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产发展

工业地产发展
工业地产发展

工业地产发展

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住宅、商业项目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具有工业地产业务及背景的上市公司在行业整合及宏观调控中将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工业用地的宏观调控,特别规定从今年开始工业土地的出让必须通过挂牌拍卖的形式进行。相关规定及通知的出台将有利于杜绝地方政府变相低

价卖地行为,工业用地的批租环节将日益市场化、规范化,一方面为具有一定实力,想介入工业地产开发的企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工业用地资源的稀缺将促使工业用地价格的上涨,因此持有大量工业土地的上市公司,资产增值效应将非常明显。

投资价值显现

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住宅、商业项目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工业地产借助其特有的经营模式,在宏观形式的大背景下,值得我们予以重点关注。与此同时,具有工业地产业务及背景的上市公司在行业整合及宏观调控中将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一直以来,由于市场的强劲需求,住宅、商业用地平均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且涨幅较为明显,相比之下,由于工业用地大部分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取开发,因此工业类土地价格基本趋于稳定。在确保工业土地市场供应稳定的同时,有利于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协议出让工业用地的方式及其相对低廉的出让价格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部分地区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低价转让土地甚至零地价出让土地,使各地产生工业圈地现象,部分开发商获得土地之后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土地用途,变工业用地为商业用地,从而获取较高的转让及开发销售的增值收益。

回报率相对稳定

与商业地产类似,工业地产回报率相对比较稳定,不同的是,其优势在于成本较低,这也促进了其快速发展。

目前,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一般采用以开发企业为损益主体的管理模式。出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开发区或者新区管委会通常与区域内一家开发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该协议虽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但至少园区开发企业在土地开发和市政道路建设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先权。因此,园区开发业务具有一定区域性,进入壁垒相对比较高。

因此,考虑到工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及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我们主要分析与关注的公司为本身起源于工业园区的建立,以园区开发为主,从事工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工业物业出租、配套设施服务等公司。

工业地产开发不受住宅、商业地产等政策的调控影响,从经营层面看,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比较发现,与行业内其他地产上市公司相比,工业地产公司具有存货及预收账款较小,且盈利水平一般,但资产周转率较快,偿债能力较强且现金流相对充沛等特点。

一直以来,对工业地产公司的概念主要是以工业园区服务为主的公司,随着园区开发的深入,园区工业地产开发商正逐步向服务型、物业型发展

近日,一组数据表明,工业地产正在成为各方眼中的“香饽饽”。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CRRC)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之后,大约有12%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投产业园建设项目。

调控的骰子飞速旋转,曾经龙虎纷争的住宅地产几乎哀鸿一片。而工业地产市场却开始风起云涌,世茂集团、万通实业,甚至家电巨头TCL等,都已迫不及待地杀将进来。一场充满悬念与预谋的工业地产新牌局已经揭开。

低调进入

在上海陆家嘴(600663)时代金融中心33楼,一家“海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海峡公司),已经悄然运作了数月之久。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世贸集团。

不久前,世茂集团宣布将依托新增的“云端产业集群”进军工业地产。由此,其以住宅、商业和旅游地产为主体的“三驾马车”战略将升级为“四驾马车”。

“云端产业集群”是指世茂集团计划在海峡西岸及中西部等区域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帮助当地政府引进我国台湾等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及信息软件产业。该计划的运作平台正是新成立的“海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首度进军工业地产,世茂集团就选择了一个定位清晰的细分市场——瞄准台湾软件业及高科技信息产业的转移机会,在海峡西岸及中西部地区投资建立台商经济集中区,引入先进制造业。

世茂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谈到海峡公司时说:“他们独立运作,虽成立不久,但发展迅速。论资产规模,可能将在短期内快速接近甚至超越现有的几个世茂资产平台。”

2010年4月前后,酝酿中的海峡公司计划首次被外界曝光,许荣茂联手台资、港资等投资大鳄对内地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也随之一点点浮出水面。而这个“圈地运动”的统一品牌叫做“海峡城”。

一年的时间,“海峡城”的足迹遍布多个地方:成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20万平方米,总投资320亿元;福建平潭项目,启动区规划占地约9800亩,首期投资总额达150亿元,拟用3年时间建成;南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23万平方米。还有多个类似项目正在推进中。

据了解,海峡建投筹资高达百亿美元,股东名单中除世茂集团外,还包括恒基兆业、新鸿基地产及台湾远雄企业团、东元集团等多个巨头。

高调宣扬

相比世贸的低调,最早涉足工业地产的万通则一直保持着高调的姿态。

7月30日,TCL集团(000100)董事长李东生和万通实业董事长冯仑签署《进一步推进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依协议约定,TCL将陆续向双方合资的万通新创工业资源投资公司(简称万通新创)注入旗下优质工业物业,万通实业则将提供种子资金发起基金,为万通新创进一步整合资产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这是继6月初康佳宣告正式进军房地产之后,家电巨头再度联手地产商。

经历几年的磨合期后,TCL开始大踏步发展工业地产。从2007年起,冯仑便开始筹划涉足工业地产,最后选择了家电制造业的龙头企业TCL。对于双方的合作,冯仑开玩笑说:“我追李总追了3年了,眉目传情1年多他才答应。”

2008年初,万通实业(持股55%)和TCL集团(持股45%)合资成立了万通新创,注册资金2.5亿元。2009年7月,万通收购TCL占地27万平方米的无锡项目,对其进行再次开发,打造成厂区、仓储、物流、宿舍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社区。

其实,早在几年前首次涉足工业地产时,冯仑便语出惊人:“万通将有可能在一两年内成为本土最大的工业地产投资商。”万通的目标是成为类似新加坡凯德置地一样的多元化地产投资商。

对于最近的计划,万通一位经理透露:“在长三角我们可能会收购几个新的工业地产项目。上海、无锡、苏州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城市。”

