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形态——真题与解析

第贰拾玖期犯罪形态——真题与解析

|「12-02-53」

(多选题)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CD

【考点】犯罪未遂、不能犯、因果关系、过失犯

【解析】

不能犯与未遂犯是近年来刑法学界争论较多的话题,不可罚的不能犯一般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方法不能;二是对象不能;三是主体不能。

A项:基于犯罪的本质是严重的法益侵害性,近年来,在司法考试领域,并非将任何不能犯都作为犯罪论处,而是适度地区分了作为犯罪未遂的不能犯和不可罚的不能犯。

这一区分主要出于以下思路:由于犯罪未遂时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实行行为必须是具有导致法益受侵害的现实危险性的行为,若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导致法益侵害的任何现实危险,即该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那么该行为便不宜作为犯罪论处。至于客观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则应以行为时存在的所有客观事实为基础。

在本案例之中,甲将硫酸倒入水杯意图伤害乙是蓄谋已久的事情,只是由于在情急之下没有能够打开水杯完成伤害,后来的丙也已经验证了打开该杯子并非绝对不能,这种情况并非属于“从根本上不可能导致法益侵害的任何现实危险”的情形,还是对法益存在有现实的危险,所以不能认为是不可罚的不能犯,而应按照故意犯罪的未遂来处理。故A选项说法错误。

B项,甲携带髙度危险的物质到教室,因追乙而离开教室时,没有对危险物质进行合理处理,没有尽到相应的谨慎保管的注意义务。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对这一

后果,甲应当承担过失责任,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B 项正确。

C、D项,甲主观上对丙的重伤有过失,客观上不谨慎处置危险物质的行为和丙的拿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C、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ACD。

|「13-02-54」

(多选题)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仍成立绑架罪既遂

B.甲抢夺乙价值1万元项链时,乙紧抓不放,甲只抢得半条项链。甲逃走60余米后,觉得半条项链无用而扔掉。甲的行为未得逞,成立抢夺罪未遂

C.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乙属于盗窃罪既遂,甲属于盗窃罪未遂

D.甲在珠宝柜台偷拿一枚钻戒后迅速逃离,慌乱中在商场内摔倒。保安扶起甲后发现其盗窃行为并将其控制。甲未能离开商场,属于盗窃罪未遂

【参考答案】AC

【考点】犯罪未遂

【解析】

A项,已经成功绑架幼女,幼女的人身自由被剥夺,生命、身体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因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保护法益)已经被侵犯(毁灭),故甲属于绑架罪既遂。索取财物属于主观的超过要素,该目的未实现不影响绑架既遂的认定,故不能据此断定甲属于绑架未遂。

B项,抢夺罪的既遂标准是事实上转移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占有状态。甲抢夺乙的项链,跑了60余米,意味着已经转移了财物的占有;虽然只有半根项链,但也达到了数额较大的要求(1000元以上),故甲成立抢夺罪既遂。

C项,在共同犯罪中,犯罪人对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是犯罪人对犯罪结果提供了帮助力或者原因力,否则,不负刑事责任。甲提供的钥匙为乙盗窃汽车没有提供帮助力,事实上也不可能提供帮助力,这一情形也是出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故甲成立盗窃罪未遂。

D项,盗窃罪是以被害人对其财物失去控制或者行为人已经控制被害人财物为既遂标准(失控加控制说),当然,财物控制与否的判断要考虑财物的大小、形状、存在状况、被害人管理情况等因素。对于戒指等小件物品,尤其是珠宝商场没有安检门的情形,甲偷拿戒指的行为就意味着甲已经占有了该财物,而被害人失去占

有,故成立盗窃罪既遂。之后被保安发现并被抓获的,属于犯罪之后的案情发展,不影响盗窃罪既遂的判断。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C项。

|「14-02-53」

(多选题)甲为杀乙,对乙下毒。甲见乙中毒后极度痛苦,顿生怜意,开车带乙前往医院。但因车速过快,车右侧撞上电线杆,坐在副驾驶位的乙被撞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中止

B.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投毒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只要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故甲不成立中止犯

D.只要行为人真挚地防止结果发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应认定为中止犯,故甲成立中止犯

