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一、如何从职位角度制定选拔标准

从职位角度制定选拔标准,要通过工作分析找到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所谓工作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岗位的相关信息,找到其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的过程。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主要从三的角度思考。

1.岗位工作依据

岗位的工作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首先要考虑的是,设置这个岗位工作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一定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战略目标考虑,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也是基于如何有效地支撑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考虑,并依此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就决定了人力资源部门,在规划期限内的工作策略和工作重点。

一般而言,如果企业实行扩张性战略,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目标就会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内、外同时选拔

在招聘时,扩大外部招聘,并积极地进行内部人才培养,促进内部人才晋升,从内、外同时挑选企业在未来需要的人。

加大新员工培训力度

扩张性的战略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新人,对新人的培训会成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应地,从绩效角度、薪酬角度和员工关系角度来讲,都有相应的要求。寻找一个岗位的工作依据就是寻找它的目标,即为什么目标服务,为什么对象服务,比如,人力资源部门,服务对象就是企业一线的业务部门。

工作职责的思考

在考虑岗位工作时,要考虑职责是什么,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等问题。

关于这三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依据什么、为了谁、做什么。比如,业务部门主管把写工作说明书任务交给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认为自己不是最熟悉岗位工作,于是开始相互扯皮。此时就可以套用公式: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目标是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人力资源的规划,其工作职责是为一线业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技术支持。

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职责,哪些职责占用了大部分精力,就是其核心职责,剩余的就是次要职责。

2.工作职责分析

任何职责都是由不同的工作任务组成的。比如,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职责,而职责的工作任务由四步组成:第一步,梳理组织结构;第二步,分析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第三步,盘点现有人力资源数量;第四步,确定未来人力资源缺口。完成任何一个工作任务都有相应的流程。

要点提示

职责工作任务的组成步骤:

①第一步,梳理组织结构;

②第二步,分析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

③第三步,盘点现有人力资源数量;

④第四步,确定未来人力资源缺口。

培训分解

分析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的流程是:

第一,制定管理人员的培训标准。

第二,基于培训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即设计其调查工具、诊断工具。

第三,实施调查。

通过分析,发现每个流程所需要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需要与对方沟通,有的需要跟对方协调,有的需要独立展开分析。把工作肢解成细小的部分,就把岗位的职责分析得淋漓尽致。

整合相关内容

对职责进行了分解之后,还要注意对职责当中相关或者相近的内容进行整合,尽可能保证每个职责的独立性。需要分析的是:完成以上步骤需要具备的条件,即KSAO模型,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它因素,性格特点,需要具备的经验等条件,每一项分析都可以用分解的方法。

梳理考核指标

指标在对其职责进行分解分析的过程中,已经完全得到,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从职责角度出发,梳理岗位应该用到的考核指标。

在所有职责当中,包括可以用数量衡量,无法用数量衡量两种情况。例如,对于销售岗位,可以通过数字,对工作的完成率简单而清晰地进行考察,如果某个岗位的职责是负责企业的文化建设,显然就不能用数量进行考核,而必须要用质量考核。

还有一类指标,既不能用数量考核,也不能用质量考核,而是要以工作的时效性去考核,即是不是按照时间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3.基于目标的行为分析模型

给予目标的行动分析的是职位的异动。所谓职位的异动,是指在面试时,不仅要告知应聘者其岗位的提升空间,以及其可替换的岗位有哪些,最终基本上就可以得出一份85%合格的工作说明书。

了解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的任职资格、培训指标、考核指标以及职位的异动等信息,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磨合总结出来,招聘过程中很简单的工具——基于目标的行为分析模型。这个分析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分析步骤:

目标分析

从目标分析开始,对高层岗位更多的是去关注其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对中层岗位关注更多的职能目标,对基层关注工作目标,即其工作的依据、工作对象、职责概括等。

职责划分

从其职责当中划分出来哪些是核心职责,哪些是次要职责,再分别进行分析。

核心任务

分析的核心任务,是对完成职责需要做的具体任务,再做一遍分解。当每一个流程、每一个阶段都简单地摆面前的时候,就需要重点去分析“动词”。即要去分析、沟通、组织、协调、计划。完成之后,把从所有职责中分析出来的动词做一个统计分析,从而知道在这个岗位上第一位要求的能力,第二位要求的能力,第三位要求的能力都分别是什么。

【案例】

招聘主管的岗位工作分析

招聘主管的工作目标是在经营目标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为企业业务发展及时储备和提供合格的候选人。对职责进行分析:

第一步,制定企业阶段的招聘计划,招聘计划往往分两种,一是计划内,已经提前计划好的;一是计划外的,例如,有些人原来认为其不太可能跳槽或离职,

但确实发生了,就需要把空缺补上。对于这两种情况,招聘主管都要去制定阶段的招聘计划。

第二步,分析与评估各部门的招聘需求。比如,业务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出自己需要招聘8个市场经理,人力资源部通常不会同意,就需要给出不同意的理由,也就是对招聘需求的分析评估。

第三步,如果人力资源部门同意招聘,关于招聘的渠道,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做出最佳选择,并且要优化招聘成本。比如,在时间很紧迫的情况下,要招10个生产线的工人,就必须找到一种高效率的招聘渠道,最快的是劳务市场,但不幸正好赶上春节,农民工和职业介绍所都放假。此时,最有效的渠道可能就是直接到农村联系当地的基层政府,告知其紧急情况以及需要人员的类型,寻求其配合组织。

选择最优化的招聘渠道,要保证以下原则:第一,效率最高;第二,成本最低。第三,要参与选拔过程,提供技术支持;第四,要建立并维护企业的人才数据库。

以第二步为例,分析与评估各部门的招聘需求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接受部门提出的招聘需求申请;第二步,检查岗位的编制情况,分析业务量检查岗位轮换和继任者计划;第三步,对招聘申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四步,同申请部门的主管交流评估结果,并与其达成一致性意见;第五步,为解决申请部门的人力短缺制定内部调剂方案。

举例说明:首先,了解企业的编制情况。其次,分析业务量。再次,对于比较成熟的企业,原来所制定的岗位轮换计划当中,是不是已经规定可以轮的岗位,是不是已经规定由谁可以继任的人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尤其谨慎,否则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会造成损伤。

在全方位分析之后,还要对招聘申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判断申请是不是必要的,要求的数量是不是合适。做完这些工作之后,要与相关业务部门谈判,告知其是否同意招聘或招聘人数。最关键的工作是制定内部调剂方案,以解决其人力短缺的问题。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加班解决,通过内部承包解决或通过临时劳务解决等。

