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1-1

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判断一个体系是否几何可变,或者如何保证它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只有几何不变体系才可以作为结构。

几何可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改变的体系。几何不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保持不变的体系。

2、自由度:描述几何体系运动时,所需独立坐标的数目。

平面内一个动点A,其位置要由两个坐标 x 和 y 来确定,所以一个点的自由度等于2。平面内一个刚片,其位置要由两个坐标 x 、y 和AB 线的倾角α来确定,所以一个刚片在平面内的自由度等于3。

3、刚片:平面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时,不考虑材料应变,所以认为构件没有变形。可以把一根杆、巳知是几何不变的某个部分、地基等看作一个平面刚体,简称刚片。

4、约束:如果体系有了自由度,必须消除,消除的办法是增加约束。约束有三种:

5、多余约束:减少体系独立运动参数的装置称为约束,被约束的物体称为对象。使体系减少一个独立运动参数的装置称为一个约束。例如一根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一个连接两个刚片的单铰相当于二个约束;一个连接n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n—1个单铰;一个连接二个刚片的单刚性节点相当于三个约束;一个连接n 个刚片的复刚性节点相当于n—1个单刚性节点。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减少一个独立的运动参数,则此约束称为必要约束。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的独立运动参数并不减少,则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平面内一个无铰的刚性闭合杆(或称单闭合杆)具有三个多余约束。

6、瞬变体系及常变体系:常变体系概念:体系可发生大量的变形,位移。区别于瞬变体系:瞬变体系概念:体系可发生微小的变形,位移。

7、瞬铰:两刚片间以两链杆相连,其两链杆约束相当(等效)于两链杆交点处一简单铰的约束,这个铰称为瞬铰或虚铰。

2-2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1、体系是由部件(刚片或结点)加上约束组成的。

2、刚片内部:是否有多余约束。内部有多余约束时应把它变成内部无多余约束的刚片,而它的附加约束则在计算体系的约束总数时应当考虑进去。

3、复铰:连接两个以上刚片的铰结点。连接n个刚片的铰相当于(n-1)个单铰。

4、单链杆:连接两个铰结点的链杆。

5、连接两个以上铰结点的链杆。

连接 n 个铰结点的复链杆相当于(2n-3)个单链杆。

6、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W :W=3m-(2n+r) m:钢片数 n:单绞数 r:支座链杆数上面的公式是通用的。 W=2J-(b+r) J:结点个数 b:链杆数 r:支座链杆数上面的公式用于完全由铰接的连杆组成的结构体系。

7、自由度与几何体系构造特点: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一、

二、

梁的内力主要采取截面法,截面法可以用六个字描述:

2、截面内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截面法:截开、代替、平衡。

内力的直接算式:直接由截面一边的外力求出内力。 1、轴力=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沿轴切向投影代数和。

2、剪力=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沿轴法向投影代数和,如外力绕截面形心顺时针转动,投影取正否则取负。

3、弯矩=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外力矩之和。弯矩及外力矩产生相同的受拉边。

静定结构影响线

当结构上作用有与杆件主轴正交的、沿结构跨度移动的单位集中荷载(P=1)时,用以表示确定的截面或位置上某一特定的受力效果(内力、位移或支座反力)的变化规律的函数图形(曲线),称为该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某一截面特定受力效果的影响线,简称影响线。

概念

桥梁上行驶的火车、汽车,活动的人群,吊车梁上行驶的吊车等等,这类作用位置经常变动的荷载称为移动荷载。常见的移动荷载有:间距保持不变的几个集中力(称为行列荷载)和均布荷载。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往往先从单个移动荷载的分析入手,再根据叠加原理来分析多个荷载以及均布荷载作用的情形。

对于工程计算中的各种物理量和几何量,我们统称为量值,记作Z。

由于移动荷载的作用位置是变化的,使得结构的支座反力、截面内力、应力、变形等等也是变化的。因此,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我们不仅要了解结构不同部位处量值的变化规律,还要了解结构同一点处的量值随荷载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便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大内力是多少,发生的位置在哪里,此时荷载位置又怎样,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设计和施工。在竖向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反力或变形的量值随竖向单位荷载位置移动而变化的规律图像称为影响线。

