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不是一个黑色和白色的问题

(intellectual capital: not a black and white issue)

主要是讲保护知识产权(IP)以及将其商业最大化的重要性。公司应该尽早明白并处理好公司的智力资本。文章指出,现实中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尽管一个公司能采取行动保护其智力资本,但它也许并不知道如何将智力资本最大化,不知道如何实现智力资本的最大商业价值。保护是很重要,但单单保护却远远不够。公司应该知道其智力资本的组成,如何保护它,及如何将它价值最大化。智力资本不仅仅是商标,设计,版权等等。公司的价值在于一个更广的智力资本概念之中(广义的智力资本),比如,职员的技术诀窍,品牌推广,技能等等。创意和发明公司发展的心脏或源泉,但广义的智力资本是公司发展和稳固的动力。

一些聪明的组织已经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将稳健的知识产权作为投资决策的一部分。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途径是整合与计划业务,把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当作一个地方的商业企业战略启动或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是以后必须做的事情,提前做会节省大量的麻烦,避免企业可能发生的破产。

这篇文章没有介绍有关智力资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内容。

智力资本创造和发展的人力资源门户路线

(HR portal alignment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本论文研究人力资源门户网站配置是否有利于并如何促进智力资本的创造和发展的。通过对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深入的范例分析来分析和回答研究的问题。结果显示咨询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根据智力资本的创造和发展来设计的,受人力资源门户网站配置路线的支持,并根据人力资源门户替代和杠杆指标进行评估。主要的结论是:一个组织的具体战略立场对人力资源实践绩效有很大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和战略的适应能力增强导致绩效优越。不同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人力、社会、组织资本的扩张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应用程序根据对智力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发展的贡献不同被拒绝。

智力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广泛和多元化的智力资本的定义,是指组织范围内的知识资源,社会集体的知识和认识能力,企业的区域市场价值和货币资本。也有人指出,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相互联系,比如知识、品牌、信誉和客户关系能力等。

多层面的实体的智力资本,形成了三种基本类型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

人力资本指的是组织内每个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等。它是公司的知识宝库,是企业战略创新和重建的独特源头。

社会资本是组织和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具体而言,社会资本包含一个派生的关系网中嵌入知识资源。

组织资本,包括知识的更广泛和正式类型:存储在数据库中编纂经验,手册,专利,流程,结构,等等。

智力资本的指标和度量

(Issues Concern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Metrics and Measur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该论文认为目前应就这些智力资本报告探讨重要的智力资本度量问题。通过在度量方面的进一步探讨来验证以智力资本指标获取的信息的正确性,以期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分析,而非仅仅获取数据的表面价值。通过建立智力资本验证框架,可以对现有的智力资本指标进行评估或者在建立新的智力资本指标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验证通过等级框架来实现,包含四个验证等级,然而并不是智力资本报告中记载的所有智力资本指标都必须达到最高的验证等级。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善组织绩效并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管理,显然应力求最大限度地找机会机会创造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智力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智力资本有三个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另一方面罗思伯格和埃里克森认为是又一个组成部分,即“竞争资本”。因为“智慧资本”似乎正在出现一种共识,即智力资本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外部(客户相关)资金,内部(结构)资本,人力资本。

智力资本的管理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本文主要介绍失去智力资本是公司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尤其是在智力资本权益法案不完善的地方经济贸易中,可能遭遇的主要风险。智力资本有着确定的金钱价值,能给公司提供竞争优势,并帮助公司区别于其他的竞争者。为了保护这一资产,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生命周期的方式发展出来的一套智力资本管理策略并优先应用于世界经济风险高的地区。该策略应与整个公司的策略一致,是商业计划的一个完整部分,并且适用于跨国公司的组织复杂性。该文主要介绍了依据智力资本金字塔的划分,为每个部分制定智力资本管理策略。

智力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智力资本不仅包括依法强制执行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版权,以及已知的面具作品等),而且包括公司成立以来所有形的、无形的知识信息。一个公司的智力资本的价值是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差额。

