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期和生长周期有什么差别

生长期和生长周期有什么差别

生长期和生长周期有什么差别

生长期是指植物能够生长的时期(候(5天)均温度大于等于10摄氏度):如南岭以一年的南生长期多达320天。

生长周期则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即一熟),如南岭以南一年可三熟。

生长期长的农作物,光合作用时间长,能够制造和储存更多的有机质,产量和质量更高.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分析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分析 摘要对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紫花苜蓿;营养价值;进展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其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动物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在相同的土地上,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苜蓿在畜禽养殖以及动物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苜蓿的营养价值 苜蓿草质好,因具有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和降解率高等特性而被重视。它不但单位粗蛋白含量比其他饲草高许多,而且是A、B、c、K 等10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牧草之一。 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营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粗蛋白质含量高,初花期刈割的苜蓿,粗蛋白含量为16%~22%,一般为18%左右。苜蓿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②粗纤维含量一般为25.0%左右,故属优质纤维饲料。③所含蛋白质品质优良,赖氨酸含量高达1.06%~1.38%,较玉米高4~5倍,有利于平衡谷物饲料中赖氨酸的不足。④富含维生素,特别是叶酸、维生素K、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⑤富含矿物质,如磷、钙、铜、铁、锰和锌等。⑥含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 1.1粗蛋白质苜蓿的品种不同,适宜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不同,其蛋白质含量往往有一定的差异。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反映饲草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苜蓿蛋白质含有20多种氨基酸,包括人和动物全部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氨基酸,如瓜氨酸、刀豆氨酸等。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以苜蓿生长的幼嫩阶段(萌发期)为最高,而以成熟期(盛花期)为最低。在大多数情况下,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牧草,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可达最高。研究发现,用钴、铜、锌、锰和硼等无机物处理土壤时,会改变苜蓿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 1.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糖、淀粉、果胶、半纤维索和纤维索等)是一类重要的能量营养素,在动物日粮中占1/2以上。在可消化干物质水平基本相同时,家畜对禾本科牧草的采食量及其日增重都较苜蓿低,这是因为禾本科牧草的可消化养分多来自纤维的消化,其吸收过程比可溶性养分慢,而苜蓿的进食、消化和吸收过程较快。所以2种日粮相比,家畜每天从苜蓿中获得的可消化养分要更多。有证据表明,肥育家畜从高质量饲料中获得的消化能高于由高纤维饲料

水稻分蘖末期这五点很关键

水稻分蘖末期这五点很关键 目前水稻生长已陆续进入分蘖末期,正处于—叶,可争取的分蘖还有1—2个,即第8叶同生分蘖和第2叶的次生分蘖,到7月10日左右,水稻进入拔节、孕穗始期,所以小编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在水稻管理上掌握以下几点: 一、促蘖 应采取浅水促蘖的方式,保持水层2—3厘米,不可上深水,不可重晒。如果田间有冒泡、异味、黑根、灰根,或根系向上伸展等缺氧或有毒气体浓度过高情况,应撤水晾田,即田间泥面无水而脚窝有水,充氧壮根后及时上新水。浅水可以平衡昼夜温差,提高泥温,促进分蘖芽生长。

二、施肥 水稻进入8叶是施用调节肥的时期,但应注意,8叶施肥量仅占全生育期施用氮肥总量的10%左右,不宜过多,否则肥效是反应在10叶,10叶是水稻颖花分化和拔节阶段,将造成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易倒伏。如果此时出现田间不平,青黄不均,或有脱肥情况,应及时补充氮肥,以防止脱肥影响分蘖或造成田间生长不均衡。建议用硫铵,公顷用量为50—60公斤。施肥时要看田间长势,颜色深浓不追肥,黄、稀、瘦、矮处要适当调节。 如果稻苗长势弱,到分蘖末期可喷一次水稻专用叶面肥,对水稻壮苗、抢积温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水层

