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小波实验报告

哈工大小波实验报告
哈工大小波实验报告

小波理论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日期

2015年12月

实验报告一

一、 实验目的

1. 运用傅立叶变换知识对常用的基本函数做基本变换。

2. 加深对因果滤波器的理解,并会判断因果滤波器的类型。

3. 运用卷积公式对基本信号做滤波处理并分析,以加深理解。

4. 熟悉Matlab 中相关函数的用法。

二、 实验原理

1.运用傅立叶正、反变换的基本公式:

(

)?()() ()(),1

1?()(),22i x i t i t

i t i t f f x e dx f t e dt f t e f t f

e d

f t e ωωωωωωωωπ

π

∞∞---∞

-∞

--∞

====

=??

?

及其性质,对所要处理信号做相应的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 2.运用卷积的定义式:

1212()()()()+∞

-∞

*=-?

f t f t f f t d τττ

对所求信号做滤波处理。

三、 实验步骤与内容

1.实验题目:

Butterworth 滤波器,其冲击响应函数为

,0

()0,

0若若α-?≥=?

ω 2. 判断是否因果;是低通、高通、带通还是带阻? 3. 对于信号

()(sin 22sin 40.4sin 2sin 40),-=++t f t e t t t t 0π≤

≤t ,画出图形()f t

4. 画出滤波后图形()*f h t ,比较滤波前后图形,你会发现什么,这里取

10α==A 5. 取

()(sin5sin3sin sin40),-=+++t f t e t t t t 采用不同的变量值α=A (初始设

定A=α=10) 画出原信号图形与滤波后图形,比较滤波效果。

2.实验步骤及分析过程:

1.求 ()h

ω 由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式可得:

()0

?α?α?ωαω

+∞+∞-----∞

=?=?=+??

t i t t i t A

h Ae e dt Ae e dt i (1) 故该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为:()

ω=

=

H ,转折频率

τα=;假定1,2A

α==,绘制该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如下:

图1.1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判断是否因果;是低通、高通、带通还是带阻?

(1)观察滤波器响应函数可知,只有在输入信号到达后,该滤波器才会有输出

响应,此外实际应用的滤波器均是因果滤波器,所以,题中滤波器是因果滤波器。

(2)由图1可知,该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 3. 对于信号

3()(sin22sin40.4sin2sin40)t f t e t t t t -=++0t π≤≤,画出图形()f t

编写matlab 程序:

t=linspace(0,pi,80000);

f=exp(-t/3).*(sin(2*t)+2*sin(4*t)+0.4*sin(2*t).*sin(40*t)); plot(t,f); xlabel('时间/t');

ylabel('信号值/f(t)'); grid on

绘制信号的图形如下:

图1.2f(t)波形图

4. 画出滤波后图形()f h t *,比较滤波前后图形,你会发现什么,这里取10A α==。 对f(t)进行卷积运算,编写MATLAB 程序,如下: A=10;a=10;

t=linspace(0,pi,80000);

f=exp(-t/3).*(sin(2*t)+2*sin(4*t)+0.4*sin(2*t).*sin(40*t)); h=A*exp(-a*t); F=conv(f,h); plot(F); xlabel('时间/t');

ylabel('滤波后信号值/f(t)'); grid on

运行程序,得到的图形如下:

图1.3 滤波后的f(t)

比较图1.2和图1.3中,可以看出:经滤波处理后,信号f (t )的幅值变大,高频成分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信号的曲线特征变得平滑,而且持续分布相位并未失真,信号的基本信息得到无损传递。 5. 取

()(sin5sin3sin sin40)t f t e t t t t -=+++采用不同的变量值A α=(初始设定A=

α

=10) 画出原信号图形与滤波后图形,比较滤波效果。

对A 和a 分别取A=a=2,5,10,15,25,并将几个图形放在一起比较,MATLAB 程序如下:

A=25;a=25; %A==a,a=2,5,10,15,25% t=linspace(0,pi,80000);

f=exp(-t/3).*(sin(2*t)+2*sin(4*t)+0.4*sin(2*t).*sin(40*t)); h=A*exp(-a*t); F=conv(f,h); hold on ; plot(F); xlabel('ê±??/t');

ylabel('??2¨D?o??μ/f(t)'); grid on

可以得到如下图形:

图1.4取不同A和a值后的f(t)

比较以上图形中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A、a值逐渐增大,波形幅值增大,滤波后信号毛刺(高频波动信号)也随着增多,即对高频信号的抑制效果变差,同时也可以看出滤波器输出信号中的低频成分也呈增大趋势。由此可知,滤波器在A、a值较小时对高频的抑制效果最好,但这种情况下低频信号也受到一定的削弱,滤波效果并不一定是最好,因此,需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定参数。

实验报告二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Haar 小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Haar 小波分解与重构的原理。 2.通过例子学习小波分析在一维信号奇异性检测中的应用; 3.学习并掌握信号处理的相关步骤。 4.熟悉Matlab 中相关函数的用法

二、实验原理

一般来说,噪声信号多包含在具有较高频率细节中,在对信号进行了小波分解之后,再利用门限阈值等形式对所分解的小波系数进行权重处理,然后对小信号再进行重构即可达到信号去噪的目的。具体步骤为:

a.一维信号的小波分解,选择一个小波并确定分解的层次,然后进行分解计算。

b.小波分解高频系数的阈值量化,对各个分解尺度下的高频系数选择一个阈值进行软阈值量化处理。

C .一维小波重构,根据小波分解的最底层低频系数和各层高频系数进行一维小波的重构。

利用小波分析检测信号突变点的一般方法是: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在信号出现突变时,其小波变换后的系数具有模极大值,因而可以通过对模极大值点的检测来确定故障发生的时间点。

通常情况下,信号的奇异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信号在某一个时刻内其幅值发生突变,引起信号的非连续,幅值的突变处是第一种类型的间断点。另一种是信号外观上很光滑,幅值没有突变,但是,信号的一阶微分有突变发生,且一阶微分是不连续的,成为第二种类型的间断点。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实验题目:

1. 设信号()()()()()2

4

sin 32cos 50.2sin cos 55

-=++x f e

x x x x 将区间[0,1]实行256等分并得到信号在这些节点上的离散值 (1)利用Haar 小波对离散后的信号进行分解;

(2)画出1,8,7,...,1-=j V j 中的分量并与原信号j f 进行比较;

(3)进行压缩比为80%的压缩,画出压缩后的图像与原图像比较; (4)选择合适的参数去噪,画出去噪后的图像与原图像比较; 2.定义区间[0,1]上存在间断点的信号:

21,8/91

()0,08/9

?-≤≤=?

