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内生细菌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本文从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类微生物提供信息。

关键词: 植物内生细菌,固氮作用,绿色菌肥

引言: 植物内生细菌系统地分布于植物体内,与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共进化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和谙联合的关系。植物内生细菌有丰

富的种群多样性,对宿主植物具有内生固氮、生物防治以及促

进生长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植物内生

细菌联合的生物修复以及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等具有广泛的

开发和应用价值,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人们日益重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

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

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都有重要意义。

正文:

1.植物内生菌的发展及概念

植物内生细菌名称的由来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1876 年, Pasteur 从无菌葡萄果汁中提取出内生细菌, 内生细菌由

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 传统观念曾认为健康植物体内不含细菌,从健康植物体内分离获得的细菌是由于消毒不严而受污染引起。直至上世纪20~50 年代, 人们陆续从 30 多种健康植物体内分离到多种内生细菌, 植物体内含有细菌的事实才被肯定。1866 年 De Bary 为将植物组织内生活的微生物与植物表面生长的表生菌(Epiphyte)区别开来, 首先提出了内生菌的概念[2]。1992年Kloeooer 首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概念[3]。1995年Wilson将植物内生菌的概念概括为: 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在整个或部分生活周期中侵染活植物体, 但对植物组织不引起明显症状的微生物, 包括真菌和细菌[4], 1997 年 Hallmann 等又对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进行了补充, 认为植物内生菌可从植物表面或从植物内部获得, 且它们的存在未使植物的表型特征和功能有任何改变[5]。.综上所述,植物内生细菌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可它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能在活体植物内定殖;二是不引起寄主植物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是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引起寄主植物出现病害症状.符合这3个特征的微生物基本上属于内生菌的范畴[6]。

2.内生细菌的种类

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通过对棉花、水稻、玉米、甘蔗、马铃薯、柑橘等50多种农作物以及果树、蔬菜、杂草中的内生细菌进行的研究[7一15],发现了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共计54个属。各种农作物及果树等经济作物中发现的内生细菌已超过120种,

大多为土壤微生物种类,其中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肠杆菌属以及土壤杆菌属为最常见的属[16],其中属于芽孢杆菌属的菌株数在多种植物中都为最多。

大量研究表明,不但不同植物种类之间内生细菌的类群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地域和生长环境以及不同品种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植物, 其内生细菌的种类与数量均比生长在寒冷、干燥地区的植物多[17],如一些地区常下酸雨,叶片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将可能随之而发生变化。[18]

3.内生细菌分离与分类

内生细菌分离的方法一般都依赖于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该方法简便、经济,也容易普及,其主要缺点是无法分离得到不可培养的内生细菌,因而不能准确判断植物内生细菌的量与种类。近年来,以 16S rRNA 基因作为系统发育标记为基础,利用非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物种群的技术应用于植物内生细菌研究,克服了传统培养方法的缺陷,为检测植物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19] 。

对于现已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细菌,一般可分为专性内生细菌与兼性内生细菌。前者指至今只能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后者指能在植物根际与土壤中分离得到,也能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20],而且种类居多。同兼性内生细菌相比,专性内生细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外部生存,但是的新组织和植物新植株进行散播。另外,兼性固氮内生细菌可以侵入并定殖到植物内部组织,但与专性固氮内生细菌

不同的是,它们能在植物组织外部存活一定的时间。从植物中分离的固氮螺菌属、草螺菌属、重氮营养醋杆菌和成团泛菌等,都有固氮活性[21]。

4.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

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的生物学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报道的主要包括有固氮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作用以及抗病虫害等抗逆作用[22]。

4.1固氮作用

人们对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方面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其内共生固氮作用。目前关于非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利用根瘤菌能够被一些非豆科作物的根毛吸附的特点,在人为条件下使之形成类似根瘤的结构,实现非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其二,将固氮基因及相关基因引入禾本科作物使其能自主固氮。这两种思路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都存在巨大的困难:经过这种对植物微生态系统和代谢系统的人为改造后,宿主植物需要将很大一部分能量用于固氮作用,从而严重破坏了植物对微生态系统和代谢系统正常的自我调节作用,结果是不但不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反而抑制了植物的生长。

研究发现,很多植物内生细菌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并将其固定为化合态氮,这为人们研究非豆科作物共生固氮又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这是因为内生细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充满和谐与竞争的微生态系统,是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共进化的结果,能在最大程度上受到植

物整体水平上的调节。固氮内生细菌与植物之间无论在微生态学上还是在代谢上是一种和谐联合的关系。固氮内生细菌能利用植物产生的多余的能量发挥固氮作用,但又受到植物的这种长期共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调控系统的宏观调节,植物能始终处于相对较为主动的地位。因而,有效地发挥非豆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或减少化肥的使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固氮内生细菌的内共生固氮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是不同的,前者不形成特化结构,几乎可以在宿主植物的各种营养器官内发挥固氮作用;而后者必须在宿主植物的特定器官上形成根瘤,才能发挥固氮作用.共生体的宿主特异性要强于前者。

4.2促生作用

研究表明,有些植物内生细菌能产生植物促生物质,如植物激素等。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吲哚乙酸、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等都能产生分泌吲哚乙酸或赤霉素,草生欧文氏菌(Erwinia herbicola)不仅能产生吲哚乙酸,而且还能产生细胞分裂素。这些物质都能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长。从墨西哥分离的18株重氮营养醋杆菌(Acetobacterdiazotrophicus)[23]都有产生生长素的能力,表明重氮营养醋杆菌在与植物相互作用过程中不仅能固氮,而且还可以通过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影响植物的代谢,促进植物生长.最近,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产生的生长素对水稻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4] 。

4.3增强宿主植物抗逆境、抗病虫害等作用

傅正擎[25]等用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与棉花黄萎病菌共培养的方式,证明内生菌可通过促进生长作用来提高棉株的抗逆性。

许多研究表明,内生菌感染的植物对害虫和土壤线虫也有一定的抗性,如草坪草内生真菌对其根茎及地上部分包括叶鞘上的害虫具有一定的抗性。关于内生菌提高宿主植物抗逆性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内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另一方面,内生菌长期生活在宿主植物体内,其生存环境相对稳定,研究者很难建立与内生菌生活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模型。

