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卓越技师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二学期,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汽车文化》,对汽车发展史、汽车相关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与第三学期所要学习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并列课程,两门课程的学习为《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发动机维护与修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能对发动机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能按照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汽车杂志、汽车网站等)查找所需信息

(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

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岗位技能养成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课程代码】612006 【开课时间】第3 学期(例:第3学期) 【学时/学分数】54学时(例: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技术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服务技术与营销【学院制定人】 【合作企业及工作人员】 【审核人】 二、课程定位 《汽车构造与原理》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以及汽车服 务技术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系统的掌握汽车整体及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汽车各大总成机构的构造、关系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和位置,以便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扎实的基础。 同时,配合拆装实习的进行,使学生对整车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就在打好基础。我系的办学思路,着重于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已便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汽车底盘的拆卸、组装及机械部件、液压(气压)原件的调试和校正。也为将来迈向核心课程打好基础。 四、课程目标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所需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其在专业应用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熟悉汽车常用标准件的基本知识,了解汽车材料的基本知识; (4)掌握电工和电子基础知识; (5)掌握汽车的构造、维修、检测、诊断、技术管理等知识; (6)熟悉汽车维修方面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有关知识。 2.能力结构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

(2)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能通过互联网获取专业信息和资料; (3)能识读一般装配图和零件图; (4)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仪器(表)的能力; (5)能独立完成常见车型的维护作业; (6)具有汽车检查和修理的能力; (7)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能力; (8)具有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排除的能力; (9)具有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 (10)具有组织汽车维修企业班组生产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一定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意识。 五、课程教学设计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离合器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合器的功用,理解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离合器的结构和具体组成部分; 3.掌握膜片弹簧、周布弹簧和中央弹簧的结构特点,理解膜片弹簧的特点。教学重点 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分析。 教学内容 1.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原理 2.摩擦离合器的构造:周布螺旋弹簧式离合器、碟形弹簧离合器的构造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一、基本说明 课程代码: A2102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课程译名: Automobile conformation 总学时数: 96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开课院系:汽车数控系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等选用教材:关文达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会 1999 主要参考书:陈家瑞 . 汽车构造(上册)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6 ;王世震 . 汽车构造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汽车构造》是汽车数控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各系统、机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能够在现场熟练认识汽车主要总成及其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培养和锻炼汽车主要总称的拆装职业技能,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在就业岗位上规范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部分、对汽车底盘构造部分的学习,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进排气系统、增压系统、排放控制装置、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和电源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汽车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了解车身结构及车身附属装置的功用及工作过程。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汽车总论 ⑴汽车类型 ⑵汽车总体构造 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⑴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分类 ⑵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⑶常见型式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⑷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性能指标 ⑸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 ⑴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功用⑵机体组的结构、特点和作用⑶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构造特点⑷曲轴 飞轮组的零部件结构特点和作用第三章配气机构 ⑴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⑵配气相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底盘拆装和维修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以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 本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课程,使学生认识汽车底盘的总体构造、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简单的底盘故障诊断技能。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设备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2.课程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 (2)教学体系满足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中等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3)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 (4)理论知识与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设计教程注意三个“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过程结合,现场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岗位素质提高相结合),同时顾及师生角色的调整、能力的传递以增加学习的趣致和难度(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比例逐渐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断增加)。 (≡)开设时间与学时 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112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汽车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二、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三、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底盘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实训课程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未来的专业能力影响巨大,学习难度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部分图能力;为在有限的学时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针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结合中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安排和组织以实践岗位为中心的内容,通过对本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实操熟练底盘、发动机的拆装,熟悉各类汽车特点。 本课程拟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的汽车专业教室内进行。教学过程中,针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每一系统,教师采用实物、图片、挂图、视图及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介绍,以期化难为简,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的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实训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实训内容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传统实训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实训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基本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一汽大众、松下汽车电子、奇瑞等订单企业的任职具体活动和任务需求,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总体结构分类与性能,感受国内外汽车文化,熟悉汽车的常用材料及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了解行业概况,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个人日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本课程是汽修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1.2.1.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机电维修”、“整车销售”、“钣金”、“前台接待”等任务领域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1)课程以提高学生对汽修的学习兴趣、了解汽车基本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实训操作工量具的使用为目的,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汽车维修”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按项目教学法的观点,给出各项目的任务以及要求,用表格形式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2)课程共分为汽车概述、发动机类型和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汽车车身等十二个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汽修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 3)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汽修实训室,开展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4)教材紧密结合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形成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编写。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入与完成项目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在教材编排形式上注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实习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整体认识拆装、发动机部件认识、找出部件安装位置、提高对汽修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1课程定位 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动手,实物查找,写出名称等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发动机保养,认识发动机部件名称,做到讲出、书写。了解发动机部件安装位置、能够准确查找等技能。 前导课程有:《汽车概论》、《钳工实训》等课程。 1.2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发动机构造、部件安装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维修保养、发动机维修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42学时。 2.课程目标 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实训动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发动机维修技能等 2.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发动机部件的名称、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发动机拆装; (4)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保养知识; 2.2技能目标 (1)会进行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2)能熟练拆装发动机总成、零部件; (3)发动机部件安装位置、能够准确查找; (4)能对发动机部件名称准确列出; 2.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2)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汽车构造与原理 (Automobil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课程代码:04410017 学分:3 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42实验学时:6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 ) 先修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教材:《汽车构造》(第二版),关文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与原理》为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汽车的总体构造,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车型,新结构;较全面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各部分功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L知识方面 L 1掌握普通汽车的总体构造,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车型,新结构;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1.2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各部分功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掌握汽车主要性能的评价指标及相关技术标准; 1.3学会基本的建模方法、性能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掌握从理论上分析汽车的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课程目标2.能力与素质方面 2.1具有综合运用车辆结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理解汽车在各方向运动的原理、各性能参数的意义,具有根据性能要求选择结构参数的能力; 2.3具有将汽车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建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2-4, 3-1, 3-4, 7-3. 毕业要求指标点2-4:掌握专业知识,能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交通运输与物流复杂

