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学 课程论文

组合数学  课程论文
组合数学  课程论文

第二类stirling 数S(n ,n-7)的一个公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2班 李霞 200902114078

一、定义与符号

定义1 从n 个不同事物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记作m n C .

定义2 把含有n 个元素的一个集合分成恰好有k 个非空子集合的分拆数目就叫

做第二类stirling 数,并记作(,)S n k ,对于0n k ==时,定义(0,0)S =0;当(,)0n k S n k <=时,.

对于集合A,我们用|A|表示A 的基数.关于第二类stirling 数的性质与计算方法,我们给出以下几个引理. 引理 []11

1

1

1

2

11(,1)1,(,2)21,(,3)(3

1)2

,

2

,n n n n n S n S n S n S n S n n S n n ---≥==-=

+-当时,(,0)=0,(,-1)=C (,)=1.

引理 []

12

1(,)(1,1)(1,).k n S n k S n k kS n k ≤≤=--+-当时,

为了方便下面定理1的证明,根据引理1和引理2,我们可以算出以下几个第二类stirling 数:

8

99

1(9,2)21255;(10,3)(31)29330;(11,4)145750;

2

S S S =-==

+-==(12,5)1379400.S =

定理 [][][][]

2345A

344,(,2)3n

n

n S n n C C ≥-=+当时4566(,3)1015;n

n

n

S n n C C C ≥-=++;当n 时,

5

6

7

8

8(,4)25105105;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当时,

6

7

8

9

10

10(,5)564901260945;

n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C ≥-=++++当时,

7

8

9

10

11

12

12(,6)119191894501732510395.n n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C C ≥-=+++++当时,

二、 主要结果及其证明

定理 1 当14n ≥时,

8

9

10

11

12

13

14

(,7)246682556980190575270270135135.n n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C C C -=++++++

证明: 设X 是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 当14n ≥时, 按照(,7)n n -S 的定义,我们有下面7种不同情况的分拆方法. 情况1

7

1

1287(17)(,1,7)

(2)...18.

n i

i

i

j i n n X A A i n A A i j i j n A A A A -=--=

≤≤-?=?≠≤≤-===== 设,这里满足(1)

我们从X 的n 个元素中取出8个元素放在7n A -中的方法共有8n C 种, 因此, 在情况1中,我们有8n C 种分拆方法. 情况2

7

1

1298787(17)(,1,7)

(2)...12,2,9.

n i

i

i

j i n n n n n X B B i n B B i j i j n B B B B B B B -=-----=

≤≤-?=?≠≤≤-====≥≥?= 设,这里满足(1)

且并且

我们从X 中取出9个元素的方法有9n C 种, 而9个元素分成两个非空集合的分拆数为(9,2)S .若将9个元素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有1个元素而另一部分有8个元素, 共有19C 种方法, 因此, 将9个元素分成两部分, 使每部分至少有2个

元素的方法共有1918

9

(9,2)(21)9210246S C --=--=-=种.因此在情况2中,我们共有2469n C 种分拆方法. 情况3

7

1

1210987987(17)(,1,7)

(2)...12,2,2,10.

n i

i

i

j i n n n n n n n X C C i n C C i j i j n C C C C C C C C C -=-------=

≤≤-?=?≠≤≤-====≥≥≥??= 设,这里满足(1)

且并且 我们从X 中取出10个元素的方法有10

n C 种,将10个元素分成3个非空子集

987,,n n n C C C ---的方法共有(10,3)S 种.而其中有一个子集含一个元素,而另外两

个子集至少含有2个的元素的分拆方法有1

10

2462460C ?=种;其中有两个子集各含有1个元素,即有一个子集含有8个元素的方法有28

10

1045C C ==种.所以把10

个元素分为3个非空子集且每个子集至少包含2个元素的方法共有

(10,3)(246045)933025056825S -+=-=种.因此,在情况

3中,我们有10

6825n C 种

分拆的方法.

情况4

7

1

12111098710987(17)(,1,7)

(2)...12,22,2,11.

n i

i

i

j i n n n n n n n n n X D D i n D D i j i j n D D D D D D D D D D D -=---------=

≤≤-?=?≠≤≤-====≥≥≥≥???= 设,这里满足(1)

且,并且

我们从X 中取出11个元素的方法有11

n C 种, 将11个元素分成4个非空子集

10n D -,9n D -,8n D -,7n D -的方法共有(11,4)S 种. 若有一个子集中含1个元素,

而另外三个子集中至少含有2个元素的分拆方法有1

11

682575075C ?=种; 若有两个子集各含有1个元素, 其它两个子集至少含有2个元素的分拆方法有

2

1124613530C ?=种; 若有三个子集各含有

1个元素,即有一个子集含有8个元素

的方法有38

11

11165C C ==种. 所以把11个元素分为4个非空子集且每个子集至少包含2个元素的方法共有(11,4)(7507513530165)1457508877056980

S -++=-=种. 因此,在情况4中, 我们有11

56980n C 种分拆的方法.