因此,目前关于内生菌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结论多为推论性的或者是间接的,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内生菌通过影响宿主植物的物质代谢并产生生理活性物质来改变植株的生理特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刺激植物生长;②诱导宿主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如Vanpeer[26]等认为内生菌诱导植物产生的IsR,无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且能诱导植物产生一些结构方面的抗性;③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和营养物质吴蔼民[27]等认为,从棉株维管束中分离出的内生菌作为一种能在植物组织中运转、对植物无害或基本无害的细菌,由于它在植物体内有稳定的生存空间从而对侵染棉花维管束的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④一定数量的内生菌及其诱导植物产生的酚类、醒类物质在细胞间隙的积累往往构成病原菌进入植物体内或在植物体内运转的机械、化学屏障。

5.内生细菌的应用前景

由于内生细菌存在于植物体内,可在植物体内长期定殖并传导,

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抵抗病虫侵袭及不良环境等具有维持农田生态平衡、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是不可多得天然生物资源,植物内生细菌在如下几个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研究或开发应用前景。

5·1 内生生物农药

许多研究已证明,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具有防病作用的内生细菌,内生细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在发酵基础上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应用前景比较乐观。

5·2 绿色菌肥

使用化学肥料能提高作物产量,但所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生物肥料的目标菌主要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虽然在室内试验时有的生物菌肥效果较好,但在田间使用时,由于这些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的“外来”微生物在与植物根际土壤存在的大量习居微生物的竞争中难于占居优势。因此,效果大多不明显甚至无效。许多研究已证明,内生细菌能够固氮以及分泌刺激作物生长的激素,通过促使作物健康生长而适当地提高了其抗病力和产量,植物内生细菌有可能是生物菌肥的优良目标菌。

5·3 构建植物内生多功能工程菌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内生细菌构建益微工程菌,成为国内外研究方向之一。已成功构建了抗虫益微工程菌、固氮益微工程菌、防病益微工程菌等。具有多种功能的工程菌将会不断出现,服务于农业生产[28]。

6.结语

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农田耕作的单一化,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研究植物内生细菌对于重新建立植物体内细菌的多样性,保护植物减少来自环境和虫害的压力,为植物提供氮肥和植物促生有重要作用。在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植物-内生细菌这种和谐联合的生命形式,为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刘云霞.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与应用. 植物保护, 1994,20 (5) : 30~32

[2郭良栋. 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菌物系统, 2001, 20 (1) :148~152

[3] Kloepper J W, Beauchamp C J.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1992, 38: 1219~1232

[4] Wilson D. Endophte- the evolution of aterm, and class-ification of its use and definition, Oikos, 1995, 73:274~276

[5] Hallmann J, Quadt- Hallmann A.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1997, 43 (10) : 895~914

[6]杨瑞先,葛晓燕植物内生细菌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7]SamishZEtinger-ThezynskaR-BiekM.Themiero orawithinthetissueoffruitsandvegetables[J].JFoodsci,1963,28(3):259一266.

[8]宋子红,丁立孝,马伯军,等.花生内生菌的种群及动态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1999,

26(4):309一14.

[9]BellCR,GADickie,WLGHarvey.EndoPhytieBacteriainGral〕evine[J],CanJMierobiol,1995,

41:46--53.

[10]GardnerJM,FeldmanAWZablotowiezRM.Identityandbehaviorofxylem-residingbacteriainroug hlemonofFloridaeitrustrees[J].APPIEnvironMierobiol,43:1335一1342.

[11]MisaghiIJ,DonndelingerCR.EndoPhytiebacteriainsymPtom一freeeottonPlants[J]. PhytoPathology,1990,80:808一811.

[12]GagnS,RiehardC,RousseauH,

AntounH.Xylernresidingbacteriainalfalfaroots[J].CanJMierobiol,1987,33:996--1000. [13]DongZ,CannyMJ,McCullyME,etal.Anitrogen一

fixingendoPhyteofsugareanestems[J].PlantPhysiol,1994,105:1139一1147.

[14]FisherPJ,PetriniO

LaPPinSeottHM.Thedistributionofsomefungalandbaeteriaendophytesinmaize [J].New P tol,1992,122(3):249一305.

[15]MisaghiIJandDonndelingerCD.EndoPhytiebacteriainsymPtom-freecottonPlants[JI.PhytoPatho

logy,1990,80(9):808-811.

[16] SturzA V,Christie B R,Norwak J. Bacterial endophytes: potential role in developing

sustainable systems of crop production[J].CriticalReviews in PlantSciences, 2000, 19(1): 1—30

[17]Fisher P J, Prtrinio, Sutton B C. Sydowia. 1993, 45:338~345

[18] 卢镇岳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

[19]韩继刚,宋未.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4(4): 374~379

[20]阎孟红植物内生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04, 3: 6~12

[21]冯永君宋未植物内生细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9770023)

[22]黄丽丽植物内生细菌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

[23] Dobereiner J.Symbiosis,1992;13:1-13

[24]吕泽勋,宋未.分析测试学报.1999;18(5):42-44

[25]傅正擎,夏正俊,吴蔼民,等.内生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机理[J].江苏农业科学,1999,

15(4):211一215.

[26]VanPeerR,NiemannGJ,SehiPPersB.IndueedresistaneeandPhytoalexinaeeumulationinbiologi

一ealeontrolofFusarium Wiltofearnationbypseud monassP.strainWCS417[J」.Phytopatholog 1991,81:728一734.

[27]吴蔼民,顾本康,付正擎,等.内生菌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IJ].江苏农业

科学,2000,(5):38一39.

