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及其发展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及其发展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及其发展

2010年(第39卷)第3期甘肃科技纵横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及其发展

赵静,王智平,王克振,冯晶晖

(兰州理工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本论述简要介绍了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发展,重点阐述了CdS和ZnS缓冲层的研究现状,指出缓冲层的制备工艺上以化学水浴法居多,从成膜机理到工艺参数的优化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对真空蒸发法的制备工艺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蒸发温度、衬底温度和沉积温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上。最后指出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问题:一Cd对环境的污染,二化学水浴法不利于工业化大生产。

关键词:CIGS;薄膜电池;缓冲层;CdS薄膜;ZnS薄膜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典型结构为Al/MgF2/ ZnO/CdS/CIGS/Mo/衬底,并以衬底为支撑。该电池成本低,性能稳定、抗辐射能力强、光电转换效率高、光谱响应范围宽、弱光性好,有可能成为未来光伏电池的主流产品之一。不加缓冲层CdS,其转换效率只有7%。如果在ZnO和CIGS之间加上缓冲层CdS,则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11%至13%,缓冲层改善了CIGS太阳能电池的性能[1]。由于缓冲层中含有有毒元素Cd,限制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使用;同时其制备工艺通常采用化学水浴法,但制备电池器件需要进出真空室,不利于一次成型,限制了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正是由于缓冲层对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有着重要影响,使得很多学者对它做了深入的研究。

1缓冲层的形成及发展

1974年Bell实验室的Wagner等人[2]采用提拉法制备出了第一块CIS太阳能电池。到了1975年,经过结构改进,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2.5%,这是CIGS 太阳能电池的雏形。1982年Boeing公司采用ZnxCd1-xS代替CdS,电池效率为10%[3]。直到1985年,R.R.Potter等人[4]才研究出了目前这种CIS电池的基本结构,即其中铜铟硒(CIS)为吸收层,CdS为缓冲层,ZnO 为窗口层,这种结构改善了电池的短波响应。薛玉明等人[5]建立异质结模型,得出了形成异质结前后的能带图。蒋方丹等[6]对CdS做为缓冲层的作用和弊端做了分析。认为CdS是非常适合作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材料,但由于Cd有毒、能隙偏窄、制备工艺不匹配等因素的制约,限制了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因此,目前对缓冲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无镉缓冲层材料方面。2CdS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

2.1化学水浴法(CBD)

化学水浴法是在溶液中利用化学反应在衬底上沉积薄膜的一种技术。因为它成本低、工艺简单、成膜质量好、反应参数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人们从成膜机理到浓度、温度等参数优化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2.1.1成膜机理的研究

周向东等人[7]对成膜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CdS薄膜的成核机理是Cd(NH3)42+先附着在衬底表面形成晶核,然后Cd(NH3)42+和S2-同晶核作用长大成膜,此时Cd(NH3)42+在热驱动下变得不稳定,放出氨气,同时Cd2+同S2-相互作用形成CdS。

2.1.2浓度对CdS薄膜质量影响的研究

南开大学的孙云、敖建平等人[8,9]研究了醋酸氨、硫脲的浓度对CdS薄膜晶相、S/Cd原子比、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醋酸氨的浓度有利于立方相的生成,以立方相CdS制备的电池最佳效率可达到12.17%;沉积速率和S/Cd原子比随着醋酸氨、硫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李华维等人[10]研究了Cd2+浓度对薄膜晶相的影响,发现随着Cd2+浓度(0.002~0.008mol·L-1)增加,沉积速率加快,薄膜晶相由六方相向立方相转变。可见关于对各溶质的不同浓度对CdS薄膜的晶相、沉积速率、S/Cd原子比和形貌的影响都做了研究。2.1.3PH值对CdS薄膜质量影响的研究

崔岩等人[11]通过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在8.43~10.09间变化,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能隙等特征。结果表明,薄膜全为立方晶型,随着pH值的降低,晶粒尺寸逐渐变大,颗粒尺寸逐渐变小,晶粒倾向于沿着立方(111)面择优生长,能隙增大。敖建平

资源环境70

甘肃科技纵横2010年(第39卷)第3期

等人[8]指出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值增大,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增大,S/Cd原子比增加,立方晶的比例逐渐增加,六方晶的比例减少。可见pH值对薄膜的晶相、晶粒尺寸、颗粒尺寸都有影响。

2.1.4温度对CdS薄膜质量影响的研究

周向东等人[7]对不同温度下沉积CdS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谱作了分析,说明要达到一定的反应温度即要提供足够的能量才能使CdS成膜。李华维等人[10]指出可以通过提高反应温度(80~90℃),来加快沉积速率,促进CdS薄膜立方相的生成。

2.1.5其它参数对CdS薄膜质量影响的研究

孙学柏等人[12]研究了直接退火处理和涂敷CdCl2甲醇饱和溶液后退火处理对CdS薄膜的影响。实验表明直接退火后,薄膜由立方相和六方相混合组成,且表面粗糙;CdCl2处理和退火后晶相转为六方相、晶粒明显增粗增大、缺陷减少、光学性质明显改善。张辉等人[13]对热处理温度为300℃和350℃两种情况下得到的薄膜做了对比。在350℃,N2保护下热处理2h可以得到结晶良好、表面均匀光滑、立方相CdS薄膜;而在300℃的情况下形不成立方相。通过前面的综述可以看出,溶液的浓度、pH值、温度等参数对CdS薄膜的晶相、晶粒尺寸、颗粒尺寸、S/Cd原子比都有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当的多。

2.2真空蒸发法

杨定宇等人[14]对近空间升华和电子束蒸发制备的CdS薄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近空间升华法的衬底温度(550℃)较高和沉积时间较长,导致CdS薄膜S/ Cd原子比及禁带宽度都比电子束蒸发制备的偏大。何智兵、韩高荣[15]研究了真空热蒸发制备的不同衬底温度下CdS薄膜的光学及电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CdS薄膜的晶体生长更好,晶粒尺寸增大,薄膜的层状结构更加完善,该方向上的平面电阻率减小;硫元素和镉元素的化学匹配更为理想,镉离子的掺杂减少,截面电阻率增大,光敏性更好。衬底温度高于150℃后,CdS薄膜的择优取向性逐渐变差,平面电阻率增大;薄膜中产生了更多的缺陷和微应变,截面电阻率减小,光敏性变差。单玉桥等人[16]也对不同衬底温度下CdS薄膜的性能做了研究。究结果表明,不同基片温度下所制备的CdS薄膜主要为六方相,在(002)晶面有高度的择优取向;对可见光的透光率都超过70%;薄膜的电阻率随基片温度(20~100℃)的升高而增大。

