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染料的概念

一、何谓染料?

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物质。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

(2)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

(3)染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4)染料必须具有颜色

二、何谓颜料?

是指一种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

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称为颜料。

三、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两者都可以使纺织品着色。

2.区别:

(1)染料可溶于水和溶剂,而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溶剂。

(2)染料对纤维具有亲和力,以溶液或分散液的形式上染纤维;颜料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粘附作用而着色。

(3)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及皮革的染色,颜料重要应用在油漆、油墨和橡胶等工业。

活性染料的性能

一、溶解性

品质的活性染料商品应用良好的水溶性。溶解度和配制的染液浓度与选用的浴比大小,加入的电解质多少,染色温度以及尿素的用量等因素有关。活性染料的溶解度差别较大,可参见各论,所列的溶解度是指该染料应用时允许的范围。应用于印花或轧染的活性染料,应选用溶解度在100克/升左右的品种,要求染料溶解完全,不混浊,不生色点。热水能加速溶解,尿素有增溶作用,食盐、元明粉等电解质会降低染料的溶解度。活性染料溶解时不应同时加入碱剂,以防染料发生水解。

活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有真空过滤法、分光光度法和滤纸斑点法。滤纸斑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厂实际使用。测定时,先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的染料溶液,在室温(20℃)下搅拌10分钟,使染料充分溶解。用1毫升刻度的吸液管伸入试液中部,边搅拌边吸放三次。然后吸取0.5毫升试液,垂直滴于平放在烧杯口上滤纸上,重复一次。待晒干后目测试液渗圈,滤纸中以无明显斑点的前一档浓度作为该染料的溶解度,以克/升表示。有些活性染料的溶液,冷却后呈现混浊的胶体溶液,滴在滤纸上能均匀渗开,无斑点析出,并不妨碍正常使用。活性染料的性能

二、直接性

直接性是指活性染料在染液中被纤维吸收的能力。溶解度大的活性染料往往直接性较低,连续轧染和印花应选用直接性低的品种。浴比大的染色设备如绳状匹染

和绞纱染色,应优先采用直接性市的染料。轧卷(冷轧堆)染色法,染液是通过浸轧转移到纤维上去的,也以直接性稍低的染料容易得到匀染,前后色差少,水解染料容易洗净。

活性染料的直接性大小用平衡上染百分率(即上色率)或色层分析的Rf值表示。测定方法(1):纤维材料用漂白丝光的40X40棉府绸装制品2克。染液浓度0.2克/升,浴比20:1,染色温度分30℃、80℃两档。测定时将剪成碎块的2克织物,投入到已达到规定染色温度的三颈瓶中(避免水分蒸发),每隔一定时间,在搅拌中吸取染液2毫升(同时补入2毫升的水),测定染液光密度。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吸附达到平衡,染液的光密度值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上染百分率,表示该染料的直接性大小。

测定方法(2):纸上层析(新华#3滤纸),观察各染料斑点上升的高度不同即Rf值不同。Rf值越大,表示染料与纤维素材料的直接性越小;Rf值越小,则表示直接性越大。

配制0.2克/升的染料溶液,用毛细管在滤纸上点样,晒干后挂在盛有蒸馏水的密闭层析缸中饱和30分钟,然后使滤纸点样的一端与水接触开始层析,待展开剂前沿上升到20厘米时,计算染料斑点的Rf值。纸上层析法是测定染料直接性的简便方法,但Rf值不完全与染料实际的性能相一致。

活性染料的性能

三、扩散性

扩散性是指染料向纤维内部移动的能力,温度有地染料分子的扩散。扩散系数大的染料,反应速率和固色效率高,匀染和透染程度也好。扩散性能的好坏,取决于染料的结构和大小,分子越大越难扩散。对纤维亲和力大的染料被纤维吸附的作用力强,扩散也就困难,通常靠提高温度来加速染料扩散。染液中加入电解质,染料的扩散系数下降。

测定染料的扩散性能通常采用薄膜法。取粘胶薄膜(玻璃纸)浸入蒸馏水中,浸前厚度为2.4丝,浸渍24小时后厚度为4.5丝。测定时将此薄膜根据需要叠成一定厚度,压在玻璃板下去除气泡。然后夹在中间有橡皮垫圈的两块夹板中,其中有一块夹板中间有一圆孔,染液只能通过此孔向薄膜层里扩散,将夹板薄膜浸没在20℃的染液中静置1小时,然后取出用水冲洗,观察染液透染薄膜的层数和各层染料色泽麦。扩散层数与半染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半染时间短,扩散层数多。

活性染料的性能

四、反应活泼性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通常是指染料与纤维素羟基反应能力的强弱,反应性强的染料在室温、弱碱的条件下即能完成固着,但这反应中的染料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被水解失去染色能力。反应性弱的染料需要在较温度条件下与纤维素键合,或使用强碱剂活化纤维纱的羟基,促使染料反应固着在纤维上。

同一型号的活性染料反应性大致相同,反应性的强弱取决于染料活性基的化学结构,其次是染料体与活性基团之间的连接基,对染料的反应性也有一定影响。此外,还受pH值的影响,一般pH值增加,反应速度了增加。至于温度,也是影响反应速度的一个因素,温度增加,反应速度就快。温度每增加10℃,反应速度可提高2~3倍。因此,在印花以后,经过烘干或汽蒸,便能促使染料与纤维

发生反应。

活性染料结构

其化学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 W一D—B—Re

活性染料分子和一般水溶性染料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一个(或两个)可和纤维反应形成共价结合的活性基。活性基主要影响染料的反应性及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

染料母体对染料的亲和力、扩散性、颜色、耐晒牢度等有较大的影响,母体染料不但要求色泽鲜艳和牢度优良,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扩散性和较低的直接性,使活性染料有好的匀染和透染性能,未染着的染料(包括和水反应的水解染料)也易于洗除。因此染料母体不宜太大,对纤维的亲和力不宜太高,一般选用简单的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作为母体的结构。