8叶期应进行晒田控蘖,分蘖量不足的地块,建议延缓晒田,以浅水促蘖,待6月25日后田间每平方米达到600株时再晒田。如果有异味或冒泡等缺氧情况可晾田充氧壮根,恢复根系活力。分蘖够用的要及时晒田,要在拔节前晒,晒田标准是地表有微裂时再上新水。拔节后采用“浅—湿—干”的方法灌溉,以保证根系不缺氧。7月10—20日是水稻减数分裂期,遇低于17度低温应上深水护苗,建议在夜间气温低时上水,或通过晒水池晒水进田。 四、除草 田间杂草较多的地块,建议采取茎叶处理的方法,以苯达松为主,分蘖期间尽量不用2-甲4氯,防止药害。稻稗可采用氰氟草酯防除。分蘖期水稻对药剂敏感,除草要选择安全性高的药剂。 五、防病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也是陇东重点发展的牧草。 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特点: 1、生物学特性 在我国,苜蓿属的植物约有十几个种,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兰苜蓿、南苜蓿等。除紫花苜蓿无野生分布、为从国外传入外,其它种类的苜蓿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紫花苜蓿是苜蓿属中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种牧草。因此,通常所说的苜蓿多指紫花苜蓿。 (1)分布和适应性 紫花苜蓿原产伊朗等地。我国栽培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栽培面积也较大。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因根系入土深,故抗旱能力很强。可耐-20℃―-30℃的低温,有雪覆盖可耐-40℃。其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不耐积水,地下水位最好不超过 1.5米,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8.1。但以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最为适宜。最适宜在年降雨量为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我县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均适合苜蓿生长。 (2)形态特征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即每一个复叶上长有三片小叶,小叶多为椭圆形、倒卵形和倒披针形,叶片左右边缘全缘,仅在小叶的顶部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腋生,每序有小花20―30朵,花紫色或蓝色,蝶形;荚果为螺旋状,旋叠1―4圈,每个荚果内含种子2―9粒;种子呈肾形,黄褐色,千粒重约2克;茎直立或倾斜,基部多分枝,株高60―100厘米;直根系,侧根多,主根发达,多年生的苜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0余米。通常苜蓿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 2、主要优点 (1)产量高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利用期少则4~5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它种植在一般地块可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种植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可以达到5000~8000公斤,折合干草1.2-2吨。 (2)品质好品质好的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蛋白质含量高,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20%~28%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如果跟玉米相比,紫花苜蓿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玉米2倍到3倍。 (3)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能量饲料它跟玉米相比虽然不如玉米热量那么高,但从蛋

专项培训和服务期协议书

专项培训和服务期协议书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 证件类型:证件号码: 住址: 经乙方本人申请或甲方推荐、委派,甲方同意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乙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乙方亦同意参加培训,并承诺认真学习、努力达成培训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双方《劳动合同》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部分专项培训 第一条甲方同意乙方赴(地点)参加(培训机构)举行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期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共计天。 第二条甲方为乙方支付的培训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在培训期间的学费、资料费、住宿费、伙食补贴费、往返甲方的交通费用等,其中学费和资料费为:¥元整,其他培训费用根据甲方相关规定报销。 第三条乙方参加培训期间视为正常工作时间,甲方按照乙方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 第四条乙方应严格遵守培训机构的时间安排,准时参加培训,不得缺席;乙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按照旷工处理,甲方有权取消乙方的培训资格,乙方应该赔偿甲方的培训费用损失。 第五条乙方应自觉遵守培训机构的各项规定与要求。凡因违规违纪受到培训机构处分的,甲方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六条乙方须在培训期限内参加完成全部培训课程,认真学习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相关专项知识,准时通过有关的培训考试或取得相关证书,若未能按时通过有关的培训考试或

