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型与方法研究

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型与方法研究
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型与方法研究

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型与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由此使得商家的配送活动非常复杂。加上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资金匮乏、物流人才缺乏,配送问题突显、物流成本急剧上升。在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之际,日本和美国就大力推广应用共同配送模式来降低配送成本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共同配送似乎成了最佳脱困之道。然而,在我国共同配送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很难推广。从各种制约该方式推广的因素中可以看出:共同配送的费用如何分摊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以本文给出了共同配送成本分摊的原则,论述了共同配送成本分摊的公理化性质,引入了合作博弈理论、谈判对策理论,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还给出了具体应用的算例。

[关键词]共同配送;费用分摊;博弈;分摊模型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ustomer,s need become increasing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tion. Thereout it makes enterprises,delivery highly complex. As more, there are many minitype-enterprise short of capital and person with ability in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So the question in delivery is more obvious and the cost in logistics go up sharp. On the occasion of high cost in logistics, Japan and America energetically extend and apply Joint Distribution for reducing the cost and receipt good effect. Joint Distribution becomes the best way to cut down the cost. However, Joint Distribution does not apply abroad in our country. We can see that how to allocate the cost in Join Distribution is the key to settle this problem. Then this article gives out the principle for cost allocation and dissertates some axiom in cost allocation. And it imports Game Theory and Nash Bargaining Theory, and compares the two allocation model. The article also gives out a example and calculates it.

[KEY WORDS]Joint Distribution; Cost Allocation; Game Theory;

Allocation Model

一、概述

(一)共同配送基本概述

发展共同配送是适应多品种、少批量运送方式,降低配送成本的最好选择。共同配送的概念最早在日本提出,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的解释,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其运作模式有两种: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的待运送的商品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用户的要求分别将商品运送到各个接货点。另外一种共同配送模式:若干物流配送企业开展协作,在核心企业的统一安排调度下,各个配送企业分工协作、联合行动,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它是一种物流企业在配送业务上的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和效益共享,有利于发挥集团性优势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协同配送的解释: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1]

共同配送的目的在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主要是货主(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和运送者通过共同配送,解决运输过程中低效率的问题。共同配送在日本和美国得到较快的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配送企业大多数经营规模较小,成本较高,缺乏资源及技术等优势,因此共同配送对于我国实现同业或异业互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以及实现优化配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物流配送总体趋势的共同配送,是提升我国商业物流环境、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的重要的配送模式,应在我国物流发展中重点加以推广。

共同配送是现代物流配送业经过长期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配送形式,也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合理化形式。这种配送方式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但这种配送方式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关键问题是如何公平的分配各企业之间应负担的费用。所以找到一个实用、合理的分摊方法是共同配送发展的关键。

(二)共同配送费用分摊问题概述

我国在共同配送的应用方面比较滞后,共同配送在我国利用不广泛

很难推广。使共同配送的优势没有发挥,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既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同时又有竞争关系(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分摊的费用比例最小)。因此,共同配送费用分摊其实是一个合作博弈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共同配送要想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共同配送的费用分摊。公平、合理的分配各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所应负担的费用是共同配送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每个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通常比较关注费用的分摊问题,并把费用分摊问题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摊是保证各企业愿意合作的关键。

要实现共同配送各参与企业之间费用公平合理的分摊,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摊方案,或者建立一套成本分摊的运行机制。所以,关键问题是如何选定一种适合实际情况的分摊方案,这种方案可以让系统达到最优状态,每个成员都得到最大的收益。

(三)共同配送费用分摊问题研究综述

刘松,米文勇等在《共同配送博弈费用分摊模型》一文中利用纳什谈判理论,通过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确定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方案。[2]叶志坚,杜文,向秋在《共同配送问题中的费用分担》一文中探讨了有关共同配送中费用分担的相关计算,利用以往的研究扩张了一种实用性的费用分担方法。并且,该问还提出运费和租赁费用的处理及因共同配送产生节约额的分担方法,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化,组合也应根据各种状况来进行选择。对共同配送部分,鼓励走最优路线作为今后的课题,配送路线问题中存在时间制约、多个据点、多车种等的条件,可针对这些条件来考虑分担方法。[3]

胡小文在《基于虚拟企业的共同配送成本分摊模型与方法研究》中介绍了一次分摊法、二次分摊法(基于可分离成本和不可分离成本的分摊法)、Shapley Value 法。依据公理化性质对三种分摊法进行了检验,来确定各种成本分摊模型与方法对公理性质的满足情况。由此得出这些模型总存在一些缺陷,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就可以的结论。[4]

吉林大学的徐同连教授在《共同配送合并策略的防真研究与系统实现》一文中探讨了配送共同体内运输费用的分摊,提出了合作博弈理论、

谈判对策理论。并用实例进行了求解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且认为合作对策赋值法要比谈判对策中的纳什谈判求解法考虑的可能情况更多,分析各局中人的地位与贡献也更加全面,结果比较稳定,能够体现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5]

彭育松,周敏在《合作博弈下的共同配送利益合理分配模型》一文中举出实例,引用Shapley值方法对合作收益分配模型的理论和公式,最后通过Shapley值方法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从而得出该方法是一种费用分摊实用的好方法。[6]

叶志坚在《共同配送整合模型及算法研究》一文中提到了“作业成本制下的成本分配方法”运用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阐述了作业成本制下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从各种资源耗费的累计开始,通过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将间接成本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利用己获取的成本动因的数量进行数学运算可达到间接成本分配的目的。[7]冯蔚东、陈剑在《虚拟企业中伙伴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一文中给出了虚拟企业中收益分配比例确定的基本原则,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给出了一种收益分配比例计算方法。[8]叶飞、郭东风、孙东川发表的《虚拟企业成员之间利益分配方法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四种利益分配方法——Shapley Value 法、Nash谈判模型、MCRS法以及群体重心模型。[9]吕坚、孙林岩、马新莉在《虚拟企业组建的合作动力与利益协调分析》一文中,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虚拟企业的利益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10]陈菊红、汪应洛、孙林岩在运筹与管理上发表《虚拟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博弈研究》一文,分析了虚拟企业收益分配过程应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虚拟企业收益分配的博弈模型。[11]

以上的研究只是众多关于共同配送费用分担问题的研究成果中的一小部分,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可见对于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些甚至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研究。

二、共同配送费用分摊问题相关理论分析

(一)共同配送费用分摊问题的影响因素

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公平的分摊各参与企业之间费用就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其分配的因素。而影响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联盟企业之间性质差异。不同的企业组成的联盟所构成的成本比例不同,所以分摊所考虑的重点也不同。如果是同业之间的联盟,费用分摊相对就会简单很多。相对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联盟,同行业之间的联盟就要节省很多协调费用,因为同行业之间相互比较理解协调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盟不仅会增加很多协调成本,而且会增加配送的难度从而使增加配送成本。不同行业对由于产品的特性不一样对配送的要求也就不相同,所以要采用不同的配送等级来完成所有产品的配送。例如,水果和衣服配送的要求就不相同,如果把它们一起配送对包装的要求就会不相同从而影响到配送费用的分担。

