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的力学原理

机设10-3班

黄思博

李达

刘春阳

李育辉

【摘要】依据自行车的行驶原理,从力学角度分析骑自行车遇到的如何省力、刹车问题,并对自行车的设计进行了讨论。1自行车行驶原理

自行车为后轮驱动,骑车人脚蹬踏板在后轮上产生力矩M。在M的作用下产生一车轮对地面的圆周力F o,而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F t=M/R,R为车轮半径,如图1示。

车子在水平道路上等速前进时,必须克服滚动阻力F f和空气阻力Fω,所以自行车的行驶方程为F t=F f+Fω。它的驱动条件是F t≥F f+Fω。同时,车要有效前进还必须满足附着条件F t≤Fψ,Fψ=Gψ,ψ为附着系数。一般自行车的设计都采用后轮驱动,从行驶条件看是合理的。因为人车系统质心的位置偏于后侧,则后轮承受较大的荷载能产生比较大的附着力,有利于满足附着条件。

2骑车省力技巧

当自行车在平坦的路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时,根据行驶方程式F t=F f+Fω,驱动力应与行驶阻力相等,则骑车人蹬踏板的力F应保持不变。但用前脚掌蹬车时感觉比用后脚跟蹬车费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骑车时上半身基本保持不变,只有脚和腿在周而复始地运动。如图2(a),当用前脚掌蹬踏板时,脚以踝关节为支点摆动c设静坐标系固定在大链轮中心O处,动坐标系固定在踏板轴中心口处,则相对运动是脚的摆动,牵连运动是踏板相对大链轮作圆周运动。此时小腿肌肉收缩做功,大腿仅以较小幅的动作上下随动。而用脚后跟蹬踏板时,力的作用线沿小腿过膝关节,如图2(b)所示。设坐标系位置不变,牵连运动仍为圆周运动,但相对运动变为大腿绕髓关节摆动。此时,大腿上肌肉群收缩做功,大腿运动幅度较大。固为肌肉产生的力与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成正比,栩比之下,大网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远比小腿肌

肉大,所以产生的力也大。若用相同的力F蹬踏板,当然用脚后跟脸车感觉就轻松多了。当骑车遇到止坡或顶凤时因增加了上坡阻力和空气阻力,这时用脚限蹬车同时压低用力侧上身,可产生较大的爆发驱动力。丽路况较好或顺凤时,用前脚常蹬车因大阴运动幅度小,脚以踝关节为支点摆动,力臂短小,可提高转速而达到较高车速。

3刹车技巧

经常骑车的人会遇到各种情况。当需要紧急刹车时,如刹车前闸,身体会受到猛烈的冲击。若车速快或车予轻,自行车还可能猛甩一下,甚至发生打横等危险情况。而刹后闸则比较平稳,震动不大,这也有其力学原理。

如把人与车看成一个系统,分析刹车瞬间的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A、B 两点分别受地面支反力N1、N2和摩擦阻力F1、F2的作用,系统质心在C点,G为总重量,F1为刹车时系统受到的惯性力,则系统的平衡方程为:

刹前闸

当刹前闸时,假设前轮突然停止转动丽产生相对滑动摩擦,后轮仍转动,补充方程为:

刹前闸时,式(5)中分母有可能为零,从而F1趋于元穷大,所以骑车人可以感觉到猛烈的冲击。若F1→∞,必a一f h<0,即F2<0,由F2=ηf N2,那么N2<0,这意味着后轮不着地,整个系统以A为支点转动,则车打横甩尾,人有校甩出去危险。

从公式可看出,若想刹前间时比较平稳,应h尽量减小,t尽量增大,同时a也尽量加大。所以设计自行车都是两轮间距L较大,座垫高度h不高,且座垫靠近后轮,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

刹后闸

当刹后闸时,后轮B处发生滑动摩擦,前轮仍转动,补充方程为:

