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操作常规

脑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操作常规
脑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操作常规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使用操作规程

(一)目的

磁疗:通过输出特定规律交变电磁场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变病灶区代谢环境,使参与代谢的酶活性增高。达到扩张脑血管;促进血循环;建立侧枝循环;对损伤的脑细胞可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修复能力,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

电疗:对小脑顶核进行电刺激方式来达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改善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

(二)实施要点

1、适用范围

磁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改善睡眠、消除脑疲劳)脑损伤性疾病辅助治疗。

电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损伤性疾病、小儿脑瘫及上述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偏头痛。

磁疗部分与电疗部分既可同时使用,亦可单独使用

2、禁忌症

⑴全身及颅内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患者;

⑵颅内感染、颅内肿瘤患者;

⑶孕妇;

⑷重症心脏病及使用心脏起搏器

3、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治疗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使用环境要求

①治疗时易磁化的物品(如手表、磁卡等)应远离治疗区。

②使用时应避开强电磁干扰(如短波或微波治疗设备)。

③治疗仪应放置在洁净、通风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确保治疗仪的四周至少有5厘米的空隙,保证机箱后侧的散热风扇不被阻塞。

4、操作要点:

(1)粘贴电极片

①CM2542 理疗电极片(主电极用)

第一步:备皮。在需粘贴电极片的部位(在患者两耳后侧乳突表皮,位于两耳后和耳道平行的突出区域,主治疗电极通过小脑顶核区,过分偏离会影响治疗效果)用棉球蘸无刺激的水(如:蒸馏水、生理盐水等)做皮肤清洁,以去除非传导类的残留角质层。

第二步:连接电极片。将主电极线的两只红色固定器分别夹在两个理疗电极片主电极用)的钮扣上即可。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失眠及偏头痛治疗、小儿脑瘫痪的康复、颅脑的损伤性疾病”的四种情况下均可使用主电极治疗,将 CM2542 电极片(主电极用)贴于耳后乳突穴,粘贴时注意将电极片的内弧朝耳朵方向,贴好后用 60cm 牛筋带(固定主电极用)辅助固定。

②辅电极片的粘贴方法

a) 粘贴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备皮。在需粘贴电极片的部位用棉球蘸无刺激的水(如:蒸馏水、生理盐水等)

第二步:连接电极片。辅电极线上的辅电极Ⅰ和辅电极Ⅱ治疗线的使用应成对选择,或单独使用辅电极Ⅰ治疗线(两个白色治疗线),或单独使用辅电极Ⅱ治疗线(两个黑色治疗线),或同时使用辅电极Ⅰ、Ⅱ治疗线,但是辅电极Ⅰ和辅电极Ⅱ治疗线必须分别构成治疗电流输出回路。连接时将辅电极线的两个黑色插针或两个白色插针插入CM4040 电极片(辅电极用)即可。

b) 粘贴部位:

①腕部和手指屈、伸治疗:挠侧腕屈肌、挠侧腕伸肌

②肘部屈、伸治疗: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③足部屈、伸治疗:胫前肌

④收肩治疗:三角肌

(2)开启电源开关键

a) 磁疗部分:

1) 按“设置/停止”键

按“选择”键,选择要改变的选项,按“+”或“-”增加或减少相应参数。

①时间设置:默认值为 20 分钟,可在 1 分钟~99 分钟之间任意设置,按“+”键或“-”键,设定所需要的治疗时间。

②强度设置:输出强度分为二档,按“+”或“-”键,可选择所需的输出强度。

③振幅设置:输出的振幅分为四档,按“+”或“-”键,可选择所需的输出振幅。

④振频设置:输出的振频分为四档,按“+”或“-”键,可选择所需的输出振频。

3) 参数设置完成后,按“启动/暂停”键,治疗仪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倒计时。

在工作状态下,可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随时调节振动的幅度和频率。治疗过程中,按“启动/暂停”键,治疗仪进入暂停状态,再次按下“启动/暂停”键,返回到工作状态,继续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若要停止治疗,按“设置/停止”键,返回到初始待机状态。

当时间至 0 时,治疗完成,主机蜂鸣器发出提示声音后,治疗仪自动进入待机状态。

b)电疗部分:

1) 治疗选择状态

按“设置/停止”键进入治疗模式选择

有四种治疗模式供选择,差别在于输出电流的波形和频谱。按“选择”键,选择治疗模式。再按“设置/停止”键进入相应治疗模式的参数设置状态。

①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小儿脑瘫痪的康复”、“颅脑的损伤性疾病”三种治疗模式,按“设置/停止”键进入