【参考答案】AB

【考点】中止犯、因果关系

【解析】

A项:如果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即中止行为导致了死亡结果,该结果与甲投毒的行为无关;而甲投毒之后实施了客观的中止行为,故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中止。A选项说法正确。

B项:如果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投毒行为,即甲的投毒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无论这个过程中甲做了什么行为,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B选项说法正确。

C项:如果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而且与甲的投毒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则成立犯罪既遂,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如果甲的投毒行为与该构成要件结果没有因果关系,而是其他原因导致该结果,则只要甲存在客观的中止行为,就可以认定其行为成立犯罪中止。C选项说法错误。

D项:中止的成立要求有效性,即犯罪行为没有导致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如果犯罪行为最终导致了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这意味着该犯罪行为的法益侵犯达到了最高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犯罪分子做了什么努力,都不可能认定为犯罪中止。D选项说法错误。

综上,本题选择AB。

刑法知识点总结之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三)

刑法知识点总结之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三)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犯罪中止 1.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2011/2/54) A.甲收买1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 B.乙使用暴力绑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 C.丙加入某恐怖组织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 D.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中止的时间性,既遂之后无中止。 A选项,拐卖儿童罪,以拐的行为完成行为人控制住儿童为既遂,而不以卖出为既遂,本案中行为人已收买控制了儿童,犯罪已既遂。 B选项,绑架罪以控制人质为既遂,本案乙构成绑架罪既遂。 C选项,参加恐怖组织罪,以加入为既遂,本案丙已既遂。 D选项,挪用公款罪归个人日常消费之用,数额较大,以挪用超过3个月为既遂,本案丁已挪用4个月,即使归还也是既遂。

2.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2004/2/2)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间接正犯与犯罪形态。李某利用他人的无过错行为杀人,是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其着手实施杀人实行行为后(把砒霜混在药中),没有有效阻止犯罪结果(死亡)的发生,不成立中止;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实行行为有因果关系,应认定为犯罪既遂。 3.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甲信以为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2/5) 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

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D 2、下列帮助、教唆行为中,能独立构成犯罪,不按共犯处理的有哪些? A.协助他人实施组织卖淫犯罪 B.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 C.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D.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 【参考答案】ABCD 3、下列情形中,不成立共同犯罪,对行为人分别处理的有() A.甲和乙看到山下没有人,将一块大石头推下,结果造成在山下一片草窝里休息的放羊小孩死亡 B.甲要杀丙,乙悄悄将房门锁上,致使丙无法逃脱而被杀死,甲对此并不知情 C.甲教唆乙去盗窃,乙实施盗窃同时将被害人**** D.甲乙系网友,甲向乙发信邀请乙一块实施犯罪,乙没有回复 【参考答案】AB 4、甲某、乙某二人鱼塘中的鱼经常被偷,于是二人决定晚上埋伏

在鱼塘边抓到小偷狠狠揍一顿。果真遇到同村人丙某前来偷鱼,甲乙二人上前殴打丙,丙拿出携带的匕首亦与二人对打,一时三人扭打做一团。甲某顿时怒从心起,掏出偷偷带在身上的大匕首,照丙某胸部猛刺数刀,致其心脏破裂,当即死亡。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有()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B.乙不构成甲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甲、乙二人仅在故意伤害的限度内属于共犯 【参考答案】ABD 5、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C.甲与乙都成立抢劫罪 D.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 【参考答案】BD 6、某日中午,某煤矿火药工韩某到休息室吃饭,将放在长凳上的饭盒(原为装传爆管的铝盒,该矿工人常用这种铝盒当饭盒使用)拿到电炉上去烤。同时发现旁边有一个传爆管盒,误认为是别人同他一样用传爆管盒装饭,就想一起拿去烤一下。于是便问:“这是谁的?”同班一位工人于某顺口回答说:“反正都是咱们伙计的,拿去一起烤吧!”韩也未打开看看,就放到了电炉上。过了10分钟,另一火药工张某来取放在长凳上的传爆管盒,里面装有传爆管。发现已经不在,但未仔细寻找,就匆匆去厕所了。他想,等一会再找。不久,传爆管因受热爆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关于本案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于、韩、张没有共同行为 B.于、韩、张有共同行为 C.构成共同犯罪