中外巨头争霸

除了万通,还有不少知名的房企涉足工业地产。5月13日,绿地集团与郑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式签约了投资总额高达130亿元的绿地滨湖国际总部经济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占地面积约668亩,除了两栋超高层写字楼外,还将有厂房、研发办公楼及购物中心等物业形态。

实际上,绿地集团还在不断加大对工业地产的投资。有业内人士透露,绿地集团近期正在上海及长三角周边寻找新的物流园及研发办公楼的投资机会。此外,陆家嘴、复地、鹏欣等开发商也均涉足了仓储物流及研发办公类的地产。

工业地产不仅仅吸引了国内企业的热情,同时也再次受到国际巨头的关注。新加坡腾飞集团近日再度出手,宣布与星桥国际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开发区签订协议,在广州知识城共同投资开发综合科技园。

广州园区是继大连软件园腾飞园区、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和腾飞苏州创新园之后,新加坡腾飞集团在中国开发的第四个综合科技园区项目。

“除了知名的房企,还有很多投资机构今年明显加大了对工业地产的投资力度。”戴德梁行工业部董事苏智渊说。

上半年普罗斯(GLP)、安博(AMB)、嘉民已在上海圈地70万平方米。苏智渊表示,下半年,工业地产投资会更加活跃,外资与国内投资商会进入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还有多少空间?

“虽然工业地产受到各方关注,但是目前,在全国各地,工业地产最大的开发商就是各个开发区。”世邦魏理仕工业与物流服务部副董事胡晓睿介绍说,在近七八年之内,开发区基本上拆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行政机构,一个是以商业实体形式出现的开发公司。

“由于产业资金的充裕,无论是土地还是建成物业,工业地产都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胡晓睿介绍,与供求情况相一致,工业用地的销售与租赁和成交价格都在上升。

凭借稳定的租金回报、低廉的地价、可观的商业配套,工业地产被业内称为“还没有出现泡沫的处女地”。

但是,探索工业地产业务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要有专业的团队。“工业地产的需求和形态千变万化,所以在投资、开发、运营、售后四个环节中,工业地产最重要的是运营环节,运营得好,资本价值就高。”万通新创总经理武东伟说道。对于工业地产商而言,模式和资源的组合,是对中国工业地产未来的最大挑战。

然而,尽管被开发商、地方政府、投资客,甚至银行一致看好,但投资工业地产不等于买卖厂房,投资标的物的升值前景与当地的产业规划关系密切。如果一个项目无法得到当地政府或者产业界的青睐,砸进去的钱无疑就是泡沫。

抛开其他问题,还一个最大的疑问是,随着投资资金的大量进入,工业地产能否有足够的炒作空间呢?

招商通指出,根据数据发现上半年,主城区工业用地量价齐增,其中成交均价同比翻番,环比增长超过九成;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46%,环比增长78.07%。,目前主城区的工业地产表现得热火朝天。专家提醒,此时谨防投资客搅局,影响中小企业拿地修厂房。

工业用地面积同比涨两倍

今年来,主城区的工业地产成交面积和成交价格,都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新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食品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他3年前在渝北区买地修建厂房,今年因为产能扩张受限,把新厂搬迁到区县,在转让土地的时候,他发现卖土地赚的钱比他这3年来办厂的利润还高。当初18万元一亩的工业用地,现在价值80多万元一亩。

多家中介机构根据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数据统计后发现,今年上半年,工业用地成交均价为71.78万元/亩,同比增长100.37%,环比增长93.94%。另外,上半年工业用地共成交50宗,成交面积9655.16亩,同比增长246.42%,环比增长78.07%。

中原(重庆)地产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以半年为单位,重庆工业地产的成交面积只在金融危机期间出现过反复,其他时候面积都在增加。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成交面积创新高,超过去年全年的成交面积。

渝北区工业用地价格最高

分区来看,上半年成交面积排名前三的区域是渝北、沙坪坝和南岸。

据中介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渝北区工业用地成交量最大,共成交3995.58亩,主要集中在两路组团。沙坪坝区受西永综合保税区影响,工业用地成交量也较大,共成交了2437.92亩。南岸区工业用地成交量为1081.92亩。

在价格方面,从2011年上半年招拍挂工业用地区域成交均价来看,受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工业用地价格较高影响,渝北区工业用地价格最高,达到了119.88万元/亩;其次是大渡口区,为85.69万元/亩;江北区工业用地成交价为43.84万元/亩。

保税港区用地拉高均价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工业用地价格较高,拉高了整体均价。中国指数研究院西南分院研究副总监吴晓桃说,上半年,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取得的5宗土地成交均价达到了181万元/亩,大大超过了目前的成交均价。其余区域工业用地相对便宜,约70%的土地在50万元/亩以下。

成交面积猛增主要来自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两江新区。吴晓桃说,根据规划,未来十年两江新区工业地产的需求将超过1.85亿平方米,这意味着这十年内重庆每年平均厂房需求面积为近2000万平方米,但是去年主城区的工业用地成交面积不到500万平方米。另一个板块是西永微电园。吴晓桃说,自惠普、富士康投产,英业达、广达进驻,宏碁开始生产笔记本电脑,众多的配套厂商进入,对工业用地需求巨大。

重庆市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秀模告诉记者,今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提升,逼迫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发展,而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成立,吸引了大量工业、物流企业进入。

要防投资客“搅局”

“工业地产增长迅速,要防止投资者放大效应,否则工业地产将产生泡沫。”康维投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华睿说,从全国看,商品住宅市场的调控并没有松动的迹象,在银行限

贷从严的政策下,限购政策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让住宅市场的投资客基本没有利润空间,如果这些投资客持有的资金涌进工业地产,势必“火上浇油”,让工业地产的价格继续大增,这将加大中小企业扩张的成本,不利于其发展。