绝大部分染料的活性基是通过联接基和染料母体芳环相连的。有些染料没有连接基,活性基直接连接在染料母体上。

在母体染料中一般具有1—3个磺酸基作为水溶性基团,有些活性基本身也具有磺酸基或硫酸酯基作为水溶性基团。

桥基对染料的反应性和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分散染料分类

二、分散染料分类

1、应用分类:不同类别的染料商品往往有特定的使用范围,以适应涤纶和各类混纺产品印染加工的需要。国产分散染料通常是按涤纶的染色温度分类,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类。国外分散染料分类各厂商都有所不同,可查阅资料。

2、化学分类:分散染料的色光和性能与化学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按化学结构分,分散染料主要分偶氮和蒽醌两大类。例如偶氮类染料分散红S-5BL、深兰HGL、大红S-BWFL等,例如:蒽醌类染料分散红3B、分散紫HFRL、分散兰2BLN。A、偶氮结构的染料生产成本低、产量大、色谱全、得色深,很多色泽牢度优良,在分散染料中占重要地位。

B、蒽醌结构的染料色泽鲜艳,匀染性良好,耐日晒、耐洗、耐酸碱、耐汗渍,只是升华牢度稍差。

C、其它杂环染料各有独特的性能和用途。

还原染料的特点

还原染料与其它染料相比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①还原染料的色泽以中间色占多数

还原染料的颜色具有从黄色到黑色且从鲜艳色到一般颜色的完整系列的特征,其最大特点是中间色占多数,这些中间色基本上是单一组份,染色重现性良好,特别是绿色、橄榄绿色、肉色、棕色和灰色系列,例如绿色活性染料一般是用黄色和翠蓝色活性染料相并而成,为了把染色性能不同的活性染料组合好,染色时的控制很重要,而在还原染料中就有好几个单一结构的绿色品种,不仅能满足不同的需要,而且与活性染料相比具有优良的染色重现性。

②具有优异的光牢度和以光牢度为基础的各种复合牢度

当前棉织物上对以光牢度为基础的各种复合牢度如汗-日光牢度、汗-日光-洗涤牢度、汗-日光-磨擦牢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淡色,还原染料与其他类别棉用染料相比就具有这方面的特殊性质(表3),因此它非常适用于工作服、

夏天衣服、运动服、大衣、窗帘、家具外罩物等的染色和印花。

③具有优异的耐氯性和湿润牢度

还原染料与活性染料相比具有优异的耐氯牢度(表4),不论是氯水

(20ppm),还是氯沶(500ppm)的牢度;另外,表3也显示了还原染料具有优异的洗涤牢度等,因此还原染料适用于用氯消毒和耐洗涤性要求高的场合,如旅馆和医院用的织物、被褥、外罩物、床单、衣服等的印花和染色,特别是对多次洗涤处理要求的制品,使用还原染料的优势更明显。另外,还原染料也很适合用于需要最高级湿润牢度的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如用活性染料进行地染和用还原染料防拔印花的纺织品等。还有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洗涤用水,使用强力洗涤剂即把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加入到过氧化物中制成的新型洗涤剂或者在洗涤用水中使用多量洗涤剂和进行温水洗涤,还原染料也都具有足够的牢度。

④具有对印染织物后整理加工的优良稳定性

还原染料对一般的树脂整理变争极小,近年发展的使纤维物性发生变化的功能性加工,如形状记忆加工、形态稳定加工、防臭加工、抗菌加工等,还原染料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还原染料染色物要比活性染料染色物具有更安定的经时变化性。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

1、高温高压染色

涤纶对分散染料有很好的亲和力。当染液升温至沸,涤纶高聚物的无定型区软化,染料开始吸着在纤维表层,随着温度的上升(120-130℃),纤维分子链段之间逐渐松动。在热的作用下,链段振动频率增大,纤维结构内出现许多可容纳染料分子的“空隙”;同时染液的热量增加了溶解染料分子的动能,加快了向纤维内部扩散。温度越高,染料分子进入纤维的扩散率越快。染色完成时,染液降温至涤纶的玻璃化温度以下,染料分子被凝结在纤维固定体中,不再溶出,获得很好的染色牢度。

2、热熔染色

分散染料在干热状态下,即热固着于涤纶中,这样的生产工艺通常称为热熔染色。T/C、T/R织物的连续性轧染,由于纤维素纤维比涤纶有强的吸水性,分散染料最先吸着在棉或粘胶纤维上,当烘干后经高温焙烘,大部分染料气相转移到涤纶表面,并扩散进入纤维内层。部分未固着的染料,干热升华散失在热熔箱中,或残留在纤维素纤维上。

分散染料热熔染色在工艺上要求做到:

A、拼色分散染料三原色最佳热熔温度应在同一温度范围内;

B、热熔箱左、中、右温度偏差不超出一定限定,以免产生色差;

C、择优使用热熔曲线平坦的染料,确保染色成品质量;

D、优先考虑采用固色率较高的高温型分散染料,而低温型染料用在染浅色更为有利,避免热熔箱内染料升华散失过多。

3、截体染色

分散染料可以利用载体在98-100℃沸染,达到很好染色效果。

截体易被涤纶吸收,对纤维有膨化、增塑作用,截体渗入纤维打开高分子链段相邻的链,无定型区变得润滑可塑,染色所需要的热能降低。染色的扩散速率增大

在没有蒸汽压力的染槽内,也能完成各种色泽的染色加工。

国内常用截体如冬青油、膨化剂MN和膨化剂OP。

六、热定型和染色的关系

染色前织物预定型的目的是:

1、使织物平挺,消除皮痕;

2、稳定幅宽,减少收缩;

3、保持织纹清晰,防止织物变形;