有形资产主要包括诸如数据库和所有信息资源、业务记录,以及记录的程序,体现了知识,技能和对公司的过去和现在的员工的经验。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互惠友好的关系、创新的理念、公司的人力资本。虽然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形态,它们是一样的依法强制执行知识产权和有形资产的价值。

智力资本与企业财务绩效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献信息: 文献标题: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n Indonesian Listed Companies(印尼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外作者:Dominique Razafindrambinina,Talita Anggreni 文献出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2008,1263(32):590-594 字数统计:英文 2555 单词,14475 字符;中文 4389 汉字 外文文献: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n Indonesian Listed Companies Abstract The main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Indonesian listed companies. Intellectual Capital (IC) has gained in importance and has been increasingly viewed a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process of value-creation in corporations (Sullivan, 2000). Unlike financial and physical assets, intangible assets are difficult to emulate, which makes them a powerful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study uses data from consumer goods firms listed on the Jakarta Stock Exchange. Pulic’s 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 (VAIC) model is utilized as

论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结构及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554763.html, 论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结构及作用 作者:刘卓 来源:《商情》2016年第46期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心理资本是提升企业综合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维度和作用机制,提出企业员工心理资本开发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资本员工幸福感员工绩效 在经济学领域,在企业家眼中的传统资本是有形资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家日益发现,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传统资本理论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关注。白新文(2006)提出,人力资本是个体通过教育或经验形成的知识、技术与能力。陈井安等研究学者(2005)提出,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所认识的资源,主要是企业员工与网络的关系。通过研究学者的表述可以发现,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概念中并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心理因素。但是心理资本是长期保持企业人才竞争优势的资源,对于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资本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一致重视,并对心理资本展开的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拟对心理资本的维度和作用进行分析,并从不同维度提出企业员工心理资本开发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 心理资本的起源最早始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心理资本概念的首次提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W. Goldsmith在1997-1998年间提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关注重点在于“你是什么”。 对于心理资本的结构,由于研究学者们所处的背景不同、研究视角不同,研究结果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心理资本的构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心理资本二维论,心理资本创始人Goldsmith (1997)认为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尊、控制点两个构成要素;心理资本三维论,从自我效能的动态性与内隐性特点出发,部分研究学者提出了希望、乐观与韧性这三个构成要素。其中Jensen和Luthans在研究中均采用了心理资本的三维研究结构。心理资本多维论,Page等研究学者(2004)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心理资本主要由希望、乐观、自信、回复力和诚信五个要素构成;Letcher(2004)则提出了心理资本就是大五人格的想法。张红芳(2009)等研究学者则从个体与群众的维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个体心理资本与群体心理资本两个不同的维度。 采用Luthans(2007)等研究学者的结论,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任务、绩效和成功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希望、乐观与韧性这三个维度。

企业员工个别心理资本与企业制度次文化之冲突与融合精修订

企业员工个别心理资本与企业制度次文化之冲 突与融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企业员工个别心理资本与企业制度、次文化之冲突与融合:从富士康案件考验EAP的心理资本效能作者:中国心理培训网 ; 发布时间:2010-10-29 11:25:25 ; 来源:中国心理培训网点击:300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本次讲座的主持人肖然,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与这么多专家、学者和在业内的精英人士,共同分享和学习关于本次大会的主题“发展心理资本,完善EAP服务,建设和完善组织企业进取发展的企业文化。”我们本次讲座的导师是林昆辉教授。林昆辉教授来自台湾,是台湾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大观心理治疗所院长、中山医学大学兼任讲师。林昆辉教授是台湾着名的婚恋、家庭、亲子教育心理专家,曾任高雄县生命义工协会主任、临床心理科主任,高山医院心理科主任,现任第一联合诊所临床心理科主任,台湾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大观心理治疗所院长,曾获教育部勋章,台湾90年推广与发展社会教育有功个人奖。林昆辉教授的着作有《小团体动力学》《教养心理学》《家庭心理学》《自杀防治理论技术》《生命教育》等。 今天林教授演讲主题是“企业员工个别心理资本与企业制度、次文化之冲突与融合:从富士康案件考验EAP的心理资本效能”。 林教授运用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示范如何操作三级自杀防治理论模型,运用于畗士康案件的透彻解剖。从危机管理到管理发展,从人类创伤反应发展模型

