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和苯,

乙烯和苯(习题)

乙烯和苯(习题)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下列反应中能说明乙烯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 A.燃烧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D.分解反应 3.关于乙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2H4 C.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D.乙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4.关于乙烯和乙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 B.乙烯能使溴水退色,而乙烷不能 C.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乙烷分子为立体结构 D.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比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 能大,因此乙烯比乙烷稳定 5.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一氯乙烷。据此请回答: (1)由乙烷制备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2)由乙烯制备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3)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第_______种方法较好,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为正六边形,每个氢原子垂直于碳原子所在平面 B.苯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和3个碳碳单键 C.苯分子里6个C-H键不完全相同 D.苯中碳原子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之间的独特的键 7.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希尔制取并命名了苯。苯不能使溴 水退色,性质类似于烷烃,请写出苯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乙烯和苯测试题

乙烯和苯测试题 1、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稀气体, 欲除去乙烯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溴水D.碳酸钠溶液 2、下列物质中与丁烯互为同系物的是( ) A.CH3CH2CH2CH3B.CH2 = CHCH3C.C5H10D.C2H4 3、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 ) A.C2H2B.C2H6C.C4H6D.C4H8 4、将15克甲烷与乙烯的混合气通入盛有溴水(足量)的洗气瓶, 反应后测得溴水增重7克, 则混合气中甲烷和乙烯的体积比为( ) A.2∶1 B.1∶2 C.3∶2 D.2∶3 5、乙烯和丙烯聚合时, 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 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B. C.D. 6、把M mol H2和N mol C2H4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2H6, 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 A.M + 3N mol B.M 2 + 3N mol C. M 2 3N 7 2 W ++mol D. M 2 3N 7 2 W +-mol 7、在相同条件下, 将x mol的乙烯和丙稀混合气体与y mol氧气混合, 使其恰好完全反应, 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稀和丙稀的体积比是( ) A.9x2y 2y6x - - B. 2y6x 9x2y - - C. 2y9x 6x2y - - D. 6x2y 2y9x - - 8、室温下1体积气态烃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并充分燃烧, 再冷却至室温, 气体体积比反应前缩小了3体积, 则该气态烃是( ) A.丙烷B.丙烯C.丁烷D.丁烯 9、下列各组中的二种物质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乙稀高的是( ) A.甲烷和丙稀B.乙烷和丁稀C.乙稀和丙稀D.1, 3—丁二稀和环丙烷10、有二种烯烃和(—R表示烷基), 它们混合后进行加聚反应, 产物中不可能含有下列结构: ①②③④ A.②B.③④C.②④D.④ 11、下列物质中与1—丁烯互为同分异构的是( ) A.CH 3CH2CH2CH3B.CH2 = CHCH3C.D.CH2 = CH-CH = CH2 12、下列物质中, 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分子是( ) A.氨气B.乙烷C.甲烷D.乙烯

乙烯和苯(必修2)(含答案)

乙烯和苯(必修2)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乙烯分子中碳氢键之间的键角约为120° C.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产生黑烟 D.收集乙烯可用排空气法 答案:D 解题思路: A.乙烯分子为平面形分子,分子中六个原子共面,A正确; B.乙烯分子中碳氢键之间的夹角约为120°,B正确; C.乙烯分子中碳元素的含量高,所以,乙烯燃烧时会产生黑烟,C正确; D.乙烯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2.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试剂的洗气瓶的顺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 B.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 C.溴水,浓H2SO4 D.浓H2SO4,酸性KMnO4溶液 答案:C 解题思路: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应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生成的CH2BrCH2Br是液体,然后通过浓H2SO4除水蒸气;不能通过KMnO4酸性溶液,因为KMnO4酸性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混在CH4中仍然是杂质。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烯烃和烷烃的化学性质 3.制取一氯乙烷最好的方法是( ) A.乙烷与Cl2反应 B.乙烯与Cl2反应 C.乙烯与HCl反应 D.乙烯与H2、Cl2反应 答案:C 解题思路: A.CH3CH3+Cl2→CH3CH2Cl+HCl,该反应有杂质HCl生成,且得到的不全是一氯乙烷还有其它