实验步骤及分析过程: 1.第一题

(1)利用Haar 小波对离散后的信号进行分解; 先画出原信号的波形,程序如下:

x=linspace(0,1,256);

f=exp(-x.^2/4).*(sin(3*x)+2*cos(5*x)+0.2*sin(x).*cos(55*x)).*(x>=0&x<=1); plot(x,f); 得到图形如下:

图2.1原信号波形

下面运用Haar 小波对已知函数进行分解,程序如下所示: x=linspace(0,1,256); j7=linspace(0,1,128);

f=exp(-x.^2/4).*(sin(3*x)+2*cos(5*x)+0.2*sin(x).*cos(55*x)).*(x>=0&x<=1); [a,b]=dwt(f,'haar'); subplot(2,1,1); plot(j7,a); xlabel('尺度空间'); grid on subplot(2,1,2); plot(j7,b); xlabel('小波空间'); grid on

得到的波形如下:

图2.2 haar 小波对函数进行分解

(2)画出1,8,7,...,1-=j V j 中的分量并与原信号j f 进行比较; MATLAB 程序如下:

x=linspace(0,1,256);

f=exp(-x.^2/4).*(sin(3*x)+2*cos(5*x)+0.2*sin(x).*cos(55*x)).*(x>=0&x<=1);

[C,L]=wavedec(f,8,'Haar');

v0=wrcoef('a',C,L,'Haar',8);subplot(2,4,1);plot(x,v0);title('V0');grid on

v1=wrcoef('a',C,L,'Haar',7);subplot(2,4,2);plot(x,v1);title('V1');grid on

v2=wrcoef('a',C,L,'Haar',6);subplot(2,4,3);plot(x,v2);title('V2');grid on

v3=wrcoef('a',C,L,'Haar',5);subplot(2,4,4);plot(x,v3);title('V3');grid on

v4=wrcoef('a',C,L,'Haar',4);subplot(2,4,5);plot(x,v4);title('V4');grid on

v5=wrcoef('a',C,L,'Haar',3);subplot(2,4,6);plot(x,v5);title('V5');grid on

v6=wrcoef('a',C,L,'Haar',2);subplot(2,4,7);plot(x,v6);title('V6');grid on

v7=wrcoef('a',C,L,'Haar',1);subplot(2,4,8);plot(x,v7);title('V7');grid on

画出的波形如下:

图2.3v中的各个分量

将图2.3跟图2.1作比较可知,随着j的增大,得到的图形越接近原函数波形。(3)进行压缩比为80%的压缩,画出压缩后的图像与原图像比较;MATLAB程序如下:

F= waverec(C,L,'Haar');

subplot(1,2,1);

plot(x,F);

title('原函数');

grid on

[XC,CXC,LXC,PERF0,PERFL2] = wdencmp('gbl',f,'Haar',8,0.8,'h',1) ;

subplot(1,2,2);

plot(x,XC);

title('压缩比为80%的图形');

grid on

得到的波形如下:

图2.4压缩后的图像与原图像比较

(4)选择合适的参数去噪,画出去噪后的图像与原图像比较;

为了去除噪声,我们选择去除高频分量W7,MATLAB程序如下:F= waverec(C,L,'Haar');

subplot(1,3,2);

plot(x,F);

title('原信号');

grid on

w7=wrcoef('d',C,L,'Haar',1);

subplot(1,3,1);

plot(x,w7);

title('W7');

grid on

Fl=f-w7;

subplot(1,3,3);

plot(x,Fl);

title('滤波后的信号');

grid on

得到的波形如下:

图2.5 去噪后的图像与原图像比较

可以看出,去噪后的图形与原图基本相同。毛刺变少,信号更加平滑。

第二题

MATLAB程序如下:

x=linspace(0,1,128);

s=0.*(x<8/9)+(1-x.*x).*(8/9<=x&x<=1);

ls = length(s);

[c,l] = wavedec(s,6,'db5');

subplot(4,2,1);

plot(s);

title('用db5分解6层:s=a6+d6+d5+d4+d3+d2+d1');

ylabel('s');

a6 = wrcoef('a',c,l,'db5',6);

subplot(4,2,2);

plot(a6);

ylabel('a6');

for i = 1 : 6

decmp = wrcoef('d',c,l,'db5',7-i);

subplot(4,2,i+2);

plot(decmp);

ylabel(['d',num2str(7-i)]);

end

得到的图形如下:

图2.6 用db5小波分解6层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信号的小波分解的第一层高频系数d1和第二层高频系数d2,可观察到信号的不连续点,在d1图中估测,为x=114/128=0.891,在d2图中估测,为x=112/128=0.875,而实际值为x=8/9=0.889,用db1小波要比db2小波好。

实验报告三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双线性插值方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实验了解其优缺点。

2. 掌握二维多分辨分析的知识和思想,通过对数字图片进行分解与重构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掌握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并熟悉Matlab中相关函数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根据插值处理和小波变换的特点,运用一种基于小波分解和双线性插值相结合的图像超分辨率处理方法。首先将原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并把原图像作为低通部分,然后对小波分解后的相应高频子带进行双线性插值以近似高频的更多细节,通过小波逆变换获取比原图像分辨率更高的图像。

设一幅图像f (x,y)经过一次小波分解后,被分成了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MH 1为水平方向上的高频细节信息,MV1为垂直方向上的高频细节信息,MD1为对角线方向上的高频细节信息。也就是说,小波分解的过程就是将信号不断“剥落”的过程,随着逼近越来越粗,丢掉的信息越来越多,而被抛弃掉的信息可用小波的线性组合来表示。重建的过程就是将丢掉的细节加起来作为原始信号的近似表示,只要采用足够多的相同步骤,这种近似表示就可以达到足够精确。

