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

发现与探索
发现与探索

发现与探索

小学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

子牙镇王庄子学校

邹春雨

第一课: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2、实验二,连通器的原理,

①、教师出示连通器,向A容器里注水,水量达到A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停止注水。

②当水流动时,观察A、B、C容器水面现象。

③打开连通器开关D,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①、这是不是进一步证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②、打开开关D后,为什么会喷出液体?根据这个道理,请你解释山上泉水涌出的道理。

讨论: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本课开始的问题,两把壶装的水一样多吗?试着说说它的道理。

3、实验3:实验设计。

①设计题目:一条水渠与一条公路交叉,不架桥且能使车辆正常行驶,怎样让水流过去呢?请画出设计图。

②提示: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设计。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内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总是一样高。(四)、探索延伸

在房屋装修安装护墙板时,人们为了让室内护墙板同样高,装修工人往往用一根装上水的透明塑料管来完成测定工作。你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走进三维空间

一、教学目的:

1、用长方体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

2、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按小组配备:牙膏空盒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纸盒:纸盒平放在桌上占桌面多大面积?我们只要知道纸盒底部的长和宽就行了。如果想要知道纸盒占了多大空间?我们就必须计算出它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观察与实验。

①、平方纸盒,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我们的视线的局限性,只看到有三个面。

②、在思考时,我们必须要想到看不见的三个面,这就是空进想象。

2、空间想象训练

①、教师用教具正方体,提出以下问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思考建议:

①、想一想,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小正方体组成?

②、看到三面,是不是还有三面?

③、利用空间想象,把视线看不到的三种方块也考虑到。

说一说:结果

8+12+6+1=27(块)

3、练一练空间想象力

学生看书7页,

①、图3中的1、2、3、4、按虚线向一个方向折叠后,是A、B、C、D哪个图?

②、找出图4中A、B、C三个立方体相应的平面展开图。

③、翻动立方体。

④、填数字练习。

(三)、探索发现

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立体图形,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需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训练,人的空进想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四)、探索延伸

完成课本8页作业1题、2题。

第三课:有趣的离心现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用玻璃球在盆壁的旋转和水的旋转的实验,了解离心现象。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玻璃球、塑料盆、塑料勺、水碗、塑料水瓶、圆片、硬币、绳子、胶带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演员舞水瓶吗?在一根绳子的两端,各拴有一个装有水的小水桶,杂技演员手抓绳子中间,用力甩动水桶,使水桶在空中转圈,并不断的加快速度。两桶中的水在空中甩来甩去,水却乖乖留在桶里,竟然没有洒出一滴水!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一、实验一:飞球走壁

①把一个玻璃球放在塑料盆里。

②手端盆边轻轻的晃动,使小球在盆内作圆周运动,逐渐加快晃动速度,使小球恰好在盆壁上飞快的转动。

③、当晃动速度减慢时,小球由盆壁高处慢慢的转到盆底。

④、当晃动塑料盆过快时,小球会从盆壁飞出落地。

思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小球上升到盆壁运动,而不是在盆底运动?如何解释小球从盆壁飞出落地现象?

二、实验二,旋转的水。

1、把碗放入塑料盆中。

2、向碗里倒入约二分之一的水。

3、把勺伸到碗的水中,由慢到快的搅动碗中的水,使水旋转。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升起来,随着转动速度加快,一部分的水甩到水盆壁上。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慢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回到碗底。

4、把盒内粘硬币的一侧放在桌上,向外移动,此时,你发现牙膏盒平稳的停在桌边保持了平衡。

思考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碗中的水会向外运动?

2、碗里旋转地水与实验一中旋转地玻璃球有相同的道理吗?试着说一说。

三、实验三制作一台简易离心仪

1、在透明大塑料瓶中装满水,把5枚1分硬币和5个小塑料圆片放进瓶中,拧紧瓶口,轻轻摇动瓶子,是硬币和塑料片在水中分布均匀。

2、用一根绳子缠绕在瓶子中间并系紧,提起绳子使水平保持平衡,用胶带固定好线绳。

3、手提绳子,提起瓶子,用手拨动瓶子,使瓶子旋转起来。当瓶子慢慢停下来时,注意观察。

4、认真观察,硬币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小塑料片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

三、探索发现

1、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叫水流星,由于小桶和水在空中快速旋转,桶中的水会产生离心现象。

2、飞球走壁实验中,小球在旋转时产生了离心现象,使小球在盆壁上快速旋转,不会掉到盆底。

四、探索延伸

想一想,生活中使用的洗衣机,其中的甩干机是利用什么道理把湿衣服中的水甩出去的?

第四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酸碱性测试小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性和碱性。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PH试纸、塑料吸管、白醋、橘汁、牛奶、汽水、肥皂水、洗发液、护发素。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对酸性物质肯定不陌生,食醋和一些水果含有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对大家来说可能不如酸性物质那样熟悉,其实大家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如肥皂和清洁剂都含有碱性物质。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二)学习新课:

1、实验过程一:学习PH试纸的使用

①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边观察边记忆实验的方法。

②实验程序是: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③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白醋,将白醋滴到PH试纸上。

④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白醋的酸碱性。

观察思考:白醋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

总结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二:

①、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②、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待测液体,把它滴到PH试纸上。

③、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被测液体的酸碱性。

④、重复上面各项操作。分小组进行测试各种液体。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PH 酸性或碱性PH 酸性或碱性

橘汁牛奶

汽水肥皂水

护发素洗发液

思考问题:试着说一说,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3、分组讨论:

①、人的胃里含有适量的胃酸,他可以帮助消化。如果饮食过量,胃就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造成胃部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建议这个人少食用哪些食物?