②对于“偏头痛治疗及预防”治疗模式,按“设置/停止”键进入注:偏头痛治疗及预防不需要使用辅电极来治疗。

2) 参数设置状态

按“选择”键选择要更改的参数。

①辅强Ⅰ、Ⅱ设置

辅强Ⅰ、Ⅱ设置是分别调节辅治疗电极Ⅰ、Ⅱ输出电流的强度。

治疗强度为 1~60 可调,调节步长为 1。按“+”键可增强输出电流(显示值增大);

按“-”键可减弱输出电流(显示值减小)。从 1 到 10 增加时,可连续按“+”键;从 10向上增加,只能点按“+”键(即按一下放一下);从高向低调节,可连续按“-”键。

②辅频Ⅰ、Ⅱ设置

辅频Ⅰ、Ⅱ设置是分别调节辅治疗电极Ⅰ、Ⅱ输出电流的频率。

分 1~8 档,按“+”键或“-”键,改变档位,根据病况选择频率档。

③主强设置

主强设置是调节主治疗电极输出电流的强度。

治疗强度为 1~9 可调,调节步长为 1。按“+”键可以增强输出电流(显示值增大);按“-”键可以减弱输出电流(显示值减小)。

④主频设置

主频设置是调节主治疗电极输出电流的频率。

分 1~9 档,按“+”键或“-”键,改变档位,根据病况选择所刺激电流的频率值。

⑤时间设置

时间默认值为 20 分钟,可在 1 分钟~99 分钟之间任意设置,按“+”键或“-”键,设定所需要的治疗时间。

3) 参数设置完成后的操作

①参数设置完成后,按“启动/暂停”键,液晶显示屏上设定的时间后面有“>>>

>>”滚动闪烁,治疗仪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倒计时。

②在工作状态下,可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随时调节主治疗电极输出电流的强度和频率、

辅治疗电极输出电流的强度。

③治疗过程中,按“启动/暂停”键,治疗仪进入暂停状态。再次按下“启动/暂停”键,返回到工作状态,继续进行治疗。

④治疗过程中若要停止治疗,按“设置/停止”键,返回到初始待机状态。

⑤当时间至 0 时,治疗完成,主机蜂鸣器发出提示声音后,治疗仪自动进入待机状态。

治疗结束后,应先取治疗线的固定器,再取下粘贴电极,并在患者粘贴电极处擦无刺激的水做洁净处理。

(三)治疗时间与疗程

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每日 1 次或上、下午各 1 次,每次 30 分钟,

每个疗程 12 天,两个疗程之间间隔 3 天。一般情况下,每日治疗次数较多,则治疗效果较明显,疗效巩固也较持久。或遵医嘱。(四)注意事项

1、皮肤清洁使用无刺激的水,禁用酒精清洁皮肤,酒精清洁后会给皮肤造成很大阻抗,影响治疗效果

2、电极片可重复使用,应注意黏性,及时更换。

3、机械手表应远离治疗区。

4、严禁拽拉治疗线。

5、治疗帽禁止浸泡高压。

6、避免靠近胸部。

7、避免靠近微波治疗,高频手术设备。

8、治疗帽内可使用一次性帽子。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三功合一”治疗抽动症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三功合一”治疗抽动症 为了方便抽动症多动症等儿童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普及治疗,加大了对治疗设备的投入,引进具有“三功合一”即仿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交变电磁场治疗帽、仿生物电刺激患者肌肉神经三大功能的脑循环治疗仪,目前,该治疗仪在临床治疗上受到了众多家长的欢迎。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原理】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运用交变电磁场仿照人体大脑生物电磁场的原理而研发,治疗帽通过特制的非侵入性电磁场刺激线圈输出特定规律的、频率50HZ的交变电磁场,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五大突出优势】 1、无创克服颅骨屏障,增加脑供血效果确切。 2、方便灵巧的专用磁疗帽:分成人款和儿童款两种,可以径向和轴向调节,适合不同头围,治疗穴位准确可靠,不易产生移位。 3、双波组合的交变电磁场: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采用独特的双波(正波和方波)组合方式,将使电磁场密度更大、穿透性更好、无创伤、易操作。 4、多频振动功能:振动频率和幅度均能调节,是物理治疗和电磁场治疗完美结合,并通过同一治疗头发出,可使患者在有感知、安静、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孩子更易接受。 5、循序渐进,效果显著:长期坚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自主能力和行为认知。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适应症】 小儿抽动症、小儿多动症、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智力低下等疾病。 【案例链接】

生物反馈治疗仪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神经功能组织重建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 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原理: 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结合生物反馈与神经功能重建得最新康复理念,集肌电、直肠、盆底得评估、治疗、训练于一身得康复专家。 什么就是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又称生物回授。它在不同得场合下具有不同得涵义,既可以指有机体内发生得一种过程;又可以表示一种方法;还可以表示一种特殊得治疗手段。 生物反馈疗法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得内脏机能及其她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得目得,由于此疗法训练目得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与副作用。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得身心疾病都有较好得疗效。运用于生物反馈治疗得设备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湿度反馈仪、脑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及脉搏反馈仪等。仪器得操作者需经过专业训练,以保证结果得可靠性与科学性。