情况5

7

1

121211109871110987(17)(,1,7)

(2)...12,2,22,2,12.

n i

i

i j i n n n n n n n n n n n X E E

i n E E i j i j n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

≤≤-?=?≠≤≤-====≥≥≥≥≥????= 设,这里满足(1)且,并且 我们从X 中取出12个元素方法有12n C 种, 将12个元素分成5个非空子集

1110987,,,,n n n n n E E E E E -----的方法共有(12,5)

S 种. 若有一个子集含一个元素, 而

另外四个子集都至少含有2个元素的分拆方法有1

12

56980683760C ?=种; 若有两个子集各含有1个元素, 其它三个子集都至少含有2个元素的分拆方法有

2

126825450450C ?=种; 若有三个子集各含有

1个元素, 其它二个子集都至少含

有2个元素的分拆方法有3

12

24654120C ?=种; 若有四个子集各含有1个元素,即有一个子集含有8个元素的方法有48

12

12495C C ==种. 所以把12个元素分为5个

非空子集且每个子集都至少包含2个元素的方法共有(12,5)(683760450450

S-+

=-=种. 因此,在情况5中, 我们有++13794001188330190575

54120495)

12

C种分拆的方法.

190575

n

三、参考文献

[1]陈景润.组合数学简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曹汝成.组合数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杜春雨.第二类stirling数的一个恒等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5): 240-241.

[4]吴跃生.第二类stirling数的又一个恒等式[J].华东交通大学学

报,2007(2):146-147.

[5] 吴跃生.第二类stirling数(,6)

n n-

S的一个公式[J].华东交通大学学

2

报,2008(3):97-99.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7748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

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

排列组合论文

排列组合论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排列组合体系重建 制作:星哥 摘要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师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教。产生困难的原因很多,比如题目变化多,结构复杂,思考过程容易出错,很难找到一个简明而又全面的问题归类方式;解答思路灵活,简繁不一,答案检验也不容易;师生仅凭书面交流难以真正了解彼此的想法,更不用说纠正和改正错误了。 该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高三学生的测试与学生的访谈,意在揭示高中生学习排列组合时的常见认知错误,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基于实证研究,为改进排列组合教学提供具体建议。 本文中,我对排列组合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先将排列组合问题分为选取模型和分配模型两大类,再依次分为4个小类,部分小类中还有进一步的划分。希望通过新的分类,更清晰地梳理问题类型,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我将学生常见的错误归为三种类型:题意理解错误、模式选择错误、操作技术错误。在这三大类错误中包含的具体错误情况共有11种。对于每种错误,我都根据学生的访谈内容、文献研究等对学生的出错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访谈,我还发现,在解决陌生问题、解决限制条件多的问题时学生普遍存在困难,而且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自我检查答案。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和常见错误,我的建议是:(1)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2)多采用直观图示的方法;(3)重视读题过程,推敲问题特征,列式之后再次读题,检查是

否有遗漏和重复;(4)利用学生错误,开展有意义的学习;(5)适当变式,如改换背景和增加限制条件,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6)引导学生用“缩小数据”和“一题多解”的方法检验解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排列组合,常见错误,高中生,数学学习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研究背景 (4) 研究问题 (5) 研究意义 (5) 第二章文献综述 (6) 关于排列组合问题模型 (6) 选取模型 (6) 分配模型 (6) 课程中的排列组合知识及其要求 (6) 课程标准及考纲要求 (6) 教材要求 (7) 关于排列组合常见错误类型及其成因 (8) 关于排列组合教学 (9) 第三章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10) 研究对象 (10) 测试题的设计 (10) 按排列组合模型设计 (10)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中的文章