2、采用的配送模式不一样配送费用分摊的原则方法也不一样。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有两种配送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各参与企业自己组织配送。也就是联合起来共同建立配送网络,建立配送中心。这种方式的前期投资大,配送费用也不好分摊。到后期配送费用会慢慢减少,配送可以根据物流量的多少等因素进行配送。不过这种配送方式由于前期投资大,所以风险也就相对增大。例如各企业由于没有配送的相关经验影响配送质量,或者在建设物流设施时选址不当造成资源浪费,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共同配送费用的分担甚至影响联盟的继续进行。二是:各参与企业自己不开展配送活动,而是共同委托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进行配送。各企业把配送活动同时交与一个物流公司来完成。这样不但减少了物流成本而且风险也相对降低了,而且物流公司在这方面比较专业,配送的质量也会提高。各参与企业把自己的物流外包出去就可以节约企业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

3、共同配送中的风险问题所造成的费用分摊方法的不同。共同配送虽能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主要是经济信息的泄露风险。该费用是随机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也不会一样,因此该费用的处置是一个麻烦的事情。所以,在联盟时就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则来约束该行为的发生,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手段。不然共同配送实施过程中发生类似问题,那么共同配送费用的分摊就很难进行。

(二)共同配送的成本构成分析

共同配送联合体是多个企业为了降低配送费用而临时组建的一个

合作共同体(也可称为虚拟企业),所以在计算共同配送费用时首先要弄清楚共同配送的成本构成。共同配送的费用不仅包括实际配送时各种费用而且必须考虑到虚拟企业组建与运营过程中所带来的所有成本。

在这里,作者认为共同配送成本包括:共同配送合作体建立初期成本、运行中的协调成本、实施成本、随机成本和风险成本。即C = C d + C f + C o + C r + C h 。C、C d 、C f 、C o 、C r 、C h 分别表示共同配送成本、共同配送合作体建立初期成本、运行中的协调成本、实施成本和随机成本。

1、共同配送合作体建立初期成本C d主要是指产品市场需求、供给等信息的调研费、寻找合适的参与企业并对其进行甄别和系统设计所发生的费用。对配送的需求予以调查了确认配送量的大小、充分掌握产品供给信息来分析配送的路线和采购成本、对配送状况进行仔细剖析用以确定才用何种共同配送模式;对欲参与企业进行识别,促成成员企业的同意决策;再根据上述调查情况进行共同配送过程进行系统设计。这三个步骤实施的好坏决定了共同配送能否顺利进行和共同配送合作体建立前期费用的多少。一般来讲,合作体建立初期的投入的多少与参与企业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为随着参与企业数量的增加,整个共同配送过程就会变得越复杂,从而设计成本也就随之增大。

2、协调成本C f贯穿于共同配送的整个运作过程。一个合作体的成立涉及很多的关系和问题需要协调。主要包括管理、监控和协调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之间活动所引起的费用。一般这合作体中都会有个起领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他在组织中主要起管理、协调作用。共同配送合作体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所以为了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保证整体利益的实现,就要建立一种管理机制同时有人保证其实施。这种协调机制要能保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达成一致,并使个人和集体利益都达到做大。所以这些协调活动引起的费用,就是协调成本。协调成本刚开始会随着参与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协调机制已经完善,这类成本就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其次,协调成本还会随联盟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越长,协调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3、实施成本C o主要是指在配送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各种设施设备的投入和损耗所产生的费用。一般来讲,配送企业的数量越多相

应配送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配送成本就也越多。随着时间的增长,投入相对也会减少。

4、随机成本C r是在运营中一些不可控事件产生的成本,一般是突发性的,具有随机性。这种成本要么就没有要么就会很大,而且给企业

5、风险成本C h 主要是指由于合作企业中的成员没有遵守合作的约定,泄露了其他企业的商业秘密对其他成员造成损失的而所要负担的费用。根据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的不同,要负责的成员不同所分担的费用也就不同。

(三)共同配送费用分摊原则

1、公平合理的原则。是指参与共同配送的各个企业都是平等的主体,在运营中不能以任何原因对任何企业有歧视现象都应平等的对待。

2、个人理性原则。即各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所承担的费用不应大于其单独完成配送时的费用,否则会导致联盟的破裂。

3、投入与产出相对称的原则。即参与企业的配送量越大,则承担的配送费用的比例也就越大。没有参与的成员企业承担的成本应为零。

4、系统最优原则。指费用分摊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费用分摊的最优结构。以使每个成员都得到最大的收益。

5、互惠互利原则。即费用分摊方案应使每个成员企业的基本利益得到充分保证,否则会影响到各参与企业的积极性。

6、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包括个人有效性和联盟有效性。个人有效性是指参与共同配送后分担的费用应少于独立完成配送的费用,且共同配送所产生的费用必须被全部分摊。联盟有效性是指共同配送的总费用应少于独立完成配送的各企业费用之和。

7、风险与利益相对称的原则。指配送费用的分摊,应充分考虑各参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对承担风险大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偿,以增强合作的积极性。

三、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型与应用

(一)共同配送成本分摊问题描述

【例1】假定有三家原材料供应商1,2,3;向一家制造商D配送三种原材料,配送路线如图1所示:

三家供应商1,2,3的配送量分别为10吨,7吨,4吨。

1、基本假设

(1)、开展共同配送的各企业之间的费用情况是透明的,各参与企业独立完成所需的费用和共同配送所需要的总费用是已知的。

(2)、假定共同配送能够实施,不考虑各企业对配送的时间和配送的要求。也就是不考虑配送的服务水平的影响。

(3)、假定配送的路线已经达到最优,配送的费用主要用运输费用来衡量。

(4)、假定费用的计算公式为:费用=吨数×单位运输费用×里程数,其中单位运输费用如表1所示:

表1

2、若三家供应商独立开展配送,其各自的费用分别为:

C1=10×4×14=560

C 2=7×4.5×9=283.5

C 3=4×5×10=200

因此,该三家供应商独立配送的总费用之和是:

C=560+252+240=1043.5

3、若三家供应商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其配送费用为:

C=10×4×4+4×5×3+21×2×9=598

从两种配送方式的总费用可以看出,三家开展共同配送使配送费用

节省很多,所以在实际运作中三家供应商应该联合起来实施共同配送方案。在实施共同配送的过程中,配送费用如何分配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如何把这些费用公平、合理的分配下去呢?

