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确实。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古今异义

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七年级语文三峡

23.七年级语文三峡 考点1写作顺序 1七年级语文三峡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再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2.作者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来写? 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自然段紧接着山高写水势——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另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考点2内容理解 文章主要是描写景物,结尾为什么又要引用渔人的歌谣呢? 这句渔歌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巧妙点缀。本来,“林寒涧肃”已经够凄清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又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给人余音绕梁之感。这时的描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 的境界,从而加深了文章的意境。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上摘抄了一段三峡导游词,有三处问题,请你进行修改。 a.长江三峡,“________”。b.这里,发源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 c.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等诗圣文豪,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 d.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 e.这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 ①慌乱中,a句横线处漏掉了一个成语,请你根据语段内容将其补出来,应为________ __。 ②b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替换为“__________”。 ③c句成分残缺,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已经竣工。竣工后的长江三峡是旧貌换新颜。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任选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 d 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 e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 1):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①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 M :逆流而上(的船)。

(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 E):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 )属引:连续不断。属(zh i):动词。连接。弓I: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 dng):衣裳。 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2) 阙(3)处。 在七百里得三峽之中,两岸群山连绵, 没有一点空缺得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峽得特点来写,写山得广,多。】 重岩叠嶂(4), 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得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与太阳。 【句解:写山得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得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得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 不见曦月(7)。 如果不就是正午与半夜得时候, 就是瞧不见太阳与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得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即除非下午,瞧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瞧不见月亮。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得高峻陡峭与江面得狭窄。】至于夏水襄陵(8), 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得山陵,来回航行得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 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得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 乘奔(17) 御(18)风, 不以(19)疾(20)也。 即使就是骑着奔驰得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得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与“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峽”夏水得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 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 白色得急流,碧绿得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这句也用了“并提”得修辞手法。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 极高得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得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得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就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得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得赞叹】 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得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得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 哀转(38) 久绝(39)。 空荡得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三峡》原文 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初中七年级语文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三峡文言文全文翻译

《三峡》文言文全文翻译 三峡 【题解】选自《水经注》。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wū)峡和西陵峡。 【作者】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zhuō)州)人。 【原文】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阙[quē,断缺。现在写作“缺”]处。重岩(yán)叠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遮蔽]天蔽(bì)日。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xī)月[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涨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沿[yán,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或王命急宣[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宣,宣布,传达],有时朝(zhāo)发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暮到江陵[地名,在今湖北荆州],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不以[如此,这么]疾[快]也。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素,白色。湍,急流的水。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从山崖流下的像是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sh ù,冲荡]其间,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意思是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良[确实,实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寒涧(jiàn)肃[山涧显得寂静。肃,寂静],常有高猿[高处的猿]长啸(xiào),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缀(zhuì),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响,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断绝,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地名,在今重庆东部]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 河山的感情及对珍贵自然遗产的欣赏、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文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走进这座殿堂,我们去欣赏过古朴的赵州桥,参现过宏伟的故宫,游览 过如画的苏州园林,真是美不胜收。曾经有外国朋友问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 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同学们,你们也想去山峡游览 一番吗?现在就开始我们的三峡之旅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解说词,欣赏三峡风光,感受美。 2、谈论观感,说说三峡 3、了解作者及《水经注》 三、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提示:读好文言文关键要把字音读对,把停顿读对。 1、读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阙(que)处叠嶂(zhàng)乘奔御(yù)风 曦(xī)月属(zhǔ)引素湍(tuān)绿潭 襄(xiāng)陵绝巘(yǎn)林寒涧(jiàn)肃 沿溯(sù)长啸(xiào)飞漱(shù)其间 2、根据文意标出停顿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C、至于夏水襄陵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E、其间千二百里 F、虽乘奔御风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H、绝巘多生怪柏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教案语文版