生物反馈治疗仪得作用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就是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发展起来得,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用于临床。生物反馈就是用电子仪器测定神经-肌肉与自主神经得正常或异常活动情况,并把这些信息放大成视觉与听觉信号,反映给受试人。医生帮助受试人了解原来不能感觉得机体得变化,通过学习控制这些反映信息,学会调节心理生理变化,来治疗与预防特定疾病。 治疗焦虑障碍 用脑电生物反馈等治疗后,多数人能控制焦虑与惊恐发作,不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能更好地平稳发挥脑功能。 治疗睡眠障碍 生物反馈疗法,使失眠伴紧张情绪病人控制全身肌肉松弛水平,快速进入睡眠。可增加失眠不伴焦虑病人睡眠波,产生强烈得困倦感。 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可作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改变患者得慢波活动。 治疗慢性疼痛 生物反馈治疗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使患者得肌肉放松,头痛得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高血压病 用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比药物治疗合并放松训练治疗效果好。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技术参数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技术参数 一、磁疗参数: 1、磁疗:治疗强度分为2档,强度范围3mT~17mT;磁场频率50Hz±2% 2、振动按摩功能: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均四档可调 *3、磁疗发生器数:9个 二、电疗参数: *1、具有多种治疗输出脉冲波形,主要为低频锯齿波、正弦波和三角波 2、主极基本频率: 23.81Hz 、15.87Hz 、15.87Hz、11.90Hz。辅极基本频率:4000 Hz 3、输出电流:主极最大电流峰值≤45mAp-p、辅极最大电流峰值≤82mAp-p;主极有效电流强度≤3mA 4、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压峰值Vtop≤120v 5、恒流输出特性:在改变负载试验中的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5% *6、输出模式:11种治疗处方,分别对应11种不同电流模式 7、输出的电流强度随时间有涨落变化 8、治疗强度显示及设定范围为1~80,可调,调节步长为1 9、频谱范围:0~4.6KHz,频率主谱线范围1Hz~4KHz *10、输出线为专用抗干扰屏蔽线 三、辅极---肢体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 *1、采用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 *2、具有10种治疗处方,操作方便,不需对频率、脉宽、电压进行调节。 *3、采用三角波作为主要的调制脉冲波,7~10号处方采用多脉冲组合波,在脉冲周期中加入刺激强度较大的短脉冲刺激,治疗效果更佳。

4、可对肢体进行模拟主动运动训练。治疗时,肌肉/患肢会明显产生节律性收缩及舒张,直观可见。 *四、磁疗(电磁/按摩)和电疗(主极/辅极)可单独使用,亦可同时使用. 注:本参数无指向性、排它性,仅为满足医院需要。

脑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操作常规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使用操作规程 (一)目的 磁疗:通过输出特定规律交变电磁场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变病灶区代谢环境,使参与代谢的酶活性增高。达到扩张脑血管;促进血循环;建立侧枝循环;对损伤的脑细胞可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修复能力,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 电疗:对小脑顶核进行电刺激方式来达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改善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 (二)实施要点 1、适用范围 磁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改善睡眠、消除脑疲劳)脑损伤性疾病辅助治疗。 电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损伤性疾病、小儿脑瘫及上述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偏头痛。 磁疗部分与电疗部分既可同时使用,亦可单独使用 2、禁忌症 ⑴全身及颅内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患者; ⑵颅内感染、颅内肿瘤患者; ⑶孕妇; ⑷重症心脏病及使用心脏起搏器 3、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治疗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使用环境要求 ①治疗时易磁化的物品(如手表、磁卡等)应远离治疗区。 ②使用时应避开强电磁干扰(如短波或微波治疗设备)。 ③治疗仪应放置在洁净、通风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确保治疗仪的四周至少有5厘米的空隙,保证机箱后侧的散热风扇不被阻塞。 4、操作要点: (1)粘贴电极片 ①CM2542 理疗电极片(主电极用) 第一步:备皮。在需粘贴电极片的部位(在患者两耳后侧乳突表皮,位于两耳后和耳道平行的突出区域,主治疗电极通过小脑顶核区,过分偏离会影响治疗效果)用棉球蘸无刺激的水(如:蒸馏水、生理盐水等)做皮肤清洁,以去除非传导类的残留角质层。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流程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规范 【概念】脑循环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它运用“数字频率”合成高科技技术,产生年轻的、健康的、正常的仿真生物电来取代患者自身病变的、残缺的生物电,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其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适应症】 脑梗塞、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恢复期、中风康复、中风预防、头痛、偏头痛、头晕、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等脑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 障碍等); 2、严重心脏病或带有心脏起搏嚣的患者; 3、有颅内感染或颅内肿瘤患者; 4、有颅内血管金属支架植入者。 【用物准备】 脑循环治疗仪、屏风等。 【操作步骤】