3ZnS缓冲层及其制备工艺

ZnS薄膜与CdS薄膜相似,可取代CdS缓冲层。ZnS带隙(3.84eV)比CdS(2.4eV)的更宽,可以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ZnS与窗口层ZnO材料相近,可形成优质的p-n结,晶格匹配好。

3.1化学水浴法

化学水浴法制备ZnS和CdS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有着相同的成膜机理,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了制备工艺参数的优化上。张萌等人[17]研究了分散剂丙三醇对ZnS薄膜的影响。刘琪等人[18]对三种(氨水、氨水-联氨、柠檬酸钠)络合剂的效果做了对比。然后他们[19]又重点研究了联氨对薄膜沉积速度、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张萌等人[17]发现,在反应温度为75℃时,可以得到平整均匀的薄膜,继续升高反应温度,则ZnS沉积速度加快,薄膜表面不平整,有少量的凹陷,影响缓冲层的光学性能。刘琪等人[20]对ZnS薄膜的沉积速率与溶液温度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实验中发现水浴温度升高,薄膜沉积速度明显加快,但溶液中出现粉尘速度也加快。

3.2真空蒸发法

日本学者Islam等人[21]研究了用分子束外延法(MBE)制备缓冲层ZnS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与以CdS和ZnS/CdS做为缓冲层的CIGS电池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以ZnS作为缓冲层的电池与CdS的对比,其性能非常的差,但是以ZnS/CdS作为缓冲层的电池性能就很好,其转换效率最好可以达到16.87%。黄剑锋等人[22]研究了蒸发温度对所制备薄膜物相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蒸镀温度比较低时(T=1180℃),原子扩散动能较小,薄膜的沉积量很少,随着蒸发温度升高到1200℃,薄膜的物相主要为闪锌矿并呈(111)晶面取向排列,此外,还有少量的纤锌矿相。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原子扩散温度太大,薄膜的结晶程度下降、厚度降低。

4其它缓冲层研究

因为Cd有毒污染环境,而且CdS的带隙偏窄,造成太阳能短波波段的损失,所以需要找出一些材料来代替CdS做为缓冲层,即无Cd薄膜太阳能电池。除了前面讲到的ZnS以外,还有InxSy、ZnSe、ZnO、SnS、Sn (S、O)、In(OH)等也在相关文献中被提到[23]。InxSy其带隙宽度2.4~2.8eV,有利于350~500nm的光透过,是非常适合作缓冲层的一种材料。K.Ernits等人[24]采用超声喷雾法(USP)沉积InxSy薄膜。研究发现InxSy/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对350~500nm的光吸收比CdS/CIGS组

资源环境

71

2010年(第39卷)第3期甘肃科技纵横

成的高15%,但是后者在500~700nm的吸收比前者高15%。CIGS/InxSy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高达16.4%。2003年,N.Barreau等人[25]第一次在衬底温度为200℃时,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含有钠的In2S3薄膜,并且通过改变钠的含量,其能隙在2.15eV到2.90eV之间可调,最后得到的电池效率为8.2%,比用化学水浴法沉积的CdS作为缓冲层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10.2%)要低一些。Siebentritt等人[26]对金属有机化合物MOCVD法ZnSe薄膜的沉积温度和沉积时间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过高的沉积温度和过长的沉积时间都会影响吸收层的性能,光促进MOCVD法可以使沉积温度降低到265℃,沉积时间降到3min以内,最终得到的CIGS/ZnSe电池的效率为11%。

5结束语

发展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要发展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小的电池。现在只考虑缓冲层,就适合大工业生产来讲,真空镀膜技术比化学水浴法占有优势;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无镉电池是一个研究的热点,而且现在已经发现了多种适合作缓冲层的材料,并且有些单位已经做出了效率较高的无镉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参考文献:

[1]Peter Arment Eschbach,Investigation of buffer layers in copper indium gallium selenium sulfur solar cells,PhD.

Thesis,2002,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2]S.Wanger,J.L.Shay,P.Migliorato,et al.CuInSe2/CdS heterojunction photovoltaic detectors[J].Applied Physics

Letters,1974,25:434-435.

[3]R.A.Michelsen,W.S.Chen.Polycrystalline thin-film CuInSe2solar cells[C]//16th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Moscow:IEEE Piscataway,1982:781-785.[4]R.R.Potter,C.Eberspacher,L.B.Fabick.Device analysis of CuInSe2/(Cd,Zn)S/ZnO solar cells[C]//18th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Las Vegas:IEEE

Piscataway,1985:1659-1664.

[5]薛玉明,孙云,等.CIGS薄膜太阳电池异质结的结构初析[J].人工晶体学报,2004,33(5):841-844.

[6]蒋方丹,冯嘉猷.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几个基础问题研究[J].前沿发展,2006,35(11):957-960.

[7]周向东,李子亨,李志有.化学沉积法制备CdS纳米薄膜及

成膜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2007,45(1):116-120.

[8]孙云,敖建平,等.化学水浴沉积CdS薄膜晶相结构及性质[J].半导体学报,2005,26(7):1347-1352.

[9]孙云,敖建平,等.CIGS电池缓冲层CdS的制备工艺及物理性能[J].太阳能学报,2006,27(7):682-686.

[10]李华维,羊亿,等.化学沉积法中立方相和六方相CdS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J].太阳能学报,2007,28(5):508-512.[11]崔岩,介万齐,等.pH值对CBD-CdS薄膜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9,40(2):197-200.

[12]孙学柏,张希清,等.CdS薄膜的化学沉积法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32-34.[13]张辉,杨德仁,等.化学沉积法制备CdS薄膜及性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24(1):1-4.

[14]杨定宇,郑家贵,等.CdS多晶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功能材料,2009,40(9):1499-1501.

[15]何智兵,韩高荣.CdS薄膜的光学及其电学性能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4,24(2):125-128.

[16]单玉桥,党鹏,等.真空蒸发法制备CdS薄膜及其性能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9,30(3):392-395.

[17]王应民,张萌,等.化学浴沉积法制备ZnS薄膜.[J].南昌大学学报,2006,30(3):279-282.