到积极心理学;讲座中以EAP为题,展示各种具备集体与个别心理资本效能的方案。包括企业管理观点的企业心理资本EAP方案,以及价值管理观点的员工心理资本EAP方案。尤其是员工个别心理资本,对于企业制度、次文化发生冲突,导致伤害自己、他人或企业生命与形象的员工心理协助方案。 我们以热烈而期待的掌声欢迎林教授登场。 林昆辉:各位朋友,我本身是医疗人员,我是心理治疗师。大家知道从心理治疗观点在进入EAP保证纯粹心理学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各位从早上听到大会演讲知道,心理资本是心理学家提出的,还是管理学家提出的这是从管理学的观点提出的一个概念。他们提出了EAP,但是当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导入了心理资本概念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一个很清楚的转向,就是企业管理的观点跟心理学的观点会不会发生冲突会。富士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想提醒各位朋友,谈到资本就知道这是企业观点,投入的资本跟产出的利润;我们希望投入的资本少,产出的利润多;希望投入的资本是可以控制的,产出的利润也是可以控制的。可是在企业的所有资本里面,只有心理资本没有办法控制。那是不可能控制的一件事情,可是从企业的观点来看,隔了一层,好大一层。

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核算研究-管理学.doc

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核算研究-管理学- 智力资本是高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载体,是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智力资本所具有的特点,要求高技术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突破现行核算模式,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实现创新。精品学习网频道的管理学提供以下内容。 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核算研究 高技术企业是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它是利用当代尖端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技术企业竞争的成败不再取决于物质资本,而是取决于非物质资本,特别是智力资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对象。由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高技术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智力资本的核算开始引起管理界的重视。1995年5月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斯堪地亚(Skandia)公开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力资本年度报告。之后,有些学者从支持管理决策的角度来研究智力资本的核算框架,注重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提供的是创造企业价值能力方面的信息,但难以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智力资本信息的需求。并且他们都过于追求量化指标的核算,导致无法准确、全面

地报告企业智力资本的状况。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的核算问题,对于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 关于智力资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至今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基于他们研究的结果,笔者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一种可规范化、可以被掌握并施以影响以产生更高价值的资本。它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和高级形式,其作用在于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未来收益。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智力是人力资本中最具价值和最稀缺的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的资源配置能力。这两者进入企业便成为智力资本,它是以人的智力作为产权要素确认和反映的资本。 智力资本在价值属性上与物质资本存在重大差别,呈现以下特征: (1)增值性。物质资本只能转移价值,而且随着使用会逐渐磨损,而智力资本不仅能维持自身价值,而且还能使价值不断增值,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因为人的知识与技能在受教育过程及实践应用中能不断提高。 高技术企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 (2)易波动性。一方面,由于智力资本不能与其载体相分

积极心理资本对员工创造性的影响

积极心理资本对员工创造性的影响 摘要:在如今高速动荡的工作环境中,达尔文的进化论愈演愈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定律让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不在超竞争( hypercompetitive)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当体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时,人人都要追求优秀和卓越,竞争优势从何而来?其实决定成败的关键就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现在心理资本已超越传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成为新世纪企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商场上竞争激烈,经营环境瞬息万变,新的商品一下子就成了古董,新的流行转眼间也成为过去,“善变”成了未来主流的消费趋势,“效率”也不再是企业赖以为生的竞争利器。微利的时代,唯有不断地求新求变才能创造出与竞争者之间价值的差异。创造力在众多行业中被越来越重视。而个体创造力是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的基础(Anlabile , 1988) ,并且组织创造力和创新与组织绩效和生存息息相关(Nystrom , 1990) ,因此员工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旨就是探讨积极心理资本与员工创造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心理资本四个组成因素和创造性模型三个成份的分析,来验证积极心理资本与员工创造性正相关的假设,从而为企业有效提升员工绩效开辟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心理资本;员工创造性