②、大家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红肿。这是蚊虫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使皮肤痛痒。此时,人们涂抹一些花露水来止痒。如果涂抹一些肥皂水是不是也可以减轻痛痒呢?

③、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酸性,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液时,会引起头皮干燥,头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开叉等现象。我们如何正确选择洗发液及护发素呢?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酸碱性。

2、明白了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正确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有帮助。

(四)、探索延伸

洗鱼时不小心把鱼胆弄破了,利用厨房内的哪种物质清洗,可以除去鱼胆苦味?(苦味的来源是鱼胆中含有的一种中酸性物质)

第五课:不敲自鸣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共鸣现象及应用。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配备:音叉、收音机、空盒子、玻璃杯、竹筷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音乐会上,优美动听的乐器演奏令人陶醉,有人说,这是很好的利用了声音共鸣的结果。共鸣,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我们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活动一,教师讲故事(被磬声吓病的和尚)我们做一个实验研究一下。

①、按课本中的图摆好两个相同的音叉。

②、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使其振动发声,然后用手握住音叉使它停止振动。

③、实验观察:听另一个音叉B是否发声。

思考问题:我们并没有敲击音叉B而他发出了声音,这是为什么?

2、活动二,观察共鸣现象

①打开收音机播放歌曲,放在地面上听一听。

②再把收音机放在空盒子上听一听。

实验观察:收音机放在地面上和放在空盒子上,其声音有变化吗?

思考问题:收音机放在空盒子上,声音比放在地面上响亮。这是不是说明了收音机的音乐声引起空盒子里的空气振动使声音加强了,盒子成了收音机的共鸣箱?

3、活动三,共鸣箱

①、用自己的饮水器具作为实验器材。

②、用耳朵贴在茶杯口细听声音。

③、实验观察: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④、思考问题:听到的声音,有的是嗡嗡声,有的是鸣鸣声,有的是沙沙声,这说明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弱的声音,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茶杯、瓶子等容器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三)探索发现

1、通过三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共鸣现象。

2、共鸣现象与共振现象是一个道理。

(四)探索延伸

很多乐器都有共鸣箱,说说下面这些乐器的共鸣箱在哪里?

马头琴、二胡、柳琴、低音号、月琴、鼓、扬琴。

第六课:有趣的回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研究回声的产生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镜子、纸筒、手表、雨伞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人站在山顶上,冲着对面的山头大喊一声,喂,你好吗?远处就会有一个声音回应你,喂,你好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声音向外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像球撞到墙壁上一样被弹回来,使声音再传到你的耳朵里。回声其实就是声音的反射。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回声现象的研究(1)

①将镜子放在桌子上,在桌面上用粉笔画一条跟镜面垂直的直线,直线的两边各平放一个纸筒。

②、将一侧纸筒作为送音纸筒,可在纸筒口里放一块机械手表。

③、在另一侧,拿着平放的听音纸筒并慢慢改变其位置收听机械表的声音。④、你听到的声音如何?

思考问题: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而产生回声?

2、实验二:声音现象的研究(2)

①用两把雨伞按书图架好。

②在右侧伞把的横杆上挂一块机械手表。

③保持安静,把头慢慢凑近左侧伞把横杆位置,调整伞与头的远近位置,你听到了什么?

思考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说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声音反射了几次传到了你的耳朵里?

3、回声的应用。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利用回声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探测水下物体,石油勘探等等。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我们证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因此会产生回声。

2、声音反射原理可以有很多用途。

(四)、探索延伸

在新建的房子里说话可以听到回声,当搬进家具后,我们再说话就听不到回声了,说说其中的道理。

第七课:失重现象将测定的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失重现象,了解一些有关在太空失重的有趣现象。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体重计,大小螺母、橡皮筋、纸杯、绳子。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做过电梯吗?乘电梯从高楼上下行时,有些人感觉不舒服,这是因为在电梯下降的瞬间人们处于失重状态。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体验失重

①、站在体重计上,每个同学做一次。

②、看一下自己的体重,然后快速蹲下。

③、在快速蹲下的同时,观看体重计上的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问题:体重计指针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哪段过程有失重现象发生?

2、实验二,螺母的失重现象

①、把橡皮筋的中点拴上大螺母,橡皮筋的两端各拴上一个小螺母。将大螺母固定在纸杯底部正中,小螺母挂在纸杯的边上,使橡皮筋绷紧。

②、将纸杯从一米的高度放手,注意观察杯口螺母。

③、实验观察:小落幕的运动情况?

思考问题:为什么纸杯下落时,小螺母会被拉入杯内?

3、实验三,太空中的玩具

①、玩杯子接球:把纸杯固定在直尺上,用胶带将乒乓球与线绳一端固定,线绳的另一端系在直尺上,一只手握住尺的一端,突然向上移动尺子,使乒乓球向上飞起,让球正好落入杯中,体会短绳、长绳与球落入杯中的难易程度。②、小组讨论:如果在宇宙飞船中做这个游戏,会出现什么现象?(带着各自的预测,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航天知识)

③、玩溜溜球:把线绳缠在溜溜球上,绳子另一端套在手指上,当松开溜溜球时,球会向下运动,当拿绳子的手猛然向上一拉,他又会向上运动。

④、思考:如果宇航员在太空中玩溜溜球,会是什么情景?设想一下。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在向地面突然落下时会产生失重现象。

2、在失重的状态下,地球上的许多事物会发生变化。

(四)探索延伸

1、研究一下,跳伞员背的伞包和武器很重,当跳下飞机后,伞包还没有打开时,伞兵这时并不感到伞包重,这是为什么?