[18]刘琪,冒国兵,敖建平.络合剂对化学水浴沉积ZnS薄膜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7,38(3):382-385.

[19]冒国兵,刘琪,敖建平.联氨对化学水浴沉积ZnS薄膜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07,28(5):671-675.

[20]刘琪,冒国兵,等.化学水浴沉积CIGS太阳电池缓冲层ZnS薄膜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28(2):155-159.[21]M.M.Islam,S.Islam,et al.CIGS solar cell with MBE-grown ZnS buffer layer[J].Solar Energy Material&Solar

Cells,2009,93:970-972.

[22]黄剑锋,王艳,等.蒸镀法制备ZnS光学薄膜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38(增刊1):490-492.

[23]沈辉,陈菊芳,郑广富.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评论,2007:767-771.

[24]K.Ernits,D.Bremaud,et al.Characterisation of ultrasonically sprayed InxSy buffer layers for Cu(In,Ga)Se2solar cells.

[J].Thin Solid Films,2007,515:6051-6054.

[25]N.Barreau,J.C.Bernede,et al.New Cd-free buffer layer deposited by PVD:In2S3containing Na compounds[J].

Thin solid Films,2003:326-329.

[26]Susanne Siebentritt,Timon Kampschulte,et al.Cd-free buffer layer for CIGS solar cells prepared by a dry

process[J].Solar Energy Material&Solar Cells,2002,70:

447-457.

资源环境72

三种主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详解

三种主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详解 摘要: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砷化镓III-V化合物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关键字:薄膜太阳能电池, 砷化镓, 单晶硅电池 单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其制取工艺相对复杂,耗能大,仍然需要其他更加廉价的材料来取代。为了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品,人们除开发了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外,又不断研制其它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其中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碲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砷化镓III-V化合物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GaAs属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能隙为 1.4eV,正好为高吸收率太阳光的值,与太阳光谱的匹配较适合,且能耐高温,在250℃的条件下,光电转换性能仍很良好,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约30%,特别适合做高温聚光太阳电池。砷化镓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硅晶圆生产方式大不相同,砷化镓需要采用磊晶技术制造,这种磊晶圆的直径通常为4—6英寸,比硅晶圆的12英寸要小得多。磊晶圆需要特殊的机台,同时砷化镓原材料成本高出硅很多,最终导致砷化镓成品IC成本比较高。磊晶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化学的MOCVD,一种是物理的MBE。GaAs等III-V化合物薄膜电池的制备主要采用MOVPE和LP E技术,其中MOVPE方法制备GaAs薄膜电池受衬底位错,反应压力,III-V比率,总流量等诸多参数的影响。GaAs(砷化镓)光电池大多采用液相外延法或MOCVD技术制备。用GaAs作衬底的光电池效率高达29.5%(一般在19.5%左右) ,产品耐高温和辐射,但生产成本高,产量受限,目前主要作空间电源用。以硅片作衬底,MOCVD技术

Ⅲ-Ⅴ族化合物叠层太阳电池

Ⅲ-Ⅴ族化合物叠层太阳电池 摘要 叠层太阳电池是一种重要的新概念电池。本文简要介绍了叠层太阳电池的基本概念,了解了Ⅲ-Ⅴ族化合物的特点及为何Ⅲ-Ⅴ族化合物适用于制作叠层电池。怎样实现Ⅲ-Ⅴ族化合物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光伏特性及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等。探讨了相关的技术发展概况和技术难点,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Ⅲ-Ⅴ族化合物;太阳电池;新概念能源

III-V compound semiconductor multi-junction monolithic solar cell Abstract Multi-junction monolithic solar cells is a new important concept of battery.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multi-junction monolithic solar cells,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II-V compound and why III-V compound is suitable for manufacturing multi-junction monolithic solar cells.How to realize the III-V compound laminated working principle of solar cells,photovoltaic properti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onversion efficiency etc.The relative progress and difficulty in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III-V compound;solar cells;new concept resource

薄膜太阳能电池

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 T0547) 徐慢:男,1964年生,博士研究生 E 2mail :opluse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689976.html, 薄膜太阳能电池3 徐 慢,夏冬林,杨 晟,赵修建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摘要 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材料正在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介绍了非晶硅、多晶硅薄膜太 阳能电池以及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比较这几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各自的特点阐述了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光电功能薄膜 薄膜 太阳能电池  Thin Film Solar Cells XU Man ,XIA Donglin ,YAN G Sheng ,ZHAO Xiujian (Key Laboratory of Silicat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Abstract Thin film solar cells are under study by many research group s.This paper mak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electric f unctional thin films in solar cells ,main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a 2Si ∶H ,poly 2Si ∶H and CIGS thin film solar cells and also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s. K ey w ords photoelectric f unction thin films ,thin film ,solar cells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今光电技术已经成为热门的学科,同时它与各种学科之间的互相交叉也大大促进了各种新的光电子材料的发展。例如,薄膜技术与光电子学领域的互相渗透使得光电子薄膜技术不断迅速发展,涌现了各种新型的光电薄膜器件,并且这些光电薄膜器件正在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光电薄膜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是非常活跃的,所涉及的光电薄膜材料也很丰富,这些材料主要包括:G e 和Si 单晶以及以它们为基的掺杂体;化合物半导体有:CdS 、CdSe 、Cd Te 、ZnSe 、HgSe 、Hg Te 、PbS 、PbSe 、InP 、InAs 、InSb 、G aAs 、G aSb 等[1]。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即使物质发生某些电性质的变化,就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主要有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电子发射效应3种。光电材料中光伏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利用光伏效应原理不仅可以制作探测光信号的光电转化元件,还可以制造光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随着世界能源的紧缺,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光电功能薄膜,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而且它无污染,易于大面积推广。 1 薄膜太阳能电池 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按材料可分为硅薄膜型、化合物半导 体薄膜型和有机薄膜型。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型又分为非结晶型(如a 2Si ∶H )、ⅢV 2族(如CaAs )、Ⅱ2Ⅵ族(CdS 系)和磷化锌 (Zn 3P 2)等[2,3] 。 以硅为主的太阳能电池从1954年第一块单晶硅太阳电池开始,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演化。第一代单晶硅太阳能电 池虽然效率高,但制备所需的高纯硅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已在1980年开始实现产业化生产[4],但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光致衰减效应(S 2W 效应),因而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同时具有单晶硅的高迁移率及非晶硅材料成本低、可大面积制备的优点,且无光致衰减效应,因而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另外,CIGS 薄膜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化合物半导体光伏材料应用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上也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光电转化效率高,性能稳定而且不会发生光致衰减效应。本文将着重介绍非晶硅(a 2Si )、多晶硅(Poly 2Si )、铜铟镓硒(CIGS )这几种薄膜太阳能电池。 1.1 a 2Si ∶H 薄膜 相对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是一种极有希望大幅度降低太阳电池成本的材料。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诸多优点使之成为一种优良的光电薄膜光伏器件。(1)非晶硅的光吸收系数大,因而作为太阳能电池时,薄膜所需厚度相对其他材料如砷化镓时,要小得多;(2)相对于单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简单,制造过程能量消耗少;(3)可实现大面积化及连续的生产;(4)可以采用玻璃或不锈钢等材料作为衬底,因而容易降低成本;(5)可以做成叠层结构,提高效率。自1976年美国的Carlson 和Wronski 制备出第一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以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就成为世界各国太阳电池的研究重点。非晶硅太阳电池由于经济上的优势使之在整个太阳电池领域中的地位正在迅速升高,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能源计划的重点。在薄膜太阳电池中,非晶硅太阳电池是唯一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器件,且价格便宜,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它能应用在如计算器、手表等弱光电池市场,也能应用在微波中继站、光伏水泵等 ? 901?薄膜太阳能电池/徐 慢等