整个流程的完成至少对三个能力有要求:一是接受申请对沟通能力有要求,交流结果同时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二是分析需求和评估需求对分析判断能力有要求;三是制定

方案对计划能力有要求。一个职责的三个能力,一定要通过系统的分析,才能得到相对可靠的结果。

图1 以招聘主管为例的工作分析

在对要招聘的主管的职责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得出一个结果,即要求其具有分析能力、开发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导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招聘和选拔标准的时候,有关能力的指标不宜设计过多。否则,招聘本身的成本会增高。

在选拔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任何一个指标都要通过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够保证招聘、选拔的准确性。而不能仅仅经过简单的15分钟面试就评判应聘者的能力。

全部指标都分析出来之后,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指标进行整合,用意思相关或者相近的指标把它组合在一起。判断出相关或者相近的指标,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无论是在制定标准,还是在评价的过程当中,都要习惯性地把它们放到一起,减少指标的数量。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把核心指标进行整合。

二、如何从企业角度制定选拔标准

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考虑人才标准应该如何制定。对于很多成长型乃至于成熟型的企业来说,都会建立比较系统的企业文化。

要点提示

企业(组织)标准的来源:

①企业文化;

②企业核心价值观;

③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规范要求。

1.打破“伪口号”

很多企业都采取“伪文化”,只有口号,员工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执行。

经过随机调查现实,一个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是“臻于至善,政德厚生”,该企业的员工仅有8%的人有比较深的理解,2%的人体现一种机械的理解。

真正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让所有员工听得懂、记得住、并且用得上的,而不是仅仅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空口号。

2.真正企业文化的判别

判断一个企业是具有真正的企业文化,还是其领导人附庸风雅,可以对其按步骤地分析:

第一,企业的愿景、目标是不是很清楚。

第二,企业如何实现这个愿景或目标。通常较差的企业往往只有愿景,而大企业既有愿景又有核心价值观。

第三,是否具有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不是通过或薄或厚的企业文化手册建立起来,而是故事和典型人物建立起来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要素,才算拥有了完整的企业文化。

3.寻求企业价值观

通过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案例】

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愿景,是其组织这个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要素。

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激情,敬业。通过核心价值观,阿里巴巴的员工应该共同具备的六个素质:

第一,客户导向;第二,创新意识,支付宝电子支付的创新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团队合作;第四,诚信;第五,激情;第六,敬业。

以“客户导向“一项为例,当有部门供应商涉嫌诈骗的时候,阿里巴巴为了维护广大客户的利益,一方面会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地展开调查,而非掩盖整件事情。另一方面,会督促主管该业务的高管引咎辞职。可见,只有拥有真正文化的企业,才能在未来保持活力。

三、如何从对象角度制定选拔标准

在招聘、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最难的过程就是考虑到人的因素。只有人人匹配,才能实现有效的匹配。

1.个性定位

面试者往往靠第一印象对应聘者做出判断,包括穿着、长相、形象、气质等。在实际招聘、选拔的过程中,招聘者关注更多的是应聘者的个性。需要围绕招聘的岗位对受聘者进行定位。在关注应聘者个性时,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定应聘者和哪个岗位的联系是最紧密。

第二,判断应聘者和他未来领导两者能否相互包容、持续合作,这将直接影响到双方共同的工作效率。

经研究现实,在某个岗位上错误地选拔员工,给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该岗位年薪的50%到200%。如果选拔合适的员工,则往往会创造多20%到120%的效益。

2.性格分析

科学有效的选拔体系将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分析应聘者个性特点可以从四个角度着手:

情绪稳定性

通过分析应聘者的情绪稳定性进行判断,考察其自控能力。

性格内、外向

通过分析应聘者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进行判断。外向型性格的上级往往不太喜欢

内向型的员工,过于外向型的员工在内向型的上级领导下,往往也很难获得较大的提升。如果作为上级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会影响到与对方的合作。

职能特点

从应聘者的智能特点进行分析。比如,考虑问题的特点,是喜欢天马行空,还是喜欢按部就班。是否善于打交道,通常面相严肃的人往往容易与别人拉开距离,会被认为不是很好接触。

责任感

分析应聘者的责任感,包括做事情是否尽责,是否有条理,自律性如何,办事、做决定是否足够谨慎等,都可以通过责任感程度进行判断。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化的工具。

要点提示

分析应聘者个性特点的角度:

①情绪稳定性;

②性格内、外向;

③智能特点;

④责任感。

四、如何从胜任力模型角度制定选拔标准

胜任力又称为胜任力模型。哈佛大学麦克里兰博士,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之后,给予胜任力理论的定义是:在一个相同的岗位上,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之间所存在的深层次的素质差异。简单说来,就是在这个岗位上的优秀员工所具备的特点。

1.企业的“个性化素质辞典”

在21世纪初期,考察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定看其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而如今,一定要看其是否具有“个性化素质辞典”。

一般而言,完整的“素质辞典”应该包括四方面内容:

“岗位素质模型”

“岗位素质模型”又称为“岗位能力模型”。是指企业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够把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区别出来的工具。

“职能素质模型”

所谓职能素质模型,就是该部门的每一个员工,都共同具备的素质特点。企业的每一个职能系统当中,都有独立的“职能素质模型”。比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善于打交道,因此,提炼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素质模型”的指标就是人际亲和。

“核心素质模型”

“核心素质模型”指的是在企业中工作的每一个人(无论是高层还是最基层),都需要共同具备的素质特点。比如,联想的“三心文化”要求所有联想员工必须具备责任心、事业心和上进心,阿里巴巴所有员工都需要具备“客户导向、创新团队、诚信、激情、敬业”的素质。这是对所有员工的共同要求。

“领导力模型”

对于企业的所有管理者而言,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去实现最佳绩效的能力,就是“管理者的素质模型”。

2.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流程

所谓胜任力模型,实际上指的是在该岗位的优秀员工所具备的特点。

一般而言,想要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需要循序如下流程:

明确岗位性质

明确岗位性质是开发胜任力模型的第一个步骤。比如,是人力资源经理,还是人力资源助理。

做准备工作

根据岗位性质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绩效评价指标或关键绩效指标都分别是什么?基于岗位的绩效标准,围绕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进行分析,唯有通过与优秀员工比较,才能发现一般员工独有的特点,达到分析的关键目的。

深入了解

对招聘对象进行深度的了解可称之为分析过程。了解的一般性过程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实现深入了解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