当下,员工创造力的发挥与否已成为众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而绩效管理之所以越来越重要,一举上升为世界十大管理难题之首,也是因为人才的竞争、人的潜能挖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发成为衡量一个员工优秀与否的标准。在这样一种趋势下,影响员工绩效、创造力的因素日渐成为企业HR关注的焦点,而心理资本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出来。 时下很多前沿企业都引入了名为PCA的项目,所谓PCA 即心理资本增值,是Psychological Captical Appreciation 的英文缩写。作为项目名称,PCA还包含另外两层含义:一是Passionate、Confident、Aggressive(激情的、自信的、进取的),指员工个人的激情、自信、进取状态;二是Positive Culture Atmosphere(积极文化氛围),指企业和团队的积极氛围。员工的积极心理资本被开发出来以后能否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两者之间是否一定存在正向的相互关系?倘若答案是肯定的话,企业的人力资源高管们就可以抛开令人头疼的绩效考核之路而另辟蹊径——从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入手,通过提升员工自信、希望、乐观、韧性的水平而实现员工创造力、绩效的显著提高,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1、心理资本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1 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正式提出以前,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支撑性学科几十年来都一直从负面导向、治疗心理疾病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的前任主席Martin

[开发研究,国有企业,资本]国有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应用与开发研究

国有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应用与开发研究 一、引言 2014《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于今年7月初揭晓,中国上榜企业首次突破100家,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世界500强财富榜名单自1975年推出以来,直到1989年才第一次有了中国企业的身影。2002年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到11家,之后不断攀升。其中在上榜的这些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达到92家,占据了绝对优势。其中,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上榜中央企业达到47家,而中石化更是代表中国企业以45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取代了埃克森美孚,使得中国企业首次位居前三位。虽然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数量不断攀升,企业平均收入和资产总额也持续增加,但在一些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上,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仍然与国外知名企业有比较大的差距。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及非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的环境也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国有企业能否继续担负起国家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能否克服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关乎我国经济与社会健康稳健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现。企业内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依靠人来完成,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使得许多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并把其视作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人才资源可以推动经济强有力地发展。美国之所以能多年保持经济的全球领先位置,在其国土范围内聚集了数量庞大的世界顶尖人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掌握特定知识、技能的员工是改善组织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却非充分条件,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在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组织绩效的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是实现组织高绩效的潜在能力,而员工态度和行为则是将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工具。如何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诱导或控制员工的态度与行为,激发员工内在动机和潜力,使其为企业发挥最大的才干,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统一实现,已经成为我国国企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与传统心理学注重研究消极心理的模式不同,积极心理学主张要从人潜在的、实际的具有建设意义的美德、机能和力量等出发,用积极的心理状态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方式,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家Luthans创造性地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想引入到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开创了积极组织行为学,首次完善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和维度,使得很多学者开始把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发的积极行为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当今,心理资本已经被视作财力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成分,人能发挥多少潜质,决定了组织发展的动力,而人潜能的发挥根源在于其心理资本的多少,以心理学的视角,把心理资本单独作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资本,从而推动企业和社会的进步。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兼并和重组等变革,在

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研究.doc

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智力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对企业的绩效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特点,研究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智力资本治理及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治理的要点。 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企业绩效 知识密集型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学习能力强弱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德鲁克曾把企业描述为“知识堆积场”,企业中分布的各种不同知识,必须通过适当的机制提供知识创造、传播共享和整合的途径,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使“知识堆积场”成为自组织系统。詹森和麦克林(1998)以为,不同类型的知识以及知识在组织不同层次中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结构:而不同的组织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内部知识的转换和共享,从而影响组织的学习能力。作为知识交流和使用的场所,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知识密集型企业治理的有效性。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主要资源、员工主体、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必将打破传统模式的明确边界和等级制金字塔组织结构,朝着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趋势演化和发展。同时,企业建立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下,要求每一成员终身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超越自我,而且夸大系统思想和知识整合的力