犯罪形态——真题与解析

第贰拾玖期犯罪形态——真题与解析 |「12-02-53」 (多选题)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CD 【考点】犯罪未遂、不能犯、因果关系、过失犯 【解析】

不能犯与未遂犯是近年来刑法学界争论较多的话题,不可罚的不能犯一般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方法不能;二是对象不能;三是主体不能。 A项:基于犯罪的本质是严重的法益侵害性,近年来,在司法考试领域,并非将任何不能犯都作为犯罪论处,而是适度地区分了作为犯罪未遂的不能犯和不可罚的不能犯。 这一区分主要出于以下思路:由于犯罪未遂时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实行行为必须是具有导致法益受侵害的现实危险性的行为,若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导致法益侵害的任何现实危险,即该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那么该行为便不宜作为犯罪论处。至于客观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则应以行为时存在的所有客观事实为基础。 在本案例之中,甲将硫酸倒入水杯意图伤害乙是蓄谋已久的事情,只是由于在情急之下没有能够打开水杯完成伤害,后来的丙也已经验证了打开该杯子并非绝对不能,这种情况并非属于“从根本上不可能导致法益侵害的任何现实危险”的情形,还是对法益存在有现实的危险,所以不能认为是不可罚的不能犯,而应按照故意犯罪的未遂来处理。故A选项说法错误。 B项,甲携带髙度危险的物质到教室,因追乙而离开教室时,没有对危险物质进行合理处理,没有尽到相应的谨慎保管的注意义务。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对这一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故意犯罪形态2)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 第五章故意犯罪形态(二) 1. 李某欲谋害其妻,某日,误将白糖当砒霜,投放在其妻的碗中,其妻食后安然无事,李的行为属于什么? A属于意外事件 B不构成犯罪 C不能犯未遂 D能犯未遂 答案C 解析:以犯罪行为本身能否既遂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可能达到既遂,但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就不可能达到既遂因而未得逞,可以进一步分为对象不能犯未遂和手段不能犯未遂。 2. 王某等候在一树林里,想等到下夜班的工人经过好实施抢劫行为,此时天降大雪,王某耐不住寒冷就回去了,对王某的这一行为应如何定性 A应为犯罪中止 B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王某的行为为犯罪预备 D应为犯罪未遂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A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B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C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5万元的事实,后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在检察机关立案追究前撤回控告D刘某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他摸索着往该妇女床前走时不慎踢响地上脸盆。该妇女惊醒后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 答案ABCD 解析:【考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A、B、C、D四项分别属于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犯罪预备。 4. 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人犯罪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某打算叛逃国外,一日傍晚,甲某怀揣机密文件朝国境线跑去,被边防战士及时发现,在甲某距国境三米远处,抓获了甲某。

刑法学中有关共同犯罪的真题解析

刑法学中有关共同犯罪的真题解 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凯程精心为您准备相关复习参考题,真诚为您提供最大的帮助。刑法学中有关共同犯罪的真题解析我国刑法学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是以作用为主、兼顾行为分工的标准,将共犯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在构成共同犯罪的基础上,又根据罪责自负的原则,主犯、从犯、胁从犯以及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又有所不同。综观历年考题,共同犯罪是一个常考考点。 下面结合一个辨析题来分析一下: [辨析] 请对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2004年,第28题) [分析] (1)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2)对教唆犯是否认定为主犯,应当综合考虑教唆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如果被教唆人没有产生犯罪的决意,或者虽然产生了犯罪决意而没有实施犯罪,或者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不是教唆人教唆的犯罪,则根本不存在共同犯罪的问题,教唆犯也就没有主犯与从犯之分。 (4)如果被教唆的人听从教唆,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则成立共同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也就是说根据个案中教唆犯在共同犯罪的实际作用分别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起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处罚。由于教唆犯是犯意的发动者,因此在共同犯罪中通常是起主要作用者,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理,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起次要作用,应按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理。 下面分析历年真题: 2006年真题: 23.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 B、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 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 [分析]考查点是共同犯罪的形式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以共同犯罪人有无分工为标准,可以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本案中,存在着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区别的共犯形态,因此是复杂共同犯罪,A正确;法律规定以采取数人共同犯罪为必要形式的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属于分则特别规定的共同犯罪形式,B正确;教唆犯是犯意的发动者,因此在共同犯罪中通常是起主要作用者,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理,本案中,甲教唆乙,甲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乙、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所以D正确。