要求学生掌握转向系的功能、分类,转向操纵机构、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掌握转向系的功能、分类,转向操纵机构、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难点掌握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十二章汽车制动系(-)课程内容 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驻车制动器。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制动系的功能、分类,车轮制动器的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制动传动装置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掌握制动系的功能、分类,车轮制动器的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难点 掌握制动器的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实验L发动机主要系统结构认知 —)实验目的 1. 了解发动机的总体结构; 2.掌握电控发动机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工作原埋。 3.加深整体概念,巩固课堂教学。 二)实验用零部件 1.桑塔纳轿车或发动机一台

汽车构造与原理下册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与原理下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汽车构造和原理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汽车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汽车引擎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引擎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学生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深入了解汽车引擎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学习目标 1.掌握汽车引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引擎的主要性能指标;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汽车引擎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第二章汽车传动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学生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深入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学习目标 1.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第三章汽车制动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学生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深入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学习目标 1.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第四章汽车悬挂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学生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深入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学习目标 1.掌握汽车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悬挂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课程实验 本课程将通过以下实验课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汽车引擎性能测试实验; 2.汽车传动系统性能测试实验; 3.汽车制动系统性能测试实验; 4.汽车悬挂系统性能测试实验。

汽车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适用于汽车工程技术课程的标准。这些标准将确保课程内容的质量和一致性,以培养具备高水平汽车工程技能的学生。 2. 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能够深入理解汽车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学生应具备独立进行汽车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 学生应具备运用现代汽车工程工具和技术的能力。 - 学生应具备解决汽车工程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 - 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 课程内容 3.1. 基础知识 - 汽车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 - 汽车构造和原理 - 汽车动力系统

- 汽车电子与控制系统 - 汽车底盘和悬挂系统 - 汽车车身结构和安全系统 3.2. 设计与分析 - 汽车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 汽车系统设计和集成 - 汽车性能分析和优化 - 汽车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 汽车模拟和仿真技术 3.3. 工具与技术 - 汽车工程计算软件和模型- 汽车工程测试和评估方法- 汽车诊断和故障排除工具- 汽车工程制图和绘图技术- 汽车工程材料与制造技术 3.4. 应用与实践 - 汽车工程实训和实