亿房研究中心主任郑军华说,由于住宅地产遇冷,目前不少开发商将工业地产看作一个突围口,不仅是西部城市,在全国已掀起“工业地产热”。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开发商涌入工业地产,短期生产出过量的厂房,将导致大量工业地产用地被闲置,形成泡沫。

最近,从事服装生意的温州商人刘裕,正在广东洽谈收购一处厂房。这是一处占地面积约300亩的厂房,连同土地价值大约在1个亿左右,是一个香港人在2000年投资的。由于经营不善,原投资人决定出售。

收购完成后,刘裕打算将厂房出租刘裕说,这些厂房建立较早,周边配套较为完善,如再投入一部分资金整理改造,就可以投入使用。“如果政策把握得准,投资旧厂房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涉足工业地产,并不是他最近才有的想法。早在去年调控袭来之时,刘裕就已经在南方沿海投资3000多万元收购了一个占地110多亩的鞋模具工业园。刘裕透露,最近他与几位老乡还在东莞、佛山等地看中了几个工业厂房。

“再升温”、“低投入、高回报”、“新业务增长点”,在地产调控此起彼伏的今天,围绕着工业地产的声音越来越多,沉寂多时的工业地产量价齐升,眼见即将成为新的宠儿。

不过,开发商、投资客对工业地产的一哄而上,也令业界不无担心。除了伪工业地产,机会主义、投机泡沫相继开始出现;而从住宅市场转型做工业地产的投资人心态难免过于浮躁。种种迹象表明,工业地产亟待行业和政策层面的梳理,以避免重蹈住宅行业的覆辙。

资本转向

刘裕并不是特例,在住宅市场被不断打压的时候许多资金开始向工业地产转移。刘裕说,像他这样做实业出身的投资客,最初投资工业地产一般是通过委托代理完成的。随着经验的累积,一些做实业的老板发现囤积工业地皮挣钱更快,于是“圈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现象表明,从去年开始,浙江资金开始重新炒卖工业园区的地皮;山西人开始在重庆两江新区投资工业地产。

另外,还有一些温州人选择与当地政府合作,打造全新的“温州工业园”。于是,涌现了新疆温州工业园、湖北十堰温州汽配工业园、厦门温州工业园等一些带有温州标签的工业园区……

“之前圈子里很多投资住宅的人已经放慢了节奏,开始从普通住宅市场转向高档住宅和别墅等非限购领域,还有一部分转做工业地产。”浙江商会副会长、“浙江投资团”带头人陈俊表示。

与商品房投资领域相比,工业地产没有各种“惩罚性”税费的麻烦,几乎没有管制投机的措施。因此,当重拳调控使住宅市场风险开始释放时,关注工业地产的不仅仅是热衷固定资产投资的温州资本,更多的人涌向了这一避风港。

工业地块出让首超住宅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秘书长周建春坦言:“可能下一个‘热点’就是工业地产了。”

工业地产升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工业土地的价格。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这一年间,全国工业用地的平均价格涨了差不多一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6日,全国土地市场公开出让14496块土地,工业用地为7521块,占用土地面积为3.51亿平方米,占全国土地供应面积的52.1%。这是近年来工业用地首次超过住宅用地的土地面积。

上海工业用地市场独树一帜,成为土地市场较为活跃的一个明星。同策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19日,上海全市共有193幅工业用地成交,其中29幅地块成交溢价率超过100%。

而在住宅市场最为火热的2009年,工业地产却冷到不行。2009年,上海招商网调查发现,上海各郊区的空置厂房量达到了近年来的高峰,嘉定、金山、奉贤等区域的空置物业面积达100~200多万平方米,租售价格下降了15%至20%。

但是,最近半年来工业地产价格升幅加快,让业内人士也不禁有些吃惊。

在工业地产最活跃的广东,工业地块的涨幅更是让人咋舌。“顺德国道旁的一块工业地

皮拍卖价格为6000元1平方米,由山西人竞得。”听到这个消息,从事工业地产中介长达8年的伙伴地产业务总监余震山感到非常意外,“深圳的工业用地也就一千多元1平方米的价格,东莞一般是600多元1平方米左右。顺德怎么可能拍出这样的天价?”

在地价上涨的同时,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仲量联行的报告显示,经过前两个季度高于5%的增长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物流市场租金维持上升趋势,平均租金达每天每平米0.9元,环比增长2.5%。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项目持满租状态。

在广州,非保税和保税仓库市场的租金今年一季度都呈现上升,使总体平均租金环比上涨4%,达28元每月每平方米。产业园平均租金环比上升1.3%,达每月每平方米52元。

而来自工业地产中介的成交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的一些厂房租金上涨了50%,个别地方甚至翻了一倍,升幅让业内人士感到有些吃惊。