薄膜太阳能电池分类

薄膜太阳能电池分类 21世纪初之前,太阳能电池主要以硅系太阳能电池为主,超过89%的光伏市场由硅系列太阳能电池所占领,但自2003年以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因此,业内人士自热而然将目光转向了成本较低的薄膜电池。薄膜太阳电池可以使用在价格低廉的玻璃、塑料、陶瓷、石墨,金属片等不同材料当基板来制造,形成可产生电压的薄膜厚度仅需数μm,目前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3%以上。薄膜电池太阳电池除了平面之外,也因为具有可挠性可以制作成非平面构造其使用范围大,可和建筑物结合或是变成建筑体的一部份,使用非常广泛。 1.硅基薄膜电池 硅基薄膜电池包括非晶硅薄膜电池、微晶硅薄膜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而目前市场主要是非晶硅薄膜电池产品。非晶硅的禁带宽度为1.7eV,通过掺硼或磷可得到p型或n型a-Si。为了提高效率和改善稳定性,还发展了p-i-n/p-i-n双层或多层结构式的叠层电池。 2.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 碲化镉薄膜电池是最早发展的太阳电池之一,由于其工艺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超过16%,大规模效率超过12%,远高于非晶硅电池。不过由于镉元素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美国FirstSolar公司采取了独特的蒸气输运法沉积等特殊措施,解决了污染问题,开始大规模生产,并为德国建造世界最大的光伏电站提供40MW 碲化镉太阳电池组件。 3.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 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太阳电池,通过磁控溅射、真空蒸发等方法,在基底上沉积铜铟镓硒薄膜,薄膜制作方法主要有多元分布蒸发法和金属预置层后硒化法等。基底一般用玻璃,也可用不锈钢作为柔性衬底。实验室最高效率已接近20%,成品组件效率已达到13%,是目前薄膜电池中效率最高的电池之一。 4.砷化镓(GaAs)薄膜电池 砷化镓薄膜电池是在单晶硅基板上以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GaAs薄膜所制成的薄膜太阳电池,其直接带隙1.424eV,具有30%以上的高转换效率,很早就被使用于人造卫星的太阳电池板。然而砷化镓电池价格昂贵,且砷是有毒元素,所以极少在地面使用。 5.染料敏化薄膜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是太阳电池中相当新颖的技术产品,由透明导电基板、二氧化钛(TiO2)纳米微粒薄膜、染料(光敏化剂)、电解质和ITO电极所组成。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实验室最高效率在11%左右。 非晶硅薄膜电池 简介 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 α-Si)又称无定形硅。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棕黑色或灰黑色的微晶体。硅不具有完整的金刚石晶胞,纯度不高。熔点、密度和硬度也明显低于晶体硅。非晶硅的化学性质比晶体硅活泼。可由活泼金属(如钠、钾等) 在加热下还原四卤化硅,或用碳等还原剂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结构特征为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α-硅。纯α-硅因缺陷密度高而无法使用。采用辉光放电气相沉积法就得含氢的非晶硅薄膜,氢在其中补偿悬挂链,并进行掺杂和制作pn结。非晶硅在太阳辐射峰附近的光吸收系数比晶体硅大一个数量级。禁带宽度1.7~1.8eV,而迁移率和少子寿命远比晶体硅低。现已工业使用,主要用于提炼纯硅,制造太阳电池、薄膜晶体管、复印鼓、光电传感器等。 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起源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Carlson和Wronski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80年代其生产曾达到高潮,约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量的20%左右,但由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制造工艺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制造工艺 一、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制造技术简介 1、电池结构 分为:单结、双结、三结 2、制造技术 ①单室,多片玻璃衬底制造技术。主要以美国Chronar、APS、EPV公司为代表 ②多室,双片(或多片)玻璃衬底制造技。主要以日本KANEKA公司为代表 ③卷绕柔性衬底制造技术(衬底:不锈钢、聚酰亚胺)。主要以美国Uni-Solar 公司为代表。 所谓“单室,多片玻璃衬底制造技术”就是指在一个真空室内,完成P、I、N 三层非晶硅的沉积方法。 作为工业生产的设备,重点考虑生产效率问题,因此,工业生产用的“单室,多片玻璃衬底制造技术”的非晶硅沉积,其配置可以由X个真空室组成(X为≥1的正整数),每个真空室可以放Y个沉积夹具(Y为≥1的正整数),例如:?1986年哈尔滨哈克公司、1988年深圳宇康公司从美国Chronar公司引进的内联式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中非晶硅沉积用6个真空室,每个真空室装1个分立夹具,每1个分立夹具装4片基片,即生产线一批次沉积6×1×4=24片基片,每片基片面积305mm×915mm。 ?1990年美国APS公司生产线非晶硅沉积用1个真空室,该沉积室可装1个集成夹具,该集成夹具可装48片基片,即生产线一批次沉积1×48=48片基片,每片基片面积760mm×1520mm。 ?本世纪初我国天津津能公司、泰国曼谷太阳公司(BangKok Solar Corp)、泰国光伏公司(Thai Photovoltaic Ltd)、分别引进美国EPV技术生产线,非晶硅沉积也是1个真空室,真空室可装1个集成夹具,集成夹具可装48片基片,即生产线一批次沉积1×48=48片基片,每片基片面积635mm×1250mm。 ?国内有许多国产化设备的生产厂家,每条生产线非晶硅沉积有只用1个真空室,真空室可装2个沉积夹具,或3个沉积夹具,或4个沉积夹具;也有每条生产线非晶硅沉积有2个真空室或3个真空室,而每个真空室可装2个沉积夹具,或3个沉积夹具。总之目前国内主要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均主要是用单室,多片玻璃衬底制造技术,下面就该技术的生产制造工艺作简单介绍。 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 1、内部结构及生产制造工艺流程 下图是美国Chronar公司技术为代表的内联式单结非晶硅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内联式单结非晶硅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及其发展

