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地理教学论》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

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

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

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C

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

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D

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

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

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

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B

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

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B

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

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B

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

二、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BC

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

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BC

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

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B

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

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

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

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D

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

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BD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

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B

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

三、名词解释

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通

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4、地理教学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

基本方法,发展地理能力,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与科学观念的多主体交互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过程。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地理知识。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

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原理

类知识和地理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为学习方法类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

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四、论述题

1、绘图说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各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构成:

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导向子系统;教师:导控子系统:学生:信息处理子系统;课程教材:信息源子系统;原则方法:运行支持子系统;教学环境:时空协同子系统。教学管理:保障子系统;反馈评价:调控、激励子系统。

2、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

基本内容结构:

3、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主要特点:

(1)理论性(重视科学理论指导,阐述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2)实践性(密切联系、指导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综合性(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学、计算机科学、美学、哲学等多学科奠基、

融合)

(4)艺术性(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极富个性及创造性)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简述当代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1)地理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时代化。

(2)地理教育目的趋于全面化、综合化。

(3)地理课程类型多元化、交融化。

(4)地理教材内容生活化、人文化。

(5)地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生本化。

(6)地理教学技术手段的信息化、高技术化。

(7)地理教材表现方式更富情趣与活力。

5、简述地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1)转变地理课程功能:改变偏重知识传授倾向,着眼于公民必备地理素养;

(2)优化地理课程结构:改变"学科中心”倾向,构建开放并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3)更新地理课程内容:改变"知识本位”倾向,学习"有用地理”;

(4)改革地理课程实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倾向,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5)构建新的地理课程评价:改变偏重甄别与选拔,建立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6)实行地理课程分级管理:改变管理过于集中倾向,重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建设与协同。

6、试述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并联系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内容说明其核心与重点。你对此有何见解?

答:情感:

(1)含义: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主要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2)核心: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

态度:

(1)定义:个体对某一对象(人、事、物)的反应倾向。主要包括政治态度、社会态度、人生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科学态度等

(2)核心:求真、求实、辩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关心的态度

价值观:

(1)定义: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主要包括科学的价值观、文化的价值观、审美的价值观、生活的价值观、交往的价值观等。

(3)核心: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科学的人地观,包括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伦理观,人地和谐观等。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由近及远,由小到大):

个人:兴趣、动机、科学态度

家、国:爱家乡、爱祖国

世界:尊重、国际合作、全球意识

全球: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观、责任感、行为习惯等等

第二次作业

一、单选题

1、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C

A:感知的过程B:讨论的过程C:概括的过程D:演绎的过程

2、地理基本原理中的归纳式教学主要指:C

A:一般到个别B:粗化到精细C:个别到一般D:表象到实质

3、教学心理学中的"负迁移”指:D

A:逆钟向迁移B:顺钟向迁移C:积极的学习影响D:消极的学习影响4、地理教学策略中提到的"先行组织者”意指:D

A:课前的教师备课B:课前的学生组织

C:先于学生的教师行动D:先于学习的引导材料

5、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同化”过程主要是:B

A:自下而上B:自上而下C:左右推演D:举一反三

6、不同的地理教学方法各有其针对性,谈话法、讨论法长于下述中的:A

A:言语B:直观C:思维D:情感

7、地理电教媒体不包括下述中的:D

A:录音B:录像C:投影D:模型

8、学习者因自己的地理学习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叫做:C

A:认知内驱力B:同伴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

二、多选题

1、地理教科书表层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包括:ABC

A:练习系统B:文字系统C:图像系统D:能力系统

2、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包括下述中的:BC

A:反复讲解B:案例充分C:变式练习D:熟记课本

3、学生地理智力技能的学习与促进包括下述中的:AB

A:有序推进B:科学练习C:反复讲解D:大量做题

4、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下述中的:BD

A:记背课本知识B:加强技能教学C:频繁课堂训练D:关注个体差异5、地理概念的内涵不包括下述中的:CD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类型D:概念例子

6、地理学习内部动机的促进策略不包括下述中的:CD

A:引发学习兴趣B:引导学习需要C:提供学习榜样D:注重褒奖批评7、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下述中的:AC

A:加强技能教学B:频繁习题训练C:关注个体差异D:反复阅读教材8、地理学情分析不包括下述中的:BC

A:学生兴趣需要B:已有技术经验C:身体发育水平D:现有知能水平

三、名词解释

1、地理情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的较复杂而稳定的心理体验。包

括学习兴趣、动机,审美情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民族自尊、自信,社会责任感等广泛内容。

2、地理态度:学习者对地理世界人、事、物的反应倾向。地理态度主要包括:积极的学习态

度,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关心和爱护等社会态度。

3、地理价值观:判别地理世界人、事、物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科学的人地观、可持续发

展观,以及倡导国际理解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等。

4、地理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引导下所有地理学习活动的内容及进程。

5、地理课程标准:由政府部门制订,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地理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求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地理教材编写、地理教学实施、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6、地理教材:师生据以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达到地理教学目标的一切材料。