(二)共同配送成本分摊的公理化系列

为了更好的论述如何分摊共同配送的费用,我们首先要引入共同

配送费用分摊的公理化系列。共同配送的目的就是降低配送成本。如果参与企业实行共同配送后的成本还高于自己独立配送的成本,那么这些企业就不会参与共同配送,共同配送也没有实施的必要。只有在各参与企业在共同配送中中分摊的费用比合作前少时,共同配送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共同配送的费用分摊的结果要满足以下的公理化性质。

符号说明:C(S) , 存在S 真包含于I ,C(S)是定义在全集I={1,2,

3,…,n}上的一切子集上的一个集合成本函数,表示集合S 中的企业开展共同配送的成本。C ({i})表示第i 家企业单独完成配送的成本。X=(x 1,x 2,…, x n )为成本向量,表示第i 家企业参与共同配送最终所承担的成本,显然有x i ≥0。

1、整体合理性

X i ≥0 该条件是指各参与企业共同配送时分摊的费用合计应与各企业共

同配送时的总费用相等,不能有未分摊的费用。

2、个人合理性: x i ≤C({i}) i ∈I

对于联盟整体而言,总费用不超过其中每个成员单独经营时的费用

之和。即在分担方法中,各参与企业在共同配送中分担的费用应比其独

()1n

i

i X C S ==∑

立完成配送时的费用少。这样共同配送才有现实的意义。

3、联盟有效性:

S I ??

对于联盟内部而言,应存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即每

个成员将承担比不加入联盟时要少的费用。即联盟后的总费用应小于至少要等于各参与企业独立完成配送的成本和,这样的联盟才能继续下去,共同配送才能实现。

4、对称性:

联盟中的各成员,在联盟中的地位是一模一样的,即使双方互换角色其地位仍然相同,不会影响联盟后的结果。这条意味着局中人平等的关系。

5、哑元性:

若C(S ∪{i})=C(S),并且存在S 包含于I ,则有x i =0

哑元性表明,若某企业没有造成共同配送总成本的增加,则该企业承担的费用为0。

(三)基于纳什谈判理论的费用分摊模型

1、纳什谈判理论的基本概念

纳什谈判对策理论又称讨价还价(bargaining ),双方或多方关于可

能达成合作的条件进行协商,解决利益在多个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讨价还价的现象经常在发生,并涉及到各个领域。谈判有两种可能的结局,一种可能是:在相互合作的条件下取得一致,即达成协议;还有一种可能是:各方在协议上不能达成一致,大家各持己见,即发生冲突。谈判对策理论略去了对具体的谈判过程与环境的描述,主要是集中探讨谈判将出现何种结局。

纳什的目标就是找到一组公理来描述双方都愿意参与的协议的性

质,在公理化性质的限定下,纳什证明给出了唯一理性的谈判解。如果用示意图来表示纳什谈判解的情况,可见图2。

()1n

i i C S X =≤∑

u

1

图2 纳什谈判解示意图 图中,谈判的可行集F 一般描述为二围效用空间上的一个区域,而冲突点c 则是该空间中的一个点。横轴u 1为谈判一方所获效用,横轴u 2为另一方所获效用。曲边直角三角形acd 区域为满足有效性公理性质中的个体理性的解集;点e 、f 分别为可行集F 在坐标系u 1u 2内的最高点与最右点,因此黑色粗曲线eaf 代表了有效性公理中的联合有效性条件,即帕累托边界;综合个体理性与联盟理性得出二者的交集——协商集为曲线abf 。HH '是以冲突点C 为原点的一条双曲线,谈判的纳什解为协商集abf 与双曲线HH '的切点b 。

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设有几个企业的集合I={1,2,3,…,n},并用n 围空间向量的一

个闭凸子集F 表示一个可行效用的支付向量集。令C={C 1,C 2,C 3,…,C N }为各企业单独开展配送所需的费用,X={x 1,x 2,x 3,…,x n }.

为各企业开展共同配送时分摊的费用,显然有:x i

解可被定义为能使纳什积 最大化的唯一强有效向量X, X 是从F 中满足对每个i 均有x i ≤C i 的所有向量中选取的。因此,要得到X ,即求解下面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max 该表达式中的乘积被成为“纳什乘积” 。 ()1n i i X

C I ==∑(){}i i i I

C X ∈-∏(){}i i i I C X ∈-∏()0

n i i I X C I ∈-=∑..s t

0i i

X C <<

设X *={x 1*, x 2*, x 3*…, x i *,…, x n *}是问题的最优解,则根据

Kuhn-Tucher 条件有:

且有:

由以上方程不难得出:

其中,i j ≠

将上式两两比较,展开并化简得:i i j j C X C X **-=-,i j ≠成立, 上式两边求和,得:

()2,10i i i I i C X λμ*∈≠--++=∏(),20i i

i I i C X λμ*∈≠-

-++=∏(),0i i j I j i

C X λμ*∈≠-

-++=∏(),0i i i I i n C X λμ*∈≠--++=∏()0n i i I X C I *∈-=∑,0

i i X C λμ*<>()()()(),1

,2,,...,i i i i j j i i i I i i I i j I j i i I i n C X C X C X C X ****∈≠∈≠∈≠∈≠-=-=-==-∏∏∏∏()i i j j

n C X C C **-=-∑∑

因为,

故: 因此,可以计算出各企业所应承担的费用{}123,,,,n X X X X X = ,把数据代入模型中得:

所以,三家供应商1,2,3,参与共同配送时各自分担的配送费用分别为:411.5,135,51.5。

3、用公里化性质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① ,满足整体合理化性质的要求。 ②1231235981043.5X X X C C C ++=<++=,满足联盟有效性的公里化性质。

③11408.7560X C =<=,22100.7283.5X C =<=,3388.7200X C =<=,满足个人合理化的公理化性质。

所以,可以看出纳什谈判理论对该问题进行求解是可行的,该模型是有效的。

(四)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费用分摊模型

1、合作博弈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可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所谓合作博弈,是指参与

人之间若能达成一个具有强制性协议的博弈,是一种解决多利益主体协调行动产生效益分配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法。如果参与人之间不能达成一个具有强制性协议的博弈,就称为非合作博弈。如囚徒困境中,两个小偷在抓住之前达成“相互抵赖”的攻守同盟,如果有人不遵守,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就是合作博弈,合作的结果为双方均抵赖。合作博弈按联盟中各参与人获得的收益是否可相互转换可分为具有可转移收益的合作博弈和不具有可转移收益的合作博弈。其中可转移收益是指联盟

()0n

i i I X C I *∈-=∑()()()11i i j j i j X C C X C C C I n n **=--=--∑∑∑∑()115601043.5598411.53

X =--=()21283.51043.55981353

X =--=()312001043.559851.53X =--=()123

598X X X C I ++==

中各参与人获得的收益可以相互转移。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理性,以体现效率、公平和公正。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体理性,个人选择的最优,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合作博弈研究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联盟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研究联盟中的成员如何分配他们可得到的利益。合作博弈的解的概念繁多,可至今没有一种合作博弈解的概念具有纳什均衡在非合作博弈中所占据的地位且得到认同,也没有一种合作博弈解的概念比其他解的概念更具有理论上的优势。对一般的合作博弈,其解的核心思想是合作均衡的概念。合作博弈求解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博弈的“理性”最中分配。主要方法有优超法与赋值法两种基本解的概念。本文主要引用了夏普利赋值法进行求解。夏普利值的一个直观而简单的理解就是,所得与自己的贡献相等。所以在计算夏普利值时,需要对边际贡献有正确的理解。

2、模型建立与求解

下面我们就用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 value 法,即一种求局中人平均

贡献率的方法来求解上述问题。

首先,我们引入shapley 公式:

分摊到第i 家企业的费用用shapley 公式表示为:

1,2,...,i n =

, (公式1)

(公式2)

式中,S 表示结盟中的成员数量,()W S 是加权因子。Shapley 法主要是根据局中人给联盟带来的增值来进行费用分摊的,既:

{}()11X C =, {}(){}()21,21X C C =-, {}(){}()31,2,31,2X C C =-,

。。。

这样一种分配方案与局中人的编号次序有关,如果我们局中人,1,...,2,1n n -分别叫做 ,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分配方案: ()()()i i s s X W s C S C S i ∈=--????