第一,行为事件访谈。所谓行为事件访谈,是指让其谈论过去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

第二,目标推导。也称战略推导,推导内容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的具体职责,素质要求等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观的方法。

第三,评价中心手段。评价中心指的是一系列测评方法的组合。首先假设通过几个指标能够把一般员工和优秀员工区分出来。例如,用五个假设的指标对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分别做测评,之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能将两类员工进行明显的区别,就说明指标是有效的;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就说明指标无效,需要重新对两组员工进行测评,找出有效的指标。

第四,参考业界实践,即借鉴法。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中心的成本是很多企业所难以承受的。目标推导方法成本最低,但准确度也最差。行为事件访谈方法的有效性最高,但实施周期和实施成本也是较高的,关键是对实施者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分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行为事件访谈和评价中心两种方式。大型企业可以参考业界标准;中小企业可以参考通用型标准。

梳理信息

对分析出的信息进行梳理。例如,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所得,大量不是很完整的录音资料,把录音资料首先转换成为文字,然后通过文字资料进行事件分析。针对被访者谈论的每个事件,将其信息相应地独立出来。

主题分析

所谓主题分析就是分类。对主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从行为事件当中先挑出来几个比较大的类别,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性质将其分为事务处理类、人际关系类、自我管理类等指标,把分割出来的事件划分到相应的具体类别当中。

第二,根据内容的相关或相似程度进行二次归类。使每一个指标下面都包括大量关于行为的信息。

第三,要对信息再次分类,分解到每个指标下面的每个独立构面上。独立构面的专业名称是“素质剖面”。

第四,在每个素质构面上有数量不等的行为,依据这些行为,制定自己的评价标准。

经过一系列的过程,企业找出相对的指标,之后进行验证,将其应用到企业中,相应地分析出能够确实地表现优秀员工特点的行为。胜任力模型仅仅是一个开始,关键是要把它应用到现实的选拔、培训、绩效管理当中,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可测性,否则就没有任何价值。

3.胜任力模型的运用

有资料显示,从整体上看,所有企业在过去所从事的领导力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项

目,甚至一些由国外著名咨询企业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有70%的胜任力模型是失败的。这些企业往往只做模型而不做评价,大大降低了模型的实际应用性。

素质等级描述

在胜任力模型开发出来之后,最关键的要看如何把指标有效地描述出来。按照麦克里兰和某些咨询企业的观点,可以把每一个素质指标分成具体的等级。然而,作为领导,仅仅了解一个机械化的等级,并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沟通能力和具体特点。

等级描述划分的缺陷:第一,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很难把员工的个性化特点勾勒出来;第二,在培训开发当中,通常只了解其能力等级,而不了解实际差距点以及补充方法。

素质剖面技术

真正实用的是素质剖面方式。通过素质剖面,把一个指标分成几个具体的构面,把每个构面下面的典型的行为作为具体的评价标准。比如,该员工在开会的时候是否主动发言,有没有给项目团队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因此,把员工的行为作为对其评价的标准,相较机械地等级划分更为客观。

当描述素质指标的时候,会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给指标起名称很关键,不能采用具有争议性、含义模糊的名称。好的名称,要使多数人看到时,可以立即直观地理解大意。

其次,为指标下定义,即指标的具体含义。指标定义有两种,一是描述性定义,具体描述指标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二是操作定义,又称行为定义,是指标的具体做法,而非简单的解释自身。比如,要具有主动沟通的意识、避免打断对方的谈话、语言表述时措词合理等。因此,在对指标下定义时,既要有描述性定义,还要有操作定义。

把沟通分成数个素质剖面。这个素质剖面当中包括:主动倾听、反馈、理解他人、把握时机、语言表述、肢体动作等,是一个基层的管理岗位的沟通能力。想要判别一个人是否具有主动性,一定要看其有没有具体的动作。比如,是否总是先跟别人打招呼,是否总会先于别人表达意见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主动性沟通的人。

只有通过素质剖面技术,才能把一个人的行为、特点概括出来,目的是素质等级描述无法实现的。而且,在评价过程,素质等级描述对于非专业化招聘者难度太大。

在企业的选拔过程当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都是业务部门的主管,如何寻找一种能够让业务部门主管接受,并便于使用的方式才是招聘设计当中的重点。素质剖面技术完全能实现,只要应聘者出现相应的行为,就能给出相应打分,最终判断出在该指标区间内的表现,避免过于主观性的判断。

五、如何从量化的的角度制定选拔标准

对一个完整的选拔标准来说,单从能力的角度对应聘者进行评价是不够的。面试者还需要考察应聘者的知识、经验等多方面指标。把这些标准进行有效地统一,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牢记:指标决定方法,要考察的内容直接决定要应用的方法。

1.初选阶段的选拔标准框架

如图2所示,以一个中型酒店人力资源经理制定的选拔标准为例。

图2 某酒店招聘要求

该酒店招聘有完整的选拔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知识方面,应聘者需要掌握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知识。

第二,在技能方面,应聘者要熟悉相应的流程,要具备中型酒店三年以上人力资源经理职位的经历;

第三,在能力方面,应聘者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建立伙伴关系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

第四,在态度方面,要具备主动性。对工作要积极主动,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地提出解决的办法。要求应聘者个性相对开朗,情绪稳定,能够理性地对待压力,对工作及企业的责任感要比较突出,要有亲和力,适合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共处,有成就的导向等。

2.面试阶段的效度

标准制定出来之后,在考察知识和技能方面,又通过开放型知识考试来实现。在设计问卷的时候注意,通过筛选简历,看出应聘者是具备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能力考察方面,包括态度的考察,要通过面试、领导小组讨论来实现。

影响面试阶段的效度指标,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面试方式

面试通常可以采取一对一或者小组的形式。小组讨论是团体性的测试项目,一次要测几个人。这个过程没有一个万能的选拔方法,每个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面试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方法直接,且非常具有灵活性,最大的问题是效度很低,准确性很差,很多应聘者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很好,在实际工作中却截然不同。

招聘者

面试的效度还取决于考官。对于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经理来说,不需要考察指标是什么,甚至不需要设计题目,只是用指标跟应聘者一个个谈,最后写出非常详细的报告。很多经验不太丰富的人力资源经理,尽管在前期做指标的设计,题目的设计,评价标准设计等,但是在面试的时候却无从下手。