2、在太空中生活,总是那么令人向往。讨论一下,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行走、吃饭、喝水等都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第八课:统计规律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橘子瓣数和人身高的研究,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寻找规律。

2、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橘子,果盘,健康卡片,记录表,统计图。

三、教学时间:1课时

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数一数,一个橘子有多少瓣?测一测,自己的身体有多高?这些问题都非常简单。如果面对的橘子和人数量很多,如何回答:“多少个瓣的橘子占多数?”“身体多高的人占多数?”解答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有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实验一,橘子的瓣数

①、分小组实验(10人一组)每人剥一个橘子,保持橘子瓣的完整。

②、数一数橘子瓣的数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③、小组长统计组内相同橘子瓣的人数。

④、汇报本组统计情况,全班完成“全班橘子瓣数”统计图表。

人数

瓣数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思考问题:全班的橘子中,多少瓣数的橘子多?你能说出大多数橘子里面是多少瓣吗?

2、实验二,人的身高

①、分小组测量每个人你的身高,记录下来。

②、完成下表填写。

身高人数身高人数身高人数

1.26以下 1.41—1.45 1.61—1.65

1.26—1.30 1.46—1.50 1.66—1.70

1.31—1.35 1.51—1.55 1.70以上

1.36—1.40 1.56—1.60

③、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由教师描绘出一条曲线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描点、连线的方法,并观察曲线的特性。

④、思考:说一说,曲线像什么?曲线最高的部分代表什么?低处又代表什么?(三)、探索发现

一个橘子或一个人的数据,无法表明橘子或人群的规律,随着统计的数据增加,就逐步显现出规律来。

(两头少,中间多的情况,普遍存在于自然与社会现实中。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正态分布。)

(四)探索延伸

1、课余时间,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手长或脚长,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正态分布规律。

2、服装厂生产裤子的时候,中号、大号、小号各做一样多吗?说说理由。

第九课:远离香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烟雾环境生存实验,使学生目睹香烟中有有害物质的事实,增强自觉抵御香烟的诱惑而远离香烟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

锥形瓶、胶塞、玻璃管、胶管、洗耳球、金鱼、香烟、火柴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健康,这是香烟上的广告语,同学们,世界上每10秒就有1人因吸烟丧命!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远离香烟!

(二)活动过程

1、小金鱼的对照试验

①、把两只小金鱼分别放入两个有水的锥形瓶里,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

③、在玻璃管上端接上胶管,胶管的另一端插入香烟。

④、在玻璃罐的另一端接入洗耳球。

⑤、用洗耳球代替人吸烟,连续吸两支香烟。

⑥、观察水中烟雾对小金鱼的影响。

⑦、吸完2支香烟后,小金鱼游动变得迟缓,濒临死亡。

⑧、迅速把濒临死亡的小金鱼捞出,放入另一瓶中,过一会儿你看到了什么?

2、了解香烟中的有害成分

①、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中,已鉴定出来的化学成分就达4200多种。

②、煤焦油——含有多种致癌和促癌物质,它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③、烟碱——即尼古丁。尼古丁从吸入身体,到传至大脑仅需7—10秒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④、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当进入人体后,人就感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全身不适,使心血管系统受损,使心脏病患者病情恶化。

3、惊人的数据

①、目前,世界上约有11亿吸烟者,每天还有8——10万年轻人成为长期烟民。

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球吸烟者将达16亿。现在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烟草制品,到2020年,将增加到1000万人。

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烟民有 3.2亿,占世界烟民的25%,比美国人口还多。

④、我国被动吸烟的人数也十分惊人,吸烟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害。

⑤、我们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期,更不应该沾染吸烟的坏习惯,若从小吸烟,将会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寿命。

4、从我做起,抵御香烟的诱惑,远离香烟。

1、随时警示自己,不要接触香烟,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2、向周边的人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3、搜集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办一期板报。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吸烟的危害。

2、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要接触香烟,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四)探索延伸

搜集有关世界无烟日的资料,近一步了解世界无烟日。

第十课: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进行有关实验,计算,烟碱搜集数据的数学方法及应用。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搜集处理数据方面的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媛媛住的楼下有一排电线杆。他站在六层楼的窗口看电线杆的顶端,眼光要向

下。站在五楼的窗口看电线杆的顶端,眼光要向上。每层楼大约有3米高,你帮他算一下电线杆有多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均数法)

日期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19 20 22 18 17 19 18 15 12 13

要求:求出10月中旬上午10点的平均气温

①、将10天的气温数据相加,再除以10.

②、得数即为均数。

③、小结:均数就是平均数,即数值平均。均数等于所有项目中数据的总和除以项目总数。

2、实验二,估算数据的平均值(众数法)

①、有关数据,某汽车在行程中,烟碱人员每百公里测一次耗油量,随机选其中8次数值如下表:

次序 1 2 3 4 5 6 7 8

耗油

6.2 7 6.2 6 6.2 6.3 6.2 5.8 (升)

②、要求:不用计算,快速说出该汽车百公里耗油的平均值。

③、观察:8个数值有什么特点?哪个数字反复出现?

(众数,在一系列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

3、实验三,估算数据的平均值(中数法)

①、花园的花开了,随机抽取其中9株,开花的朵数分别是:

株次 1 2 3 4 5 6 7 8 9

花数25 23 28 24 26 27 20 22 21

要求:快速求出花园开花朵数的平均值。

②、将9个数值从小到大排列。20、21、22、23、24、25、26、27、28

③、找出中间位置数是24.。

小结:中数:就是指一系列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就叫中

数(也称中位数)。

思考问题:练一练:有一列数据:87、82、74、90、89、75、88、86。它的中数和它的平均值各是多少?