∑1,2,...,n ()()()!!n s s i W s n --={}(){}()

1,2,...,1,2, (1)

X C n C n =--

。。。 , 对于局中人的其他编号次序,也可以按这种方式得到相应的分配方案。由于n 个局中人的编号方法总共有!n 种,所以这样的分配方案也有!

n 种。

3、具体应用

①企业单独开展配送时的费用:

110414560C =??=

27 4.59283.5C =??=

34510200C =??= 因此,三个供应商单独开展配送的总费用为:

{}()3

1

560283.52001043.5i C C i ===++=∑ ②二家供应商合作开展共同配送的费用:

{}()1,2104417 2.89588.4C =??+??= 所以,供应商1和2合作进行配送时三家的总配送费用为:

{}()31,2588.4200788.4C C C =+=+=

{}()1,3104714 3.310742C =??+??=

供应商1和3合作进行配送2单独进行配送时的总配送费用为:

{}()21,3742283.51025.5C C C =+=+=

{}()2,345311 3.89436.2C =??+??=

供应商2和3合作进行配送1单独进行配送时的总配送费用为:

{}()12,3436.2560996.2C C C =+=+=

③三家供应商合作开展共同配送的费用为:

{}()1,2,310444532129598C =??+??+??=

显然有,{}(){}(){}(){}()1,21,31,2,31C C C C +>+,满足凸成本博弈条件。因此,该问题可以用shapley value 法进行求解。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三家供应商一起开展共同配送时的总

{}()1X C n '={}(){}()2,1X C n n C n '=--{}(){}()1,1,...,2,1,...,3n X C n n C n n -'=---{}(){}(),1,...,2,1

,1,...,3,2n X C n n C n n '=---

成本最少,比三家供应商单独开展配送节约的成本为:-=。

1043.5598445.5

④下面我们对节约的445.5在三家供应商之间进行分摊。

表2 各种合作情况下的费用汇总表

算出零售商1参与共同配送比单独进行配送所节约的费用,如表3

表3 供应商1在各种合作情况下比单独配送所节约的成本同理计算出供应商2和3在各种情况下节约的成本,如表4、表5

表4 供应商2在各种合作情况下所节约的配送成本

表5 供应商3在各种合作情况下所节约的配送成本

最后,计算出三家供应商参与共同配送各自应支付的配送费用。

(五)分析验证

①从表5可以看出三家供应商各自分摊的费用之和等于共同配送的

总费用,说明共同配送费用完全被分摊了,符合整体合理性的公理化性质。

②该模型同样证明了共同配送能够降低配送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同样该模型还能用来分配共同配送在各企业间创造的利益。

③用shapley value法来求解文章中所举的这个例子,求解的结果满足所有的公理化性质。但在有些情况下,该模型不能满足联盟有效性的公理化性质。例如,把文章中供应商2的配送距离改为10km,供应商3的配送距离改为12km,当供应商1和供应商3联盟采用共同配送,其配送费用834.4加上供应商2的配送费用315后的总配送费用为1149.4大于三家供应商单独进行配送时的总费用1115。可以看出该模型就不能满足供应商1和2联盟的有效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用该模型进行求解。

(四)两种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型的比较分析

1、纳什谈判理论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型其各企业应负担的费用主要与其物流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物流量越大,分担的配送费用也就越多。

2、Shapley value 法在进行费用分摊时,配送的路线的长短多其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一般配送路线越短,所分担的费用越少。

3、从两种配送方式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这两种分配方法在三家供应商之间的分配比例并不是一致的。在纳什谈判理论分配模型的结果中供应商1应分担的费用大于供应商2应分担的费用大于供应商3应分担的费用,而在合作博弈理论shapley value 模型解中供应商1应分担的费用大于供应商3应分担的费用大于供应商2应分担的费用。第一种方法费用分担最少的是供应商3,而第二种为供应商2。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哪种分配方式在费用分摊时分摊得更加合理、公平,只能根据配送量、配送距离、单位配送费用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实际情况的费用分摊方式。

四、总结

共同配送是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解决当今中小企业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的救星。但该配送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相当狭窄,没有把共同配送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共同配送成本分

摊的公平性。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共同配送的费用分摊。

(一)论文的主要工作

1、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共同配送和的基本理论,简单论述了共同配送产生的经济效益。

2、从共同配送的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引出了制约共同配送发展的关键因素。该关键因素就是共同配送费用如何在各参与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摊。接着从联盟的组建过程出发,论述了共同配送的成本构成。

3、同时该文论述了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原则和公理化系列。引入了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两种分摊方法。并举例进行了计算,并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验证。而且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方法不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摊方法的结论。

(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论文所做的研究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所缺陷。共同配送在我国还是一个尝试的过程,论文仅仅对该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很多方面值得探讨。

1、共同配送虽然能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但具体的怎样实施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研究还是不足,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共同配送费用的构成众说纷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拟出一套完整、规范的共同配送的成本构成方案。

2、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方法虽很多,可用这些方法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却很少。主要是因为配送成本的构成复杂,运算起来麻烦。所以有待研究一种计算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共同配送成本分摊的模型和应用,作者在研究时做了一些假设,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难度,造成模型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有点失真,所以该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宾厚.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7,8.

[2]刘松,米文勇,何冯斌.共同配送博弈费用分摊模型[J].物流技术,2006,5.

[3]叶志坚,杜文,向秋.共同配送问题中的费用分担[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4] 胡小文.基于虚拟企业的共同配送成本分摊模型与方法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5.

[5]徐同连.共同配送合并策略的防真研究与系统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2007.

[6]彭育松,周敏.合作博弈下的共同配送利益合理分配模型[N].云南财经学院学报,2005-10-14.

[7]叶志坚.共同配送整合模型及算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8] 冯蔚东,陈剑.虚拟企业中伙伴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9]叶飞,郭东风,孙东川.虚拟企业成员之间利益分配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0,7.

[10]吕坚,孙林岩,马新莉.虚拟企业组建的合作动力与利益协调分析[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1,9.

[11]陈菊红,汪应洛,孙林岩.虚拟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博弈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2,1.