图3.1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实验题目;

要求:任意选择一张数字图片,利用二次线性插值将图片放大4倍,同时采用二

维小波对原始图片进行分解与重构,实现对图片的超分辨率处理。

MATLAB程序如下:

I1=imread('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HIT.jpg');

figure(1);

imshow(I1),title('原始图像');

[Y1,map1]=imresize(I1,2,'bilinear');

[c,s]=wavedec2(Y1,1,'db3');

Xa11=appcoef2(c,s,'db3',1);

Xh11=detcoef2('h',c,s,1);

Xv11=detcoef2('v',c,s,1);

Xd11=detcoef2('d',c,s,1);

Y=idwt2(Xa11,Xh11,Xv11,Xd11,'db3');

figure(2);

imshow(uint8(Y));title('获得超分辨率图像');

得到的图形如下:

图3.2 原始图像

图3.3 获得的超分辨率图像

利用haar小波分解,MATLAB程序如下:

clear all;

close all;

I1=imread('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HIT.jpg');

figure(1);

imshow(I1),title('原始图像');

%用双线性插值方法获得插值图像Y1

[Y1,map1]=imresize(I1,2,'bilinear');

[c,s]=wavedec2(Y1,1,'haar');

Xa11=appcoef2(c,s,'haar',1);

Xh11=detcoef2('h',c,s,1);

Xv11=detcoef2('v',c,s,1);

Xd11=detcoef2('d',c,s,1);

Y=idwt2(Xa11,Xh11,Xv11,Xd11,'haar');

figure(2);

imshow(uint8(Y));title('获得的超分辨率图像');

得到的图形如下:

图3.4原始图像

3.5 haar小波变换后的超分辨率图像

基于小波变换的插值方法与原图像进行比较,图片更加清晰,高频信息更丰富,边缘细节特性更好,将图像放大会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因此,基于小波变换的插值处理能够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从而提高照片的质量。

Erdas实验报告

E RDAS实验报告 图像融合实验 数据来源 采用Erdas中examples文件内的2000年Atlanta多光谱TM数据和高清全色Pan数据。两图为同一地区不同坐标影像,故使用前需预处理从而得到实验区域。 目的 多光谱TM数据分辨率较低但包含多波段色彩,而全色Pan数据只包含一层高清影像,为了得到研究区域的高清彩色影像,我们将TM和Pan数据在Erdas2014中进行融合以达到实验目的。 方法 在遥感领域运用较多的融合方法有主成分变换法、比值变换法、小波变换法和HIS变换法。本实验则运用HIS变换法。IHS属于色度空间变换,从多光谱彩色合成影像上分离出代表信息的明度(I)和代表光谱信息的色调(H)、饱和度(S)等3个分量,并采用相同区域的高分辨率全色波段数据代替明度(I)进行空间信息融合。 步骤 1.几何校正 因原始图像空间坐标不同,需选取控制点进行几何校正。本实验校正方法为多项式法,选取6个控制点进行校正,其校正叠加截图如下:

2.叠加剪切 由校正结果可知两图像只有部分区域重合,所以建立AOI对重合区域进行剪切,以得到研究区域,截图如下: 3.重采样 因多光谱图像分辨率较低,像元点较大,若要与全色图融合出高清影像需进行重采样来调整像元大小,以达到与高清图一致。 4.二次剪切 因图为栅格,统一像元后,边缘区必然会有一定的扩展(如下图),虽说扩展的范围较小,但在科研应用方面不符合要求,故须二次剪切。 5.RGB转HIS

TM图像选取前三层再分别赋予蓝、绿、红三色,转化为HIS格式,如下图: 6.直方图匹配 将高清图像直方图以标准图像的直方图为标准作变换,使全色光图和HIS图中I层两图像的直方图相同和近似,从而使两幅图像具有类似的色调和反差,以便作进一步的运算。 7.图像叠加 运用Layer stack功能将全色光高清图和H、S图层进行叠加即所谓的图像融合。它将多波段图层组合到了一起,从而得到新的包含多个有助于研究者使用的多波段影像。 8.IHS转RGB

哈工大单片机实验报告(上传)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任课教师: 所在单位: 2013年5月

软件实验 在软件实验部分,通过实验程序的调试,使学生熟悉MCS-51的指令系统,了解程序设计过程,掌握汇编语言设计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实验系统提供的调试手段来排除程序错误。 实验一清零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键盘操作。 二、实验内容 把2000~20FFh的内容清零。 三、程序框图 四、实验过程 实验中利用MOVX语句,将外部存储器指定内容清零。利用数据指针DPTR完成数据传送工作。程序采用用循环结构完成,R0移动单元的个数,可用CJNE比较语句判断循环是否结束。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清零前清零后

【问题回答】清零前2000H~20FFH中为内存里的随机数,清零后全变为0。 六、实验源程序 AJMP MAIN ORG 0640H MAIN: MOV R0, #00H MOV DPL, #00H MOV DPH, #20H LOOP: MOV A, #00H MOVX @DPTR, A INC DPTR INC R0 CJNE R0, #0FFH, LOOP MOVX @DPTR, A END 实验二拆字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把2000h的内容拆开,高位送2001h低位,低位送2002h低位,2001h、2002h高位清零,一般本程序用于把数据送显示缓冲区时用。 三、程序框图 四、实验过程 将寄存器中内容送入2000H,分别将高低四位移到低位,将高四位置零然后移入2001H 和2002H中。利用MOVX语句、DPTR指针可实现数据的传送,利用高低四位交换语句SWAP和与语句ANL可进行对高低位的清零。

基于小波信号的噪声消除matlab实验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医用电子学论文 论文名称: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噪声消除 院系:物科院 专业:电路与系统 姓名:聂梦雅 学号: 121002043 指导教师:徐寅林

摘要 以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体表心电信号(ECG) 及其噪声的分析, 对ECG信号中存在的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及肌电干扰等几种噪声, 设计了不同的小波消噪算法; 并利用MIT/BIH 国际标准数据库中的ECG 信号和程序模拟所产生的ECG 信号, 分别对算法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算法能有效地滤除ECG 信号检测中串入的几类主要噪声, 失真度很小, 可满足临床分析与诊断对ECG 波形的要求。 关键词: ECG 信号, 小波变换, 基线漂移, 工频干扰, 肌电干扰

