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就其教师职业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相比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教师劳动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

一、复杂性和繁重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复杂的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不是轻松的活动,而是繁重的脑力劳动。比如说,同一个内容,向不同的学生教授,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这是因为学生会有个别差异,需要因材施教,而不能像工人生产那样,按照统一的图纸、模具、操作规程加工产品。

二、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工作尽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但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没有现成的操作规程。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的设计教育方法。比如说不同的内容向同一个人讲授,不能一直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候就要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灵活的讲授这些内容。

三、主体性和示范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除了运用教育手段作用于教育对象外,还要给学生做出示范,以自己的主体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比如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例子,因为中小学生还处于一定的模仿期,这时候的他们好动好玩好模仿,自然,教师就成了他们模仿的标本。这时候,教师的言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其言行举止都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长期性和长效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必须坚持不懈,反复施教,促进学生一步一步的成长。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五、个体性和集体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过程呈现为个体的性质,而劳动的结果又呈现出集体的性质。从劳动过程看,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集体培养都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的。而从劳动结果看,教师劳动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进步并非某一个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努力的成就。

从教师的工作性质上,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劳动对象又是人,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这些都使得教师的劳动与其他的工作有了很大的不同点。

教师职业特点汇编

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学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一位教师只有认真的根据职业的特点来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职业特点表现在: 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2、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也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但其目的也是要使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它不能代替教师个人的独立工作。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工作来独立完成的,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都各有其特点。教师

虽然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监督和创造性。 3、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教师的工作必须针对这些不同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学生从入学校到接受教育到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另外,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一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格,而且要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同时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决定了教师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5、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教师工作的成果是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方位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同教师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而且都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形成。教师工作成果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工作成果的要求是由社会决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2)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不成熟性。 在幼儿教师的劳动中,幼儿是劳动的对象。幼儿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一个主动发展的入。在教育过程中,他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通过自身的内部作用来主动选择和接受外界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儿童具有主动性,他的活动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的范围有时超出教师所预想的范围,这就使教师的劳动会遇到许多经常变动着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偶发事件),幼儿教师需要时时顾及这些因素。 在教育工作中注意作出动态调节。儿童的主动性还随时给幼儿教师各种影响,乃至改变教师的劳动。幼儿教师的劳动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性的,是人类最复杂、最艰巨的劳动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儿童,针对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调动儿童的积极

性,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向幼儿施加正确的影响,并考虑儿童的反馈,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不仅具有主动性.而且还具有不成熟性。幼儿发展的水平不高,他们刚能独立地行动,思维的发展还处在具体形象的阶段。知识经验还很贫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充满了天真和幼稚的表现。幼儿教师劳动对象的不成熟性的特点。使得幼儿教师的劳动更为艰巨,幼儿身心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教师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教育任务的要求,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几个方面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对幼儿要全面负责,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指导体育锻炼活动。增进儿童的健康.做好保育工作.不仅要教育他们,还要教给他们初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