[12]胡小文.共同配送效益计算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衷心感谢工商管理学院的全体老师。在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院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学院的老师授予我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自己能够顺利地完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4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营风险及企业价值关系实证研究 多元化经营是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和发展的普遍现象,那么多元化究竟会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还是价值折扣,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话题。本章在前述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风险和价值问题。 4.1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4.1.1研究假设 (一)多元化经营对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多元化的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关系的现有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结论。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①多元化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提升企业价值;②多元化会加大经营风险,损害企业价值;③多元化与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现有的研究结论多是基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样本,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制度环境。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企业绝大部分(75%左右)热衷于多元化经营。从多元化的风险、动因和理论基础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多元化可能带来行业进出、投资过度等经营风险,但是带来的经济收益和成长机会却远远大的多,这也是大多企业选择多元化的真正动机所在。 具体而言,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的不健全和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很高,多元化有助于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节约大量交易成本;(2)企业利用多元化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不同业务之间共享资源和服务、并分摊成本,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提升边际利润;(3)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快速积累资金,进入比现有业务收益更高的其它行业,减少单一经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价值。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多元化分散经营风险,多元化企业比单一经营企业具有更小的收益波动率。 假设2:多元化提升企业价值,多元化企业比单一经营企业具有更高的企业价值。 (二)多元化程度对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涉足的行业数目的普遍较多,但在各行业中的销售收入达到主营业务收入10%(财政部要求确认业务分部的标准)的并不多,因此在统计中未能确认为业务分部或行业分部,这样以来,涉足5个及以上业务分部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多,大多都是在2或3个行业内经营。这是不是说,多元化经营的项目越多,具有越高的经营风险,越折损企业价值呢,我想未必如此,试想全球500强企业有哪家是在两三个业务范围内生产经营呢? 从理论上讲,在一定范围(企业资源能力限度)内,多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一方面企业内部建立的资本市场更加宽泛和有效,可以在更多的产品市场市场上积累资金、挖掘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另一方面,企业在更为广泛的业务范围中产生协同作用、分享资源和分摊损失,因此企业具有较低的边际成本以及更稳定的现金流。另外,企业的高度多元化经营也可能是企业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和经营绩效良好的结果(这时企业多元化是为了追求价值最大化)。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多元化程度与经营风险负相关,多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 假设4:多元化程度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多元化程度越高带来越高的企业价值。 (三)多元化程度对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类型的调查,我们发现有近三成(33%左右)的企业是以一业为主,多业务共同发展的主导业务经营方式,与相关业务经营的企业家数相比,非相关业务经营的企业占多数。事实上,主导业务经营企业的主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在70%以上,

补充: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 一、鲍德西(B a w d s e 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 “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弹簧质量块模型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之弹簧 如图11所示,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 A . 1 1k g m B. 22k g m C. 2 1k g m D. 22k g m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2k 的轻弹簧B 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上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m 与另一根劲度系数为1k 的轻弹簧C 连接。当弹簧C 处在水平位置且没发生形变时.其 右端点位于a 位置。现将弹簧C 的右端点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到b 位置时,弹簧B 对物体m 的弹力大小为 mg 3 2 ,则ab 间的距离为________。 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AC 和BD ,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它们的D 端分别固定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A 、B 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地面上,当物体m 静止时,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若将物体的质量增加了原来的2倍,仍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静止时,其相对第一次静止时位置下降了 ( ) A . B . C . D . 如图10所示,劲度系数为k 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1 、m 2 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 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m 1 m 2 K 2 K 1 图11 m 1 m 2 1 2 k 1 K 2 图10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LOGIT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金安 摘 要 离散选择模型,特别是LOGIT模型在交通需求模型建立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许多实际的交通政策问题都涉及到方式选择,然而LOGIT模型的建立非常困难,尤其是效用函数及参数估计。本文重点就LOGIT模型参数估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运用统计方法如何对效用函数的变量进行选取及比较不同形式效用函数。 关键词 LOGIT模型 参数估计 t检验 似然率检验 1、引言 实践过程中,LOGIT模型效用函数不可能预先知道,模型师在建立LOGIT模型最初阶段几乎没有效用函数任何信息,最多认为在效用函数中会有哪些可能的变量,但也不能确定所有的变量是否都需要,更不可能知道哪些变量需要进行函数变换或效用函数参数的具体数值是多少。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拟合合适的观测数据,并检验这些模型来确定哪一个最能够描述观测数据。本文主要介绍拟合和测试LOGIT模型方法。 2、 数据的要求 估计和检验过程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观测数据,用于建立LOGIT方式选择模型的所需的数据有: 1)对个体实际方式选择行为的观测。例如,要建立工作出行方式选择模型,需要对上班出行者方式选择进行观测的数据。 2)所有被选择和没有被选择方式的相关属性值。这些属性可能作为模型中的变量。例如,假设总出行时间被认为是模型中的一个变量,则对于样本中每一个个体而言,所需数据包括每一种可能方式的总出行时间。如果属性数据仅包含被选择方式,LOGIT模型就不能建立。 3)任何可能作为变量的个体属性值。例如,汽车拥有水平,则需要样本中每个个体家庭汽车拥有水平数。 3、 模型的设定 所需数据收集后,下一步工作是设定一种或多种效用函数形式。设定步骤包括确定效用函数中变量、属性的函数变换以及效用函数的形式。这个步骤通常不确定效用函数参数值。例如,建立LOGIT方式选择模型,可以设定如下两种比选效用函数形式:形式1: V DA= a1T DA+ a2 A + a3(1a) V CP = a1T CP + a4 A + a5(1b) V B = a1T B(1c) 形式2: V DA= b1 log(T DA) + b2 A + b3(2a) V CP = b1 log(T CP) + b4 A + b5(2b) V B = b1 log(T B). (2c) 在这些等式中,T表示出行时间(分),A表示出行者家庭汽车拥有,a1 - a5和b1 - b5是参数。这个阶段设定的形式(1)和(2)并不意味着模型师必然相信其中一个是正确的,而是(1)和(2)都是模型师认为值得去估计和检验的效用函数形式。在估计和检验过程中,

运筹学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 《运筹学》编写组.运筹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 [4] 张莹.运筹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袁亚湘,孙文瑜.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6] 何坚勇.运筹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7] 马振华等.现代应用数学手册—运筹学与最优化理论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 牛映武.运筹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9] 梁工谦.运筹学- 典型题解析集自测试题。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10] 徐永仁.运筹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11] 徐玖平,胡知能,王緌.运筹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 刘满风,傅波,聂高辉.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 例题分析与题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3] 胡运权.运筹学习题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 盛昭瀚,朱乔,吴广谋.DEA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5] Frederick ~S.Hillier,Gerald~J.Lieberman.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 (6th Ed.).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 McGraw - Hill,1999 [16] J.D.Wiest,F.K.Levy.统筹方法管理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17] 王元等.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18] 江景波等.网络计划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19] David R.Anderson,Dennis J.Sweeney,Thomas A.Williams.数据、模型与决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0] Frederick S.Hillier,Mark S.Hillier,Jerald J.Lieberman.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Science.Beijing:McGraw - Hill Comanies,Inc.,2001