取的相关证书,视为培训因乙方过错未能达到目的,则乙方应承担该笔培训费用,甲乙双方权利义务仍按原劳动合同履行。 第七条乙方在学习期间,必须于每月最后一周向甲方人力资源部书面报告学习情况。 第八条乙方完成专业技术培训后,应当按照甲方的安排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并对甲方其他员工承担相应的内部培训和辅导工作。 第九条培训结束后,乙方应及时返回并向甲方报到。在乙方回甲方一周内,须提交培训费用(本协议第二条指定范围)发票凭证复印件、培训课件资料、培训证书复印件及《培训总结》给甲方人力资源部存档。 第二部分服务期 第十条乙方应当在甲方至少服务个月。乙方的服务期限从专业技术培训结束后回甲方起开始计算,即年月日至年月日。 若该服务期大于劳动合同期限,则劳动合同期限自动续延至乙方服务期满。 第三部分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乙方在规定的服务期限内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视为违反服务期约定:(一)本人辞职或自动离职的; (二)被甲方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十二条乙方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标准为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本协议第二条指定范围),如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还应赔偿甲方实际损失。 第十三条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有效期限至本协议第十条规定的服务期限满时止。 第十四条本协议生效后,将自动作为双方劳动合同的补充内容,劳动合同中与本协议不一致的地方,以本协议为准;必要时,经甲方、乙方协商一致后,可对本协议或者劳动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番茄的生长周期

番茄的生长发育周期 从种子播种、萌动到第一穗果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期为生长发育周期。分为: 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4个阶段。 一、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两片子叶长出第一片真叶显露为发育期,一般为7---9天。 二、幼苗期 从第一片真叶显露到显现大花蕾这段时间为幼苗期,在适宜温度下幼苗一般需要50天左右,寒冷季节需60—80天,高温季节需40天左右。 三、开花坐果期 这段时期需15---30天,早熟或高温栽培需时间短,反之则长。 番茄的主要栽培技术 番茄产量高,产品耐贮运,市场销售量大,近几年来,番茄在惠州地区的栽培得以较大发展,成为惠州蔬菜栽培种类之一。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番茄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24?26C,在5C以下的低温或40C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番茄将停止生长。 (二)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光照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大,抗性强;光照不足,就会造成徒长,开花少,落花落果等。 (三)水分:番茄是深根作物,既怕旱又怕涝,土壤排水要好,地下水位要低,水分必须均匀供给。 二、栽培技术 (一)播种育苗 1 、播种期:一般春播1月下旬?2月,秋播7?8月;夏植气温高,植 株生势弱,落花多,坐果难,病害严重,极易失败;冬植仅适宜我市南部平原或低海拔丘陵区,10月至11月上旬播种。 2、种子消毒:种子消毒是减少病害传播的有效措施。消毒时可用纱布将种子包起来,放入50温水中(温度保持不变)浸10分钟或放入10%磷酸钠溶液中浸20分钟

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30C温水中浸2?3小时,取出阴干。 3 、苗期管理: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而定,如冬植或早春育苗要重防寒, 应用小拱棚塑料膜覆盖;而夏、秋植育苗要重点防高温、暴雨,应用遮阳网搭棚覆盖。在育苗过程中,要适当追肥,一般结合浇水,淋施腐熟尿水或0. 1%?0 -2%的尿素水。同时,在苗期应用百菌清600倍液加乐果1000倍液喷2?3次。 (二)土壤准备及定植:番茄种植地应选择前作水稻或未种过茄科、花生、大豆、芝麻、萝卜等作物的地方。种植前施足基肥,每亩可用腐熟猪牛粪1 000公斤,过磷酸钙50?100公斤,混匀后均匀撒在畦面,并结合整地掺入土中。 起畦规格可采用 1 . 3?1 . 7米包沟,二行植,株距40?50厘米,双干整枝。早造阳光充足,可适当密植,亩植1500?2000株。或可采用单干,株距20?25 厘米,亩植约3000株。冬季番茄要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因追肥不便,特别强调要在整地起畦时一次施足基肥,并以迟效有机肥为主。其他措施基本与露地栽培一致。 (三)大田管理 1、施肥:番茄是陆续生长结果的蔬菜,除施足基肥外,还应有充分的追肥。 一般在定植生势恢复后(定植后1星期内)开始追肥,隔8?10天,结果前每次追肥,尿素用量每亩不要超过5公斤。待第1穗果膨大后,适当施重肥,到第2 、3穗果膨大时,要求更多营养,追肥要重,适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后期追肥以保证第4、5、6穗果实不断长大的需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番茄需用总追肥量为尿素50公斤,钾肥70公斤或复合肥100公斤加钾肥30公斤。 2、水分管理:做到深沟高畦种植,四周开好环田沟。浇水时,应以逐株浇灌为好,少采用满田灌水。若要灌水,应在傍晚进行,并以跑马水为宜,畦沟中停留1?2小时后即排干,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由于灌水极易引起青枯病传播,故应少米用。 3、培土与除草:培土是种番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一般需培土2?3次,并结合施肥除草进行。杂草可用培土覆盖,以减少拔草引起的伤根。 4、搭架与绑蔓:番茄长至30?40厘米高时,应插立支架后,再进行绑蔓。 5、整枝打顶疏花疏果:单干整枝只留一个主干,其他长出的侧枝全部除去;双干整枝则除保留主干外,再保留第1花序下第1叶腋抽出的侧枝,其他侧枝都去掉。 番茄由于结果多,若任期生长,则会出现果大小不均匀,次级品多,故应进行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每个枝条可留5?7个果。