1、使用前准备和检查: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仪器处于准备状态;操作各按钮功能正常;装上输出线,准前完毕。 2、仪器使用: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患者两耳侧乳突后,贴上一次性体表粘贴电极。将输出主输出线的一对夹持器分别夹于两侧粘贴电极纽扣上,可用松紧绑带将两电极辅助固定。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设置各参数指标:模式、比率、强度、频率、时间。操作③④⑤⑥按钮可得所设置的参数。按下准备/启动钮②使机器处于启动状态,输出的信号通过输出线传输到患者,开始进行仿生电剌激,计时器进行倒计时,随后按患者反馈调整合适强度。当设定输出时间完成,主机蜂鸣器会发出呼叫声,主机自动回复到准备状态,此阶段仿生电剌激治疗结束,此时松下患者的绑带,取下主输出线的夹持器,取下粘贴电板,并在患者乳突处擦生理盐水作清洁处理。 输出线上除对主输出线(较短的一对,用于脑部仿生电剌激)外,另有一对辅助输出线(较长的一对,用于肢体或人体其它部位电剌激),具体操作方法与上相同。 3、体表粘贴电极:本仪器使用专用粘贴于体表的电极为一次性使用的一次性电极,用完即丢奔。本机采用的电极,其与皮肤接触的材料和粘合剂应附合生物相容性,必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 4、与患者接触部件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本仪器使用

物理治疗仪器适应症

目录 一、直流及低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2) 二、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3) 三、高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4) 四、超声波治疗US-750的适应症 (5) 五、DL2003V型压力治疗仪的适应症 (6) 六、CVFT-MG202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适应症 (7) 七、吞咽言语治疗仪的适应症 (8) 八、RECK MOTOmedviva(主被动)的适应症 (9) 九、颈牵的适应症…………………………………………………………… 10 十、腰牵的适应症…………………………………………………………… 11 十一、蜡疗仪的适应症……………………………………………………… 12 十二、MyoTrac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的适应症…………………………… 13 十三、电动起立床、直立架的适应症 (14) 十四、下肢机器人的适应症………………………………………………… 15

直流及低频电疗法 低频点刺激治疗仪ES-420 1.神经肌肉点刺激疗法(NMES): 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轻度偏瘫、儿童脑性瘫痪、产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多发性硬化瘫痪、脑脊髓外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完全性截瘫除外)、帕金斯病 2.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 适应症:急慢性疼痛,短期疼痛,周围循环障碍,长期疼痛,用于小手术 致痛性操作过程中加强镇痛效果