计算

利用某量值S(某支座反力、某截面弯矩、剪力等)的影响线,求位置一定的一组荷载产生的该量值S之值(叫S的影响量)。(图1)作用在影响线同一直线线段上的各力的影响等于其合力的影响,即(图2)。其成立的条件是各力位于S影响线的同一直线线段上。据此,不能将S影响线顶点B两侧之力以一个合力代替去计算S。

均布荷载产生的影响量S等于荷载集度口与荷载下面的S影响线的面积的乘积,即。注意;均布荷载下面的影响线纵标有正有负,因此,面积也有正有负,这个结论,对于曲线型影响线(如静不定力影响线)也是成立的。对于位于影响线同一直线段上的分布荷载也可用其合力代替去求影响量。

影响方程

在思路上与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一样一是建立影响方程;二是建立影响方程的方法,与固定荷载作用下求内力的方法相同。即静定结构用平衡方程建立影响方程,而超静定结构则用解超静定的方法——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等建立影响方程。

根据影响方程来绘制影响线的方法叫静力法。用绘制位移图的方法来得到影响线的方法叫机动法。机动法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很快地画出内力影响线的形状,以判定荷载的最不利分布,而这是计算最大内力值所需要的。

①欲绘制超静定结构支座反力R的影响线,则去掉相应联系(支杆),把支杆反力R暴露出来,沿反力R正向加一个力使与之相应的广义位移(竖向位移)等于1,这样得到的位移图(挠度曲线)即为R的影响线。符号:轴线上面的纵标取正号。

②欲绘制超静定结构弯矩MK影响线形状,应把截面K切断,再用铰联结起来(把刚结变为铰结,丢掉了阻止相对转动的联系)。沿弯矩正向(使下面受拉)加一对大小任意的力偶矩M。画出位移图的形状,轴线上方取为正,这就得到了影响线的形状。

③欲绘制超静定结构剪力影响线形状,应把截面K切断,再用一对平行杆联结起来(去掉了阻止相对错动的联系)。采用这种方式时,左右两部分只能相对错

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和沿轴向相对移动),因之体系变形后,左右两部分变形曲线于联结处的切线相互平行。沿剪力正向加一对任意大小的剪力Q画出位移图,即得影响线的形状。上面取正号,下面取负号。

由于超静定结构去掉一个联系后仍为一几何不变体系,其位移图是曲线的,所以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影响线是曲线的。由于静定结构去掉一个联系后即成为机构(可变体系),其位移图是直线图形,因而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是直线图形。超静定结构中的静定内力(如挑臂上的弯矩、剪力),其影响线也是直线图形。

影响形状

均布活荷载的最不利分布

①对于跨中载面,当活荷载作用于载面所在跨及每间隔一跨的各跨上时,出现最大正弯矩。

②对于支座截面,当活荷载作用于该支座左右两跨及每间隔一跨的各跨上时,出现最大负弯矩。

③在整个结构上都布满活荷载时,对于支座弯矩、跨中弯矩都不是最不利情况。

④一种内力出现最大(最小)值时,其他内力并不同时出现最大(最小)值。

与活荷载不同,恒荷载经常作用,永远要计算,没有最不利分布问题。

确定

行列荷载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量值s取得最大值,这个行列荷载位置为最不利荷载位置。得到极大值时行列荷载所处位置的特点是;

(1)有一个集中力居于影响线顶点上。

(2)将行列荷载自此左移一点,(图3)是正的,右移一点(图4)是负的。满足这种条件(使取得极大值)的位于影响线顶点上的集中力叫临界荷载(以表示),与此对应的行列荷载位置,称为临界位置。

(3)MK在行列荷载移动全过程中得到的极大值可能不止一个。

对于三角形影响线:多边形影响线,在由多个集中力组成的行列荷载作用下,都是适用的。S生极大值所对应的行列荷载位置,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有一个集中力位于影响线的顶点上。