- 汽车工程案例研究 - 汽车工程项目管理 -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4. 评估方法 - 课堂参与和作业 - 设计项目和实验报告 -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 课程论文或综合评估 5. 参考资料 - 汽车工程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 - 汽车工程教材和参考书籍 - 汽车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 - 汽车制造和研发企业的技术文献 以上为《汽车工程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旨在提供一套完整和规范的课程框架,以培养未来汽车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标准将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开展相关课程,促进汽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建议学时:128(60+68)学时 分制: 100分 适用对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是工科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车身及附属设备的组成与功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汽车构造的系统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正确地使用、维护、维修、评估汽车等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汽车实例的分析,详细、系统阐述现代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其方法是从整车开始划分成各个组成系统或部件,介绍它们的整体功能、详细构造,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有机联系,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汽车构造》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实操性非常强,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集中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汽车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行驶系等知识。本课程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功用,以及各部分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汽车构造》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课程设置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为本专业后续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能为学生学习与提升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要以《汽车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制造工艺》、《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拆装实训》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汽车构造》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体系中首开的专业课,是进入专业课程的前沿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铺垫和前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总体、后部件,先概览、后具体的由面到点、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首先通过对汽车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与拆装方法的项目和模块的学习,再进一步学习掌握各个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等项目和模块的学习,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会相应系统的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现有的汽车类专业实践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学生应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发动机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组成、拆装调整方法; (3)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拆装检测方法; (4)掌握汽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组成及拆装与检修方法; (5)掌握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组成及拆装调整方法; (6)掌握冷却系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7)掌握润滑系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8)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拆装与调整方法;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适用专业:汽车市场营销专业。 建议学时:4×14=56(理论) 一、课程性质、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及电气设备的各个机构系统的作用、组成、分类、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不同种类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及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总体结构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总体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分析不同种类的特点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相关的工作,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5)掌握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及应用; 2、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潜在发展能力 ①能够了解在当前社会上,汽车所使用的各部件。并能够区别各个不同种的类型和功用; ②能够分析汽车各个部位的工作过程及作用;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汽车新 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 ②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 队合作意识; ③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 的工作业绩。 理解工作任务的能力; 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要点及要求 序号教学项目模块模块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 参考学时 理论 实 践 1 概述1、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 2、了解汽车总体结构及类 型、编号规则、行驶原理 和发展情况。 1、按学院教学规范说明 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安 排; 2、提出有关问题,讨论 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 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 充与总结。 2 2 发动机1、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 构、作用及工作原理; 2、了解“五大系统两大结 构”的含义、组成、作 用、分类及原理。 1、按学院教学规范说明 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安 排; 2、提出有关问题,讨论 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 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 充与总结。 22 3 传动系1、汽车传动系的总体结 构、作用及工作原理; 2、了解变速器和自动变速 器的结构原理; 3、了解万向传动装置、驱 动桥等机构的知识。 1、按学院教学规范说明 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安 排; 2、提出有关问题,讨论 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 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 充与总结。 16 4 汽车行驶系1、了解转向系的组成; 2、了解车架要求和种类; 3、车轮和车桥的相关知 识; 4、了解各种悬架。 1、按学院教学规范说明 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安 排; 2、提出有关问题,讨论 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 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 充与总结。 6 5 汽车转向系1、转向系概述; 2、了解各种助力转向结构 原理。 1、按学院教学规范说明 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安 排; 2、提出有关问题,讨论 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 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 充与总结。 2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汽车修理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汽车结构、汽车工作原理以及汽车各总成的拆装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构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汽车修理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及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技能等的认识与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维修工、机动车检测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汽车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汽车认知与拆装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系统设计课程结构、统筹安排教学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汽车基本结构认知和汽车各总成拆装检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汽车主要类型,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和电机电池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汽车构造》课程建设方案

《汽车构造》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基础课,是每一位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构造及工作原理,各类型汽车构造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国家标准,汽车各系统的一般维修及调整的技术要点。本课程的知识,不仅是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专业工作的必备本领,因此,本课程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应市场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设目标 改革并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的互式学习体系,改进“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为辅,第二课堂进行综合素质实践”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完善“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双重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开辟多种渠道,培训师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1.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力,学生特长得到发挥。 2.教师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校本教材。

3.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有适应工厂生产生活的能力。 4.形成汽车工程学院的品牌课程。 三、建设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是以“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提高水平”为方针,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依据,采用“引进、聘任、送培、下企业、帮带”等措施,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结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完善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 第一年度目标 1)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不断进步,提高业务水平。 2)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3)每学期开展互相听课,每位成员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多总结、多改进。 4)每月集中研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年度目标 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 2)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调整结构,通过选派教师到现场顶岗实践,提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汽车营销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能力拓展课。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纯电动汽车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基本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前导课程: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汽车构造等。其主要功能是掌握职业技术技能。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揭示纯电动汽车市场特点和汽车营销活动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纯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对纯电动汽车的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汽车企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要以任务教学法为主要方法,实行一体化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视频演示法教学。教学可在模拟汽车4s店等情境中进行。在学习情境中,建议做中学,学中做,实施情景教学法教学。可设计的项目包括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汽车营销的市场分析;汽车市场调研与需求预测;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汽车市场营销组合方案设计;创新点或收获体会等项目。以此为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本课程总课时为60学时。 2.课程目标 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纯电动汽车的专业知识与运用的技能。

