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员的概念与分类

导游员的概念与分类
导游员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章

第一节导游员的概念与分类

顾名思义,此章节介绍导游员的概念与分类,只有对导游员精确的分类,才能推动导游业务、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对导游的概念的来由做出详细的分析,就我国情况确定,导游员是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人员。同时导游人员的资格和行为还要受到《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管理。

接下来是对导游分类的严格详尽的区分,主要是对国内和国外导游的区分,我国按业务范围分为: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员、景区(点)导游员;按职业性质划分为:专职导游员、兼职导游员;按导游员使用语言划分为:中文导游员、外语导游员;按技术等级划分为:初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特级导游员。国外的区分比较笼统,主要分为国际入境旅游导游员、国际出境旅游导游员;其中按职业性质区分,国际入境旅游导游员可分为:专业导游员、业务导游员、游览点的讲解员、义务导游员,而国际出境旅游导游员相当于我国领队,可分为旅行社经理兼领队、职业领队、业余领队、义务领队。重点:

把握导游概念,并联系实际;理解我国对导游不同划分的标准,其中是有交叉点的。难点:

把握台湾导游与我国导游的概念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导游员的职责

此节主要介绍了导游员的基本职责,还有分别介绍海外领队、全陪、地陪和景区(点)导游员的职责。

重点:

本节全部都是重点,应认真掌握。

难点:

本节所介绍的职责只是一般的概括,导游员的职责很多,很难全盘掌握。

第三节导游员的素质

作为导游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如思想、文化、心理、身份方面,它们分别有以下:

●思想素质:热爱祖国;爱业敬业;品行端正

●文化素质:扎实史地文化知识;丰富的美学知识;灵活的心理学知识;必要的政策法规

知识;多种旅行常识

●心理素质:导游的性格;导游的情感;导游员的心理承受力

●能力素质:认识能力;活动能力;特殊能力

●身体素质

重点:

每方面的素质都全部掌握,不过书中对能力素质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因此要重点掌握。

难点:

素质的要求不是说了就可以的,因为这些要求要长期培养,对我们来还是比较而且要真正掌握所要求的素质确实很难,需要实践中理解。

第四节导游员资格获取

此节主要介绍我国导游员资格的获取,并简要地介绍了国外获取的情况。我国导游员资格获取必须符合报名的条件,参加导游考试,其中考试分为:导游综合知识和导游服务能

力两部分,本节学介绍了教材、命题和考试时间;考前培训,考试组织和评卷,证书这几方面涉及资格获取的情况。简要地介绍了国外要求严格或较松两种情况。

重点、难点:

考试科目及内容,证书。

第五节导游员的培训

此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导游人员培训班的必要性、内容、培训的种类以及方式,并简略讲了国外导游员培训简介。

重点:

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种类,培训的方式。

难点:

培训的内容、方式。

形式逻辑学 第四版(华东师大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答案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 (P13-14) 一、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1、(b)。2、(b) 第二章概念 (P43-49) 二.(1)单独、集合;(2)普遍、非集合; (3)普遍、集合;(4)普遍、非集合; (5)普遍、非集合;(6)普遍、集合。 三.字母ABCD分别表示先后出现的概念(见下页) 六.全部错误。理由: 1、使用了否定; 2、循环定义; 3、定义过窄; 4、循环定义; 5、隐喻; 6、定义过宽; 7、定义过窄;8、定义过宽。 1、2、3、 4、5、6、 7、8、 or A B B D D C A B C D A A B C C A B B

C D A C B A B C A A B C 七、全部错误。理由: 1、是分解; 2、混淆根据、子项相容; 3、不是划分; 4、子项相容、划分不全、混淆根据; 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 6、是分解; 7、多出子项; 8、划分不全。 九、1、内涵、外延。2、交叉、反对。3、不相容(全异)、同一。4、(略)。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同一)、不相容(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a c d d(c) c d a c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P77-81) 一、(3)、(5)直接表达判断。 二、A A A E O I A(a) E 三、1、不能,能。2、能,能。3、(略) 六、(3)正确。 七、1、SOP。2、真包含于。3、全同、真包含于。4、真假不定。5、特称、肯定。6、SI P 真。 八、c d d d c d 九、de de bc bc 十、SIP、SOP取值为真,SIP可换位:SIP PIS。 十一、推导一:ABC三句话分别是性质命题SAP、SaP、SEP,a与E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以根据题意SAP必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推导二:A句与C句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B句真,B句真则C句假,所以A句亦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十二、推导:SIP与SOP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所以POS必假,P真包含于S或与S全同,即S真包含P或与P全同,而前者使AB两句话均真,不合题意,所以S 与P全同。 十三、分析:“该来的(人)不(是)来(的人)”可推出“来(的人)不(是)该来的(人)”(SEP PES)。“不该走的(人是)走了(的人)”可推出“不走(的人是)该走的(人)