(三)探索发现

我们进行了三项实验活动,知道了怎样计算平均值和估算平均值。

(四)探索延伸

1、有一群人,要估算一下有多少,你应用什么办法?

2、要估算一片森林有多少棵树,你有什么方法?

第十一课:你算的数字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在棋盘上放麦粒等活动,研究等比数列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画好一张8X8=64格计数统计表、计算器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相传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玩起来新奇、有趣。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十分高兴,便下令奖赏献棋人。这个人只要求在他的这个棋盘上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小麦,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小麦,第三个格子里放4粒小麦……放满64个格子,你们猜,结果怎样?(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探索活动一

①在一张纸上绘制一张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表格。

②、在表格里进行放麦粒模拟实验。

(提示:随着数字的增大,可以使用计算器。)

思考问题:实验进行到第三行了,你有什么体会?

2、探索活动二

折纸的高度

①、一张A4的白纸(厚0.01厘米),将它对折、再对折、再对折……一共对折30次,然后,你能测量它的高度吗?

②、几次就折不动了

③、你能换算出它的高度(千米)吗?

④、看一看,他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比较,谁高?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

2、查资料得知,有些病菌繁殖也是按等比数列进行的。如果病菌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四)探索延伸

读课本52页故事,想一想,这个协议能签吗?为什么?

第十二课:用平面图形做成球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粘合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纸片,了解有平面图形到拱形曲面的过程。

2、了解整个球体的缝制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复印图5、足球。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踢足球,但是你知道吗,缝制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块正五边形的皮子?它又是怎样由平面的皮块缝制成球体的?黑皮块和白皮块各有多少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活动一,足球面上的知识。

①、认识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白皮块是正六边形,黑皮块是正五边形)

②、观察足球面上黑皮块与白块的关系。

③、每块黑皮块的五条边与白皮块相连,每块白皮块的三条边与黑皮块相连。

④、通过黑皮块计算足球上白皮块的数量。

⑤、拿足球验证计算结果。

2、活动二,怎样由平面的黑皮块缝制成一个球体?

①、用白纸描下课本图5的A、B图形。

②、把A图的五个白色六边形的下端开口处粘接。

③、把B图五边形周长的白色粘连处向下折,涂抹胶水。

④、将黑色五边形对准A图的空口处,仔细粘好。

⑤、稍干后,整理成凸起的拱形曲面。我们把一个由32 块黑白皮组成的足球,按图示将缝合的线拆开,展现在面前的是什么?如果足球皮块都是用正六边形,能缝合成球体吗?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正多边形图案。

2、了解了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关系。

(四)探索延伸

实际操作:用纸把课本57页的图描下来,试着做一做,能不能粘成一个12个面的立方体?

第十三课:地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和阅读减灾的信息资料,研究地震的成因和减灾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毛巾,地震模拟沙盘、一次性木筷2支。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地震给当地民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我们来看真些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画)(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考古发现与探索》期末试题满分答案

《考古发现与探索》期末试题满分答案

————————————————————————————————作者:————————————————————————————————日期:

《考古发现与探索》2016年5月尔雅期末考试满分答案姓名:哓一笑班级:山西大学校本部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下列属于遗物的是1.0分 ●A、运河 ●B、房屋 ●C、耳环 ●D、墓葬 我的答案:C 2人类第一次合成的金属材料是什么1.0分 ●A、铜 ●B、铁 ●C、金 ●D、银 我的答案:A 3下列哪项属于叠压关系1.0分 ●A、井 ●B、地窖 ●C、早期在下面,晚期在上面自然形成的底层 ●D、房基 我的答案:C

4在河姆渡发现的陶器其底部是什么形状的1.0分 ●A、三角形 ●B、四方形 ●C、环形 ●D、多边不规矩形 我的答案:C 5秦始皇陪葬兵马俑总共大约有多少个?1.0分 ●A、1000.0 ●B、3000.0 ●C、5000.0 ●D、8000.0 我的答案:D 6孔子提倡的“克己复礼”思想中,是想复哪朝的礼?1.0分●A、夏 ●B、商 ●C、周 ●D、琴 我的答案:C 7鼎的故乡在中国的哪个部分1.0分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我的答案:B 8北京人的发现与下列哪个人关系密切1.0分 ●A、安德森 ●B、麦格雷戈 ●C、安特生 ●D、桑志华 我的答案:C 9活人殉葬最早开属于哪个朝代1.0分 ●A、春秋 ●B、战国 ●C、秦 ●D、殷商 我的答案:D 101977年12月复旦大学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下列哪种文物进行了无损科学研究1.0分 ●A、曹操头骨 ●B、越王勾践剑 ●C、金缕玉衣 ●D、《兰亭集序》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本学段课程标准主要目标: 教材总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材通过科学小实验(兼顾课题研究、动手实践、思维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研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是天津市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材,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教学虽然也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发现与探索”的许多内容与小学中的“科学”内容相近,不要将此课上成“科学”课。“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发现与探索”中的学科知识只是学生形成能力、习得方法、形成价值观的载体,“学科知识”非教材重点的追求目标,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

第一课:连通器 3月2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2018年考古发现和探索答案解析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二重证据法是由谁提出来的?() ?A、章太炎 ?B、季羡林 ?C、王国维 ?D、梁启超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包括()。?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目的 ?D、研究主体 我的答案:ABCD得分:0.0分 3 【判断题】敦煌石窟是1999年由一名道士发现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通过考古手段获得的文物叫发掘品。() 我的答案:√ 1 【多选题】下列属于遗迹的是()。 ?A、墓葬 ?B、房屋 ?C、道路 ?D、鼎 我的答案:AD得分:0.0分