“成交面积上涨的幅度很大,从去年3月到现在的房源储备,已经缩水一半。”余震山认为,工业厂房租价上涨的原因是市场供给正在逐步减少。

房地产发展前景分析

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及价格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信贷政策等方面采取的对房地产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措施,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强劲趋势也有所回落,但在我看来,在未来几年、几十年甚至是更长远的将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还比较乐观。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与银行信贷业、钢材、木材、水泥、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等都息息相关,房地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势必会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在国家各种强有力的调控措施下,房地产业必然会出现强强联合、企业兼并等现象,同时伴随着房地产可视化、透明度的提高,房地产业的利润也一再压缩,这将督促房地产业由以前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向集约式经营管理模式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把我国的房地产业推向工厂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的一个新台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下面我们通过我国几家房地产龙头企业的SWOT 分析来了解一下我国房地产业的最新状况:一、万科优势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2、万科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即使在2008 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5、1992-2008 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7和33.6。劣势土地储备约2200 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 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机会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威胁绿城、恒大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张,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二、保利地产优势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保利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张,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张风险。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 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4、良好的执行力将保证公司高速发展。劣势1、公司在2009 年购入约1000 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较高,这使其应对市场调整时的销售价格弹性较小。2、经营风格偏激进。机会1、保利地产基本完成了全国化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升。2、二、三线城市化进程提速。威胁保利集团将深圳等地的地产业务注入保利香港,与保利地产产生竞争关系,对其资源获得和市场均造成威胁。三、中海地产优势1、公司是具有央企背景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明显。2、公司凭借母公司中国建筑的强大背景跨区域发展房地产,资产规模庞大。3、公司实施全国性的品牌扩张策略,竞争优势强,经营业绩良好,过去六年实现净利40以上的复式增长。4、公司共拥有土地储备约3450 万平方米,可满足4 年的开发规模需要。公司获取土地质量较高,主要布局于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5、发展物业以中高端物业为主,毛利率水平较高。6、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公司的净现金流为正,持有现金超过300 亿元。劣势1、公司在一线城市购地成本偏高,从而导致销售价格调整弹性较小。2、公司2009 年斥资227 亿元购入1165 万平方米项目储备,一改其稳健的项目储备作风,其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可能有所波动。机会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仍偏低,中海外有望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升市场占有率。威胁1、中海外与中国建筑的另一家子公司中建地产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两者在多个地区房地产业务出现重合。2、政府对闲置土地的态度越发严厉,土地持有成本上升将难以避免。通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288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汤超 唐山市国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依靠天然洞穴,野外群居,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作物,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人类懂得了如何搭建房屋遮风避雨,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大量房屋建设,宫殿林立,统治阶级的产生注定了权力的私有化,物质的私有制,所以渐渐地出现了房屋买卖和占有。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历程;买卖;私有制 我国房地产行业源于人类文明的初始,到西汉时期才产生比较正规的房屋买卖,当时人们并不怎么在意这个行业,但这却是一个萌芽的开端,封建社会制度转为专制,到了唐宋时期房屋买卖才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许多达官显贵开始通过自己占有房屋的面积大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致出现现今残存的所谓古代庄园,现在的庄园其实都是古代达官显贵的府邸。近代社会以后,常年战乱不断,以致房地产行业几近灭绝,因为战乱年代无法保障资金的财产,更多的商人和官员将眼光转移到金银和首饰之上,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领导阶级幻想创造一个公有制的国家,人人均等,人人平均,在新建的律法之中,严格规定废除房地产私有制,严禁个人买卖房屋或者对外租赁,所以房地产行业在法律制度下逐渐消失,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中介行业渐渐苏醒,有了复苏的迹象,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已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简单描述一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的产生 房地产中介公司其实就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的一个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房屋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使房屋买卖更加有保障性,从而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房产中介公司才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中存活下来,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包含房屋买卖、租赁、互换、抵押物品等多种交易,房屋买卖伴随着房地产中介的产生,两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2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 30 多年的岁月里城,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改建、乡镇改造的国内大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经济复苏、房地产初步发展、房地产行业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2.1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建国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人民经济得到很大改善,1980 年以后,国家对于居民城镇住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开始允许个人房屋自由买卖,但是土地依旧公有制,政府正式出台了土地有偿使用、个人建房、房地产建设综合开发等政策,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这明确宣告了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自从法律制度健全以后,全国 80% 以上的房屋所有人基本颁发了房产所有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为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不正当交易创造了条件,做好了铺垫。 2.2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产生和民间个人交易的形成。初步发展时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各个事业部门事业单位性质建立的房屋交换站、房屋交易所和民间房地产交易市场,这类官方承办的房地产公司机构承担了当时社会人民交易服务的职责,人们手里多余的房产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自由买卖了,第二类是工商部门批准的房产中介企业,90 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中介,第三类是民间自由买卖房屋的个人,这类人或许以前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熟知房屋信息,懂得房屋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法律,但是他们的基本文化不高,所以常常遭到同行人士的蔑视,通常被人称为“房纤手”、“房虫子”,虽然在房地产市场中挣到了一些钱,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大的发展。 2.3 房地产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少数人群的房屋自由买卖,渐渐地房地产中介公司被人们所接受,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房屋买卖并不被允许,但现今却成为一种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经济活动的权限也被慢慢房款,随之社会上便出现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开始以个人名义购买多套房屋,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时,以高价卖出,巨大的利润诱惑了太多的人,这时房地产行业已初具规模。 2.4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民经济较之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人民依旧是将自己的钱存至银行,每年只是吃利息,从而导致货币流通不畅,国内消费水平低下,政府为了鼓励国民消

章丘市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

章丘市房地产市场前景及投资决策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在目前经济稳增长基调下,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在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房地产行业对GDP贡献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近15%,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较大。从行业相关度来看,房地产行业变化深度影响建筑、建材、装修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间接对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带动。“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此目标下,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发挥规模优势、联动优势,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更多的是要引导市场积极形成有效供给,更好的消化现有库存。在这方面,不同类型的城市要根据地方特点,分城施策,更好的解决当前的市场供求矛盾。 针对一线城市来说,目前面临更多的是供不应求的压力,应该积极扩大土地供应规模,同时通过多种措施盘活现有存量,平抑房价上涨压力。其中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重要的渠道,有利于扩大租赁供给、拓宽租赁住房房源,解决短期供求总量不平衡、供应主体较为单一等问题。 针对大部分库存压力高企的三四线城市,应考虑进一步控制土地供应规模及节奏,推进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允许房企适当调整套型,从供应源头调整结构,以加快库存去化。此外,保障房货币化安置也应积极推进,加快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特别是棚改将转由货币化安置为主,在强调去库存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此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我国将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在商品房库存较大地区,稳步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住房有效需求,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扩大租赁市场房源,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住宅综合品质。