Abstract We apply the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MRA ) of wavelet transform ( WT ) , which was proposed by Mallat [ 5 ] , to suppress the three main types of noises existing in electrocardiogram ( ECG ) signals : baseline wander, power line interference and electro my ographical interference. We apply Mallat algorithm [ 4 ] to suppress the baseline wander in ECG signals. We apply the sof t-thresholding algorithm, proposed by donohoetal on the basis of MRA of WT , to suppress power line interference in ECG signals. We apply Mallat algorithm and then the algorithm proposed by Donohoetal to suppress the electro my ographical interference in ECG signals ,who sefrequency range varies f rom 5Hz to 2kHz. We performed simulations ,using both ECG signals from MIT/BIH database, and ECG signals generated via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suppress the main no isesexisting in ECG signals efficiently with very little distortion, and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s of clinical analysis and diagnosis on ECG waveforms. Key words: ECG (electro cardio gram ) signal, wavelet transform , baseline wander, power line interference , electro my ographical interference

小波变换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十:小波变换 日期: 2014年05月06日 摘要 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及主要内容是: 一维小波变换和反变换 二维小波变换和反变换 二维小波细节置零、去噪

一、技术讨论 1.1实验原理 小波变换的原理:是指一组衰减震动的波形,其振幅正负相间变化为零,是具有一定的带宽和中心频率波组。小波变换是用伸缩和平移小波形成的小波基来分解(变换)或重构(反变换)时变信号的过程。不同的小波具有不同带宽和中心频率,同一小波集中的带宽与中心频率的比是不变的,小波变换是一系列的带通滤波响应。它的数学过程与傅立叶分析是相似的,只是在傅立叶分析中的基函数是单频的调和函数,而小波分析中的基函数是小波,是一可变带宽内调和函数的组合。 小波去噪的原理:利用小波变换把含噪信号分解到多尺度中,小波变换多采用二进型,然后在每一尺度下把属于噪声的小波系数去除,保留并增强属于信号的小波系数,最后重构出小波消噪后的信号。其中关键是用什么准则来去除属于噪声的小波系数,增强属于信号的部分。 1.2实验方法 1)dwt函数(实现1-D离散小波变换) [cA,cD]=dwt(X,’wname’)使用指定的小波基函数‘wname’对信号X进行分解,cA和cD分别是近似分量和细节分量; [cA,cD]=dwt(X,Lo_D,Hi_D)用指定的滤波器组Lo_D,Hi_D对信号进行分解 2)idwt函数(实现1-D离散小波反变换) X=idwt(cA,cD,’wname’) X=idwt(cA,cD,Lo_R,Hi_R) X=idwt(cA,cD,’wname’,L) X=idwt(cA,cD,Lo_R,Hi_R,L) 由近似分量cA和细节分量cD经过小波反变换,选择某小波函数或滤波器组,L为信号X中心附近的几个点 3)dwt2函数(实现2-D离散小波变换) [cA,cH,cV,cD]=dwt2(X,’wname’) [cA,cH,cV,cD]=dwt2(X,’wname’) cA近似分量,cH水平细节分量,cV垂直细节分量,cD对角细节分量 4)idwt2函数(实现2-D离散反小波变换) X=idwt2(cA,cH,cV,cD,’wname’) X=idwt2(cA,cH,cV,cD,Lo_R,Hi_R) X=idwt2(cA,cH,cV,cD,’wname’,S) X=idwt2(cA,cH,cV,cD,Lo_R,Hi_R,S)

哈工大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之五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5:利用Ethereal分析TCP、UDP、ICMP协议 继续学习Ethereal的使用; 利用Ethereal分析TCP、UDP和ICMP协议。 TCP协议采用了哪些机制保证可靠数据传输。(3分) 数据重传和数据确认应答机制 Traceroute的工作过程,用自己的话来描述,200字以内,超过酌情扣分。 (4分) 构造数据包,来检查到达一个主机时经过了哪些路由。主机发送给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的TTL是从1逐个递增的,而数据包每到达一个路由器,它的TTL值就会减1,当TTL减到0时,该数据包被取消,传回一个数据包给主机,我们就能捕获这个路由器的IP地址了。如果收到"超时错",表示刚刚到达的是路由器,而如果收到的是"端口不可达" 错误,表示刚刚到达的就是目的主机,路由跟踪完成,程序结束。 阐述一下为什么应用程序开发者会选择将应用程序运行在UDP而不是TCP 之上?(3分) UDP没有拥塞控制机制,发送方可以以任何速率向下层注入数据。很多实时应用是

可以容忍一定的数据丢失的,同时又对速率有很高要求(比如在线视频播放),这时开发者会倾向选择UDP协议,避免使用TCP协议的拥塞控制机制产生的分组开销。 实验过程: 使用Ethereal分析TCP协议: (15分)得分:抓取本机与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933238.html,/ethereal-labs/alice.txt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包。根据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客户服务器之间用于初始化TCP连接的TCP SYN报文段的序号(sequence number)是多少?在该报文段中,是用什么来标示该报文段是SYN报文段的? Seq=0 Flags中的syn位为1,ack位为0,说明是syn报文段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的SYNACK报文段序号是多少?该报文段中,Acknowledgement字段的值是多少?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933238.html,服务器是如何决定此值 的?在该报文段中,是用什么来标示该报文段是SYNACK报文段的? Seq=0 Ack=1,服务器根据客户端发送的SYN报文的Seq值加一后得到此值 Flags中的Ack和Syn位都为1,所以是SYNACK报文