②自此位置向左移:自此位置向右移:。这两个公式称为临界条件,满足临界条件的集中力为临界荷载,相应的荷载位置为临界位置。

把临界荷载算在影响线顶点的哪一边,哪一边单位长度上的平均荷载就大。

对于三角形影响线,求量值S最大值的步骤为:

①按前述方法估计能产生最大值的若干可能的临界荷载。

②逐个地把估出的力放在影响线顶点上,验算是否满足临界条件。

如果满足临界条件,则利用影响线求出相应的S,它是S一个极大值。比较这样求得的几个S极大值,其中最大的就是行列荷载移劫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大S 值。

根据临界条件的推导过程知:临界条件中的前一个不等式代表力在左方时后一个不等式代表力在右方时。若满足前一个不等式,而不满足后一个不等式,就表明不论把力放在左面,还是放在右面,都有即越往右移S越大。因此应把行列荷载向右移。反之,若不满足前一个不等式,而满足后一个不等式,则不论力在左、力在右都有即越往右移S越小,因此求S极大值耍向左移动行列荷载。对于桥梁要考虑车辆右行,左行两种情况,按最不利情况设计。工业厂房吊车荷载则不会改变方向。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一、位移计算

引起位移的主要原因:

各种因素对静定结构的影响:

内力变形位移

荷载√√√

×√√

温度改变或材料胀

××√

支座移动或制造误

引起位移的主要原因有上述三种:①荷载作用、②温度变化、③支座移动和制造误差。

计算方法

本章只讨论线性变形体系的位移计算,计算方法是单位荷载法,其理论基础是虚功原理。

线性变形体系和叠加原理的使用条件是:①材料处于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②小变形。因此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计算结构的位移。

虚功和虚功原理

(1)实功:力在本身引起的位移上作功,恒为正值

(2)虚功:力在其它原因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力在虚位移上作的功),可正可负

如图(9-1)

力与位移同向,虚功为正,力与位移反向,虚功为负。

虚位移:与作功的力无关。是结构的支承条件和变形条件允许的微小位移。引起位移的原因:可以是一组力,温度变化、支座位移等,也可以是假想的位移,故称为“虚”。

(3)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在功的计算公式W=PΔ中,涉及到两方面因素:

①与力有关的因素:

例如,一个力、一个力偶、一对力、一对力偶。把这些与力有关的因素称为广义力;

②与广义力相应的位移因素:

例如,与集中力相应的广义位移是该力的作用点的总全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

与集中力偶相应的广义位移是它所作用截面的转角;

与作用点不同但等值、反向、共线的一对力相应的广义位移是两力作用点沿两力方向的相对线位移;

与等值、反向一对力偶相应的广义位移是两力偶作用截面的相对转角,等……。把这些与位移有关的因素称为广义位移。

广义力与相应广义位移的关系是:它们的乘积是虚功。

变形体虚功原理:

变形虚功:当给体系一虚位移时,除了外力(荷载、反力)在虚位移上作虚功外,内力在相应变形上也要作虚功。内力在相应变形上所作的虚功称为变形虚功。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可描述为:变形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对于任何虚位移,外力所作虚功总和,等于各微段上的内力在其变形上所作的虚功总和。

即:外力虚功=变形虚功

(9—1)(为虚功方程)

注意:变形体虚功原理,对刚体也适用。因刚体发生虚位移时,微

段不变形,,故得

所以:刚体虚功原理是变形体虚功原理得一个特例。

虚功原理的适用范围:弹性、非弹性、线性、非线性的变形体系都适用。

变形虚功的计算

如图9—3所示,微段的变形虚功:

整个结构得变形虚功:·····(c)

-所有微段两侧截面内力在相应变形上所作的虚功总和,称变形虚功。

虚功方程:

对于平面杆件结构:(9-2)

虚功方程:(9-3)