刹后闸时,F1、F2的分母不可能为零,则F1为一有限值,所以骑车感觉比较平稳。

4小结

其实骑车的技巧很多,杂技演员所练的骑车功夫让观众惊叹不已,那也是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所以,力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就有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现归纳如下: 声的现象: 自行车车铃的把手经过手的拨动,带动了齿轮,齿轮使带有弹簧锤的轴旋转起来,弹簧锤敲打铃盖,车铃就叮铃响。拨动自行车的车铃能发声,是因为振动的物体能发声,用手按住铃盖,铃声振动停止。 光的现象: 自行车的尾灯的反射面由很多红色的立方体直角组,可以把照在尾灯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使车后各个方向上的人均能看到红色的光,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摩擦的现象: 1.车的前轴、中轴、后轴上装有滚动轴承及润滑油,车轮是圆形的,是为了减少摩擦。 2.车外胎、把手塑料套和脚踏板上都刻有花纹,车的把手上有凹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若车铃不响,是因为轴与齿轮之间的咬合部分太涩了,加几滴油润滑,减小摩擦。 4.车把的塑料套紧套在车把套上,是为了增大与车把套的压力来增大摩擦。 5.刹车时,应用力捏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6.旋紧自行车各种紧固螺丝,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7.自行车的前轮为从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后,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后轮为主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前,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紧急刹车时,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压强的现象: 1.自行车的坐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的压强。 2.脚蹬板很宽,也是为了增大与脚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脚部的压强。 3.用橡胶制成的车胎并且打足气,是为了通过减轻压力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同时通过弹力的作用可起缓冲作用。 4.给车胎打气时,越打越费力,车胎越硬,是因为越打里面的气体越多,里面的压强越大。 杠杆的现象: 1.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运动方向和平衡。 2.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比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3.支持人重和货重的杠杆──三角杠、货架、前叉、后三角杠:用以形成车重和承重。 4.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因为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的半径。 5.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因为手握把外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6.自行车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因为齿轮的半径小于后轮的半径。 电的现象: 自行车前轮旁边的照明灯能发光,因为内部有旋转磁极式发电机,圆形磁体的轴与前轮摩擦转动而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而发光,把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起到会聚作用,增加灯的亮度。 热的问题: 1.夏天,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若停在烈日下,车胎会爆裂。因为在烈日下,车胎内的气温升高,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超过车胎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时,车胎会爆裂。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不一会儿气筒壁就会热起来,是因为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内能传给筒壁,使筒壁温度升高。同时打气过程也是克服活塞和筒壁摩擦力做功过程,也使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香蕉球的力学原理论文作业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2010届) 题目从流体力学角度解释香蕉球 学生赵会 学号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 校内指导教师(袁惠新) 二○一三年六月

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香蕉球”是怎么回事? 摘要:本篇文章是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对香蕉球这项足球技术进行解释和受力分析,完全不同于以往人们对于香蕉球主观感受上的理解,从科学的角度以及笔者个人踢球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来说明了香蕉球是如何产生的,香蕉球的轨迹为何是弧线,如何踢出香蕉球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香蕉球伯努利原理流体力学马格努斯效应压强差 Analyse waht is the banana kick by using the hydrodynamics Abstract:This essay is about explain the so called banana kick in will talk about the details of reasons of how exactly the banana kick was produced and the principle of this kind of important of all,the writer will combine his own individual experience thorugh his soccer career and the Bernoulli principle’s vision to give a whole anwser to the question that what is the banana kick and the related questions. Key words:1banana kick 2 the principle of Bernoulli 3 hydrodynamics 4 MagnusEffect 5 pressure difference 1香蕉球是什么?(what is the so called banana kick?) 足球毫无疑问的是世界上最普及的第一大球类运动,也是我个人的一大爱好。我从四五岁便开始接触足球运动,一直踢足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6年。在我看来,踢足球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你起脚踢球的那一刹那,只需要去跟随感觉,顺其自然的去做就好了,无需多想。在打门的技术中,最令人意想不到和惊叹的便是香蕉球,伴随着一条诡异的弧线划过空中,调入球门的死角,这无疑是球场上最赏心悦目的进球方式了。我们经常可以在足球比赛中看到,多数情况下是在点罚任意球的情况下,面对对方防守队员组成的人墙和和守门员把守的的大门,踢直线球基本上属于无功而返,但如果提香蕉球就会改变比赛的格局,起脚后,皮球先是以一段弧线绕过人墙后,当所有人以为皮球就要飞出底线后,忽然,皮球又改变了方向,并从高处快速下落应声入门,这一切对于视线被人墙遮挡的守门原来说太过于突然,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去做出判断,只得眼睁