新药注册分类

新药注册分类 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 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新手遇到几个问题,向各位前辈请教一下: 1、仿制药注册直接报生产,中试3批,验证3批,现场核查3批,一共需要做9批对吧?重庆CTD格式研讨班一位老师讲的名词解释中“注册批:在申报注册前连续生产的三批样品”,加上这3批的话一共需要做12批还是这3批就是指现场核查抽样的3批? 2、中试3批是要在符合GMP的中试车间中进行? 中试规模是大生产规模的十分之一?制剂处方量的10倍以上?固体口服制剂10万片?这3个说法应该是哪一个? 3、关于报产的工艺验证3批,报产3批,和动态现场检查3批 这几个概念我是真的弄糊涂了有的法规文件上说工艺验证3批和动态现场检查3批可以合二为一,就是说只要三批就可以了,但是在研讨班讲义上又有CDE的老师说必须经过工艺 验证才能通过现场检查。 1.中试三批,也是属于小试研究至放大的工艺技术转变,是在小试基础上验证你实验参数的 稳定性及放大的可行性,是属研究的范畴,不做为核查之中的样品;中试所做的样品提供给 制剂做样品及分析检验研究用,但专家核查时,还是会看你中试所做样品的去向的。 2.中试三批没必要再GMP的中试车间进行,只要你所用的设备跟你即将在GMP车间生产用的设备一致性就可以了,如果有GMP条件的中试车间最好。中试规模应该是你即将在今后大生 产的批量。在中试研究过程中,可以逐步将用量放大即可。而生产用量是根据制剂规模用量 而定。3.对于第三点,CDE老师说的是对的,现在必须要有工艺验证,必须有相应的文件, 产品,产品的分析检验,相关的制剂用量的去向,原辅料的详情等情况都必须要有,所以不 能偷懒,必须把工艺研究透彻,才能在大生产中做到顺顺利利! 小試,然後中試三批(生產能力的十分之一或10萬片,理論上應該是按照兩者中較大的批 量來做),中試產品是可以用來做穩定研究,方法學驗證和質量標準的;工藝驗證,顧名思 義,就是驗證你的工藝在實際產生中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再調整,理論上,中試三批和驗證三批是不應該合併在一起的,但實際上,因為仿製工藝已經較為成熟,生產產品穩定,國家局也默認可以合併在一起的(畢竟驗證批是拿到生產批件之前的產品,法律上不允許買賣, 只能等到期銷毀)。動態三批就是等上交檢查申請後,藥監局派人現場核查一批,其餘兩批 提交報告。之後就等生產批件,然後簽署驗證保證書咯。東西太多,樓主實實在在跟完一個 項目就知道了。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2)

第二章概念 [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 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是在认识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逐步舍掉具体的、现象的、感性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一般的、本质的、理性的东西. 概念形成之后不是固定不变的.首先,概念是要随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其

药品概念.doc

第二部分药品经营知识 第一章药品的概念及特点 一、药品的概念 1、药物:凡能用于防治疾病、诊断疾病、计划生育的物质都总称为药物。 2、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 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 品和诊断药品等。 3、处方药:必须凭医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由 于患者无法正确了解自己的病情,患者只有就诊后医生开具处方才可获得处方 药,并在医务人员指导和监控下使用。 4、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既可自行判断、购买、使用。OTC--over the counter (国外称为柜台销售药) 5、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6、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 7、精神药品:系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又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 精神依赖性的药品。 8、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 品。 9、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物。 10、中药: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用物质。其主要 来源为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发 酵制品。 11、药材:一般是指未经加工的中药原料药。 12、基本药物:是指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安全可靠)、临床必需、价格合理、使用 方便的药品。 13、假药:是指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及以非药品冒 充药品或者以他种品种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未经检 验既销售的;3.变质的;4.被污染的5.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6.所