房地产中介公司发展前景及思路

房地产中介公司发展前景及思路 房地产中介企业发展迅速,从资料查阅,目前全国从业人员已达几十万人,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日趋完善以及市场细分的日益加剧,房地产中介行业逐步凸显,对于盘活存量,联动消化增量,促进房地产投资与消费的双向拉动,完善房地产市场流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以销售2手房和信贷业务来赚取服务费为主。业务拓展思路较窄,经营服务不够专业. 房地产中介是房地产市场细分和集约化经营的结果,是房地产市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地产中介受国家政策的推进管理更加完善,客户更加信赖,但是重庆地产中介行业起步较晚,过去主要销售顶帐房为基础起步,所沉淀的各类社会资源较少(特别是人才资源),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规范、人员素质良势不齐、资金 实力不足和品牌力度不够等劣势,但重庆中介行业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存在差异性,给中介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重庆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个体消费者占主导的市场,个人购房占九成,但每年的住宅增量市场中新增商品房毕竟有限,由于房子本身存在的不可移动性和单一不可挑剔性,已显出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特征。中介企业所掌握的房源量多、差异化明显且层次梯度较强,易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房子价位的优势。在重庆地区一般二手房的价格与同地段同档次的一手房相比一般会低10-20%,这样就推动了价格影响因素占主导的住房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对接,形成了住房的梯级消费,房产中介将会更多人来选择。尤其农村进入城市的一些消费群体更加突出。 第三、城市化进程因素。随着城市旧城改造的深入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区的房地产资源将来供给会更多地呈现写字楼、商场和店面等非住宅形式,而且从长远来看,作为居住之用的住宅的开发势头会逐渐减缓,今后存量市场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导市场。 第四、重庆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开发企业专门致力于开发市场,将房子的销售流通环节交由中介企业来运作是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中介企业利用雄厚的客户资源和网络系统加速房子的流通,这种“双赢”促进中介企业规模的扩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第五、重庆地区的发展房地产中介业也是很关键的推动。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一个交易便捷和频繁的房地产市场。因此加强房地产服务体系建设是市场发展所必须的,发展房地产中介行业是首当其冲的。 综上述房地产发展势头,我公司开展房地产中介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房源的竞争。房源是中介企业的命根子,所有的中介经营活动都围绕着这个核心运转。要构建服务网络,收集不同地段、不同层次的各类房源信息。同时通过专业的评估大胆收购重庆地区有投资潜力的房子。给实力相对较弱的房产中介公司构成危机。如重庆地区的一些经纪公司在原有的业务范围之上又开展了收购、联合收购、以及房屋置换业务。也在不断推出一些新思路。 第二、技术产品的竞争。中介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科技含量,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办公软件的开发,要加强网络技术与中介经纪技术的结合,依托网络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要加强人员的培训,优化队伍业务素质,更好地实现房子与消费者的对接。同时多与开发企业、以及重庆地区物业公司沟通,专门成立沟通小组来满足该项目客户方讯息,从中搜寻商机(通过调研来考证是否可行)。

工业地产发展

工业地产发展 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住宅、商业项目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具有工业地产业务及背景的上市公司在行业整合及宏观调控中将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工业用地的宏观调控,特别规定从今年开始工业土地的出让必须通过挂牌拍卖的形式进行。相关规定及通知的出台将有利于杜绝地方政府变相低 价卖地行为,工业用地的批租环节将日益市场化、规范化,一方面为具有一定实力,想介入工业地产开发的企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工业用地资源的稀缺将促使工业用地价格的上涨,因此持有大量工业土地的上市公司,资产增值效应将非常明显。 投资价值显现 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住宅、商业项目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工业地产借助其特有的经营模式,在宏观形式的大背景下,值得我们予以重点关注。与此同时,具有工业地产业务及背景的上市公司在行业整合及宏观调控中将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一直以来,由于市场的强劲需求,住宅、商业用地平均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且涨幅较为明显,相比之下,由于工业用地大部分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取开发,因此工业类土地价格基本趋于稳定。在确保工业土地市场供应稳定的同时,有利于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协议出让工业用地的方式及其相对低廉的出让价格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部分地区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低价转让土地甚至零地价出让土地,使各地产生工业圈地现象,部分开发商获得土地之后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土地用途,变工业用地为商业用地,从而获取较高的转让及开发销售的增值收益。 回报率相对稳定 与商业地产类似,工业地产回报率相对比较稳定,不同的是,其优势在于成本较低,这也促进了其快速发展。 目前,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一般采用以开发企业为损益主体的管理模式。出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开发区或者新区管委会通常与区域内一家开发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该协议虽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但至少园区开发企业在土地开发和市政道路建设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先权。因此,园区开发业务具有一定区域性,进入壁垒相对比较高。