司法考试刑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及真题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及真题解析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二、犯罪的构成要件 1、构成要件内容为,国家(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主要是违反刑法、刑诉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其他权利,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有人们的违法行为,才是刑法规范的对象)。 2、构成要件内容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要是指无精神病)的人实施的行为。 3、构成要件内容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情节轻微,依照法律不认为是犯罪。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1、空间效力: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是以属地管辖为基础,有限制地兼采其他管辖原则。属地管辖是适用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凡是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2、时间效力:从时间上看,我国刑法适用于从行为开始到行为终了以后的追诉期限以内。追诉期限的计算标准依照行为人触犯的罪名来确定。 四、犯罪的形态 1、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指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都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五、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犯罪形态)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犯罪形态)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案例分析题 5. 名词解释 6. 简答题7. 填空题8.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 )的停止形态。 A.过失犯罪 B.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直接故意犯罪 D.间接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犯罪形态 2.故意的结果犯以( )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A.完成法定的犯罪行为 B.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 C.造成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 D.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犯罪形态 3.甲尾随乙,正欲抢劫乙的钱包时,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因而未能抢劫乙的钱包。甲的行为( )。 A.是抢劫罪(犯罪预备) B.是抢劫罪(犯罪未遂) C.是抢劫罪(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为了抢劫而尾随乙的行为是抢劫罪的犯罪预备行为,未着手抢劫的实行行为是因为有人叫他的名字,这是他意志以外的原因,故他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知识模块:犯罪形态 4.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在此过程中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为避免罪行暴露,甲乃匆匆离去。其实甲是作贼心虚,他身后根本没有人。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

C.构成抢劫罪(犯罪中止) D.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D 解析:甲为实施抢劫行为而尾随乙的行为是抢劫罪的犯罪预备行为,他因为发生认识错误而未能着手抢劫罪的犯罪实行行为,这是违背他的本意的,属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故他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知识模块:犯罪形态 5.甲为了强奸乙而尾随乙后。此后,乙于偶然中回头,甲发现乙是男子,因而打消了强奸的念头。甲的行为( )。 A.构成强奸罪(犯罪未遂) B.构成强奸罪(犯罪预备) C.构成强奸罪(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解析:甲尾随乙的行为是强奸罪的犯罪预备行为。乙是男子,足以阻止其犯罪意志,构成意志以外的原因。故对甲的行为应当以强奸罪(犯罪预备)论处。知识模块:犯罪形态 6.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正确答案:D 7.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D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0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8.犯罪既遂的类型包括(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刑法学练习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刑法学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C 解析: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C项。知识模块:刑法学 2.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故选C项。知识模块:刑法学 3.《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正确答案:B 解析: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广义刑法除刑法典外,还包括其他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或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如《产品质量法》、《海关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方面的规定。知识模块:刑法学

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doc

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过失犯罪和( )不存在停止形态。 本题答案:间接故意犯罪 本题解析:间接故意犯罪 2、单项选择题 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未遂 B 、故意杀人既遂 C 、犯罪中止 D 、意外事件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B.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为满足某一具l 只要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煽动行为,无论群众是否被煽动起来,都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既遂。这种情况属于( )。A.结果犯 B.举动犯 C.行为犯 D.危险犯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某乙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某乙,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 B.犯意表示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赵某家准备杀害赵某。邓某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 本题答案: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邓某完成了杀害赵某 本题解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邓某完成了杀害赵某的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在前往赵某家的途中,突然出现腹部疼痛这一出乎邓某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实行杀害赵某的行为,使邓某的犯罪行为在实行之前停止下来,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 9、问答题 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特征? 本题答案: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止 本题解析: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止的时间性。即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行为实行阶段。 (2)中止的自动性。即犯罪分子在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动地中止了犯罪。 (3)中止的有效性。即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