教师职业优缺点

优点: 1、工作收入相对比较稳定,劳保福利有一定优势。比如有相对较高的住房公积金。每月扣除85元,孩子有定点医疗医保。 2、一年有四假--春秋冬夏假期。假期多。 3、将来孩子读小学可以实时照顾,上学、放学不用接送。 4、退休以后又相对丰厚的退休金。 5、在教育行业,了解教育动向和科学观念,对自己孩子的培养教育有优势。 6、下班时间为下午4:30。下午如果能及时回家可以避开晚高峰早点到家。但是我不得不经常放弃这个优势,有事情一直忙到比较晚才回家,还是轧上晚高峰! 7、工作相对稳定,如果不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会不知道哪天老板会让你卷铺盖走人。 缺点: 1、工作收入并不丰厚,想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靠我们的个点工资基本实现不了。而且请个病假都觉得良心不安,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我的工作让别的老师帮我担了,他们已经很辛苦了,过意不去。请个事假,要么领导不同意。要不病事假一扣钱都起来肉要抖掉,太狠了!赚的没有扣得快。我们暑假7、8两月都没有结构工资,只有教育局发的工资一千多块。扣所得税什么七七八八,所剩无几。比如我8月份的工资条上拿到的只有367.50元。如果每月全靠工资吃喝,或者有住房按揭,真不要活了!另我上一节课的价格是8元~~~ 2、一虽然假期多,但长假综合症比一般人厉害。因为假期舒服,回去又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心情更糟糕,更不能适应。一年两个学期,学期初、学期末把所有工作都收起来,再全部铺开,工作量极大。 3、虽说孩子读小学可以实时照顾,上学、放学不用接送,但是老师一般都把好脾气给了别人的孩子。累了烦了就容易朝自己孩子撒气。 4、没有相对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忙起来一节课接一节课,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时一泡尿憋两三节课,真是危害健康。上课讲的喉咙嘶哑,下课后疲惫不堪。铃声就是命令,直奔下个教室,没有休息调整的时间。对着孩子,容易为他们的教育问题生气、着急,有时真的很气急。生气乃健康之大敌。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就其教师职业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相比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教师劳动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 一、复杂性和繁重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复杂的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不是轻松的活动,而是繁重的脑力劳动。比如说,同一个内容,向不同的学生教授,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这是因为学生会有个别差异,需要因材施教,而不能像工人生产那样,按照统一的图纸、模具、操作规程加工产品。 二、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工作尽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但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没有现成的操作规程。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的设计教育方法。比如说不同的内容向同一个人讲授,不能一直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候就要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灵活的讲授这些内容。 三、主体性和示范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除了运用教育手段作用于教育对象外,还要给学生做出示范,以自己的主体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比如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例子,因为中小学生还处于一定的模仿期,这时候的他们好动好玩好模仿,自然,教师就成了他们模仿的标本。这时候,教师的言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其言行举止都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长期性和长效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必须坚持不懈,反复施教,促进学生一步一步的成长。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五、个体性和集体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过程呈现为个体的性质,而劳动的结果又呈现出集体的性质。从劳动过程看,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集体培养都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的。而从劳动结果看,教师劳动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进步并非某一个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努力的成就。 从教师的工作性质上,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劳动对象又是人,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这些都使得教师的劳动与其他的工作有了很大的不同点。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教学教材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师角色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特点 学习目标 掌握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含义;了解历史上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能分析现实中的教师角色隐喻;把握在教育发展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能用相关的知识分析教师的工作。 第一节教师角色 一、角色 (一)角色的内涵 原属戏剧用语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使用了这一概念,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理论中,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与行为。 角色就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 角色一是社会对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二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三是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凯利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而规定的个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二)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不仅规定了各种角色的行为准则,而且还规定了角色的行为方式。 角色规范是指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对角色期望的提炼而形成的,并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三)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是指人在同时进行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时所引起的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现象。角色冲突通常来说有两种形式:角色间的冲突与角色内的冲突。 角色间的冲突又有两种表现:一是个体所承担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履行不同角色行为的要求,可能使他难以胜任并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感,这被称之为“角色紧张”;二是两个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 角色内的冲突也有两种表现:一是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有相互矛盾的期待或要求,二是个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 (四)角色学习与角色训练 角色学习是指个人了解和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角色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扮演该角色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一是在特定的社会规范下进行学习,主要学习扮演该角色的责任和权利;二是在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中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和模仿角色的态度和角色的情绪反应。 角色训练是指培养一个人具备那些按照角色期望来行动的能力的过程。 (五)角色行为与角色扮演 角色行为——个体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是角色期待在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模式上的表现。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所处情境,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恰当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的认知是否准确,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得当;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一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但作为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性教育却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其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教师教育目标则经历了培养“工匠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反思型”教师的发展历程。 1.“经验化”与“工匠型”教师观 从上古学校产生起到工业制度形成以前,教育还没有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也没有进行专业化训练的教师教育机构。随着工业化制度的建立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教育规模扩大,对教师的需求量激增;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认识到,若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劳动效率,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训练。于是,许多国家在设置初等学校、国民学校、初级中学的同时,也开始设置培养专职的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机构。186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可算是人类教师教育的滥觞。此后,奥地利、德国等纷纷出现了一些短期师资培训机构。但这些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很短,水平很低,充其量是一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它好比是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经验的指导者,指导者必须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年轻的受训者通过模仿“专家”的手艺技术,遵循他的指导和建议来学习,通过这种程序,专业技术被一代一代传递下来。这种“学徒制”的师资培养模式,把教师看作工匠一样,认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就会掌握教学和管理技能。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虽然能使新教师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对以后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技术化”与“技术型”教师观 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教育规律被大量揭示,教育不再是过去的教师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必须依据由教育科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行动。特别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及技术理性的发展,技术理性主义亦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使得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而转向“技术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理念将“胜任型”教师的培养推向高潮。教师职业被看作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及技术的熟练应用。这种培养模式解决了师范教育扩展数量的问题,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在让师范生单纯操作技术的过程中,把“只要掌握各种技术,就能有效工作”的假设也传递给了师范生,从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批判地分析、思考复杂的教学背景和过程的愿望与能力,放弃根据自己的思考而决定自己的行动的责任感,成为按照固定模式和方法操作的“技术员” 3.“专业化”与“反思型”教师观 尽管早期的教师教育缺乏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支撑,但毕竟标志着从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历史性转变,意味着教师专业化的开始。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种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化理论与20

