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既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讨论课。

(一)课堂讨论的形式

课堂讨论,按人数的多少,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有时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或让前后桌的4名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规模小,发言充分,使同学能更多地参与讨论。

2.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或大组讨论,人数多,能集思广益;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直接了解学生情况;讨论也容易深入,师生间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按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辩论式、演讲式、对话式、咨询式、设置情境式和调查研究式讨论。

1.辩论式讨论

对一些有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的讨论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事先,可让同学作一些准备,按不同观点推选出善辩者4—6名,组成对立面的正反双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辅导或提供必要的资料。这种形式的讨论,由于双方都作了认真准备,对自己的观点考虑成熟,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又因辩论具有对抗赛的性质,刺激性较强,所以辩论过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2.演讲式讨论

它适合于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激励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例如,学完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节之后,开展“我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短小演讲。但这种讨论形式对学生各方面要求比较高。

3.对话式讨论

针对讨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阐明观点,以达到沟通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这种讨论的特点是突出对话,大家有问有答,平等交流。例如,“情趣与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何,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吗?”“通过学习,你准备今后如何拓展你的兴趣?”这种形式的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思想交流,是对知识单向传递观念的突破。

4.咨询式讨论

课上指定一个小组或某些人为咨询小组,由他们扮演教师的角色,承担回答班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或由他们发布讨论命题,组织全班讨论。例如,“人类和其他生命体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人类践踏其他生命有什么危害”等。由咨询小组收集命题,课上发布命题并组织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以及组织、应变能力。

5.设置情境式讨论

对一些有着丰富内涵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可采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即运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有趣的小品等形式,引出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例如,“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让学生先采用小品等文艺形式表演,然后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然后概括抽象,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特定情境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借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6.调查研究式讨论

让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以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交流,解决疑问。例如,一位老师在上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她课前让学生到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展调查,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写成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发言并展开讨论。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课堂讨论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各年级教材、学生素质的不同,教师特长各异,所以不能采用同一种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二)运用讨论法的基本环节

要搞好课堂讨论,离不开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运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应该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是在讨论前,要有准备。教师要提出讨论题目和具体要求。设拟的讨论题要难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题目小而精,不要大而全;易于联系实际,力戒“空对空”。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教材和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同时,做好小组长的训练工作,使组长懂得如何主持小组讨论以及有关注意事项。总之,教师要做好讨论的布置、检查、督促工作,保证讨论顺利进行。

二是在讨论中,要有引导。首先,要善于设置对立面,有意设立逆命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把很多意见,很快归纳出几种不同见解,让学生比较鉴别。其次,要耐心疏导,因势利导,调动全体讨论者的积极性,形成民主、平等的共同磋商气

氛,让大家都能大胆发表见解,把讨论引向深入,使问题得以解决。学生有时会偏离题目而高谈阔论,争论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把握住讨论方向,引导讨论围绕中心议题开展。再次,要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或用实例来论证观点,或用学过的观点来剖析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使讨论既能进一步明确事理,又能理顺思路,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是在讨论后,要有总结。对学生的准备情况、发言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讨论问题应表明自己的观点,要充分肯定有创造性的见解或联系实际较好的发言。对讨论中提出的不正确观点,也要给予客观的科学分析,使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26】一位教师在上“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时,出示3个例子:

例子1:小华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身。从此,小华闷闷不乐,沉默寡语,时常发呆,甚至以泪洗面,学业也一落千丈。请你帮小华想想办法,摆脱这种情绪。

例子2:小琳课后在帮同桌小明捡文具盒时,被小明误以为是她摔坏了自己心爱的文具盒,并一口咬定是小琳摔的,非赔不可。小琳委屈极了,请问小琳该怎么办?

例子3:初一某班同学小A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回到家还挨了父母的批评,请问小A同学该怎么办?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肯定学生想了一些很有用的法子,其实学生已经在自觉不自觉的过程中,应用调节的方法了。然后再结合学生的方法和举例引导大家学习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够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通过例子展开讨论,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然后,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总结,引导学生到所学的知识上来。

(三)运用讨论法应遵循的原则

采用课堂讨论法,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主体和主导的统一原则。学生是讨论的主人,课堂讨论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讨论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探讨问题的机会,在此要调动平时成绩较差或胆小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要对讨论的题目进行必要的分析说明,讲清题目的内涵和思路。对讨论的内容要进行正面引导,使讨论后绝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教材

中所阐述的正确观点。凡是离开课堂讨论中心议题的谈论,须给予纠正。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使课堂讨论健康发展。