图9—3

虚功原理的应用

虚功有两种常见表达形式:由于产生虚功的力和位移无关,因此,即可以把位移看作是虚设的,也可以把力看作是虚设的。

(1)位移是虚设的,虚功可以描述为:实际存在的力虚设的位移,由于位移是虚设的,这种形式下的虚功原理又叫做虚位移原理,可以用于求未知力。

(2)力是虚设的,虚功可以描述为:实际存在的位移虚设的力,由于力是虚设的,这种形式下的虚功原理又叫做虚力原理,可以用于求未知位移。

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单位荷载法

一般公式

例图9-4(a)所示,由于荷载、支座移动引起了变形,求指定点K沿指定

方向K-K上的位移。

(a)(b)

图9-4

应用虚功原理,建立虚设状态如图9-4(b),

、、为引起的内力

(9—4)

式(9—4)为平面杆系结构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位移实际方向的确定:为正,实际方向与方向相同;为负,实际方向与方向相反。

—广义位移

要点:用虚功原理求位移,关键在于虚设一个恰当的力状态。恰当之处:让

在所求位移上作虚功,虚功恰好等于所求位移。这种计算位移的方法,叫虚设单位荷载法。

虚设广义单位荷载必须与拟求的广义位移相对应。如图9-5所示。

图9-5

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公式

假定:结构的材料是线弹性,位移微小,应力应变符合虎克定律,位移与荷载成正比,荷载产生的位移可以叠加。

例图9-6(a)所示,求K点指定方向的位移

图9-6

位移计算公式:(9-5)荷载引起:(a)

、、-虚拟状态中微段上的内力

、、-实际状态微段的变形

由材力知:

-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矩形,

圆,

位移计算公式:

(9-6)

(9-6)式――平面杆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公式。

分析:右三项分别表示:弯曲变形、轴向变形、剪切变形对所求位移的影响。梁和刚架:(、引起的位移很小,可忽略不计)

(9-7)

桁架:(只有轴力、且EA沿杆长L是常数)

(9-8)

组合结构:(梁式杆只计M,链杆只计N)

(9-9)

剪切变形中修正系数K的来源:

式(a)中:—虚拟状态的剪力在实际状态剪切变形上所作的虚功。由于“虚设状态”中、“实际状态”中分布不均匀,相应剪应变分布也不均匀,所以微段所作的虚功应按积分计算:

图9-7

由材力知:

b-所求剪应力处的截面宽度S-该位置以上(下)截面积对z轴的静矩,如图9-7。

式中剪应力分布不均匀改正系数。(无量纲)计算举例

例1 试求图9-8(a)所示刚架A点的竖向位移。各杆材料相同,截面I、A 为常数。

图9-8

解:(1)、建立虚拟状态如图(b),

(2)、写、式

设坐标如图:

AB段:

BC段:

(3)、代入(7-6)式积分:

括号内第一项是弯矩M的影响;第二项是轴力N的影响;第三项是剪力Q 的影响。

(4)、讨论:设截面为矩形

当时,取,得:

由此可见:影响可忽略。一般杆系结构不超过。

所以只考虑M的影响即可。

例2 试求图9-9所示等截面圆弧曲梁B点得水平位移。

实际状态虚拟状态

图9-9

解:(1)、建立虚拟状态如图。

(2)、为小曲率杆,近似用直杆位移公式,只考虑弯矩M的影响,写、表达式,即列弯矩方程:

(3)、计算位移

例3 试求图9-10所示对称桁架结点D的竖向位移。图中右半部各括号内数值为杆件得截面积,设,A()

图9-10

解:(1) 建立虚拟状态如图。

(2) 求各杆内力、

(3) 求(下弦视为两根杆)

例4 图9-11所示曲梁为圆弧形,EI=常数,试求B点的水平位移。

图9-11

()

图乘法求位移

从上节知,计算梁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时,先写、方程式,再

代入公式积分,当荷载比较复杂时,运算十分繁。但当结构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用图乘法代替积分法运算,可使计算简化。

图乘法的条件

(1)杆段是直杆;

(2)杆段内EI为常数;

(3)或图至少有一个是直线图形。

9.5.2 公式推导

图9-12

如图9-12,

若所有杆件均可图乘:(9-10)