2018年法考刑法真题考点精解之第五章犯罪未完成形态

2018年法考刑法真题考点精解之第五章犯罪未完成形态对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工具,它能完整清晰地体现出考点和命题规律,也对考生的复习技巧方面有着导向作用,历年真题真实的反映了以往考试的考查方向、考查重点和考查模式,所以说把历年真题作为练习题,就是在做未来的考题。 《2018刑法真题卷》是由希律法考研究中心组编,收录了2012-2017年司法考试试题,按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点分布,从法条、理论知识出发,为了使得考生能够准确、彻底地把握考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对每一道题进行了精准、全面的分析,并将考点罗列,使考生在掌握真题的同时掌握该考点的考法。 废话不多说,内容见真章,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部分《2018刑法真题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编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刑法概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犯罪概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犯罪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犯罪排除事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犯罪未完成形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编刑法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罪刑各论概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六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七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八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走私罪.........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九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十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0年刑法司法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2020年刑法司法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单选题)甲以抢劫为目的,盗窃一辆汽车,用于实施抢劫。甲的行为构成()。 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抢夺罪 D. 非法占有罪 【答案】A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虽然甲以抢劫为目的,但是其 最初的行为是盗窃,而不是抢劫。根据刑法的规定,盗窃罪是指秘 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甲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 (多选题)关于非法搜查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法搜查罪是指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的行为 B. 非法搜查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 非法搜查罪的情节严重时,可以适用拘役或者有期徒刑 D. 非法搜查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 【答案】ACD 【解析】非法搜查罪是指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的行为,因此选项A正确。非法搜查罪的主体并非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何人都可能构成该罪,因此选项B错误。非法搜查罪的情节严重时,可以适用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因此选项C正确。非法搜查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因此选项D正确。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刑法中犯罪构成的要件。 【答案】刑法中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主体要件:指犯罪行为人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2)主观要件:指犯罪行为人必须具备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指犯罪行为必须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请解释刑法中“刑疑从轻”的原则。

【答案】刑法中“刑疑从轻”的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从轻判决或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原则体现了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无辜者受到刑事追究。在适用“刑疑从轻”的原则时,应当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证据的可靠性、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等因素,确保公正审判。

刑法原题及解析:2020司法考试

刑法原题及解析:2020司法考试 一、刑法概述 1.1 刑法的基本概念 问题:刑法是规范什么的法律? 答案: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1.2 刑法的效力范围 问题:刑法对哪些人具有效力? 答案:刑法对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人具有效力,包括中国公民和外国人。 二、犯罪论 2.1 犯罪构成要件

2.1.1 客观要件 问题:犯罪行为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犯罪行为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2.1.2 主观要件 问题:犯罪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犯罪的主观要件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 2.2 犯罪的停止形态 问题:犯罪有哪些停止形态? 答案:犯罪有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两种,其中完成形态包括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2.3 犯罪排除事由 问题:有哪些情况不构成犯罪? 答案: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 三、刑罚论 3.1 刑罚的种类 问题:刑罚有哪些种类? 答案: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2 刑罚的适用

问题:刑罚的适用原则有哪些? 答案:刑罚的适用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 3.3 刑罚的执行 问题:刑罚的执行有哪些规定? 答案:刑罚的执行包括刑期的计算、减刑、假释、监外执行等规定。 四、刑法分则 4.1 危害国家安全罪 问题: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哪些罪行? 答案: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等。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真题-无答案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 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 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2. 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 )。 A. 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B. 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 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 D. 犯罪行为是否多次完成 3. 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 A.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 C.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4. 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与中止存在于( )。 A. 所有故意犯罪中 B. 所有过失犯罪中 C. 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 D. 所有间接故意犯罪中 5.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在于( )。 A. 犯罪是否进入实行阶段 B. 犯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C. 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 犯罪是否停止在实行行为完毕之后 6. 关于犯罪停止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 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 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 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7. 从犯罪既遂形态的角度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属于( )。 A. 行为犯 B. 举动犯 C. 危险犯 D. 结果犯 8. 甲开枪射杀乙,第一枪未击中,开第二枪时因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停止射击。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 属于犯罪未遂 B. 属于犯罪中止 C. 第一枪未击中,构成犯罪未遂;第二枪自动停止射击,构成犯罪中止 D. 不构成犯罪 9. 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