《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中的文章 第1篇. 为什么从“双能”变为“四能” 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却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对创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往教学中重视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解答的都是现成的题目,题全部由教材呈现或教师提供,学生成了解决问题的机器,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解决的问题都是以题型为基础的,学生缺乏灵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题目变成新的情景,学生无从下手。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始终是数学教育相当重视的话题。《课标》(2011年版)将原来总目标中四个方面之一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一方面是和国际接轨,便于交流;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生具有问题意识的具体体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固然重要,属于技术层面的,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提出,属于思维层面的,这对于整体上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特别是适应社会更为重要。教学过程教师要能暴露自己的思考路径,教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供大家思考,遇到情境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后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可以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2)从头到尾想问题、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发现和提出问题,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体现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理念。 在和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砖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①②③ 则第4个图案中白色地砖有( )块。 设计意图:此题属于“探索规律”的内容。《课标》把“探索规律”作为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学段要求: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第二学段要求: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同时还要求“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探索和理解运算律”、“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等。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更能够体现数学思考,凸显过程与方法。

组合数学 课程论文

第二类stirling 数S(n ,n-7)的一个公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2班 李霞 200902114078 一、定义与符号 定义1 从n 个不同事物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记作m n C . 定义2 把含有n 个元素的一个集合分成恰好有k 个非空子集合的分拆数目就叫 做第二类stirling 数,并记作(,)S n k ,对于0n k ==时,定义(0,0)S =0;当(,)0n k S n k <=时,. 对于集合A,我们用|A|表示A 的基数.关于第二类stirling 数的性质与计算方法,我们给出以下几个引理. 引理 []11 1 1 1 2 11(,1)1,(,2)21,(,3)(3 1)2 , 2 ,n n n n n S n S n S n S n S n n S n n ---≥==-= +-当时,(,0)=0,(,-1)=C (,)=1. 引理 [] 12 1(,)(1,1)(1,).k n S n k S n k kS n k ≤≤=--+-当时, 为了方便下面定理1的证明,根据引理1和引理2,我们可以算出以下几个第二类stirling 数: 8 99 1(9,2)21255;(10,3)(31)29330;(11,4)145750; 2 S S S =-== +-==(12,5)1379400.S = 定理 [][][][] 2345A 344,(,2)3n n n S n n C C ≥-=+当时4566(,3)1015;n n n S n n C C C ≥-=++;当n 时, 5 6 7 8 8(,4)25105105;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当时, 6 7 8 9 10 10(,5)564901260945; n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C ≥-=++++当时, 7 8 9 10 11 12 12(,6)119191894501732510395.n n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C C ≥-=+++++当时, 二、 主要结果及其证明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 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教师坚持博览群书,终身修炼,才能具备厚积薄发的功底,这是有效教学,适合课改的前提条件;而贴近生活实践,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则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教师素质授课艺术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以适合新形势与新要求,作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即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实行学习。 二、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学问的教师的学问应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的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理解比一般的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教学行为,并且能为绝绝大部分学生和同事所认同。 例如,某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试题:“在方格纸上将下面左边的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再把缩小后的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个别老师对这个试题提出质疑,认为试题指向不明确“,到底是把图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呢?还是将图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呢?要求不明确。”如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显得有点浅薄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它的属性是一种相似变换,即只改变原来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放大或缩小后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照本宣科”,止步于字面的理解和了解上,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会缺乏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更谈不上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通过这些具体教学素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这个知识的内涵是大小变化而形状相同。形状相同表明图形内角结构不发生变化,而一个几何图形的大小改变,是源于制约这个图形大小的几何要素的改变。理解不到这点对试题加以质疑,很难称得上“有学问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厚积薄发的功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教学目标提升到促动学生有效发展上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呢?有点难,难在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就往往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热爱并主动学好课程的不是很多,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不读书是做有学问教师的最大障碍。读好书、常读书,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更有学问,更有深度,才能使自己的