应聘者个性

面试效度的另一个关键影响指标是人的因素,即与应聘者的个性相关。比如,一个人的个性是不是开朗,情绪是不是稳定,是否具有责任感,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实现,但是很多心理测验本身的效度却很低,始终规避不了的就是社会诚取性,即应聘者很难会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回答问题,而是按照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做判断。社会的诚取性导致心理测验的效度也是相对较低的。

半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在面试当中可以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动机。

围绕某一岗位所选定的测试方法所具备的特点是,方法简单、成本很低,对于复杂的方法,成本相对要高一些,占用的时间也较多。

3.设计选拔程序

采取测试方法将标准制定出来之后,接下来要设计选拔的程序。最简单的做法是第一关简历筛选,第二关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笔试,第三关做小组讨论,最后是面试。如果同时包括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要把结构化面试放在前面,半结构化面试需要对被试者进行深度追问,因此置于后面。

方法决定责任人

不同的方法决定选拔过程中不同人员的责任,使得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比如,简历筛选、知识考试的工作通常交由人事助理处理,小组讨论需要专业考官参与,半结构化面试由决策层主管负责。找到清晰的标准之后,要根据标准采用相应的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招聘跟选拔的计划

建立三级权重

很多企业在初选的阶段,直接用心理测验数据做筛淘,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做法。而

标准的做法是要建立一个量化的选拔标准,即三级权重。

一般而言,三级权重的含义主要包括:

第一,类别权重。确定知识、经验等在整个决策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指标权重。比如,在指标中包括两种知识,三项能力,这三项能力各占的权重即指标权重。

第三,剖面权重。具体来说,每一个指标都包括具体的构面,每一个构面所占的权重就是剖面权重。

将三级权重设定出来之后,就已经建立了量化的选拔标准体系,使软标准和硬标准全部都量化。比如,应聘者完全具备三年或者三年以上的经验,考官可以在这一项为其打100分,如果只有两年半,就可以给80分或者75分,依次类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岗位的人在不同指标上的最佳状态是不同的,因此,个性测验的数据不能直接应用到选拔的决策当中。

领军人才选拔标准和程序

领军人才选拔标准和程序 一、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和分类标准 (一)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 领军人才必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业内具有较高声望,并符合下列条件: 1、道德素质过硬。能够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杜绝学术腐败。 2、专业贡献重大。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开展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并作出重要贡献。 3、团队效应突出。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并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身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引领作用显著。具有战略眼光,能够紧跟国际学科和技术发展趋势,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中发挥引领作用。 5、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创新的思维,熟悉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有带领团队向国际国内研究前沿冲击的潜质。 (二)领军人才分类标准 领军人才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按照各自学科特点,明确分类标准。按自然科学和技术类、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经营管理类分类提出具体的选拔标准:

1、自然科学和技术类选拔标准 (1)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研发能力。熟悉掌握本学科、本行业国际或国内前沿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 (2)近五年,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作为主要完成人推动本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本学科、专业以及相关领域发展有较大影响,被国内外同行公认有创新性成果或业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对本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并通过成果转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②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学技术奖。 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3)具有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领衔国家和本市重大科技或工程项目攻关、重点学科建设或担任重要科研机构学术技术负责人。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担任国家“973”、“863”等重大重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主要负责人;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的资助;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或担任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重大工程技术项目负责人等。

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一)人才梯队建设目的 1、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视野,通过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划,发挥首创轮胎各梯次核心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 2、指导和规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建立后备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 3、解决如何尽快发掘培养新干部及核心技术骨干的问题 (二)人才梯队建设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管理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2、持续性原则。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实施主体单位制定,总部各部门、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推荐单位优先选用的原则。由总部实施的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推荐单位优先选用。其中,推荐单位因业务发生变化等原因没有任用的,总部可帮助推荐任用。 (三)人才梯队建设的目标 1、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干部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2、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合理地挖掘、开

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公司的人才梯队,解决这些职位空缺时给公司正常开展工作带来的影响,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 (四)人才梯队建设的组织形式 1、公司成立人才梯队战略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成立人才战略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具体培养工作。 2、总部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实施总部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子公司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也可接受子公司的委托,帮助子公司培养后备人才。子公司负责子公司层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并配合总部实施相关培训工作。 (五)适用范围 1、本方案适用于总部及子公司各部门所有科员以上岗位及其他关键岗位:包括各部门长、主任科员、项目主管、技术研发关键岗位及关键工序上的关键工位。 2、后备人才定义:指组织为适应未来1-3年新业务发展需要,从组织内选定、有明确任用职位,在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管理知识、技能和发展潜力或在技术方面具备一定技术和科研素养和发展潜力,能够快速接任管理者职位或担任重要技术职位和关键职位,达成组织目标的人员。 3、建立后备梯队人才库:根据高级后备人才,一般从中级员工中挑选;中级的后备人才,一般从下一级员工中挑选;其他关键岗位的后备人才,一般从有相关经验且所在岗位技能等级为最高等级的员工中挑选的原则,建立高级后备人才库、中级后备人才库和关键后备人才库。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后备人才的储备梯队。

××公司关于引进人才的规定

××公司关于引进人才的规定第一条 为推动公司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实施人才兴企战略,进一步优化引才环境,吸引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才界定:本规定中的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具体到公司中,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能帮助公司在短期内得到长足发展的人,他们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 第三条 引进对象: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解决企业发展短板问题所急需的人才。 经营人才指企业的单位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 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是指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技能岗位工作,具有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或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 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是某个专业技能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还需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能。 第4条 引进原则:加快引进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构建人才高地。 一、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坚持按需引进; 二、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 三、坚持企业自主引进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四、优先引进能够解决企业发展短板问题所急需的人才。 第五条 引进方式: 一、通过互联网、公司网站等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人才; 二、由大专院校推荐,引进人才; 三、灵活地通过项目合作“挖”成熟人才; 四、通过其他引才渠道引进所需人才。