罪数形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含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5/2/8) (A)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B)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原为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犯罪客体相同,强奸、强制猥亵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 (C)甲将乙拘禁在宾馆20楼,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乙无力还债,深夜跳楼身亡。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 (D)甲以胁迫手段抢劫乙时,发现仇人丙路过,于是立即杀害丙。甲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他人,因抢劫致人死亡包括故意致人死亡,故甲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2.甲窃得一包冰毒后交乙代为销售,乙销售后得款3万元与甲平分。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2/9) (A)甲的行为触犯盗窃罪与贩卖毒品罪 (B)甲贩卖毒品的行为侵害了新的法益,应与盗窃罪实行并罚 (C)乙的行为触犯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转移毒品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对乙应以贩卖毒品罪一罪论处 3.关于罪数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2/8) (A)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招摇撞骗。甲成立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 (B)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张某。因已发生实害结果,乙不构成危险驾驶罪,仅构成交通肇事罪 (C)丙以欺诈手段骗取李某的名画。李某发觉受骗,要求丙返还,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弃。丙构成诈骗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 (D)已婚的丁明知杨某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丁构成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想象竞合犯 多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4.关于想象竞合犯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3/2/56) (A)甲向乙购买危险物质,商定4000元成交。甲先后将2000元现金和4克海洛因(折抵现金2000元)交乙后收货。甲的行为成立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与贩卖毒品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 (B)甲女、乙男分手后,甲向乙索要青春补偿费未果,将其骗至别墅,让人看住乙。甲给乙母打电话,声称如不给30万元就准备收尸。甲成立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以绑架罪论处 (C)甲为劫财在乙的茶水中投放2小时后起作用的麻醉药,随后离开乙家。2小时后甲回来,见乙不在(乙喝下该茶水后因事外出),便取走乙2万元现会。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国家工作人员甲收受境外组织的3万美元后,将国家秘密非法提供给该组织。甲的行为成立受贿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 5.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吸收犯?( )(2010/2/55) (A)制造枪支、弹药后义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 (B)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的汽车出卖他人的 (C)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又高利转贷他人的 (D)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

基础班《刑法试题及答案》

基础班《刑法试题及答案》 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2.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3.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 A.犯罪对象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 D.犯罪的直接客体 4.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乙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 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行为差误 6.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在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7.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8.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A.牵连犯 B.吸收犯 C.想象竞合犯 D.异种数罪 9.避险过当的,()。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遵守监规 C.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D.接受劳动改造 11.中国公民特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中国公民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间谍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12.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从重处罚 B.从一重处断 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D.以故意杀人、绑架或爆炸罪从重处罚 1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成立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 A.5万元以上 B.10万元以上 C.20万元以上 D.50万元以上 14.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 A.偷税罪 B.骗取出口退税罪 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 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 15.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刑法分则真题解析