4、改善纤维吸色性能,确保染色生产正常进行。

为了取得均一的染色效果,热定型工艺必须严格控制,使织物通过定型机时,受

热条件一致,左、中、右偏差不能过大,否则在染色时产生左中右色差。

涤棉混纺布的染色

涤棉混纺布的染色

我们主要以连续扎染为主,采用一浴法和二浴法染色工艺,一浴法最多。

1、分散/还原一浴法

工艺流程短,减少轧烘设备,节能降耗。

工艺流程:

浸轧分散/还原染料→预烘→焙烘→浸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水洗→皂

洗→水洗→烘干

工艺特色:涤纶上得色深浅不单纯决定于分散染料,而是两类染料综合热熔的结果。涤纶和棉得色的均一性,需要掌握还原染料对涤纶的热熔沾色,应随时抽查

涤/棉染色布出热熔箱冷却后,涤纶的发色情况是否符样。并且取另一块未经热

熔焙烘的轧染布(涤纶未染),直接浸轧还原液汽蒸,使T/C中的棉经氧化、水洗、烘干后比较棉和涤两块布样的差异,以便纠正或补充两类染料的用量。

涤棉混纺布的染色

2、分散/还原二浴法

优点是涤纶和棉两者得色深浅、色相偏差容易发现和纠正,分段调整工艺比较灵活,对深浓色泽尤其适宜,凡染色产品中深藏青、深咖啡、深灰、墨绿、黑色,一般都采用二浴法染色。染料利用率比一浴法高,涤棉均一色达到匀染程度一般

较好。

工艺流程:

a、浸轧分散染料→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热熔焙烘→冷却

b、浸轧还原染料悬浮体→红外线预烘→热风或烘筒烘干→浸轧还原液→汽蒸→

水洗→氧化→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分散染料通过热熔焙烘完成对涤纶的固着,热熔温度取决于所用的分散染料,低

温型分散染料在180-195℃,高温型分散染料在200-220℃,中温型分散染料介

于两者之间。如图:

180℃ 190℃ 200℃ 210℃ 220℃

低温型高温型中温型

各染料的最佳热熔温度范围不同,我们在选用拼色分散染料时,应选择热熔温度

相近,温度范围较宽,在实际生产中染色产品

第三节染料的命名

一般商品染料采用三段命名法,即冠称、色称和尾注。

一、冠称(属名)

可分为普通属名与专用属名两种。普通属名表示了染料的应用类别,如:分散、还原、活性等;专用属名是染料制造厂的专用名称,如:还原染料的专用属名Cibanone(瑞士汽巴公司)、分散染料的专用属名Sumikaron(日本住友公司)、Samaron(德国赫斯特公司)等。

二、色称

表示染料染色后,织物所得到的色泽的名称,可采用三十个色泽名称,可采用形容词“嫩、艳、深”等来修饰色泽。如:嫩黄、艳蓝、深绿等。

颜色的区分可通过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来确定。

(1)采用物理上通用的名称:红、黄、绿、蓝、黑等。

(2)采用织物的名称:桔黄、桃红、玫瑰、青莲等

(3)采用自然界的名称:天蓝、金黄等

(4)采用动物的名称:鼠灰色

三、尾注

用一定的数字、符号对染料进行说明。

1.表示色光、浓度、牢度及性状

B 表示带蓝光或青光;

C ① 表示适用于染棉;② 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的盐酸盐;

D ① 表示适用于染色;② 表示稍暗;

E ① 表示适用于浸染;② 表示匀染性好;

F ① 表示染色坚牢度好;② 表示染料颗粒细;

G 表示带黄光或绿光;

H ① 表示适用于棉毛交织物的染色;② 表示热固型活性染料;

I 表示相当于还原染料的染色牢度;J 表示带黄光;

K ① 表示适用于冷染(指还原染料);② 表示热固型活性染料;

L ① 表示耐光性好;② 表示染料的匀染性好;

M ① 表示含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②表示混合物;

N 表示正常或标准的意思,或系新染料;

O ① 表示橙光;② 表示高浓;

P ① 表示适用于印花或染纸;② 表示粉状染料;

R 表示带红光;V 表示带紫光;W 表示适用于染毛;

S ① 表示适用于染丝;② 表示水溶性好;③ 表示升华牢度好;

X ① 表示浓度较高;② 表示普通型活性染料; Y 表示带黄光;

上述符号也可以有几个连在一起,以表明该色光之强弱。例如BB或2B,较B的色光稍蓝,3B则较2B又稍蓝,由于各国染料厂的标准不同,即使两厂所用同一类别、同一颜色,甚至同一化学结构的染料,其色光符号也往往很难相互此较,例如一个厂的4R不一定比另一个厂的2R更红等等。

2.表示染料的浓度和力份

力份: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为标准,而将每批产品与它相比较而言,用百分数来表示。即同种染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颜色的浓淡程度比较。例如:50%是指染料的力份为标准染料的一半。或者说要达到与标准染料相同的浓淡程度,其用量要比标准染料用量多一倍。又如,100%是指染料的力份与标准染料相符。200%是指染料的力份比标准染料浓一倍。这一百分数不是

纯染料的实际含量,而是一个相对值。

【注】表示染料力份的字尾也可放在整个染料名称之首。

举例予以说明:

①还原蓝BC 还原为冠称,蓝为色称,BC为字尾,B表示染料带有蓝光,C为耐氯漂。

②150%活性艳红K—2BP 活性为冠称,艳红为色称,字尾中K表示高温染色型,B表示带蓝光,2B表示蓝光程度,P代表适用于印花,150%为染料的强度。Conc——浓的;H.C.——高浓;ex.conc——特浓;Double——双浓

3.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pdr.——粉状;paste——浆状;liq——液状;gr——颗粒状;s.f——超细粉状等等。

第四节染料的颜色及影响因素

一、物体颜色的形成

1.太阳光是白色光,可发生色散现象,即把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青、紫的有色光谱。

2.物体对光具有吸收性能,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吸收的光的颜色的补色。3.彩色是物体对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而消色是物体对可见光非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二、颜色的基本特征

