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B129-2004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B129-2004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B129-2004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材料 (1)

4 下料 (3)

5 装配 (7)

6 焊接 (8)

7 焊接结构件的公差 (10)

8 焊缝质量 (11)

9 焊接结构件的加工余量 (20)

10 检验 (20)

11 安装 (21)

12 图样标注 (21)

13 清理 (21)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标准

DB129—2002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代替DB129—9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件的下料、成形、装配、焊接、热处理、焊缝质量、焊缝质量检测的一般要求及焊接件尺寸和形位公差。

本标准适用于非压力容器焊接结构件的制造与检查。也可作为设计焊接结构的参考。

注:压力容器的制造按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2649—1989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GB/T 2650—198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 2651—198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2—1989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19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B/T 2654—1989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

GB/T 2655—1989 焊接接头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

GB/T 2656—1981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

GB/T 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JB/T 3223—19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DB130—1996 剪切件与气割件的尺寸偏差

DB344—1996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DB345—1996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DB 443—1996 焊缝符号表示法

DB1143—1996 产品零部件和装配场地清洁度规范

3 材料

3.1 用于制造焊接结构件的原材料(包括钢板、钢管、型材、有色金属和铸、锻件),其型号、规格、尺寸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图样要求,若不符合时,应按厂材料代用制度代用。

3.2 用于制造焊接结构件的原材料和焊接材料,进厂时须按照“原材料入厂验收规则”验收合格后方准入库和使用。

3.3 焊接结构件用钢材表面不得有深度超过0.5mm的明显锈蚀,如有超标锈蚀,可经设计和工艺同意后用于次要部件。

3.4 新钢种使用前,均须进行焊接性能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碳当量计算公式如下:

a:国际焊接学会推荐:

Ce=C+Mn/6+(Cr+Mo+V)/5+(Ni+Cu)/15 (%)

b:合金成份为C≤0.5%,Mn≤1.6%,Ni≤3.5%,Mo≤0.6%,Cu≤1%的合金钢碳当量公式推荐为:

Ce=C+Mn/6+(Cr+V)/5+Ni/15+(Mo+Si)/4+Cu/13+P/2 (%)

3.5 焊条的管理、使用应符合JB/T 3223的规定。

3.6 焊接材料应根据母材牌号、强度等级、所焊接头的截面型式及刚度大小进行选择。表1供选用时参考。

4 下料

4.1 钢材的初步矫正

4.1.1 各种钢材在划线前,其公差不符合本标准规定者,均需矫正以达到要求的公差。

4.1.2 钢材的局部平面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否则需经矫正后方能使用。

4.1.3 型钢在划线前各种变形超过下列规定时,须经过矫正后才可划线:局部平面度及直线度,在每米长度内不超过2mm。在其全长内不超过表3的规定。

4.1.4 矫正后的钢板与型钢不得有明显的伤痕与锤痕,对常用钢材处于外露表面的伤痕深度不大于0.5mm,处于隐蔽位置伤痕深度不大于0.8 mm,待加工表面不影响精加工的伤痕可允许存在;蜗壳等重要零部件采用高强钢板时应严格控制,不允许存在表面伤痕。

4.2 划线与制作要求

气割的零件要考虑割缝的宽度,该宽度根据钢板厚度而定,见表4。

4.2.1 样板轮廓尺寸偏差应在±1mm范围内,样板上应标出工作号、图号及坡口型式,必要时可加辅助符号。

4.2.2 带有坡口的零件,应在划线时(或在样板上)标出坡口的形式与方位。

4.2.3 凡图样标注需加工或刨边的零件,每边应留5~10 mm的加工余量(有色金属加工余量每边应留10~15 mm)。

4.2.4 需由多块拼焊的零件,如图样未特殊规定拼接位置时,可按合理套裁原则拼接,但要尽量避免拼焊缝十字交叉(至少应错开100 mm),并避免拼焊缝与其它零件重迭,结构需要除外。凡直径小于600 mm的法兰原则上不拼焊,应整圆下料。

4.2.5 凡需在成型后再气割或钻孔的零件,应在划线时划出位置,并打上切割洋冲眼,该类孔在割后必须进行修磨。

4.2.6 对于三层以上的焊接件,为补偿焊接后整个工件的收缩,应按工艺规定将每层面零件增高。为避免各层之间零件高低参差不齐,要求成批下料再剪成或割成单件。对于大型水发机座各层环板,拼焊时应留余量在装配时修割。

4.3 剪床下料

4.3.1 按目前的设备状况,剪床下料厚度适用于钢材在25mm以下,有色金属在40mm以下,

厚度超过此范围的零件及宽度过窄,在剪切后容易扭曲的零件,应避免用剪床下料,属设计对下料方法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应在图样上注明。

4.3.2 剪切面不需加工的零件,剪切面的倾斜度不应超过被剪切零件厚度的1/10,剪切后剪切面上的毛刺应清除。

4.3.3 剪切后的压痕深度不得超过被剪切零件厚度的1/10,且不大于1mm。

4.3.4 剪切件尺寸允许偏差见表5。

4.4 气割下料

4.4.1 由多块拼焊的零件,若难以保证在拼焊后其上的孔或缺口位置的准确性,应在拼焊后再行气割出。

4.4.2 要求在焊件装配过程中配割轮廓的零件(如发电机机座环板等),应在单件气割时留有配割余量。

4.4.3 单件图中有加工符号的孔,凡孔径大于板厚,且加工尺寸直径大于75mm的孔,下料时需预先割出(留出加工余量单边5 10mm)。

4.4.4 气割表面应清除氧化渣,并检查是否存在重皮等缺陷,必要时应进行修磨。

4.4.5 气割件质量标准见DB130《剪切件与气割件尺寸偏差》。

4.5 成型与弯曲

4.5.1 钢材冷弯成型时,弯曲半径应满足下列要求。

4.5.1.1 钢板R/2.5δ

R?弯曲内半径δ?钢板厚度

4.5.1.2 工字钢:R/25H (弯曲为高度方向时)

或:R/25B (弯曲为翼缘方向时)

H?工字钢高B?工字钢翼缘宽

4.5.1.3 槽钢:R/45B或R/25H(随弯曲方向而定)