一毛发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

一毛发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 全身的毛发数目尚无精确统计,但有人曾测定过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身体各部位毛发的密度不同,随性别、年龄、个体和种族等而异。一般头部最密,头顶部约为300根/cm2,后顶部约为200根/cm2,手背处则很少,只有15~20根/cm2,在前额和颊部毛发密度为躯干和四肢的4~6倍。一般认为毛囊的密度是先天性的,到成人期不能增添新的毛囊数。毛发的粗细不同,与性别、个体、部位和种族有关。男子一般比女子粗,有人测定过头发约在70~100μm之间。毛发的长度也不等,毳毛一般在5~6mm以下,超过10mm以上者很少;短毛如睫毛、眉毛、鼻毛等,一般长度也不超过10mm。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据文献记载最长的达3.2m。虽周期不同,但终会保持一定的量。每个毛囊会经过15-20 次的循环周期。所以头发得以茂盛浓密,假如这些生长期的头发受到遗传、老化、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或是因为压力导致内分泌失调,都可能使生长期缩短,相对使休止期增加。如此头发便容易脱落,容易导致头发稀疏或秃发的现象。 二、毛发的生成周期 1.毛发的生长周期包括三个阶段:毛发的营养来源于毛球底部的血液,由毛乳头进入。毛发的生长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休止期和衰退脱落期。 生长期: 毛发不是无限制的生长,也不是连续生长的。毛发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周期,人体的各部分毛发的生长各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人体大约有85% 的毛发处于生长期,每天0。3~0。4公厘,一个月大概是长出1公分。生长期毛发颜色深,毛干粗而有光泽;毛发的生长期可能长达两到六年。毛发每年约生长10cm,但其长度一般不会超过1米。眉毛、睫毛生长期为2个月,最长可延续到25年。男性2-5年,女性3-6年。 过渡期: 毛发在生长期完结之后,就进入了过渡期,过渡期一般仅持续一到两周。在过渡期中毛囊会收缩至正常长度的1/6。 休眠期: 在过渡期之后,一般会持续5-6周的休眠期。这段时期内毛发不会生长,但仍与毛囊相连,此时真皮乳头处于休眠状态。人体中大约有10-15%的毛发处于休眠期。休止期毛发细而干硬,色淡无光。,休止期为4—5个月,每天正常脱发不超过100根;但头发如果掉落后,不再自动生长或生长较慢,或有不正常情况导致毛囊受损时,就会使头发逐渐掉落稀疏。汗毛2—3个月换一次。 2.每根毛发的生长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受周围毛发的影响。只有处于生长周期的毛发才能有效地被去除。 四、黑色素 1.黑色素并非单一的化合物,它成分复杂,决定着皮肤和毛发的颜色。 2.黑色素是人类皮肤的保护伞,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我们的皮肤、毛发和眼睛不受紫外线的侵害 3.照射到我们皮肤表面的光线,包括可见光和红外线都会被黑色素或多或少地吸收。 4.经过日光照射之后,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一般需要3-8 天。 5.黑色素是激光/强光脱毛时凝固毛囊的主要靶组织。