任何物质的颜色只有在光线存在时才能显示出来。有色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线吸收不同,则其反射或透射的光波成分也不同,人的眼睛就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人们把眼睛观察物体所感受到的色泽归纳为色调(色相)、纯度、亮度三项基本特征,或称色的三要素。掌握颜色的特征对描述和比较色泽是准确而方便的。

(一)色调(色相)

1、色调的意义:色调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色彩最主要的特征,是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例如红、黄、绿、蓝等表示不同的色调。

2、表示方法

色调由射入人眼的光谱成分及比例所决定,用光的波长来表示。它区分颜色的深浅。单色光的色调取决于该光的波长。混合光的色调决定于各种波长的光的相对量。

(二)纯度

纯度又称饱和度、艳度和彩度,可用来区别颜色的鲜艳程度。

1、饱和度意义:

它表明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及消色成分的比例,或者说颜色中光谱色的含量,即色的纯度。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大,色越纯。所以,光谱色是极限纯度的颜色。消色成分是反射光谱中互为补色而成为白色光的成分。光谱色的纯度最高,而白色、灰色、黑色的纯度最低。

2、表示方法:

以色彩的白度的倒数来表示。从物体上反射的光可分解为选择吸收后的色光和表面反射的白光两部分。饱和度的高低可从光谱色与白光的混合来理解。(三)亮度

亮度又称明度。它表示有色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的强弱程度,区别颜色的浓和淡。

1、意义:

指物体在明度程度上接近黑白的程度。越接近白色,明度值越大;越接近黑色,明度值越小。

2、表示方法:

用光的反射率大小表示。若两个有色物体的反射光谱组成及相对量相同,反射率越高,亮度也高,表示反射光越强;反射率低的,亮度低,表示反射光弱。

总之,色的三要素是互相联系的。色调决定了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任何一种色只要确定了它的色调、纯度和亮度,就可以完全精确地断定它是什么颜色。倘若,在它们的三个基本特征中有一个不同,则两种颜色也不声相同。三、染料的发色理论

1.发色团发色理论

此理论指出:染料能够产生颜色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染料分子中含有能呈现颜色的发色基团或发色体,通常

是一些含有双键的基团(如:—N = N—、—CH = CH—、芳环等)相互联结所构成的不饱和共轭体系。

染料分子中含有助色团,通常是一些极性基团,如:—NH2、—OH、—COOH等。助色团与发色团相连,用来增加染料的深度和浓度。

2.现代发色理论

该理论认为:染料产生颜色与染料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有关。染料分子中的电子优先处在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上,此时电子处在“基态”,当受到光照后,电子吸收光能,电子跃迁到较高的分子轨道上,此时电子所处状态为“激发态”。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差称为电子跃迁能。

当入射光的光子能量正好等于电子跃迁能时,这一光子的能量就被电子吸收,完成电子的跃迁。跃迁能可以用下式计算:

△E=E1—E0 = h

式中:E0 、E1 :分别为电子基态和激发态具有的能量,J

C:光速(3×1017nm/s)

h:普朗克常数(6.62×10—34j.s)

λ:光的波长

△E:电子跃迁能,J

四、染料溶液对光的吸收规律

1.朗伯——比尔定律:

Lg = εcd

式中:I0、I: 分别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cd

c: 染液浓度,mol/L

d:液层厚度,cm

ε:摩尔消光系数。

Lg 表示光线通过染液时被吸收的程度。Lg =0时I=I0,此时光完全不被吸收;Lg 值越大,则透射光强度I越小,吸收程度越大。当c、d一定时,ε与Lg 成正比。一般把吸收光程度Lg 称为消光度(E),又称光密度(D)和吸光度(A)。对特定的染料稀溶液,摩尔消光系数ε是一个常数,它只随入射光波长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染料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值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因此数值很大,往往用lgε或ε×10-3来表示。

由于染料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即染料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不一样,因此,在染料稀溶液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d)不变的情况下,用不同波长的光照

射染料稀溶液时,可测得一系列数值不一的摩尔消光系数(ε)。若以入射光的波长(λ)为横坐标,以摩尔消光系数(ε)为纵坐标,则可绘制成一条曲线,该曲线称为该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图1—1),它是染料的一种特性曲线。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波峰,其中与最高波峰的顶点相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以λmax表示,染料的颜色就是它吸收λmax的补色。最大吸收波长所对应的摩尔消光系数称为最大摩尔消光系数,以εmax表示,说明该波长下的光被染料吸收的最多。

图1-1 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示意图

2.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对色的影响,表现在染料颜色深浅的变化,λmax值越大,染料的颜色越深;λmax值越小,染料的颜色越浅。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

3.染料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对色的影响,表现在染料颜色浓淡的变化,若两试样颜色的深浅一样,即最大吸收波长λmax相同,则最大摩尔消光系数εmax 越大,颜色越浓;εmax越小,颜色越淡。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增大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减小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所以,染料颜色的深、浅、浓、淡的概念并不相同,在使用中应加以区分,切不可混淆。

五、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

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主要有染料自身的结构和染料所处的外界条件。

(一)染料的结构

染料结构中共轭双键的数目、共轭体系上所联连基团的极性、染料内络合物的生成及染料的离子化等,均会影响染料的颜色。

1.共轭双键的数日

染料结构中,共轭双键的数目越多,共轭体系越长,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跃迁能越低,即染料吸收的光能越低,则染料吸收光的波长越长,染料的颜色越深。偶氮染料随着偶氮基数目的增多,共轭体系增长,染料颜色将越深。例如:黄色

蓝色

黑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染料分子结构中,由于某些基团间位能的作用,使得共轭体系的共平面性受到影响时,会降低共轭体系中丌电子的共轭程度,使电子的跃迁能增大,吸收光波的波长变小,染料的颜色变浅。例如:

当R1、R2为H时,λMAX =294m,εMAX = 276000;当R1、R2为CH3时,λMAX=243.5m,

εMAX =123000;当R1、R2为C2H5时,λMAX =237.5m,εMAX =110000。

尤其在染料分子结构中插人某些基团使共轭体系中断时,吸收光波的波长将明显

变小,染料的颜色将明显变浅,这一插人的基团称为隔离基。例如:

蓝色

当在两个苯环间插人隔离基一NHCONH—时,则颜色变浅。

紫红色

2.共轭体系上的极性基团

在染料分子的共轭体系中联上极性基团时,一般会加强染料分子的极化效应,增强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共轭程度,使电子的跃迁能降低,吸收光波的波长变大,染料的颜色变深。如表1—1所示。

名称结构最大吸收波长(nm)

255

硝基苯

268

苯酚

275

苯胺

282

对硝基苯酚

315

对硝基苯胺

318

共轭体系中联上极性基团,不仅能使染料颜色变深,产生深色效应;同时也能使染料最大摩尔消光系数(εmax)增大,产生浓色效应。因此,在染料制造过程中,往往通过在染料分子结构的共轭体系中引人极性基团,对染料进行增深、增浓。3.染料的离子化

染料分子在介质的影响下发生离子化,产生的电荷若加强了染料分子的极化效应,则电子的跃迁能降低,吸收光波的波长变大,染料的颜色变深。例如:

茜素(黄色)茜素钠盐(红色)

反之,染料离子化后产生的电荷若减弱了染料分子的极化效应,则电子的跃迁能增高,吸收光波的波长变小,染料的颜色变浅。例如:

4.染料生成内络合物

在染料分子结构中,若含有可络合基团(氨基、羟基、羧基、偶氮基等),通常能与铁、铬、铜等金属离子络合,形成五元或六元环。染料与金属络合后颜色一般会变深、变暗。

(二)外界条件

溶剂或介质的极性、pH值,染料浓度,温度和光等外界条件,均会改变染料的存在状态,从而影响染料的颜色。

1.溶剂或介质的影响

溶剂或介质对染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溶剂或介质的极性。一般而言,溶剂或介质的极性越大,越利于染料分子的极化,染料的颜色越深。

其二是溶剂或介质的pH值。一般而言,溶剂或介质的pH值的改变若能引起染料的离子化,则染料颜色变深,反之则变浅。例如,碱性品绿在碱性溶液中会从原来的绿色变成白色沉淀,加人酸后又回到原来的绿色。

酚酞、甲基橙、刚果红等可作为酸、碱指示剂应用的就是这一特性。

2.染料浓度的影响

染料浓度越大,染料聚集度越大,染料分子中电子的跃迁能越大,染料吸收光波的波长越短,染料颜色越浅。例如,结晶紫单分子态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为583nm,它的二聚体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540nm。染料在纤维上聚集的程度也会影响织物的颜色,用还原染料染色后的织物,经皂煮后色光发生变化就是这个道理。

3.温度的影响

染液的温度影响染液中染料的聚集度,从而影响染料的颜色。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聚集度越小,染料颜色越深。另外,有些染料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改变产生可逆性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热变色性。如热致变色染料就具有这一特性。

4.光的影响

有些具有顺反异构体的染料,在常温下一般以稳定的反式结构存在,但在光照下,染料的反式结构会转变成顺式结构,当光源离开后,顺式结构又回复为反式结构。反式和顺式结构的染料吸收光的波长不同,因而显示的颜色也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变色性。光致变色染料就是利用染料在光照射下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而制成的。

40度始染, 加入 1克 /升英彩特 AL new,

1克 /升, 醋酸钠

0.3克/升醋酸,

调节PH值 5.5-6.0, 染深色时要调节 PH 到 4.5-5.0

运转十分钟,

加入预先化好的染料,运转10分钟,

以1-2度 / 分钟, 的速度升温至 98度.

保温 45-90 分钟,

降温, 排液, 清洗

后处理,

根据牢度要求,深色织物可作固色处理以改善牢度.

2-4% DYAPOL SB -40 固色剂

醋酸调节PH 4.5

70-80度 , 保温 20 分钟.

棉用染料的染色原理及特点比较

1.直接染料

直接染料具有磺酸基(-SO3H)或致基(-COON)等水溶性基团分子结构排列成直线型,芳环结构处于同一平面,因此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在中性介质中直接染色,只要把染料溶解干水,便可进行染色。染料在溶液中被纤维吸附到表面,然后不断向纤维的无定形区扩散,与纤维大分子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的结合。其派生的染料有直接耐晒染料和直接铜盐染料。

2.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是在化学结构上带反应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染料与纤维发生反应,最终生成共价键(酉旨键和醚键),活性染料具有水溶性和直接性,其原理和直接染料类似,只是又多了一项反应性。活性染料按其活性基结构

不同又分X型、K型、KN型等。

3.硫化染料

硫化染料不是单一结构的化合物,多数为混合物,化学结构难以确定,大致是由硫键(一S一)结合的环状结构,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染色,需先由硫化钠还原溶解成染料的隐色体(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被纤维吸收,经氧化处理,染着在纤维上的染料不再溶解,具有较好的水洗牢度,其派生染料有液体硫化染料、水溶性硫化染料。

从染料的结构、染色原理中,我们可以了解染料的特点,我们将其进行比较。

a,湿处理牢度:染料的湿处理牢度包括水洗、水浸等牢度。通常,我们只比较水洗牢度就可以了。水洗牢度与染料和纤维结合键的强弱有关。直接染料与纤维之间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强力较弱,故直接染料水洗牢度差。直接耐晒染料和直接铜盐染料的水洗牢度仍然比不上活性染料和硫化染料。活性染料与纤维之间靠共价键结合,强力较大,故水洗牢度好。硫化染料上染纤维氧化后不再溶解,其水洗牢度也较好。

b.日晒牢度:日晒牢度与染料的分子结构(活性染料指母体结构)有关。直接染料(包括直接耐晒染料)固色后日晒牢度偏低,直接铜盐染料经过硫酸铜处理后日晒牢度提高。活性染料、硫化染料中即使是同一类染料也因分子结构的不同,日晒牢度就有差别。总的说来,部分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在日晒牢度方面基本上能满足粗纺产品的要求。。.摩擦牢度摩擦牢度与工艺操作有关。一般地说,这三种染料只要在染色前溶解好,染色后洗净,其摩擦牢度就能达到要求。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何时施行的? 答:2002年5月1日。 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由具备资质认证的什么机构进行? 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3.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分类管理,综合管理。 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6.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怎样的工作环境,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7.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何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答: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8.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