度。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必然会引起组织的指挥权力转移和控制模式变化。企业委托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将实现从资本雇佣劳动到知识雇佣资本的转变,组织的权力控制模式将由集中式转为分散化,终极形成几乎每个知识员工都有权控制组织运作和知识创新的“公共控制”的组织结构。萨维奇在《第五代治理》一文中提出了“从职位权威到知识权威”的观点。由此,知识密集型企业中权威被重新界定:知识权威将取代职位权威成为主导,个人拥有的核心知识越多、权威也就越大,在组织中就会有更大的发言权。从这一观点出发,传统意义下的行政治理职员对知识员工是不具权威性的,这就极大地削弱了传统治理的有效性。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治理模式将变革传统企业的命令支配型治理模式,向服务引导型治理模式转变(邝宁华等,2003)。这就是所谓的“知本控制资本”或“知本推动资本”。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智力资本丈量 20世纪80年代以Romer Lucas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增长(或技术进步)看做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并且以为知识和技术是比资本、劳动等更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在知识社会里,知识是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首要资源。土地、劳动和资本经济学家列出的传统生产要素并没有消失,但它们是次要的。”从知识的角度看,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如何加速知识的创造和转化,实现企业能力的提升。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智力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对企业的绩效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在知识密集型企业里还有一个对企业智力资本治理和绩效起

商业资本市场学案例分析!

资 本 市 场 学 案 例 分 析 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12财管2班 姓名:李倩茹 学号:20120500217

资本市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金融街集团借壳上市(简述)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纸包装制品。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 1999年12月27日,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集团与北京金融街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华西集团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约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集团。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集团在深圳证交所办了股权过户首席。至此。原华亚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变为金融街集团。2000年5月15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资产置换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金融街控股将全部资产及全部负债整体置出公司,金融街集团按照净资产相等的原则将相应的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分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集团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金融街完成资产置换之后,又对原重庆华业职工进行安置,自上述时间起,所有员工的工资关系均由华西集团负责。完成借壳上市后,全面退出包装行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2000年5月27日进行股本变动,总股本从78691500变为125906400,公司注册资本从7869.15万元变更为12590.64万。 案例分析: 金融街此次借壳上市有甚多好处。首先,金融街集团是主营房地产业的中小企业,2000年房地产业融资较为困难,IPO的标准又高,受严格限制,但是改革开放初期,房地产业又亟待开发,只有上市融资才能不断发展和不断扩大,所以金融街集团选择买壳上市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其次,金融街集团所选的“壳”原来是主营纸业和包装业,且规模不大,债务关系简单,为之后将资产全部置出提供了条件且华业集团的股权结构简单,金融街集团可直接从华西集团进行购买直接获得控股地位。再者,金融街集团获得股权之后,将原华西集团的资产全部 - 1 -

智力资本贡献

智力资本贡献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营环境的变迁和国际市场发生的重大变化,不断向企业提出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具价值和最稀缺的不是财务资本而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不仅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且也是企业未来创新和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究竟做出了多大贡献,又有那些收益是由智力资本所创造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清楚回答这些问题。因此对智力资本进行贡献分析,已成为一个关系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智力资本的涵义目前,关于智力资本的定义在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存在多种解释。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西尼尔于1836年提出来的,他将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是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1968年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扩展了这一概念,认为智力资本不仅是静态资本,而且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英国的安妮布鲁金则认为“智力资本是对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智力资本=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出智力资本的意义: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虽然学术界对智力资本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但普遍认为智力资本的概念是对传统资本概念的有效扩充,而且比传统会计中的无形资产概念的外延大得多,相应的现代企业的目标就是智力资本的积累、增值和实现。根据各个学者的研究分析,可以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已经规范化的被组织掌握并影响组织生产、工作和活动从而能够产生更高价值的资源。它包含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知识产权资本,知识产权资本是指智力成果所有者或集体对创造性智力成果所拥有的法律上的所有权,以及这种所有权的实现和运用给企业带来知识和价值的增值,例如专利、版权、设计权、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特许权和商标等。第二个要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组织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包括雇主和员工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人才的培育制度、人才的成长环境