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 (1)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2)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3)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4)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 为什么教师要专业化? (1)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2)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3)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 (4)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变革,教师要适应,要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育。 教师专业化有哪些要求. (1) 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贡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吕型伟 (2)较长时间的职业训练 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职前教育阶段:师范院校学习; 初职阶段:在实践中向老教师学习,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成为

一名合格的教师; 成熟阶段: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新的领悟,新的创新,较好的教育效果,成为一鸣优秀的教师 (3)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敬业: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精益求精; 爱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 (4)有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钻研,成为研究型的,自我发展型的教师。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 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 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 结论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教师职业是历史悠久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职业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3.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不能替代的社会意义。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有哪些?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遵守各项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自觉的加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对象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变化发展动态 2.示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他是调节教师和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行为的饿的基本要求。特征: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调节教师行为;2.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的内涵和表现: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要教育和指导学生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个性发展/指导学生处理好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教育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性的人格追求)3.热爱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理、度、方、恒、细)。 “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1.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2.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3.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4.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教师在一般社会交往中有哪些道德要求:1.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校内校外平易近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3.在校内甘为人梯,在校外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4.勤奋谦虚,以人为师5.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教师的语言有何要求:要规范、简练、准确、生动、纯洁 教师的仪表有何要求:包括仪容、举止、服饰3方面1.注重视、味觉形象塑造2.注意板书3.衣着整洁,饰物典雅大方,要符合年龄、个性、职业、民族特点 风度的定义和对教师的风度有何要求: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教师要稳重、可亲、有识。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含义和特征: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特征: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辨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3.同一性和差异性 你是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普遍性和基本性2.职业性(社会主义是基本原则、教育人道主义是重要原则、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 何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二者的关系如何:原则是对教育工作者行为的根本要求,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