紫花苜蓿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紫花苜蓿与土壤的相互影响 摘要: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紫花苜蓿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 紫花苜蓿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紫花苜蓿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紫花苜蓿为豆科类苜蓿属多年生草本紫花苜蓿根系发达,能极大疏松土壤底部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根系生有大量根瘤菌,并有大量的分泌物,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大提高。 关键字:土壤紫花苜蓿土壤养分影响 1.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直接被紫花苜蓿根系所吸收。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紫花苜蓿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水分过少时,紫花苜蓿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紫花苜蓿有害的还原物质。 (3)土壤空气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此时会抑制紫花苜蓿根系的呼吸,从而影响紫花苜蓿的生理功能。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几十至几百倍,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0.1%左右,其中一部分可扩散到近地面的大气中被紫花苜蓿叶子光合作用时吸收,一部分可直接被根系吸收。但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CO2的浓度常可达10~15%,这不利于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和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紫花苜蓿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紫花苜蓿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紫花苜蓿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 (4)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具有季节变化、日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白天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冬季、夜间相反。但土壤温度在35~100cm 以下无昼夜变化,30m以下无季节变化。土壤温度能直接影响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还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大多数作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 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 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四是肥料:肥料充足时,分蘖快而多,返之,慢而少。五是插秧深度:浅插对分蘖有利,分蘖早而多;插秧深,分蘖节位高,分蘖迟而少。 (二)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讲解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 苜蓿有些病害会造成幼苗死亡、产量降低或利用年限缩短,苜蓿是否会发生病害及病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受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生产管理水平的影响。其中,土壤排水不良是导致苜蓿发生病害最主要的原因。苜蓿一旦发生病害,很难找到有效的措施挽回损失,所以日常管理在于防止病害的发生,而不是发生后治愈病害。选择抗性品种是防止病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因而了解苜蓿常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对于种植苜蓿时选择针对性的抗病品种非常有益。 炭疽病 炭疽病容易在湿热条件下发生,可导致苜蓿减产25%甚至以上。感病的枝条会出现较大的卵圆形或棱形病斑,面积较大的病斑呈稻草黄色,边缘褐色(图1)。病斑面积可能逐步扩大,最后相连环茎一周,导致植株的1个或多个枝条枯死。感病的枝条可能迅速枯萎,看起来就像老年人的拐杖。死亡的枯枝散落在地里,颜色呈稻草黄至珍珠白。受感染的苜蓿根颈会变成蓝绿色,生成的新枝条很少,植株最终会死亡。许多苜蓿品种对炭疽病都有很好或至少中等抗性。

图1 感病植株的茎上有稻黄色的病斑图2感病植株(右)根颈呈蓝绿色 丝囊霉根腐病 丝囊霉根腐病是潮湿土壤中最主要的一种病害,幼苗感染这种病害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成株感染后会造成根部缓慢发生病害。受感染的幼苗子叶首先变成黄色,之后其它叶片逐渐枯黄,根部和茎部最初呈水泽状灰色,然后变成浅棕或深棕色。幼苗停止生长,但仍然直立。成株苜蓿感染丝囊霉根腐病后根量会减少,没有根瘤或者只有少量根瘤(图4)。 受感染植株与缺氮症状相似,越冬或刈割后再生缓慢。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既抗丝囊霉又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

图3感病幼苗,子叶发黄图4感染根系缺少侧根(从左侧数第2对和第4对 为感病植株) 丝囊霉根腐病分为1代和2代,大部分苜蓿品种对1代有抗性,但是2代会在一些地区发生,并且比1代更具破坏性。如果种了抗性品种,但仍感染了这种病害,那就选择抗2代丝囊霉根腐病的品种。 细菌性枯萎病 细菌性枯萎病在苜蓿种植后第二年、三年才开始表现,可能使种植了3到5年的苜蓿地密度严重降低。感染前期,植株变成黄绿色并零散分布在地里。感染严重的植株停止生长,同时茎秆纤弱、叶片小且扭曲变形。病株刈割后很容易发现。病株主根横切面呈现出一个黄褐色圆圈(图5),但目前大多数苜蓿品种都对这种病害具有抗性。 图5 主根横切面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褐色圆晕 褐斑病和叶斑病