2020房地产发展方向

2020房地产发展方向 2016年房地产发展方向: 60亿元的“日光盘”!让全国房地产业从业者“亮瞎眼”! 11月7日,深圳一手房市场迎来单个楼盘近十年来最大体量推盘——深圳龙华新区的壹城中心。从上午10点正式签约到下午4点,开发商宣布所推楼盘全部1637套房源一次性售罄,6个小时内实现“日光”。据初步预计,此次开盘签约金额达到60亿元。 回顾今年以来的楼市,在多轮“救市”政策刺激之下,市场信心将进一步提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合肥、南京、南昌、苏州等部 分二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已经呈现出“金九银十”的行情。深圳、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合肥、厦门、惠州、杭州等城市楼市开 始出现“日光盘”等热销现象。甚至部分城市比如深圳、上海等一 线城市的市场回暖的速度超出政策预期,政府的“救市”星星之火 导致楼市成交量出现暴涨,房价也正在酝酿大幅上涨的行情。与此 同时,期待已久的“日光盘”开始在下半年楼市频频再现。 那么,地方政府管得住“日光盘”吗?“日光盘”是不是还会在 更多的城市发生?“日光盘”背后反映出哪些尴尬问题? 多轮“救市”政策之后,市场需求被激活,上述城市的楼市去化速度提升,去化周期也逐步缩短,市场基本面快速好转。在这样的 市场背景下,“自住需求+改善需求”两股力量入市,导致上述城市 出现“日光盘”的现象。同时,“日光盘”使得不少购房者担心楼 市后期供应不足、房价反弹上涨而继续惶恐入市,甚至导致局部市 场买涨不买跌的行情出现。 以深圳为例,新增建设用地少的可怜,对住宅市场来讲,势必会造成未来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商品住宅市场去化周期来看,今年以来,整个市场去化周期也就6-7个月,甚至有时候更低,可以说这个城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理论的突破与试点的起步阶段 1978年在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 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的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的综合开发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 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 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 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 目前而言,中国的高房价算是控制住了,可是未来中国楼市又将会何去何从呢?我认为,未来两三年,房价不可能再上升,但是也不会狂降,应该是出于一种稳中有降的态势,每个地区降幅可能会不太一样, 降幅最大估计也就是15%左右。 因为房地产业就目前而言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如 果房地产市场大跌,那么经济增速就将会放缓,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 定现象,而且房地产业关系到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和大批工人的就业 问题,如果大跌,社会经济颓废将是必然的。

虽然预测房价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未来3到5年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算上通胀因素,假设中国名义GDP按照 每年10%的速度继续增长,平均来看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将会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那么三五年之后,相当于房价降了30%到50%,以前 买不起房的人就可以买得起了。 至于三五年后,房价回归理性,限购高准备金率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房地产价格略有下降,地方政府限购政策会 放宽一点,微调微调,交易量上升一些,再降下来再微调,这是一个政 府与房地产商博弈的过程。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

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 在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下,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发展“非理性繁荣”背后所隐含的风险也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一、周期波动与分阶段回顾 (一)周期波动分析 国外的经济理论和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业发展的实例都证明,与宏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周期波动现象相似,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房地产周期波动。考虑到统计指标的代表性、时间序列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我们选取了房地产業增加值增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固定资

产投资的比重、商品房屋销售额增幅、房屋施工面积、住宅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价格增幅和房地产业职工人数增幅等11个指标,计算出1991年以来各年房地产扩散指数Q)值(见图1)。虽然受现有房地产数据(尤其是缺乏1990年以前的时间序列资料)的限制,以及扩散理论模型本身的误差而影响其周期划分,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房地产经济存在着周期性波动特点。 从运动轨迹来看,房地产周期与海外其他地区的房地产周期相比有独特的波长。美国房地产从1870年开始大约按18-20年的频率完成一次周期循环波动,与库兹涅茨长周期(18-20年)基本一致;日本房地产基本是7年一次周期,香港房地产从1945年二战后大致是7-8年一次周期,房地产从1970年开始周期循环大致是5-6年,以上三个国家和地区基本是遵循朱格拉周期(6—7年)。而我国的房地产周期波动时间大致是4-5年。在对图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我们认为,的房地产波动周期为8—9年,比全国的房地产周期长,也略长于朱格拉周期。其中1997年是萧条转折点,1993年是上一个周期的景气分割点,而目前正处于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周期的繁荣阶段后期,其后续发展值得关注。同时根据有关专家学者对房地产业发展状态的划分,1997年房地产业的发展处于过冷区;1996年和1998年处于冷区;处于适度区的年份是1991午、1994年、

产业地产定义

产业地产是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以独栋写字楼、高层办公楼、标准化厂房、中试研发楼为开发对象,整合自然、社会、经济等资源,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政府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发展力的新型产业形式,是构建产业价值链的一体化平台。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主席兼秘书长杨乐渝表示,“产业地产是一种将地产、产业、城市三方面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其在提升城市产业价值、产业能力、聚集人口与资本、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表示,产业地产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成功的产业地产运营商未来所获收益,应该数倍于房地产项目,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一级开发与转让、房产开发与销售以及后期运营管理带来的持续收入等四方面利润。陈国强指出,目前产业地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土地价值发掘不足、低端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伪产业地产泛滥、软硬环境缺失、资源整合难度大、投资回收期长以及缺乏投资运营管理经验等都是未来产业地产发展的软肋 产业地产是2003年由联东集团率先提出,作为工业地产的前身,是工业地产的升级与换代。 在政府方面,追求高效增长的经济与自已减少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政府一方面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又要解决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利用的平台既能实现经济发展又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在客户方面,追求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市场运作效率低之间的矛盾,企业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求企业的成长环境日益优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大融合时代,政府、企业两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产业地产孕育而生,传统的工业开发区正逐步向产业地产全面战略转型。

未来十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精)

买房还是卖房 未来十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讲师:李豪 课程介绍:随着2015-2016年初房地产新政策的出台,各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项目公司面临着新的机遇下挑战。中国房地产下一步在哪里?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1线城市是否取消还是仍旧,目前是机遇还是危机,住宅市场是否好做还是商业市场有机会,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每一位中国房地产业人士。本课就新政策之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国家政策、经济、国策、产业等多方面展开分析和阐述,对以上问题一一解答。 课程对象: 房地产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裁、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1天/7小时 课程大纲: 1解读2015-2016年的房地产新政策的解读 1.1宏观和微观正确解读房地产新政策 1.2解读中国经济格局与中国未来在世界经济中地位 1.3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现状 1.4解读土地、税收新政策 1.5解读经济环境、金融环境与投资环境 2影响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因素

2.1二胎化政策与人口红利 2.2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2.3城市化 2.4中国产业格局 2.5投资需求与投资环境 3上海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与预测 3.1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支撑与因素 3.2“美国房地产模式”与“香港模式”和中国房地产发展阶段3.3上海房地产市场趋势与预测 4中国房地产市场格局发展趋势 4.1一、二线城市的趋势 4.2三、四线城市的挑战 4.3住宅市场趋势 4.4商业地产与互联网商业的明天 4.5国进还是民进 4.6“大鱼吃小鱼”还是“快鱼吃慢鱼” 4.7高周转还是高利润 4.8资产与现金流并举 5房地产项目类别发展趋势