我对小学美术教师职业的特点的理解

我对小学美术教师职业的特点的理解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拥护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 2.理解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含义,热爱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它的独特性,注重专业发展。 4.具有团队精神,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5.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过程中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关爱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3.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4.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3.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富有爱心、责任心、更要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有健康的心理。 3.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4.衣着整洁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 了解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初入小学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过渡的方法。 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合作态度:(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 合作技巧:(1)称呼得体、(2)语气委婉、(3)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有:(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建立在利人利已观念上的人际关系,以厚实的感情账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把个人的聪明才智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浪费在相互猜忌和设防上。组织人际关系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的分歧,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求同存异。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1)对优生的“偏爱”,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2)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2)注重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实施操作,(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4)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答:(1)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2)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3)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4)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产生 具有专门特性的教师职业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 五帝时代的“成均”和虞舜时代的“庠”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萌芽。 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官师合一。 第二、各类“学科”教师承担教育任务。 第三、教师地位悬殊。 第四、形成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传统。 古代西方,总体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古希腊文中,教师由“教仆”演化而来。他们通常是奴 隶中一部分专门侍侯和陪伴贵族、奴隶主子女上学的人,后来才把从事教育的人称为教师。教师之间的地位悬殊也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 2、教师职业的发展 自教师职业产生后,其发展是缓慢的。这是因为学校自身发展缓慢的缘故。 17世纪义务教育在西欧各国的普遍推行,意味着教师量的增加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需要,加之学校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开始了教师职业的大发展。 “废科举,兴学校”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政治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使教师职业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教师职业中不再存在政府官职的教师,有官职者若在大学任教也只是兼职教师。其次,普及教育的提倡,中小学的大量开设,师范教育的兴办,使教师群体的数量激增。第三,近代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大更新和分科教学的加强,使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进入20世纪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第二,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加强教育实习。第三,开辟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 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迹象表明,教师职业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目前教师职业还不能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性职业,但它已具备了作为专业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作为从教者的教师已是一种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 教师职业的发展经过了独立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纵观教师职业的产生和演进特点,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始终。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制约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政治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 (5)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的不断改变。

最新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思考 引语: 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提纲: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

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

教师职业的特点

请根据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工作实践分析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是一种神圣而高尚的职业。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认同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正如本课学习中的张丽莉老师,她为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提倡,去学习的!而在教师生涯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也认识到了怎样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1,良好的职业道德2,渊博的学科知识3,良好的文化素养4,良好的教学能力5,终身学习能力6,参与精神7,科研意识。 教师职业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形成的,其特点反映时代变迁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当代的教师职业具有职业劳动的复杂性、职业绩效的模糊性、职业价值的迟效性和深远性等特点。教师职业的属性除表现在性质和特点与其他职业不同外,还表现在职业角色的不同,即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最大特点。 教师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工具的统一,而其劳动成果具有长期性和艺术性,价值性,并且受多重元素的影响。 终上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有以下六点: 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将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了解

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2.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也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但其目的也是要使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它不能代替教师个人 的独立工作。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工作来独立完成的,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都各有其特点。教师虽然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监督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脑力劳动,包括精神财富的占有和输出,这些都是由教师本人来完成的,带有明显的个体特点和独立性。 3.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 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教师的工作必须针对这些不同有的放矢。教师的工作对象既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物而是一群有思想、意志、情感和性格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别,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而且正处于多变化的阶段,又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主体存在,并要求得到别人承认的强 烈愿望。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只有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的活力配合默契时,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不仅要以其思想、知识和人格作用于教师,即所谓:“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随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 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学生从入学校到接 受教育到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另外,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一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格,而且要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同时社会在不断发