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养与开发管理方案

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养与开发管理方案 1.目的 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解决这些职位空缺时给公司正常开展工作带来的影响。 2. 关键岗位概念及范围 关键岗位是指其岗位职责的履行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的稳定运行、公司经营效益的增长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岗位的范围包括各部门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骨干,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关键岗位确定后,运作支持部负责建立关键岗位人员的发展档案,记录关键岗位人员的基本信息、考核情况、培训和其他数据资料。 3.操作原则 具体性原则:针对每一个员工制定因人而异的、具体的后备发展计划。 长期性原则:后备人才培养应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公司发展的全过程。 动态性原则: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员工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对其培养计划进行调整。 4.人才梯队建设 4.1 人才盘点 各部门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本部门所有人才状况进行盘点,确定需要储备后备人才的关键岗位。 4.2 选拔与评估 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对各级后备人才进行选拔评估,评估合格者将正式成为后备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评估标准:(具体要求详见《技术类(研发)任职资格标准》) A、能够尝试一些新颖和不同的工作方式改善绩效,在年度技术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能够独立开发或设计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B、能够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共享工作成果,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C、能够对问题进行系统、结构化的理解,对不同方面进行比较,进而理性的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想法。 D、能够确认那些不明显相关事物的规律和关联;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够确定出关键和潜在的问题。 4.2提名 由各部门经理、组长根据本部门人员业务能力情况提出后备人员名单,报总监批准。 4.3 备案 将经总监批准的人选列入后备人选名单,最终形成VW研发部门关键岗位和后备人选一览表,经业务部领导同意后,交运作支持部备案。 4.4培养方案 研发的后备人才实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后备人才名单,为其指定导师。导师与后备人员讨论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培养计划。培养形式包括课程培训、轮岗计划、参与新项目开发等。培养计划交运作支持部备案,部门负责培养计划的实施,运作支持部进行跟踪和反馈。 4.4.1有关培养计划内容及方式的说明: 1)培养计划应该是一对一的,即针对每一名被培养对象制定独立的计划。 2)可以结合当前项目,就所需知识或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力争做到举一反三。 3)某些领域如果导师本身也不够深入,可以邀请其他资深工程师帮忙对被培养对象(包括自身)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 4.4.2课程培训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后备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状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组织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形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

员工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所以,关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后备人才 后备人才问题是当今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用好新生员工与如何把新生员工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要想能够百年长青,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并拥有培养优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机制。 1、招聘遵循“最适合”原则 在开展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引入既要考虑企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又要考虑人才自身的需求,综合各项主客观因素,选择人才,讲究适用、匹配原则。最好的人才不一定最适合企业现阶段岗位的需求,只有适合本企业、本岗位的人才,企业才应该聘用。 2、良好的工作环境

公司人才评价体系方案

公司人才评价方案 一、人才评价目的 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是对公司人才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准确掌握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为公司人才发展、人才使用、人才储备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人力资源统筹配置、人力资本不断增值,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人才评价范围 公司范围内转正后满半年工龄的在职管理族员工、专业族员工、技术族员工、营销族员工、操作族员工。 三、人才评价周期 每半年开展一次。每年1月份、7月份各组织一次。 四、人才评价原则 4.1 客观、公正原则。 4.2 定期化、制度化原则。 4.3 可行性、实用性原则。 五、人才评价组织 5.1 资源管理部 5.1.1制订人才评价体系方案; 5.1.2拟订人才评价工作计划、制定评价标准、组织专业测评、审核评价结果; 5.1.3负责人才评价结果的运用(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调配)。 5.1.4与部门负责人沟通,保证人才评价工作开展; 5.1.5负责参与人才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 5.2用人部门负责人 5.2.1根据评价方案执行本部门人才的评估; 5.2.2提供本部门各岗位的岗位要求,配合建立岗位素质评价模型。 六、岗位评价模型建立 6.1.1 确定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在公司范围内抽取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调查,调查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价值观的理解及表现的行为特征,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公司人才的核心素质指标。(如:价值观、个性特质)。通过岗位分析,

对完成岗位工作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提炼出各岗位素质指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知识。如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本部门相关知识等; 能力。如为实现工作目标应具有的操作技能、逻辑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 职业素养。如员工的工作热情、诚信、职业道德等。 6.1.2 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等级可测量性的描述,体现在行为特征和目标完成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6.1.2.1在公司范围内找出被评价岗位在职员工中优秀员工、一般员工、较差员工进行调查、访谈,在评价指标中具有哪些素质特征和行为特征及工作绩效。通过分析,找出胜任素质指标及行为特征并进行描述,为确定评价的标准提供依据。 6.1.2.2 找出行业标杆企业岗位员工胜任能力模型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按照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 6.1.2.3 成立专家小组,在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修正调整。 岗位评价模型的建立要考虑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 七、人才评价方法、程序 7.1人才评价实行自我评价、360°反馈、专项测评机制。 7.1.1 自我评价。 被评价对象按照《岗位评价指标和标准》所列项目自我评价,采用填写《自我鉴定表》的方法进行。 7.1.2 360°反馈。 根据员工所处的职位,选择其直接领导、下属,平级其他部门同僚(员工)对《岗位评价指标和标准》中的项目进行评价。 360°反馈采取问卷法进行评价。 7.1.3 专项测评。 《岗位素质评价指标》中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个性特征等项目评价难度较大,由资源管理部按照不同职位类别进行专项测评。 专业知识采取试题考试方式进行测评。管理能力、个性特征利用专业的测评工

我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及其贡献

我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及其贡献 安徽师范大学房列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批准号为98BZS008),其最终成果为系列论文。课题组成员:裘士京、庄华峰、李琳琦、谭文凤、刘灿华、沈世培、陈孔祥。 一、我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为政之本。在我国通过一定形式选拔、考核并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做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在原始社会,选贤任能成为推举首领的主要方式在氏族社会曾长期存在。“能者”,是指有某项发明或专长者;“贤者”是指用氏族的传习衡量,品德高尚者。原始社会末期,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的接班人,除了才能出众,其道德高尚也是被考虑的重要因素。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由诞生到发展直至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诸如兴办官学选才制、“乡兴贤能”制、贡士制、世卿世禄制等,主要是采取世卿世禄制。在这种制度下,只有王公贵族子弟才能世代为官。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主要实行“察举征辟制”。察举制是通过地方官的考察、推荐,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才推荐出来,供朝廷直接任用或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再加以任用。所谓征辟制,就是皇帝直接下诏“征召”人才为官和政府行政长官自行“辟除”(聘任)属员制度。征辟者无需考核即被授予高官。察举制度和征辟制度,虽然比夏商西周的“世卿世禄”制有进步,也选拔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治国的人才,但由于缺乏客观的人才选拔的标准,加上有荐举权的官吏营私舞弊,滥用职权,以至于出现了“权贵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常以穷退见遗”[①]的现象。甚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反常现象。这首古谚谣深刻揭露和无情嘲讽了荐举制的弊端。这种现象到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时发展到了极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比汉代多了一条以推荐考核为选官途径的“九品中正制”。它是在对东汉察举制的反思与损益的基础上创设的,但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选举大权几乎全部被盘踞朝廷的士族高官所垄断,而品第士人的标准也就逐渐舍弃才德,不论贤愚,专讲家世门第。南北朝后期,察举制实施的重心开始向考试方面转移,依靠门资选士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腐败局面。于是,时代呼唤一种新的、相对合理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应运而生。