2 【多选题】下列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用具 ?B、生活用具 ?C、房屋 ?D、刀 我的答案:AB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挖掘是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工作。()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含有文字的金属和石头制造的器物是金石学一般的收集对象。()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单选题】人类第一次合成的是哪一种金属材料?() ?A、铁 ?B、金 ?C、银 ?D、铜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石器时代可再分为四个时期,关于这四个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晚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多选题】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影响因素包括()。?A、磨制石器的出现 ?B、铜器的出现 ?C、农业生产的出现 ?D、动物的驯养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4 【判断题】新石器时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位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 ?A、夏鼐 ?B、张忠培 ?C、王巍 ?D、苏秉琦 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 2 【判断题】三峡工程对古代遗存没有产生建设性破坏。()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考古在国外倍受好评。()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 【单选题】下列物品中属于遗物的是()。 ?A、房屋 ?B、运河 ?C、墓葬 ?D、耳环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计算的发展迅猛异常,像计算器这样的计算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在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再安排本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 、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1、出示一些数字较大的乘除法计算题。 2 、教师指出:计算器这个“新朋友”不仅使计算快捷、方便,而且在计算中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奇妙的规律。 1 、出示问题: 1 宁11 2宁11 3宁11 4宁11 5宁11 2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快速算出这组算式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1 -11=0.0909 2 - 11=0.1818 …… 3 - 11=0.2727 …… 4 - 11=0.3636 …… 5 - 11=0.4545 …… 3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互相讨论除数和被除数的变化,以及商的变化,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4 、出示另一组题,鼓励学生根据前面得到的规律给出结果。 6 - 1仁0.5454…… 7 - 11=0.6363 …… 8 -11=0.7272 9 - 1仁0.8181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知识交流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 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四年级下册教案 笫一课对称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称”和“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称的特点和作用。 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剪刀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 1.在图1. 2.3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一张白纸白纸描绘下来。 2.把白纸上的图按图中蓝色线对折,按透过的图像轮廓描下图像的另一半,涂 上相应的颜色。 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 1.在图中确认图形的对称性。 2.观察对称线两边图形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实验三:研究在家住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 研究问题:北京天坛的祈平殿,这座壮丽的建筑采用了对称形式。 实验四:进一步研究对称作用 探索发现: (1)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解释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平稳、美观、整齐、庄重、严肃、宏大、有气势等。 达标测评:观察图片,说一说哪个是对称形式的? 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对称 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第二课溶解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溶解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实验杯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水溶解糖的快与慢 1.分组装配实验器材。 2.分别向A,B,C3个杯子里导入同样多平常温度的水。 3.将3块糖分别放入3个杯的水中。 4.小组讨论:为什么糖块在水的表面溶解的快,而在杯底溶解的慢? 实验二: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考古发现与探索答案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一)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二重证据法是由谁提出来的?()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多选题】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包括()。?A、 ?B、 ?C、 ?D、 我的答案:ABCD得分:?分 3 【判断题】敦煌石窟是1999年由一名道士发现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通过考古手段获得的文物叫发掘品。()我的答案:√ 1 【多选题】下列属于遗迹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D得分:?分 2 【多选题】下列属于遗物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BD得分:?分 3 【判断题】挖掘是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工作。() 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含有文字的金属和石头制造的器物是金石学一般的收集对象。()我的答案:√得分:?分 1 【单选题】人类第一次合成的是哪一种金属材料?()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石器时代可再分为四个时期,关于这四个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多选题】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影响因素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分 4 【判断题】新石器时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我的答案:√得分:?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位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分 2 【判断题】三峡工程对古代遗存没有产生建设性破坏。()我的答案:×得分:?分 3

五年级数学上册九探索乐园教材内容说明新人教版

《探索乐园》教材内容说明 (一)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能用方程和假设法解答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解释不同解决方法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经历欣赏、尝试用简单图形密铺,以及探索图形密铺奥秘的过程,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图形能够密铺,进一步了解这些图形的几何特征。 4、在探索图形密铺奥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探索乐园”安排了两个主题内容。一是用多种方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二是探索图形密铺的奥秘,共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科书95页、96页),“鸡兔同笼”问题。例l直接提出问题: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接着设计了一幅有鸡、有兔的情境图,用一位老爷爷的话给出了相关信息和要求:它们一共有22个头,70条腿,猜一猜吧!图中呈现了亮亮和聪聪猜测鸡和兔只数的情况。聪聪说:我猜鸡有10只,兔有12只。亮亮说:不对,那才有68条腿。然后蓝灵鼠提出:用其他的方法怎样解答呢?教材给出了三种解答方法。方法一,列表法。设计了表格,给出鸡的只数分别是1、2、3、4和兔的只数分别是21、20、19、18,以及相应的腿的条数,其他情况让学生填写。方法二,用方程解答。给出了数量关系式“兔的腿数+鸡的腿数=70”,并设兔有x只,呈现了解方程和求鸡的只数的完整过程。方法三,假设法。教材用蓝灵鼠的话说明“用假设法解答,比较简单”。然后分别给出了“假设22只都是鸡”和“假设22只都是兔”的两种解答思路和计算过程。其中,假设22只都是鸡分四步给出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算式,假设22只都是兔只给出了四个算式,用兔博士的话要求学生解释每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练一练”设计了两道题,其中第2题“用100元钱,购买两种不同的洗涤液,各买多少瓶”的问题,由于购买的瓶数是不定的,答案不唯一,要求用列表法解答。 “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中传统的典型数学问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网络公选课【考古发现与探索】课后习题及答案