荡秋千的物理原理

The swinging physics principles 【Abstract】This paper reference of various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former using angular momentum conservatio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mechanical energy conservation, torque, analyzes the swing work method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and function conversion problem.。【Keys】Swing; Energy conversion; Torque work; Angular momentum conservation 荡秋千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秋千大约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据南朝梁代宗懔著的《荆楚岁时记》说:糖(即秋千的古写)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趣者.后中国女子学.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日:糖.楚俗谓之施钩,涅巢谓之骨索.唐朝诗人王建有《秋千词》描写少女子比赛荡秋千的情景: 长长丝绳紫复碧,塌塌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旁人送上那足贵,终睹明蹭斗自起.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很明显,古人就知道了秋千的乐趣之外的物理原理,从现在物理学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来分析荡秋千时的物理原理。 第一种情况,我们设定:把秋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松手,让秋千自由振荡。这时我们可以解释为:当秋千在最高处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少,动能逐渐增大;到达底部时重力势能为零,动能最大;接下来,秋千速度逐渐减少,动能逐渐减少,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到达顶部,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如此周而复始重复上述过程,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这是我们经常讲解的东西,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种情况,我们设定:秋千开始时是在最底部静止,然后由另外的同学推动秋千振荡,同时周期性的不断给秋千一个推力,从而使秋千不断的升高。这个过程怎么解释呢?我认为,推秋千的人给秋千施力的过程,就是秋千加速的过程,也就是秋千动能增加的过程。重复性的推动秋千,就是秋千的动能不断增加的过程,而秋千在离开推秋千以后又把增加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整个秋千系统重力势能不断增加,其高度也越来越高。 第三种情况,我们设定:没有另外的人推秋千,只有一个荡秋千的人,他也可以把秋千从静止,逐步荡的越来越高。仔细观察、分析,我们会发现,开始时,如果荡秋千的人立在秋千上不动,秋千又是处在最底处,他是不可能将秋千荡起来的!他要将秋千拉开一段距离,然后迅速登上秋千,这时秋千就能在小幅度内自由振荡,动能、势能不断转化。接下来再仔细观察,当秋千在最高处时,人是直立在秋千上的,秋千向最底处运动时,人会迅速的向下蹲,到达底部,人已经处在蹲的状态,秋千继续运动,人又会慢慢的站立起来,到达最高处,人已经是直立在秋千上了。如此周而复始,荡秋千的人会把秋千荡的越来越高,甚至会荡到水平状态。显然,单纯用动能、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来解释是解释不通的。因为秋千的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不断增加,不能和动能守恒! 对于前两种情况,我们可以把秋千看做是一个单摆,我们在起摆的时候给它能量:在最低点给它一初始速度即动能,或者增加它的起摆高度即势能。于是秋千就会像单摆一样,在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做阻尼振动,最终我们原来施与的初始能量会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耗尽,然后秋千就会停止摆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自行车的科学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自行车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动手中探究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能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 2.知道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干预大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知道自行车中综合运用了简单机械的原理;了解新型材料在自行车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及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学难点: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自行车的图片、视频资料)、实验记录表。轻便车、山地车、电力自行车、变速车、折叠自行车各一辆。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若干。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收集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自行车比赛,想看吗?(想!) 2.教师播放自行车比赛视频资料,学生观赏。 3.教师:看到这场比赛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交流。 预设: ①这场比赛真激烈呀! ②想不到自行车能骑这么快! ③选手们的车技真好呀! ④想不到自行车骑起来这么灵便? ……

预设4. 学生发现自行车车身喷漆,车圈镀铬、锌等金属材料不仅能防锈,而且美观。 1.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车架涂漆是为了防锈美观。) 2.教师引导:除了漆之外还有哪些地方有保护作用?(学生交流:链条、齿轮抹油等。) 3.教师展示课件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光镜、车铃、轮胎等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交流:为行驶安全设计。) 此处,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自行车行驶安全教育。 3.教师小结:看来,自行车的设计,不但讲究科学美观,还要安全实用。 预设5. 学生发现自行车轮胎表面、橡胶紧套车等表面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力。 1.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2.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车轮设计成圆形,各转动部件加润滑油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理解是减小摩擦。 3.教师小结:设计师对自行车的设计非常科学,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少有害的摩擦。 (二)了解自行车的发展 教师:真是人多力量大!大家竟然从平平常常的自行车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科学原理。看来,你们都是爱观察、善动脑筋的好学生。现在,让我们追溯历史,看看自行车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课前你们一定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来,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吧! 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自行车发展史的图片、录像或文字资料。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动手搜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我也搜集到一些资料,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好吗? 课件播放有关自行车发展的历史资料。 让学生观看之后谈感想,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热情。

高中物理 自行车的力学原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自行车的阻力来源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自行车大国”,与自行车更过着不解的情缘。自行车的出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的自行车是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的,它没有传动系统,靠两脚蹬地向前滑行,最快只能达到时速20公里。后来苏格兰人皮埃尔发明了前轮带脚蹬的自行车。第一辆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后由传教士带入中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七亿辆自行车。骑自行车是当下户外活动的热门交通方式,它不仅有益身心健康,更体现了环保、自然的生活理念。简单的自行车中含有许多的物理知识,我们通过研究自行车来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当向前踏动脚踏是,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后运动,自行车就前进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把自行车的后轮看成是一个杠杆,轴心是定点,很明显,轴刹的力臂比轮刹的力臂短,所以作用在轮刹上的力可以更轻易使车轮停止转动。但是,轮刹和轮框的接触只有两个面,只能产生两个摩擦力;而轴刹带和车轴的接触面类似于一个3/4优弧,可以产生多个摩擦力。这样,即使是在轴上刹车,也不用担心摩擦力过小而使不了车轮停止转动。 但是,在车速较快时使用轮刹刹车对轮刹伤害很大,因为轮刹刹车时与轮框上的刹车点是相对静止的,车速较大时自行车难以瞬间停下来,轮刹会随刹车点向前运动,容易造成歪曲变形。然而,轮刹却拥有类似与汽车ABS系统的点刹效果,且瞬间制动力好。 综上所述,在车速较慢时使用轮刹,能使自行车在最短时间内停下来,使用轮刹点刹,能使车速在较快的速度下迅速慢下来;而在车速较快时,使用轴刹能使自行车短时间内安稳地停下来,且不会损坏自行车零件。 自行车行进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如何? 无论什么情况,前轮都是从动轮,摩擦力方向都是向后。 1、加速时,轮速大于车速,后轮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所以后轮是主动轮。在接触面,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后运动,所以摩擦力向前,后轮速度大于车速,所以车会做加速运动。 2、减速时(不踩动),后轮的速度小于车速,因此后轮随车的向前运动而转动,所以后轮是从动轮。在接触面,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前运动,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后。 3、匀速时,车受力平衡,人踩的力和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抵消,车轮与地面相对向后运动,所以摩擦力向前。 为什么自行车的链条会带动后轮转动,而后轮不会带动链条转动? 当向前踏动脚踏时,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自行车就前进了。当停止踏动脚踏板时,链条