【实例】世界知名企业的人才标准

世界知名企业的人才标准 现代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本。国际上的知名企业在人力资源的使用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诺基亚:以人为本 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人才的判断价值上,公司是通过两个方面去实践“以人为本”的——一是硬件系统,包括专业水平,业务水平和技术背景,一般由部门的执行经理来考察;二是软件系统,包括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性等,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来考察。 摩托罗拉:5个E 第一个E——Envision(远见卓识):对科学技术和公司的前景有所了解,对未来有憧憬; 第二个E——Energ(活力):要有创造力,并且灵活地适应各种变化,具有凝聚力,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第三个E——Execution(行动力):不能光说不做,要行动迅速、有步骤、有条理、有系统性;第四个E——Edge(果断):有判断力、是非分明、敢于并且作出正确的决定; 第五个E——Ethics(道德):品行端正、诚实、值得信任、尊重他人、具有合作精神。 西门子:企业家类型的人物 百年老店西门子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事实上,西门子寻找的正是“企业家类型的人物”,他们对未来的“企业家们”的基本要求是:良好的考试成绩、丰富的语言知识、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有改进工作的愿望,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冷静沉着和坚载顽强。 壳牌:CAR潜质 壳牌招聘人才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需要,所以十分看重人的发展潜质。壳牌把发展潜质定义为“CAR”,即:分析力(Capacity):能够迅速分析数据,在信息不完整和不清晰的情况下能确定主要议题,分析外部环境的约束,分析潜在影响和联系,在复杂的环境中和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能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成就力(Achievement):给自己和他人有挑战性的目标,出成果,百折不挠,能够权衡轻重缓急和不断变化的要求,有勇气处理不熟悉的问题;关系力(Relation):尊重不同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并主动寻求这种意见,表现诚实和正直,有能力感染和激励他人,坦率、直接和清晰地沟通,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 惠普:看推荐人怎么说 惠普既重视你的潜力,更注重你的能力,所以惠普除了一般的招聘程序,还需要求职者提供两个比较了解你的推荐人——可以是客户、同事,也可以是以前的老板。 IBM:高绩效

如何建立后备人才梯队

企业如何构建后备人才梯队 当下很多企业都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其中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企业选择进行大规模的外部招聘,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导致很多HR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从外部招聘的员工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不能在短期内发挥最大的组织效能,相对来说,他们忠诚度较低,可能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同时由于企业招聘体系不成熟,用人风险也较高;另一方面,对于内部员工来说,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忽视,可能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内部人力资源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后备人才梯队是在现有人才正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当现有人才出现变动时,能及时将储备人才补充上去,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延续性。建立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提高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保留人才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后备人才进行加快、加强培养,确保各类人才持续供给,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建立并完善企业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基于项目经验及个人积累,笔者认为企业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开展相关工作: 基于企业战略

企业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及管理应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企业战略是公司发展的目标,基于此目标产生人才需求,不同企业及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由于战略目标不同导致了人才需求的差异。比如为实现快速扩张S企业制定“百名店长工程”建立针对店长的人才储备和选拔。为了夯实管理基础,X企业针对中层及基层管理干部建立人才储备和选拔机制。在建立企业人才梯队机制时,要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形成清晰的人才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后备人才评估、培养和选拔工作。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后备人才管理体制有效运行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形成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文化机制,鼓励优秀员工进入后备库进行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及管理应得到企业高层的支持,需要其调动整个企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推动。企业HR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的宣贯工作,让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并支持和配合。一方面HR每年在启动人才梯队选拔时可以将人才梯队计划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贯,另一方面督促和指导部门负责人将计划贯彻落实到部门中去,在全公司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氛围。 建立合理的人才发展通道 企业应该为后备人才建立良好的发展通道,通过HR与员工个人的面谈沟通确定其发展目标和通道,激励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职位提升。一般地,企业应为员工设置管理类和专业类通道,员工可依据自身岗位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同时,除了可以纵向提升外,员工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横向流通(原则上是平级流通)。 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人才梯队的划分是结合企业战略和业务现状作出的,在很多企业中人才梯队计划也被称作接班人计划。在企业中,针对管理人才做的人才梯队较多,一般分为三层,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针对专业类人才建立后备人才梯队,包括技术类人才、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总则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 二、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三、主要内容 1、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人才调配;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四、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后备人才的甄选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

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二、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人员 (二)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 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 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 2、以上各类人员资质要求为初定,具体要求根据各部门用人理念 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综合能力 4、心理测试 三、甄选工具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 3、综合素质和潜质可借助一些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四、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各部门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某些中级或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一般来说,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2名候选人。 五、后备人才甄选程序 各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

青年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青年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 实施意见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储备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担当教育事业发展重任,适应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意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人才选拔到后备干部的队伍中来,加强对青年后备干部的专业素养、思想素养、领导素质的培养,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干部后备人才。 二、选拔原则 1、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质好,德才兼备的原则; 2、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任人唯贤的原则; 3、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4、民主集中的原则。

三、选拔的范围、条件 范围:全县公办中小学为、幼儿园及局直校(园)在岗正式人员。 条件:后备干部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优秀的业务能力,较好的组织能力,突出的团队精神,扎实的群众基础等基本条件,同时应具备以下资格: 1、年龄: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获省或市模范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可适当放宽年龄。 2、学历:农村应具有大专学历,县城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3、职称: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4、经历:具有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从事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和三年以上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类似工作经历或中层以上岗位履职两年以上。 5、身体健康。 四、选拔办法 后备干部选拔必须经过推荐、考核、决定等程序。具体如下: 1、推荐