哈工大小波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小波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实验一小波分析在信号压缩中的应用 一、试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小波分析进行信号压缩的理解; (2)学习Matlab中有关信号压缩的相关函数的用法。 二、相关知识复习 用一个给定的小波基对信号进行压缩后它意味着信号在小波阈的表示相对缺少了一些信息。之所以能对信号进行压缩是因为对于规则的信号可以用很少的低频系数在一个合适的小波层上和一部分高频系数来近似表示。 利用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压缩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进行信号的小波分解; (2)将高频系数进行阈值量化处理。对从1 到N 的每一层高频系数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阈值并且用硬阈值进行系数的量化; (3)对量化后的系数进行小波重构。 三、实验要求 (1)对于某一给定的信号(信号的文件名为leleccum.mat),利用小波分析对信号进行压缩处理。 (2)给出一个图像,即一个二维信号(文件名为wbarb.mat),利用二维小波分析对图像进行压缩。 四、实验结果及程序 (1)load leleccum %将信号装入Matlab工作环境 %设置变量名s和ls,在原始信号中,只取2600-3100个点 s = leleccum(2600:3100); ls = length(s); %用db3对信号进行3级小波分解 [c,l] = wavedec(s, 3, 'db3'); %选用全局阈值进行信号压缩 thr = 35; [xd,cxd,lxd,perf0,perfl2] = wdencmp('gbl',c,l,'db3',3,thr,'h',1); subplot(2,1,1);plot(s); title('原是信号s'); subplot(2,1,2);plot(xd); title('压缩后的信号xd');

小波实验报告一维Haar小波2次分解

一、题目:一维Haar 小波2次分解 二、目的:编程实现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三、算法及其实现:离散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是对信号的时-频局部化分析,其定义为:/2200()(,)()(),()()j j Wf j k a f t a t k dt f t L R φ+∞---∞=-∈? 本实验实现对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1)信号分解:用小波工具箱中的dwt 函数来实现离散小波变换,函数dwt 将信号分解为两部分,分别称为逼近系数和细节系数(也称为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实验中分别记为cA1,cD1,它们的长度均为原始信号的一半,但dwt 只能实现原始信号的单级分解。在本实验中使用小波函数db1来实现单尺度小波分解,即: [cA1,cD1]=dwt(s,’db1’),其中s 是原信号;再通过[cA2,cD2]=dwt(cA1,’db1’)进行第二次分解,长度又为cA2的一半。 (2)信号重构:用小波工具箱中的upcoef 来实现,upcoef 是进行一维小波分解系数的直接重构,即: A1 = upcoef('a',cA1,'db1'); D1 = upcoef('a',cD1,'db1')。 四、实现工具:Matlab 五、程序代码: %装载leleccum 信号 load leleccum; s = leleccum(1:3920); %用小波函数db1对信号进行单尺度小波分解 [cA1,cD1]=dwt(s,'db1'); subplot(3,2,1); plot(s); title('leleccum 原始信号'); %单尺度低频系数cA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A1 = upcoef('a',cA1,'db1'); %单尺度高频系数cD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D1 = upcoef('a',cD1,'db1'); subplot(3,2,3); plot(A1); title('单尺度低频系数cA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subplot(3,2,5); plot(D1); title('单尺度高频系数cD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cA1,cD1]=dwt(cA1,’db1'); subplot(3,2,2); plot(s); title('leleccum 第一次分解后的cA1信号'); %第二次分解单尺度低频系数cA2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A2= upcoef('a',cA2,'db1',2); %第二次分解单尺度高频系数cD2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D2 = upcoef('a',cD2,'db1',2); subplot(3,2,4); plot(A2);

哈工大天线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线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天线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实验成绩: 注:本报告仅供参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喇叭天线的原理。 2. 掌握天线方向图等电参数的意义。 3. 掌握天线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天线电参数 (1).发射天线电参数 a.方向图:天线的辐射电磁场在固定距离上随空间角坐标分布的图形。 b.方向性系数:在相同辐射功率,相同距离情况下,天线在该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Smax与无方向性天线在该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S0之比值。 c.有效长度:在保持该天线最大辐射场强不变的条件下,假设天线上的电流均匀分布时的等效长度。 d.天线效率:表征天线将高频电流或导波能量转换为无线电波能量的有效程度。 e.天线增益:在相同输入功率、相同距离条件下,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功率密度Smax与无方向性天线在该方向上的功率密度S0之比值。 f.输入阻抗:天线输入端呈现的阻抗值。 g.极化:天线的极化是指该天线在给定空间方向上远区无线电波的极化。 h.频带宽度:天线电参数保持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的工作频率范围。 (2).接收天线电参数:除了上述参数以外,接收天线还有一些特有的电参数:等效面积和等效噪声温度。 a.等效面积:天线的极化与来波极化匹配,且负载与天线阻抗共轭匹配的最佳状态下,天线在该方向上所接收的功率与入射电波功率密度之比。 b.等效噪声温度:描述天线向接收机输送噪声功率的参数。 2. 喇叭天线 由逐渐张开的波导构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波天线。按口径形状可分为矩形喇叭天线与圆形喇叭天线等。波导终端开口原则上可构成波导辐射器,由于口径尺寸小,产生的波束过宽;另外,波导终端尺寸的突变除产生高次模外,反射较大,与波导匹配不良。为改善这种情况,可使波导尺寸加大,以便减少反射,又可在较大口径上使波束变窄。 (1).H面扇形喇叭:若保持矩形波导窄边尺寸不变,逐渐张开宽边可得H面扇

哈工大小波实验报告

小波理论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日期 2015年12月

实验报告一 一、 实验目的 1. 运用傅立叶变换知识对常用的基本函数做基本变换。 2. 加深对因果滤波器的理解,并会判断因果滤波器的类型。 3. 运用卷积公式对基本信号做滤波处理并分析,以加深理解。 4. 熟悉Matlab 中相关函数的用法。 二、 实验原理 1.运用傅立叶正、反变换的基本公式: ( )?()() ()(),1 1?()(),22i x i t i t i t i t f f x e dx f t e dt f t e f t f e d f t e ωωωωωωωωπ π ∞∞---∞ -∞ ∞ --∞ ==== =?? ? 及其性质,对所要处理信号做相应的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 2.运用卷积的定义式: 1212()()()()+∞ -∞ *=-? f t f t f f t d τττ 对所求信号做滤波处理。 三、 实验步骤与内容 1.实验题目: Butterworth 滤波器,其冲击响应函数为 ,0 ()0, 0若若α-?≥=?