培训服务期协议

员工培训服务期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劳动者): 所在部门:岗位: 经乙方本人申请或甲方推荐、委派,甲方同意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乙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乙方亦同意参加培训,并承诺认真学习、努力达成培训目标。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部分专项培训 第一条甲方同意乙方赴(地点)参加(培训机构)举行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期限为年月日至月日,共计天。 第二条甲方为乙方支付的培训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在培训期间的学费和往返甲方的交通(机票)费用等,其中学费为:¥元整,其他培训费用根据甲方相关规定报销。 第三条乙方参加培训期间视为正常工作时间,甲方按照乙方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 第四条乙方应自觉遵守培训机构的各项规定与要求。凡因违规违纪受到培训机构处分的,甲方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条乙方须在培训期限内参加完成全部培训课程,认真学习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相关专项知识,准时通过有关的培训考试或取得相

关证书,若未能按时通过有关的培训考试或取得相关证书,视为培训因乙方过错未能达到目的,则乙方应承担50%的培训费用,甲乙双方权利义务仍按原劳动合同履行。 第六条乙方需在培训期内定期(每隔日)与甲方沟通,汇报学习情况。 第七条乙方完成专业技术培训后,继续在甲方工作,服从甲方安排,胜任工作岗位(或职务),继续服务期限依照本协议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八条培训结束后,乙方应及时返回并向甲方报到。在乙方回甲方一周内,须提交培训费用(本协议第二条指定范围)发票凭证复印件、培训课件资料、培训证书复印件及《培训总结》给甲方人力资源部存档。 第二部分服务期 第九条乙方应当在甲方至少服务个月。乙方的服务期限从专业技术培训结束后回甲方起开始计算,即年月日至年月日。 若该服务期大于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应续订劳动合同。 第三部分违约责任 第十条乙方在规定的服务期限内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视为违反服务期约定: (一)本人辞职或自动离职的;

番茄病害图谱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图片简介: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叶片发病出现深 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 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 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 图片简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V字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 时病斑呈灰白色。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 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茎发病后初 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真菌;茄子;气流传播;雨水传 播;农事传播;伤口侵入

番茄顶裂果 图片简介: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

植过早尤其严重。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番茄 番茄病毒病(苜蓿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苜蓿型;

番茄病毒病(花叶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花叶型表现为叶色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花少果小 而劣,严重减产。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花叶型;

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蕨叶型表现为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上卷,结果少而小。

员工培训及服务期协议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员工培训及服务期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 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甲方(企业): 乙方(员工): 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乙方的技术及业务水平,由乙方白愿申请,并经甲方研究,决定派遣乙方接受培训。 二、培训时间:白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培训地点: 四、培训内容:详见附件〈〈培训提纲》。 五、培训费用:培训费用由甲方支付,包括但不仅限于甲方支付给培训方的培训费、甲方购买培训所用的各种资料费、乙方赴培训地的交通费、住宿费等甲方为乙方培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 六、乙方在培训期间所享有的权利: (一)、以乙方在公司任职工作时的薪资报酬为标准,由甲方支付给乙方工资; (二)、其他待遇: 1. 由甲方支付费用提供住宿,住宿于; 2 . 乙方在培训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由甲乙双方协商后依法解决。 七、乙方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在培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培训的作息时间和各项规章制度。 2、乙方在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书面培训总结,经培训相关主管评审后交其培训领队审核,并于培训结束到公司报到日交公司行政财务部。 3、乙方培训结束后,必须服从甲方今后对其的工作安排。 4、乙方接受培训后,需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工作实践,为甲方创