[28]易有金内生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 摘要:植物内生菌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与植物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植物内生菌能够产生活性物质,可作为生物防治资源、外源基因的载体和新药的来源,在农业、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开发和应用刚刚展开。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发展,应用,问题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内生菌,由于其生活在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因此植物内生菌的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未被发现。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牲畜食了感染内生真菌的牧草,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才开始对植物内生菌有了初步认识。内生菌一词“endophyte”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yDeBerr于1886年提出。1986年,Carrol将植物内生菌定义为生活在地上部分、活的植物组织内不引起明显症状的微生物。1991年,Petrini提出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生活在活体植物组织内不引起植物明显病害的微生物。1992年,K1eopper等认为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够定殖在植物细胞间隙或细胞内,并与寄主植物建立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并首次提出了“植物理内生细菌”的概念,他认为能在植物体内定殖的致病菌和菌根菌不属于内生菌。 目前,植物内生菌较被公认的定义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者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者细菌,被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是暂时)不表现出外在症状,是一个生态学概念,而非分类学单位。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现状 1.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寄主植物种类多样性、内生菌在寄主植物不同部位分布多样性和内生菌自身种类多样性。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地球上300000种植物中都有内生菌的存在。农业上对内生菌研究较多的植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高粱、牧草、马铃薯、玉米、甘蔗、甜菜、黄瓜、柠檬等。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不仅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胚、种子中,在植物的根瘤中也分离到了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三大类。目前已报道在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中发现的植物内生细菌已超过129种,分属于54个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泛菌属(Pantoe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等。植物内生真菌主要在药用植物、羊茅属植物、热带树木中研究较多,现在发现的内生真菌主要为子囊菌类(As comycet)及其无性型,包括核菌纲(Pyrenomyetes)、盘菌纲(Discomyetes)和腔菌纲(Loculoascomyetes)等。植物内生放线菌主要在红树林、热带多年生树木及一些药用作物中研究较多,主要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um)、游动放线菌属(Antinoplanes)、诺氏卡菌属(Nocardia)、小单胞菌属(Micromono sp.ora)。 2. 植物内生菌的动力学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动力学主要指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分布和运动。内生菌一旦进入植物体内就寻找适合自已生存的组织定殖下来,而不是在各组织间到处扩散。Posada和Vega 认为植物内生细菌主要定殖在细胞间隙。刘忠梅等采用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标记B946菌株发现B946向茎基部和叶内转移。植物内生菌可以定殖于植物的根毛、叶片、维管组织、木质部的表皮细胞、细胞间隙、细胞质中等。内生菌可以很容易地穿过植物皮层进入木质部导管中,随着植物的生长可以将内生菌运送到植物上部营养器官或繁殖器官中。而有些内生菌定殖在植物种子内,成为“种生内生菌”,成为下一代植物新植株内生菌的重要来源。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内生细菌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本文从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类微生物提供信息。 关键词: 植物内生细菌,固氮作用,绿色菌肥 引言: 植物内生细菌系统地分布于植物体内,与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共进化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和谙联合的关系。植物内生细菌有丰 富的种群多样性,对宿主植物具有内生固氮、生物防治以及促 进生长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植物内生 细菌联合的生物修复以及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等具有广泛的 开发和应用价值,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人们日益重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 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 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都有重要意义。 正文: 1.植物内生菌的发展及概念 植物内生细菌名称的由来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1876 年, Pasteur 从无菌葡萄果汁中提取出内生细菌, 内生细菌由

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 传统观念曾认为健康植物体内不含细菌,从健康植物体内分离获得的细菌是由于消毒不严而受污染引起。直至上世纪20~50 年代, 人们陆续从 30 多种健康植物体内分离到多种内生细菌, 植物体内含有细菌的事实才被肯定。1866 年 De Bary 为将植物组织内生活的微生物与植物表面生长的表生菌(Epiphyte)区别开来, 首先提出了内生菌的概念[2]。1992年Kloeooer 首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概念[3]。1995年Wilson将植物内生菌的概念概括为: 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在整个或部分生活周期中侵染活植物体, 但对植物组织不引起明显症状的微生物, 包括真菌和细菌[4], 1997 年 Hallmann 等又对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进行了补充, 认为植物内生菌可从植物表面或从植物内部获得, 且它们的存在未使植物的表型特征和功能有任何改变[5]。.综上所述,植物内生细菌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可它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能在活体植物内定殖;二是不引起寄主植物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是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引起寄主植物出现病害症状.符合这3个特征的微生物基本上属于内生菌的范畴[6]。 2.内生细菌的种类 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通过对棉花、水稻、玉米、甘蔗、马铃薯、柑橘等50多种农作物以及果树、蔬菜、杂草中的内生细菌进行的研究[7一15],发现了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共计54个属。各种农作物及果树等经济作物中发现的内生细菌已超过120种,