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摘要: 图像处理,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结果的技术。又称影像处理。基本内容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是指用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经过采样和数字化得到的一个大的二维数组,该数组的元素称为像素,其值为一整数,称为灰度值。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像压缩,增强和复原,匹配、描述和识别3个部分。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目前,图像处理演示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医学、军事、科研、商业等领域。因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易于实现非线性处理,处理程序和处理参数可变,故是一项通用性强,精度高,处理方法灵活,信息保存、传送可靠的图像处理技术。本图像处理演示系统以数字图像处理理论为基础,对某些常用功能进行界面化设计,便于初级用户的操作。 设计要求 可视化界面,采用多幅不同形式图像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合理选择不同形式图像,反应各功能模块的效果及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对图像进行灰度级映射,对比分析变换前后的直方图变化; 1.课题目的与要求 目的: 基本功能:彩色图像转灰度图像 图像的几何空间变换:平移,旋转,剪切,缩放 图像的算术处理:加、减、乘 图像的灰度拉伸方法(包含参数设置); 直方图的统计和绘制;直方图均衡化和规定化; 要求: 1、熟悉图像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的基本定

义和常见方法; 2、掌握在MTLAB中对图像进行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的方法 3、掌握在MATLAB中进行插值的方法 4、运用MATLAB语言进行图像的插值缩放和插值旋转等 5、学会运用图像的灰度拉伸方法 6、学会运用图像的直方图设计和绘制;以及均衡化和规定化 7、进一步熟悉了解MATLAB语言的应用,将数字图像处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2.课题设计内容描述 1>彩色图像转化灰度图像: 大部分图像都是RGB格式。RGB是指红,绿,蓝三色。通常是每一色都是256个级。相当于过去摄影里提到了8级灰阶。 真彩色图像通常是就是指RGB。通常是三个8位,合起来是24位。不过每一个颜色并不一定是8位。比如有些显卡可以显示16位,或者是32位。所以就有16位真彩和32位真彩。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需要将真彩色转换成灰度图像。 1单独处理每一个颜色分量。 2.处理图像的“灰度“,有时候又称为“高度”。边缘加强,平滑,去噪,加 锐度等。 3.当用黑白打印机打印照片时,通常也需要将彩色转成灰白,处理后再打印 4.摄影里,通过黑白照片体现“型体”与“线条”,“光线”。 2>图像的几何空间变化: 图像平移是将图像进行上下左右的等比例变化,不改变图像的特征,只改变位置。 图像比例缩放是指将给定的图像在x轴方向按比例缩放fx倍,在y轴按比例缩放fy倍,从而获得一幅新的图像。如果fx=fy,即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缩放的比率相同,称这样的比例缩放为图像的全比例缩放。如果fx≠fy,图像的比例缩放会改变原始图象的像素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几何畸变。 旋转。一般图像的旋转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原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也就是将图像上的所有像素都旋转一个相同的角度。旋转后图像的的大小一般会改变,即可以把转出显示区域的图像截去,或者扩大图像范围来显示所有的图像。图像的旋转变换也可以用矩阵变换来表示。

北邮DSP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信号处理硬件实验 实验名称:dsp硬件操作实验姓名:刘梦颉班级: 2011211203 学号:2011210960 班内序号:11 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实验一常用指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dsp开发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dsp开发系统的连接,熟悉dsp的开发界面,熟 悉c54x系列的寻址系统,熟悉常用c54x系列指令的用法。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ccs 2.0版软件,dsp仿真器,实验箱。 三、实验操作方法 1、系统连接 进行dsp实验之前,先必须连接好仿真器、实验箱及计算机,连接方法如下所示: 1)上电复位 在硬件安装完成后,接通仿真器电源或启动计算机,此时,仿真盒上的“红色小灯”应 点亮,否则dsp开发系统与计算机连接有问题。 2)运行ccs程序 先实验箱上电,然后启动ccs,此时仿真器上的“绿色小灯”应点亮,并且ccs正常启 动,表明系统连接正常;否则仿真器的连接、jtag接口或ccs相关设置存在问题,掉电,检 查仿真器的连接、jtag接口连接,或检查ccs相关设置是否正确。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实验使用资源 实验通过实验箱上的xf指示灯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2、实验过程 启动ccs 2.0,并加载“exp01.out”;加载完毕后,单击“run”运行程序; 五、实验结果 可见xf灯以一定频率闪烁;单击“halt”暂停程序运行,则xf灯停止闪烁,如再单击 “run”,则“xf”灯又开始闪烁; 关闭所有窗口,本实验完毕。 六、源程序代码及注释流程图: 实验二资料存储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tms320c54的程序空间的分配;掌握tms320c54的数据空间的分配;熟悉操作 tms320c54数据空间的指令。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ccs3.3版软件,dsp仿真器,实验箱。 三、实验系统相关资源介绍 本实验指导书是以tms32ovc5410为例,介绍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内存资源。对于其它类型 的cpu请参考查阅相关的资料手册。下面给出tms32ovc5410的内存分配表: 对于存储空间而言,映像表相对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寄存器与存储空间的映像关系。 因此在编程应用时这些特定的空间不能作其它用途。对于篇二:31北邮dsp软件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 dsp软件

肌组织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肌组织实验报告 篇一:表面肌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在前沿学科中的应用实验报告 基于semg时域特征的动作识别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号:姓名: 班级:电子154 实验基于semg时域特征特的动作识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 2.利用mATLAb对肌电信号进行去噪、特征提取及动作识别; 二、实验设备 1.wi-Fi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卡; 2.32位windowsxp台式机(matlab7.0软件); 3.802.11b/g无线网卡;

三、实验内容 (1)学习信号的基本去噪方法,并用mATLAb实现; (2)学习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特征并利用matlab来进行波形长度(wL)符号改变数(ssc)、过零点(Zc)、威尔 逊赋值(wAmp)等特征的提取; (3)学习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方法,掌握bp神经网络的用法,将其用于肌电信号的动作识别。 学习以上三个部分,最终完成一整套肌电信号去噪、特征提取(选取一种特征)、基于特征的动作识别的mATLAb程序。 四、实验原理 (1)小波去噪 小波去噪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小波变换基础上的新兴算法,基本思想是根据噪声在不同频带上的小波分解系数具有不同强度分布的特点,将各频带上的噪声对应的小系数去除,保留原始信号的小波分解系数,然后对处理后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得到纯净信号。 小波去噪的基本原理图如下 (2)特征提取 时域分析是将肌电信号看成均值为零,而方差随着信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机信号。时域特征的计算复杂度低,提取比较方便。