评价模型性能的指标

评价模型性能的指标有很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马修相关系数。首先我们定义以下参数。 表2.1 预测结果的参数定义 符号 名称 描述 TP True position,真阳性 表示阳性样本经过正确分类之后被判为阳性 TN True negative,真阴性 表示阴性样本经过正确分类之后被判为阴性 FP False position,假阳性 表示阴性样本经过错误分类之后被判为阳性 FN False negative,假阴性 表示阳性样本经过错误分类之后被判为阴性 1.准确度:TP TN accuracy TP FP TN FN += +++ 准确度表示算法对真阳性和真阴性样本分类的正确性 2.灵敏度: TP sencitivity TP FN = + 灵敏度表示在分类为阳性的数据中算法对真阳性样本分类的准确度,灵敏度越大表示分类算法对真阳性样本分类越准确。即被正确预测的部分所占比例。 3.特异性:TN specificity TN FP = + 特异性表示在分类为阴性的数据中算法对阴性样本分类的准确度,特异性越大表示分类算法对真阴性样本分类越准确。 4.马修相关系数: MCC = 马修相关系数表示算法结果的可靠性,其值范围为[]1,1?+,当FP 和FN 全为0时,MCC 为1,表示分类的结果完全正确;当TP 和TN 全为0时,MCC 值为-1,表示分类的结果完全错误。 ROC 曲线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接收器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是反映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变量的综合指标,是用构图法揭示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将连续变量设定出多个不同的临界值,从而计算出一系列敏感性和特异性,再以敏感性为纵坐标、(1‐特异性)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曲线下面积越大,诊断准确性越高。在ROC 曲线上,最靠近坐标图左上方的点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临界值。 ROC 曲线的例子

运筹学实验1预测模型

实验一、需求预测模型 预测是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推断事物发展的必要性或可能性的行为,即根据过去和现在预计未来,由已知推断未知的过程。 预测分析的具体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定量预测法和定性预测法。定量预测法是在掌握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各种要素的定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定量预测法又可分为时间系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定性预测法是由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结合预测对象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事物的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推测的预测方法。它一般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适用于缺乏完备的历史资料或有关变量之间缺乏明显的数量关系等情况下的预测。定性预测法又可分为德尔菲法、各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消费市场调查法等。 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在实际应用中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定量分析法虽然较精确,但许多非计量因素无法考虑;定性分析法虽然可以将非计量因素考虑进去,但估计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预测人员的经验和素质的影响,难免产生预测结论因人而异,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二者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结论的可信度。 不管何种机构,如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预测,将会使自己的预测结果更加有效:⑴明确定预测目标;⑵将需求规划和预测结合起来;⑶识别影响需求预测的主要因素;⑷理解和识别顾客群;⑸决定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⑹确定预测效果的评估方法和误差的测度方法。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需求预测的方法很多,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训练学生如何使用Excel来完成定量预测法中时间序列预测法的计算和分析工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能根据不同的系统需求框架选择合适的预 测方法。 2、掌握如何用Excel完成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计算和数据分析工作,包括回归分 析、预测误差的测定。 二、实验内容 1、时间序列预测法的相关知识 任何预测方法的目的都是预测系统需求部分和估计随机需求部分。系统需求部分的数据在一般形式下包含有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和季节性需求。它也可能表现为如下列方程所示的多种形式。 ○复合型:系统需求=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需求 ○附加型:系统需求=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需求 ○混合型:系统需求=(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需求 运用于既定预测的系统需求部分的具体形式,取决于需求的性质。针对每种形式,企业都可以采用静态法和适应法这两种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例来阐述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静态法和适应法,在预测过程中,我们假定系统需求是混合型,即系统需求=(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需求。 2、引例 天然气在线公司利用现有的管道设施供应天然气,同时满足各个分销商的网上紧急订购需求。该公司自2003年第二季度成立以来,需求一直在增长。计划年度将从某给定年度的第二季度开始,并延续到下一年的第一季度。公司正在规划其必备的生产能力及从2006年第

运筹学 参考书

参考书 1.《运筹学》(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管理学系列)(第2版),张伯生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 2.《数据、模型与决策》(第13版),戴维·R·安德森/丹尼斯·J·斯威尼编著,于淼译,机械出版社,2012年; 3、《运筹学》(新体系经济管理系列教材),李成标,刘新卫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运筹学——优化模型与算法》,(美)拉丁(Rardin,R.L.)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5.《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第6 版)(外原版经典教材), F. S. Hillier and G. J. Lieberman 著,McGraw-Hill 出版社; 6. 《运筹学》,党耀国,李帮义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 7. 《物流运筹学》,刘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8. 《运筹学导论》(第9版)(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工商管理最新教材(英文版)),(美)希利尔,(美)利伯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9. 《运筹学》(第4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材系列),《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运筹学:应用与解决方法》(第4版)(美国商学院原版教材精选系列),(美)温斯顿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管理运筹学》(高等学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列教材),茹少峰,申卯兴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运筹学》(第3版),刁在筠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3.《实用运筹学:模型、方法与计算》,韩中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运筹学》(现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教材),李红艳,范君晖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5.《管理运筹学:管理科学方法》(21世纪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谢家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运筹学与实验》,薛毅,耿美英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17.《实用运筹学——上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叶向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应用运筹学》(第二版),曹勇,周晓光,李宗元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 19.《运筹学导论》(第8版),(美)希利尔(Hillier,F.S.),(美)利伯曼(Lieberman,G.J.)著,胡运权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经济管理运筹学习题集》,王玉梅,孙在东,张志耀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年; 21.《运筹学习题集》(第4版),胡运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2.《运筹学解题指导》,周华任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3.《运筹学概率模型应用范例与解法》(第4版),(美)温斯顿(Winston,W.L.)著,李乃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4.《运筹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第3版),戎晓霞,宿洁,刘桂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5.《管理运筹学习题集》(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教材辅

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

1.试述模型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某些属性的抽象 特征:(1)模型是现实世界一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模型是由那些与问题有关的因素组成; (3)模型表明了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类:图形与实物模型;分析模型;仿真模型;博弈模型;判断模型2.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原则:(1)建立方框图;(2)考虑信息相关性; (3)考虑信息准确性;(4)考虑信息结集性 步骤:(1)形成问题;(2)确定系统的特征因素;(3)确定模型的结构; (4)构建模型;(5)模型真实性检验 3.建立模型必须有赖于反映系统特征的各种因素,根据因素在模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因素划分为哪3类? (1)可忽略其影响的因素;(2)对模型起作用但不属于模型描述范围的因素;(3)模型所需研究的因素 4.试说明结构模型具有什么样的基本性质。 (1)结构模型是一种图形模型 (2)结构模型是一种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型 (3)结构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来描述,从而使得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到有效结合 (4)结构模型作为对系统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正好处在自然科学领域用的数学模型形式和社会科学领域用的以文字表现的逻辑分析形式之间5.试分析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各自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区别。 邻接矩阵的特点:(1)矩阵中元素全为零的行对应的节点称作汇点,即只有有向边进入而没有有向边离开该节点;(2)矩阵中元素全为零的列对应的节点称作源点,即只有有向边离开而没有有向边进入该节点;(3)对应每一节点的行中,其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数;(4)对应每一节点的列中,其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进入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运筹学答案_第_11_章__图与网络模型