网络公选课【考古发现与探索】 (复旦大学教授:高蒙河)2016.4.10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一)已完成 1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起源于哪一年 A、1900.0 B、1921.0 C、1935.0 D、1947.0 我的答案:B 2 秉琦是哪所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创始人 A、清华大学 B、大学 C、复旦大学 D、中国科技大学 我的答案:B 3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不包括 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目的 D、研究主体 我的答案:D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王威先生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 A、一 B、二 C、三 D、四 我的答案:C 5 在龙骨药材上有下列哪项重要考古发现 A、汉晋简犊 B、龙门石窟 C、甲骨文 D、良渚文化 我的答案:C 6 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 A、王国维 B、梁启超 C、章太炎

D、季羡林 我的答案:A 7 敦煌石窟是由一名道士在1899年发现的 我的答案:× 8 影视作品里的考古学家和真实的考古学家是有差别的 我的答案:√ 9 考古手段获得的文物叫发掘品 我的答案:√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二)已完成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墓葬 B、房屋 C、道路 D、鼎 我的答案:D 2 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用具 B、生活用具 C、房屋 D、刀 我的答案:C 3 “三器说”是哪国人提出来的 A、英国人 B、埃及人 C、丹麦人 D、西班牙人 我的答案:C 4 金石学一般的收集对象是含有文字的金属和石头制造的器物 我的答案:√ 5 地质学的发展和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对科学考古学起到重要的影响我的答案:√ 6 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工作是挖掘 我的答案:×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三)已完成 1

考古发现与探索题库(选择题和判断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起源于哪一年 ?A、1900.0 ?B、1921.0 ?C、1935.0 ?D、1947.0 我的答案:B 2 苏秉琦是哪所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创始人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中国科技大学 我的答案:B 3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不包括?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D、研究主体 我的答案:D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王威先生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A、一 ?B、二 ?C、三 ?D、四 我的答案:C 5 在龙骨药材上有下列哪项重要考古发现 ?A、汉晋简犊 ?B、龙门石窟 ?C、甲骨文 ?D、良渚文化 我的答案:C 6 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

?B、梁启超 ?C、章太炎 ?D、季羡林 我的答案:A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墓葬 ?B、房屋 ?C、道路 ?D、鼎 我的答案:D 2 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A、生产用具 ?B、生活用具 ?C、房屋 ?D、刀 我的答案:C

3 “三器说”是哪国人提出来的 ?A、英国人 ?B、埃及人 ?C、丹麦人 ?D、西班牙人 我的答案:C 1 人类第一次合成的金属材料是什么?A、铜 ?B、铁 ?C、金 ?D、银 我的答案:A 2 人类第一次能够合成的材料是什么?A、铜器 ?B、铁器 ?C、陶器

我的答案:C 3 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影响因素不包括什么 ?A、磨制石器的出现 ?B、铜器的出现 ?C、农业生产的出现 ?D、动物的驯养 我的答案:B 4 石器时代可再分为四个时期,关于四个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晚石器时代 我的答案:D 1 夏鼐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 ?A、一

三、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工作总结 (2013 ——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香峪中心小学 刘全利 2014.07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本学期以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由:“物理实验”、“身边科学”、“科学减灾”等三个单元,30个实验活动组成。各单元在内容类别上相联但各自成课,与其它科教材在编排上有所不同。1、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1)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教材既授之以鱼更重视授之以渔。(1)在知识与方法上更重视方法的传授;(2)在结论与过程上更重视过程的研究;(3 )在验证知识与探索知织上更重视探索知识。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2)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3)安排面向全体学生的各项教学活动。 2.??教材的基本架构模式: (1 )课题提出

(2 )提出假说 (3 )进行研究 (4 )获得结论 (5 )讨论延伸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活动,帮助 他们体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性的科学实验研究,学习收集信息,培养科学精神,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 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 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班的桂林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里不安心学习上课睡觉、搞

考古探索与发现尔雅完整答案

[单选题]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的?(C) A.、胡适 B、王懿荣 C、王国维 D、梁思成 单选题]中国发现甲骨文是在哪一年?(B) A、188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多选题]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第一-代的考古学家?(AC) A、作宾 B、傅斯年 C、王威 D、梁思永 [判断题1三次文物大发现之前国内历史学的学者们主要是根据纸本文献进行研究的。(√)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得资料的。(×) 1.2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 [单选题]以下哪项出现时间最早?(C) A、铜器 B、铁器 C、石器 D、银器 [多选题]考古学上的遗存包括(AC)。 A、遗迹 B、遗失 C、遗物 D、遗留 [多选题]以下属于遗物的是(ABC)。 A、生产的工具 B、武器 C、装饰品 D、墓葬 [判断题]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仅是人类的制品(×) [判断题]进化论的提出为形成科学的考古学创造了条件。(V)

1.3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三) [单选题]伴随磨制石器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B)。 A、工业革命 B、农业革命 C、商业革命 D、医学革命 [多选题]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BC)。 A、以商业为生 B、打制石器为主 C、以渔猎采集为生 D、铜石混合石器为主 [多选题]新时期区别于旧石器的特点包括(AD)。 A、磨制石器 B、以渔猎采集为生 C、靠自然为生 D、陶器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实物遗存或者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还原历史的一门科学。(√)