7、地理教学规律: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地理教学原则:地理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或准则。

四、论述题

1、简述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

答:(1)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宗旨;

(2)以地图为教学的第二语言;

(3)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

(4)以突出综合性和区域性为显著特点;

(5)以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为方向;

(6)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

2、简述地理教学需遵循的一般教学原则与特色教学原则。

答:一般教学原则:

(1)知、能、德、美等诸育统一的原则;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3)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4)及时反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运用直观手段的原则;

特色教学原则:

(1)以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

(2)充分反映地理事象相互联系和区域差异;

(3)充分利用地图和多种地理直观教具;

(4)充分体现生活地理、广泛利用乡土地理资料;

(5)地理原理和地理事实统一;

(6)地理课内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密切结合等等。

3、简述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举一课例说明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答: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教师特长等。

优化组合:结合具体教情、学情,一节课通常以一、二种方法为主,再辅以其它方法,通常包括语言类、方法类、媒体演示类的方法组合。

例如:

《水资源》一课的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课的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方法等

4、什么是地理学习动机?有何分类?地理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有哪些策略?适当举例说明。

答:地理学习动机是激发与维持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包括地理学习的兴趣、意向、愿望、目的、认识、信念、情绪等。通常包括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地理学习的内部动机指学习者对地理科学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地理学习的外部动机指学习者由地理学习的外部诱因(地理学习带来的结果)所引起的动机。地理学习内部动机的促进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2)丰富材料呈现方法,引发并保持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3)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需要。

(4)教学模式多样化,强化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让学生成为学习研究的主角,自觉迸发内在动力。

(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克服消极心理,积极上进。

(7)因势利导,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

地理学习外部动机的促进策略

(1)引导学生设立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

(2)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3)适当使用褒奖和批评,激励为主。

(4)提供具体的学习榜样。

(5)适当的竞争与合作。

(6)学习相关方签订奖惩协议。

5、简述陶养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及其促进策略,并适当举例。

答:主要方法:(1)欣赏法;(2)情境法;(3)榜样法;(4)亲历学习法。

促进策略:

(1)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倡导平等交流学习氛围。

(2) 积极营造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的有利环境。

(3)更多利用地理美育的有效方法。

(4)情理交融,将地理情意陶冶与地理认知学习密切结合。

(5)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多种文化环境。

(6)激励成功,促进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不断跃升。

举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6、试述地理学习迁移的定义及类型。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条件及促进策略有哪些?适当举例说明。

答:地理学习迁移:地理学习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类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做正迁移,后者叫做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方向,有些心理学家又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种类型。

影响条件:

(1)地理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例如,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其具有的共同要素是热力环流。

(2)地理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水平

概括化的地理知识经验主要体现于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前者如大气环流、城市化等,后者如人口迁移有关因素、港口建设区位条件等,都可以指导或引发诸多学习迁移。(3)地理认知结构的清晰与稳定

例如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成因、区位要素等地理认知结构的清晰与稳定,有利于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可减少大量的低效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地理学习者的定势作用

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如解决问题的积极心向,分析问题的多种角度、多端思维,后者如消极的心态及思考问题的惯用思维或较少角度等。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前者,克服后者。

促进策略:

(1)提高对地理共同要素的知觉力

①根据地理教材的编排特点分析。

②根据不同地理知识类型中所共有的认识思路分析。

③根据地理原理与具体应用情境的关系分析。

④根据现实生活的一般经验与相应的地理学习课题间的相似性寻找共同要素。

(2)强化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学生掌握地理概念,一般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是指学生通过对大量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地理概念的过程。概念同化是指利用学生原有的概念,以定义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得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地理概念的过程。

为使地理基本原理的迁移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演绎式”和"归纳式”两种主要教学方式。

所谓演绎式教学,是指在学习地理基本原理时,教师先呈现地理基本原理,然后再设置若干应用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原理解决问题,强化对原理的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

所谓归纳式教学,是指在学习地理基本原理时,教师先提出若干个别地理事例,让学生从个别地理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教学方式。

(3)教给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

①正面介绍某种或某类地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并设计适当练习加以巩固。

②让学生独立发现与归纳地理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与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进行比较。

③注意让学生展现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

举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第三次作业

一、单选题

1、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C”意指:A

A:行为条件B:行为主体C:表现程度D:行为动词

2、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A”意指:B

A:行为条件B:行为主体C:行为动词D:表现程度

3、愉快教学模式不包括下述中的:C

A:愉悦情境B:趣中生疑C:批评训斥D:共享成功

4、教学心理学中的"正迁移”指:C

A:顺钟向迁移B:逆钟向迁移C:积极的学习影响D:消极的学习影响5、20世纪初,倡导"美育”进入学习内容的著名教育家是:B

A:康有为B:蔡元培C:陶行知D:叶圣陶

6、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B

A:演绎的过程B:概括的过程C:讨论的过程D:感知的过程

7、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A

A:形式与功能B:活动与作业C:文字与图像D:正文与阅读

8、地理基本原理中的归纳式教学主要指:B

A:一般到个别B:个别到一般C:粗化到精细D:表象到实质

二、多选题

1、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D

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素材2、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包括下述中的:CD