荡秋千原理

《荡秋千原理》 “荡秋千”原理1: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 每个人都会做却又不屑于做的动作和事情,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垃圾袋带出去扔掉,你会记得你用怎样的动作扔掉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等时髦的概念时,“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新含义的“踏实”了吗? 先看一个事例: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他却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联络。然而,美国总统又要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一名叫作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的面前,送信的任务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而罗文被奉为英雄。 这就是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六名的《致加西亚的信》。 只要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超人的智慧,只是一环扣一环地前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做事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仅仅延长很短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 “突然”的成功大多来自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作者:缎素素回复日期:2004-10-1317:27:22 “荡秋千”原理2:后一次所达到的高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分散几次望尘莫及的效果。 “踏实”不是放弃思考的权利。 你也许会说,做这样琐屑的事情也会积攒出成功吗?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身边的同龄人的故事吧! 大学时读经济管理的赵小姐来公司已经半年了,她的职位是财务助理,实际上更类似于一个打杂的。赵小姐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报表,而她只需要把这一摞报表复印、装订成册即可。在财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时,她会去凑个手。 面对这样凌乱而且不太可能有发展机会的工作,你是不是得过且过,然后寻找一个机会跳槽?我们来看一下赵小姐的做法。 在她复印并装订报表的时候,先仔细地过目各种报表的填写方法,逐步地用经济学分析公司的开销,并结合公司的一些正在实施项目,揣度公司的经济管理。工作第八个月的时候,赵小姐书面汇报了公司内部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现在的她,已经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人。 很显然,处理和分析日常琐屑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动力。也就是说,在折纸、摆谷粒这样简单的动作中,要自主地发挥本身具有的内涵。你要能够在很基础很凌乱的事情中保持冷静的分析、思考,这样你才会把自己所做的升华为成功。否则,就算你再踏实,日复一日只是单纯的重复罢了。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 一、课题研究目的 自行车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绿色”交通工具,通过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了解自行车的结构,以及每一个零件的作用,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利用自行车,让自行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二、课题操作过程:(简略提纲) 步骤1:了解自行车的具体构造,包括:车架、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及制动系统。 山地车的基本结构的图示: Headset:车头碗组 Shifters:变速把 Brakes:刹车 Suspension:避震 Seat Post:座杆 Wheels:车轮 Tires:车胎 Bottom Brackets:中轴 Cranksets:大齿盘 Pedals:脚踏 Rims:车圈 步骤2:通过走访自行车厂,自行车专卖店和自行车修理摊,逐步分析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涉及到的力学原理(如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杠杆等),并作好具体记录。 步骤3: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三、课题正文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链轮、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使、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些与力学知识有关的自行车部件:

溜溜球的秘密

溜溜球的秘密 陈晨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三(2)班 你玩过溜溜球吗?小小的溜溜球,在一跟线的牵引下,像着了魔似的,随着手的张弛,溜溜球转个不停,真好玩。 溜溜球是应用能量转化的原理来玩的。实验室里,大都有演示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滚摆。演示时,先用手捻动滚摆的轴,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上升。滚摆上升到顶点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势能,这时松开手,摆就会旋转着下降,势能随着它的下降而逐渐减少。旋转越来越快,动能逐渐增加,这个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当悬线完全伸开,滚摆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旋转,它又开始绕线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旋转越来越慢,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动能又转化为势能。如果没有阻力作用,滚摆可以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滚摆将没完没了地重复上述过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实际上,由于阻力的作用,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滚摆上升的高度将逐渐降低,最后停下来。溜溜球的原理是与滚摆是完全相同的。 溜溜球有两个球冠,它们相当于滚摆的摆轮。球冠之间是一根细轴,线就绕在这根轴上。如果你的手提着线的一端,球在重力作用下,便旋转着下降。作如同滚摆一样的运动。由于溜溜球两个球冠之间的间隙比较小,线与间缝两侧的摩擦阻力比较大,所以损失的能量比较多,球会很快停止下来。那么怎样才能使溜溜球转个不停呢?我们可