第一章--导游与导游服务的原则

第一章导游与导游服务的原则 第一节导游的概念职责地位 第二节导游服务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导游的分类与就业 第四节导游服务的原则 第五节导游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六节导游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导游的概念职责地位 一、导游概念 a导游人员 b、导游服务 导游人员: (tour guide )是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游客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导游服务: 是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接待或陪同游客旅行、游览,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或标准向其提供的旅游接待服务。 二、导游的职责 60 年代,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国际旅行社导游翻译人员提出了作好“五大员”的要求,至今 仍然是对导游工作职责的经典概括。 宣传员(景点的宣传员,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 调研员(长期亲历基层一线,涉足国民经济各领域,接触三教九流八方宾客是国情及客情的调查研究员) 服务员(向导及生活安排的服务员)安全员(国家安全和游客生命及财产的保卫员)翻译员(针对东西南北五湖四海游客,用游客能理解的共用语言表述和传达游客所需要的信 息)。 三、导游的社会地位 1、导游员及导游工作,是旅游产品实现其价值的关键因素,是旅游产品质量升华的重要环 节。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也是旅行社争取回头客、实现二次销售的关键因素,可 以说导游是旅游的灵魂。 2、导游综合素质高,是公民中的精华和杰出者(俗称“人精”);导游服务是一种高 级服务,它担负着提高人类生活档次和质量、丰富人类生活内涵的神圣使命、导游工作是一 项光荣而伟大的专业技术工作。 3、导游在游客的心中是游客之友、游客之师、国家和企业形象的代表。 第二节导游服务的地位与作用 一、导游服务在旅游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旅游业包括着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其中饭店、景点、交通是其三大支柱,导游服务就是连通这三大支柱和六大环节的桥梁。使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产品及服务的销售得以实现,使旅客在旅游过程的种种需要得以满足,使旅游旅游产品得以进入消费。所以导游服务是应处于其他服务之首. 二、导游服务的作用 1. 纽带作用承上启下:导游人员承上启下指的是国家方针政策和旅行社任务的宣传者和具体执 行者;同时又是接待工作中间问题和意见的向上传达者。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 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 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 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 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 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 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 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 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 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 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 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 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 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计划检修分类及定义

计划检修分类及定义 (1)定修—凡必须在主要生产作业线停产条件下进行的或对主作业线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计划检修。(2)年修—连续几天进行的定修; (3)日修—不需要在主作业线停产条件下进行的检修。 定(年)修业务分工 部门业务内容 设备管理(1)制订定(年)修计划;(2)确定检修日期、时间;(3)平衡检修力量。 设备管理(1)落实检修力量;(2)现场施工协调。 地区设备部门(1)编制施工日程计划;(2)确定施工项目数;(3)现场施工组织。 施工部门(1)负责项目施工及管理;(20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定修模型定义 公司各主作业线设备的定修周期、定修时间、工序组合、施工日,负荷(人数)的综合平衡表称为定修模型。定修模型由设备部负责设定。 定修计划分类 (1)长期定修计划—一般期限为二年,地区设备管理部门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期间,预先设定第二年或后几年的定修日程、时间及主要工程项目。 (2)年度定修计划—设备部设管室根据各单位的长期定修计划,经综合平衡修改后制订公司的年度定修计划经公司主管副经理批准后随公司年度计划下达。 (3)季度定修计划—由设管室提前45天编制,经生产部确认,设备部主管副部长审定后报公司随季度生产计划下达。 (4)月度生产计划—设管处提前30天编制,经地区主任讨论,设备主管部长批准后下达。 定(年)修实绩的报告 (1)定修延时作为主作业线故障停机论处,超过2小时的要召开定修延时专题会,总结报设管室。(2)定修(年修)结束后的第二天应将定(年)修时间、项目和完成情况,以电话报告形式报设备管理室。 (3)定(年)修时间、项目及人数情况分析在次月三日前报设备管理室。 检修工程管理的定义 是指检修工程的立项、计划、工程委托、受理(包括检修前的工程准备),直至计划的实施,验收和实绩分析等全过程业务活动,是公司生产设备、设施的日、定、年修,事故抢修及措施工程管理的总称。 检修工程的分类 (1)定期检修工程:定期更换油脂;定期解体检查;定期调整试验;定期修理。 (2)不定期检修工程;事故抢修;恢复修理;改善修理;大修理;离线修理。 (3)部门委托工程:测绘解体;生产委托工程;措施工程;其他。 检修工程计划的项目来自哪几个方面(检修立项) (1)周期管理项目;(2)劣化倾向管理项目;(3)点检结果项目;(4)改善改造项目;(5)上次检修遗留项目。

