的大学校园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高高的围墙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在封闭的围墙内进行。而美国大学一般没有围墙,是所谓的“无边际大学”、“无围墙大学”,是开放性学校。学校与其他领地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心中存在着无形的分界线。 这种差异和中西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的院墙文化自古就有而且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于用围墙来保护群体或家庭的领地及利益。围墙是中国民族文化趋于封闭、向心、内敛与含蓄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心理又与中国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出世哲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分不开。另外,院墙文化实际上是对群体隐私的一种维护,中国人一般遵循内部开放,对外封闭的原则,对外界采取封闭防范的态度。而美国人的房子,包括学校、政府机构等,都是以房屋为中心,四周向外敞开,有的虽然修建篱笆,但也是一些低矮的栅栏,给人以对外开放的感觉。美国人性格外向、直率,崇尚自由和竞争、爱冒险。这种敞开的

如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浅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校园环境,能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念的扭曲,引起了老师们的担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立校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三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感受着文化的濡染,走进校园,能

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说一些什么话?怎样让孩子们听到、听懂、听进、乐听、想听每一面“墙壁”所说的话?怎样让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外化为他们的言行呢? 第一,要让它们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残疾,知识的欠缺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对于一些深奥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与障网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墙壁”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对于学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比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级教室的楼道里,贴上“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比许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说教更能深入他们的心灵,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富有童趣的儿童画、中国特色的写意画比起生硬的电脑制作、统一打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动百倍。学校的报栏橱窗更多的是只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就是一处校园装饰物,像这些对全校学生开放的知识窗口何不用上汉语拼音呢?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