推荐可按民主推荐、个人自荐、个别推荐等方式进行。 (1)民主推荐。由教育局主持组织各单位全体教职工根据推荐条件,无记名投票推荐,到位人数不低于90%。 (2)个人自荐。凡符合推荐条件的个人,写出书面材料,并附有关证件材料,直接向教育局自荐。 (3)个别推荐。由校长召集班子成员,通过综合评定确定推荐人选,形成书面推荐材料,校长签署意见,上报教育局。 (4)发现引荐。教育局各股室组织的一些重大教育教学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年轻教师,各股室可以书面材料说明引荐理由,直接向教育局引荐。 2、考察 教育局对推荐上报的候选人进行考察,组织专门工作小组进行资格审查,深入有关单位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等方式,全面考察入围同志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审查合格后进行面试、演讲和答辩,重点考察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 3、确定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一、如何从职位角度制定选拔标准 从职位角度制定选拔标准,要通过工作分析找到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所谓工作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岗位的相关信息,找到其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的过程。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主要从三的角度思考。 1.岗位工作依据 岗位的工作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首先要考虑的是,设置这个岗位工作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一定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战略目标考虑,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也是基于如何有效地支撑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考虑,并依此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就决定了人力资源部门,在规划期限内的工作策略和工作重点。 一般而言,如果企业实行扩张性战略,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目标就会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内、外同时选拔 在招聘时,扩大外部招聘,并积极地进行内部人才培养,促进内部人才晋升,从内、外同时挑选企业在未来需要的人。 加大新员工培训力度 扩张性的战略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新人,对新人的培训会成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应地,从绩效角度、薪酬角度和员工关系角度来讲,都有相应的要求。寻找一个岗位的工作依据就是寻找它的目标,即为什么目标服务,为什么对象服务,比如,人力资源部门,服务对象就是企业一线的业务部门。 工作职责的思考 在考虑岗位工作时,要考虑职责是什么,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等问题。 关于这三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依据什么、为了谁、做什么。比如,业务部门主管把写工作说明书任务交给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认为自己不是最熟悉岗位工作,于是开始相互扯皮。此时就可以套用公式: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目标是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人力资源的规划,其工作职责是为一线业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技术支持。

年度公开选拔后备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精心整理

年度公开选拔后备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为进一步营造“感恩·责任·执行”的文化氛围,为有激情、有能力、有抱负并渴望实现职业生涯辉煌的优秀员工提供展示平台和发展机遇,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引导员工奋发向上、干事创业,形成人才济济的大好局面,进而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才保障,集团公司决定举办201X年度后备人才公开选拔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集团公司成立公开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开选拔后备人才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孙福平兼办公室主任。 二、选拔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三、报名资格:集团公司总部、分支机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员工,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可报名。 (一)基本条件。符合《烟建集团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思想政治觉悟高;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 3、认同企业文化,忠诚企业; 4、具有任用岗位所需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5、岗位工作业绩突出,具有创新能力; 6、身体健康。 (二)资格条件 40周岁以下,专科以上学历,2009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对在集团公司年度评比中获个人奖项和在工作中责任心强、发展潜力大、有恒心和毅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员工,可适当放宽资格条件。 四、选拔程序:按照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测评与考察、复试的程序进行。 (一)推荐报名(11月1日-7日) 采取员工自我推荐并经基层单位同意、基层单位推荐、人力资源部考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各单位统一将报名表及汇总表(见附件)通过OA审批流程发送至人力资源部。具体步骤为:基层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基层单位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副总经理——基层单位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高颖——人力资源部孙福平。基层单位要严格掌握条件,合理控制推荐人数,确保推荐本单位品德优良、业绩突出、具有较大发展

企业用人的6个基本标准

企业用人的6个基本标准 1.以德为先 选用人才的第一个标准是“道德情操”。 没有良好职业道德、人生和价值观的人才,往往缺乏奉献精神,很难“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对自己的第一要求”,严重时会将个人的不良倾向波及和影响到整个团队,从而给团队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和管理风险。 我们知道,能力越强的员工,如果职业道德不佳,他对团队的危害性也就越大。另外,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岗位技能可以培养,但人的道德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善。 因此,在选用人才时,我们需要首先把好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关。 要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可以通过了解他(她)们以前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来发现;有时也可以通过他(她)们的言谈举止观察到“蛛丝马迹”,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多数时候会“溢于言表”。 2.务实为本 “务实”是选用人才的第二个标准。 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好工作越来越难找,虽然多少打击了这些天之骄子们的“嚣张”气焰,但自认为怀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鹜远者还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才,往往“头重脚轻根底浅”,表现得浮躁、不务实,投机取巧,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很难对团队有较大贡献。 任何的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务实型人才“深谙此道”,他们往往乐于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人才方能成为团队的“栋梁”。 要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务实精神,可以通过他们以前的工作历史来了解,如果由于个人原因而频繁跳槽,这样的应聘者十有八九不属于这一类,因此聘用时需慎重考虑。 3.良好的团队精神 “良好的团队精神”是选用人才的第三个标准。

现代企业几乎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逞能的土壤。成功离不开团队全体成员竭诚地协同努力。 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人,表现为自私、利己,很难与别人合作,也很难认可别人的贡献。这样的人才,将会与团队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团队,即使有“一技之长”,也很难有机会施展,最终无法为团队创造出应有的绩效。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导致了“自私倾向”的滋生,招聘时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要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的测试来了,看看他(她)们个人的表现欲和占有欲的强烈程度。 4.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这里我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选用人才的第四个标准。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否进行有效培养继而使其成为“能人”的前提条件。如果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很差,则会大大增加人才培养的难度和风险(因为基础知识是通过人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固化”在人头脑中的,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培养产生效果,甚至根本就做不到)。在这些基础知识中,专业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因为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则理解和表达能力通常不错,这会有利于与人的沟通(要知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相当重要的);具备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则逻辑思维能力会比较强,处理事务时一般会比较严谨和细致;另外,良好的语文和数学知识对以后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也非常有利。 要识别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可以请他(她)们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书面(或口头)阐述,看看他(她)们对该事物的理性分析程度和表达清晰程度。 5.认同企业文化 “认同企业文化”是选用人才的第五个标准。 认同企业文化与被聘后人才的稳定程度有关。人才不稳定,不但不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而且会增加人才招聘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后备人才培养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后备人才储备,为公司核心岗位培养人才;发展员工多项技能,提高员工综合能力和素质;指明员工发展方向,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实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二、培养后备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1.培养后备人才工作方针:充实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合理使用。 2.后备人才的数量至少达到一岗一备、一职一备、力争达到一职多备。提拔任用和调整后,须及时补充。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日臻成熟,能够直接走上高一级技术、管理岗位。 4.后备人才的储备注重性别年龄、性格气质、知识结构、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多样性、互补性。 5.备用结合,对后备人才及时优先有效选用。 三、角色与定义 (二)、定义 1、公司从专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等岗位选拔后备人才。 2、指导人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后备人才实际情况确定。指导人可以从后备人才直接主管、部门经理或相关业务部门经理中确定。每位指导人可以指导1到5名后备人才。 四、甄选条件 1)基本条件 A、大专以上学历,年龄24-40岁。 B、在公司工作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二年以上。 C、连续一年无迟到、早退、旷工、脱岗等情况,在公司工作期间无违纪、处分等记录。 D、认真履行本岗位工作职责,积极工作,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E、能够在工作中提出新的工作方法和程序,积极改进,勇于创新。 F、熟练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并取得较好的业绩。 G、具备相关专业和岗位素质和能力,具备培养和发展的潜能,具体素质、能力要求参考附表。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docx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如何制定人才选拔标准 1. 关于工作职责分析的第一步,表述正确的是:√ A 分析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B 盘点现有人力资源数量 C 确定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缺口 D 对组织机构进行梳理 正确答案:D 2. 人才选拔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将相关或相近指标组合在一起 B 有关能力指标不宜涉及太多 C 任何指标都要通过两种以上的验证方法 D 每个指标只能运用一种方法 正确答案:C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标准来源的是:× A 企业文化 B 企业产品