H?槽钢高B?槽钢腿宽

4.5.1.4 角钢:R/45B

B?角钢边宽(对于不等边角钢随弯曲方向而定)。

4.5.1.5 钢板成形的筒形件,如果压制成形,在下料时,单边应留1.5 2倍钢板厚度的余量;滚制成形,当弯曲半径≥1500mm,钢板宽度≤2500 mm且板厚≤30 mm时,成形前应预先用油压机压头,下料时可不留余量,否则,每边应留100~150 mm,成形后割除。

4.5.2 钢材的加热成型

4.5.2.1 对于碳素钢与普通低合金钢工件当弯曲半径小于4.5.1规定数值或有特殊要求时(如风扇叶片)应加热成型,加热温度900 C ~1100 C ,成型终止温度不低于700 C 。

4.5.2.2 对于调质钢及特种类别钢材一般不得热弯成型;如果不得已必须加热,应严格遵守加热规范。

4.5.3 整圆成型的筒体尺寸允差见表6。

4.5.4 筒体与筒体、筒体与端盖以及筒体本身的接缝错边量(e )不得大于厚度的10%,且不得超过2mm(见图1、图2)。

4.5.5 管子的弯曲成型,应装砂热弯,加热温度在800°C ~1000°C ,弯曲过程中温度不得低于700°C ,冷弯一般在专用的弯管机上进行。管子弯形后按DB1143要求进行清理。 4.5.6 管子的弯曲半径(R )一般应大于管子外径(d 外)的2.5~3倍(图3)。对于d 外≤60通=d 内30.8。

图3 R /(2.5~3)d 外

厚壁管取小值,薄壁管取大值

4.5.7 管子的弯曲半径允差、圆度允差及允许的波纹深度符合表7的规定。

4.5.8成型后的工件翘角一般不超过2mm,局部不超过5mm(工件长度的10%)。

5 装配

5.1 装配前各零件(包括铸、锻件)应经上序检查合格。

5.2 由多块拼焊的零件,须在投入组装前拼焊并校平合格。拼焊零件的校平标准:用1m长平尺检查局部波浪度,板厚小于20mm时为1.5mm;板厚大于或等于20mm时为1mm。整个零件与平台的间隙最大处不得大于3mm(焊后需加工者除外)。

5.3 对接接头的装配错口量最大允许值:板厚小于16mm时为1mm,板厚大于或等于16mm 时为2mm。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强制措施如加压、打楔子、焊螺丝拉板等方法减小错口。5.4 对接环焊缝形成的棱角度E≤0.1δ+2mm,且不大于5mm(δ为钢板厚度)。

5.5 装配间隙一般不大于2mm,局部可为3mm,但不超过总长的10%,超过此值时,应采取堆焊及修磨措施保证间隙。

5.6 为减小焊接变形,应在容易发生变形部位焊上拉筋或支撑。对于平度要求较高的焊接件,应尽可能采取两瓣或两件背对组合,组合时在两个相贴零件间每隔300mm左右焊上一块搭板。该搭板的尺寸取决于两个相贴零件的厚度值,搭板长度等于两相贴零件的厚度,宽为高的1/2,厚为12mm以上。如两相贴的零件较薄难以在内外轮廓上焊搭板,此时可将搭板由径向竖立相接改为切向相贴,连接焊缝焊在上下接端。

5.7 装配点固焊缝应由合格电焊工焊接,且所用焊条应与正式焊接所用焊条一致,要注意仰向点固焊的质量,以保证工件翻转时不发生意外。点固焊缝不得大于该处图样标注的焊缝尺寸,

点固焊缝长一般为10~80mm,点固焊缝如有裂纹或密集气孔,应清除重焊,要求预热焊接的钢材应预热点焊。

5.8 装配时要注意是否有预先组焊项目,边装边焊项目。分瓣部件在合缝处打上字头编号,并作标记。

6 焊接

6.1 一般要求

6.1.1 各类焊工应经培训具有本工种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上岗,对焊工资格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或焊接方法,焊工必须持有效合格证,严格按工艺规定从事合格项目的焊接工作。

6.1.2 焊接前对焊缝区及两侧(离焊缝区边缘不小于10mm的范围)表面应清除铁锈、铁渣、油垢、油漆等影响焊缝质量的异物。

6.1.3 露天作业时,如遇下雨、下雪、大雾、大风等情况,不得进行焊接。

6.2 焊前预热

焊前预热温度由构件材质、厚度、尺寸、接头型式和刚性大小等因素综合决定。

6.2.1 低碳钢焊接件一般可在自然温度下进行焊接,但为避免焊接过程产生裂纹及脆性断裂,对大厚度、大刚性的重要焊接件,应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

6.2.2 普通低合金钢、马氏体不锈钢制造的焊接件,一般厚度在30~40mm以上都应考虑预热焊接。不同材质的预热温度见表1。

6.3 拼焊料焊缝

6.3.1 由于受钢材供货尺寸限制或合理套裁而采用拼接料时,焊缝应采用全焊透接头。如不需全焊透时,应在图样上注明。

6.3.2 图样未标注“不许拼料”字样时,可根据正常供料情况进行拼料,接缝位置应满足4.2.4条的规定。

6.3.3 焊工应采用对称焊、退步焊、多道焊、勤翻身等措施以控制拼接料后的变形。

6.4 焊接顺序

6.4.1 应按工艺规程规定的顺序及措施进行焊接,否则,按如下顺序或原则焊接。

6.4.1.1 在各部位搭焊牢固的前提下进行焊接,一般应先焊筋板焊缝,以增强结构刚度,保证主要零件装配位置的稳定性。若筒类件既有纵缝又有环缝,应先焊纵缝后焊环缝。