羊肚菌研究进展综述

收稿日期:1996 12 15羊肚菌研究进展综述 金若忠 (辽宁省林科院食用菌中心 沈阳 110032) 羊肚菌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为春末夏初发生的珍贵食药用菌。本属分布广泛,国内分布于云南、甘肃、湖南、四川、 广东、江苏、青海、内蒙、河南、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国外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等地。该菌常发生于各种杨树、栎树、苹果树下,以及云冷杉林下和各种阔叶树的采伐迹地,在许多真菌不能生长的胡桃属林下亦有发生。羊肚菌多生长于石灰岩或白垩质土壤中,在腐殖质土、黑黄色壤土、沙泥混合土、砾壤土中均有出现,尤喜生于火烧迹地上,及旧苹果园,甚至认为苹果树的灰分和焦木 块是羊肚菌的最好养分。 羊肚菌在欧洲被认为仅次于块菌的美味食菌,营养价值很高。罗植柚(1985)对羊肚菌等5个不同种进行测定表明,每百克干样粗蛋白平均为28.31g,含19种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9.45mg 。张广伦(1993)认为羊肚菌含维生素B 13.92mg, B 224.6mg,烟酸82.0mg,泛酸8.27mg,比多醇5.9mg,生物素0.75 mg,叶酸3.48mg,B 120.00362mg, 矿质元素粗柄羊肚菌每百克干样K 为2.8g ,P 为1.5g ,是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的7倍和4 倍,锌含量491.14ppm,为香菇的 4.3倍,猴头的4倍,铁1583ppm 为 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羊肚 菌能增强人体应激能力,促进副肾 皮激素的分泌,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肌癌 180。1 羊肚菌的种类 按E.Jacqaetant(1984)记载,羊肚菌属共有52种,国内戴芳澜(1979)中国真菌总汇记载有8种即小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 (M orchella angusticeps)、 尖顶羊肚菌(M.conica)、 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 小羊肚菌(M.deliciosa)、开裂羊肚菌(M.distans)、 高羊肚菌(M.elata)、 羊肚菌(黄羊肚菌)(M.esclulenta)、 硬羊肚菌(M.rigida)。2 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研究2.1 菌丝培养特征 羊肚菌菌丝白色,有分隔,多核,无锁状联合,异宗接合,常产生菌核,菌丝体有短绒毛状和颗粒状2种类型,颗粒状菌丝可能为营养衰竭或不良外界条件的应变形态。羊肚菌的同一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有不同的培养特征,包括生长速 度、 生长习性、菌核发育、颜色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林彬(1993)、尤国信(1995)研究工作也持这种观点。 2.2 子实体形成过程据R.Ow er 描述该过程可分为4步:(1)早期的原基由单一菌丝产 生大小1mm 左右,呈辐射状排列的团聚体;(2)随着发育成熟,菌丝 产生致密交织的核,不定菌丝从原 基基点的较低表面伸出来;(3)很快 (次日)子囊盘基从球形的原基表面 伸出,子囊盘呈指状,基部肿大,长 至3mm 长时,基部出现沟纹,并越来越明显;(4)子囊基继续增长,4 天内达15mm 长,在其中部至顶部 出现微细的垂直卷曲,以致菌盖呈 花纹状。 2.3 繁殖和生活史 2.3.1 有性孢子的研究。羊肚菌的子囊为圆柱形,孢子通常8个,单行排列。Seaver(1930)研究粗柄羊肚菌,偶然观察到亦有4个孢子的子囊,并认为这种孢子很可能是双核的。Zeller(1935)报道双孢羊肚菌的子囊只含有2个孢子,大小74 18.5 。Buller(1934)发现羊肚菌菌盖凹穴里的子囊有趋光性,成熟时向光弯曲,释放孢子时子实体的代谢强度骤然增加,产生热能而导致空气对流有利孢子的分散传布。Schm idt(1983)试验表明,在土温15 以上,羊肚菌的孢子在24小时内可长出菌丝,但存在于土壤表面的超过一年则失去活性,提出子囊孢子未必是次年春天菌种的最初来源,认为异核体是在子囊孢子萌发阶段所形成的,这一点对获得双核菌丝是一关键。 2.3.2 生活史。随着研究的深入,羊肚菌的生活史已逐渐清楚,现已知道,羊肚菌的子囊孢子萌发很快,菌丝日长速为12cm,菌丝体可以在短期内蔓延一大片,但当羊肚菌的菌丝体遇无营养的土层或竞争菌时,会停止扩展,其后,菌丝体长势渐弱,在土中形成一种坚硬的结构 小菌核,了解菌核是羊肚菌栽培的关键。菌核是一种坚硬的无性的细胞包,形状像金黄的矿渣或小核桃。许多食用菌都产生菌核,如菌核金线菌(Collhia tuberosa)、蓝柄锥盖伞(Concocybe cyanopus)、猪苓 21

植物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 器官内部的微生物,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出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它不仅包括互惠共利的和中性的内共生微生物,也包括那些潜伏在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自1898年Vogl从黑麦草种子内分离出第一株内生真菌以来,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又一热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有医用、农用价值的菌株和化合物。 1. 内生真菌 从牧草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香柱菌,所产生的波胺碱和黑麦草碱类物质对昆虫具有杀伤作用,对牲畜等脊椎动物无毒。Strobel等从雷公藤的茎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能产生一种肽类抗生素Cryptocandin,它能抑制灰葡萄孢)等一些植物病原真菌,分离自同一内生真菌的一种新酰胺生物碱cryptocin对稻瘟病菌(及其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的抑杀作用。纪丽莲等人从黄海海岸低盐药用植物芦竹中分离得到一株木霉属的内生真菌,它对黄瓜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2. 内生细菌 从辣椒中分离出的一株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分泌的抗菌多肽对热稳定,在中性PH范围较稳定,并抗紫外线照射,对植物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 3. 内生放线菌 链霉菌属于放线菌,它占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绝大部分。澳大利亚Coombs研究小组从小麦根部分离的60多株放线菌中筛选到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可使小麦全蚀病的危害降低70%。Strobel等在蛇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链霉菌,它能产生4种新的广谱抗生素Munumbicins A、B、C和D,这些抗生素对多种人体和植物致病霉菌、细菌及疟原虫具有广泛的抑杀活性。最近,Strobel等又从一种有叶蕨类植物中分离到一株新内生链霉菌,它能产生一种被称为kakadumycins的新型抗菌素,对炭疽芽孢杆菌和疟原虫均具有抑杀活性,其生物活性比棘霉素强。从卫矛科植物分离的内生链霉菌产生的新chloropyrrol抗生素对多种耐药性细菌和分枝杆菌有抑制活性。从杜鹃花植物中分离的链霉菌产生新的抗真菌物质fistupyrone,对植物病原真菌甘蓝黑斑交链格孢有抑制作用。李萌等从油菜和芹菜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15株内生菌,18株对蔬菜立枯丝核菌、直啄镰刀菌、苹果黑腐皮壳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其中有8株为放线菌;从油菜茎中分离出的内生放线菌CHSH19A经鉴定为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活性筛选结果证明其具有极强的抗立枯丝核菌活性。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应用前景广阔的资源微生物。近年来,植物内生菌由于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取得很大进展。从微生物中寻找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是新农药研制的重要途径。内生菌作为微生物中的重要类群,其物种丰富,数量庞大,这为新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最近一个全面的研究显示,51%的从植物内生菌分离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以前没有发现的化合物,而从土壤微生物发现的新物质仅为38%。由此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羊肚菌(Morchella spp)俗称羊肚菜、羊肚蘑。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胃)而得名。分析表明,羊肚菌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羊肚菌含有C-3-氨基-L-脯氨酸、氨基异丁酸和2,4-二氨基异丁酸等稀有氨基酸,因而具有其独特风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珍贵食药用菌之一。它的人工驯化栽培一直是国内、外菌物学家致力研究探索的课题之一。 羊肚菌不同于常见的担了菌菇类,它是真菌中的子囊菌,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环境较特殊,因此实现人工栽培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国际的最高水平仅限“半人工栽培",即人工培育出营养菌丝体,之后必须返回或模仿羊肚菌的野生环境出菇。这种栽培方式并没有突破自然环境的限制,出菇无把握且产量很低。 "物以稀为贵"。近年来安新县白洋淀产的野生羊肚菌成为市场抢手货,价值很高,干品达600-800元/公斤。国内7年前有商业广告(附参考资料)称获得了某个羊肚菌品种的栽培技术专利,技术转让费索价高达380万人民币。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处生产成功的范例。权威专家认为,羊肚菌的全程人工栽培尚未真正成功,需要进行应用基础研究,而且工作确有难度,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一旦成功,其成果的学术意义与经济价值较高。例如,可在白洋淀产区建设我国的羊肚菌生产基地,因为白洋淀有十几万亩田苇田的原材料资源,栽培生产羊肚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工栽培羊肚菌投资少、效益高,以亩产150公斤鲜菇、单价40元(目前产地收购价)计算,亩产值高达6000元,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产值的10倍多,比目前苇田的产值高达约20倍。安新县发展栽培2000亩羊肚菌,即可产干品3万公斤,产值1200万元,年增效益800万元,投入产出比约1:3。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展人工栽培羊肚菌满足市场需求,可以防止人们滥采滥挖野生资源,也是环保农业的重要内容。河北省农业主管部门为了研究保护并开发利用白