几个非常经典的财务案例分析

几个经典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兰陵借壳上市 中国人有句骂人的话:披着羊皮的狼.虽是骂人的话,但用在本案例中说明兰陵借壳上市却有入骨三分之妙,.整个案例讲是山东环宇股份有限公司自1992年上市以来虽逐年有盈利,但呈下滑趋势,到1997年中期已亏损441万,公司面临破产,与环宇同处一地的兰陵集团发展呈现一片大好形势,经济效益连续6年居中国500家最好工业企业之列,并连续6年居山东省同行业第一.公司为谋求更大发展,吸收更多更广泛的股份融资有上市的需要,而考虑到不浪费壳资源,避免花费巨额上市费用,当地政府积极撮合下,兰陵集团借环宇公司上市的成功事件. 以下来分析兰陵借壳上市的必要条件: 一,谋求更大发展,吸收更多更广泛的融资,提高知名度. 二,壳资源的存在.作为上市公司的山东环宇股份有限公司自92年上市以来虽说有盈利,但到97年中期已有441万元亏损,有面临破产的趋势,为兰陵集团提供了宝贵的壳资源. 三,直接上市巨额费用,以及上市对公司的条件要求. 四,当地政府的积极撮合. 借壳上市的优势: 首先,节约巨额的上市费用,为公司提供了更多流动资金. 其次,与直接上市相比,借壳上市同样达到了上市的目的—提高企业知名度,吸收更多股份投资. 再次,保证了壳资源的不浪费.使面临破产的企业有了更广泛的途径.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合理生产经营,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企业充分合理利用市场资源. 第三,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时,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分析总结生产经营的决策,更好的完成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破产不是唯一的路. 03会本组员:杨建章德央桑吉白玛郭泱娥朱莉婉 许乃忠次仁群培王旭程翼徐元龙

员工心理资本研究述评与展望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1), 28-3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554763.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554763.html,/10.12677/ap.2016.61004 Research Review and Prospect of Employee’s Psychological Capita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s and Variable Factors Cross-Layer Zhong Yang1, Yu Zhao1, Yingkui Chen1,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Dec. 28th, 2015; accepted: Jan. 17th, 2016; published: Jan. 20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55476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Currently, as propell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 systematic study for employee’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the key point for an enterprise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control enterprise of human resource and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this field, this article concludes and organizes the definition, di-mension and measuring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is paper discusses separately the an-tecedent and the function of employee’s psychological capital from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hot topic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thods, Variable Factors, Research Review, Prospect 员工心理资本研究述评与展望 —基于方法与变量跨层的视角 杨忠1,赵宇1,陈英葵1,2* *通讯作者。

企业智力资本发展策略

企业智力资本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和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它不仅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也逐渐成为企业未来创新和利润增长的关键所在[1]。生态学的思想正在向经济管理领域渗透融合,把生态学的思想用于管理研究已成为研究趋势,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这与生物体与其环境的关系有本质的一致性,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知识、能量的交换过程就涉及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过程,生态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待企业与环境的知识、能量的交换过程。本文尝试以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其对智力资本开发的启示,旨在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研究智力资本开发路径问题。 二、生态学与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综述 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是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由Senior提出的,他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个体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总和,国内的学者认为:企业智力资本是指企业拥有的、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能够借以

为企业创造价值、形成竞争优势的无形资产,其存在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载体,其实质是企业将资源转换为价值的能力[2]。智力资本开发是指在系统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基础上,通过有效发挥企业智力资本的作用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的管理活动。研究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过程为企业开发智力资本提供了基本的途径,这也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其意为“住所”或“栖息地”。从字义上讲生态学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将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德国博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的《普通欧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的定义颇多,我们认为E.Haeckel的定义是适宜的,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它们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联结构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3]。同样,在一定区域内,没有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单独生存,企业与其外部环境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整体,这就是企业生态系统,而其中,这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知识、能量交换的过程就涉及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过程。从生态学的角度,借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知识相互流动的观点,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企业智力资本增量的影响。