2010年(第39卷)第3期甘肃科技纵横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及其发展 赵静,王智平,王克振,冯晶晖 (兰州理工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本论述简要介绍了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发展,重点阐述了CdS和ZnS缓冲层的研究现状,指出缓冲层的制备工艺上以化学水浴法居多,从成膜机理到工艺参数的优化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对真空蒸发法的制备工艺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蒸发温度、衬底温度和沉积温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上。最后指出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问题:一Cd对环境的污染,二化学水浴法不利于工业化大生产。 关键词:CIGS;薄膜电池;缓冲层;CdS薄膜;ZnS薄膜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典型结构为Al/MgF2/ ZnO/CdS/CIGS/Mo/衬底,并以衬底为支撑。该电池成本低,性能稳定、抗辐射能力强、光电转换效率高、光谱响应范围宽、弱光性好,有可能成为未来光伏电池的主流产品之一。不加缓冲层CdS,其转换效率只有7%。如果在ZnO和CIGS之间加上缓冲层CdS,则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11%至13%,缓冲层改善了CIGS太阳能电池的性能[1]。由于缓冲层中含有有毒元素Cd,限制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使用;同时其制备工艺通常采用化学水浴法,但制备电池器件需要进出真空室,不利于一次成型,限制了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正是由于缓冲层对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有着重要影响,使得很多学者对它做了深入的研究。 1缓冲层的形成及发展 1974年Bell实验室的Wagner等人[2]采用提拉法制备出了第一块CIS太阳能电池。到了1975年,经过结构改进,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2.5%,这是CIGS 太阳能电池的雏形。1982年Boeing公司采用ZnxCd1-xS代替CdS,电池效率为10%[3]。直到1985年,R.R.Potter等人[4]才研究出了目前这种CIS电池的基本结构,即其中铜铟硒(CIS)为吸收层,CdS为缓冲层,ZnO 为窗口层,这种结构改善了电池的短波响应。薛玉明等人[5]建立异质结模型,得出了形成异质结前后的能带图。蒋方丹等[6]对CdS做为缓冲层的作用和弊端做了分析。认为CdS是非常适合作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材料,但由于Cd有毒、能隙偏窄、制备工艺不匹配等因素的制约,限制了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因此,目前对缓冲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无镉缓冲层材料方面。2CdS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 2.1化学水浴法(CBD) 化学水浴法是在溶液中利用化学反应在衬底上沉积薄膜的一种技术。因为它成本低、工艺简单、成膜质量好、反应参数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人们从成膜机理到浓度、温度等参数优化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2.1.1成膜机理的研究 周向东等人[7]对成膜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CdS薄膜的成核机理是Cd(NH3)42+先附着在衬底表面形成晶核,然后Cd(NH3)42+和S2-同晶核作用长大成膜,此时Cd(NH3)42+在热驱动下变得不稳定,放出氨气,同时Cd2+同S2-相互作用形成CdS。 2.1.2浓度对CdS薄膜质量影响的研究 南开大学的孙云、敖建平等人[8,9]研究了醋酸氨、硫脲的浓度对CdS薄膜晶相、S/Cd原子比、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醋酸氨的浓度有利于立方相的生成,以立方相CdS制备的电池最佳效率可达到12.17%;沉积速率和S/Cd原子比随着醋酸氨、硫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李华维等人[10]研究了Cd2+浓度对薄膜晶相的影响,发现随着Cd2+浓度(0.002~0.008mol·L-1)增加,沉积速率加快,薄膜晶相由六方相向立方相转变。可见关于对各溶质的不同浓度对CdS薄膜的晶相、沉积速率、S/Cd原子比和形貌的影响都做了研究。2.1.3PH值对CdS薄膜质量影响的研究 崔岩等人[11]通过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在8.43~10.09间变化,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能隙等特征。结果表明,薄膜全为立方晶型,随着pH值的降低,晶粒尺寸逐渐变大,颗粒尺寸逐渐变小,晶粒倾向于沿着立方(111)面择优生长,能隙增大。敖建平 资源环境70

(整理)薄膜太阳能电池种类

薄膜太阳能电池种类 为了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品,人们除开发了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外,又不断研制其它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其中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碲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砷化镓III-V化合物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GaAs属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能隙为1.4eV,正好为高吸收率太阳光的值,与太阳光谱的匹配较适合,且能耐高温,在250℃的条件下,光电转换性能仍很良好,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约30%,特别适合做高温聚光太阳电池。 砷化镓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硅晶圆生产方式大不相同,砷化镓需要采用磊晶技术制造,这种磊晶圆的直径通常为4—6英寸,比硅晶圆的12英寸要小得多。 磊晶圆需要特殊的机台,同时砷化镓原材料成本高出硅很多,最终导致砷化镓成品IC成本比较高。磊晶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化学的MOCVD,一种是物理的MBE。 GaAs等III-V化合物薄膜电池的制备主要采用MOVPE和LPE技术,其中 MOVPE方法制备GaAs薄膜电池受衬底位错,反应压力,III-V比率,总流量等诸多参数的影响。GaAs(砷化镓)光电池大多采用液相外延法或MOCVD技术制备。用GaAs作衬底的光电池效率高达29.5%(一般在19.5%左右) ,产品耐高温和辐射,但生产成本高,产量受限,目前主要作空间电源用。以硅片作衬底,MOCVD技术异质外延方法制造GaAs电池是降用低成本很有希望的方法。已研究的砷化镓系列太阳电池有单晶砷化镓,多晶砷化镓,镓铝砷--砷化镓异质结,金属-半导体砷化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砷化镓太阳电池等。 砷化镓材料的制备类似硅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有晶体生长法,直接拉制法,气相生长法,液相外延法等。由于镓比较稀缺,砷有毒,制造成本高,此种太阳电池的发展受到影响。除GaAs外,其它III-V化合物如Gasb,GaInP等电池材料也得到了开发。 1998年德国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制得的GaAs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 24.2%,为欧洲记录。首次制备的GaInP电池转换效率为14.7%。另外,该研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市场发展现状