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us)是指在生活史中某一阶段或整个阶段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症或对宿主没有造成明显伤害的真菌。内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它是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一类微生物, 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且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 与寄主协同进化, 根据内共生理论, 内生真菌可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1898年,Vogl等人从黑麦草Lolium temulentum L. 种子内分离出第一株内生真菌,引起了人们对植物内生真菌的注意。特别是美国学者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的韧皮部分离到一株产抗癌物质紫杉醇的内生真菌,更是掀起了各国学者对内生真菌的研究热潮。 1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方向 内生真菌活性成分的筛选有两条思路。一是根据部分内生真菌具有合成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能力这一特点,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具有合成确定化合物的内生真菌,常用方法是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培养液提取物通过色谱技术、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等手段来确定该内生菌是否有产生目的化合物的能力。这一思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工作量相对较小,是目前从内生真菌中筛选活性物质的主要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已从多种资源缺乏的药用植物的内生菌中分离得到了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这种思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不能证实所有的植物中都存活着具有合成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二是按照传统的化合物分离纯化鉴定的思路,寻找未知但具有特定活性的化合物。首先是按照目的选择不同的筛选模型进行活性菌株的筛选。其次是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发酵培养、分离纯化活性物质,再对活性物质进行理化研究及结构鉴定。 2 内生真菌药用活性物质及其生物学作用 2.1 抗肿瘤活性物质 2.1.1萜类化合物 紫杉醇是存在于各种紫杉属植物树皮和树叶中的萜类化合物, 被当今世界上认为是广谱、活性最强的抗癌药物。由于紫杉属植物中紫杉醇含量极低,加之紫杉属植物生长极其缓慢,自然资源非常缺乏。1993 年美国学者Stierle 等首次从短叶紫杉( Taxus brevifolia) 的韧皮部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内生真菌( Taxomyces an2dreanae),可在半合成培养液中产生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这一发现为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以解决紫杉醇药源危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成为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内生菌热潮的开端。2006年, 田仁鹏等从生长在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内生真菌存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掌握常规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3.掌握分菌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植物内生真菌( Endophyte) 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而宿主植物一般不表现出外在的症状。所有植物中几乎都存在内生菌. 由于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态关系,因而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越来越成为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热点之一。 采用微生物学常规的组织分离法从植物中分离内生真菌 三、实验材料 板蓝根新鲜健康的叶片 试剂:次氯酸钠、无水乙醇、葡萄糖、琼脂、青霉素、链霉素 培养基: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一)、配制PDA培养基 10月27号晚上:

(1)配置PDA培养基,用电子称称取去皮的土豆100g,煮沸30min,4层纱布过滤,滤液加热,加入琼脂7.5克,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葡萄糖10g,待稍冷却后加水至500毫升。 (2)准备10瓶无菌水,每瓶150ml左右。 (3)包好烧杯,培养皿,涂布棒等实验仪器,等待消毒。 (二)、配制分离培养基 28号中午: (1)配置分离培养基,将PDA培养液均分成两份,一份备用,另一份待高温灭菌后,加入青霉素100mg/L、链霉素200mg/L的混合液20ml,即得到分离培养基。 (2)用消毒后的培养皿在通风橱中倒平板,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 (三)、采集新鲜板蓝根叶片 28号晚上到实验室外采集新鲜健康叶片完整的板蓝根叶片。(四)、植物组织表面消毒 28号晚上将新鲜、健康的板蓝根叶片于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剪成小段(片)做如下表面消毒处理:75%酒精漂洗3min,无菌水冲洗4~5次,5%次氯酸钠溶液漂洗叶3min,无菌水冲洗4~5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五)、接种并培养 28号晚上: (1)将上述表面消毒后的材料剪切成0.5cm 2 小块,放入含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李能章,彭远义 3 (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就近年来在环境因子对内生菌的影响,代谢物质的多样性,基因工程在植物内生菌方面的应用,宿主-内生菌-内生菌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环境因子;代谢物质;基因工程;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Q935,Q945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 (2004)02-0069-03 收稿日期:2003-06-27;修回日期:2003-09-30 作者简介:李能章(1975-),男,硕士生,专业方向:分子微生物学;3联系人:彭远义(1965-),男,博士,硕士生导师。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起始于19世纪中叶,De Bary (1886)首先提出植物内生菌一词“endophyte ”,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先后在几种牧草植物中发现了内生真菌,对植物内生菌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直到1977年Bacon 等人发现高羊茅内生真菌与牛的中毒症状相关后,才引起广泛关注,在其后的十几年时间,侧重于草本植物内生菌研究,特别是对感染内生菌的牧草对草食动物的影响以及对食叶虫的影响方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植物内生菌方面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不仅仅局限于牧草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也从其他不同植物中分离内生菌,研究其生物多样性,生物学作用,侵染途径以及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等,特别是1993年S trobel 首次报道了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fo 2lia )的树皮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 )能产生紫杉醇(tax ol )[1],对植物内生菌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掀起了从植物内生菌中寻找新物质的热潮,一些新的抗肿瘤、抗菌、抗虫物质先后从内生菌中分离出来,在研究植物内生菌的过程中引入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从而使对内生菌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植物内生菌来源于外界环境微生物,以不同方式进入植物组织中,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进行传播,其遗传与代谢都由于与宿主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而有别于外界环境微生物。几乎所有的植物中都有生活的内生菌,现仅仅对极少数植物内生菌进行了完全的研究,因此从植物内生菌中寻找到新物质几率是很大的,并且植物内生菌本身作为新的微生物资源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1 环境因子对植物内生菌的影响 植物内生菌生活在活体植物组织中,其生长代谢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仅受到宿主植物的影响,外界环境因子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变化影响植物生长代谢,间接影响到内生菌生物多样性与生长代谢。1.1 对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季节温度变化、光照、雨水、空气湿度等都会影响到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M o 2 cali S (2003)等[2] 人调查研究两株榆树不同季节内生菌的动态变化,以4、6、9、12月作为调查时间,通过植物器官和植物的纤维蛋白酶的变化参数,揭示了其内生菌的波动变化是受温度(冷热)的影响。环境污染物质同样会影响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Danti R (2002)[3]在研究植物Fagus sylvatia L 的枝梢暴露于S DBS 浮质中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变化时,发现枝梢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随其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S DBS 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阴离子去垢剂,可能是被S DBS 处理的植物其叶的蜡质层被降解,同化能力和叶片水分蒸腾作用的变化导致内生菌的减少,这是环境作用于植物而影响其内生菌的多样性,还有一些化学物质并不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但却直接影响内生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如一些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现今工业污染物不仅对动物植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对植物内生菌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一种植物的灭绝就意味着大量的内生菌的消失。1.2 对内生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环境因子影响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的同时影响着内生菌的生长代谢,Maccheroni Jr W (1998)等[4]研究了植物内生菌刺盘孢霉在营养缺陷时其磷酸酶的合成与分泌状况,研究表明,pH5.0酸性磷酸酶和Mg 2+-depen 2dent pH7.5磷酸二酯酶在任何生长状况下都恒量表达,在磷饥饿时,pH6.0酸性磷酸酶表达分泌胞外,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为另一独特模式,在磷丰富或氮饥饿时,表达pH 10.0胞内碱性磷 酸酶,但在又缺氧或硫源时,其表达就会被阻。T ejera NA (2003)[5]等调查了一些非生命因素如干燥、热、盐等对内生菌G luconacetobacter diazotrophicus 的生长和生物学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这株菌可以忍耐热处理和耐盐,但其固氮酶活性和碳代谢酶类活性会受到高NaCl 浓度的影响。环境除对内生菌酶的产生极其活性的影响之外,还影响着内生菌的次生代谢,如降低对感染内生真菌的高酥油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收割次数和增加其牧草的高度会使内生真菌生物碱代谢增加(Salminen S O ,et al .2002,2003)[6] 。 2 代谢物质的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决定其代谢物质的多样性。现有研究表明,从植物中分离出的内生菌能代谢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一些是新物质,具有特殊生物活性。2.1 抗癌类物质:从某些植物中分离出的某些内生菌能代谢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美国的S trobel (1993)等首次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folia )的树皮中分离出能产生紫杉醇(tax ol )的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 ),其后,其他学者又从其它植物中分离到内生菌能产生不同作用机理的抗癌新物质。2.1.1 引起癌细胞凋亡类物质:从植物Pinus species 的针叶活组织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Hormonema dematioides 产生一种新的真菌物质horm onmate (1),能诱导结肠癌细胞系C O LO -320程序化细胞死亡,同时对结肠癌细胞系D LD -1和HT -29和五种其它的人的癌细胞系H L -60、JURK AT 、HEP -G 2、MCF -7、HeLaS 2 都有毒作用(Filip P ,et al ,2003)[7] 。2.1.2 破坏癌细胞微丝物质:从植物Ficus Microcarpa L 的树皮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生一种新的生物碱nom ofungin ,能破坏哺乳动物细胞的微纤丝(Ratnayaka As ,et al ,2001)[8]。2.1.3 癌细胞分裂抑素:Wagenaar M M (2000)等[9]从来源于传统药用植物雷公藤的内生真菌Rhinocladiella sp.的培养液中分离出3种新的生物碱(cytochalasins ),是具有细胞毒作用的细胞分裂抑素,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1.4 酶抑制剂:从内生菌中分离的物质具有抑制引起细胞产生癌变的病毒的酶的活性,从而起到防止癌症,G uo B (2000)等人[10]就从内生菌Cytonama sp.的固态发酵中分离出两种新的人细胞巨化病毒蛋白酶抑制剂cytonic acidA (1)和B (2)。 2.1.5其它类抗癌物质:S tierle DB (1999,2003)等[11] 从北美红杉中分离的内生真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 )产生系列抗肿瘤活性物质sequoiatone A -F 和另一类新的C 架系列物质se 2 quoiam onascinsA -D 。Wagenaar M M (2001)等[12] 从濒临灭绝的薄荷Dicerandra frutescens 中分离出的内生菌Phomopsis longicolla 产生3种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聚物dicerandrolsA 、B 和C 。 Brady SF (2000)等[13] 从一种内生真菌中分离出二种新物质cy 2toskyrinsA 和B ,破坏DNA 和抑制DNA 合成,具有在抗癌方面应用的潜力。张玲琪等分别从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等植物中分离到产抗癌药物长春新碱和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内生菌,从美登木叶中分离到1株球毛壳菌,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出抗癌活性物质球毛壳甲素A 。 从以上可以看出,植物内生菌代谢多种抗肿瘤物质,它为寻找新的抗肿瘤物质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应用前景。2.2 产生抗菌类物质:作为产生抗菌类物质的微生物,植物内生菌是一大类群,能产生多种具有不同抗菌活性的物质,对植物、人和动物病原菌有抑制活性。产生抗植物病原菌物质的内生菌由于产生的抗生素类物质存在于植物体内,所以更有利于 第14卷第2期:692004年4月 生 物 技 术BI OTECH NO LOGY V ol 114,N o 12:69 Apr 12004