取代的乙烷,不符合题意,A错误; B.CH2═CH2+Cl2→CH2ClCH2Cl,产物是二氯乙烷,不是一氯乙烷,B错误; C.CH2═CH2+HCl→CH3CH2Cl,生成物只有一氯乙烷,符合题意,C正确; D.乙烯和氢气加成生成乙烷,乙烷和氯气反应有副产物HCl生成,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烯烃和烷烃的化学性质 4.不可以用于区别乙烯和乙烷的气体是( ) A.苯 B.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答案:A 解题思路: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液溴或者溴水或者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乙烷不能发生上述反应,现象不同,则B、C、D都可鉴别,而乙烯、乙烷与苯不反应,不能鉴别。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烯烃和烷烃的化学性质 5.乙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 B.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C.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 D.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题思路: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饱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 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 A.CH2═CH2+H2CH3CH3,是加成反应,A正确; B.CH2═CH2+H2O CH3CH2OH,是加成反应,B正确; C.CH2═CH2+Br2→CH2BrCH2Br,是加成反应,C正确; D.C2H4+3O22CO2+2H2O,此反应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D错误。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加成反应 6.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甲烷、乙烯和苯练习及答案

甲烷、乙烯和苯练习及答案 1.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溴水可以鉴别苯、CCl4、己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己烷和苯的混合物 2.某单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为(CH3)2CHCH2CH3,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产物的名称是1,1-二甲基丙烷 B.原单烯烃只可能有3种不同结构 C.1 mol加成产物燃烧消耗6.5 mol氧气 D.原烯烃与分子式是C3H6的烃一定互为同系物 3.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 4.下列有关有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苯不能 B.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D.甲烷和Cl2的反应和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5.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有() A.乙烷B.甲苯 C.氯乙苯D.四氯乙烯 6.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A.水B.NaOH溶液 C.CCl4D.NaI溶液 7.下列物质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①CH3(CH2)4CH3②CH3CH2CH===CH2 A.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100 ℃时,两种烃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该混合烃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甲烷B.一定含有乙烯 C.一定含有苯D.一定不含乙烯 9.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若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则新生成的烯烃中一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A.2,3,4 B.3,4,5 C.4,5,6 D.5,6,7 10.(2016·大连20中上学期考试)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

乙烯和苯

烃类有机物基础 知识总结 一、甲烷 1.分子结构特点: 2.化学性质: 二、乙烯(不饱和烃) 1.分子结构特点 乙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乙烯的含碳量比甲烷,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 2.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 ①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特征反应)现象:。 结论:乙烯的C=C易被KMnO4氧化而断裂,产物可能是CO2 ②可燃性:现象:。 ⑵加成反应:①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反应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乙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加聚反应乙烯加成得到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三、苯 1.苯的结构(1)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上,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苯分子中不含有简单的,不是结构,是一种的独特的键。 2.物理性质:苯在通常情况下,是色、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体,有毒,于水,与有机溶剂互溶,熔、沸点比较。苯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①可燃性。现象:化学方程式:; ②苯使高锰酸钾(KMnO4)褪色。 ⑵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苯与在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硝化反应:苯与在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加成反应:苯与在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高练习 1.下列分子式不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8B.C4H10 C.CHCl3D.CH2C l2 2.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混合气通过盛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通过盛蒸馏水的洗气瓶D.混合气与适量氯化氢混合 3.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双选)() A.乙烷B.甲苯C.氯苯D.四氯乙烯 4.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完整版)甲烷乙烯苯知识点总结

专题复习16--甲烷乙烯苯知识点总结 核心知识图 1.烃的分类、通式和主要化学性质 氧化:燃烧 饱和烃:烷烃C n H2n+2(n≥1) 甲烷取代结构:链状、碳碳单键裂解 链烃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脂肪烃) 烯烃C n H2n(n≥2) 乙烯加成:H2、X2、HX 、H2O等 结构:链状、碳碳双键加聚 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炔烃C n H2n-2(n≥2) 乙炔加成 不饱和烃结构:链状、碳碳叁键加聚 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烃二烯烃C n H2n-2 (n≥3) 1,3—丁二烯加成:1,2加成、1,4加成 结构:链状、两个碳碳双键加聚 饱和环烃:环烷烃C n H2n (n≥3) 结构:环状、碳碳单键氧化:燃烧、不能使KMnO4(H+)褪色,不能因反应使反应使溴水褪色 苯加成 环烃取代:卤代、硝化、磺化 苯及其同系物C n H2n-6 (n≥6) 结构:环状、大 键 不饱和环烃:芳香烃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稠环芳烃:萘、蒽甲苯取代 加成 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较稳定,与强酸、强碱、KMnO4等均不反应。 (1)氧化反应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被其他 所替代的反应。 ②甲烷与Cl2反应 乙烯烯烃知识点总结 一、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2〓 CH2 乙烯分子的结构: 键角约120°,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属平面四边形分子。 二、乙烯的制法 工业上所用的大量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中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制备原理及装置 三、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燃烧 CH 2=CH 2+3O 2??→?点燃 2CO 2+2H 2O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b.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红棕色褪去) 乙烯除了与溴之外还可以与H 2O 、H 2、卤化氢、Cl 2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如工业制酒精的原理就是利用乙烯与H 2O 的加成反应而生成乙醇. 3)聚合反应 n C H 2 ==C H 2 E M B E D \ * M E R G E F O R M A T 其中 CH 2=CH 2 为单体 —CH 2—CH 2— 为链节 n 为聚合度 四、乙烯的用途 作植物生长的调节剂,还可以作催熟剂;可用于制酒精、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五、烯烃 1.烯烃的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 2.烯烃的通式:C n H 2n (n ≥2) 最简式:CH 2 可见,烯烃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别为85.7%和14.3%,恒定不变 环烷烃的通式与烯烃的通式相同,故通式为C n H 2n 的烃不一定是烯烃,如右图中其分子符合C n H 2n ,但不是烯烃而是环烷烃。 (环丁烷) 一般,我们所说的烯烃都是指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所以也叫单烯烃,也还有二烯烃:CH 2=CH -CH=CH 2 苯及其同系物知识点 苯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6H 6 最简式:CH 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空间构型: 1、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 2、键角都是120°。 3、不存在单双键交替排列,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物理性质: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为5.5℃,沸点为80.1℃(较低,易挥发,