最常用的方法有:方差,过零点数(Zerocrossing,Zc),willison幅值(willisonAmplitude,wAmp),绝对值平均值(meanAbsoluteValue,mAV)和波形长度(wavelength,wL)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特征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往往选择用不同的时域特征组合形成联合特征向量。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过零率(Zc):为波形通过零线的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号的频率特性。为了降低零点引入的噪声,往往会引入一个阈值δ。计算方式如下: sgn(?xk?xk?1),(xk?xk?1??)(1)willison幅值:是由willison提出一种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幅值变化数量进行计 算的方法,经过后人的研究,对willison幅值的阈值有了明确的范围限定,目前认为50~100?V是最合适的阈值范围。其数学表示公式如公式(3-3)。 wAmp??fxi?xi?1 t?1n(2) ?1f(x)???0其中:ifx?阈值otherwise 波形长度(wL):它是对某一分析窗中的波形长度的统计,波长可以体现该样本的持续时间、幅值、频率的特征。 1n?1 wL??x(i?1)?x(i)ni?1(3)符号改变斜率(ssc):为信号的的频率性能提供了一些附加信息,对于3个连续的采样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振动测试技术 研究生:

模态试验大作业 0 模态试验概述 模态试验(modal test)又称试验模态分析。为确定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所进行的振动试验。模态参数是在频率域中对振动系统固有特性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模态试验中通过对给定激励的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响应信号,再应用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由于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振动信号中包含着机械及结构的内在特性和运行状况的信息。振动的性质体现着机械运行的品质,如车辆、航空航天设备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反映出诸如桥梁、水坝以及其它大型结构的承载情况、寿命等。同时,振动信号的发生和提取也相对容易因此,振动测试与分析已成为最常用、最基本的试验手段之一。 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是研究复杂机械和工程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通过模态实验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即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模态实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的纯模态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当激振频率等于结构的某阶固有频率,激振力抵消机构内部阻尼力时,结构处于共振状态,这是一种物理分离模态的方法。这种技术要求配备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测试周期也比较长;另一类是数学上分离模态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对结构施加激励,测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矩阵,然后再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 为获得系统动态特性,常需要测量系统频响函数。目前频响函数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单点激励单点测量( SISO)、单点激励多点测量( SIMO) 、多点激励多点测量( MIMO)等。单点激励一般适用于较小结构的频响函数测量,多点激励适用于大型复杂机构,如机体、船体或大型车辆机构等。按激励力性质的不同,频响函数测试分为稳态正弦激励、随机激励及瞬态激励三类,其中随机激励又有纯随机、伪随机、周期随机之分。瞬态激励则有快速正弦扫描激励、脉冲激励和阶跃激励等几种方式。按激励力性质的不同,频响函数测试分为稳态正弦激励、随机激励及瞬态激励三类,其中随机激励又有纯随机、伪随机、周期随机之分,瞬态激励则有快速正弦扫描激励、脉冲激励和阶跃激励等几种方式。 振动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技术一般可分为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域分析和时间序列建模分析等。这些分析处理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为提取与设备运行状态有关的特征信息提供了不同的手段。信号的时域分析包括时域统计分析、时域波形分析和时域相关分析。对评价设备运行状态和

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资料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一)学号姓名班级报告日期 2015.04.15 实验内容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实验目的1.熟悉网络命令的使用,例如ping,tracert,netstat,ipconfig等,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2.熟悉dns的层次查询,以及smtp协议。 实验预备知识结合实验报告相关知识以及老师课堂演示、笔记。 实验过程描述1.按照实验报告步骤所指,一步步熟悉ping tracert ipconfig 等网络命令,并对结果进行相应分析、截图。 2.Dns层次查询时,首先网上搜索全球13 个根域名服务器的ip,选择其中一个ip 对学校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933238.html, 进行层次分析,依次进行cn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93323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93323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933238.html, 的域名分析,最终得到主页ip,然后使用ping命令ping得主页ip 相比较,结果一致,查询成功。 3.熟悉掌握SMTP协议。Dos 命令下依次输入telnet相关命令,并使用事先转换成base64 的用户名、密码登陆邮箱。登陆成功后给自己的邮箱发送信息,最后退出。操作、邮箱截图如下。 实验结果见表格下方截图。 实验当中问题及解决方法1、telnet命令刚开始dos无法识别,属于不认识的命令。上网查询资料后,在控制面板中设置后成功解决。 2、熟悉SMTP协议时,telnet 登陆邮箱并发送信件,期间出现好多错误,比如单词拼写错误,指令错误。重复多次后最终成功实现。 成绩(教师打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实验相关截图 一、网络命令的使用 1.ping 命令

2.tracert 命令

哈工大 小波理论与应用上机报告

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小波理论及应用 实验名称:上机实践作业 实验序号:第一次实验日期:2014.05.12 学院及专业名称: 同组人:独立完成 实验成绩:总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报告一 一、 实验目的 1、 运用傅里叶变换知识对常用的基本函数做基本变换。 2、 加深对因果滤波器的理解,并会判断因果滤波器的类型。 3、 运用卷积公式对基本信号做滤波处理并作出分析,以加深理解 4、 熟悉Matlab 中相关函数的用法 二、 实验原理 1 .运用傅里叶正、反变换的基本公式: ( )?()() ()(),1 1?()(),22ωωωωωωωωπ π ∞∞---∞ -∞ ∞ --∞ ==== =?? ? i x i t i t i t i t f f x e dx f t e dt f t e f t f e d f t e (2-1) 及其性质,对所要处理信号做相应的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 2.运用卷积的定义式:1212()()()()+∞ -∞ *=-?f t f t f f t d τττ (2-2) 对所求信号做滤波处理。 三、 实验步骤与内容 实验题目: Butterworth 滤波器,其冲击响应函数为 ,0 ()0, 0若若α-?≥=?