员工的心理资本对企业的影响

员工的心理资本对企业的影响 什么是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心理资本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是一个人具有的、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4个要素,分别是:自我效能感(信心)、希望、 乐观和坚韧性。 自我效能感(信心) 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及采取必要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的信念(或信心)。 关于自信,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 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无论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工作中,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 希望是指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失去希望。没有希望的心灵,就如一潭死水,没有丝毫的快乐和活力。 乐观 即把积极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的和普遍的原因,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和具体的原因,是一种解释风格。乐观是一种处世哲学精神,是不论顺境、逆境都能从内心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处世哲学。 韧性 韧性是一种从逆境、冲突、失败甚至积极事件、进步和不断增加的责任中快速反弹或恢复的能力。我们通常说,“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站起来”,这个就是所谓的韧性了。面对困境和失败,可以快速恢复或反弹,这是一种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心理资本要素。 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都是积极的心理品质。在生活中,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给我们很大的能量,不管是快乐还是成功,都需要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来实现。心理资本就像是贮藏在心灵深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的提升。

财务会计案例分析

财务会计案例分析

财务案例分析 作业一 一、单项案例分析题 1、根据案例一,在万科的治理结构下,你认为对于公司长期的财务决策与控制,是由董事会主导还由管理层主导?为什么?(15分) 答:根据案例一,万科在公司结构下,对于公司长期财务决策与迫近应该是由董事会主导的。可以从公司章程第108条中董事会的职权中看出,例如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及上市方案;拟订公司重大收购、收购本公司股票或者合并、分立、解散和变更公司形式方案;在本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决定公司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等事项。应由董事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出席董事会的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审议同意并做出决议;第110条中规定:董事会确定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的权限,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重大投资项目应当组织有关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并报股东大会批准。按照《公司法》及有关法规规定,公司拟投资项目金额占公司最近经审计总资产的10%以上的,应当由董事会批准;公司拟投资项目金额占公司最近经审计总资产的50%以上的,该次交易应当经过股东大会批准。总而言之,董事会确定对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权限,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重大投资项目等。 2、根据案例二说明如何把握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的采用前提与利弊?(15分) 答: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两种。相对估值法主要依赖会计利润和账面价值,最常用的有市盈率法和市净率;而绝对估值法——内含价值法则是专门针对寿险行业盈利模式的特殊性而提出的。 相对估值法必须在资本市场有效的假设前提下进行同时,相对估值法比较直观,资料易得,例如市盈率可反映公司风险性、成长性、资产盈利水平等特征,但是相对估值法出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对亏损企业无意义、对周期性行业的企业估价往往出现较大偏差、新兴市场股价波动较大,难以估值、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不足,对新型产业难以应用等。 绝对估值法使用的前提是公司未来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盈利预测,再对其盈利预测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合计计算其价值。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是指在充分考虑总体风险的情况下,适用业务对应的资产未来产生的收益中可以分配给股东的利益的现值。这个概念延续了经济价值的概念,并在评估过程中很明显地体现出了寿险行业的特点,加入了对未来的精算假设,运用了精算的技术,是寿险行业特有的以精算技术为基础的公司价值概念。从而克服了相对估值法的不足,但是作为绝对估值法的内含价值法自身也存在缺陷:(1)计算内含价值的精算标准仍在演变中,迄今并没有全球统一采用的标准来定义一家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的形式、计算方法或者报告格式。因此,在定义、方法、假设是、

社会资本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理研究

第32卷 第2期2011年 2月科 研 管 理 S ci en ce Research M anage m en t Vo.l 32,No .2February , 2011 收稿日期:2010-06-30;修回日期:2010-09-28.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重点资助项目(2004DGSI D0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GL015)。 作者简介:任俊义(1973-),男(汉),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理论及知识管理。 文章编号:1000-2995(2011)02-009-0136 社会资本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理研究 任俊义 1,2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2 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摘要: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最新理论是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企业智力资本理论。N ahap i e t 和G hoshal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智力资本形成的理论框架,但并没有学者对其进行验证。本研究完善这一理论框架,提出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智力资本形成,智力资本促进绩效提升的完整模型,并使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模型假设基本上得以证实,有些和原假设截然相反,这和转型期中国人的心态以及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交流、信任、共同愿景等现实状况有关。关键词:智力资本;社会资本;绩效;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 270 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探讨一直是学者和实业界所热衷的议题。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企业智力资本理论是这方面最新的成果,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自然,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机理便成为其理论核心。同时,近些年社会资本理论所提出的社会网络思想在经济管理问题方面所表现出的强有力的解释力引起人们关注。由此可推知,在众多生产要素集合的企 业中,员工间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必然对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对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理的研究非常少,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此问题的就几乎没有。只有1998年牛津大学的N ahapiet 和伦敦商学院Ghoshal 两位学者在合著的文章中描述了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智力资本形成的机理,且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验证,因此本文试图完善这一 理论框架并对其进行验证。一方面对上述概念框 架进行整理和简化,使其更加明晰和可测量,另一方面,在其中加入了企业经营绩效变量来作为智力资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结果,由此构成了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而企业智力资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最终表现为企业绩效增加的完整框架。另外,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企业数据对此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讲人情,重关系的中国情境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就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 2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2 1 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 关于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关系的文献极其有限。N ahapiet 和Ghoshal 在1998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中提出社会资本通过交换和合并知识来创造智