第11章图与网络模型 习题1 配送的最短距离。用解:这是一个最短路问题,要求我们求出从v1到v 7 Dijkstra算法求解可得到这问题的解为27。我们也可以用此书附带的管理运筹学软件进行计算而得出最终结果为: 从节点1到节点7的最短路 ************************* 起点终点距离 ------------ 124 2312 356 575 此问题的解为:27 → 12357 习题2 解:这是一个最短路的问题,用Dijkstra算法求解可得到这问题的解为4.8,即在4年内购买、更换及运行维修最小的总费用为:4.8万元。 最优更新策略为:第一年末不更新 第二年末更新 第三年末不更新 第四年末处理机器 我们也可以用此书附带的管理运筹学软件进行求解,结果也可以得出此问题的解为4.8。 习题3 解:此题是一个求解最小生成树的问题,根据题意可知它要求出连接v1到v8的最小生成树。解此题可以得出结果为18。也可以使用管理运筹学软件,得出如下结果: 此问题的最小生成树如下: ************************* 起点终点距离 ------------ 132 342 124 252 573

习题4 782 763此问题的解为:18 解:此题是一个求解最大流的问题,根据题意可知它要求出连接v1到 v6 的最 大流量。解此题可以得出最大流量为 出结果为: 22。使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我们也可以得v1从节点1到节点6的最大流 ************************* 起点终点距离 ------------ 126 146 1310 240 256 345 365 455 466 5611 此问题的解为:22 即从v1到v6的最大流量为:22 习题5 解:此题是一个求解最小费用最大流的问题,根据题意可知它要求出连接v1到v6的最小费用最大流量。解此问题可以得出最大流为5,最小费用为39。使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我们也可以得出结果如下: 从节点1到节点6的最大流 ************************* 起点终点流量费用 ---------------- 1213 1341 2424 3211 3533 4624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简称CM)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的基础性管理工具之一,在企业人才招聘、选拔、考核和培训当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如何从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构建和应用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素质模型体系,则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决策者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目前比较流行且便于操作的素质模型的主要构建方法进行介绍,供企业进行相关决策时参考。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专家小组(Expert Panel)、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和问卷调查(Survey)等四种。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当中,企业应当从自身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一种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行为事件访谈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图: 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才能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有效追问,获得目标岗位相关的具体事件。在国内一般的企业当中,目前尚不具备独立使用这种方法来构建素质模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考核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区分出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这对于选取正确的访谈对象以及在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等方面难以保证客观性、准确性。二是需要大量的被访谈者,牵涉面比较广,中小型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访谈样本,即使部分企业有足够的访谈样本,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从企业投入与回报的评估角度来说可能不令人满意。在实际应用当中,行为事件访谈法更多地使用其简化模式,并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简化模式主要保留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收集方法,用于确定素质模型的操作定义和行为描述。 不论是复杂的行为事件访谈还是简化的行为事件访谈,对其结果的要求都是必须能够直接应用于人才选拔、考核或培训。所以在成果上要有能够直接观察的行为指标作为依据。这

数学建模 运筹学模型(一)

运筹学模型(一) 本章重点: 线性规划基础模型、目标规划模型、运输模型及其应用、图论模型、最小树问题、最短路问题 复习要求: 1.进一步理解基本建模过程,掌握类比法、图示法以及问题分析、合理假设的内涵. 2.进一步理解数学模型的作用与特点. 本章复习重点是线性规划基础模型、运输问题模型和目标规划模型.具体说来,要求大家会建立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的方法要掌握,当然比较简单.运输问题模型主要要求善于将非线性规划模型转化为运输规化模型,这种转化后求解相当简单.你至少把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转化为用表格形式写出的模型,至于求解是另外一回事,一般不要求.目标模型一般是比较简单的线性规模模型在提出新的要求之后转化为目标规划模型.另外,关于图论模型的问题涉及到最短路问题,具体说来用双标号法来求解一个最短路模型.这之前恐怕要善于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图论模型.还有一个最小数的问题,该如何把一个网络中的最小数找到.另外在个别场合可能会涉及一笔划问题. 1.营养配餐问题的数学模型 n n x C x C x C Z ++=211m i n ????? ?? ??=≥≥+++≥+++≥+++??) ,,2,1(0, ,, 22112222212111212111n j x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t s j m n mn m m n n n n 或更简洁地表为 ∑== n j j j x C Z 1 m i n ??? ??? ?==≥≥??∑=),,2,1,,2,1(01 n j m i x b x a t s j n j i j ij 其中的常数C j 表示第j 种食品的市场价格,a ij 表示第j 种食品含第i 种营养的数量,b i 表示人或动物对第i 种营养的最低需求量. 2.合理配料问题的数学模型 有m 种资源B 1,B 2,…,B m ,可用于生产n 种代号为A 1,A 2,…,A n 的产品.单位产品A j 需用资源B i 的数量为a ij ,获利为C j 单位,第i 种资源可供给总量为b i 个单位.问如何安排生产,使总利润达到最大? 设生产第j 种产品x j 个单位(j =1,2,…,n ),则有 n n x C x C x C Z +++= 2211m a x

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 案例一:鲍德西((B AWDSE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 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 “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管理沟通之过程模型分析

海南大学 管理沟通课程论文 题目:管理沟通之过程模型分析 作者:你大爷 学号:20124525083100 56 学院:***学院 专业:&&&&&&&&&&& 时间:201……年****

管理沟通之过程模型分析 ----以“笔头沟通”技能为例【摘要】:管理沟通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如影随形,无处 不在,它是管理者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是现实管理 活动中发生的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沟通问题。 管理沟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沟通就在于它强调沟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信息的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等关键步骤。本文以“笔 头沟通”这一沟通形式为例,分析了在管理沟通过程模型下的不同环节所 承担的任务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对管理沟通的认识,提高沟通技巧。 【关键词】:管理沟通、过程模型、面谈、技巧 一、过程模型简述: 管理沟通是沟通主体向受众传递信息并获得对方反馈的过程,该过程是受众、信息源、信息、目标、环境、媒介和反馈等七个基本要素的系统 整合,其中,编码、译码、沟通渠道是沟通过程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它 始于主体发出信息,终于得到反馈。所以,一个完整的沟通其实是一个信 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只有当信息从信息源发出,经由信息传递渠道,到 达目标受众,并由目标受众反馈给信息源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管理沟通过程。 因此,沟通过程中仅仅只有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信息招致受众作出 你期望的反应时才算成功,这也是管理沟通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管理沟通 区别于其他类型沟通的本质区别。 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的七大基本要素要求在沟通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五个重要环节。一是:沟通客体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七要素中的受 众要素,即要首先搞清楚信息受众是谁,要明确受众的需求、了解受众接 受信息的特点,尤其是受众作为信息沟通过程中的译码者,其译码能力直 接决定了他能否准确的理解信息(这一点对于采取何种沟通方式至关重要,例如,你不可能对一个不识字的受众采取书面沟通的方式)。二是:沟通 主体(信息编码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分析;主要是针对信息源要素和目标 要素,即信息发出者,这一环节中要明确沟通目标和信息是什么以及有着 怎样的特点(这是为信息组织做准备)。三是:信息组织分析;这主要是 针对信息本身,即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何种形式进行信息的编码。四 是:沟通渠道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媒介和反馈这两个基本要素,沟 通渠道分析即是对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根据受众和信息的特点以及沟通 的目标正确的选择沟通渠道往往能够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