式中:ω--为一个弯矩图的面积;y c--为另一个弯矩图中的竖标。

即:当满足图乘条件时,积分的值,就等于图的面积乘

以形心位置对应的图(直线图)上的竖距再除以EI,这就叫图乘法(图形相乘法)。

注意事项:

(1)必须符合三个条件。EI沿杆长变化或为曲杆不能用。EI各段不同

时应分段。

(2)必须取自直线图,并与曲线图形心对应。若、图均为直线

图,可互换。

(3)同侧图形相乘为正,异侧图形相乘为负。

(4) 二次抛物线图形(均布荷载作用下M图)的面积及形心位置公式:。

(5) 抛物线的顶点(Q=0点)切线平行于底边的点。

当弯矩图的形心位置或面积不便于确定时,常将该图形分解为几个易于确定形心位置和面积的部分,并将它们分别与另一图形相乘,再将所得结果相加。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1)直线图形乘直线图形图3所示两直线图形相乘,先将第一个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分别与第二个图形

相乘再叠加,结果为:

注:竖标在基线同侧时乘积为正值,在异侧乘积为负。各种直线形图形与直线形图形相乘,都可用该式处理。

(2)复杂抛物线形图形乘直线形图形:当抛物线的顶点(Q=0处)不在抛物线的中点或端点时,可将其分成直线形和简单抛物线(如图4),两者分别与另一图形相乘,再把乘得的结果相加。

其它因素产生的位移

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计算

温度作用是指结构使用与建造时温度发生改变对结构的作用。温度改变对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材料会发生自由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截面的应变(即温度应变),使结构产生变形和位移。

(1)温度变形:假设温度改变沿杆长均匀,沿截面高度为线性分布。因此,截面发生温度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截面的变形可分解为沿轴向拉伸变形和截面转角变形 。

形心轴处的温度改变:t0=(h1t2+h2t1)/h

上、下边缘的温度改变差值:Δ t=t2-t1

微段的变形:d u=αt0ds,d θ =a(t2-t1)d s/h = a Δ t d s /h,d=0

(2)温度改变引起的位移计算公式:

将温度变形代入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得到温度改变引起的位移计算式:

式中:α——材料的线膨胀系数;h——杆件的截面高度;t0——杆件轴线上的温度改变;

Δt——杆件两侧温度改变之差。

正负号规定:件同侧受拉时乘积为正,否则为负。

9.6.2支座移动引起的位移计算

(1)支座移动引起的位移:静定结构由于支座移动不会产生内力和变形,

位移计算公式

(2)单位荷载产生的反力与支座位移同向时,为正,否则为负。

(2)制造误差引起的位移计算公式:制造误差通常是杆件长度偏差λ0 将制造误差视为初变形,制造误差引起的位移就等于单位荷载产生的内力在这些初

变形上作的虚功,即:

正负规定:与初变形方向一致时乘积为正,否则为负

互等定理

互等定理

(1)功的互等定理:状态1的外力在状态2的位移上作的虚功T12,等于状态2的外力在状态1的位移上作的虚功T21。即:T12=T21。

(2)位移互等定理:由第一个单位力引起的沿第二个单位力方向的位移δ21,等于第二个单位力引起的沿第一个单位力方向的位移δ12,即:δ12=δ21。(3)反力互等定理:由于支座2的单位位移所引起的支座1的反力r12,等于由于支座1的单位位移所引起的支座2的反力r21,即:r12=r21。

力法

1.力法是指以与多余联系相应的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数的分析超静定结构(见杆系结构的静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2.基本结构为了暴露这些多余未知力,必须将多余联系截断或撤除,再用相应的内力或反力代替它们的约束作用,如图1a所示的连续梁,撤除中间支座后,可用未知反力X1代替原有的支座约束,这样就将原结构转变为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基本结构。若能设法确定多余未知力,则整个计算就可按静定结

构处理。力法

3.典型方程要使基本结构上的多余未知力,确能代替原结构上各多余联系的约束作用,则要求两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在线性变形结构中,受力与变形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只要变形相同,受力状态必然一样,关键在于如何计算基本结构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作用下,各多余未知力作用点上的位移。根据叠加原理,基本结构上任意一点的总位移等于多余未知力和原荷载分别作用时所产生位移的总和,即力法