23. 三峡 1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2学情分析 《三峡》是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名篇。因其文质兼美,广为传诵,历来是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重点篇目。文章以凝炼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农村学生,平时活动范围有限,更谈不上游历名山大川,没有这种切身的感受);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实词。 2、品析语言,感受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作者郦道元及《水经注》。 4.1.2学时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 4.1.3学时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实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语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余先生这么回答?(学生齐答“三峡”)对,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的学习来领略一下。 活动2【讲授】学生查资料,了解下列内容: (1)、了解作者。(略,可参看课下注释) (2)、了解《水经》及《水经注》。 参考:《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但内容都很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一部分可用幻灯片展出) 活动3【活动】学生说出在预习中的疑点或见解。 学生说出自己在预习课文中的发现、疑惑或者见解。 活动4【练习】学生阅读课文,小组内结合,讨论、交流,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襄陵(xiāng ) 素湍(tuān )攫巘(yǎn )属引(zhǔ )哀转(zhuǎn )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沿泝阻绝。(“泝”通“溯” ,逆流而上。)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空谷传响。(古义:回声。今义:响声,声音。) (4)、解释下列活用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同步练习题语文版

第23课三峡 一、课内阅读 1.课文写出了三峡哪几方面的特点?分别用简洁的词句回答。 (1)山:___________________ (2)水:________________ (3)景物:______________ (4)环境:______________ 2.课文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水,而把夏水置于首位? 3.课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6.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7.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少”,如文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举出四个含“三”字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8.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二、比较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自非亭午 ..夜分:____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a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 译a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及翻译 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 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 官员、地理学家。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qū)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同“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月(xī):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只太阳。襄陵:漫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山土,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至于:到了。

或:有。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深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不以:不如。 或王命急宣: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宣,宣布,传播。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 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三峡》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原文】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书下注释】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泻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诗三峡翻译赏析

古诗三峡翻译赏析 《三峡》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这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这里有“在”和“从”的意思。 七百里:三百五十千米。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东和湖北宜昌之间。

略无:几乎没有阙(quē):通“缺”,中断。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漫上。 至于:到了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宣布,传播。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疾:快。 阙:通缺,当缺少讲 素:白色的。 湍:急流的水。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回:旋转。清: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的。巘:山峰 漱:冲刷 良:的确,实在。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晴初霜旦:(秋)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 肃:清冷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动词,接连。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传:回响,延续 响:回声 哀转(zhuǎn)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停止,消失。 巴东: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 三:这里是概数 沾:浸湿 裳:(cháng),这是“裳”的古音。 阻绝:绝,断 【翻译】 三峡七百余里(的水路)之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峡》练习语文版

23 三峡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文言知识梳理 (1)一词多义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 ①沿溯阻绝(断绝) ②绝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2)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降霜) 3.主题解说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4.重点突破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先写夏季,后一起写春冬二季,最后写秋季? 提示一: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提示二: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合为一体进行描绘。 提示三:水以夏水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之水都显示出清幽美,秋季之水显示出凄婉之美,故写四季之境时,不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 5.难点攻克 作者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一:本文主要描写了三峡两方面的景象: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 提示二:作者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山,奇险;水,夏季急猛;春冬清幽;秋季凄凉。 6.结构图解 山多峡长(正面描写)山高 山势│ 山高峡陡(侧面烘托)铺垫 水势浩大│ 夏季水急 三流速湍急│ 峡俯视倒影水清 水势春冬│ 仰观柏瀑 萧瑟之秋过渡 秋季│ 猿啸渔歌悲凉 7.学法点津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三峡》知识整理

《三峡》知识整理一网打尽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翻译词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自:在略无,毫无。略:完全阙:通“缺”,中断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有时宣:传达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金识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25《三峡》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三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 巘()啸()溯()漱() 嶂()襄()奔()属()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___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 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三峡》原文翻译及习题

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三、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峡》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峡》学案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内容,体会意境和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整体布局的妙处。 3.在品味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著有《水经注》四十卷。尚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现今全部失存。 2.背景资料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名日“水经注”。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

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课文分析】 .主题 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 2.对话文本 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峡的地貌特征的?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凉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