员工心理资本: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

员工心理资本: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 原文作者:谭刚强 “如果你想要一番成功的事业, 你必须让你的员工感到你在为他们服务, 而不是他们为你服务。”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 现代经营的核心还是员工的集约经营。诚然,挖掘、吸聚、重用高管人才是人力资本战略的重中之重,但由全体员工集合而形成的整体人力资源架构,却是一个任何一环或一分子都不能缺失的基本要素。 因此,任何一个精明的高级管理者,在考虑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与施行时,决不能仅仅只看到高管人才的“力撑千军”价值,也要看到具体员工的“微体系稳”价值。尤其要摈弃“高管才是人力资本,员工仅是人力资源”的狭隘比较之“管理观念”。 就像当下不少人在喜滋滋高论或关注引入“正能量”时,却偏偏忽略了“负能量”在能量整体构成中的不可缺失性。如同电要“正+负”,人要“男+女”,太极要“阳+阴”,才能形成完整系统一样。的经营一定是整个组织体系的完整经营。诚然高管人才是可以直接看作里最具激活性、牵引性的“人力资本”,但员工因其在整个“组织构架”中有不可或缺的“螺丝钉”紧固作用,因而,借助其内在心理资本的“激活”,员工事实上已成为现代重要的人力资本要素。 如此认知的扩展,正是当下管理中格外重视“EAP与员工心理资本”关联关系的基础。 要了解“员工心理资本”的实质内涵, 就得优先清晰“心理资本”本身的含义。 当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走进新世纪之际,人们发现传统的“社会资源”已明显显示出匮乏的景态。在此背景下,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借助“创新的人”或“积极的人”来介入参与,以提升其对于社会发展的在场幸福感受。于是,在新兴的积极心理运动的牵引下,更多的心理学家们不再只关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题,而是开始把思维触角放在了怎样培养和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如何才能让人达到最佳介入参与社会发展的状态上。[论文]

金融市场案例.

案例 课程作业: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为:案例1-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与发展 要求: 1.案例分析应围绕案例的主题展开,回答案例后面的讨论题; 2.案例分析最好能运用参考书或阅读材料上的分析工具和模型,进行深入 的探讨; 3.如能阐述有关案例的新情况,你的观点就更有份量,研究越充分; 4.个人提前准备作业,作业一般至少要有两页,用小四号字符打印; 5.上课第二天讨论,6-7人为一组,先进行小组讨论,选一代表随后向全班 陈述,并回答提问; 6.评选最优小组,各环节表现将影响成绩评定。 案例1:美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变迁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各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很少给以限制,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多种业各。美国也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但是, 1929 年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共有一万多家金融机构宣布破产,信用体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银行、证券的混业经营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认定商业银行只适宜经营短期的商业性贷款。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对金融系统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 , 美国于 1933 年通过了《格拉斯—斯帝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规定任何以吸收存款业务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不得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等长期性资产业务;任何经营证券业务的银行即投资银行,不得经营吸收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不准经营代理证券发行、包销、零售、经纪等业务,不得设立从事证券业务的分支机构。其后,美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 1934 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以及《 1968 年威廉斯法》等一系列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的管制。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纷纷效仿。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期,是美国金融业的逐步融合阶段。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美国的金融市场,一些发达国家的所谓综合性商业银行以先进的技术手段、良好的经营信誉、优质的金融服务以及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对美国金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