;若用δ表示单位力所引起的位移,则有墹i1=X1δi1,墹i2=X2δi2,…,墹in =X n δ i n等。由于原结构上各多余联系本来是连续不断的,为了使基本结构与原结构的变形一致,应该有墹i=X1δi1+X2δi2+…+X n δ i n+墹i P =0(i=1,2,…,n)这组方程称为力法的典型方程。它也可由最小虚力原理推出。位于主对角线上的主系数恒为正值。位于主对角线两侧对称位置上的副系数,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由位移互等定理,有δ k j=δ j i,这样可减轻一半的计算工作。由荷载引起的位移墹i P(称自由项),也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由典型方程解出多余未知力,

即可用叠加原理计算原结构的内力。如原结构的弯矩M为力法4.式中嚔1、嚔2、…、嚔n为基本结构在单位未知力作用下的弯矩;Mp为基本结构在原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5.对于变载面无铰拱三次超静定结构(图2a),可采用弹性中心法。消去典型方程中的全部副系数,首先在其轴线顶点O截开,用成对的轴力X1、剪力X2和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1-1 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判断一个体系是否几何可变,或者如何保证它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只有几何不变体系才可以作为结构。 几何可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改变的体系。几何不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保持不变的体系。 2、自由度:描述几何体系运动时,所需独立坐标的数目。 平面内一个动点A,其位置要由两个坐标 x 和 y 来确定,所以一个点的自由度等于2。平面内一个刚片,其位置要由两个坐标 x 、y 和AB 线的倾角α来确定,所以一个刚片在平面内的自由度等于3。 3、刚片:平面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时,不考虑材料应变,所以认为构件没有变形。可以把一根杆、巳知是几何不变的某个部分、地基等看作一个平面刚体,简称刚片。 4、约束:如果体系有了自由度,必须消除,消除的办法是增加约束。约束有三种: 5、多余约束:减少体系独立运动参数的装置称为约束,被约束的物体称为对象。使体系减少一个独立运动参数的装置称为一个约束。例如一根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一个连接两个刚片的单铰相当于二个约束;一个连接n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n—1个单铰;一个连接二个刚片的单刚性节点相当于三个约束;一个连接n 个刚片的复刚性节点相当于n—1个单刚性节点。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减少一个独立的运动参数,则此约束称为必要约束。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的独立运动参数并不减少,则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平面内一个无铰的刚性闭合杆(或称单闭合杆)具有三个多余约束。

6、瞬变体系及常变体系:常变体系概念:体系可发生大量的变形,位移。区别于瞬变体系:瞬变体系概念:体系可发生微小的变形,位移。 7、瞬铰:两刚片间以两链杆相连,其两链杆约束相当(等效)于两链杆交点处一简单铰的约束,这个铰称为瞬铰或虚铰。 2-2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1、体系是由部件(刚片或结点)加上约束组成的。 2、刚片内部:是否有多余约束。内部有多余约束时应把它变成内部无多余约束的刚片,而它的附加约束则在计算体系的约束总数时应当考虑进去。 3、复铰:连接两个以上刚片的铰结点。连接n个刚片的铰相当于(n-1)个单铰。 4、单链杆:连接两个铰结点的链杆。 5、连接两个以上铰结点的链杆。 连接 n 个铰结点的复链杆相当于(2n-3)个单链杆。 6、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W :W=3m-(2n+r) m:钢片数 n:单绞数 r:支座链杆数上面的公式是通用的。 W=2J-(b+r) J:结点个数 b:链杆数 r:支座链杆数上面的公式用于完全由铰接的连杆组成的结构体系。 7、自由度与几何体系构造特点: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简称SEM) 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确认型因子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统计数据分析工具,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得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协方差结构分析。它既能够分析处理测量误差,又可分析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 特点: 1.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 结构方程分析可同时考虑并处理多个因变量。在回归分析或路径分析中,即使统计结果的图表中展示多个因变量,在计算回归系数或路径系数时,仍是对每个因变量逐一计算。所以图表看似对多个因变量同时考虑,但在计算对某一个因变量的影响或关系时,都忽略了其他因变量的存在及其影响。 2.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 态度、行为等变量,往往含有误差,也不能简单地用单一指标测量。结构方程分析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均含测量误差。变量也可用多个指标测量。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潜变量间相关系数与用结构方程分析计算的潜变量间相关系数,可能相差很大。 3.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 假设要了解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每个潜变量者用多个指标或题目测量,一个常用的做法是对每个潜变量先用因子分析计算潜变量(即