薄膜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太阳能电池发展中,薄膜电池从一开始就以低成本成为众人关注的亮点,目前国际上已经能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薄膜电池主要有3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CdTe ),其中,硅基薄膜电池以其特有的优势快速发展。 2010年行业专家预测,a-Si ,CdTe ,CIGS 3种电池将分别占有薄膜光伏市场的52%,37%和11%。可 见,硅基薄膜电池在中长期发展阶段仍将占据薄膜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薄膜电池近几年全球产量、市场份额趋势预测见表1、表2。笔者将重点介绍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和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发展现状。 摘 要:详细叙述了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工艺制造技术,a-Si 沉积设备,并针对薄膜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薄膜电池引起波动和变化的原因,展望了BIPV 薄膜电池在未来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薄膜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转换效率中图分类号:TN604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5-12;修回日期:2011-06-16 作者简介:张世伟(1962-),男,山西运城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工艺及专用设备研究,E-mail :scjs@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689976.html, 。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张世伟 文章编号:1674-9146(2011)07-0041-04 表1 近几年薄膜电池全球产量 200920102011201220137211224196027373136185.5341.5484627.577311041605214426493151 2010.53170.545886013.5706054.9150.6246.7344.0544.63 9.2310.7710.5510.4310.9535.8638.6142.7245.5144.42年份 碲化镉(CdTe ) /MW 铜铟镓硒(CIGS ) /MW 非晶硅薄膜 /MW 全球产量/MW CdTe 市场份额/%CIGS 市场份额/%非晶硅薄膜市场份额 /% 表2 市场份额及趋势预测 2009201020112012201311531865270535553625464591.5721.5880107020902680311937464158 3707513765458181885356.3952.1847.6545.7946.97 12.5211.5111.0210.7612.0931.163.3141.3343.4540.95年份 碲化镉(CdTe )/MW 铜铟镓硒(CIGS )/MW 非晶硅薄膜 /MW 全球产量/MW CdTe 市场份额/%CIGS 市场份额/%非晶硅薄膜市场份额 /%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 3.4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由于使用材料较少,就每一模块的成本而言比起堆积型太阳能电池有着明显的减少,制造程序上所需的能量也较堆积型太阳能电池来的小,它同时也拥有整合型式的连接模块,如此一来便可省下了独立模块所需在固定和内部连接的成本。未来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将可能会取代现今一般常用硅太阳能电池,而成为市场主流。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最主要差异是材料的不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都疏,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则是SiH4,因为材料的不同而使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构造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稍有不同。 SiH4 最大的优点为吸光效果及光导效果都很好,但其电气特性类似绝缘体,与硅的半导体特性相差甚远,因此最初认为SiH4 是不适合的材料。但在1970年代科学家克服了这个问题,不久后美国的RCA制造出第一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虽然SiH4 吸光效果及光导效果都很好,但由于其结晶构造比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差,所以悬浮键的问题比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还严重,自由电子与电洞复合的速率非常快;此外SiH4 的结晶构造不规则会阻碍电子与电洞的移动使得扩散范围变短。基于以上两个因素,因此当光照射在SiH4上产生电子电洞对后,必须尽快将电子与电洞分离,才能有效产生光电效应。所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大多做得很薄,以减少自由电子与电洞复合。由于SiH4的吸光效果很好,虽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做得很薄,仍然可以吸收大部分的光。 非晶硅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硅太阳能电池,如图9 所示,其主要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非常薄(约为0.008微米)且具有高掺杂浓度的P+;中间一层则是较厚(0.5~1 微米)的纯质层(Intrinsic layer),但纯质层一般而言通常都不会是完全的纯质(Intrinsic),而是掺杂浓度较低的n 型材料;最下面一层则是较薄(0.02 微米)的n。而这种p+-i-n的结构较传统p-n结构有较大的电场,使得纯质层中生成电子电洞对后能迅速被电场分离。而在P+上一层薄的氧化物膜为透明导电膜(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TCO),它可防止太阳光反射,以有效吸收太阳光,通常是使用二氧化硅(SnO2)。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最大的优点为成本低,而缺点则是效率低及光电转换效率随使用时间衰退的问题。因此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小电力市场上被广泛使用,但在发电市场上则较不具竞争力。 图9 非晶硅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图

薄膜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分析比较

薄膜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分析比较 《中国组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分析:目前在工业上,硅的成本大约占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一半。为减少硅的消耗量,光伏(PV)产业正期待着一些处于研究开发中的选择方案。其中最显然的一种就是转向更薄的硅衬底。现在,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硅衬底厚度略大于200mm,而衬底厚度略小于100mm的技术正在开发中。为使硅有源层薄至5-20 mm,可以在成本较低的硅衬底上淀积硅有源层,这样制得的电池被称为薄膜。为使其具有工业可行性,主要的挑战是在适于大规模生产的工艺中,怎样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之间的理想平衡。已经存在几种制造硅有源层的技术1,本文将讨论其中的三种。 薄膜PV基础 第一种技术是制作外延(epitaxial)(图1),从高掺杂的晶体硅片(例如优级冶金硅或废料)开始,然后利用化学气相淀积(CVD)方法来淀积外延层。除成本和可用性等优势以外,这种方法还可以使硅太阳能电池从基于硅片的技术逐渐过渡到薄膜技术。由于具有与传统体硅工艺类似的工艺过程,与其它的薄膜技术相比,这种技术更容易在现有工艺线上实现。 第二种是基于层转移(layer transfer)的技术,它在多孔硅薄膜上外延淀积单晶硅层,从而可以在工艺中的某一点将单晶硅层从衬底上分离下来。这种技术的思路是多次重复利用母衬底,从而使每个太阳能电池的最终硅片成本很低。正在研究中的一种有趣的选择方案是在外延之前就分离出多孔硅薄膜,并尝试无支撑薄膜工艺的可能性。 最后一种是薄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即将一层厚度只有几微米的晶体硅淀积在便宜的异质衬底上,比如陶瓷(图2)或高温玻璃等。晶粒尺寸在1-100mm之间的多晶硅薄膜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们已经证实,利用非晶硅的铝诱导晶化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这种工艺可以获得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 mm 的很薄的多晶硅层。接着利用生长速率超过1 mm/min的高温CVD技术,将种子层外延生长成几微米厚的吸收层,衬底为陶瓷氧化铝或玻璃陶瓷。选择热CVD是因为它的生长速率高,而且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晶体。然而这样的选择却限定了只能使用陶瓷等耐热衬底材料。这项技术还不像其它薄膜技术那样成熟,但已经表现出使成本降低的巨大潜力。