羊肚菌国内外研究概况

羊肚菌国内外研究概况 2014-04-19 老刻刀 羊肚菌国内外研究概况 2010-10-08 (1)培养菌核体:选择合适的培养料配方,装入专用容器,装料量占容器空间的70%,在料面隔放一张打孔的厚锡纸,在锡纸上面填装5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按常规灭菌后,将羊肚菌的菌核菌种接种于土层,置于18-22℃培养7-10天,菌丝通过土层延伸到培养料获取营养,土层中生出许多菌丝团块--菌核。 (2)诱导有性生殖:诱导菌核菌丝进入有性生殖状态才生成子囊果。 方法之一:除去外源营养物质,仅由菌核供应营养,迫使营养菌丝发生有性过程; 方法之二:大量注水并不断渗漏,洗除可溶性的营养。 (3)保障原基发育:从现原基到子囊果长到3厘米高这段发育期,生态条件不适(需要羊肚菌的野生条件),子囊果极易败育。 (4)伴生菌问题:羊肚菌生态环境中有一种霉菌(Trichlderma sp)可以促进出菇,这种作用类似银耳的"伴生菌"(香灰菌)。由此可见,搞清羊肚菌的"伴生菌"及其作用,也是人工栽培成功的关键。 2.首次描绘的羊肚菌生活史图:1990年,Thomas研究的羊肚菌生活史中各阶段的细胞学变化,首次描绘出羊肚菌的生活史图。这个成果对羊肚菌遗传育种及人工栽培两方面的研究都十分重要。其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 (1)研究方法:采集野生羊肚菌的子囊孢子,在完全培养基上萌发并插片培养获得营养菌丝。用能使细胞发荧光的染料(吖啶类)对样品进行染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这些样品的细胞学特性。另一些样品用姬姆萨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2)菌丝特征:羊肚菌的菌丝相当粗(直径5-10微米),且分枝较多。菌丝细胞具有多核,极端例子是一个细胞内具有65个核。使用不同的核染料(如姬母萨、吖啶类及光辉霉素)都可观察到核。吖啶类具有较强的荧光,且使用方便,因而它在核观察中尤其有用。大多数菌丝细胞中的核为10-15个,新生出的顶端细胞核数量最少(1-2个核)。菌丝细胞间的中隔物由多孔隔膜组成,某些细胞器及核可由此流通,这可能是每个细胞中核数有差异的原因。 (3)菌落特征: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羊肚菌的孢子可迅速萌发并长成菌落。在22-25℃,5-6天长满8.5厘米的平皿,平均生长率为0.4-0.5毫米/小时。羊肚菌是低温菌,在4℃下12-15天长满同样大小的平皿。羊肚菌菌丝一旦在培养

植物内生细菌3

植物内生细菌3 冯永君① 宋 未② ①博士生,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9770023) 关键词 植物内生细菌 植物微生态学 内共生固氮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有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内共生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农田耕作的单一化,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在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引 言 植物内生细菌名称的由来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起初,人们对健康植物组织中存活的微生物并未引起重视,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从植物的根、茎、叶、穗中分离出来,人们才意识到这些从植物中分离的微生物可能与植物存在某种相互关系.随着对这类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1992年克洛珀[1]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概念.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是一个主动过程,定殖细胞必须是活的和能增殖的;定殖后的内生细菌不会对植物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症状[2]. 虽然植物内生细菌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然而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微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微生态学家以及作物学家的广泛关注.首先,这是因为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完全打破了人们对植物组织的传统认识: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健康的植物组织内是无菌的.虽然在1992年克洛珀提出内生细菌的概念之前的几十年的发展时间里,已从植物组织内越来越多地分离了许多微生物,但人们还是认为这是一些潜在的植物病原菌,因而始终未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克洛珀总结了前人的工作将这些“内生细菌”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后,才使人们意识到不得不抛弃以前的所谓“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的片面性见解,重新面对这个新鲜事物.因而可以说植物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是植物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一次革命.内生细菌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微生态学和微生物学学科交叉的新的生长点. 其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植物体内要含有这些细菌呢?它们的行为是怎样的,有何应用价值?一些初步的研究已经证实,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不仅积极地生存着,而且还能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如固氮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和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等[3].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立即让生态学家和作物学家兴奋起来.人们注意到植物-内生细菌这种和谐共生,互利共栖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所以,开展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不仅对植物微生物学科的基础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目前关于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植物内生细菌是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研究者从植物病理学的角度着手,研究重心是单个微生物及其致病性,目的在于分离内生细菌,鉴定致病性,阻止其进入周围环境.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内生细菌有潜在的植物致病性,它们在侵染健康植物时,不表现实质性的致病症状,但当无病症的健康植物偶然受到来源于生物的或非生物的胁迫条件的威胁,以及受到突然恶劣的环境变化的冲击而造成植物自身的防御功能严重削弱时,一部分内