第二,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原则。讨论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往往就身边的或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议论纷纷,存有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探讨各种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既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又能用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坚持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长期封闭教学的模式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定势。课堂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让学生从僵化的、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下解放出来。但排斥集中思维,一味追求标新立异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发散的集中不能发展;而没有集中的发散,失去出发点,容易不着边际。坚持二者的统一,则可以使学生思维得到科学的发展。

总之,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求得共识,获得新知;它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它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造成一种教学民主的良好风气。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数学知识也体现了很强的基础性,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较为枯燥的数学学科教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上,更不能做到高效学习,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转变教学模式。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下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本文结合现阶段的社会理论实际,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实际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知识提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认为一个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境教学法作为新时代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展示丰富多彩的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 1创设有效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来源于英国应用语言学,他们强调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左半球主管逻辑性等较为理性的思维,同时也负责语言能力;同时,大脑右半球是较为感性的,主要负责情感,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来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的过程,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和学生的听觉感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发挥大脑一半的思维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经说过,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即对知识的认识要从理性转化到感性阶段,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将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讲解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有效情境,展示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新的环境氛围中,注重情境教学法中的情感性和形象性,根

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思品课教学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可以较好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等。 讨论式教学法能有效改善思品课的枯燥乏味,却给广大思品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思品课这门学科在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一,很少有学生会像学习语数外那样自己进行预习准备工作,因此讨论前的准备主要还是由教师布置和展开。思品课是社会课,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果教师想要通过讨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不进行充分的准备是不大可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的。 一、教师应该仔细阅读研究教材,搜集相关时事资料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深入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容。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准备教案、板书讲课和写出答案及讲解的流程,而是要有新的思维方式,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初中思品教材尤其是九年级教材几乎每年都随着时事的重大革新而发生变化,近几年来汶川地震的案例,十八大的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要求等陆续加进初中思品教材中,初中思品教材改变了以往那种“观点—论述—事例论证—问题思考”的呈现方式,而是活动在前,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教材的理论性减弱了,实践性增强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同时,思品学科是有一套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这些对于教师来说增加了教学难度,逻辑的严密性受到挑战。因此,教师既要落实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其知识结构,又要使课堂活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讨论式教学法的“新”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与探索性。教师在选择讨论的问题时,一般将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的讨论有广度性、深度性和创新性。思品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时代嗅觉,关注每天的时事新闻,特别是通过研究国家的重大政策,重大事件的发生变化,将这些时事内容与思品课教材教学相联系,为丰富讨论式教学的素材和议题做好准备。 二、教师要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讨论形式 一节课讨论时间、座位的安排和讨论形式是全班性或是小组性的或是同桌讨论,这都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都是灵活的,且都是促使讨论式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达到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讨论素质的训练。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接受能力等情况。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平时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当然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光靠思品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实现的。因此,思品教师从初中起始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观察班级和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总体上在哪些能力上表现得较强,哪些方面比较弱,在思品课堂上教师要抓住该班学生的优点,利用这种优势让他们体会到讨论式教学的乐趣和成果。比如A班学生表达能力强,那么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根据情况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反馈,大力表扬和鼓励;B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那么教师对于该班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创新就应该有所设想、有所准备,讨论本来就是开放性的,学生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也是正常的,教师只有课前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多阅读资料,做足准备,才能很好地应对。总之,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详细了解才能掌控讨论的节奏,真正达到讨论目的。 三、教师要精心准备讨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 讨论题目和讨论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是一次课堂讨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一般在讨论内容的选择上容易出现四种问题:一是题目设置过于简单,不值得讨论;二是题目设置太难,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没法讨论;三是问题设置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不想讨论;四是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设置讨论题目时应该努力做到把讨论题目具体化、明确化、层次化,可以有意将讨论内容设置成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讨论的热情,在难易程度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设置那种使学生必须在经过集体的努力后才能较好地得出结论的议题。互联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杂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最新文档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 文献标识码:A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 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专业英语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一)任务前的准备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学生就必须要达到知识目标的要求。教师给出任务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完成,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前的一些准备。还要注意把学生置身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追切需要。 (二)提出任务 在提出任务时,应当注意任务不能太大。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难点不能太多。通常在针对低年段学生时,任务的要求要非常明确,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去做。而在针对高年段的学生时,教师只需要对结果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例如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在英语课堂上我经常采用故事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和表现欲强,爱唱、爱演、爱听故事。而故事里有讲解、有音乐和丰富的画面,由于故事知识涵盖面广、语言信息量大,同时又蕴含了一定的寓意,因此故事能轻而易举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既符合其思维习惯,又能满足其积极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儿童始终对学习保持浓厚的求知欲。 故事情景教学法是指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为主干,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和需求的故事情境来进行教学,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声音、图画、肢体语言、多媒体等,以达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效果。它以故事情节为教学载体,以兴趣为支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把教学目标渗透其中,把教学内容融合其中。 比如在讲现在进行时涉及的单词和句型时,利用一组画面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现在分词。动物们walking,遇到难走的高低不平的石头jumping,遇到河流swimming,累了sleeping,时间来不及了running或flying来参加生日会的合理情景,不留痕迹地完成了单词的呈现。故事里有大量重复性的语言,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句子的不断重复,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记忆,反复讲述故事,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复述,并能较轻松地记住这些词汇和句型。生动的故事把这节课的语言点不知不觉中装进学生的脑海中,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点。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以及学生面对新知的陌生感,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的整体故事清净设计的教学目的,只在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词汇操练的意义,代替了枯燥的机械操练,让教学难点在学生趣学、乐学中引刃而解。无需机械单调的重复,无需刻意的记忆,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掌握进行时态的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堂简单的单词句型教学课,使之成为一堂内容丰富、有趣的故事教学课。操练中锻炼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