造相关效益。 5、乙方培训结束后,应按照甲方要求承担公司内部相应的培训工作。 6、乙方在培训结束后不得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协议(乙方培训 结束后在甲方的服务期限不少于年,本协议约定的服务期限长于 双方劳动协议中约定的期限的,乙方仍应当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服务期限履行劳动协议,劳动协议的其他约定不变。)。否则,乙方必须赔偿甲方出资的所有培训费用,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元。 乙方未达到本协议约定工作年限的,须按以下标准向甲方承担违约金: 1、乙方的服务期限未满半年离职,按照甲方支付培训费用85%标准承担违约金; 2、乙方的服务期限满半年不满一年离职,按照甲方支付培训费用70%标准承担违约金; 3、乙方的服务期限满一年不满一年半离职,按照甲方支付培训费用55%标准承担违约金; 4、乙方的服务期限满一年半不满二年离职,按照甲方支付培训费用40%标准承担违约金; 5、乙方在的服务期限满二年不满二年半离职,按照甲方支付培训费用25% 标准承担违约金; 6、乙方的服务期限满二年半不满三年离职,按照甲方支付培训费用15%标准承担违约金; 7、乙方如果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必须赔偿甲方出资的所有培训费用: (1)乙方严重违反甲方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

番茄的生长周期完整版

番茄的生长周期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番茄的生长发育周期 从种子播种、萌动到第一穗果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期为生长发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4个阶段。 一、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两片子叶长出第一片真叶显露为发育期,一般为7---9天。 二、幼苗期 从第一片真叶显露到显现大花蕾这段时间为幼苗期,在适宜温度下幼苗一般需要50天左右,寒冷季节需60—80天,高温季节需40天左右。 三、开花坐果期 这段时期需15---30天,早熟或高温栽培需时间短,反之则长。 番茄的主要栽培技术 番茄产量高,产品耐贮运,市场销售量大,近几年来,番茄在惠州地区的栽培得以较大发展,成为惠州蔬菜栽培种类之一。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番茄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24~26℃,在5℃以下的低温或4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番茄将停止生长。 (二)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光照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大,抗性强;光照不足,就会造成徒长,开花少,落花落果等。 (三)水分:番茄是深根作物,既怕旱又怕涝,土壤排水要好,地下水位要低,水分必须均匀供给。 二﹑栽培技术

(一)播种育苗 1﹑播种期:一般春播1月下旬~2月,秋播7~8月;夏植气温高,植株生势弱,落花多,坐果难,病害严重,极易失败;冬植仅适宜我市南部平原或低海拔丘陵区,10月至1 1月上旬播种。 2﹑种子消毒:种子消毒是减少病害传播的有效措施。消毒时可用纱布将种子包起来,放入50温水中(温度保持不变)浸10分钟或放入10%磷酸钠溶液中浸2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30℃温水中浸2~3小时,取出阴干。 3﹑苗期管理: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而定,如冬植或早春育苗要重防寒,应用小拱棚塑料膜覆盖;而夏﹑秋植育苗要重点防高温﹑暴雨,应用遮阳网搭棚覆盖。在育苗过程中,要适当追肥,一般结合浇水,淋施腐熟尿水或0﹒1﹪~0﹒2﹪的尿素水。同时,在苗期应用百菌清600倍液加乐果1000倍液喷2~3次。 (二)土壤准备及定植:番茄种植地应选择前作水稻或未种过茄科﹑花生﹑大豆﹑芝麻﹑萝卜等作物的地方。种植前施足基肥,每亩可用腐熟猪牛粪1000公斤,过磷酸钙50~10 0公斤,混匀后均匀撒在畦面,并结合整地掺入土中。起畦规格可采用 1﹒3~1﹒7米包沟,二行植,株距40~50厘米,双干整枝。早造阳光充足,可适当密植,亩植1500~20 00株。或可采用单干,株距20~25厘米,亩植约3000株。冬季番茄要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因追肥不便,特别强调要在整地起畦时一次施足基肥,并以迟效有机肥为主。其他措施基本与露地栽培一致。 (三)大田管理 1、施肥:番茄是陆续生长结果的蔬菜,除施足基肥外,还应有充分的追肥。一般在定植生势恢复后(定植后1星期内)开始追肥,隔8~10天,结果前每次追肥,尿素用量每亩不要超过5公斤。待第1穗果膨大后,适当施重肥,到第2﹑3穗果膨大时,要求更多营养,追肥要重,适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后期追肥以保证第4﹑5﹑6穗果实不断长大的需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番茄需用总追肥量为尿素50公斤,钾肥70公斤或复合肥100公斤加钾肥30公斤。