A:反复讲解B:熟记课本C:案例充分D:变式练习

3、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BC

A:同化法B:规-例法C:例-规法D:概括法

4、地理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下述中的:ABD

A:说目标B:说教材C:说教师D:说过程

5、地理教学行为目标设计技术包括下述中的:ABC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行为方式

6、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下述中的:AC

A:内涵的稳定性B:类型的多样性C:功用的独立性D:内容的开放性7、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包括下述中的:BC

A:反思总结B:划线定位C:甄别选拔D:积极导向

8、地理教学质性评价的方法不包括下述中的:AD

A:排序法B:研讨法C:鉴赏法D:优选法

三、名词解释

1、地理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的基本教学逻辑结构或基本教学范型。

2、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所采取

的教学交互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方式、步骤、手段、技术及行为方式的总称。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法和地理学法的统一。

3、地理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地理学习兴趣通常

可分为地理直接兴趣(对地理学科本身知识、技能、观念等的兴趣),地理间接兴趣(对地理学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等的兴趣),地理相关兴趣(对地理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等发生的兴趣)等。

4、地理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包括地理学习的兴趣、意向、愿

望、目的、认识、信念、情绪等。

5、地理认知策略:是地理学习者用以调节控制其注意、学习、记忆及思维过程的技能,一

般包括注意的策略、复述的策略、编码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记忆的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

6、地理教学媒体:承载并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7、概念地图:是一种由各概念单元及其间相互关系构成的图解,它揭示了重要概念间的相

互关系。

8、地理学习迁移:指地理学习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地理学习中有知识的迁移、

技能的迁移、方法的迁移、态度的迁移等。

9、地理教学设计:为了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标,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遵循地

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四、论述题

1、简述地理教材分析的主要程序、基本内容及重点。

答:(1)主要程序:从宏观(整体)分析到微观(具体)分析;

(2)基本内容:

宏观分析主要包括:时代背景分析,内部结构分析,外部联系分析。重点:教材时代特色、组成部分及其间关系。

微观分析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分析,能力结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文、图、练三子系统特点及优化组合等,重点:知识分类及学习条件分析。

2、简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定义,比较传统"备课”与现代地理教学设计的区别

答:地理教学设计: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

程。

3、简述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设计方法:"认知目标+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样例:初一地理《水资源》一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并能说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切实体会到世界、中国及乡土的水危机。

3、理解并能说明解决水危机的对策。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文图资料说明世界水资源的有限以及分布不均。

2、学会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

3、能联系生活实际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提高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欣赏水资源的自然美与功能美。初步具有关心、珍视水资源的思想。

2、在认识水资源的学习、思考及行为养成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3、自觉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污染。

4、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增强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

4、试述地理课外活动的作用、指导原则及主要类型,你们通常开展哪些地理课外活动?有

何见解?

答:作用:(1)完善地理课程体系;(2)鲜活地理教学内容;(3)改革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4)全面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指导原则:(1)实践性原则。(2)学生自主原则。(3)形式多样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5)发展性原则。

主要类型:(1)地理观测;(2)地理实验;(3)地理野外考察;(4)地理调查研究;(5)地理教具制作;(6)地理宣传展览;(7)地理竞赛;(8)地理演习;(9)地理作品欣赏;(10)旅游参观;(11)地理文艺活动;(12)研究性学习等。

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及本校地理教学实践。

5、试述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意义、特点、主要内容、指导策略及一般方法。你校学生

开展过哪些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何见解?

答:

含义:地理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用类似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取并运用相关知识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地理学习活动。

意义:(1)提高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交往、合作能力。(2)调动积极性,提升创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3)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特点:(1)重视生活性、社会性地理问题的观察与发现。(2)重视研究方法、过程体验、实践能力。(3)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4)重视与求实态度、正确价值观与辩证唯物

观的培养。

主要内容:学科学习、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乡土环境等诸多方面。

指导策略:(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不同层次需要;(2)课题设计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3)学生创造性与主体人格培养是重要目标;(4)教师重视选题、中期检查、结题三环节的评价与指导。

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等

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及本校地理教学实践。

6、试述一般用于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并结合课改要求及教学实践发表

自己对此评价体系的见解(优点、不足及建议等)

答: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

(1)目标全面,符合课标;(2)目标明确、具体、灵活;(3)教学目标落实。

2、教学内容

(1)内容正确,表述科学;(2)生动丰富,联系生活;(3)逻辑性强,文图互补;(4)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教学方法