6.4.1.2 整体装配后无法施焊的焊缝,应在装配过程中及时予以焊接、清理与检查。

6.4.1.3 先焊立缝,后焊水平焊缝,焊缝长度大于1000mm应采用分段退步焊。

6.4.1.4 多人施焊时,可采用里外对称、左右对称法施焊,并注意焊量均匀。

6.4.2 双面角焊的拐角位置(立板厚度方向)应用角焊封焊,焊角尺寸同两侧角焊,如端面平齐,应清理10mm深再封焊平。

6.5 清根焊接的范围

6.5.1 图样标注清根的焊缝和图样要求超声波、射线探伤或全熔透的焊缝。

6.5.2 焊后要加工到的各焊缝端部要用气刨清理至超过加工线10mm以上的深度,然后封焊。

6.6 焊接件的焊后热处理

6.6.1 热处理的种类应在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中规定。

6.6.2 图样中要求去应力退火(以下简称退火)的焊接件,除技术条件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在整体焊完后进行,因工艺需要的中间退火不能替代最终的热处理。

6.6.3 有密闭内腔的焊件,在热处理之前,应留下一段焊缝不焊或钻直径为10mm的孔使内腔与外部相通,热处理后再焊。

6.6.4 对已退火的焊件,若需返修焊补,焊补量超过该焊件总焊量的10%者需重新退火,特殊

情况可由工艺采取其它减小残余应力措施。

6.6.5 在退火过程容易产生变形的焊件或分瓣退火件,应在装炉前焊牢拉筋和支撑,并用耐火砖垫实。

6.6.6 同炉退火件截面不能相差过于悬殊,薄板部分应避开喷火口,以免产生变形和过烧。6.6.7 热处理必须按专用的或通用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并要求严格按工艺控制升温、保温、降温、出炉等过程。保存热处理曲线,作好记录以备查。

6.7 焊件清理

6.7.1 焊件不论退火与否,均需对非加工面进行喷丸处理或酸洗处理(除非图样另有要求)。6.7.2 焊接件上所焊的支撑、搭板与拉筋等,除运输及下序吊装需保留者外,其它均应彻底清除。清理后沟槽深度若超过0.5mm,需补焊磨平。

6.7.3 焊缝的飞溅应彻底清除(下序为金加工或铲磨的可不清除),空间位置狭窄的部位,应在装焊过程中随焊随清。

6.8 焊接接头的一般要求

6.8.1 T

①②④

①单面V形接头②K形接头

图4

角焊缝加强量u,图样上标注该尺寸时按图样尺寸要求施焊,如果图样没有标注尺寸,此

时对单面V u=0.3S,对K u=0.25S(S为坡口深度)。

6.8.2 需双面焊接的接头,如一侧处于不利于施焊的狭小位置,应采用单边V

接头型式(见图4接头①、③)。

6.8.3 重要件内腔(油箱、机座等),为防止喷丸处理时钢丸嵌入内腔接头缝隙,须采用连续焊。焊接件的封闭腔一般不进行喷丸和涂漆。如果必须对封闭腔进行涂漆,就必须考虑如何除锈处理。为此,图样需作标注。

6.8.4 由低碳钢及бs≤392MPa的普通低合金钢组成的焊接件允许用火焰矫正,如果不允许,必须标注。

6.8.5 铸件及锻件需焊接,坡口及其附近60~100mm范围内需经检验,不得存在超标疏松、夹渣、裂纹等缺陷。当焊缝需探伤时,上述范围内的质量不得低于焊缝的要求,对此,焊前毛

坯图上需标注清楚。

6.8.6 铸件及锻件上需焊后加工的表面,焊前必须粗加工至

并留有设计所规定的焊后加工余量。

6.8.7 焊接件在焊后的非加工面不准涂漆的部位应在图样的该处标注“不准涂漆”或“不准喷丸涂漆”等标记。

6.8.8 要求探伤的焊缝原则上在热处理前、后进行两次,并以热处理后最终探伤为准。设计图样中应明确探伤方法、要求级别和采用标准,并经质检部会签。 6.8.9 钝边厚度P ≤2mm 适用于全焊透,如不需要全焊透,可适当改变焊缝高度和钝边厚度(具体尺寸由设计确定)。

7 焊接结构件的公差

7.1 长度尺寸公差

表8所列为焊接结构件未注长度尺寸和形位公差。

7.2 角度偏差

角度偏差见表9,当图样未注明时,按D 级考核执行。角度偏差的公称尺寸以短边为基准边,其长度从图样标明的基准点算起,见图5至图9。

为了便于测量,表9给出了角度公差对应的正切值。

角度公差必须包含在长度尺寸公差之内(即在直角坐标系中测量),因此,工件在最大和最小尺寸时不允许出现角度偏差。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8 焊接质量

焊接质量评定级别及选用。各种形式焊缝质量的评定级别见表10。

根据焊缝的内部和外部缺陷程度,表11规定了对接焊缝、角焊缝质量和其他焊缝的评定等级。

表11为设计人员便于选取评定级别用。

表12、表13是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外部质量要求及评定级别的说明,也是检查焊缝的标准。 8.1 形式不同,可以要求焊缝全焊透,但图样上的有关焊缝必须标注“ ”,如果图样上没有标注,也未标明清根即视为非全焊透焊缝,允许坡口根部最大4mm 未焊透。例如:图样上坡口深度尺寸为20mm ,则焊缝深度允许最小16mm 。 8.2 表11中规定的百分数为焊缝探伤长度的比率,焊缝探伤长度百分数需在图样中标注。 8.3 无损探伤方法必须在图样上标注,并且注明探伤标准及探伤等级。 8.4 未注明的焊缝质量评定等级可填在表14中。 8.5 图样上的焊缝标注必须给出焊角尺寸Z 值。

8.6 所有焊缝高低、宽窄应均匀并平缓过渡,不得有突变。

8.7 焊缝内部质量,可通过中间焊道的检查或最终无损探伤检测控制。

8.8 如图样中的焊缝外观质量要求超过本标准的规定,应在图样中作出明确标注和说明。

C —C

DB129—2002

DB129—2002

焊接国家标准总汇

焊接国家标准总汇 标准号标准名称 焊接基础通用标准 GB/T3375--94 焊接术语 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5185--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GB12212--90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GB4656--84 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 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12467.1—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GB/Tl2468.2--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 GB/Tl2468.3--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 GB/Tl2468.4--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 GB/T1246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l0854--90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 焊接材料标准 焊条 GB/T5117--1995 碳钢焊条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 GB984--85 堆焊焊条 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 GB3669--83 铝及铝合金焊条 GBl0044--88 铸铁焊条及焊丝 GB/T13814—92 镍及镍合金焊条 GB895--86 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 JB/T6964—93 特细碳钢焊条 JB/T8423—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3429--82 碳素焊条钢盘条 JB/DQ7388--88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89--88 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90--88 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T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焊丝 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 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8110--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l0045--88 碳钢药芯焊丝 GB9460--83 铜及铜合金焊丝 GBl0858--89 铝及铝合金焊丝 GB4242--84 焊接用不锈钢丝