[判断题]旧石器是以磨制为主的。(×) 2: 考古学概述(- ) [单选题]以下哪位不是考古学家?(D) A、张忠培 B、苏秉琦 C、严文明 D、王小波. [多选题]中国的三个为人称道的领域是(ABD)。 A、航天 B、体育 C 新闻 D、考古 [多选题]可能给考古造成危机的是(ABCD)。 A、修大坝 B、铁路建设 C、农业用地 D、旧城区改造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六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1、使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细微之处放大。 2、放大镜镜面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4、填空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填空 1、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2、昆虫的眼睛是复眼。 3、草蛉及其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比较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四种物体的颗粒形状,我们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是有规则几何外形。 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这种固体物质叫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4、怎样放得更大 用两个镜片比用一个镜片观察得更清晰。 填空 1、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做成显微镜,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3、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现在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目前的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填空 1、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应先将物体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调整显微镜的准焦螺旋,可以将镜筒上下升降,以使标本清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可以观察到它的细胞,比用放大镜观察得更清晰。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填空 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填空 1、水中的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2、我观察到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我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工具也不断发展,观察的范围越来越大。填空 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观察到了微生物、细胞。 2、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等。 小结与评价 一、填空 1.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也是凸透镜。 2.计算机屏幕和电视机屏幕都是应用光的混合色原理,如果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屏幕上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4.列文虎克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5.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等,它们的形状一般都很有规则。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7.昆虫是靠触角来分辨各种气味的。 8.苍蝇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主要和它脚趾的肉垫的构造有关。 9.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标本移动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相反。 10.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心。 11.我们平时喝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 二、判断

考古发现与探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古发现与探索》期末考试(20) 2016 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探铲又叫做什么
1.0 分
? A、
安阳铲
? B、
北京铲
? C、
洛阳铲
? D、
南京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铁云藏龟》的作者是谁
1.0 分
? A、
罗振玉
? B、
王懿荣
...

? C、
刘鹗
? D、
王国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1.0 分
? A、
房屋
? B、
村落
? C、
道路
? D、
武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甲骨文的发现者是
1.0 分
? A、
王懿荣
? B、
王国维
...

? C、
王圆箓
? D、
刘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很多研究表明妇好是下列哪个商王的配偶
1.0 分
? A、
昭明
? B、
成汤
? C、
武丁
? D、
纣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中国人自己第一次做考古的带领人是()
1.0 分
? A、
安特生
? B、
李济
...

四、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香峪中心小学 刘全利 2014.07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本学期以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由:“物理实验”、“身边科学”、“科学减灾”等三个单元,30个实验活动组成。各单元在内容类别上相联但各自成课,与其它科教材在编排上有所不同。1、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1)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教材既授之以鱼更重视授之以渔。(1)在知识与方法上更重视方法的传授;(2)在结论与过程上更重视过程的研究;(3)在验证知识与探索知织上更重视探索知识。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2)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3)安排面向全体学生的各项教学活动。 2.??教材的基本架构模式: (1)课题提出 (2)提出假说

(3)进行研究 (4)获得结论 (5)讨论延伸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性的科学实验研究,学习收集信息,培养科学精神,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班的桂林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里不安心学习上课睡觉、搞小动作、说话,下课就往外跑不打铃不回班,经常被政教教处扣分,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我了解到刘帅同学在他家住,

五年级研究性学习上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我自信,会成功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参考主题: (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实践方案: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 方法引导: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研究准备: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 2、我自信,会成功 3、消除孤独感 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 第二课时 我自信,会成功

一、研究实施 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 二、方法与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 1、态度诚恳、谦逊。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 2、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 4、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5、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 3、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 与分工 研究步骤 1、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2、 3、 注意事项 1、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探索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执教:徐渡小学代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1、进一步经历探索给定情景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体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发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数之间、图形之间、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式子描述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出示记忆力PK题。学生快速浏览数据,教师指名回答,师生谈话,初 步体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教师小结:要赢得比赛,不光比记忆力,发现规律尤为重要。今天黄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实践探究,发现数字中的规律。 (1)、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乘法表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a.填表。 师:(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没有完成的乘法表,其实在这个乘法表中就蕴涵着许多规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翻到87页的乘法表,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填完后与老师对照) b.探寻表中的规律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乘法表,分小组找一找数字之间或者它们构成的图像之间有什么规律,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在指导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他是用哪些方法发现规律的,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 c.小组讨论结束后,分小组汇报。 三、拓展练习。借助数形结合,初步探索由数到形中的规律。 (1)、完成填一填,体会从多种角度来观察数字找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第3、4、5题让学生结合图形发现其中的规律。 (2)观察并分析小球的排列、堆放规律,学生口答并说出规律。 四、探索图形间的排列规律。 (1)猜气球 师:刚才我们找到的是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图形与图形之间会有什么规律呢 a、课件出示88页第3题 师:再过两个月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六(2)班同学准备按照下面的规律为教室挂上气球。(1)你能看出这些气球排列的规律吗? (2)按照这样的规律,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27个呢?(课件)

尔雅网课考古发现与探索考试题库

尔雅网课考古发现与探索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 A、夏鼐 B、苏秉琦 C、严文明 D、王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武则天葬在哪个陵墓里1.0 分 A、定陵 B、昭陵 C、乾陵 D、秦陵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1.0 分 A、明确的地层信息 B、历史信息准确

C、科研价值低 D、科研价值高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测量对象是什么1.0 分 A、铝 B、铍 C、碳 D、石英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对于铜石并用时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1.0 分 A、红铜开始出现 B、陶器发展迅速 C、石器仍是主要工具 D、掌握一些铜的冶炼技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中国人自己第一次做考古的带领人是()1.0 分