紫花苜蓿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 at Prod Res D ev 2009,21:3462353,238 文章编号:100126880(2009)022*******      收稿日期:2007212225 接受日期:20082012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6B08);农业公益性 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2022);农业部948计划项目(20062G38) 3通讯作者Tel:86210262731199;E 2mail:lgzhou@cau .edu .cn 紫花苜蓿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 王蓟花1,周立刚 13 ,韩建国2,玉 柱 2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 摘 要:紫花苜蓿(M edicago sativa L inn .)为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一种牧草植物,含有黄酮、三萜、生物碱、香豆素、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降低胆固醇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部分活性成分已开发成产品。本文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紫花苜蓿;黄酮;三萜;香豆素;抗菌;抗氧化中图分类号:Q946.8;R285;S541 文献标识码:A B i oacti v ity and Utili za ti on of A lfa lfa Chem i ca l Con stituen ts WANG J i 2hua 1,ZHOU L i 2gang 13,HAN J ian 2guo 2,Y U Zhu 2 1College of A grono m y and B iotechnology,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B eijing 100193,China; 2 College of A ni m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B 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A lfalfa (M edicago sativa L inn .)is a f orage cr op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The maj or che m ical constituents are flavonoids,triter penoid saponins,alkal oids,cou marins,p r 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which showed a variety of bi o 2l 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 m icr obial,anti oxidant,i m muno 2modulat ory,cholester ol 2l owering effects .Some bi oactive con 2stituents have been devel oped as commercial p r oducts .Advances on che m istry,bi oactivity as well as devel opment and u 2tilizati on of alfalfa constituents were briefly revie wed . Key words:M edicago sativa L.;flavonoid;triter penoid;cou marin;anti m icr obial;anti oxidant 紫花苜蓿(M ed icago sativa L inn .)为豆科(Legu 2 m inosae )蝶形花亚科(Faboideae )苜蓿属植物[1] ,因其产草量高、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 点而被称为“牧草之王”[2] 。紫花苜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同时在抗旱、抗风沙、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环境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2] 。紫花苜蓿含有黄酮、三萜皂苷、生物碱、香豆素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3,4],在抗血栓、镇痛、消炎、抗氧化、抗菌、抗虫、化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5,6] 。苜蓿在民间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肺热咳嗽、黄疸、膀胱结石等症[7] 。本文对紫花苜蓿的黄酮、萜类、生物碱、苜蓿蛋白和多糖等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了解紫花苜蓿活性成分,高效利用苜蓿资源,开发新产品。 1 化学成分 紫花苜蓿次生代谢成分主要有:黄酮、三萜、生 物碱和香豆素。大分子化合物主要为苜蓿蛋白和多糖。1.1 黄酮(1~28) 已报道的苜蓿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类(1~21,图1)、异黄烷类(22~24,图2)、medicar p in 类化合物(25~28,图3)。化合物1~11的黄酮苷元为4′,5,72三羟基黄酮(或芹菜配基)(ap igenin ),化合物12的苷元为3′,4′,5,72四羟基黄酮(luteolin ),化合物13~18的苷元为4′,5,72三羟基23′,5′2二甲氧基黄酮(或麦黄酮)(tricin ),化合物19~21的苷元为4′,5,72三羟基23′2甲氧基黄酮(chrys oeri ol )。1.2 三萜(29~59)紫花苜蓿中三萜成分主要为齐墩果烷型(oleanane )五环三萜及其配糖体。3位为β构型的羟基或苷化,28位多连羧基并苷化,23、24位常羟基化或羧基化,其中包含的糖有葡萄糖、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芹菜糖、半乳糖等。根据苷元类型又可将苜蓿三萜化合物细分为苜蓿酸型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