新运筹学填空选择简答题题库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运筹学填空/选择/简答题题库 第一章运筹学概念部分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填空题 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2.运筹学的核心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 决策的依据。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义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subject to 的缩写)。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18. 1940年8月,英国管理部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11人的运筹学小组,该小组简称为OR。 二、单选题 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D.竞争价格 2.我们可以通过(C)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 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 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 1

《运筹学》期末复习题

《运筹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讲运筹学概念 一、填空题 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主要就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就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5.运筹学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基础就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运筹学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与解决问题的优势就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 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就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就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就是数学模型。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就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18、1940年8月,英国管理部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11人的运筹学小组,该小组简称为OR。 二、单选题 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就是( A )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 2.我们可以通过( C )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 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 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 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 A数量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 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 D ) A可正B可负C非正D非负 6、运筹学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 A 连续性 B 整体性 C 阶段性 D 再生性 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可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C) A解决问题过程B分析问题过程C科学决策过程D前期预策过程8、从趋势上瞧,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一些外部条件及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 C )

软件过程模型的优缺点对比

软件过程模型的比较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经典生命周期)提出了软件开发的系统化的、顺序的方法。其流程从用户需求规格说明开始,通过策划、建模、构建和部署的过程,最终提供一个完整的软件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优点: 1. 强调开发的阶段性,各阶段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2. 强调早期调研和需求分析,推迟编码实现的观点 3. 提供了一个摸板,这个摸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摸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缺点: 1. 文档驱动,用户无法及时了解产品的情况 2. 依赖早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很难适应在许多项目开始阶段必然存在的不确定性。 3. 流程单一,必须要完成前一阶段的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开发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无 法用于本产品。 4. 测试在后期引入,对于系统存在的重大缺陷,如果在可执行程序评审之前没有被发现, 将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5. 组织庞大,人员闲置。 适用范围:需求确定,工作能够采用线性的方式完成的软件。 增量过程模型 增量过程模型包括增量模型、RAD模型。 (一)增量模型增量过程模型以迭代的方式运用瀑布模型,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 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 完成特定的功能。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核心功能。 优点: 1.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 2. 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 3. 规避技术风险 4. 可并行开发构件,加快开发的进度 缺点:

1. 没有考虑软件的整体质量和长期的可维护性。 2. 大部分情况是不合适的操作算法被采用目的为了演示功能,不合适的开发工具被采用 仅仅为了它的方便,还有不合适的操作系统被选择等等。 3. 由于达不到质量要求产品可能被抛弃,而采用新的模型重新设计 适用范围:项目在既定的商业要求期限之前不可能找到足够的开发人员; (二)R AD模型 RAD模型是一种侧重于短暂的开发周期的增量软件过程模型,它是瀑布模型的“高速”变体,通过基于构建的构建方法实现快速开发。开发团队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全功能系统” 优点: 1 ?开发速度快,质量有保证。 2 ?对信息系统特别有效。 缺点: 1. 对于大型的可伸缩的项目,RAD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创建多个相对的独立 的RAD团队 2. 如果开发者和用户没有为短时间内急速完成整个系统做好准备,RAD项目将 会失败。 3. 如果一个系统不能合理的模块化,RAD构件建立会有很多问题。 4. 如果系统需求是高性能,并且需要通过调整构件接口的方式来提高性能,不能采用 RAD模型 5. 技术风险很高的情况下 适用范围:1、不适合技术风险很高的开发,不适合系统需求是高性能,并且需要通过调整构件接口的方式来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2、适用于工期紧张,又可细分功能,还要有合适的构件 演化过程模型 演化过程模型包括原型开发,螺旋模型,协同开发模型。 (一)原型开发从需求收集开始,开发者和客户在一起定义软件的总体目标,标识已知的需 求并且规划出需要进一步定义的区域。然后是快速设计”,它集中于软件中那些对客户可见的部分的表示,这将导致原型的创建,并由客户评估并进一步精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过程是迭代的。其流程从听取客户意见开始、随后是建造/修改原型、客户测试运行原型、然后回头往复循环直到客户对原型满意为止。由于这种模型可以让客户快速的感受到实际的系统(虽然这个系统不带有任何质量的保证),所以客户和开发者都比较喜欢这种过程模型(对于那些仅仅用来演示软件功能的公司而言或从来不考虑软件质

运筹学模型

第5章 运筹学模型 5.2 图论模型 图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和处理离散类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工具。用图论的方法往往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用其它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图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36年欧拉所发表的一篇关于解决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论文。由于这种数学模型和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深受人们的青睐。到目前为止,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系统工程、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经济领域。传统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了图论模型方法。本章将在介绍图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最小生成树、最短路、最大流及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5.2.1 图的基本概念 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工厂、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上下关系,工程中各个工序之间的先后关系等等,用图形来描述往往是很有益的。图论是研究某种特定关系的一门学问。 1.图 图 (graph) 由若干个点 (称作顶点,vertex) 和若干条连接两两顶点的线段(称edge )组成。通常,顶点可用来表示某一事物,边用来表示这些事之间的某种关系。如图5-1中的五个顶点可以代表五个城市。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一条边连接,就表示这两个城市之间有一条铁路。同样,它也可以代表五个人。如果两个人认识,则用一条边把这两个顶点连接 起来。 图5-1 由于图是用来表示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在画图时,顶点位置,边的长短、曲直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两个图的顶点可以一一对应,并且 使得对应的顶点之间是否有边相连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是同一个图。例如:图5-1也可以画成图5-2的形式。 图 5-2 设图的顶点集合V ={n v v v ,...,, 21}, 边的集合 E ={m e e e , ... ,,21} 把图记作 ) , (E V G =。这里大括号 { } 内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而小括号( )内的元素是有顺序 的。如果边e 连接顶点u 和v ,则记作e = {v u ,}。u 和v 称作e 的端点,e 称作u 和v 的关联边。如果u 和v 之间有一条边,即{v u ,}∈E ,则称u 和v 相邻。如果两条边有一个共同的端点,则称这两条边相邻。没有关联边的顶点称作孤立点。两个顶点之间可以有不止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