导游人员的内涵及类型

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导游业务》 主讲教师:胡强王辉李玲

第二章导游人员(导游员) 第一节导游员内涵及类型 一、导游员内涵 “导游”:导游工作,导游业务,导游服务,导游员?导游人员的定义: ?导游人员又称导游,是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第二章导游人员(导游员) 第一节导游员内涵及类型 ?导游人员的条件 ?1.身份要求: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学历要求: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3.身体要求:健康 ?4.知识能力要求: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证书要求:经考试合格,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

第一节导游员内涵及类型 二、导游员的类型 分类标准:服务范围职业性质使用语言技术等级 (一)服务范围 ?1.领队,依照规定取得出境旅游领队资格,接受具有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旅行社的委派,担任出境旅游团领队工作的人员。(区分:入境游领队——出境游领队)

第一节导游员内涵及类型 ?导游人员从事领队业务的条件 ?旅行社为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委派的领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取得电子导游证;(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三)取得相关语言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或通过外语语种导游资格考试,但为赴港澳台地区旅游委派的领队除外; ?(四)具有两年以上旅行社业务经营、管理或者导游等相关从业经历; ?(五)与委派其从事领队业务的取得出境旅游业务经营许可的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 ?(六)旅行社应当将本单位领队信息及变更情况,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备案。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图像和性质1

高一数学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图像和性质(共3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2)2x y =与1()2 x y =的图象和性质; (3)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指数函数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 (5)底数a 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并利用它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6)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 (1)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2)指数函数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 (3)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难点: (1)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小 (2)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三、教法与教具: ①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及讨论法. ②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x y a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 2 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 y x = (6)2 4y x =

(7)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小结: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说明:因为a >0,x 是任意一个实数时,x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 00 0,0x x a a x a ?>?=?≤??x 当时,等于若当时,无意义 若a <0,如1 (2),,8 x y x x =-= 1 先时,对于=等等,6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a =1, 11,x y == 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0,1)x y a a a =>≠且的 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5 ,,3 ,31x x x a y x y y +===+1x x 为常数,象y=2-3,y=2等等,不符合 (01)x y a a a =>≠且的形式,所以不是指数函数 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即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先来研究a >1的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且用计算机画出函数2x y =的图象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含答案)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单选题(共11道,每道9分) 1.若函数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及运算 2.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的值为( ) A.2 B. C. D.-2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及运算 3.函数的定义域是( ) A.(-∞,2] B.["0,2"] C.(-∞,2) D.(0,2]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4.函数的值域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值域 5.若,则函数的值域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值域 6.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1,2),则b的值

A.0 B.1 C.2 D.3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7.不论a是何值,函数恒过一定点,这个定点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8.若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9.函数在上是( ) A.单调递减无最小值 B.单调递减有最小值 C.单调递增无最大值 D.单调递增有最大值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10.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 ) A.-1 B.0 C.2 D.10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11.已知函数,,若有,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综合题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事先制订的明确具体的行动安排,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对时间的限定,对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等. 二计划的特点 ⒈预测性.计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生产或学习的安排,对未来的工作,生产或学习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计划应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先制订措施,作好安排,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⒉可行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工作,生产或学习的行动指南.制定的目标,措施应具可行性,否则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⒊明确性.计划的目标,措施,指标必须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工作,生产或学习的有序性,主动性. 三计划的作用 ⒈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要作出具体详细的安排,使全体参与人员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工作进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任务的完成. ⒉计划具有指导作用.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是对全体参与人员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要求.在总的目标下,分解任务;在总的措施下,明确任务.一个科学的计划是全体参与人员在工作,生产或学习中配合和协调的指南. ⒊计划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计划不但要 考虑计划范畴以内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须考虑计划范畴以外相关联的