5.1住宅项目 5.1.1刚需是否有那么多? 5.1.2改善性是否仍是主流? 5.1.3投资型是否有市场? 5.2商业地产 5.2.1商业结合体的下沉5.2.2写字楼的创新 5.2.3养老地产春天 5.2.4文化产业园的兴起5.2.5旅游地产的整合

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XX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一、整个房地产行业概况 1、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持续增长态势 2010年前5月全国房地产投资额完成1.3917万亿元,同比增长38.2%,完成新开工面积6.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2.50%,虽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依然较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伴随着房地产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的快速增长,未来商品房的供给将会明显增长,对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将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2、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充裕,未来压力将会显现 尽管出台了异常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开发商的资金依然比较充裕,主要得益于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回升。2009年底和2010年一季度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大幅增长,也使得开发商的资金链相对宽松。 2010年二季度之后国内贷款迅速减少,在通过IPO和增发融资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随着商品房销售量的下降,开发商未来的资金压力将会开始显现。 二、商品住宅市场:未来仍然会面临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 1、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 在2009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和房价快速上涨之后,从2009年底开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纷至沓来,特别是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标志着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升温,从2009年12月以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政策如下表所示:

在2009年底出台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由2年恢复为5年和拿地首付比例不低于50%之后,4月中旬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此后北京、深圳、广州、重庆陆续出台相应的调控细则,同时三部委明确二套房认定标准,以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由于房价没有明显的回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比较严格的政策环境。 2、商品住宅成交量持续萎缩,成交价格没有明显的松动 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受到4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但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成交价格指数均处于历史高位,没有明显的松动。

房地产开发未来发展趋势-房地产发展趋势总结

房地产开发未来发展趋势 、产品层面竞争趋势之一:住宅产业化 所谓住宅产业化,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动 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 联合国提出“住宅产业”的6条标准:生产的连续性、产 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筑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化。 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 生产物的标准化、生 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 (1)住宅产业化的影响分析 住宅产业化不仅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其对上游的建筑材 料行业及建筑行业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了首先,工厂化的生产方式 1对建筑施工企业要求自然更 k主宅普遍实现产业化后,小建筑大程改善结构精度和产品质量; 将逐渐失去生存机会,行业将厂— 临大的洗牌逐步形成大公司靠扌 2、横向整合趋势:建筑材料行:业将管理实力承包大工程,中小 的撇分包,小公司出劳务,有名 '的公司被淘汰的格局; 1住宅产业化后4损耗可减 6(%,建筑材料行业将会面临 大的洗牌;一会面其次,工厂化所具备的标技术 产、大规模复制将大大提高项目无周转 速度,例如万科实行住I 无化后项目交付 面积与开工建1 的比例会由5提升到:3,甚至 准化 企生 无g产业 殳面积发生基于产品集成化、配套化 向整合趋势; 3、纵向整合趋势: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将,原来一层楼需要一周时间才将与建筑材料 企业积极地进行战■ 合作,共同推进标准化,降低成例如:万科与北京市榆树庄构合作建立了榆构万科住宅 产业化发中心共同推进住宅产业化; 4、住宅产业化将推动建筑材料 I略发展改变; 本°按照日本的经验,住宅产业厂 提高工作效3到倍,可节约大量研 的劳动力成本; 血部分建筑民工将转型为产业 的技术创新,例如日本新型建筑材过再教收入将翻倍。料的应用在墙体 材料中的80重占 斗 行 %左右,但我国还不0到。 图54住宅产业化影响 (2)住宅产业化的典范——万科 能建好,现在只需要一天了 化了第三,产业化形成了规模 将大大提高行业壁垒; 4住宅产业化将大量使用标准化 工人设计,会使住宅设计市场萎缩。

房地产发展趋势

房地产发展趋势 海通证券姜浩未来多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是人口红利的消退,它将主导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本研究系列将深入分析人口红利与经济新常态间的逻辑关系及对主要消费品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人口红利消退后,地产、汽车等耐用品的增长极限。 1. 人口红利消退,耐用品面临增长极限 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年轻人口的减少,而年轻人口无疑是地产、汽车等耐用消费的高需求者。按照国际经验,年轻人口总量见顶之后,住房和汽车等耐用品的需求增速会显著下降。 从美国分年龄段的消费情况看,25-44岁是地产、汽车和家电的消费主力人群。中国该年龄段人口长期上升趋势即将迎来拐点,2015年将达到峰值的亿人,之后将长期下行。这意味着地产、汽车这些耐用品将逐渐接近增长的极限。 2. 房地产增长接近天花板 前十年地产高速扩张受益于人口和城镇化 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开启了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2003年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98年以来商品房年销售面积增长了近10倍,销售额扩张了近33倍。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住房面积平均同比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 从需求角度分析,98年之后的房地产大扩张,一方面受益于房改之后住房改善需求的爆发,但更重要的是从03年开始出生于80-90年的婴儿潮一代开始纷纷进入25-35岁的购房高峰期,同时伴随着高速的城镇化进程而创造了巨大的住房需求。以上因素催生了前十年房地产的爆发式野蛮生长。 美日韩房地产发展经验 支撑地产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如何发展我们先考察各国在人口转型期的经验。