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背景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背景 薄膜太陽能電池,顧名思義,乃是在塑膠、玻璃或是金屬基板上形成可產生光電效應的薄膜,厚度僅需數μm,因此在同一受光面積之下比矽晶圓太陽能電池大幅減少矽原料的用量。薄膜太陽能電池並非是新概念的產品,實際上人造衛星就早已經普遍採用砷化鎵(GaAs)所製造的高轉換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板(以單晶矽作為基板,轉換效能在30%以上)。 不過,一方面因為製造成本相當高昂,另一方面除了太空等特殊領域之外,應用市場並不多,因此直到近幾年因為太陽能發電市場快速興起後,發現矽晶圓太陽電池在材料成本上的侷限性,才再度成為產業研發中的顯學。目標則是發展出材料成本低廉,又有利於大量生產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 自2006下半年以來,因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成長,造成矽原料供應不足、矽晶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生產成本水漲船高。而薄膜太陽能電池因具有輕薄、低成本、可撓曲、多種外觀設計等優點,成為繼矽晶太陽能電池之後,被認為是當前最具發展潛力的太陽能技術。 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 第一代結晶矽 單晶、多晶、非晶 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 矽薄膜、化合物薄膜 第三代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其他新技術、新材料薄膜太陽能電池發電原理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以pn半導體接面作為光吸收及能量轉換的主體結構。在基板上分別塗上二種具不同導電性質的p型半導體及n型半導體,當太陽光照射在pn接面,部份電子因而擁有足夠的能量,離開原子而變成自由電子,失去電子的原子因而產生電洞。透過p型半導體及n型半導體分別吸引電洞與電子,把正電和負電分開,在pn接面兩端因而產生電位差。在導電層接上電路,使電子得以通過,並與在pn 接面另一端的電洞再次結合,電路中便產生電流,再經由導線傳輸至負載。 從光產生電的過程當中可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與材料的能隙大

薄膜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整理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 一、优点: 1.光谱特性好(弱光性好、光谱吸收范围宽) 2.温度特性好(温度上升时电池效率下降很小) 3.成本能耗低(硅用量少:2um、生产温度底:200度) 4.生产效率高(连续,大面积,自动化生产) 5.使用方便(重量轻,厚度薄.可弯曲,易携带) 6.无毒无污染、美观大方 缺点: 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四个效应: 1.光电效应 2.光致衰退效应(薄膜经较长时间的强光照射或电流通过,在其内部将产生缺陷而 使薄膜的使用性能下降,简称为S-W效应) 3.边缘效应(边缘效率比中心效率低) 4.面积效应(面积越大,效率越低) 三、结构 1.一般结构 2.非晶\微晶硅叠层结构

衬底:玻璃、不锈钢、特种塑料 TOC :透明导电氧化膜(要求:透光性>80%、表面绒面度12~15% 面电阻R 9~13 Ω ) 四、原理 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层(i 层)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建电场Vb 的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空穴漂移到P 边,电子漂移到N 边,形成光生电动势VL, VL 与内建电势Vb 相反,当VL = Vb 时,达到平衡; IL = 0, VL 达到最大值,称之为开路电压Voc ; 当外电路接通时,则形成最大光电流,称之为短路电流Isc ,此时VL= 0;当外电路加入负载时,则维持某一光电压VL 和光电流IL 。其I--V 特性曲线见图 3 SiO2(20~40nm) TCO(700~1000nm) a-si(~300nm) SiO2(100nm) μc-Si (~1.7μm ) AZO (~100nm) Ag (130~200nm)

采用叠层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27 &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工艺与制造 美 国国家标准局(NIST,马里兰州Gaithersburg)最新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太阳能电 池——使太阳能电池更加接近于实际应用。NIST的科研人员对复杂的有机光电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种新材料是有机光电器件的核心部分。 有机光电器件依靠有机物分子将吸收到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相对于传统的硅材料电池具有显著的优势,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料为一种类似墨水的物质,将其涂覆在柔性表面从而制造出能够覆盖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这个过程与展开一卷地毯类似。有机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更加低廉,并且易于为多种功耗应用所采纳,但是,要真正应用到实际还需要对该技术进行改进。 不同种类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相差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工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在由单晶硅棒切割而成的厚度为200微米的硅片上制造的,处于试验阶段的电池的转化效率已经接近24%,商用模块的转化效率也已经超过15%。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多晶硅锭切片上进行加工,因而制造成本低廉,但同时电池的转化效 采用叠层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Alexander E. Braun, Senior Editor 率也低于单晶硅电池。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多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达到了18%,商用模块的转化效率接近14%。典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年左右。 从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目前性能最佳的有机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也未达到6%,使用寿命也仅有几千个小时。NIST的David Germack表示:“工业界普遍认为,当该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超过10%,同时使用寿命达到10000小时后,这项技术将会被以更快的速度被采用。”如何对电池进行优化,关键在于了解材料内部的变化,但我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近期,NIST的研究团队对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采用新型有效的测试方法揭示了如何控制有机光电材料合成的方法。有机光电器件制造工艺中所用的“墨”通常是由能够吸收太阳光(通过太阳光照射使材料释放电子)的有机物材料与富勒烯混合而成,富勒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球形分子,主要用于收集电子。当“墨”涂覆到表面后,有机材料和富勒烯的混合物会硬化形成薄膜,硬化过程中,有机材料所形成的随机网络与富勒烯通道(如图所示)混合在一起。对于常规器件,理想状况的有机物网络要能够完全接触到薄膜下表面,而富勒烯通道则将与上表面接触,从而电流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流出器件。尽管如此,如果在有机物与薄膜下表面之间形成富勒烯阻挡层,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将会降低。 通过测量薄膜界面对X光的吸收情况,NIST发现通过改变电极表面的特性,可以使其排斥富勒烯(就好象油排斥水一样)同时吸引聚合物。这样,界面的电学性能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最终的结构将提高光电流到达恰当电极的几率,同时降低富勒烯在薄膜底部的沉积,这两方面都将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或者寿命得到改善。 Germack表示:“针对薄膜的边缘,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些需要进行优化的重要参数,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将着手对太阳能电池整体性能进行优化。” 目前,NIST的研究人员根据其对薄膜边缘的了解,开始对整个薄膜内部的反应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知识对于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老化过程,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图中所示为有机光电器件的剖面图,光线穿过上层材料后会在有机材料与富勒烯(polymer-fullerene)的混合层中形成光电流。有机材料(棕色)与富勒烯(蓝色)形成的通路保证电流能够流向位于底层的电极。研究结果揭示了导电通道形成的最新信息,这将为提高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提供帮助。(来源: NIST)