中频电疗法 电脑中频治疗仪T99-B 1.音频电疗法适应症:术后粘连、瘢痕疙瘩、肠粘连、肩关节节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腰肌劳损、注射后吸收不良或结节 2.干扰电疗法适应症: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胃下垂、尿潴留、二便失禁、雷诺病、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废用性肌萎缩、肩周炎、颈椎病、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劳损、关节扭伤、各种神经痛、神经炎等。 3.调制中频电疗法适应症:神经痛、神经炎、胃下垂、肌萎缩、迟缓性便秘、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张力性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早起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软组织扭挫伤、骨关节退行性变、类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等。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又叫做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这是一种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最主要的一种治疗仪器,对于调整患者的大脑供血,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具有促进脑损伤部位,提供养的效果,从而修复大脑的损伤,在促进患者脑神经恢复方面,以及提高智力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是缺氧性脑瘫非药物物的常见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其机理是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特定的电刺激,会影响脑循环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提高脑血流(rCBF).SA35KJ-3000B2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主要功能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功能特点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 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无创伤,易操作无创克服颅骨屏障,增加脑供血效果确切多种输出治疗模式,临床应用广阔优选仿真生物电,有效输出小于10mA,更安全治疗机理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rCBF),改善微循环;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害;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适应症 脑梗死各期、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期、中风预防、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等)偏头痛、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等。 眼底动脉缺血,眼疲劳等眼科疾病。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儿脑瘫。 参考资料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 可 行 性 报 告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的前景分析 由于社会的发展,脑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脑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日益提高,并已成为当前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于是1989年国会的一次会议上通过决议,将自1990年1月1日开始以后的十年,命名为“脑的十年”。 日本也宣布了一项“人类前沿研究领域科学计划”以加强脑的研究。中国于2005年9月25日,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倡,“中国脑健康工程”在京启动,中国脑健康工程将在十年内,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合作设立200个脑健康工程指导中心。 届时将由全国各医疗研究机构1000余名脑疾病权威专家组成志愿者队伍,走出科研院所,走向社会,面对面地为脑病患者提供脑健康的专业咨询服务,并向全民宣传防治脑病及延缓衰老的科普知识。我们要全民重视脑健康,今天我们就是中国倡导全民脑健康的开拓者。 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活压力;社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加之空气的污染、粮食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脑性瘫痪发病率占人口的18.4‰,弱智儿童占22.3‰,老年脑病发病率占老年人口的10%.由此看来,仅这类病人应达5000多万.据统计,全球每十万人中有500-700人患脑血管病,而我国则高达每十万人中有1200人患病,按此计算,我国约有此类患者1300万,并且每年新患病人数高达350万. 无论世界哪一个地区或哪一个种族,脑血管疾病都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发生中风,即使幸免于死,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疾呆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目前对疾病状态的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中国每年有200万以上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全国有1亿多高血压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350万人,患病率每十年增加50%。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品质在于健康。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不懂得健康就一定会拖时代的后腿,在中国70%的人把医疗费应用在人生的最后三个星期;在中国,一年健康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00亿元。 热爱生命、崇尚健康,是人一生追求的全部内涵,今天,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是年长还是年少,不注重健康,将遗憾终生。富有的人,也许你是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但象征你成功的所有的圆圈,只有跟在你这个“1”的后头才有意义,否则“1”倒下了,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0”。贫穷的人,你更要注重保健,因为你没有生病的资格,你能一生病就去死而不治疗吗?一旦你走进医院,一家人就有可能被你拖跨,你留下的是高额的债务,你将成为家族中的罪人。 朋友们,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资本,你是让它增值还是让它贬值?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上。让我们共同树立正确的保健观念,走进健康之门,享受幸福美满的人生。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脑循环治疗仪。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TCD检查提示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脑循环治疗仪;脑梗死;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2,3]。脑梗死致残率高,且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10%~47%)[4]。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临床治疗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内科治疗为主,近年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入临床使用,其工作原理为:应用数字频率合成仿真生物电技术,通过体表无创伤导入小脑顶核(FN),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供氧量,全面修复受损脑神经细胞,减少半影区坏死神经数目,减轻脑水肿,最终达到减轻和加速修复脑损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50例,女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男29例,13例。年龄49~81岁,平均66.5岁。住院天数15~36 d;平均23.5d。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2~83岁,平均64.0岁。住院天数18~40d,平均24d。两组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4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电刺激FN治疗。具体操作:将两刺激电极置于两侧乳突根部后方,两辅助电极置于功能障碍侧肢体,治疗20min/次,2次/d,10d为1疗程,每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仪器参数设置为:(成人)主强设置为3~7,对于耐受力较强的患者可用8或9,主频不限;辅助电极具体强度设置可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调节;档位调节总体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前提下,刺激越强治疗效果越好。 1.2.2护理措施

《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

《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立项背景:各种脑病(或脑损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及药物成瘾等,常会导致运动、认知、言语、精神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带来沉重社会负担。常规康复手段大都是针对脑功能障碍本身进行“训练-再训练”,很少对导致功能障碍的原因如受损的脑神经环路和脑加工机制去促进其重塑和功能重组。申请人发挥兼具脑科学、康复医学学历背景优势,带领团队利用多模态脑成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认知神经心理评测等技术揭示导致脑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即神经环路受损及脑加工(模块/路径)受损机制,采用基于机制的优化康复训练和精准协同神经调控方法,突破了常规康复方法的疗效瓶颈,在国内外康复医学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主要贡献:1、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首次通过手动作观察训练促进镜像神经元激活,改善脑卒中失语症和偏侧忽略症,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证明其神经机制。2、神经调控技术的优化和改善药物成瘾的创新性应用:(1)整合经大脑皮质、经皮质-脊髓束、经外周支配神经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同步/连续非同步多靶区电磁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核心运动与认知训练等康复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取得明显效果。(2)首次发现0.25/0.5Hz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较常规1Hz rTMS更能促进脑重塑和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3)5Hz rTMS刺激的同时进行肌肉最大收缩较单纯rTMS更能兴奋运动皮质;(4)连续θ节律TMS可引起双侧半球皮质抑制;(5)在国际上首次应用10Hz rTMS兴奋海洛因成瘾者左背外侧前额叶,应用tDCS阴极刺激左右半球“额-顶-颞”交界区,显著降低患者对药物的渴求度。2篇论文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IF>10),被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Brain等期刊正面引用。3、利用神经环路交互联接和相互促进机制,