美国高购房需求人口(25-45岁)在1970-1990年代处于快熟上升期,这段期间每年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稳定在8套左右,高峰出现在1972年的近10套,之后逐步回落。90年代高购房需求人群基本保持在高位徘徊,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降至5套左右。 日本60年代之后伴随年轻人口的快速增加,新开工套数也随之快速上升,在70年代初达到近18套的最高峰。70年代末,年轻人口总量见顶之后,新开工住宅也开始趋势性的回落。80-90年代基本在10套左右。2007年之后又进一步下降,目前仅为6套左右。 相对而言,韩国的经验更值得重视。70年以来随着韩国25-45岁高购房需求人口的不断增加,千人新开工住房套数也不断攀升,尤其在80年-90年的城市化高速推进期(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千人新开工住房套数扩张了近4倍,90年代中期之后则开始逐渐回落。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日、韩三国的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的回落均在25-45岁年龄人口见顶之前,这也意味着房地产供应高峰实际早于需求的高峰。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中国25-44岁的高购房需求人口在2015年见顶,预示着中国房地产的顶峰期很可能就在近几年。 中国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预测 从98年房改之后开始,中国新开工住宅套数快速增长,从98年的不到200万套到次贷危机之前08年近800万套,并在4万亿计划的刺激之下,2010年的新开工套数突然跃升至1200万套,2013年更进一步地达到1400万套的水平。 比较各国在高需求人口见顶之前,新开工住宅套数高峰期时的情况,发现按照城镇人口口径计算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中国已接近,超过美、日、韩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无疑是危险的信号,说明以现有的城市常住人口来看,中国住宅新开工套数已经接近天花板。 然而,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仅为53%,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若以总人口衡量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中国目前大致为9套左右,已超过美国,但还低于日韩,说明农村人口市民化令房地产还有一些的增长空间,但远没有前十年那么大。 从新开工套数这个增量指标看,房地产成长空间正逐渐受限,我们再考察人均住宅面积存量指标显示的情况。

产业园、工业地产项目优化建议

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地产逐渐崭露头角;彭州绿谷食品产业园做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首先它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原材料、政策等诸多优势,在此基础之上同时也承担了较多的风险,如何能扬长避短,顺利推进项目并使“绿谷”的成功模式得到快速的复制及推广。那么我们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客户最想要的,才是最适合他们的?需求决定市场,这是恒古不变的市场定律,在这个问题上百力汇一直在积极的思考和探讨,本方案通过市场调研,走访多家企业;根据项目目前的情况百力汇给出以下建议。 1、 本项目需要达到的目标 1、 收益最大化 2、 后期土地资源的获取 3、 项目模式可复制性 4、 其他 2、 核心问题 以下问题主要围绕招商销售工作提出,目的为了打好项目的“开山之战”,快速的吸纳企业入园,营销良好的园区产业氛围,同时保证项目后续用地的获取,根据以下问题百力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下文得出结论。 1、项目定位是否有层次? 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我们是否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最大程 度的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直接对整个项目的运营造成 最关键的因素,如:项目各阶段我们应该引进什么规模的 企业、以什么速度引进这些企业、以什么方式回笼资金? 2、修建地下通道是否对园区的招商销售带来促进作用? 高昂的建造成本直接导致售价高出市场心理价位,客户是 否能接受,或者该项目的哪个阶段建造?百力汇认为在项 目的前期可以考虑先不建造地下通道,从各方面降低建造 成本,把销售价格控制在市场心理价位上下,同时确保项 目的品质及形象不被影响,达到快速聚集市场关注度,吸 纳企业入园;营销良好的招商销售氛围的目的。 3、项目前期招商销售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项目前期以营销良好的招商氛围为主,以快速吸纳企业入 园做为支撑点。同时引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入园和完 善的服务做为后期企业入园的说服点。

中国房地产10年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 10年发展历程 前言: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从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短短几年时间, 纵观国内, 从沿海开放城市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城市商品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下面是我通过阅读几篇文章总结出来的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的发展。 正文:从 1998年到 2008年这段时期是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十年, 而2008年则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年。以下是分四个阶段来简述这段时期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的各种政策以及房地产企业所采取的对策和对策产生的原因。 一:起步阶段的房地产行业现状及企业行为 在 1998年之前, 城市居民住房一般是由国家分配的公共用房, 大多是根据个人的职务级别、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完全免费。后来出现了廉租房, 一些分不上公共用房的居民可以租住, 租金很低。在这一时期, 这些房子一般是由单位或政府组织实施的, 因为资金缺乏, 所以房子的没有品质可言。 1998年中国停止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化分房。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这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 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全面实行货币化分房,房地产交易市场随之出现,中国房地产业正式起步。由于这一时期房地产市场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 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了大量利润,为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2000年,政府启动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发展,此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都在增长。由于此时整个经济正处在通货紧缩阶段,政府在 2001年又采用扶持政策以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来拉动经济增长, 这时候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局部过热的现象。

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2415023.html, 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张峰 来源:《财讯》2019年第35期 摘; 要: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关系着这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转,而运转良好的房地产企业才能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中发挥出好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类型,其次结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组织结构现状,指出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房地產开发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增多促进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而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有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被市场淘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实际上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关系,组织结构不善的话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造成管理的混乱或者是效率的降低,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相当不利。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重视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向就是房地产的开发,因此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必须为房地产开发业务负责。因此,就当前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U型组织结构。这是最为常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说,相对小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会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总经理是企业的总负责人,并且直接管理企业的人事、财务、营销、建设等不同部门和管理人员。这一组织结构形式中总经理需要管理的内容和项目非常多,所有决策靠总经理一人决断,虽然决策、执行效率比较高,但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 (2)M型组织结构。M型组织结构是在总经理之下将公司内部分为几大独立的部门,例如人事部、财务部、战略规划部、开发事业部,这些部门都可以进行独立的决策和工作,相比U型组织结构来看,M型组织结构中的各个部门管理层具有更高的权限,一些已经计划好的工作内容都可以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完成,不需要所有事都由总经理来进行决策。但是这种组织结构的问题是部门体系结构庞大,管理层人员过多,企业整体效率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