因子)与题目的关系(即因子负荷),进而得到因子得分,作为潜变量的观测值,然后再计算因子得分,作为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这是两个独立的步骤。在结构方程中,这两步同时进行,即因子与题目之间的关系和因子与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 4.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 传统上,只容许每一题目(指标)从属于单一因子,但结构方程分析容许更加复杂的模型。例如,我们用英语书写的数学试题,去测量学生的数学能力,则测验得分(指标)既从属于数学因子,也从属于英语因子(因为得分也反映英语能力)。传统因子分析难以处理一个指标从属多个因子或者考虑高阶因子等有比较复杂的从属关系的模型。 5.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 在传统路径分析中,只能估计每一路径(变量间关系)的强弱。在结构方程分析中,除了上述参数的估计外,还可以计算不同模型对同一个样本数据的整体拟合程度,从而判断哪一个模型更接近数据所呈现的关系。

结构力学 几何构造分析

1.图 示 体 系 是 几 何 不 变 体 系 。 ( ) 2.有 多 余 约 束 的 体 系 一 定 是 几 何 不 变 体 系 。 ( ) 3.图 示 体 系 是 : A .几 何 瞬 变 有 多 余 约 束 ; B .几 何 不 变 ; C .几 何 常 变 ; D .几 何 瞬 变 无 多 余 约 束 。 ( ) 4.在 不 考 虑 材 料 的 条 件 下 ,体 系 的 位 置 和 形 状 不 能 改 变 的 体 系 称 为 几 何 体 系 。 ( ) 5几 何 组 成 分 析 中 ,在 平 面 内 固 定 一 个 点 ,需 要 。 6图 示 体 系 是 体 系 ,因 为 。 7联 结 两 个 刚 片 的 任 意 两 根 链 杆 的 延 线 交 点 称 为 ,它 的 位 置 是 定 的 。 8试 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C D B 9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C D B E 10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C D B 11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B C D E F 12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C D E F 13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B C D E F A G 14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B C D E 15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B C D E 16对 图 示 体 系 进行 几 何 组 成 分析 。 A B C D G E F 17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B C D E F G H K 18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19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20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21对 图 示 体 系 作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22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图 中 未 编 号 的 结 点 为 交 叉 点 。) A C B D E F 23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B C D E F 24三 个 刚 片 用 三 个 铰 两 两 相 联 时 的 瞬 变 原 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图 示 体 系 按 三 刚 片 法 则 分 析 , 三 铰 共 线 , 故 为 几 何 瞬 变 体 系 。 ( ) 26图 示 体 系 为 几 何 不 变 有 多 余 约 束 。 ( ) 27图 示 体 系 为 几 何 瞬 变 。 ( ) 28图 示 对 称 体 系 为 几 何 瞬 变 。 ( )

第2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第2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1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自由度计算公式) §2-2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几何构造分析目的: Q 判别体系可否作为结构 b )为结构计算打下基础 UmVflMITV Off BCMNCM Mh<3 TaCHHOLCXlV 第二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不考虑材料的变形) §2-1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一、两类体系 ■**' i■- - ——L - — - ___ ~二=一? ----------- P Z Z 几何可变体系 体系在荷《作用下? 其几何形状和位S 都不能改变? 体系受到很小的作用力, 其几何形状或位S 都可以改 几何不变体系