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

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7T11:19:15.7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5期作者:韦慧 [导读] 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51%~73%[1],对患者营养摄取、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柳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30例: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83-02 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51%~73%[1],对患者营养摄取、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进行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10月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年龄52~75(平均61)岁,男37例,女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常规治疗,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 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2]:对患者进行寒冷刺激和口腔周围肌肉训练及反复有意识咳嗽、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进食训练。(1)指导患者进行唇缩回,如抿嘴、撅嘴;并用力闭唇和增加唇闭合时间。(2)指导患者快速圆唇及唇回缩,如抿嘴、撅嘴。但每个动作需保持1s,然后再进行张VI、闭口鼓腮吐气动作,再指导患者尝试咀嚼动作,并反复进行,3次/d。(3)指导患者学习舌操,并训练其舌向各个方向进行运动,如患者舌不能动,则可使用压舌板按摩其舌部或使用纱布缠裹其舌部,并轻轻进行被动运动。(4)将长柄喉镜放置于冰水中10s,然后取出轻轻拍打患者两侧咽柱前基底部。使用棉花沾少量凉开水或柠檬酸轻轻摩擦患者唇、牙龈、牙齿、舌根等处,以诱发患者干吞咽。使用压舌板或勺子轻轻按压其舌前1/3处。(5)指导患者进行加强呼吸力量及咳嗽反射能力训练。(6)指导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时,可让患者身体保持直立,并稍微向前倾斜20°颈部稍微向前弯曲,以使其舌骨、舌肌张力增加及喉上抬,促进食物可顺利进入其食道内。本次训练所使用食物均选择糊状食物或半流质性食物,如果冻、菜泥等。每次需持续训练20min,2次/d,连续训练14d为1疗程,共训练2个疗程。 1.3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2],吞咽康复训练与对照组一致,Vitalstim治疗仪参数:双向方波电流,波宽700ms,固定频率范围30~80Hz,波幅25mA(±10%),小电极,连续性收缩,1次/d,30min/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头部处中立位,口腔期:需将通道I电极A、B水平放置于患者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C、D需放置于瘫痪侧面颊部。咽喉期:需将通道I电极A、B水平放置于患者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C、D需沿着正中线垂直放置于患者甲状软骨切迹处。将电源打开,并增加Ⅰ、Ⅱ通道振幅,并要求患者及时反馈刺激感觉,电刺激强度需以患者自觉咽部肌肉存在震动感觉为宜。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采用藤岛一郎摄食一吞咽障碍评分表评价[3],其中基本痊愈:≥9分;显效:提高6~8分;有效:提高3~5分;无效:1~2分;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生活质量采用吞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4],分值为0~100分,其中1分为功能很差,100分为功能完全正常。由患者自己打分,分数越高说明吞咽状况和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t=17.65,P<0.05)。 3.讨论 吞咽困难影响患者进食,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采用电刺激法,其主要是一种通过预设刺激程序来刺激患者咽部肌肉,从而诱发患者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自主运动,最终起到改善患者被刺激肌肉功能目的[5]。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电刺激,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强,被动刺激患者进行吞咽动作,结合食物或水刺激,从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电刺激可作用于患者局部吞咽肌群,并激活其咽部肌肉,促使患者咽部肌肉可正常收缩,最终强化其肌肉协调性,促进患者吞咽反射能力及时恢复[6]。有效促进正常吞咽功能,利于分泌物排除,减少误吸或咳呛发生。 综上所述,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神经源性吞咽困难的评定和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8,4(4):17-18. [2]陈伟庆,白春梅,马丹.脑卒中吞咽障碍采用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其吞咽功能影响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4):614-616. [3]夏文广,郑婵娟,朱遂强,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N].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5):614-619.DOI:10.3870/j.issn.1672-0741.2010.05.007. [4]黄臻,黄芬,颜海霞,等.针刺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12):969-973.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意义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5-11-16T09:40:05.4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董礼全1 刘潇潇王鹏飞 [导读] 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威海市吞咽困难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及后遗症,它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董礼全1 刘潇潇王鹏飞 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目的:研究吞咽功能治疗仪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194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饮水试验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饮水试验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吞咽功能治疗仪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吞咽功能治疗仪;吞咽功能障碍;洼田氏饮水试验 【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 treating poststroke deglutition disorders.Methods: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after treatment(P < 0.05).Conclusion:Swallowing function therapeutic apparatus has a positive meaning after stroke. 【 key words 】Swallowing function therapeutic apparatus;Swallowing dysfunction;WaTian's drinking water test 吞咽困难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及后遗症,它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饮水呛咳,可引起误吸性肺炎[1]。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与卒中后肢体瘫痪同样重要,为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应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对实验组患者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患者98例,男48例,女50例。其中脑梗死78例,脑出血20例,对照组患者96例,男50例,女46例。其中脑梗死74例,脑出血22例,均行洼田氏饮水试验。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神经电刺激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增加吞咽功能治疗仪康复治疗。在治疗2周及6月行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疗效评定标准结合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电刺激前后分级比较(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月 治疗组 98 3.8±0.2 2.8±0.1 1.8±0.1 对照组 96 3.9±0.3 3.2±0.2 2.2±0.4 p P>0.05 P<0.05 P<0.05 讨论 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卒中后吞咽困难在19% 和81%之间不等[2]。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病情恢复[3]。吞咽功能治疗仪通过对咽喉部神经电刺激可以缓解卒中后神经元麻痹,阻止吞咽肌肉进的废用性萎缩,通过电刺激引起神经反射有利于吞咽反射弧恢复与重建,建立和恢复吞咽反射的皮质控制功能,从而改善吞咽功能[4]。 本研究选用神经康复科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每天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通过研究发现,吞咽困难在卒中患者有很高的发病率,对吞咽困难患者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发现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饮水试验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仪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较快,2周后行饮水试验对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出院前可自行进食患者较多,较少了鼻饲的痛苦,6月后复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饮水试验分级均有较大改善,提示吞咽功能的康复潜能较大,实验组仍然由于对照组,较少了家庭护理的负担。 综上所述,卒中后吞咽困难是卒中重要的并发症,通过吞咽功能治疗仪的及时合理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吞咽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是值得推广的卒中后康复方法。 参考文献: [1]Marik PE,Kaplan D.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dysphagia in the elderly.Chest.2003;124:328–336. [2]Meng NH,Wang TG,Lien IN.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brainstem stroke:Incidence and outcome.Am J Phys Med Rehabil.2000;79:170–175. [3]Martino R,Pron G,Diamant NE.Screening for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in stroke:insufficient evidence for guidelines.Dysphagia.2000:19–30. [4]Ertekin C,Aydogdu I,Tarlaci S,et al.Mechanisms of dysphagia in suprabulbar palsy with lacunar infarct.Stroke.2000;31:1370–1376.