以人为地给它增加能量。在线释放完的瞬间,提线的手,轻轻地用力向上提一下,球被提升到一个高度,线松弛,旋转的球使松弛的线缠绕在轴上,而不减少动能。当线张紧时,球继续边上升边绕线,直到动能全部转化为势能为止。如此重复上述动作,溜溜球就能不停的运动下去。玩的时候,提线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时机掌握不好,就会扰乱它的正常旋转,而旋不起来。通过反复练习,便能掌握要领。熟练之后,还可以平着抛出去,或者向上抛,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十分有趣。 当你明白了溜溜球的结构和原理,不妨自己动手做一个,只要有两片圆木片和一个细木轴就可以了。圆木片,可以从直径6厘米左右的圆木棒上,锯下两片大约1厘米厚的薄片,磨光滑;细木轴,可以在直径1厘米左右的圆木条上锯下0.5厘米长一截做成。然后把两片圆木片钉在轴两端,轴处于木片的中心位置,再在轴上栓一跟1米长的线,就做成了。 指导老师:王波

现代力学基础报告-荡秋千

现代力学基础报告荡秋千中的力学问题分析 学院名称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年12月

1 建立力学模型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单摆问题。单摆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钟摆,其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系统由质量不计、不可伸长的细线和固定在摆线一端直径远小于摆线长度的小球组成。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记为a ,其运动微分方程为: 当最大摆角a 小于5°时,a sina ,其运动微分方程为 对于荡秋千问题,如果把人和秋千组成的系统看作一个摆, 摆线在O 点处是固定的, 摆线自身的伸缩和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设想人在最大偏转角处迅速下蹲, 在最低点处迅速站立,下蹲和站立的过程都在瞬间完成.人体的下蹲和站立导致了系统质心的升降, 相当于有效摆长改变.这样, 我们就把人和秋千组成的系统抽象为一个摆长可变的原摆, 称之为可变摆长原摆模型,如图2所示。 在完成一次摆动的过程中,人质心经历的变化为:,其中人站立时的有效摆长 ,人下蹲时的有效摆长 。 2 运动过程分析 现在我们把人、秋千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这样在荡秋千的全过程中, 系统所受到的外力只有悬点的约束反力, 其值与摆线张力T 相同, 为一 图1 单摆的力学模型 图2 荡秋千的力学模型

变力。但是, 因为悬点固定, 此外力并不做功。重力为保守力, 使人下蹲和站起的力为非保守内力。根据功能原理:“一切外力与非保守内力所作功之和等于质点系机械能的增量。”因为 外力并不做功, 所以有非保守力做的功A= E.现在我们来研究图1 所示的可变摆 长单摆模型的第一次摆动。 首先,: 然后,:该过程机械能守恒, 然后最低点站立,, 因此过程中重力和张力对悬点O 的力矩为0 , 所以 动量矩守恒。所以 在此过程中人体内力所作的功一部分转化为系统的重力势能, 而另一部分转化为动能。 然后,,人体无变形, 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 第一次过程非保守力做的功 系统机械能增量 由上可知,经过一次摆动,系统质心升高,由功能原理知

自行车中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中的力学原理 00班王高旻 PB05000608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的自行车是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的,它没有传动系统,靠两脚蹬地向前滑行,最快只能达到时速20公里。后来苏格兰人皮埃尔发明了前轮带脚蹬的自行车。第一辆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后由传教士带入中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五亿辆自行车。 左图为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前轮 2:辐条 3:花鼓 4: 前叉 5:前刹 6:钢索 7: 刹车及变速把手 8:车把 9:竖杆 10:车架 11:前变 速 12:车座杆 13:车座 14:后刹 15:货架 16:飞 轮 17:反光镜 18:后轮 19:后变速 20:脚撑 21: 气门 22:后轮 23:链条24: 轮盘 25:脚踏 26:曲柄*几个重要的概念: 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轮盘)、被动齿轮(飞轮)、链条及变速器。 齿轮比:主动齿轮(轮盘)与被动齿轮(飞轮)的齿数之比; 传动比:齿轮比乘以后轮的直径; 传动行程:传动比再乘以圆周率即为传动行程,即每蹬踏一周单车前进 的距离。 *自行车运动力学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半机械化运动。人们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达到高效的运动 ·自行车传动 自行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被动齿轮、链条及变速器等。齿轮比与传动比关系着自行车的使用效率。后轮运转实质在于:在链条传动下的飞轮带动后轮转动,飞轮与后轮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后轮半径远大于齿轮半径,由线速度增大,提高了车速。 齿轮比:主动轮对被动轮的齿数之比为齿轮比。如果两个齿轮的齿数相同,那末踏蹬一周,两个齿轮和后轮都各旋转一周。假如主动齿轮的齿数大于被动齿轮的齿数,那么每踏蹬一周,被动齿轮转的圈数就大于一周多,速度加大。因此,齿轮比与主动轮的齿数成正比,与被动齿轮的齿数成反比。 以g代表齿轮比,c代表主动齿轮的齿数,f代表被动齿轮的齿数,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g=c/f 例如:赛车轮盘为49齿,飞轮为14齿,即可求出齿轮比为: g=c/f=49/14=3.5 也就是说蹬踏轮盘一周,飞轮转三周半。