A、安特生 B、李济 C、裴文中 D、贾兰坡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研究古代的部落是如何在一起生活的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1.0 分 A、植物考古学 B、计量考古学 C、聚落考古学 D、动物考古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在达尔文之后,很多人提出人与哪种动物是同一进化谱系上的不阶段的生物1.0 分 A、猴子 B、狒狒 C、猩猩 D、猿

12下列属于遗物的是0.0 分 A、生产用具 B、生活用具 C、房屋 D、刀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13富裕采集文化理论认为农业起源于()1.0 分 A、人口增长过快 B、粮食过少 C、天然条件富饶的自然环境里 D、贵族的祭祀需求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王威先生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1.0 分 A、一 B、二 C、三 D、四

小学科学五年级学生活动手册(上册)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 龙岩市实验小学傅小欢 龙岩莲东小学王海荣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P2 1.填一填 (1):水、空气、适宜的温度(2):实验对照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①取6粒绿豆种子 ④分别在2张餐巾纸上各放3粒绿豆种子 ⑤将2个盒子都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个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P4 1.选一选A、B 2.实验探究 (1)阳光(2)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P6 1.填一填

(1):水、阳光、适宜的温度(2):向水性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P8 1.选一选C、B 2.实验探究 (1)通过测量蚯蚓在亮处和在暗处的时间长短来研究。(2)通过记录在亮处的蚯蚓数得出 (3)小红;理由:收集数据更科学准确,用时更短。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P11 1.选一选B、B、A 2.实验探究(右图)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P13 1.辨一辨×、√、× 2.实验探究 生物条件:水草3棵

非生物条件:泥沙 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种活,再把小金鱼、小虾和田螺放进去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P15 1.辨一辨×、√ 2.选一选B、C 3.实验探究 动物多时,耗氧量增大,鱼浮上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P17 1.辨一辨×、√、√ 2.分析解答略 第二单元光 第一课:《光和影》 P19 1.填一填 (1)光源(2)投影(3)光源屏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在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问题,不过探索研究,有所发现发明的故事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因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牛顿正是因为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而启发了万有引力观念,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鲁班。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供输盘。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 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尔雅通识课考古发现与探索章节测试题

《考古发现与探索》章节测试题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一) 1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起源于哪一年 ?A、1900.0 ?B、1921.0 ?C、1935.0 ?D、1947.0 我的答案:B 2苏秉琦是哪所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创始人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中国科技大学 我的答案:B 3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不包括 ?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目的 ?D、研究主体 我的答案:D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王威先生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A、一 ?B、二

?C、三 ?D、四 我的答案:C 5在龙骨药材上有下列哪项重要考古发现 ?A、汉晋简犊 ?B、龙门石窟 ?C、甲骨文 ?D、良渚文化 我的答案:C 6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 ?A、王国维 ?B、梁启超 ?C、章太炎 ?D、季羡林 我的答案:A 7敦煌石窟是由一名道士在1899年发现的 我的答案:× 8影视作品里的考古学家和真实的考古学家是有差别的我的答案:√ 9考古手段获得的文物叫发掘品 我的答案:√

1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墓葬 ?B、房屋 ?C、道路 ?D、鼎 我的答案:D 2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用具 ?B、生活用具 ?C、房屋 ?D、刀 我的答案:C 3“三器说”是哪国人提出来的 ?A、英国人 ?B、埃及人 ?C、丹麦人 ?D、西班牙人 我的答案:C 4金石学一般的收集对象是含有文字的金属和石头制造的器物 我的答案:√ 5地质学的发展和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对科学考古学起到重要的影响我的答案:√ 6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工作是挖掘我的答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答案

1 健康生活伴我行 【课中拾贝】 一、1.健康,快乐生活。 2.健康,成长,学习,工作。 3.医学专家。 4.身体,身体。 5.运动,健康。 6.游泳,做体操。 7.身体发育阶段,烟,酒。 8.第一次,第一支,第一,不。 二、1.×。2.×。3.×。4.×。5.√。6.√。 7.√。 【课内探索】 一、示例:酒杯一端,伤心伤肝;酗酒一时麻醉,误事终生后悔;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二、(参考教材第7页完成此题) 三、(参考教材第5页完成此题) 四、1.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消化器官溃疡,心脏脂肪变性,头晕,头痛、食欲下降,引起胃出血,皮肤过敏,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 2.联想后果拒绝;转移注意力;在第一支烟、第一杯酒前说“不”! 五、(参考教材第4页完成此题) 六、(略) 七、1.读书、学习、锻炼身体,要先养成最基本的习惯。适当调节,合理安排,学习很紧张时,一天锻炼两个小时,不会耽误学习等。 2.关注。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生活、学习、工作的本钱。 2 天天拥有好心情 【课中拾贝】 一、1.生活,发现,捕捉,细细,珍珠,洒落,心田。 2.好心情,分享,好心情,快乐,海洋。 3.愉快,生活充满了阳光,不好,周围的一切,黯淡。 4.成长,快乐,相伴,烦恼。 5.换个角度,好心情。 6.愁容满面,怨天尤人,笑口常开,满面春风。 7.快乐,感受,好心情,获得,好心情,创造。 8.快乐,向往,幸福,源泉。 二、1.C。2.B。3.A。4.C。 三、1.×。2.×。3.√。4.√。5.√。6.√。 【课内探索】 一、(参考教材第8页完成此题) 二、喜、怒、哀、愁。 三、退缩,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怨天尤人,换个角度去思考;气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自己心情很好,藏着,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说明了好心情的重要性。天气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心情的阴晴我们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