乙烯和苯

一、单项选择题(15*3=45分) 1、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B、点燃前都应验纯 C、燃烧时都有明亮的火焰 D、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2、下列物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聚乙烯 3、下列变化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 B、乙烯通入溴水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混合 D、苯溶液中滴加溴水 4、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塑料的产量 D、合成纤维的产量 5、下列物质中,含碳量最低的是() A、甲烷 B、丙烷 C、乙烯 D、苯 6、下列物质中不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H2 B、H2O C、KMnO4 D、Br2 7、除去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采用简便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 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D、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8、有关乙烯有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③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④乙烯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③④ 9、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的1,2-二氯乙烷的是() A、乙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B、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 C、乙烯与氯气混合 D、乙烯通入浓盐酸 10、1 mol C2H4与Cl2完全加成,再被Cl2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需要Cl2 ( ) A、1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 11、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甲烷、丙烷、乙烯,如生成相同质量的水,则甲烷、丙烷、乙烯的物质的量比是() A、1:1:1 B、1:2:1 C、2:1:1 D、2:1:2 12、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VL,完全燃烧需要相同条件下的氧气2V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氢气的体积比是() A、3:2 B、2:3 C、3:4 D、4:3 13、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 +2 O2→CO2 +2H2O B、CH2=CH2 + Br2→CH2BrCH2Br C、CH3CH2CH2Cl +NaOH →CH3CH=CH2↑+ NaCl +H2O D、CH3CH3 + Cl2→CH3CH2Cl + HCl 14、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多的是() A、CH4 B、C5H12 C、C2H6 D、C6H6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C2H4和C3H6 C、C3H8和C8H18

乙烯和苯的用途

一、乙烯和苯的用途 1、乙烯的用途:乙烯时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发展水平。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命周期的许多阶段,如发芽、生长、开花、果熟、衰老、凋谢等,都会产生乙烯。可以用乙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有时为了延长果实或者花朵的成熟期,有需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来吸收水果或花朵产生的乙烯,已达到保鲜的要求。乙烯还可以用于合成 聚乙烯塑料:食品袋、餐具、地膜等 乙醇 涤纶:纺织材料 洗涤剂、乳化剂、防冻液 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合成润滑油、高级醇、聚乙二醇 2、苯的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洗涤剂 聚苯乙烯塑料:电视、雷达部件,灯饰外壳,医疗用具 溶剂 增塑剂 锦纶:纺织工业 消毒剂 染料 二、人造血液 四氟乙烯是常见的氟碳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家用不粘锅的保护膜氟纶。此外碳氟化合物还可能成为未来的人造血液。 三、科学探究(教材61页) 实验现象:产生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产生气体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气体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说明生成的气体有烯烃 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下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KMnO 4 溶液或溴水。 实验要点: (1)石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油。 (2)石蜡油分解反应的温度要在500 ℃以上。 (3)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最好是教师演示实验;没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可以放录像或其他多媒体资料。 (4)KMnO 4用稀溶液,3 mL该溶液中一般加入2~3滴稀H 2 SO 4 溶液,增加 KMnO 4 溶液的氧化性。 (5)配制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20 mL四氯化碳加1~2滴溴即可。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