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失眠120例疗效观察

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失眠120例疗效观察 王慧珍,曹刚毅 [作者简介] 王慧珍,女,主管技师[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医骨伤科,北京 100091 [关键词] 失眠;脑循环治疗仪;艾司唑仑[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9960(2011)11?封3?01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睡眠时间及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 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症多发生于老年 人[1],因西药治疗失眠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解放军第309医 院中医骨伤科采用脑循环仪治疗失眠,取得了较高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60例患者来源于在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解放军 第309医院门诊病例,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160例患者,男64例,女96例;年龄在30~70岁,平均年龄56.3岁。两组患者随机分配,性别、年龄、病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 )中有关51.0失眠症内容进行诊断。对于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既往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及躯体疾病史,能积极配合治疗,完成临床观察者,年龄在30~70岁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于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虽符合诊断标准但同时伴有明显的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疗效观察,未按规定治疗或再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70岁者,予以排除。2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组120例,1次/d ,30min /次,对照组40例,于睡前口服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片1~2mg ;疗程均为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长达6h 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睡眠时间约5h ,伴随症状减轻,病情逐渐向痊愈方向发展;有效:睡眠时间在3~4h ,伴随症状好转不明显;无效:睡眠时间不足2h ,伴随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按上述评定标准,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63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 21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3.3 典型病例 陶某,男,51岁,公司部门经理,于2010年7月14日初诊。诉自2010年2月起失眠,有睡意,但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易醒,醒后很难复睡,伴有头晕心慌,胸闷憋气,腰膝酸软,口干气短,劳累乏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小便正常,大便偏稀软,纳可。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予上述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一个疗程后复诊,诉入睡困难减轻,睡眠质量好转,伴随症状减轻,经治疗2个月后,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达到6h ,偶尔中间醒一次,伴随症状劳累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慌消失,偶尔感觉胸闷。4 讨论4.1 失眠 失眠症属中医“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及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失眠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4.2 病因病机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至不寐病证。西医则从环境、生理、心理社会、药物等几方面对失眠病因进行了分析。4.3 脑循环治疗仪的特点 脑循坏治疗仪主要以加大脑局部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适应证:梗塞各期、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期、中风预防、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等),也适用于偏头痛、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以及眼底动脉缺血、眼疲劳等眼疾。【参考文献】 [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of older people [J ]. Sleep ,1991,14(2):169-177. (孙承媛 编辑 2011-08-23 收稿) 万方数据