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 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 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 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

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导语】讨论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综合学界的看法,讨论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帮助参与者对正在思考的论题形成更具批判性的理解;(2)提高参与者自我意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3)当有人率真而真诚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时,培养参与者对不断出现的不同的观点正确评判的能力;(4)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来帮助人们通晓外面世界的变化。讨论是实现人们互帮互助以及培养人们情感,发展人们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只有满足这几方面才能使民主参与成为可能。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指由教师引导、组织、参与、催化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为什么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学会讨论有助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可打破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处于主动状态,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承认和研究学生的假设,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尊重,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使之成为知识的共同的创造者,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协调整体的发展。 ◆什么时候适合这样做?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历史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教师和学生是否具备相当的讨论式教学法的知识、方法、观念? ·教师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典范作用? ·供讨论的问题是否可操作并具备成为课堂讨论对象的价值?教师是否能够准备较充分的促进学生展开讨论的材料?是否保证学生提前并同等地获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字数:2870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情景教学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本文主要阐述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以及情景教学法的理论背景,从而在理论方面证实情景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感过滤假说;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91-02 为了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对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整理,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也叫视听教学法,它是一种结合视觉和听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手势、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简单来讲,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意采取一些措施为学生创造某些情感和特殊的环境。它起源于帕尔默(Palmer)的口语教学法,由英国著名的学者霍恩比(Hornby)倡导。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情景教学法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古根汉(G. Gouhrnein)和古布里纳(P. Guberina)。在1970年后,情景教学法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英国的学者Hornby主张,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要先向学生介绍新的单词和句型结构,为阅读文章做好铺垫,然后再进行文章的处理。他认为,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时,一定要与教学情景内容结合起来。他的情景教学法的提出,为后来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Hornby (1981)认为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自从情景教学法传入中国,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开始了对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世生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创设场景,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于瑶(2003)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的对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主要源于弗斯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是根据言语背景和上下文来寻求意义”。她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努力创造出各种真实自然的教学情景,学生沉浸其中,并感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

杭州市化学会 年年会论文 2004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 桐庐中学姜永良 311500 摘要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都相当盛行,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该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本文就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基本条件、程序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运用 近几年来,我们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法”、“单元教学法”、“研究探索法”、“程序启发教学法”等,它们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的。课堂讨论在国外也十分重视。在美国和日本中学各年级的教学中,课堂讨论相当盛行;在俄罗斯的新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年级必须更多地进行讨论式的课业。”奥斯本所创立的一种所谓“智力激励法”实质上也是讨论法。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关键是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能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讨论式教学的信息交换模式是: 这种模式决定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精选三篇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标》阐述: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