(1)方法媒体,优选运用;(2)注重能力,情知互促;(3)启发探究,师生互动;(4)关注差异,激励进步。

4、教学过程

(1)结构合理,有序推进;(2)引导探究,指导学法;(3)学生活动丰富,师生互动;(4)灵活应变,调控得力;(5)激励信心,鼓励创意。

5.教学基本功

(1)口语规范,教态亲切;(2)技能全面,熟练运用;(3)推进有序,组织得力。

6.教学效果

(1)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率高;(2)学生兴趣高、思维活跃、收获显著。

评价体系各主要项目权重:教学目标12%、教学内容16%、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16%、教学方法与手段20%、教学基本功12%、教学效果24%。

学员见解: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阐述。

第四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B”意指:C

A:表现程度B:行为主体C:行为动词D:行为条件

2、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D”意指:B

A:行为条件B:表现程度C:行为动词D:行为主体

3、E.A戴尔"经验锥形”揭示了学生以下何项与教学媒体选择间的关系:A

A:年龄B:性别C:经验D:家庭

4、利用眼耳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促进其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下述中的:C

A:阅读欣赏法B:聆听欣赏法C:视听欣赏法D:图片欣赏法

5、姿态言语不包括下述中的:C

A:站姿B:坐姿C:足姿D:行姿

6、情境陶冶模式不包括下述中的:B

A:创设情境B:习题操练C:参与活动D:总结转化

7、地理教学策略中提到的"先行组织者”意指:C

A:课前的教师备课B:课前的学生组织

C:先于学习的引导材料D:先于学生的教师行动

8、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同化”过程主要是:B

A:自下而上B:自上而下C:左右推演D:举一反三

二、多项选择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BD

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环境论D:教学评价论

2、地理程序性知识不包括下述中的:AB

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

3、地理教科书深层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包括下述中的:BD

A:图像系统B:知识系统C:练习系统D:能力系统

4、地理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下述中的:ABD

A:学生兴趣需要B:已有生活经验C:身体发育水平D:现有知能水平

5、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不包括下述中的:AC

A:记背课本知识B:加强技能教学C:频繁课堂训练D:关注个性差异

6、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不包括下述中的:AB

A:呼吸清新空气B:促进身体发育C:改革教学模式D:培养全面素养

7、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包括下述中的:ABC

A:内涵的动态性B:类型的多样性C:内容的开放性D:功用的独立性

8、地理教学研究的选题原则包括下述中的:ACD

A:需要性原则B:理论性原则C:地理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

三、名词解释

1、说课:教师面对评委或同行等,系统地说出某一课题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并参与研讨

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2、地理课程资源:广义指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在教学

活动中利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事物。

3、地理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用类似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从学习生活

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取并运用相关知识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地理学习活动。

4、校本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结合本校学生需求和学校办学思想,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地理教学评价:即根据一定教学价值及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方法技术对地理教学对象、

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不断促进教学的过程

6、地理学习评价:是根据地理素质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

过程、学习实效等进行价值判断,促进其学习效益提高及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

7、地理教学研究:指以教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索和发现地理

教学规律,从而发展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活动。

8、地理教师专业化:地理教师职业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

程。

9、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是地理教师专业?操、学识、能力和个性品格的总和。

四、论述题

1、简述地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与主要方法

答:

基本理念:目标多元、方法多样、关注过程、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张扬个性、重在激励等

主要方法:除作业法、测验法等学习评价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谈话法、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表现性评价法(活动表现、作品创作、技能实演、报告交流等)个案分析法、档案袋评定法、量表评语结合法等更多被采用。

2、简述地理教学研究含义及意义

答:

地理教学研究:是指以教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索和发现地理教学规律,从而发展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活动。

意义:(1)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2)推动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3)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4)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化素质。

3、简述地理教学研究选题原则与主要研究方法

答:

选题原则:(1)需要性原则――目的原则;(2)可行性原则――条件原则;(3)地理性原则――学科特色原则;(4)合理性原则――科学性原则;(5)创新性原则――价值原则。

主要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等

4、简述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和意义。专业成熟教师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答:

地理教师专业化:地理教师职业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意义:1.有利于地理教师及地理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2.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及地理素质教育质量提高;3.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

专业成熟教师的突出特征是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5、什么是教师专业化?试述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及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你对此

有何见解?。

答:

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

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专业知识:本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普通文化知识(素养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显性与缄默性);部分进入技能领域。

专业技能:专业教学技巧、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检查评价能力、教研科

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教育学科知识。

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内在途径:(1)转变观念,及早规划;(2)坚持自修,深厚涵养;(3)勇于实践,不畏困难;(4)勤于反思,总结提高。

外部途径:(1)积极参加多种在职专业培训、学历提升;(2)主动争取必要的离职进修、学历提升;(3)坚持参加校本教研;(4)广开途径拓展对外交流。

学员见解: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阐述。

6、试述地理教师多维视野与观念变革的主要内容,你对此有何见解?