问题.这就要求计划的制订者及执行者必须根据复杂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使计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计划的种类 计划是一个统称,常见的设想,规划,打算,安排,意见,要点,方案等都属于计划.只是由于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所使用的名称也不同.大体上说,它们的差别如下表. 名称时间内容范围 设想长远或近期对未来工作作粗线条的,非正式的安排本单位, 本部门 规划比较长期涉及面广,目标较大,内容较概略的安排本单位, 本部门 打算近期内提出任务,但其中的指标,措施较粗略本单位, 本部门 安排短期内任务明确,内容较单一,措施较具体本单位, 本部门 意见一个阶段内布置任务,交代政策,提出要求,制定措施上级对下级 要点一定时期内布置主要任务,交代政策,提出原则性要求上级对下级 本单位, 本部门

指数、量表与分类

指數、量表與分類 指數、量表與分類這類方法應用的意義在於,確定一個概念的準確性。 社會科學對某種概念的,常需要將一個名詞指定一個意義,例如,對社經地位的研究,我們可能會將此定義為「收入」及「教育程度」的混合體。我們經常需要對一個特定的概念作多重的觀察,才能周延。 在此我們就是要討論 一些不清楚、含混的變項,但對於態度和取向等複雜的概念建立兩種變相的複合測量-指數與量表不能只用單一指標來測量。 指數與量表相同之處 1.研究主題的複雜程度一樣。 2.從受試者的問卷中,個答案的配分來得出結果積分。 指數與量表不同之處 指數積分->個入屬性之積分的累積而定 量表積分->受試者對不同模式回答之配分而定 例1:測量政治保守主義,所有的提項字面上應該要與保守主義有關(或是相反的自由主義)。 例2:篤信宗教程度的指數,項目為參加教堂聚會的次數、某些宗教信仰的接受程度、禱告次數。 強調量表與指數建構時的單一層面性(unidimensionality),也就是一個複合量數應該只代表變向的一個層面。例:代表宗教基本教義派的題項,不能出現在測量政治保守主義的題向中。單一面向變異題項選定後,還要考量題向間的變異(variance)。例如:政治保守主義的選項,要注意受試者在此題上被歸類為政治保守派所占之整體比例。如所有人都是政治保守份子或所有人都不是政治保守份子,對指數建構是沒有用的。 為了保證題向間存在變異,有兩種方法。1.就變項的性質,將受試者區分為幾個數量相同的群體。例:一半是保守派,一半是自由派。2.選擇聚有變異的題項。(第二種對指數和量表都很重要!) 經驗關係的檢視:假使兩個題項在經驗上是彼此有關連,我們可以合理的主張一題向代表的是相同的變相,因而我們可以將兩個題向同時納入同一的指數中。題向間的可能關係有兩種:雙變項與多變項、雙變項關係。 例:對於婦女保有墮胎權力的支持程度,我們可能詢問 (1)請問你是否同易遭受強暴婦女友墮胎的權利?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目录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0 第二章概念 (2) 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2) 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 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 (3) 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3) 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3 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 (3) 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 念的: (3) 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 (4) 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 (4) 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 (4) 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 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5) 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 (5) 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 (5) 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5) 1.14下列各句话表达了真实定义,还是语词定义? (6) 1.15设下列各句话都表达真实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6) 1.16根据下列各段文章的内容分别找出“片面性”和“革命”的定义,并说明这个 定义是合乎定义规则的: (7) 1.17设下列各句话都各表示一个划分。作为划分,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7) 1.18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这是不是二分法?如果不是二分法,则把它改为二分法。 (7) 1.19指出下列各段话明确了哪些概念,主要是用哪些方法明确的? (7) 第三章判断 (8) 2.04指出下到各判断是哪一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主谓项。 (8) 2.05 (9) 2.06 (10) 2.07什么叫做周延?为什么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11) 2.08下列各关系是对称的或传递的吗? (11) 2.09下列各组判断之间有什么真假关系? (11) 2.10从关系的逻辑性质方面,指出下列两句话中的逻辑错误: (12) 2.11断定了一个复合判断,是否必然地断定了它的肢判断,为什么? (12) 2.12下列各判断是哪种复合判断,并指出它们的判断联项和肢判断。 (12) 2.13分析下列各判断的形式(不必分析到判断的内部结构,即主项、谓项等):.. 13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1300字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1300字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 某项任务,事先制订的明确具体的行动安排,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的 要求,对时间的限定,对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等. 二计划的特点 ⒈预测性.计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生产或学 习的安排,对未来的工作,生产或学习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计划应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先制订措施,作好安排, 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⒉可行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工作,生产或学习的行动 指南.制定的目标,措施应具可行性,否则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⒊明确性.计划的目标,措施,指标必须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工作,生产或学习的有序性,主动性. 三计划的作用 ⒈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在进行一项工作 之前要作出具体详细的安排,使全体参与人员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工作进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任务的完成. ⒉计划具有指导作用.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是对全体参与人员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要求.在总的目标下,分解任