PCB板焊接工艺流程

PCB板焊接工艺(通用标准) 1.PCB板焊接的工艺流程 1.1PCB板焊接工艺流程介绍 PCB板焊接过程中需手工插件、手工焊接、修理和检验。 1.2PCB板焊接的工艺流程 按清单归类元器件—插件—焊接—剪脚—检查—修整。 2.PCB板焊接的工艺要求 2.1元器件加工处理的工艺要求 2.1.1元器件在插装之前,必须对元器件的可焊接性进行处理,若可焊性差的要先对元器件 引脚镀锡。 2.1.2元器件引脚整形后,其引脚间距要求与PCB板对应的焊盘孔间距一致。 2.1.3元器件引脚加工的形状应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和焊接后的机械强度。 2.2元器件在PCB板插装的工艺要求 2.2.1元器件在PCB板插装的顺序是先低后高,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 器件后特殊元器件,且上道工序安装后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 2.2.2元器件插装后,其标志应向着易于认读的方向,并尽可能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 2.2.3有极性的元器件极性应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安装,不能错装。 2.2.4元器件在PCB板上的插装应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 排列;不允许一边高,一边低;也不允许引脚一边长,一边短。 2.3PCB板焊点的工艺要求 2.3.1焊点的机械强度要足够 2.3.2焊接可靠,保证导电性能 2.3.3焊点表面要光滑、清洁 3.PCB板焊接过程的静电防护 3.1静电防护原理 3.1.1对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要防止静电积累,采取措施使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1.2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累应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 3.2静电防护方法 3.2.1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 埋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 3.2.2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用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产品焊接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造纸机械、矿山机械、环保设备及其它产品焊接件的制造和检验。若本标准规定与图纸要求相矛盾时,应以图纸要求为准。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和不锈钢材料,采用手工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及氩弧焊方法制造的焊接件。 2.技术要求 材料 用于制造焊接结构件的原材料(板材、型材等)的牌号、规格、尺寸应符合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若不符时,应按公司内材料代用制度办理材料代用。 用于焊接件的材料(钢板、型钢、铸钢、焊条、焊丝等)购进时,应有质量证明书,并按材料标准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准入库使用。 对无牌号、无质证书的原材料和焊材,必须进行检验和鉴定。其成份和性能符合要求时方准使用。 钢板的初步矫正 各种钢材在划线前,不能有较大的变形,其形状公差不得超出下列规定: a.钢板的平面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 b.型材的直线度和垂直度公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

c.歪扭不超过表2的规定,当超过规定,本公司无法矫正时,经检验部门同意,可用于 次要结构。 钢材的矫正。可用机械矫正和火焰矫正,或在平台上锤击。矫正后的钢材,不得有明显的伤痕,其伤痕深度,钢板一般≤0.5mm,型钢≤1mm。 不锈钢材料不准用铁锤直接锤击(可垫一铜块锤击或用木锤锤击) 号料划线前的准备 划线或样板的制作,需考虑结构在焊接时所产生的收缩量,收缩量的大小,按工艺要求规定。如工艺文件没有规定时,一般箱型或工字型结构或类似箱型划工字型结构,纵向焊缝收缩量⊿L按下式计算 ⊿L=1/1000L=0.5n (L:焊件纵向焊缝总长mm;n:筋、隔板数量) 横向焊缝的收缩量⊿B按下式计算 ⊿B=1/1000B (B:焊件横向焊缝总长mm) 焊接结构件的装配间隙,在制作样板时应予以考虑。其间隙在图纸和工艺文件没有要求时,一般为1-2mm。 样板的外围尺寸偏差,应在-0.5~-1.0范围内。 样板需经检验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号料 对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可直接在钢材上按图进行划线,但必须根据工艺规定留出焊接收缩量。工艺无规定时,按2.3.1条规定生产。 划线时,应留出机械加工余量,余量多少由工艺文件规定。 下料 钢材可采用机械剪切、气割。等离子切割。零件切割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机械切割的板材(剪板)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3规定:等离子切割的板材,型材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4规定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为统一普通钢结构焊接件在工厂全过程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2.范围 如顾客未对焊接件产品的加工及检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含规范和图纸)、或已给出的规定不全时,在技术文件编制、加工制作、性能试验、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贮存和检验等环节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 3.一般要求 3.1焊接件的制造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 3.2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 3.2.1用于焊接件材料的钢号、规格、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3.2.2用于焊接件的材料(钢板型钢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等),进厂时应按照材料标准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3.2.3对于无牌号和无合格证书的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须进行检验和鉴定,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3.2.4原材料下料前的形状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否则应予以矫正或另作他用(矫正可下料前校正,也可下料后校正),使之达到要求。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留有明显的损伤。 3.3焊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形位公差 3.3.1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 手工气割的板材、型钢(角钢、工字钢、槽钢)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3.2.2零件形位公差 3.2.2.1板材零件表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2规定,直线度应在被测面的全长上测量。 表2 mm

3.2.2.2型材零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歪扭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 mm

3.2.2.3板材与型材零件切割边棱对表面垂直度,不得大于表5规定。 图1 L—边棱长度;t—直线度 3.2.2.4板材零件边棱之间的垂直度与平行度,不得大于相应尺寸的公差之半(见图 2)。 t≤Δ 图2 3.2.2.5型材零件切割断面对其表面的垂直度以及型材零件切割断面的平行度,不得大于型材零件切割断面之间的尺寸公差之半(见图3)。 图3 3.2.2.6弯曲成型的筒体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圆角和弯角,(≥5mm钢板)应符合表6规定。