羊肚菌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6—02—28 作者简介:高成华(1980-),女,辽宁法库县人,助教,主要从事酶的提取纯化、食用菌及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研究.【实验技术研究】 羊肚菌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高成华,吴 雪 (抚顺师专,辽宁抚顺113006) 摘 要:从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碳源、氮源、酸碱度、温度、光照等方面探讨羊肚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适宜在PDA 固体培养基以及黄豆芽———玉米粉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pH 范围为6~7,最适温度为25~33℃之间,并且在光照条件为弱光时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较好. 关键词:羊肚菌;菌丝体;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Q93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6)04-0104-04 羊肚菌又名羊肚菜,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特殊、食药兼用的珍贵真菌.目前,大规模商业人工栽培羊肚菌有一定困难,但有资料显示,60年代以来,美、法等国开始大规模生产羊肚菌菌丝体,用以制造调味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这说明羊肚菌菌丝体的应用价值也是相当高的,而且,羊肚菌菌丝体的生产 较子实体的生产要容易[1].因此,深入了解羊肚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而使菌丝体的产量增大,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3].本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材料由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1 实验方法[2]、[4] 111 不同固体培养基试验(见表1) 表1 固体培养基种类及配方 培养基名称 配 方查氏(M1) 蔗糖30g ,硝酸钠3g ,磷酸氢二钾1g ,氯化钾015g ,硫酸镁015g ,硫酸铁0101g ,琼脂20g ,水1000m L ,pH=7葡萄糖硝酸盐(M2) 葡萄糖20g ,硝酸钾1g ,磷酸氢二钾015g ,硫酸镁015g ,氯化钠015g ,琼脂20g ,水1000m L ,pH =7高氏一号(M3) 淀粉20g ,硝酸钾1g ,硫酸铁0101g ,磷酸氢二钾015g ,氯化钠015g ,琼脂20g ,水1000m L 淀粉铵(M4) 淀粉10g ,硫酸铵2g ,磷酸氢二钾1g ,硫酸镁1g ,碳酸钙3g ,氯化钠1g ,琼脂20g ,水1000m L PDA (M5)土豆200g ,蔗糖20g ,琼脂20g ,水1000m L ,pH =7 112 不同液体培养基试验(见表2) 113 不同碳源试验按照表1中葡萄糖硝酸盐培 养基配方,以硝 酸钾为氮源进行 碳源试验,记录 表2 液体培养基种类及配方 培养基名称 配 方PY P (I )土豆20%,酵母膏011%,蛋白胨011%,葡萄糖2%,硫酸镁011%,磷酸二氢钾011%MY P (II )麦芽汁30%,酵母膏011%,蛋白胨011%,硫酸镁115%,磷酸二氢钾011%CYG (Ⅲ)玉米粉2%,酵母膏011%,葡萄糖011%,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11%黄豆芽———玉米粉(Ⅳ )黄豆芽(煮汁)100g ,玉米粉30g ,磷酸二氢钾015g ,硫酸镁013g ,水1000m L 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碳源. 114 不同氮源试验 仍采用113中的固体培养基配方,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氮源试验.记录一次菌丝密度、菌落颜色,并测量一次平板菌落直径,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氮源. 115 不同pH 值试验 根据表3数据,混合配制成5个pH 梯度缓冲液. 记录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pH 值.116 不同温度试验 表3 缓冲液的配制 单位:ml pH 56789磷酸氢二钠1013012163161471914520100柠檬酸91907137315301550 选取3个温度梯度(17℃、25℃、33℃ ),将接种后的土豆加富培养基在3个温度下遮光培养.记录第8卷第4期2006年12月 辽宁师专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T eachers College V ol 18N o 14Dec 12006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发表时间:2018-11-07T14:26:43.09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作者:代娇朱卫波代雨通讯作者 [导读]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与宿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随着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深入,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已成为研究热点。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都有影响,内生真菌活性成分已成为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及新药物的潜在资源。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与宿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发酵;代谢产物;药用价值 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 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被感染的植物不表现明显的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的方法,以及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微生物 DNA 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性。内生真菌不但可以自身合成药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促进宿主植物合成活性成分的能力[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将为利用其进行工业发酵,生产新型活性化合物开辟新的途径。 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菌株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研究的基础。由于环境的改变,内生真菌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数量、种类等都会受到影响[2]。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繁琐的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分类鉴定。 3 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 3.1抗肿瘤活性物质 某些抗肿瘤药用植物中部分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已有不少学者从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植物中寻找能产生抗肿瘤成分的内生真菌,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肿瘤化合物。1993 年 Stierle 等[11]首次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o)的韧皮部分离到一株能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随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种红豆杉中也分离得到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除紫杉醇外,人们还研究了可以产其他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陆续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Ying)、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等药用植物中分离出了能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这为药用植物内真菌发酵生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3.2抗生素类活性物质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产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李雅等发现,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Castillo 等从蛇藤(Kennedia nigriscans)中分离到一株能抑制多种致病霉菌的内生真菌。Thongchai 等从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能够产生明显的抑菌活性,并得到了具有该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3]。 3.3其他活性物质 研究发现内生真菌还能产生其他活性物质,如降血糖活性物质、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等。Salituro 等从非洲热带雨林植物的内生真菌 Pseudomassaria sp.中分离到一种非肽类代谢物,可使人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 β- 亚基磷酸化,并使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底物也磷酸化,从而激活蛋白激酶 B,具有模拟胰岛素的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浓度。周生亮发现4株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菌丝和发酵液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 4 内生真菌与宿主的相关性 4.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内生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植物以其内生真菌的组织、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内环境;而内生真菌则以宿主植物的组织、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外环境,吸收宿主植物的营养,并得到保护。内生真菌能够参与植物活性成分的合成,或通过诱导物胁迫宿主植物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内生真菌在体外培养时可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内生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内生真菌也可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或直接产生拮抗物质而抑制病原菌,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此外,内生真菌还能增强宿主植物的抗逆性[4]。 4.2内生真菌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成分机制的探索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生物类群,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也十分丰富,很多实例证明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目前,解释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成分机制的理论主要有二:一是生物间的“基因水平传递”,即认为具有相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途径,是获得了相关基因的直接传递;另一个是“内共生理论”,认为在共生体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一旦在其次级代谢中出现了有用生化的途径,它就能被其他生物所利用,表现出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 5 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发育中的应用 一些内生真菌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有关,深入研究可能对药用植物的人工种植有重要作用。由于内生真菌对植物的促进生长作用,可将相应内生真菌接种于生长缓慢、自然繁殖困难、濒危的药用植物中,促进其生长,提高药用植物产量。开唇兰小菇、石斛小菇、兰小菇等 3 种小菇属植物的内生真菌对兰科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金线莲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铁皮石斛和金线莲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一些珍稀名贵中药的形成也与其体内的内生真菌有关。沉香、降香等名贵药材的形成也与内生真菌有关。由此可见,将植物内生真菌接种于与微生物关系密切的中药,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克服传统中药有效成分含量低的问题和资源不足的限制。 6 内生真菌研究开发新药的前景与展望 近年来化学合成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使人们望而却步,人类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愈来愈大。目前超过40%的临床药物是天然产物或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