2.1 知识目标 (1)掌握纯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5)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2.2 能力目标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3)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4)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3素质目标 (1)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意识。 (3)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5)具有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之后能进行工作总结并进行总结发言。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21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检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以汽车维修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出四个学习领域,共计28个学习情景。 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毕业后所从事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提高适应汽车技术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以企业工作中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故障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学习领域展开建设,每个学习领域中包括若干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围绕一个客户任务展开,将工作过程、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组织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进行。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方面的系统知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检修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胜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融操作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于一体,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方面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检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检修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发动机的维护和修理基本理论; 3.掌握发动机常用的维护、修理工具及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技能方向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将汽车发动机构造、维修知识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发动机维护和机械故障的诊断与修理方法,具备发动机维护和一般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会查阅汽车发动机技术资料; 2.能区分各类发动机,并能描述它们的工作过程; 3.能合理选择并熟练使用发动机维修工具; 4.具有对发动机各总成和零部件拆装、更换的能力; 5.熟悉发动机的拆装流程和技术要求; 6.能按正确顺序和操作规范拆装常见汽、柴油发动机; 7.具有安全环保意识,会处理废料。 三、参考学时 180学时。 四、课程学分 10学分。

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 1.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 2.灵活运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示范演示、答疑指导、分组训练、综合实践 等教学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中 做,做中学。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手段,把最新的汽车维修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实行日常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结合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试、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及发动机实物教具。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每名学生实训时的使用面积不低于6 ,实训室楼层高度不低于4.5m,实训教学师生比在1 : 15左右。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构造》 课程标准

目录 一、适用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设计思路 (2)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3) 六、实施建议 (4) 七、课程实施资源 (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三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二、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熟悉其部件的拆装方法;掌握汽车的维护和主要总成的检验、修理、调试等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汽修工对现代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提供理论保障。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一般运动、受力分析。 (2)掌握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 (4)掌握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的工作原理。 (5)熟悉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的工作原理。 (6)了解汽车润滑系和冷却系的结构和路径。 (7)理解底盘四大系统的组成。 (8)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9)掌握汽车底盘行驶系的组成级及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10)掌握汽油底盘转向系的组成及各组成的构造、工作原理。(11)掌握汽油底盘制动系的组成及各组成的构造、工作原理。(12)具有底盘故障诊断的能力。 2.技能目标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种类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修读学期第 3 学期课程学时64 学时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经过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采 取案例解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授课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 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消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经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 与检测的详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资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 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想模式。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构造基础知识, 汽车拆装技术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表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解析问题和解决实质 问题的能力。主要解说汽车构造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解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获取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掌握 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拥有初步的解析能力,为今后连续学习和应用 汽车新技术打下必然的基础。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涵养养成、职 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重视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解说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术,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通 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详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资料及工具 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想模式,具备按 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2.1 能力目标 (1)要修业生可以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老例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可以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依照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可以拟定初步的诊 断和维修计划可以对客户信息有必然的认识和判断。 (2)可以解析发动机运行情况和性能、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查找并发现系统运行 可能产生的故障。检测机械的和电子系统的部件,确定其可否可以连续使用。 (3 ) 可以正确采纳工具和量具对各部分进行拆装。可以使用常有的检测仪器。充足考虑利用电子网络、解析利用所查找的数据。 2.2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及组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 (2)理解并掌握发动机机械部分和电控部分的相关知识。形成发动机整体看法,解 说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油系、点火系、进排气系统等系统的组成及控制过程。 2.3 素质目标 要修业生可以独立收集汽车发动机总成及相关部件的维修标准、规范等数据、进行 解析、计划、推行和监控;独立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经过小组工作,提高学生与人合 作的团队工作能力;经过项目训练,可以对工作进行整体的组织和追求解决方法;加强 与人沟通的社会能力;重视安全、环保、事故保护和工作案例收集。 3.授课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