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9.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什么部门制定?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 答: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11.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哪个部门承担? 答:用人单位。 12. 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擅自开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上五十万以下。 13.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和有关资料之日起多长时间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答:三十日。 14.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作何种处理? 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染发基础知识_也就是染发基础理论_美发新手必看

染发基础知识也就是染发基础理论 染发基础知识 1、染色:改变头发颜色的过程。 2、脱色:将头发中天然色素漂白褪色的过程(又称漂色)。 3、洗色::将头发中人工色素漂白褪色的过程。只有在深染浅,而又无法一次完成时,才会用到洗色。 洗色则是指利用漂白剂对头发进行褪色。头发的色素中蓝色是深色,红色是中等色,黄色是最浅色。头发中最深的颜色最先被洗掉。因为颜色越浅其色素粒子体积越小,其色素粒子在皮质层中的数量越多,能进入到皮质层的越深部位。所以洗色的过程中头发的颜色是渐进慢慢变化的。 1 2 3 4 5 6 7 8 9 蓝蓝紫紫紫红红红橙橙橙黄浅黄 4、补色:针对发根新生发的染发技巧。 5、改色:将头发的颜色改深或改浅的过程。。 6、原色:染发前头发的颜色。。 7、目标色::你想要染的最终颜色。。 8、基色:构成头发或染发品中颜色深浅的基本颜色。在染膏中0/00、1/00、2/00……都称为基色。 9、色度:头发颜色的深浅程度。 10、色调:头发颜色在视觉上的感觉。 11、初染:第一次染发。 第一次染发《原生发〉当面对第一次染发的原生发时,应从底部开始向上涂抹至顶部,因为人的体温最好是顶部,所以需预留出顶部至前额的U型区离发根2厘米距离的头发,避免同时涂上染膏〈发尾可以先涂上染膏〉,因为体温相差太大会造成头顶的发根部分有明显的色差。当涂完后,〈除了头顶发根2厘米外〉,过大约十分钟,才把头顶U型位置的发根2厘米部分涂上染膏,这样的操作程序才可以避免发根和发尾的色差相差太大。大约10分钟到20分钟后〈视头发的抗拒性而定〉,就可以进行洗发程序了。 12、沐染:染发结束前头发与头皮上残留色素的快速稀释与调和过程。 13、漂染:在一次染发过程中漂白与染色同时进行。 14、漂彩:先漂白再染色的过程。 15、立体漂染:利用色差形成立体效果的染发技巧。 16、打底:在从浅染深,而又无法一次完成时,就会使用到打底,从使用角度来说,与洗色相反。 17、处女发:从未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头发 18、对冲:使用一种颜色抵消另一种颜色,而达到灰色,称为对冲,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只是为了方便染色的手段,而不是真的想要灰色!。 19:对冲色是指相对的颜色[互补色]混合在一起相互抵消而变成灰色。举个例例子,黄色可以抵消紫色,绿色可以抵消红色,蓝色可以抵消橙色,染发后如果产生不理想的色调或颜色,则可以用带黄色色调的加强色抵消,不被接受的紫色,使色彩调和。 20:调彩:又叫加强色。可以用来根据顾客的头发和需要来调出需要的颜色来外,还可以用来冲色。。调彩一般有:蓝,红,黄,绿,紫,橙,灰,几种。颜色是靠调整染料中红、黄、蓝三原色而形成的。 调彩的作用 调彩:可增加色彩的鲜艳度,可中和色彩中多余的色调. 0/19:加强灰色和中和暖色的黄色和红色 0/22:加强绿色中和红色0/45 0/33:加强黄色 0/88:加强蓝色,可以抵消橙色 0/66:可以抵消黄色,加强紫色 0/43:加强橙的效果 0/45:加强红色效果 110/0的作用就更多了:可以直接和双氧做目标色;加在目标色里可以提浅色度;做发色修正;色中色技巧;冲色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编号:SM-ZD-43099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什么叫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有哪些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分10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 三、如何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 1、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工作。 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是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有效之举。《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不定项选择) 1、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A )。 A敬业、诚信教育B求实、创新教育 C责任、奉献教育D诚信、创新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职业针对性B大众性 C产业性D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ABCD )。 A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 B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半学格局。 C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半学水平和质量。 D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C )。 A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B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D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5、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B )。 A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予以配合的两级管理格局。 B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C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进行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D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省级政府进行质量监控的三级管理格局。 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DE )。 A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B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C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D以学生“双证书” 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E产学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7、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ABD )。 A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性、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B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 C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 D普通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 8、高职教育特色的内涵包括(ABCD )

职业病相关知识

职业病相关知识 一、如何避免职业病? 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它又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防治法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护。 1.职业病防治要从致病源头抓起。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使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提供上岗前和定期的健康监护。 2.卫生与劳动监察行政部门应当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劳动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工作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地点时,在何处申请诊断职业病? 考虑到劳动者流动性较大,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可以在劳动者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向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考虑到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职业史、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测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判定,建议首先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

二、一般医疗机构能否诊断职业病? 由于职业病诊断的特殊性、复杂性,其结论往往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需要严格规范化管理,一般医疗机构不能进行职业病诊断,不能任意出具涉及职业病的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卫生厅(局)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诊断时需有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三、粉尘职业病防护措施 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对人体本身的危害,根据其物理和化学兴致的不同,还有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可引起的病变多种多样.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粉尘沉着症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2.尘肺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 3.呼吸系统肿瘤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