组合数学

组合数学论文 现代数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连续对象的,如分析、方程等,另一类就是研究离散对象的组合数学。组合数学不仅在基础数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它的学科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编码和密码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均有重要应用。微积分和近代数学的发展为近代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而组合数学的发展则是奠定了本世纪的计算机革命的基础。计算机之所以可以被称为电脑,就是因为计算机被人编写了程序,而程序就是算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的算法是针对离散的对象,而不是在作数值计算。正是因为有了组合算法才使人感到,计算机好像是有思维的。组合数学不仅在软件技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企业管理,交通规划,战争指挥,金融分析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在美国有一家用组合数学命名的公司,他们用组合数学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益,这家公司办得非常成功。此外,试验设计也是具有很大应用价值的学科,它的数学原理就是组合设计。用组合设计的方法解决工业界中的试验设计问题,在美国已有专门的公司开发这方面的软件。 广义的组合数学就是离散数学,离散数学是狭义的组合数学和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等的总称。但这只是不同学者在叫法上的区别。总之,组合数学是一门研究离散对象的科学。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日益发展,组合数学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因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使用算法处理离散数据。 狭义的组合数学主要研究满足一定条件的组态(也称组合模型)的存在、计数以及构造等方面的问题。组合数学的主要内容有组合计数、组合设计、组合矩阵、组合优化等。 组合数学中有几个著名的问题: 地图着色问题:对世界地图着色,每一个国家使用一种颜色。如果要求相邻国家的颜色相异,是否总共只需四种颜色?这是图论的问题。 船夫过河问题:船夫要把一匹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运过河。只要船夫不在场,羊就会吃白菜、狼就会吃羊。船夫的船每次只能运送一种东西。怎样把所有东西都运过河? 这是线性规划的问题。 中国邮差问题:由中国组合数学家管梅谷教授提出。邮递员要穿过城市的每一条路至少一次,怎样行走走过的路程最短?这不是一个NP完全问题,存在多项式复杂度算法:先求出度为奇数的点,用匹配算法算出这些点间的连接方式,然后再用欧拉路径算法求解。这也是图论的问题。 货郎问题:一个货郎要去若干城镇卖货,然后会到出发地,给定各个城镇之间的旅行时间,应怎么样计划他的路线,使他可以去每个城镇而且所用的时间最短。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有效的算法。 这几个问题将组合数学研究的问题具体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组合数学中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排列组合与容斥原理、二项式定理、递推关系与生成函数、polya定理。下面我将以这四个部分分别介绍组合数学的各方面问题。 1、排列组合与容斥原理: 排列组合里面的4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减法原理、除法原理 前面两个最为基本,后面两个是根据前两个派生出来的。乘法原理有的时候的应用很巧妙,可以作为一种打开思路的办法。

组合数学论文

生活中的组合数学 摘要:组合数学在基础理论方面和生活应用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组合数学不仅在基础数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他的学科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在计算机科学、编码和密码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均有重要应用。如果说微积分和近代数学的发展为近代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那么组合数学的发展则是奠定了21世纪计算机革命的基础。因此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其它许多新兴应用学科的发展,组合数学在基础理论方面和生活应用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组合数学;鸽巢原理;数学游戏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推广,组合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组合数学是一门研究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讲究方法,讲究技巧的学科.组合数学的魅力在于找到巧妙的解法来完善的解决一个组合数学问题,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为寻求组合数学问题的巧妙解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同时组合数学也反过来有效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组合数学在国外已有较快发展,在很多大学已设立组合数学与优化理论专业来培养专门人才.我国对组合数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图论研究和区组设计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组合数学的发展显然已经改变了传统数学中分析和代数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奠定了本世纪的计算机革命的基础.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希望借以简单的阐述引起人们对组合数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生活中. 所以我想通过一些实例和数学史上的一些故事和难题,介绍了组合数学是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的.在研究了一些典型的例子和趣味性的故事的基础上,系统的查阅了相关文献,并结合生活中涉及组合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具体说明了组合数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就使得晦涩的组合数学显得更加形象,也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浅显具体,更易被初学者理解和接受,以至于可以激发人们在生活中应用组合数学的意识.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变化 最近,细心研读了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并与原来的《实验稿》细致对比,自我感觉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较原来的实验稿相比,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 作为数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内容,领悟《课程标准》精髓,并能清楚知道《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明显变化,然后用《标准》要求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教学,促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实效。下面,我就以自己通过研读后的体会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加以整合,谈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明显变化,与同行们共勉。 一、体例与结构的变化 一是“前言”内容较《实验稿》有较大的变化。《修订稿》在“前言”部分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明确了《标准》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 二、“基本理念”的表述更加准确、科学、合理。 一是阐述了数学意义与性质,数学教育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创新特征。例如,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等。 二是对基本理念的表述做了一些修改。《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个别表述的方式进行了修改。如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改动让人觉得更加科学,易于理解。因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人有些迷茫,无法准确界定。因为我们研究的数学到底就没有价值?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不必须的?我们很难确定。 将原来《实验稿》“基本理念”的6条变为5条,即将第3、4两条合并成一条,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路”的修改较过去表述的更加清晰、明白。