务;在总的措施下,明确任务.一个科学的计划是全体参与人员在工作,生产或学习中配合和协调的指南. ⒊计划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计划不但要 考虑计划范畴以内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须考虑计划范畴以外相关联的问题.这就要求计划的制订者及执行者必须根据复杂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使计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计划的种类 计划是一个统称,常见的设想,规划,打算,安排,意见,要点,方案等都属于计划.只是由于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所使用的名称也不同.大体上说,它们的差别如下表. 名称 时间 内容 范围 设想 长远或近期 对未来工作作粗线条的,非正式的安排 本单位, 本部门 规划 比较长期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二章统计指数 近两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知识点一】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1.(2007年)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 A.算术平均数 B.相对数 C.总量指标 D.几何平均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概念,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2009年)按照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指数可以分为()。 A.基期指数和报告期指数 B.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类型。(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2)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3)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3.(2015年)关于统计指数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 A.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B.按物量水平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产量指数和销售指数 C.按计算形式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按计量单位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数和价值指数 E.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统计指数的分类。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按计算形式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知识点二】加权综合指数 1.(2006年)在利用指数体系分析价格(用p表示)和销售量(用q表示)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时,销售量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A.∑p1q1/∑p0q0 B.∑p1q1/∑p1q0 C.∑p1q1/∑p0q1 D.∑p0q1/∑p0q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销售量指数计算公式用的是拉氏数量指数∑p0q1/∑p0q0,价格指数计算公式用的是

形式逻辑第一第二张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指出“逻辑”的涵义 1.逻辑学;理论观点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理论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b【注:由于S和P本质上是括号,所以“所有S是P”与“有的S不 是P”中的S和P就可能不分别表示相同词项。但是,如果说,例如, “对于任意S和P,所有S是P或者有的S不是P”,那么由于“所有S 是P”与“有的S不是P”之中的S和P已经被“对于任意S和P”所 限定,所以其中的S和P分别是相同的。】 第二章概念 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1.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2.内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之中。 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集中的物质,即天体,包括恒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 3.内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外延:各种各样的国家,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4.内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需具有的物质资料。 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矿源、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 5.内涵: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一种社会形态,通过概 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 6.内涵:国家根本法,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 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实现阶级统 治的重要工具。 外延: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 1.集合概念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doc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范文大全文秘知识写作指导〔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事先制订的明确具体的行动安排,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对时间的限定,对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等 二计划的特点 ⒈预测性计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生产或学习的安排,对未来的工作,生产或学习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计划应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先制订措施,作好安排,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⒉可行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工作,生产或学习的行动指南制定的目标,措施应具可行性,否则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⒊明确性计划的目标,措施,指标必须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工作,生产或学习的有序性,主动性 三计划的作用 ⒈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要作出具体详细的安排,使全体参与人员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工作进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任务的完成 ⒉计划具有指导作用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是对全体参与人员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要求在总的目标下,分解任

务在总的措施下,明确任务一个科学的计划是全体参与人员在工作,生产或学习中配合和协调的指南 ⒊计划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计划不但要 考虑计划范畴以内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须考虑计划范畴以外相关联的问题这就要求计划的制订者及执行者必须根据复杂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使计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计划的种类 计划是一个统称,常见的设想,规划,打算,安排,意见,要点,方案等都属于计划只是由于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所使用的名称也不同大体上说,它们的差别如下表 名称时间内容范围 设想长远或近期对未来工作作粗线条的,非正式的安排本单位, 本部门 规划比较长期涉及面广,目标较大,内容较概略的安排本单位, 本部门 打算近期内提出任务,但其中的指标,措施较粗略本单位, 本部门 安排短期内任务明确,内容较单一,措施较具体本单位, 本部门 意见一个阶段内布置任务,交代政策,提出要求,制定措施上级