小波实验报告一维Haar小波2次分解

一、题目:一维Haar小波2次分解 二、目的:编程实现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三、算法及其实现:离散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是对信号的时—频局部化分析,其定义为:(Wf)( j,k)二a。』2 :Y (t)「(a o」t _k)dt, f (t)? L2(R) 本实验实现对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1)信号分解:用小波工具箱中的dwt函数来实现离散小波变换,函数dwt将信号分解为两部分,分别称为逼 近系数和细节系数(也称为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 ,实验中分别记为cA1,cD1,它们的长度均为原始信号的一半,但 dwt只能实现原始信号的单级分解。在本实验中使用小波函数db1来实现单尺度小波分解,即:[cA1,cD1] = dwt(s, 'dbl',其中s是原信号;再通过[cA2,cD2] = dwt(cA1, 'dbl '进行第二次分解,长度又为cA2的一半。 (2)信号重构:用小波工具箱中的upcoef来实现,upcoef是进行一维小波分解系数的直接重构,即: A1 = upcoef('a',cA1,'db1'); D1 = upcoef('a',cD1,'db1')。 四、实现工具:Matlab 五、程序代码: %装载leleccum信号 load leleccum; s = leleccum(1:3920); %用小波函数db1对信号进行单尺度小波分解 [cA1,cD1]=dwt(s,'db1'); subplot(3,2,1); plot(s); title('leleccum 原始信号'); %单尺度低频系数cA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A1 = upcoef('a',cA1,'db1'); %单尺度高频系数cD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D1 = upcoef('a',cD1,'db1'); subplot(3,2,3); plot(A1); title('单尺度低频系数cA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subplot(3,2,5); plot(D1); title('单尺度高频系数cD1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cA1,cD1]=dwt(cA1, 'b1'); subplot(3,2,2); plot(s); title('leleccum第一次分解后的cA1信号'); %第二次分解单尺度低频系数cA2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A2= upcoef('a',cA2,'db1',2); %第二次分解单尺度高频系数cD2向上一步的重构信号 D2 = upcoef('a',cD2,'db1',2); subplot(3,2,4); plot(A2);

哈工大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 2(1)(a) 程序语句: a=[-3 5 0 8;1 -8 2 -1;0 -5 9 3;-7 0 -4 5]; b=[0;2;-1;6]; inv(a)*b (b) 程序语句: a=[-3 5 0 8;1 -8 2 -1;0 -5 9 3;-7 0 -4 5]; b=[0;2;-1;6]; a\b (2)

4个矩阵的生成语句: e=eye(3,3); r=rand(3,2); o=zeros(2,3); s=diag([1,2]);%此为一个任取的2X2 矩阵 矩阵a 的生成语句: a=[e r;o s] 验证语句: a^2 b=[e r+r*s; o s^2]

(3)(a) 生成多项式的语句:poly ([2,-3,1+2i,1-2i,0,-6]) (b) 计算x=0.8,-x=-1.2 之值的指令与结果: 指令:polyval([1,5,-9,-1,72,-180,0],0.8) 指令:polyval([1,5,-9,-1,72,-180,0],-1.2)

(4) 求a的指令与结果:指令:a=compan([1,0,-6,3,-8]) 求a的特征值的指令与结果:指令:eig(a) roots(p)的指令与结果为: 指令:roots([1,0,-6,3,-8])

结论:利用友元阵函数a=company(p) 和eig(a) 可以与roots(p)有相同的作用,结果相同。 (5) 作图指令: x=0:0.01:1.5; y=[x.^2;x.^3;x.^4;x.^5]; plot (x,y) 作图指令: x=0:0.01:10; y1=x.^2; y2=x.^3; y3=x.^4; y4=x.^5; subplot(2,2,1),plot (x,y1),title('x^2') subplot(2,2,2),plot (x,y2),title('x^3') subplot(2,2,3),plot (x,y3),title('x^4') subplot(2,2,4),plot (x,y4),title('x^5')

DIP课程10次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作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Image Interpolation 实验编号:Proj02-01 摘要:本实验采用双线性插值技术对图像进行缩放,实验的原理是来源于数值分析中的插值问题。双线性插值算法是一种比较好的图像缩放算法,它充分的利用了源图中虚拟点四周的四个真实存在的像素值来共同决定目标图中的一个像素值,因此缩放效果比较好。

实验内容概述 关于编程的一点说明:本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帮助学生建立图像处理技术解决问题的感性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软件原型。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完成本课程实验所需要的编程环境可以是C++等常规的程序开发环境,也可以是包含有已经存在的具有可扩展能力的函数集合组成的集成编程环境。最典型的例子是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IPT)编程环境。建议实验中使用后一种类型的集成编程环境。 下面是具体的实验题目及其说明:

PROJECT 02-01(Image Interpolation) (a) 编写一个线性插值程序,将64*64大小的图像插值为256*256的图像,并与matlab的imresize函数的 结果相比较; (b) 图像变换函数采用仿射变换,图像x和y方向都放大4倍,并逆时针旋转15度,未定义区域赋值0。 一、技术论述 对于双线性插值算法,首先进行初始化,读取所要缩放的图像,获取目标大小64*64,以及目标像素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然后根据所提供的公式算法逐点做双线性内插,根据双线性插值算法的思路(即目标图像中的像素值由原图像中在空间位置上最接近的四个像素值按照特定的公式:S = (a)(b)S1+(1-a)(b)S2+(a)(1-b)S3+(1-a)(1-b)S4进行计算)对目标图像点计算相应的a、b、S1、S2、S3、S4,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该像素点的值,最后显示图像效果。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结果展示 (a)效果展示 (b)效果展示 2.2 讨论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 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 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光圈指数是衡 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 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3.成像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 2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ISO:500(自动产生)快门:1/30(自动)光圈:4.5(自动)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可能是操作不当。在此场景下全自动拍摄结果不尽人意。 项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光圈:5.6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光圈:5.6白平衡:白炽灯曝光补偿:±0.0 评议:白平衡为白炽灯时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动时背景失真。 项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光圈:9 白平衡:阳光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光圈:9 白平衡:阳光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