印染基础知识

印染染色基础知识 一、颜色以及测色仪基础知识 1、颜色:即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的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1、1颜色的三要素:色调(色相)、纯度、亮度 色调(色相)(Hue):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纯度(Chromacity):又称饱和度或彩度,用来区别颜色的鲜艳程度。它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有色成分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纯,饱和度越高;消色成分(指和其它成分的颜色互成补色而能混成为白光的颜色)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灰,饱和度越低。光谱色中的单色由于不含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高,为100%;而白色、标准灰色和黑色所含的颜色都为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低,为0或者说没有饱和度. 亮度(Lightness):又称明度,它表示有色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的强弱程度,区别颜色的浓和淡。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强(或吸收越弱),则亮度越高;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弱或吸收越强),则亮度越低。白色的物体亮度高,是因为它几乎不吸收光而全部把它反射出去;黑色的物体亮度低,是因为它几乎不反射光而全部把它吸收。 说明:一般颜色从黄-橙-红-绿-蓝-靛-紫黑的变化,从深浅来说是变得越来越深,从亮度来说,则显得越来越暗。颜色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色相决定颜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任何颜色只要确定了它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就可以完全精确地确定出它是什么颜色。倘若其中一个要素变化了,那么这个颜色就也变化了,描述或确定一个颜色必须确定它的色调、纯度和亮度。 Datacolor产品介绍: Datacolor 产品的软件是由Datacolor公司自已开发出来的,并由香港DTC 公司担任其代理商,印染现有Spectraflash 600,其中有两种软件:Datacolor TOOLS, Datacolor MATCH,TOOLS基本以测色为主,出具测色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等;而MATCH软件包括数据库的建立,配色使用,调色使用等; 仪器对室内温湿度和对样品标准板尺寸的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息式的综合性评估。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在2003年评估试点工作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第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试点工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4、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有重点的考察,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5、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6、评估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7、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高等职业院校自有毕业生起至有3届毕业生前必须参加一次人才培养评估,但须符合以下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并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 (2)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无限制; (3)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达到下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5388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尘肺热点问答 云南返乡农民工尘肺病事件,为我们再次敲响了尘肺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警钟。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造成劳动者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赔偿性职业病。希望通过这期内容,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1、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

家纺的基础知识-染料分类

纺织基础知识 染料分类染料分类 染料是使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鲜明而坚牢色泽的有机化和物作为染料除了具有鲜明的色泽外,还须能溶于水或借助于化学方法使之溶于水及制成分散液,在染色时舍染液而上染纤维,上染后具有一定的坚牢度,即在后加工或服用过程中保持不褪色。有一部分有色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但也能上染纤维,他们往往借助于某些高分子物(粘合剂)将悬浮状态的颜料细小颗粒粘在纤维表面,这种有色物质称为颜料,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着色。利用在纤维上经化学反应合成颜料的方法也可进行染色(酞箐染料)。 染料的特点: 1.有颜色 2.与水形成分散体系 3.上染纤维 4.有一定牢度 染料分类:(化学结构分类、应用分类) 一、化学结构分类: 1.偶氮结构(-N=N-) 2.蒽醌(A/Q)结构,分子中蒽醌结构: 3.靛系染料.如靛蓝,硫靛。 4.硫化染料,具有复杂的含硫结构。 5. 酞箐(PC)结构染料,分子中含有酞箐结构。 6.多甲川染料(箐系染料),在分子共轭体系中,含有(-C=C-)链段。 7.芳甲烷染料,包括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染料。 8.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在染料中,硝基为共轭体系关键组成部分。 9.杂环染料,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 二、染料应用分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染料分子多数为偶氮结构并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染料对纤维素有亲和力,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结合,从而染着于纤维上。 2.酸性染料(acid dyes),是一类含磺酸基、羧酸基等极性基团的阴离子染料,通常以水溶性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一、什么叫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有哪些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分10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 三、如何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 1、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工作。 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是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有效之举。《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治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出资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3.其它应做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应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在严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预防措施的警示牌。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职业危害如实告诉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同时单位应提供符合防治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清楚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共基础课必须成为专业课的基石。因而,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

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新理念。 我部承担了全院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十几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院运动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协办工作。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素质教育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教学科研相结合,同时坚持为专业教育服务、为素质教育奠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我部非常重视开展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在公共教学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并强化“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 1、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我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作风严谨务实,积极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公共基础课要