浅谈自行车中的力学修订稿

浅谈自行车中的力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论文题目: 浅谈自行车中的力学知识 单位:周口市十九中 姓名:王学伟 电话:

浅谈自行车中力学知识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知识,课程内容要紧贴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方便实用,为每一位同学所熟悉。然而,在一辆普通的自行车中,却涉及到很多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此为切入点,如果运用得当,对同学们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有帮助。下面来简单谈一下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一、摩擦力方面 1、自行车的行驶: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增大摩擦力: a.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b.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3、减少摩擦力: a. 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

b. 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在接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以使接触面分离度,来减小摩擦力。 二、压强方面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重过量,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 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6Pa. 2、坐垫呈马鞍形,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3、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4、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 5、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6、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三、惯性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 2、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因此自行车不宜超载以免影响制动,发生事故。 3、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

高三物理荡秋千的物理成因分析与教学拓展

荡秋千的物理成因分析与教学拓展 1 引入 秋千是一项很刺激的娱乐项目(图1),人们可以尽情地去体验 因超重、失重所带来的快感。秋千荡得越高,摆幅越大,就越刺激, 但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秋千最终会停下来,如何让秋 千维持摆动甚至荡得更高?这涉及到荡秋千的动力学问题。近年一 些高考与复习试题也常常出现此类问题,如: 例1、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图2)。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 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人的重心到悬点O 的距离为l 1;从 A 点向最低点 B 运动的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 点 人的重心到悬点O 的距离为l 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 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 的距离恢复为l 1),且保 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 。设人的质量为m ,不计踏板和绳的质 量、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人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 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 绳的总拉力F 为多大? (2)人第一次到达最高点C 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 为多大?(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例2、关于荡秋千,为什么能越荡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秋千所受到的外力有重力和吊绳的拉力,重力是保守力,绳的拉力在秋千运动的过程中处处与踏脚板的运动方向垂直而不做功,所以秋千运动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 B 、荡秋千时,在最高点处人应站直,此时人的重心位置高,势能大,到最低点时人要下蹲,让势能转化为动能 C 、荡秋千时,是人的内力的功转化成了荡秋千时的机械能 D 、内力做功是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其实荡秋千的动力学是相当复杂的,对高中生来说,想要解决此类问题还比较困难,下面我们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仔细地研究这个问题。 图2 图1朝鲜族体育 活动站立荡秋千

第三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第三课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普通载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童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下面分别介绍自行车的有关原理和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一)自行车的有关原理 一、 车体设计原理 A: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轴的运用,一般女装车手把大多比较宽,就是因为把“轮”的半径加大,可以更省力,骑起来很优雅. B:剎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对剎车片产生很大的压力. 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 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 式剎车和传统后轮轴心的盘式剎车来比较,对同样 大小的剎车压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较长,会比后者 有较大的力矩,效果较佳. D:接地的轮胎也是靠摩擦力使车子前进,剎 车也是同样道理. E:轮轴中央用滚珠轴承加黄油来减少摩擦, 提高传动效率. F:踏板是轮轴的运用. G:前后齿轮是利用链条传动的齿轮系统, 因为前大后小,所以费力而省时,可以把车子加 速到很快. H:后齿轮传动给后轮是一种作用力施在轴 上的轮轴系统. I:有些座垫下方是以弹簧为避震器,是弹 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为弹簧秤外,另一大用途. 夷陵中学 校本课程