侵害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1、走私一般物品,抗拒缉私,触犯走私物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抗拒缉私,造成重伤的,不定妨害公务罪,定有意损害罪。〔抗税罪中有相怜悯形〕 走私毒品而抗拒缉私的,定走私毒品罪,加重惩罚。 2、结果加重犯: 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行为本身使用暴力造成被害人死亡,不另定过失致人死亡。 暴力干预婚姻自由罪,致被害人死亡。 拐卖妇女罪、组织卖淫罪,是法定刑升格条件,不另定罪。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疆最中,要数罪并罚。〕 〔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制猥亵、污辱妇女的,要并罚。〕 拐卖妇女、儿童罪过程中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虐待罪,致被害人死亡。 3、假照实行行为不受刑法惩罚,那么帮助、教唆行为也不因此而受到惩罚。 所以帮助有责任力量的人自残,不成立有意损害罪。 这种情形要与被害人承诺相区分。被害人承诺行为人将其造成轻伤时,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造成重伤的,即使被害人承诺,行为人也要负刑事责任。 4、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对象是活体器官,不包括尸体的器官。 摘取不满18 周岁的人的器官,即使经其同意,也构成有意损害罪或有意罪。 经有责任力量的人本人真实意思表示同意,即构本钱罪。未经其同意,构成有意损害罪或有意罪。 5、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是拐到手,而不是卖出去。 要想无罪,必需是收买前就得到被收买妇女的同意将其拐卖。 聚众阻碍挽救正处在被拐卖状态的妇女、儿童的,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犯,而不是聚众阻碍挽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 6、既遂排斥中止:拐卖儿童后,因卖不出去便自己抚养,然后不想抚养了,便 将其送回家中。定拐卖儿童罪既遂。 7、始终存在犯意的,就不存在别人是教唆犯。例:甲始终拐卖妇女,乙表示要 收买一名妇女。乙不是教唆犯。 8、组织儿童乞讨罪,要求对儿童实行暴力、胁迫手段来组织。 9、绑架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帮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这里包括有意和过失。 假设以有意杀死他人,然后隐瞒真相向其亲属索要财物,定有意伤人罪和敲诈讹诈罪,并罚。 10、非法拘禁罪中“具有殴打、污辱情节的,从中惩罚”,适用于本罪的1~3 款。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不再使用殴打从重惩罚的情节。 假设污辱行为表现为暴力污辱,不再使用污辱从重惩罚的情节。 犯本罪又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定有意损害罪或有意伤人罪。这里的暴力是指拘禁之外的暴力,而且可以是有意或者过失。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犯罪形态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 答案: 犯罪形态 1.行为人进行了犯罪的准备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实行犯罪的,属 于: ( ) A.预备犯 B.未遂犯 C.预备阶段的中止 D.实行阶段的中止犯 2.犯罪既遂取决于t( ) A.是否达到犯罪的目的 B.是否实际发生了犯罪的结果 C.实行行为是否完全实现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事实 D.实行行为是否实行完毕 3.甲、乙二人勾搭成奸,预谋杀死乙的丈夫丙某后两人结婚。甲买来毒药交给乙,乙将毒 药投入丙的酒中,并为丙炒了菜,让丙喝酒。丙将酒喝了后,安然无恙。后得知毒药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失效。乙对甲说,丙如此命大,不能再害他了,甲也表示同意。但是二人继续保持通奸关系。甲、乙二人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

( ) A.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B.能犯的未遂 C.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D.中止 4.甲莱认为乡公安员乙某办事不公,致其“坐班房”丢脸,因而怀恨在心。某日酒后,妻子责骂甲某是“班房坯”。甲某被激怒,转身操起一把长约 1."2米的钢叉,声称要把乙某和乙某的女儿刺死。他携钢叉去乡里寻找乙某未果,便沿路来到供销社门市部顺手拿走一瓶乐果农药,夹在腋下,来到乙某女儿的工作单位,声称: 交出乙某的女儿,与其他人无关!该单位的职工说乙某的女儿不在。他不相信,到车间里寻找也未找到,被工厂保安控制住。 (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杀人罪(预备) C.故意杀人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5.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 A.中止的自动性是中止犯与预备犯、未遂犯区别的根本标志 B.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未遂犯与预备犯区别的标志 C.在犯罪准备的过程中和犯罪实行的过程中都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及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及解析 刑法真题答案及解析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 1 1 —0 50 题,每题 1 1 分,共0 50 分。 1. 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B. 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 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 D. 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D D 从题干信息需要判断:甲是否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甲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且经劳动部门责令支付后逃避,符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构成。B AB 项从法治理念的角度分析,均无不妥;C C 项从法理学的

角度分析,可以肯定结论正确。D D 项,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定从轻量刑情节把握两点:(1 1 )必须是起诉前支付拖欠工资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 2 )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第一点,从题干信息可以确认;对于第二点,减轻或免除处罚与不再追求刑事责任的用语是不同的,减轻或免除处罚是以定罪为前提,而不追究刑事责任则是不构成犯罪。所以 D D 项说法错误,为正确答案。 解答本题主要还是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及处罚入手,法治理念只是形式(不是直接考查对象)。另:依据题干信息,并未交代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自诉案件,如果考生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与命题人设题思路岔开了,难以得出正确结论。 2. 甲与乙女恋爱。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甲逃跑数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关于本案的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施中的公平正义理念? A. 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 B. 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无论甲是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 C. 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D. 应当充分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是否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