简述组合数学应用

序言 组合数学也称为组合论,组合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传说早在4000多年前的大禹时期就观察到了神龟背上的幻方,北宋数学家,贾宪著有《皇帝九章细草》、《算法教古集》,以及非常著名的杨辉三角都是组合数学的早期表现。但是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出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组合数学发展遇到了瓶颈。直到近代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给组合数学又带来了一次新生。与传统的数学课程相比,组合数学研究的是一些离散的事物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包括存在性问题,计数性问题,构造性问题以及最优化问题,其主要内容是计数和枚举。计数问题是组合学中研究得最多的问题,它出现在所有的数学分支中。组合数学不仅在基础数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他学科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如计算机科学、编码和密码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甚至在企业管理,交通规则,战争指导,金融分析,城市物流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组合数学的发展奠定了本世纪的计算机革命的基础。计算机应用的灵魂是算法,对计算机来说它的算法针对的都是离散的对象而组合数学主要研究的是构造算法对离散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在组合数学的发展对计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合数学的应用 1.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应用 1.1 组合数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近年来无线传感网络在军事,科研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关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技术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在民用方面:主要用来长时间不间断的收集周围环境的数据,但是由于节点能量有限,存储有限,数据如果不加处理就传输,则会造成很大的网络带宽浪费,能量浪费甚至造成节点存储溢出。因此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

组合数学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

目录 1.引言 (1) 2组合数学与数学竞赛简介. (1) 2.1组合数学 (1) 2.2数学竞赛 (1) 3 组合数学的几种方法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 3.1抽屉原理 (2) 3.2容斥原理 (2) 3.3排列组合 (8) 4.探索高中数学竞赛中的组合问题 (10) 4.1熟练掌握四个基本的技术原理 (10) 4.2学习组合数学的几点建议 (10) 4.3培养学生的组合性思维和组合思想 (11) 4.4常见排列组合的解题策略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组合数学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0521110329 Class 2 Grade 2005 Mathematics & Applied Mathematics School of Mathematics & Information) Abstract: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s in high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re very popular in which the portfolio problem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As for this issue, the writer combines with the portfolio mathematics and competitive mathematics in university, and adopts the drawer principle, exclusion principle and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methods to make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Importantly, the writer carries new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combination in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Key words: order; combination; drawer principle; Exclusion principle 1. 引言 组合数学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数学分支, 它的源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的大禹时期,中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数字游戏是它古典部分的主要内容. 公元1666年,德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为它请名为“组合学”(Combinatorics),并预言了这一数学分支的诞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组合数学这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数学活动离不开解题,掌握数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于解题.现在专门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数学竞赛成为时代的时尚,本论文希望结合组合数学和数学竞赛有关理论知识,针对在数学竞赛中占很大比例的组合问题,利用大学组合数学理论给出解释,并结合初等数学向学生渗透和合理讲解.在此过程中,提出自己直接的见解和总结. 2.组合数学与数学竞赛简介 2.1 组合数学 组合数学历史悠久,几千年前,我国的《河图》、《洛书》就已涉及一些简单有趣的组合问题.组合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在玩扑克牌游戏中计算“同花顺”的概率、一笔画和幻方等都是组合数学问题. 组合数学自20世纪60年代急速发展的部分原因在于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发挥.由于远算速度的持续增加,计算机已经能够解决大型问题,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科学、编码理论、规划论、数字通讯、试验设计、社会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组合数学的研究,使这一古老的数学分支成为了一门充满活力的数学学科. 组合数学可以一般地描述为:组合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的存在、计数、分析和优化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论文-模板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论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怎样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有效地落实新课程呢?多年来,我们尝试过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发现近两年我校学习和实践的“洋思”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模式. 一、洋思教学模式简介 洋思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学(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习题等).“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疑难. 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一些变化的形式,如:“两学两教,当堂训练”,“一学两教,当堂训练”,“多学多教,当堂训练”等.但不管这些课堂教学的结构怎么变,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洋思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步:“提出目标,指导自学,质疑讲解,练习巩固”. 洋思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三清”:课堂上的堂堂清,批完家庭作业后的日日清,学完一个单元后的月月清. 综上所述,洋思模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学,而这里的引导主要靠自学指导. 二、当前数学教材内容的“缺憾”分析 一个时期以来,给学生“减负”之声此起彼伏,媒体加以操作,教育部门也认为学生不堪重负,并认定重负之因是教学内容过多,过难,要求过高.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删减教材内容,降低难度(本以低得难以应付中考)和要求(如在添加辅助线的条数;在证明中“因为、所以”的次数;在了解、理解、掌握的咬