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

新能源2000.22(6)一36~38 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 张寅 (山东教育学院数理系,济南250013) 摘要简连了CulnSe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和现状.描莲了这种太阳耗电池的制备过程,井时其性质散了讨论。 关键词CulnSe?太阳娆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 0引言 展望21世纪全球的能源结构,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所占比重会变得越来越大,其中太阳能电池所占的比重将非常显著。 太阳能电池的利用当今仍主要在航天以及一些特殊的场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其本身造价太高,而如何降低成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材料的选择而言,考虑的因素有禁带宽度、吸收系数、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离子的复合速度等.利用光伏效应发电、以晶体硅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为了降低成本.出现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近年来,以复合半导体为基体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展最好的是CdTe、CuInSe!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越性体现在;耗材少,衬底便宜.生产能耗低.并可以镀在各种形状的大面积的衬底上,世主要的是有较高的效率。CuInSe。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效率已经能够达到18孵“。 1CuIn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CulnSe。(CIS)做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最初引起人们兴趣的是由于Wangner等人[23发现CIS单晶有12%的效率。尽管CIS的禁带宽度不高.但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所以在当时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薄膜太*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硬目(项目号Y98A15018) ?36? 阳能电池材料,吸引了许多人去从事这方面的研究。Kazmerski[33就曾经做出6+6%电池效率的CIS薄膜太阳能电池。 以后,c1S真正引起人们重视是因为在1982年Boeing[11公司用物理蒸发法将效率提高到10.6%。该公司首先在衬底上镀了一层Mo背接触。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吸收层结构,在镀CIS膜的开始状态采取了Cu富有的方法,得到良好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为了改变带隙,引入能够形成异质结的材料(CdS),使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致电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电池效率的目的。Boeing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出了用Ga来替代In,研制出的Cu(In—Ga)Se2(CIGS)合金膜的效率是14.6%。这种多元化合物的带隙较宽,结构的可选择性较大。莸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表面及内部结构及性质的不断研究,必将得到更高效率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目前,CIS膜(主要指吸收层)的制备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常见的有n]:①真空蒸发或溅射法;②化学气相热介喷涂法;③电镀或沉积Cu和In,然后用H。se处理,把它换成CuInSe。。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太阳能和氢能研究所(zsw),多年来一直致力于CIS膜的研制和技术推广。下面描述的是该研究所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标签:薄膜太阳电池CdTe solar 2007-10-09 12:21 一、概述 CdTe是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带隙1.5eV,与太阳光谱非常匹配,最适合于光电能量转换,是一种良好的PV材料[1],具有很高的理论效率(28%)[2],性能很稳定,一直被光伏界看重,是技术上发展较快的一种薄膜电池。碲化镉容易沉积成大面积的薄膜,沉积速率也高。CdTe 薄膜太阳电池通常以CdS /CdT e异质结为基础。尽管CdS和CdTe和晶格常数相差10%,但它们组成的异质结电学性能优良,制成的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高达F F =0.75[3]。 制备CdTe多晶薄膜的多种工艺和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如近空间升华、电沉积、PVD、CVD、CBD、丝网印刷、溅射、真空蒸发等[4]。丝网印刷烧结法:由含CdTe、CdS浆料进行丝网印刷CdTe、CdS 膜,然后在600~700℃可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1h 得大晶粒薄膜. 近空间升华法:采用玻璃作衬底,衬底温度500~600℃,沉积速率10μm/min. 真空蒸发法:将CdTe 从约700℃加热钳埚中升华,冷凝在300~400℃衬底上,典型沉积速率1nm/s. 以CdTe 吸收层,CdS 作窗口层半导体异质结电池的典型结构:减反射膜/玻璃/(SnO2:F)/CdS/P-CdTe/背电极。电池的实验室效率不断攀升,最近突16%。20世纪90年代初,CdTe电池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左右。商业化电池效率平均为 8%-10%[5]。 为了更好地、更系统地研究CdTe系太阳电池,本文简要介绍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等。 二、国外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CdTe薄膜太阳电池是薄膜太阳电池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光伏器件。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于1993年用升华法在1cm2面积上做出效率为15.8 %的太阳电池[6] , 随后,日本 Matsushita Battery报道了CdTe基电池以CdTe 作吸收层,CdS 作窗口层的n-CdS/ P - CdTe 半导体异质结电池,其典型结构为MgF2/ 玻璃/ SnO2∶F/ n-CdS/ P- dTe/ 背电极,小面积电池最高转换效率16%[7],成为当时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高纪录,近年来,太阳电池的研究方向是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和高稳定性. 因此,以CdTe为代表的薄膜太阳电池倍受关注,Siemens报道了面积为3600cm2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1.1%的水平。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提供了Solar Cells lnc的面积为6879cm2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测试结果,转换效率达到7.7%;Bp Solar的CdTe薄膜太阳电池,面积为4540cm2,效率为8.4%,面积为706cm2的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0.1%;Goldan Photon的CdTe太阳电池,面积为3528cm2,转换效率为7.7%。详细情况如表1[7-11]。 表1 CdTe 薄膜太阳电池参数表[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