学员见解: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阐述。

东师地理教学论答案

地理教学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是指以比较方式将新的地理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相比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引导性材料。 2. 探究式学习: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3. 地理素养: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的观点来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4. 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又叫普通地理教学媒体,包括地理教师的口语和体态语、地理印刷材料、地理图片、地理教学标本与模型、黑板与粉笔等。 5. 地理略图:又称黑板略图或板图。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或课前将略图画在小黑板、透明胶片上,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根据需要呈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对应于传统教学的(接受性)。 2. 全球意识属于地理课程目标的哪一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依据地理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地理教学语言媒体包含(叙述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引导性语言)。 4. 一般来说,行为取向的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发生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水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 (1)地理学科的认知发展价值: ①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 ②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注重综合的思维品格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 (2)地理学习与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 (3)地理学习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①对兴趣发展的影响②对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③对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2. 简述初中地理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学理念 3. 简述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 (1)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清晰(2)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4)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一-具有时代性 4.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课程目标较模糊(2)知识单一维度,缺乏“知识、技能、思想政治”维度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略图的组合设计,这样组合有什么优点? 略图内容设计是根据地理要素特征、教学需要,运用适当的表示方法和手段在略图轮廓中绘出各地理要素。表示方法和手段的选取直接关系略图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教学论 期末考试每年的共有范围重点

填空 1.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基本,地理课程是实质性,教学媒体是传递 2. 地理学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土壤,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础 3.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教学论 4.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5. 地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提出地理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解释)-表达与交流 6.接受式教学模式:复习——导入——上课——巩固——总结 7.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地理学习兴趣是产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地理学习需要是地理动机、兴趣的基础,或者说是地理学习是原动力 8.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的课程策略、地理教材、地理学习结果、地理教师 绘图 简答 1.现代地理学显现五大特征: 第一,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第二,现代地理是“全球地理学” 第三,现代地理学是“圈层地理学” 第四,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第五,现代地理学是“高技术地理学” 2. 传统教育观 新教育观 课程观 学科内容及其进程 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交互作用的动态统一体 价值观 以知识传授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知、能、情意等全面发展为中心 教师观 传授者、主宰者、管理者 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 学生观 教师中心、师主生从 学生中心,学习共同体中互动的学习伙伴 教学观 师教生学、师讲生听 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评价观 重笔试,重结果,重甄别 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诊断、激励、促进发展 3.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初中)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NetClass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目录 第一章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第1节 LanStar?NetClass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特点............. 第2节配置要求.............................................. 第3节主要功能介绍.......................................... 第4节系统特色.............................................. 第5节适用范围..............................................

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 NetClass 4.0 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平台,更代表着一种 崭新的教学方式。它利用一套软件,在现有的电脑网络设备上,实现教师机对学生 机的广播、监控、语音教学等操作,辅助学生完成电脑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此系统 融合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先进思想,突破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传统课堂 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电脑教学轻松、互动的自身特点, 从而是一次教学方式的飞跃。 LanStar?NetClass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特点 使用TCP/IP通讯协定,全面支持校园网(包括 NetWare,Windows NT,Windows对等式网络)。 支持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NT操作系统。 提供安装环境系统检测程序,安装简便、容易。 支持多个班级、多个教师同时上课,可进行分组教学。授课模式多样、灵活。 适应能力强,支持色彩和显示模式的动态切换。 广播,遥控速度快,达即时同步效果。 支持多达16个窗口的同步同时监看。 可以进行实时语音交流,实现语音教室功能。 实时传送网上电影院VCD节目,决无停顿的现象。 操作介面人性化,提供多种方案,可由用户自定介面,自定热键。 登录时可同时选择多个频道同时进行教学。 采用新版声音模块提升WINNT环境中声音品质。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P5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切对象和问题 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 (二)地理教学活动诸8要素 1、学生(核心要素)占据中心地位 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3、地理课程(实质性因素)受教学目的的制约 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学活动都需要地理教师的指导 5、地理教学方法(活跃因素) 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因素)具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 7、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建立教学秩序及教学管理制度 8、地理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的因素)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里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1、地理学科性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2、国内外地理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地理教学论》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 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 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 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C 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 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D 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 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 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 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B 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 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B 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 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B 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 二、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BC 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 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BC 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 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B 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 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 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 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D 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 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BD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 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B 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 三、名词解释 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通 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地理教学论试题整合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 行为目标模式: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教学目标,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学生身上发生 的行为变化。 3. 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亦即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4. 地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5. 地理表象:是指过去已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6. 地理学习迁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方 法间相互影响,就称为~。 7. 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8. 地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间接地和概括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 认识能力的核心。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地理想象都与地理思维密切相关。 9. 地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表述在头脑中构成的地理事物和形象的想象。 10. 记忆能力:指认识、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11. 想象能力: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经过思维加工或重新改造组合而构成新形象的能力。 12. 课程观:是指人们对有关课程的本质、功能、价值、内容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是课 程编制的指导思想。 13. 教学重点:教材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14. 地理讲述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讲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地理规律的方法。 15. 地理谈话法: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生活体验,通过启发提问,师生双方共同 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或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6. 创新作业法: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产生体验,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7. 地理尝试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先试后导”的互动作用,使 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学模式。 18.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 型的教学方法。 19. 发现法:是指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事实(或实例)和问题, 由