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一、工程造价指数的作用 工程造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由于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的一种指标,它是进行工程计价和价差调整的依据。工程造价指数反映了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趋势,利用它来研究实际工作中的下列问题很有意义。 (1)可以利用工程造价指数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2)可以利用工程造价指数估计工程造价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工程造价指数是工程承发包双方进行工程估价和结算的重要依据。 二、工程造价指数的分类 (1)、按照工程范围、类别、用途分类 ①单项价格指数:是分别反映各类工程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及主要设备报告期对基期价格的变化程度的指标,如人工费价格指数、主要材料价格指数、施工机械台班价格指数。 ②综合造价指数:是综合反映各类项目或单项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设备费等报告期价格对基期价格变化而影响工程造价程度的指标,它是研究造价总水平变化趋势和程度的主要依据,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造价指数、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费造价指数、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造价指数、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造价指数等。 (2)按造价资料期限长短分类 ①时点造价指数:是不同时点(例如1999年9月9日0时对上一年同一时点)价格对比计算的相对数。 ②月指数:是不同月份价格对比计算的相对数。 ③季指数:是不同季度价格对比计算的相对数。 ④年指数:是不同年度价格对比计算的相对数。 (3)、按不同基数分类 ①定基指数:是各时期价格与某固定时期的价格对比后编制的指数。 ①环比指数:是各时期价格都以其前一期价格为基础计算的造价指数。例如,与上月对比计算的指数,为月环比指数。 工程造价指数一般应按各主要构成要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分别编制价格指数,然后经汇总得到工程造价指数. (1)人工、机械台班、材料等要素价格指数的编制。 人工、机械台班、材料等要素价格指数的编制是编制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的基础。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设备、人工、机械)价格指数=报告期人工费、施工机械台班和材料、设备价格/基期人工费、施工机械和材料、设备价格 (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价格指数,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 人工费指数×基期人工费占建筑安装工程造

形式逻辑期末复习-第二章-蔡倩雯

形式逻辑期末复习 第二章:判断 一.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判断的逻辑特征: 1.首要逻辑特征: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 2.另一基本逻辑特征:任何一个判断都是或真或假的。 三.判断的语句表达:一般陈述句都直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达判 断。 (判断和语句关系: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四.判断的逻辑类别: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直言判断特称肯定判断 (性质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简单判断 非模态判断关系判断:对称性关系判断,传递性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判断 真值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 规范模态判断

五.性质判断的理解与运用 1.性质判断的概念:是断定客观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2.性质判断的结构: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 主项:指在判断中被反映或被断定对象的概念。(用S表示) 谓项:指在判断中对被反映对象或被断定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某种性质的概念。(用P 表示) 联项:指在判断中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是”和“不是” (判断的质:判断的肯定或否定)全称量项 量项:指在判断中表示主项范围或数量的概念特称量项 单称量项 3.性质判断的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包括单称肯定判断,是一种特殊的全称肯定判断) 逻辑形式:SAP或A (2)全称否定判断(包括单称否定判断,是一种特殊的全称否定判断) 逻辑形式:SEP或E (3)特称肯定判断 逻辑形式:SIP或I (4)特称否定判断 逻辑形式:SOP或O 4.性质判断中项的周延性 性质判断类型主项谓项 SAP 周延不周延 SEP 周延周延 SIP 不周延不周延 SOP 不周延周延 5.同素材四种性质判断间的真假制约关系 (1)反对关系:指的是全称肯定判断(A)与全称否定判断(E)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判断为真时,另一个必定为假的,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简而言之,两者可以同假,不能同真。) 举个例子:a.这次考试所有的同学都是及格的。b.这次老师所有同学都是不及格的。 如果说a是真的,则b是假的;如果说b是真的,则a是假的。 如果是a是假的,则可以推出“这次考试有人不及格”,但不能推出“这次考试所有同学都不及格”。所以可以得出b真假不知,会分两种情况。如果b是假的,同上推理。(2)下反对关系:指的是特称肯定判断(I)与特称否定判断(O)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判断为真的,另一个真假不定,简而言之,两者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举个例子:a.有的警察是缉私警察。b.有的警察不是缉私警察。 譬如所有警察都是缉私警察的话,如果说a是真的,则b是假的。 但如果警察除了缉私警察外还有其他警察,如果a是真的,则b是真的。 因此说当a是真的话,b真假不定。 (3)矛盾关系:指的是全称肯定判断(A)与特称否定判断(O),全称否定判断(E)与特称肯定判断(I)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判断为真时,另一个判断必定为假;当一个判断为假时,另一个判断必定为真。简而言之,两者必定一个为真一个为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举例省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