焊接工艺规范与操作规程完整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3.焊接通用规范 3.1焊接设备 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 手工电弧焊选用ZX3-400型、BX1-500型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 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 3.2 焊接材料 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 /T5118)的规定。 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标准号QB 除尘器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试用版) 2007- - 发布2007- - 实施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本标准规定了电除尘器焊接件引用标准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美国标准和从原材料进厂验收及各种加工方法的技术要求,直至产品出厂的各种规定。进一步规定了《钢结构的拼接规定》、《底梁、立柱、大梁的技术要求》、《板类零件和钢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具体要求。 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及时同技术部取得联系,有利于修订校准,使标准更加完善,符合本公司的生产发展和需求。 本标准由技术部崔玉婵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部崔玉婵、张长斌起草。 本标准由批准实施。 本标准的解释权在技术部。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除尘器产品中焊接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的焊接件。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制造的钢结构件,如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的支撑钢结构的梁、柱、撑;进口喇叭、出口喇叭、灰斗、披屋顶、侧墙、框架等。 2. 引用标准 GB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986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1804 公差与配合 GB2550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的方法 GB255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的方法 GB2652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的方法 GB2653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B2654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 GB9448 焊接与切割安全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B5908-97 电除尘器主要件抽样检验及包装运输贮存规范 JB5910-97 电除尘器技术条件 JB/T5906-1997 电除尘器阳极板 JB/T5913-1997 电除尘器阴极线 JB/T5911-1997 电除尘器焊接件技术要求 AWS D1.1-2000 钢结构焊接规范 3. 技术要求 3.1焊接件的制造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 3.2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 3.2.1用于焊接件材料的钢号、规格、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3.2.2用于焊接件的材料(钢板型钢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等),进厂时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2019)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中采用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富氩气体保护焊及自动焊焊接的零部件。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无特殊要求的焊接件。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T 986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T 2649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GB/T 2650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 265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2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实验方法 GB/T 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等 GB/T 5117 碳钢焊条 GB/T 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T 8110 气体保护焊丝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JG/T 5082.1 建筑机械与设备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3 一般要求 3.1焊接结构件的制造应符合设计、工艺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 3.2焊接生产过程对环境温度的规定: 3.2.1零件和成品矫正时,不应低于下列温度: 3.2.1.1低碳钢材质:-20℃; 3.2.1.2低合金结构钢材质:-15℃。 3.2.2一般焊接件允许施焊温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3焊接件在低温条件下(如表1所列)焊接时,钢材表面应进行预热,必须保证预热 区宽度大于被焊板材厚度的4倍,且每侧预热宽度不得小于100mm,必须保证加热到100~ 200℃后才能施焊。如果用火焰预热时,焰芯距板面距离应大于50mm。 3.2.4在常温条件下,对刚性大、可焊性差的焊接件,也应焊前预热(预热温度在100~ 200℃范围内),焊后需进行保温或回火消除焊接应力。

焊接标准国标汇总

焊接国家标准总汇标准号标准名称 焊接基础通用标准 GB/T3375--94焊接术语 GB324--88焊缝符号表示法 GB5185--85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GB12212--90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GB4656--84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 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12467.1—1998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GB/Tl2468.2--1998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 GB/Tl2468.3--1998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 GB/Tl2468.4--1998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 GB/T12469--90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l0854--90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T16672—1996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焊接材料标准焊条 GB/T5117--1995碳钢焊条 GB/T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1995不锈钢焊条 GB984--85堆焊焊条 GB/T3670--1995铜及铜合金焊条 GB3669--83铝及铝合金焊条 GBl0044--88铸铁焊条及焊丝 GB/T13814—92镍及镍合金焊条 GB895--86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 JB/T6964—93特细碳钢焊条 JB/T8423—96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3429--82碳素焊条钢盘条 JB/DQ7388--88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89--88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90--88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T3223--96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焊丝 GB/T14957—94熔化焊用钢丝 GB/T14958--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8110--95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l0045--88碳钢药芯焊丝 GB9460--83铜及铜合金焊丝 GBl0858--89铝及铝合金焊丝 GB4242--84焊接用不锈钢丝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SDZ018-85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电力系统一般机械及钢结构产品的手工电弧焊和埋弧自动焊。凡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无特殊要求时,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 一般技术要求 1.1 焊接工作应配备专职的焊接技术人员、焊接检查和检验人员。 1.2 焊工应经专门的技术训练,从事Ⅰ、Ⅱ类焊缝焊接的工人,需按SDZ009-84《手工电弧焊及埋弧自动焊焊工考试规则》或其他有关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并取得第三方公证单位认可的焊工合格证。 1.3 焊接原材料和焊接材料的型号、规格和订货要求应符合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材料的代用应执行代用制度。材料进厂时,应按材料标准的规定检查验收,必要时可进行抽检复验。对无牌号、规格、无质量保证书的原材料和焊接材料,只有经过检验和鉴定,确定其规格、型号、质量状态后,方可使用。 1.3.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份、机械性能、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及使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表1选用。 表1 焊接材料的选用及预热、焊后热处理规范

注:回火加热速度不大于200℃/小时,保温时间一般为0.04时/毫米,最低不少于两小时,以2.5~

3℃/分钟的速度缓冷至300℃后空冷。 1.3.1.1 同种钢材之间的焊接,焊接材料的选用,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应与母材相当; b.工艺性能良好; c.低碳钢及低合金钢焊接的焊条应符合GB981-76《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的要求。 1.3.1.2 异种钢之间的焊接,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两侧均非奥氏体不锈钢时,可根据合金元素含量较低(或强度等级较低)的一侧钢材选用。 b.其中一侧是奥氏体不锈钢时,可选用含镍、铬量比不锈钢更高的焊条(焊丝)。 1.4 焊前准备。 1.4.1 焊接前必须根据材料的可焊性、结构特点、设计要求、设备能力、使用条件及施工环境等因素编制合理的焊接工艺。 1.4.2 首次使用的钢种以及改变焊接材料类型、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必须在施工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工艺评定。 1.4. 2.1 工艺试验所取得的焊接位置,应包括现场作业中所有的焊接位置。当现场实际焊接作业中,存在明显的妨碍焊接过程的障碍时,应在试验中考虑设置模拟障碍。 1.4. 2.2 工艺试验所使用的母材及焊接材料,应与工程上使用的相同。 1.4. 2.3 工艺试验结果评定内容,除无损探伤、拉伸及冷弯试验外,还应根据材料性质提出有关力学性能试验、金相试验、抗裂试验和化学试验等。 1.4. 2.4 在焊工考试和工程施焊前,必须具有合格的试验评定结果,该结果应由技术负责人验证。 1.4.3 焊接材料的使用。 1.4.3.1 焊条应根据说明规定进行烘干,烘干的焊条应在100~150℃保温,随用随取。烘干的焊条位置于空气中超过四小时,重新烘干,重新烘干次数不超过两次。 1.4.3.2 焊丝表面不得有油污、水、铁锈等,不得有小角度弯曲。 1.4.3.3 焊剂颗粒度应符合说明书要求,焊剂使用前应烘干,烘干温度和保温时间,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烘干的焊剂要随用随取。 1.4.4 钢结构焊缝分类参照表2。