噢易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介绍

噢易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介绍 产品概述 目前多媒体教学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能广播OpenGL、DirectDraw、Direct3D 软件及游戏、AutoCAD、3DMax、Protel等教学软件; 广播VCD及DVD 节目时画面停顿不流畅; 对学生机的锁定限制不完全; 全体广播时,迟到或后来的同学开机不能立即进入同步广播状态; 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不能单独进行文件传输; ……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噢易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完全扫清障碍,它具有国内领先的优异性能,一流的屏幕广播速度,并且全面的功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是目前多媒体教学系列软件的领航产品。 产品特色 1.屏幕广播性能 在业界内遥遥领先,完美支持OpenGL、DirectDraw、Direct3D 软件及游戏、AutoCAD、3DMax、Protel,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实时发送网上VCD及DVD 视频节目,流畅无停顿现象。 2.广播时如有新 的机器连接上,可以自动进入同步广播,不需要重新设置广播的机器数量。 3.功能强大的锁 定限制功能,可禁止学生机使用U盘、光盘等,可设置网页白名单和应用程序白名单。 4.提供断线锁定 功能,学生机不能通过拔网线或禁止网络连接来摆脱教师机控制。 5.提供摄像头画 中画功能,当老师机和某个学生机进行“可视对讲”时,教师机端大画面是学生图像,右下角的小画面是老师图像。 6.教师机不仅可 以对所有学生整体进行“文件收发”,还能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单独进行“文件传输”,可直接复制操作,无需设置传输路径。 7.提供教学内容 查看功能,学生登入系统立即能查看到教师输入的教学内容、提纲计划等,方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8.授课模式多样 灵活,支持多个班级、多个主控端(教师机)同时上课,可进行分组教学。 产品功能 噢易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由教师机、学生机两部分组成,不同组成部分的具体功能如下: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研究任务: (1)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2)通过对我国学校地理课程发展的研究,我国与国外地理课程的比较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标的制定,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4)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自的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合这些方式。探寻地理教师的心理特征,分析地理教师应具备的智力品质,专业知识,道德素养,教学能力,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基本任务,以及管理的内容和措施。 (5)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地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探索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手段,以及作为一种教学环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应用理论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观摩地理课 外活动 严格按计划进行,也应随机应变 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排除干扰 整理资料,删繁就简 调查法问卷调查,采访调查,测试调查, 座谈调查 设计适合被调查者回答并扣题 简单明了,控制题量 注意发放数量 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计划性改变 自变量 实验以前学习水平尽可能相同 过程中记录详尽

《地理教学论》试卷

地理教学论期末测试复习试卷 姓名▁▁▁班级 09级地理班出题者:倪群得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5×2=30分)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P3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着重研究地理教学过程,揭示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应用,重视发展地理教学理论,并对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给予理论和原则 上的指导。P6 3、教学媒体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166 4、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 图。p149 5、一般来说,地理综合课的步骤分作五步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等。P195 6、教学技能可分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 书技能、结 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P12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2=20分) 1、地理教师资格认证包括:教师职称认证和教师履历认证。P60 (还有教师

资 格 认 证 ) ( × ) 2、地理教育技能认证包括: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 关专业能力认证。P61 (√) 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语言的规范 性和针对性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 p135 (√)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 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 课堂知识技能。P153 (把知识改为组织) (×)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师角色定位:1地理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景知识、批判反思知识)4文化知识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1)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③地理空间思维能力④地理应用能力⑤地理创新能力⑥地理信息加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①分析教学特点②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③选择教学方法④预测课堂情景变化(3)教学实施能力:①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②地理板书能力③绘制地理版图和版画的能力④制作、收集教具的能力⑤开展地理试验的能力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分析教材 1宏观分析:①时代背景分析②对教材内部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分析③对教材外部联系的分析。2微观分析:①分析教材的组成②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包括:与其它局部教材的联系和与学生理论与知识水平的联系③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科学技术的联系④分析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⑤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3钻研教材①通读教材,掌握整体性②钻研科学内容和内部联系③钻研教材的双基构成④钻研教材的层次结构⑤认真研究插图、插画、表格、注解及作业。 双基:①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②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工作和步骤:①认真阅读地理新课标,认真领会要求②通读地理教科书,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点与结构③收集有关班级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思想状况④了解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及明确本教研组的教学改革的精神和内容与安排⑤分析以往的教学工作成果及问题,并扬长避短⑥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设备 教学计划的内容①基本情况分析②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③本学期教学进度④本学期教学改革的重点⑤教师进修的内容和进度。 教学方法的特点:地理教学方法的继承性、实践性、地理性、多样性、创造性 教学方法的作用1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2有利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情感态度的形成3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4有利学生考高分5有利密切师生关系。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其中有教的方法也有学的方法,它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