J:新型自行车有些装上油压避震器,是帕斯卡原理的运用. 二、为何自行车刚骑动时手把会不自觉转动? 自行车基本上是两点着地,骑动时可以不倒下是因为两轮滚动时产生水平方向的角动量;当车子几乎静止时角动量消失了,质心要通过底座(人和车体在地面的投影)的机会非常少,不可避免就要倒下,此时若转动手把就会产生垂直方向的角动量,使车子保持平衡,这点和飞盘转动时可以保持平稳飞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为转动不是很完整,方向又一再改变,所以一般不能撑很久. 三、变速原理 设前齿轮半径a、后齿轮半径b,a/b的比值愈大,可以愈省力,但省力一定较费时,所以车骑得不快,一般在起动时会把a/b调小一点,比较容易克服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再把比值变大.一辆十段变速的自行车有两个不同半径的前轮,后面有五个,以共有十种组合.四、剎车原理 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急剎车车子可能向前翻倒.先考虑前轮剎死的情形:此时以前轮着地点为支点,因车子有向前的惯性(人车的质心明显在支点右上方),很容易有向前翻的情形发生;那后轮剎车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后轮剎死了车子的惯性一样向前,但此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会增大,相对减少后轮的下压力,所以翻车的机会较少,当然若是向前的惯性实在太大,车子一样会以前轮为支点旋转而使后轮会上跷. 综合以上可知:自行车最好不要单独剎前轮,若只有一个剎车系统应装在后轮,当然两轮一起剎车最理想.不论用那一轮剎车,前轮的下压力一定会增大,后轮的一定减少,所以前轮的剎车摩擦力比后轮的大.所以在机车或汽车上,效果较佳(当然也较贵)的碟式剎车装在前轮,后轮再装鼓式剎车,此即常在汽车广告中听到的”前碟后鼓”,但注意使用的前提是前后剎车一定同时作用,以免翻车. (二)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图1和图2是两种常见的自行车,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再谈荡秋千——兼谈自激振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再谈荡秋千——兼谈自激振动 作者:刘延柱, LIU Yanzhu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上海,200030 刊名: 力学与实践 英文刊名: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29(3)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6条) 1.武际可从荡秋千说开去--漫话共振[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 2003(02) 2.潘百齐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 1989 3.刘延柱;忻鼎亮人体的自激摆动 1985(04) 4.刘延柱;陈文良;陈立群振动力学 1998 5.Barkov B;Steindl A;Troger H A targeting strategy for the deployment of a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 2005 6.Magnus K Schwingungen 196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建平.陶秋帆.袁健荡秋千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2008,30(2) 2.武际可从荡秋千说开去--漫话共振[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2003,25(2) 3.李纯荡秋千能量转换分析[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z1) 4.林毅贞关于荡秋千的功能问题讨论[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2) 5.刘世清秋千非线性参变共振解的简单推导[期刊论文]-大学物理2004,23(2) 6.贺承绪.张可.谈应朝.杨国华.He Chengxu.Zhang Ke.Tan Yingchao.Yang Guohua关于荡秋千的能量分析[期刊论文]-物理与工程2005,15(1) 7.刘延柱漫话踢毽子、羽毛球和射箭[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2008,30(3) 8.李烨然.何国敬再谈秋千越摆越高的力学原理[期刊论文]-物理教师2009,30(6) 9.佘守宪.SHE Shou-xian秋千--力学模型,初等分析与参数共振微扰解析解[期刊论文]-大学物理2005,24(5) 10.刘延柱.LIU Yanzhu曾逐东风拂舞筵——再谈自激振动[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2007,29(6) 引证文献(4条) 1.刘延柱太空中的单摆[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 2013(4) 2.尤明庆关于荡秋千力学原理的一个注记[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 2010(3) 3.陈建平.陶秋帆.袁健荡秋千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 2008(2) 4.刘延柱曾逐东风拂舞筵——再谈自激振动[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 2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110369505.html,/Periodical_lxysj200703024.aspx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是一种简便的交通工具,从它的构造和使用过程中,可发现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 1、自行车的车座为何设计成马鞍型? 答:这样可以增大人与车座的接触面积,减小车座对人的压强,人骑车时感到舒服,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2、车坐下的弹簧有什么作用? 答:起到减震作用。 3、自行车的那些部件是杠杆? 答:刹车手闸是一个省力杠杆,车把和前叉也构成省力杠杆。 4、自行车的哪些装置是轮轴? 答:脚踏和中轴大齿轮组成一个省力轮轴,自行车把也是省力轮轴,后轮上小齿轮和后轮组成一个费力轮轴。 5、自行车的手把、脚踏板、轮胎等处,为什么会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答: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6、自行车的哪些部位要减小摩擦,用什么方法来减小? 答:自行车上的所有转轴,如中轴、前后轴、飞轮、脚踏板、转轴等部件都要减小摩擦,它们是利用滚珠轴承或润滑剂来减少摩擦的。 7、刹车是为什么手要用力?紧急刹车,车为什么能很快停下来? 答: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越大,则刹车皮对钢圈的滑动摩擦力越大,用力刹车可以使轮子不再转动,使车轮与路面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在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得多,所以车能很快停下来。 8、紧急刹车时,新的轮胎为什么会在地面上留下一道黑色的痕迹? 答:刹车时,车轮基本不转动,但由于惯性,车子仍向前滑动,此时轮胎要克服地面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轮胎因温度升高而焦化,所以会在地面上留下黑色的痕迹。 9、自行车的车龄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答:车铃中小锤敲打铃盖,铃盖振动产生声音。 10、人面对车铃,会看到自己的像,这是怎么回事? 答:车铃盖形状相当于一个凸面镜,人看到的是因反射而成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11、自行车的前后轮受到的摩擦有什么不同? 答:前轮是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起阻力作用;后轮是驱动轮,他和地面的静摩擦是车前进的动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同。 12、脚踏板和后车轮的转动快慢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后车轮转动较快,这是因为中轴上大齿轮的齿数比后轴上小齿轮的齿数多。 13、人骑自行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是多少? 答:约15km/h