C 企业核心价值观 D 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规范要求 正确答案:B 4. 要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真正的企业文化,首先需要分析的是:√ A 企业是否有明确的口号 B 企业是否有可适用的原则 C 企业的愿景、目标是否很清楚 D 企业如何实现愿景或目标 正确答案:C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析应聘者个性特点的角度的是:√ A 是否有工作经验 B 自控性是否强 C 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 D 是否有责任感 正确答案:A 6. 关于胜任力理论所关注的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A 绩效优异者之间的差异 B 绩效优异者与一般者的差异 C 绩效一般者之间的差异 D 本公司员工与其他公司员工的绩效差异 正确答案:B 7. 关于企业“核心素质模型”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基层员工共同具备的素质特点 B 高层领导共同具备的素质特点 C 企业高层与基层共同具备的素质特点 D 中高层领导共同具备的素质特点 正确答案:C 8. 招聘者在深入了解招聘对象的过程中,有效性最高的手段是:× A 评价中心手段 B 知识水平考试 C 行为事件访谈 D 诱导性提问 正确答案:C 9. 在胜任力模型运用中,其中素质等级描述最关键的是:× A 把指标有效描述出来 B 将指标分得越多越好 C 指标的等级越明显越好 D 把指标应用到开发中 正确答案:A 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能够影响面试效度的因素是:√ A 考官的经验 B 应聘者的个性 C 面试的时间 D 面试的技术手段

华泽集团后备管理人才选拔培养方案

华泽集团后备管理人才选拔培养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集团人才发展战略,选拔、培养和储备一批适合集团未来发展的青年干部,坚持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完善机制为重点,开拓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推进集团管理人才选拔培养储备工作,特制定华泽集团后备管理人才选拔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坚持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完善机制为重点,开拓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推进集团管理人才选拔培养储备工作,增强集团对内部优秀人才的保有能力和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吸引能力。 二、培养目标 (一)销售大区和项目部总监; (二)生产企业正、副总经理; (三)华致酒业省区经理、办事处主任; (四)集团总部正、副部长。 三、基本原则 (一)德才兼备原则; (二)公开公正原则; (三)动态管理原则。 四、选拔范围 (一)内部选拔为主:在集团内全部在岗员工中选拔; (二)外部引进为辅:员工推荐的司外人员引进。 五、选拔标准(选拔标准见附件)

(一)认同文化:认同公司文化价值理念,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企业忠诚; (二)年龄要求: 35周岁及以下,条件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标准。 (三)工作年限:在公司工作满两年以上(2007年7月31日以前入职); (四)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 (五)业绩突出:工作表现优秀,绩效考核成绩连续两次B以上,有较大发展潜力并能得到员工的认可,具体应符合选拔标准。 六、选拔流程 (一)成立集团后备管理人才选拔领导小组: 组长:吴向东 副组长:颜涛、蔡永应 组员:集团办公会成员 领导小组每财年考核工作后举行一次会议,听取后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后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选拔程序和方式 1、自荐 集团人力资源部将下发自荐报名表,员工个人可直接填表向集团人力资源部自荐报名,自荐表可于2009年7月22日前发至集团人力资源部邮箱。 2、推荐 各级公司办公会成员、各公司中层及全体员工均可填表进行推荐人选,推荐表可于2009年7月22日前发至集团人力资源部邮箱。 3、组织推荐 各板块召开专门会议提出推荐人选,于2009年7月22日前提交集团人力资源部推荐人选。

企业选拔人才的六点标准

企业选拔人才的六点标准 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其实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都不相同,但对人才的评定,主要还是针对一下六点进行。 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其实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都不相同,但对人才的评定,主要还是针对一下六点进行。 1.学历 学历是目前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对技术公司和中低层管理岗位。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高学历意味着能够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在同龄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本科生、研究生在大学生中的比率逐渐升高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企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 2.能力 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在一些特定的岗位,例如销售、营销、公关等,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甚至高过对学历的要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已经成为职场中必备的素质要求。低学历、高能力最终走到高层领导的例子比比皆是, 3.性格 很多企业已经将性格测试列入招聘环节中,涛涛国际《DISC个性测试与激励DN A》的课程就受到很多企业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面对职场不断加重的压力,性格已经成为左右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信、乐观的人也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4.品德

虽然很多企业在选拔人才是更看重的是学历与能力,但个人品德仍然是企业考虑的重点。不过在德与才之间如何选择也是企业面临的尴尬。春秋时的晏子更为看重的便是才,提倡唯才是举,而三国时的诸葛亮更注重人才的品德,可见,即便是在古代,在德与才的选择上也有不同的标准。 5.成就 在高级人才的选拔上,成就是衡量的重要标准:知名企业的就职履历、行业内突出的建树、相似岗位丰富的经验等等。任何的成功都是需要经历不断磨难的,因此辉煌的成就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的出色。猎头公司在物色人才的时候,便是以成就做为重要衡量标准的。 6人脉资源 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够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在商业领域,人脉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果企业能够招募到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的人才,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创造一个优异的发展环境。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标准从专才向综合性人才转变,例如技术岗位在要求员工有精湛的技艺外,同时对沟通、团队协作都有较高的要求;销售岗位除了沟通能力外,员工还必须具备专业性、学习能力和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正是对人才标准的提高,让企业在寻找人才时有大海捞针的困扰,其实企业在寻找人才时,不妨根据特定岗位,制定相应的选拔标准,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缓解人才缺失的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