地理教学论

绪论 1地理教学论的学科门类(隶属于教育科学)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理论与应用并重) 第二章国内外地理教育的发展 1现代地理教育美国 (一)美国(不重视-重视) 1991年美国老布什总统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中,把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5门核心课程。1993年,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外语、艺术)指定为必修课程。 1.美国地理课程的设置 初中课程初中一般为必修课程。既有单独开设地理课的,也有开设综合课的。中学阶段正式以地理名称设置的课程,一般见于初中一年级,每天1课时,每周5课时。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内容为主 高中课程高中为选修课,高中地理课时和内容由各地学校自定,内容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具有专题学习的特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2.美国的地理课程标准 1994年,课程标准出现了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局面。《面向生活的地理:国家地理标准1994》正式出版,它在教育政策领域内为地理争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 目标是培养“地理上见多识广的人”。它将地理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学科知识、技能和视角。以技能和能力的叙述方式来撰写,把地理技能概括为

“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五个方面。地理学 科的知识分为六个基本要素:空间认识、场所与 地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与社会、地理 的用途。每个要素包含一系列的地理标准,一共 有18个标准。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和突出能力的培养;能 力要求层次清楚,便于操作。 3.地理教材 编审制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发行, 大多数州是由州教育委员会公布认定合格的教科 书目录,发放给各学校 供应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科书全部对 学生无偿借用,无偿借用制度大都延伸至后期中 等教育。 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图像系统丰富,但过于冗 长。 2我国地理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 1课程的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有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主张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的理由是:学科结构是深入探究和构建各门学科所必需的法则。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地理教学论文写作发表指南

地理教学论文写作发表指南 一、地理教学论文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成果 地理教学论文是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经常见到、听到,有时还要动手撰写的文章。地理教学论文从字面上讲,就是专门论述地理教学改革及其研究成果的文章。地理教学论文的内容十分广泛,课题有大有小,文章有长有短,但是不是可以把所有论及地理教学的文章都称作地理教学“论文”呢?下面,我们先以两篇论及加强地图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文章为例,进行一些比较和分析。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如何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该文先用两段文字,简要地阐述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就转入正题,说明:“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掌握阅读、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谈几点体会。”文章谈到的体会主要有三点:(1)从看懂地图入手,使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其中特别谈到了要使学生掌握好定方向、量距离、辨高低和识图例这四个方面的技能。(2)在理解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地图的技能。关于这个问题,文章只作了一些解释,说明这样做的重要性,而没有具体阐述应当怎样使学生在理解地图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技能。(3)通过填绘地图的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运用地图的技能。其中具体介绍了指导学生进行填图练习和绘制示意图练习两方面的做法。 另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象的能力》。该文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研究目的;第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三,能力指标和训练方法;第四,研究结果和体会。在谈到研究目的时,文章首先简要阐明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阶段进行读图、绘图和分析图象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调动和启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其演绎、推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逐渐提高他们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从图上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在研究对象和方法方面,文章简要地指出,研究对象为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共150人;研究方法主要为(课堂)观察法和调查法(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再加上测试法。在能力指标和训练方法部分,文章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具体阐述了地图训练的能力指标和训练方法。初中阶段的能力指标是:(1)知道和熟悉地图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定方向、看比例、量距离、辨高低、识图例、填注记、画剖面等等;(2)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在地图上研究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地区等; (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性状、分布及其所反映出的地理特征;(4)具有通过阅读不同地图的内容,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及地理事物简单成因的能力;(5)具有绘制简单的轮廓图、分布图、示意图等的能力。训练方法可采取描图彩绘法、读各类图法和绘简略图法等。高中阶段的能力指标是:(1)具有通过阅读地图理解、分析和运用地理概念的初步能力;(2)学会从地图中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并理解其规律;(3)学会从地图上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比阐明地理特征及其成因;(4)具有通过分析地图对某一地理事物进行评价的初步能力;(5)学会绘制地理略图、示意图、模式图和简单的地理统计图。训练方法可采取读图分析法、识图评价法和绘图理解法等。在研究结果和体会部分,文章首先用统计表的方式,将经过一年训练的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并作了分析。最后,文章总结了几点体会:(1)读图、绘图、分析图象能力的训练要注意目的性,加强计划性; (2)读图、绘图、分析图象能力的训练,要注意过程的规范化与秩序化;(3)读图、绘图、分析图象能力的培养训练,要注意调动和启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分析、判断、推理与综合的能力。 从上述两篇文章的内容简介来看,它们虽是内容非常相近的研究课题,然而写出的文章质量却相差甚远。两篇文章的共性,除了研究课题基本相同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都有教改实践,都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两篇文章的差别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文章的针对性。前一篇文章的针对性不够强,它只是