焊接基础通用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焊接基础通用标准GB/T3375--94 焊接术语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GB5185--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GB12212--90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GB4656--84 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12467.1—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GB/Tl2468.2--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GB/Tl2468.3--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GB/Tl2468.4--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GB/T1246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l0854--90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焊接材料标准焊条GB/T5117--1995 碳钢焊条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GB984--85 堆焊焊条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GB3669--83 铝及铝合金焊条GBl0044--88 铸铁焊条及焊丝GB/T13814—92 镍及镍合金焊条GB895--86 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JB/T6964—93 特细碳钢焊条JB/T8423—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3429--82 碳素焊条钢盘条JB/DQ7388--88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DQ7389--88 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DQ7390--88 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T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焊丝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8110--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l0045--88 碳钢药芯焊丝GB9460--83 铜及铜合金焊丝GBl0858--89 铝及铝合金焊丝GB4242--84 焊接用不锈钢丝GB/T15620--1995 镍及镍合金焊丝JB/DQ7387--88 铜及铜合金焊丝产品质量分等焊剂GB5293--85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GBl2470--90 低合金钢埋弧焊焊剂钎料、钎剂GB/T6208--1995 钎料型号表示方法GBl0859---89 镍基钎料GBl0046--88 银基钎料GB/T6418--93 铜基钎料GB/T13815--92 铝基钎料GB/T13679--92 锰基钎料JB/T6045--92 硬钎焊用钎剂GB4906--85 电子器件用金、银及其合金钎焊料GB3131--88 锡铅焊料GB8012--87 铸造锡铅焊料焊接用气体GB6052--85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GB4842--84 氩气GB4844--84 氮气GB7445--87 氢气GB3863--83 工业用气态氧GB3864--83 工业用气态氮GB6819--86 溶解乙炔GBlll74--89 液化石油气GBl0624--89 高纯氩GBl0665--89 电石其它GB12174--90 碳弧气刨用碳棒焊接质量试验及检验标准钢材试验GBl954--80 镍铬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含量测定方法GB6803--86 铁素体钢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落锤试验方法G132971--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试验方法焊接性试验GB4675.1--84 焊接性试验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2—84 焊接性试验搭接接头(CTS)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3--84 焊接性试验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4--84 焊接性试验压板对接(FISCO)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5—84 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方法GB9447--88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GB/T13817--92 对接接头刚性拘束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2358--80 裂纹张开位移(COD)试验方法GB7032--86 T型角焊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9446--88 焊接用插销冷裂纹试验方法GB4909.12—85 裸电线试验方法镀层可焊性试验焊球法GB2424.17--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锡焊导则GB4074.26—83 漆包线试验方法焊锡试验JB/ZQ3690 钢板可焊性试验方法SJl798--81 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力学性能试验GB2649--89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B2650--8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2651—8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2—89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653--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4--89 焊接接头

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修订稿

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产品焊接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 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机型农机及其它焊接件的制造和检验。若本标准规定与图纸要 求相矛盾时,应以图纸要求为准。本标准适用于手工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焊 接方法制造的焊接件。 二、技术要求 1、材料 用于制造组焊件的原材料(钢板、型钢和钢管等)、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进厂时,须经检验部门根据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验收后,才准入 库。对无牌号、无质证书的原材料和焊材,必须进行检验和鉴定。其成份和性能符 合要求时方准使用。 焊接材料: 1)焊条、焊丝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各类焊条必须分类、分牌号堆 放,避免混乱。搬运过程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药皮。焊条码放不可过高 2)仓库内,保持室温在0°C以上,相对湿度小于60%。 3)各类存储时,必须离地面高300mm,离墙壁300mm以上存放,以免受潮。 4)一般焊条一次出库量不能超过两天的用量,已经出库的焊条,必须要保管 好。焊条使用前应按其说明书要求进行烘焙,重复烘焙不得超过两次。 原材料 各种钢材在划线前,不能有较大的变形,其形状公差不得超出下列规定: 1)钢板的平面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 表1 钢板平面度公差值f 简图测量工具1000:f 厚度δ≤16 f=2 1米平尺厚度δ>16 f=1

2)型材的直线度和垂直度公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3)歪扭不超过表2的规定,当超过规定,本公司无法矫正时,经检验部门同意,可用于次要结构。 下料: 尺寸偏差:钢材可采用机械剪切、气割、等离子切割、火焰切割、激光切割等下料方法,零件切割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板机下料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3规定:气割、等离子切割、火焰切割的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4规定

常用钢材焊接预热通用技术条件

常用钢材焊接预热通用技术条件 常用钢材焊接预热通用技术条件 XSS911-201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钢材焊接预热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气体保护焊、手工电弧焊和埋弧焊焊 接的机器产品的焊接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锻件的补焊。 对预热温度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中 注明。 本标准将作为制订焊接结构件焊接工艺和技术文件的 依据。 2.引用标准 GB700 碳素结构钢 GB711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板技术条件 GB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 JB/ZQ 4287 优质碳素结构钢 JB/ZQ 4288 合金结构钢 3.常用钢材焊接预热温度按表规定 表常用钢材焊接预热温度 钢号预热温度℃备注 δ≤12 δ=13-25 δ=26-50 δ>50 Q235 10 15 20 15Mn 一般