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 (1)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是敲门砖的作用,也不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注意问题: (1)情境设置不应唯一的被理解为生活情景。 (2)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并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必要转化,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二)探究体验 本环节包括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标》阐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②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以项目为主线,注重过程.(2)问题导向。(3)产品导向.(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学生主体。(6)教师主导。(7)适合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确定项目 原则上,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要基于所有现实问题进行开发,这样的话,项目的目标和其中的任务就能与职业现实紧密联系.教师的任务是开发一个与职业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项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应同时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元素,项目成果能够明确定义将设计的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确保项目工作进行的空间、技术、和时间等前提条件。 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应由项目所有参与人员共同确定。项目可由教师单独确定,也可由师生共同确定,也可由学生围绕教师的要求自主确定.这样能够有效激励参与人员来实施项目,并唤起所有参与人员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一个项目又可以分为2―3个子项目或任务。有些难度较大项目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 2。制定计划 本阶段中心任务:学生通过调研、实验和研究来搜集信息、来决策,如何具体实施完成项目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讨论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0-08-10T15:33:36.93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1期作者:袁丞墅 [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江苏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248-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如何。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探索和理论全部都会落空。”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常以教师的讲述和示范为主,却忽视了师生间的交互作用,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效率低。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法、谈话法为主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融入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我们每个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一些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讨论,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为:学生个人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总结提升。在整个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掌握讨论的节奏,让整个教学流程可以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生物课堂教学较多地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比较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机会,完完全全的成为了课堂上的“录音机”。 讨论式教学法则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向小组其他成员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并且在学生交流各自观点时,也很可能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自主发言或主动提问,更缺乏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能力,即使有个别同学被教师“抓阄”式的点名提问,也只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在生物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很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种课堂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有批判性的讨论,使参与学习,融入讨论的每个学生逐渐形成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认真倾听小组中每个人的发言,逐渐认识到讨论中不应该只会指责别人或在讨论中一直讲话,学会了沉默和反思。在讨论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一起探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讨中进行感悟、作出判断、调整思维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无论是课堂中的口头表达,还是作业、试卷上的书面表达,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不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讨论式教学法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意识到相互交流看法的困难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立即被对方理解的无奈。这时,他们会努力尝试通过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同组的其他成员来认可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学会了用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学会了用类比和比喻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变通的理解他人的思维框架。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注意问题 (一)组织问题 讨论式教学法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课堂教学成为了一种“放羊式”的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名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完全放任自由,使课堂成为了吵吵闹闹的“菜市场”,又不能一味打压教育,使课堂变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 (二)引导问题 引导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给学生以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假设、细心求证,但引导不能成为一条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把讨论式教学转变成了变相的传统式教学。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应做到“引而不定,导而不限”。 (三)分组问题 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分组讨论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讨论方式,这种讨论方式具有可操作、易参与、效率高等优势,而想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要做好分组这一关键环节。分组时要做到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人数、座位、组内人员的生物基础,甚至是性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讨论时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 无论是从教学理论,还是从教学实践来看,讨论式教学法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必需提出的是提倡讨论式教学法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继承的东西。我认为,可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观念,将传统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进行穿插、融合和创新。这样,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去了解生物科学,热爱生物科学,一定能够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一定能够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二、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三、中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理科学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新的知识需求与其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一、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大有益处。每一位教师实行课堂改革,新课改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感受新内容。现在的数学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时都设置了问题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3)利用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数学的问题情境。 (4)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是每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导演者”和“表演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

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摘要: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 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仅靠教师 “满堂灌”,很难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在高职教学中采取启 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即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或遇到问题时不直接告诉他们答 案,而是予以点拨和诱导。启发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 分析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相 互间的讨论得出正确结果。它能提高看问题的全面性,有说服力且印象深刻; 研究式教学,是对问题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钻 研、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研究式学习甚 至能发现现有知识的某些不完善、不准确,质疑其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积 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品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目的是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相适应,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显然,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则应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所以目前两年制高职教育很受推崇。要在两年中完成过去三、四年完成的任务,就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较大改革。近年来在“汽车构造”等课程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摒弃了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法,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081556.html,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作者:芮守文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0年第11期 我校语文教师从2005年以来一直坚持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学。实践中见证了讨论式教学法的诸多优点,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各位教师努力下,总结形成了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系统。为了和大家一起运用好讨论式教学法,笔者把用好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应充分认识讨论式教学法理论 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课堂讨论、积极发言、纠正错误、认真总结、课后书写学习笔记。讨论过程是开放的,是适时而变化的。教师是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信息整合者、点评者。讨论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涉及人文科学。设置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可由学生提出、教师提出或者师生共同提出。讨论的结果有时需要“统一”,有时需要“发散”。讨论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三种。讨论式教学法环境的设置应在教室黑板上或多媒体演示屏上醒目地书写出所讨论的论题。可在教室的四周张贴、摆放与讨论有关的图片、资料书籍等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老师也可将有关资料整合后提前发放给每位同学。讨论可在教室进行,还可在课外进行,在课堂内可以通过变换座位的形式开放学习空间。如,课桌摆放成圆形、半圆形、马蹄形、梯形、三人或四人围坐分散形。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就变成了弹性空间。 二、教师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 为了让讨论的过程有序进行,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师课前要为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走进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亲自把涉及本课教学的练习题、探究题、赏析题做一遍。甚至根据需要还要反复推敲,得出最佳答案。只有经过研读,认真做习题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弄清楚教材的编排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预想到学生在讨论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出现什么困难。其次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即将讨论问题的兴趣,是否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矛盾越激烈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预习情况、最后是因地制宜,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