《地理教学论》问题详解

《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选作3题)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各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1)答: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构成如下图: ● ● ●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教学系统八要素中,地理教学目标是该系统的定向子系 统。地理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导控子系统与信息处理子系统,他们是该系统 的双主体子系统。地理课程教材是该系统的信源子系统。地理教学原则、 模式与方法是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支持子系统。地理教学环境是该系统的 时空协同系统。地理教学管理是该系统的保障子系统。地理教学评价是该 系统的调节、激励子系统。地理教学八子系统互为呼应与协同,以其优化 的结构促成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2)、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 ●答:《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如下图: ● (3)、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答:《地理教学论》的学科主要特点:由地理教学论的"应用理论”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属性很容易联想到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即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与艺术性。 《地理教学论》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具统帅作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用"两唯”的观点去解读地理教学,才能真正获得地理世界的真善美,才能真正获得地理教学的真善美。《地理教学论》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联。这里所说的实践既包括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也包括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实践,其中蕴藏着推动地理教学论发展的无尽活力。《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活动为生生不息的源泉。地理教学论强调地理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教学的科学性强调"求真”,教学必须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诸学科体系基础上。教学的艺术性强调"求美”,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认知、情感等自由表现、交流、创造的基础上,因为教学艺术即具有高度个性化、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教学设计与操作行为。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两者密不可分,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联教育家赞科夫曾尖锐指出,传统教育的明显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这显然不利于开发学生蕴的多彩才能与丰富个性,不符合"解放理性”的时代要求。事实上,凡成功教学,无不有艺术与科学相伴。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 名词解释(选作4个) (1)、理念:是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是审美态度和审美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在社会审美文化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的审美情趣在主体的审美活动和美育过程中有重要的心理定向和动力作用。 (3)、地理教学目标是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一种具体性的教学结果预期。 (4)、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事地理学习活动、形成学习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地理过程”是立意于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学生对一段充满智慧与情感挑战的地理学习、研究活动的时间经历。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知识。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研究、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样做”的学习方法类知识,更多地与学习能力有关。这部分知识是"会学”的知识,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关键知识。是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理解、掌握、应用为主,是必须"学会”的知识,是学生认识、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能力的核心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新编地理教学论

新编地理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分数 评分人 一、选择 1、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 A 地理教学目的 B 地理教学课程 C 地理教师 D 地理教学方法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A 讲述法 B 讲读法 C 观察法 D 板书设计法 3、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A 地理科学发展 B 社会发展 C 学生的发展 D 学生的学习动机 4、课程的类型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A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B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5、地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学目的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地理“知识与技能”通常包括三个层级,分别是() A 过程 B 实际 C 理解 D 应用 7、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 A 老师 B 学生C课程D 教材 8、讲授法包括() A 讲述法 B 讲解法 C 讲读法 D 讲演法 9、著名教育家()探究了发现教育法。 A 杜威 B 陶行知 C 加涅 D 布鲁纳 10、地理教学文本主要有() A 地理教案 B 地理教材 C 地理学案 D 说课讲稿 二、填空 1、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教学论应隶属___________科学。 3、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 4、地理教学论关系最为直接密切的学科有_____________。 5、地理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_______能力和_______能力。 6、__________________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综合,又包括大纲和教材。 7、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地理课程的关键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极目标是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 任何一门学科,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和时代的呼唤下萌生的,并且往往都经历了一段历史过程;而只有当某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基本界定清楚时,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就孕育诞生了。 一、地理教学论的缘起 地理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名称的演变在我国已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①。与此同时,为了“讲授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称之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②,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不过当时对于小学地理教学的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如谢洪赉编写的《地理教授法》、南洋公学发行的《小学地理教授法》、姚明辉编著的《高等小学地理教授法》等,都是关于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③,而研究中学地理教授法的著述并不多见。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①。虽然自后“教授法”并未销声匿迹,或者口头虽讲“教学法”实质仍实行的是“教授法”②,但毕竟这是在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以后,随着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得以确立,特别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阶段后,关于地理教学法的著作和文章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竺可桢的《地理教学法之商榷》(《史地学报》1922年第2期)、褚绍唐的《中学地理教学法述要》(《地学季刊》1936年第2期)、葛绥成的《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1932年)、刘虎如的《小学地理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4年)、褚绍唐的《地理学习法》(中华书局,1935年)、田世英的《中学地理新教法》(商务印书馆,1943年)等等。 新中国建立以后,“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沿用下来。50年代各行各业学习苏联,地理教学界也引进了许多苏联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如Н.Ф.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正风出版社,1953年)、П.А.鲍格达诺娃的《小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А.Е.毕比克的《中学世界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А.А.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Н.Н.巴朗斯基的《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等等。这些地理教学法著作都对我国的中小学地理教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地理教学论期末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姓名:学号:20120507032 院(系):学院理工系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地理教师;发展途径 Key words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eography teachers; Development way 摘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世界各国都进行课程改革,我国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改对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即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师应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为更好的地理授课教学打下基础。本文从解析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等基础概念出发,介绍地理教师专业化、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地理教师从新手教师经过熟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讨论了地理教师要通过课堂、研究、共同体、反思等途径实现专业发展。 Abstract: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also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 teacher put forward a new topic: the teachers how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and moti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geography teacher should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better geography teaching. This paper parsed based concep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geography, geography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y teachers from novice teachers after a master to the exper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discusses the geography teachers should through the way such as classroom reflection, research, community, achie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