20Mn 不预 热25 30 25Mn 30Mn 50 35 35Mn 5 0 10 150 45 45Mn 150 200 200 200 20Mn2 50 100 30Mn2 35Mn2 150 200 200 200 40Mn2 45Mn2200250300300*焊后保温一小时15Cr5050 20Cr100100100 30Cr 35Cr 40Cr100150200200 45Cr 50Cr150200250250 35CrMnMo200250250300 40CrMnMo200300300300 50CrMnMo250300300350 20CrNiMo50100150 20CrNi2Mo100150200250 40CrNiMo 40CrNi2Mo 34CrNi3Mo 300300300300 12CrMo 15CrMo50100150150 20CrMo150150200200 30CrMo150200250250 35CrMo200250250300 42CrMo200300300300 续表 钢号 预热温度℃ 备注δ≤12δ=13-25δ=26-50δ>50 2 1/4Cr1Mo100150200250 20MnMo100150200 1Cr13 2Cr13 采用奥氏体焊条预热300℃采用非奥氏体焊条预热350℃ 16Mn (St52,SM50B) δ>40mm 预热100℃此为推荐值,具体结构中的预热温度由焊接技术人员确 定 15MnVδ>32mm 预热100℃ HG60 HQ60 CF60 40-75 75-125 125 预热或层间温度不得大于200℃ HG80 HQ80 δ=6-12 δ=13-18 δ=19-25 δ>25 预热或层间温度不 得大于200℃ 50 75 100 125 A633 ①(PH50) δ≤20 δ>20~40 δ=40-63 δ>63 预热或层间温度不 得大于200℃ 50 80 100

氩弧焊的焊接方法与工艺

氩弧焊的焊接方法 ?教学目的:掌握好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前准备、运焊把、送丝、引弧、焊接、收弧的技巧 ?具体要求: ?1、了解焊弧焊的原理、特点和分类 ?2、掌握好氩弧焊焊前准备和焊接方法 ?3、掌握好氩焊在焊接过程中产的缺陷和解决的办法 ?4、适用于有接焊接基础人员,其焊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内部和外观要求有较高要求的标准焊件。 ?1、氩弧焊的原理: ?氩弧焊是使用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气电保护焊的焊接方法。?2、氩弧的特点: ?(1)焊缝质量高,由于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与金属起化学反应,合金元素不会被烧损,而氩气也不熔于金属,焊接过程基本上是金属熔化和结晶的过程,因此,保护较果好,能获得较为纯净及高质量的焊缝?(2)焊接变形应力小,由于电弧受氩气流的压缩和冷却作用,电弧热量集中,且氩弧的温度又很高,故热影响区小,故焊接时应力与变形小,特别造用于薄件焊接和管道打底焊。 ?(3)焊接范围广,几乎可以焊接所有金属材料,特别适宜焊接化学成份活泼的金属和合金。 ?3、氩弧焊的分类: ?氩弧焊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钨极氩弧焊(不熔化极)和熔化极氩弧焊。根据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手工、半自动和自动氩弧焊。根据电源又可以分为直流氩弧焊、交流氩弧焊和脉冲氩弧焊。 ?4、焊前准备: ?(1)阅读焊接工艺卡,了解施焊工件的材质、所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相关工艺参数,其中包括选用正确的焊机,(如焊接铝合金则需要用交流焊机),正确的选用钨极和气体流量, ?首先,要从焊接工艺卡上得知焊接电流的大小等工艺参数。然后选用钨极(一般来说直径2.4mm用的比较多,它的电流造应范围是150A—250A,铝例外)。

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

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产品焊接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 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机型农机及其它焊接件的制造和检验。若本标准规定与图纸要 求相矛盾时,应以图纸要求为准。本标准适用于手工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焊接 方法制造的焊接件。 二、技术要求 1、材料 用于制造组焊件的原材料(钢板、型钢和钢管等)、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进厂时,须经检验部门根据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验收后,才准入库。 对无牌号、无质证书的原材料和焊材,必须进行检验和鉴定。其成份和性能符合要 求时方准使用。 1.1焊接材料: 1)焊条、焊丝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各类焊条必须分类、分牌号堆放, 避免混乱。搬运过程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药皮。焊条码放不可过高 2)仓库内,保持室温在0°C以上,相对湿度小于60%。 3)各类存储时,必须离地面高300mm,离墙壁300mm以上存放,以免受潮。 4)一般焊条一次出库量不能超过两天的用量,已经出库的焊条,必须要保管 好。焊条使用前应按其说明书要求进行烘焙,重复烘焙不得超过两次。 1.2原材料 1.2.1各种钢材在划线前,不能有较大的变形,其形状公差不得超出下列规定:1)钢板的平面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 表1 钢板平面度公差值 f 简图测量工具1000:f 厚度δ≤16 f=2 1米平尺厚度δ>16 f=1 2)型材的直线度和垂直度公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角钢槽钢钢管全长直线度误差f≤2/1000L,在每米长度内 不超过2 角钢垂直度误差f≤1/100b,但不大于1.5(不等边角钢按长边宽度计算) 工字钢歪扭:当L<1000时,f≤3;L≥1000时,f ≤5 槽钢腿相对腰的垂直度误差f≤1/100b 3)歪扭不超过表2的规定,当超过规定,本公司无法矫正时,经检验部门同意,可用于次要结构。 1.2.2下料: 钢材可采用机械剪切、气割、等离子切割、火焰切割、激光切割等下料方法,零件 切割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板机下料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3规定:气割、等离子切割、火焰切割的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4规定 表3 剪板机下料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mm 板材厚度 基本尺寸 ≤10 >10-20 >20 ≤500 ±1.5 ±1.5 ±2.0 >500-1000 ±1.7 ±2.0 ±2.5 >1000-2500 ±2.0 ±2.5 ±3.0 >2500-4000 ±2.5 ±3.0 ±3.5 表4 气割、等离子切割、火焰切割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mm 板材型材厚度 高度基本尺寸≤10 >10-20 >20-30 >30 ≤100 >100-200 >200-300 >300 ≤500 ±1.5 ±1.5 ±2.0 ±2.5 >500-1000 ±1.7 ±2.0 ±2.5 ±3.0

焊接设备标准精选(最新)