组合数学论文1700字_组合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组合数学论文1700字_组合数学毕业 论文范文模板 组合数学论文1700字(一):浅谈“组合数学”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摘要】组合数学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抽象,形式化 程度高,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真正学懂并不断提高逻辑思维和抽 象思维能力是该课程教学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组合数学;启发式学习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相关专 业课程的学习方法研究成为热点.组合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数学分支,对于 高校特别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培养他们运用组合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问 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必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组合数学的兴趣,建立组 合数学的逻辑思维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特点与现状分析 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理科及工科院校的 一门必修课,其发展改变了传统数学中分析和代数占统治地位的局面.组合数学主 要研究符合一定条件的组态对象、计数及构造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排列

与组合、容斥原理及其应用、递推关系、生成函数、鸽巢原理和Polya定理等.然而,組合数学课程中概念、定理、性质和证明非常多而且都比较抽象,形式化程度高,学生在学习、理解和应用时比较困难.因此,需要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 研究性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1],它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过程,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前者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凝结在知识点背后的思想、方法和创新过程揭示出来,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又能受到知识创新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和训练;后者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通过分组协作和讨论来完成指定项目或问题的一种主动的、独创性的学习活动[2].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组合数学教学,锻炼学生的论证能力,用组合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得到严格的逻辑推理与抽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4]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 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 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4 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5 杨培谊,于鸿.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1993 1、《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李克东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教育中的计算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1998 3、林建详编:《CAI的理论与实践——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全国CBE 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1] 亚里士多德:《论天》,引自〈希腊哲学史〉第1卷,283页。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组合数学课程论文

组合数学课程论文 简论幻方 摘要:通过介绍几类幻方的构造方法,以帮助我们了解幻方学习幻方,为深入研究幻方奠定基础。 关键词:奇阶幻方,偶阶幻方 引言:组合数学,这个数学分支正在迅猛的发展,他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他的地位日益重要,它的应用极其广泛。从生物学、化学到社会经济,从电路网络到政治生活,都可以看到她的踪影,对于计算机科学,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不但在各种数学竞赛中,它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还悄悄地渗入了中学的教材,由于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才智,已经有很多人认为它将要取代过去平面几何的地位! 而幻方又是组合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着重论述幻方的相关知识。 幻方的定义及分类:幻方的定义:在一个由若干个排列整齐的数组成的正方形中,图中任意一横行、一纵行及对角线的几个数之和都相等,具有这种性质的图表,称为“幻方”。我国古代称为“河图”、“洛书”,又叫“纵横图”。 幻方的分类:对平面幻方的构造,分为三种情况:N为奇数、N为4的倍数、N为其它偶数(4n+2的形式)(这里主要研究平面

幻方,对于立体幻方、高次幻方我们不做涉及。) 洛书,一个3阶幻方 一、奇阶幻方:N为奇数的N乘N阶的幻方,其构造 方法如下: (1) 将1放在第一行中间一列; (2) 从2开始直到n×n止各数依次按下列规则存放: 按45°方向行走,如向右上 每一个数存放的行比前一个数的行数减1,列数加1 (3) 如果行列范围超出矩阵范围,则回绕。 例如1在第1行,则2应放在最下一行,列数同样加1; (4) 如果按上面规则确定的位置上已有数,或上一个数是第1行第n列时,则把下一个数放在上一个数的下面。 二、偶阶幻方。偶阶幻方又可分为两种1、N=4n;2、N=4n+2.其中n为正整数。 (一):N=4n时其构造方法如下: 采用对称元素交换法。 首先把数1到n×n按从上至下,从左到右顺序填入矩阵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1]魏群,等,《中国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教师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课改的必要性,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积极主动地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前提。鉴于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因此,教师坚持博览群书,终身修炼,才能具备厚积薄发的功底,这是有效教学,适应课改的前提条件;而贴近生活实践,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则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教师素质授课艺术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认识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二、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学问的教师的学问应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的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认识比一般的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教学行为,并且能为绝大多数学生和同事所认同。 例如,某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试题:“在方格纸上将下面左边的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再把缩小后的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个别老师对这一试题提出质疑,认为试题指向不明确“,到底是把图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呢?还是将图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呢?要求不明确。”如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我认为,就显得有点浅薄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它的属性是一种相似变换,即只改变原来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放大或缩小后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止步于字面的认识和了解上,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会缺乏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更谈不上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通过这些具体教学素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这一知识的内涵是大小变化而形状相同。形状相同表明图形内角结构不发生变化,而一个几何图形的大小改变,是源于制约这个图形大小的几何要素的改变。认识不到这点对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