物理学原理教你荡秋千

物理学原理教你荡秋千 荡秋千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时候,每逢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皇宫里便竖起了高高的秋千架。嫔妃宫娥争着去玩荡秋千,丝衣花带随风飘荡。唐朝的唐玄宗皇帝曾经把荡秋千叫做“半仙戏”。确实这样,当秋千把你越送越高的时候,风在耳边鸣响,大地在脚下摇晃,真是有点飘然欲仙的感觉呢。 不会荡秋千的小朋友,在秋千上直挺挺地站着,全靠妈妈、爸爸来推,推一下,秋千荡一荡,不推了就越荡越低,最后停了下来。这是由于存在着摩擦。要让秋千越荡越高,就要不断给它输入能量。 会荡秋千的人,荡到高处时会突然下蹲使身体的重心下降加速秋千的下落;在摆到最低点时,你的身体又开始慢慢站立,同时两手用力地向外推荡绳,使荡绳弯曲,向下摆时荡绳变直。这些动作都会消耗人体的能量。荡到最低处时,人站起来重心升高,提高了重力势能(在秋千上站要比地面上多费一些力气,也就是说多付出一些能量),荡秋千的人在最高处突然下蹲,使一部分重力势能变为动能加快秋千的摆动。正是这些能量使秋千越荡越高。 下面的小实验可以帮助你从摆动的角度分析荡秋千:用一根线绳拴住一个大螺母,做成一个摆。摆长应超过一米,越长越好做。 摆线的一端不要固定,而是穿过一个固定在椅背上的圆环。线端抓在你的手中,让这个摆像一个秋千一样摆动起来。如果抓住绳端不动,过一会儿摆就会停下来。但是适当有规律地拉动绳端,可以让摆越摆越高。 经过几次失败以后,你会总结出一个规律:螺母摆到最低点的时候,要突然把手中的线头向下拉使摆线由长变短,摆到高处的时候,手中的线头要突然放松使摆线长度变大。只要配合得好,摆就会越摆越高。 从摆动的规律看,秋千是一个摆,摆长长,周期大,摆得慢;摆长短,摆动周期变小,摆动加快。秋千的摆长可以近似地从悬点到人体的重心计算,人在秋千板上站立时,重心高,摆长短;蹲下,重心低,摆长变长。在最低点,人突然站立使摆长突然减小,摆动加快。在从低处向高处荡过去时,人用手向外用力推荡绳,使它们向外弯曲,这个动作的效果也是使摆长变短,使秋千越荡越高。

自行车的力学原理

机设10-3班 黄思博 李达 刘春阳 李育辉

【摘要】依据自行车的行驶原理,从力学角度分析骑自行车遇到的如何省力、刹车问题,并对自行车的设计进行了讨论。1自行车行驶原理 自行车为后轮驱动,骑车人脚蹬踏板在后轮上产生力矩M。在M的作用下产生一车轮对地面的圆周力F o,而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F t=M/R,R为车轮半径,如图1示。 车子在水平道路上等速前进时,必须克服滚动阻力F f和空气阻力Fω,所以自行车的行驶方程为F t=F f+Fω。它的驱动条件是F t≥F f+Fω。同时,车要有效前进还必须满足附着条件F t≤Fψ,Fψ=Gψ,ψ为附着系数。一般自行车的设计都采用后轮驱动,从行驶条件看是合理的。因为人车系统质心的位置偏于后侧,则后轮承受较大的荷载能产生比较大的附着力,有利于满足附着条件。 2骑车省力技巧

当自行车在平坦的路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时,根据行驶方程式F t=F f+Fω,驱动力应与行驶阻力相等,则骑车人蹬踏板的力F应保持不变。但用前脚掌蹬车时感觉比用后脚跟蹬车费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骑车时上半身基本保持不变,只有脚和腿在周而复始地运动。如图2(a),当用前脚掌蹬踏板时,脚以踝关节为支点摆动c设静坐标系固定在大链轮中心O处,动坐标系固定在踏板轴中心口处,则相对运动是脚的摆动,牵连运动是踏板相对大链轮作圆周运动。此时小腿肌肉收缩做功,大腿仅以较小幅的动作上下随动。而用脚后跟蹬踏板时,力的作用线沿小腿过膝关节,如图2(b)所示。设坐标系位置不变,牵连运动仍为圆周运动,但相对运动变为大腿绕髓关节摆动。此时,大腿上肌肉群收缩做功,大腿运动幅度较大。固为肌肉产生的力与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成正比,栩比之下,大网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远比小腿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