教师职业素养 (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1世纪,根据教师角色特征和职业特点以及教师的劳动特点,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21世纪,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一、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愉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请根据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工作实践分析 一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但作为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性教育却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其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教师教育目标则经历了培养“工匠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反思型”教师的发展历程。 1.“经验化”与“工匠型”教师观 从上古学校产生起到工业制度形成以前,教育还没有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也没有进行专业化训练的教师教育机构。随着工业化制度的建立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教育规模扩大,对教师的需求量激增;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认识到,若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劳动效率,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训练。于是,许多国家在设置初等学校、国民学校、初级中学的同时,也开始设置培养专职的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机构。186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可算是人类教师教育的滥觞。此后,奥地利、德国等纷纷出现了一些短期师资培训机构。但这些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很短,水平很低,充其量是一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它好比是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经验的指导者,指导者必须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年轻的受训者通过模仿“专家”的手艺技术,遵循他的指导和建议来学习,通过这种程序,专业技术被一代一代传递下来。这种“学徒制”的师资培养模式,把教师看作工匠一样,认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就会掌握教学和管理技能。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虽然能使新教师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对以后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技术化”与“技术型”教师观 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教育规律被大量揭示,教育不再是过去的教师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必须依据由教育科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行动。特别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及技术理性的发展,技术理性主义亦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使得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而转向“技术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理念将“胜任型”教师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人全面发展的,与其他职业存在着很大区别: (1)从职业的对象来说,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人人不同。社会职业中没有任何职业的对象能像教师职业的这种对象有如此的复杂性。医生的对象也是人,但是它是人的疾病。而人与人之间的生理解剖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教师职业对象是人的成长,是体力和脑力的发展,是知识的获取,智慧的增长,品德的养成。这个过程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如果不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很难做到的。 (2)从职业的内容和任务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唐朝教育家韩愈说,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今天来说,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教育的内容很丰富,任务很复杂。不是只有知识就能教好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名教书匠。教师需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养成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的专业能力。 (3)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他不是像其他职业那样要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教师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示范性。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能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具有复杂脑力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是很复杂的,需要运用教师的知识和智慧。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它。 其次,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任何职业都要求创造性,但教师不同,更需要有创造性,并且还要有灵活性。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去塑造他,也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需要教师有教育的机敏性,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第三,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学习的榜样。因此,正如教师有如一面镜子,面对着无数的明亮眼睛,被学生所摹仿。 最后,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教师教育的效果有些是立竿见影的,而大多不是立马起作用,需要长期的工作。所以常常有人把教育譬如作“雨露”,所谓“雨露滋润禾苗壮”,就是形容教育的长期性和渗透性。教育还有长效性。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的职业特点

结合教师职业特点谈对语文教师重要性的一点认识。 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又开始的茫然,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这一学科,客观地说: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是如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望着沉甸甸的书,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而在主观上:语文学科的价值又体现在个人的专业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思想品德等因素。 语文又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处处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更是语文素养以及能力的用武之地。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 它随着教育目标和要求的变化调整而不断变化发展。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随着教育目标和要求的变化调整而不断变化发展。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层复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提高文学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 请结合教师职业特点谈谈你对语文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是如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望着沉甸甸的书,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语文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一是人文性。语文老师,是学习的导师。语文老师,是学生心灵的挚友,最富有人文情怀,最善于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百利无害。语文老师,能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把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习实际巧妙结合,科学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阶段目标;深谙学习心理,科学履行“平等中的首席”的职责,巧妙捕捉课堂中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生成的瞬间,灵活引领,开启学生思路,点亮学生心灯。语文教学,需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与体验,在语言实践中积累运用,发展思维,体验情感,培养能力。 总之,具备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新现代小学教育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做全面发展的教师,这样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专门适用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与教师这一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专门性道德。因为它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它不仅告诉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理,而且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 教师职业何以为善?教育是造福人类的事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社会的兴衰,取决于教育和教师的工作。因为教师职业具有为善于社会、为善于人类的巨大价值,所以教师职业是非常神圣的,由此,教师职业道德揭示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教师职业不仅是一个光荣而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 教师职业如何为善?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践行,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怀,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到教师对整个社会的关心等,都广泛涉猎,形成教师职业道德特有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书育人。可以说,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古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要求。如我国古代《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之说,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教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强调教师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学,还没有尽他的教之能事,他应该进一步‘教学生行’。‘行些什么’?简言之,就是行做人之道。’,“教师不应当只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教学生读书写字、记诵经文而不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做人的道理,那就不能为社会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对一名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去怎样做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在古今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师职业道德越来越丰富,涉及了教师职业劳动的所有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在教师劳动价值上,它向人们揭示了教师所从事的是人类的伟大事业,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在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上,它肯定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把教师视为联系历史和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在教师职业职责上,它强调教书育人是根本;在教师态度和情感上,它提倡爱岗敬业,以育人为乐;在教师形象上他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师职业行为品质上,要求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善于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