焊接设备标准精选(最新) G8118《GB/T 8118-2010 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 G8366《GB/T8366-2004 阻焊电阻焊机机械和电气要求》 G10235《GB 10235-2012 弧焊电源防触电装置》 G10249《GB/T 10249-2010 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 G13164《GB/T13164-2003 埋弧焊机》 G13165《GB/T 13165-2010 电弧焊机噪声测定方法》 G15578《GB 15578-2008 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 G15579.1《GB 15579.1-2004 弧焊设备第1部分:焊接电源》 G15579.5《GB/T 15579.5-2005 弧焊设备交全要求第5部分:送丝装置》 G15579.6《GB 15579.6-2008 弧焊设备第6部分:限制负载的手工金属弧焊电源》 G15579.7《GB/T 15579.7-2005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7部分:焊炬(枪)》 G15579.10《GB 15579.10-2008 弧焊设备第10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G15579.11《GB 15579.11-2012 弧焊设备第11部分:电焊钳》 G15579.12《GB 15579.12-2012 弧焊设备第12部分:焊接电缆耦合装置》 G18495《GB/T18495-2001 电阻焊与焊钳提体式变压器》 G19213《GB19213-2003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 G20723《GB/T 20723-2006 弧焊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G25297.2《GB/T 25297.2-2010 电阻点焊电极接头,外锥度1:10 第2部分:末端插入式圆柱柄配合》 G25298《GB/T 25298-2010 电阻焊机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25299《GB/T 25299-2010 电阻焊设备汽车工业中使用的具有两个独立次级线圈的多点焊变压器特殊技术条件》 G25300《GB/T 25300-2010 电阻焊设备汽车工业中使用的具有一个次级线圈的多点焊变压器特殊技术条件》 G25301《GB/T 25301-2010 电阻焊设备适用于所有变压器的通用技术条件》 G25305《GB/T 25305-2010 缝焊机》 G25310《GB/T 25310-2010 固定式点、凸焊机》 G25311《GB/T 25311-2010 固定式对焊机》 G25312《GB/T 25312-2010 焊接设备电磁场对操作人员影响程度的评价准则》G25313《GB/T 25313-2010 焊接设备电磁场检测与评估准则》 G25443《GB/T 25443-2010 移动式点焊机》 G28736《GB 28736-2012 电弧焊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28771《GB/T 28771-2012 型钢自动化焊接装备》 J2751《JB/T2751-2004 等离子弧切割机》 J4251《JB/T4251-1999 摩擦焊通用技术条件》 J5102《JB/T5102-1999 座标式气割机》 J6968《JB/T6968-1993 便携式微型焊炬》 J6969《JB/T6969~6970-1993 射吸式焊炬,割炬》 J7571《JB/T7571~7572-1994 电焊机及阻焊变压器浸漆及环氧树脂浇注工艺》J7598《JB/T7598-1994 电阻焊电极铜、铬、锆合金》 J7783《JB/T 7783-2012 管子坡口机技术条件》

JC 532-94建材机械钢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C 532-94建材机械钢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材机械钢焊接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材机械中产品标准或图样无特殊要求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和奥氏体钢的熔化焊焊接件(以下简称焊接件)。 2引用标准 GB 324焊缝符号表示法 GB 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 986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 1958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CB 264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GB 2650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 2651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 2652焊缝及容敷金属拉伸试验法 GB 2653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B 2654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 GB 2655焊接接头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 GB 2656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 GB 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 3375焊接名词术语 GB 5185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GB 64l6影响钢熔化焊接头质量的技术因素 GB 64l7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GB 1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 GB 12212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ZB 104 005渗透探伤方法 ZB 104 006钢铁材料磁粉探伤方法 ZBH24 001旋转磁场磁粉探伤方法 ZBJ59 002热切割 3术语。 3.1焊接术语按GB3375的规定。 3.2焊缝缺陷术语按GB64l7的规定。 4技术要求。 4.1焊接结构设计 4.1.1焊接结构应根据GB 6416的有关规定设计。 4.1.2图样上焊缝符号、焊接方法的表示代号及制图要求应分别符合GB324、GB5185及GB 12212的规定。 4.2材料 所用的母材和焊接材料均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或机械制造厂质量复验合格证明书,焊接材料的保管应符合有关规定。 4.3坡口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B129-2004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材料 (1) 4 下料 (3) 5 装配 (7) 6 焊接 (8) 7 焊接结构件的公差 (10) 8 焊缝质量 (11) 9 焊接结构件的加工余量 (20) 10 检验 (20) 11 安装 (21) 12 图样标注 (21) 13 清理 (21)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标准 DB129—2002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代替DB129—9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件的下料、成形、装配、焊接、热处理、焊缝质量、焊缝质量检测的一般要求及焊接件尺寸和形位公差。 本标准适用于非压力容器焊接结构件的制造与检查。也可作为设计焊接结构的参考。 注:压力容器的制造按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2649—1989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GB/T 2650—198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 2651—198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2—1989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19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B/T 2654—1989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 GB/T 2655—1989 焊接接头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 GB/T 2656—1981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 GB/T 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JB/T 3223—19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DB130—1996 剪切件与气割件的尺寸偏差 DB344—1996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DB345—1996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DB 443—1996 焊缝符号表示法 DB1143—1996 产品零部件和装配场地清洁度规范 3 材料 3.1 用于制造焊接结构件的原材料(包括钢板、钢管、型材、有色金属和铸、锻件),其型号、规格、尺寸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图样要求,若不符合时,应按厂材料代用制度代用。 3.2 用于制造焊接结构件的原材料和焊接材料,进厂时须按照“原材料入厂验收规则”验收合格后方准入库和使用。 3.3 焊接结构件用钢材表面不得有深度超过0.5mm的明显锈蚀,如有超标锈蚀,可经设计和工艺同意后用于次要部件。 3.4 新钢种使用前,均须进行焊接性能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碳当量计算公式如下: a:国际焊接学会推荐: Ce=C+Mn/6+(Cr+Mo+V)/5+(Ni+Cu)/15 (%) b:合金成份为C≤0.5%,Mn≤1.6%,Ni≤3.5%,Mo≤0.6%,Cu≤1%的合金钢碳当量公式推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