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脑瘫对患儿功能独立性

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脑瘫对患儿功能独立性 影响的观察 孙建华徐道明刘兰英(江苏省中医院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探讨“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对小儿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32例,Ⅱ组用单纯针刺治疗小儿脑瘫28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4月后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 量表分级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Ⅰ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Ⅱ组显效7例,有效16例,P<0.05。结论:“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和针刺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关键词] 小儿脑瘫;“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醒脑开窍针刺法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及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未成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未成熟大脑发育异常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通常被认为是非进行性疾病,但是随着小儿及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该病的临床表现也会随之变化。许多被诊断为脑瘫的患儿有着正常或超常的智力,但由于发音、运动障碍所致的交流困难限制了患儿的智力表现,并成为患儿学习和社会交流综合能力培养的潜在阻力[ 1 ] 。我科开展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本病已有50余年历史,患者众多。近年来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用“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 对小儿功能独立性的改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均根据病史、体征、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小儿脑瘫,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1988) 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哭或少哭、坐不稳、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四肢肌张力异常、足尖着地、剪刀步态等。根据患者的对治疗的接受情况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9周岁。致病因素:新生儿窒息15例,早产儿8例,脑白质4例,核黄疸3例,双胎1例,脑积水1例。对照组28例为在我科单用针刺治疗的脑瘫患儿,其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龄最小15个月,最大10周岁。致病因素:新生儿窒息15 例,早产儿7例,核黄疸2例,双胎1例,大脑发育不良3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致病因素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相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及基础的康复训练。头部取穴:脑户、后顶、天冲、百会、四神聪、五处、承光、囟会等,根据脑瘫程度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针刺方法:用1.5寸毫针与头皮呈15°斜刺直到帽状腱膜层。上肢瘫选穴:肩髃、曲池、手五里、下廉、合谷、臂臑、支沟、外关;下肢瘫选穴:风市、阳陵泉、外丘、光明、太冲、足三里、解溪、落地、跟腱;语言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专题·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张卫1,恽晓平1,2 [摘要]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指导下病灶与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康复;综述 Ischemic Strok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review)ZHANG Wei,YUN Xiao-ping.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Beijing Charity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006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of post-ischemic-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les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under imaging guidance.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cognitive rehabilitation;review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1)06-0540-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卫,恽晓平.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40—542. 随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脑卒中后康复的理念被神经内科医生认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关注点一直比较集中在促进偏瘫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语言障碍能力等方面。而脑卒中后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诸如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以及各种知觉障碍等则长期未受到重视,一些仅仅影响认知功能的脑卒中患者甚至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实际上,这种治疗观念上的偏颇极大地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干扰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出现生活和社会适应性障碍,还可造成焦虑、抑郁、激惹等情感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认知损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1-2]。此外,由此而致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消耗增加,不仅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生活及心理负担,也加重社会负担。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Hachinski等(2007)研究显示,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约1/3会明确发展为痴呆[3]。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至少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尤以脑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更高,而且可能持续数年之久[4]。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比例较高,西方发达国家高达85%[5],我国为60%~80%[6],因此对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多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Jaillard及同事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2周非痴呆的患者中,高达91.5%至少存在一个认知领域的障碍,而有73.4%存在多个认知领域的障碍[7]。因此,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康复十分重要。 1认知与认知功能的结构基础 1.1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指人类在觉醒状态下始终存在的各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执行高级活动的功能。包括从简单对自己和环境的确定、感知、理解、判断到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等[8]。它既是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过程,也是一个体现机能和行为的智力过程,更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注意、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起始、顺序、运行、反馈、抽象、决策和判断等)、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9]。如果其中某一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就称为该认知域的障碍,如记忆障碍、计算障碍、定向障碍等;如为多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则称为认知功能障碍[10]。 1.2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研究显示,大脑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及顶叶与认知关系密切。其中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区与认知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参与注意、记忆、执行、推理和抽象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11-13]。基底核与前额叶在解剖位置上很接近,且参与前额叶相关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黑质-丘脑-皮质环路系统,因而基底节与额叶共同执行决策、注意选择、行为变换和语言记忆等活动[14]。顶叶参与物体的空间位置识别和加工[15],并与额叶共同参与空间记忆、注意、计算、推理判断[16]。颞叶参与记忆、执行和语言(复述及流畅性)认知活动[17]。丘脑参与注意、语言、记忆等认知活动[18-19]。 尹义臣等的研究表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皮质下白质、边缘系统、间脑神经核团、脑干核团及小脑等)共同组成神经网络或环路,参与认知活动。复杂的认知活动不是由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单独完成,而是多个脑功能区和神经结构共同参与;不同的脑功能区或神经结构承担认知活动中不同环节的信息处理,不同的认知活动需要不同的脑功能区参与;而各种认知活动也不能截然分开,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可能与多种认知活动有关[20]。 大脑皮层及皮质下结构有着不同来源的血液供应,其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中的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3支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中的大脑后动脉。某一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也不完全由同一支动脉供血,例如基底核区就由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中央分支及脉络膜前动脉发出相应分支提供血液;而某一支动脉也可能供应多个大脑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例如大脑中动脉就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额叶、颞叶、顶叶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康复评定科,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张卫(1975-),男,河北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康复评定和认知康复。通讯作者:恽晓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