染色基础知识

常用涤纶打样设备有高温高压打样机、甘油打样机和红外线打样机。三种设备各有特点。 1.1 高温高压打样机 此类打样机最高工作温度130℃,可以调整升温速度,由两只电热管作为热源。最多可放12支染杯,由连杆装置带动挂有小样的挂钩上下移动完成打样过程。染杯的最大容量为300ml,织物的重量决定了浴比的大小。打样时染液的加入量由染色配方决定,最后用水加至整个染杯的三分之二高度,即200ml左右。液面高度过高,浴比与生产实际浴比相差过大,会影响颜色的准确性。液面过低,小样随挂钩上升时可能不被液面全部浸没,造成小样色花。 常用的染杯有玻璃染杯和不锈钢染杯两种。新染杯在使用前要检验其直径的大小。直径偏大容易造成染色结束后的卡杯现象。取杯时若用力过猛,玻璃染杯易破损。不仅容易造成打样员手部受伤,细小的碎玻璃还容易割破打样机半球形压盖与整个打样机平台的密封圈,影响下一次打样。玻璃染杯易于观察染液脚水的状态,方便新批号染料的进厂检验。而使用不锈钢染杯检验新批号染料时,就必须将染液脚水倒入烧杯后才能观察。不锈钢染杯虽不易破损,但若表面光洁度不高,会降低清洗染杯的效率果。 除了每周清洗一次小样机以外,出现玻璃染杯破损时,必须将掉入小样机底部的碎玻璃全部清理干净,不然容易造成定期清理小样机时打样员的手部受伤。清理时把水全部放干,检查和清洗电热管表面。电热管表面的水垢长时间不清理,不仅影响加热效率,还容易造成电热管的爆裂。清理时若发现电热管表面出现鼓胀或明显变形,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加热速度。 每次从打样机底部放水后,再加水时要检查底部水阀是否关严。若底阀关闭不严,轻微漏水,易造成小样机底部锈蚀或小样机漏电,引起安全事故。每只小样挂在挂钩上后,要进行必要的固定以免造成脱钩后的色花。若固定过紧,易造成玻璃染杯的破损。小样挂在挂钩上,若不圆滑的褶皱过多,浅色的小样会因打样保温时间不长而形成色花或色偏。 1.2 甘油打样机 被加热后常压下能够产生高温,是甘油的主要特点。甘油打样机的加热原理与高温高压打样机相同。甘油打样机有12支染杯的和24支染杯的两种。甘油打样机的染杯容量比高温高压打样机的染杯容量大。液面高度的调整直接影响打样的浴比。甘油打样机的自动化程度比高温高压打样的自动化程度高。 若染杯内液面高度过高,染液的浴比过大,就会造成小样打样和生产实际大样的浴比相差过大,从而影响颜色的准确性。若打样时浴比与实际生产的浴比相同,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集合: 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练: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A={1,3,5,9},集B={2,5,7,9} 求A ∩B, C U (B ∪A) 答案:{5,9},{0,4,6,8} 2.弄清集合的关系符号:???∈ ,,,以及常见数集:R 、Q 、Z ,N 练: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___Φ, 0___{0}, a___{a,b,c}, {a}___{a,b,c}, 2____Z, {0}___N, 0___Q, {-2,3}___[-2,3], 0 {x<5}, 0 {x/x<5}, 0 (-2,5), 0 [-1,5]. 答案:∈∈∈??∈?∈?∈∈?;;;;;;;;;;; 3.充分与必要条件:q p ?则p 是q 的 条件;q p ?则p 是q 的 条件。 练:1、“集合A ∩B=A ”是“集合A 是B 的子集”的 条件。 2、“x 2 -4=0”是“x=2”的 条件。 答案(充要,必要) 二.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c a c b b a >?>>, ;c b c a b a ±>±?> ; d b c a d c b a +>+?>>{;0{0{>>?>>c bc ac c b a ;0{0{<c bc ac c b a bd ac d c b a >?>>>>0 { ;n n b a b a >?>>0 2.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不等式1432 2411{->--+ <--x x x x x 的解集为 答案:)54,1(- 一元二次不等式:变正(二次项系数化正);求根(求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写解(不等式是大于0,解集为两根之外;不等式是小于0,解集为两根之间) 绝对值不等式:) 结果是两不等式的或并(m b ax m b ax m b ax -<+>+?>+ )(交结果是两不等式的m b ax m m b ax <+<-?<+(m 〉0) 练:求下列不等式的解: 022<-x x ; 092≤-x ; 0432>+-x x ;答案:)4,1(];3,3[);,2()0,(--+∞-∞Y 25≥-x ; 412<+x ; 0)23)(2≥+-x x (;答案:]2,2 3 [);23,25();,7[]3,(--+∞-∞Y 三.函数: 1.函数定义域(一看分母:分母不为零,二看根号,开偶次方被开方数非负,三看对数: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底数不等于1) 2.求函数值:已知223)(x x x f --=,则=-)1(f 答案: 4 3.函数奇偶性:)()(x f x f =-则函数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x f x f -=-则函数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练: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x x f x x x f x x f x x f 2)(;531)(;)(;2)(2 2 =-==-= 答案:偶、非奇偶、奇、非奇偶 4.函数单调性:图象上升,函数在对应x 区间上是增函数,x 、y 的大小关系一致。 图象下降,函数在对应x 区间上是减函数,x 、y 的大小关系相反。 5.二次函数:一般式:c bx ax y ++=2 ,其中顶点)44, 2(2 a b a c a b -- 顶点式:k h x a y +-=2)(,其中),(k h 为顶点坐标。 交点式:))((21x x x x a y --=,其中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为)0,(),0,(21x x 附: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根的判别式ac b 42-=?(0>?方程有二个不等实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0

考题- 染色基本知识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 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 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TOP 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 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 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 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 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 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 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 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 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 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 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 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 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 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 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 TOP 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 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职业病基础知识

职业病基础知识 ?1.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1.1 职业危害的分类 ?按来源来说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 ?劳动过程——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 ?按性质来说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高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等) ?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粉尘、烟尘、雾气、蒸气等) ?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的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其他因素 ?1.2 职业病 ?(1)概念: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接触铍引起的铍肺;氟导致的氟骨症;氯乙烯引起的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引起的皮肤黑变病等)?(2)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3)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有关工作有关的疾病。

?所以,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 ?(4)职业病的分类(02.4.18《职业病目录》 10类115种) ?(5)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种的固体微粒。(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包括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尘肺最为严重,是我国工业生产种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02年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6)生产性毒物引起中毒 ?概念:生产过程种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悬浮于空气种的粉尘、烟、雾等。)?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金属及类金属中毒(如铅中毒、铍中毒、锰中毒等。) ?有机溶剂中毒(如苯中毒、正己烷中毒等。) ?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氮氧化物、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如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三硝苯胺均可引起白内障;苯的氨基化合物有致癌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如氯乙烯、丙烯晴、已氰、二甲基甲酰胺等。) ?农药中毒(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等。) ?(7)职业中毒的分类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8)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噪声及噪声聋(噪声分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3)树立先进 1/ 16

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 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 截止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仅2010年度新报告尘肺病23812例子,死亡679例。 一、职业病(occupational)的定义 职业病的构成要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的分类 尘肺(13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职业中毒(56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职业性皮肤病(8种)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职业性肿瘤(8种) 其他职业病(5种) 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 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1、生产工艺过程:往往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变化。 2、劳动过程: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的布局、作业者的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脑力和体力劳动比例等。 3、生产环境:既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的大自然环境。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