▲刚片一所有的《几何形状不变体系”均可视为刚片. (可以是杆.由杆组成的结构.支撑结构的地基) 二、自由度 1?定义:用来确定体系位£所需舷立(最少)坐标的数目. 2.举例 y Yl 平面动点:w=2 ( XI, yl ) 规律:体系有《个独立的运动方式,就有《个自由度. 三、约束(联系) 1?定义:阻止或限制体系运动的装置(减少自由度的装置). 2?约束类型(链杆、刚接、单较、复胶、固定端、平行支《杆零) ■ X 平面刚片:W=3 (xU yU卩)

1)链杆(支杆) 1个链杆=1个约束。链杆 可以是曲的. 折的杆,只要保持两姣间 $巨不变. 2 )刚性连接 1个刚接=3个约束 W=3X2—3=3 3)单较 1个单较=2个约束=2个的单链杆。 W=3X2—2=4 瞬枝——在运动中瞬枝的位置不定,这 是瞬较和实较的区别.通常我们研究的是 扌旨定位置处的瞬时运动,因此,瞬枝 和实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相对 转动中心. 两根不共线的链杆相当 于一个单镀.

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

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一些基本受力状态)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设计值,与柱子的不一样。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3、侧向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控制比例为1.5。见抗规 3.4.2、3.4.3。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4.3.5。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 7、剪跨比:梁的剪跨比,剪力的位置a与h0的比值。剪跨比影响了剪应力和正应力之间的相对关系,因此也决定了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影响着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破坏的方式;同时也反映在受剪承载力的公式上。柱的剪跨比:,若反弯点在柱子层高范围内,可取柱子的剪跨比小于2时,需要全长加密,见混凝土规范11.4.12、11.4.17。 8、剪压比(梁柱截面上的名义剪应力V/bh0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压比对梁的延性、耗能能力及保持梁的强度、刚度有明显的影响,当剪压比大于0.15的时候,梁的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退化现象,此时再增加箍筋用量,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梁柱的截面尺寸有所要求。 9、轴压比: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砼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轴压比限值的依据是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参照国外的类似条件确定的,其基准值是对称配筋柱大小偏心受压状态的轴压比分界值。 10、跨高比:梁的跨高比(梁的净跨与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对梁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梁(非剪力墙的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和深梁都按照深受弯构件进行计算的。 11、延性比:延性比即为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延性是指材料、构件、结构在初始强度没有明显退化的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延性比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截面的延性比、构件的延性比和结构的延性比。结构的延性比多指框架或者剪力墙等结构的水平荷载-顶层水平位移(P-delta)、水平荷载-层间位移等曲线。结构的屈服位移有等能量方法、几何做图法等. 一、轴心受拉 外力通过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材料强度可以被充分利用。所以,对于适合抗拉的材料(如钢材),轴心受拉是最经济合理的受力状态。 采用高强钢丝,碳纤维等等材料。 二、轴心受压 对于适合受压的材料(如混凝土、砌体以及钢材等)也是很好的受力状态。但是受压构件较细长时会有稳定问题,偶然的附加偏心会降低构件承载力,甚至引起失稳。由于压杆失稳总是在截面回转半径最小的方向发生,所以对于轴心受压构件,环形截面最为合理,圆形或方形截面也较为合理。工字型截面、角钢或双角钢等也可以做压杆使用,但由于两个方向的回转半径不同,往往首先在回转半径小的方向引起失稳。 对于混凝土来说,适于抗压,但当压力很大时,截面也非常大,结构自重大,影响结构的性能。

结构概念与体系

结构概念与体系 1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强条3.3.16要求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由于建模时不建立填充墙,造成结构的刚度偏小,因为计算得到的自振周期较实际的偏长,按这一周期计算得到的地震力偏小。 故周期折减系数对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从而对地震力进行放大考虑。 2计算振型数 高规5.1.13条“……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计算完毕后,在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周期与振型中查看振型参与质量,看是否X和y向平动,z向扭转参与质量合计超过90%。如超过,则说明振型数量足够,否则需加大振型数量。有时,会遇到子空间迭代法算很多阶振型,振型参与质量仍不满足大于90%的要求,这时可改为Lanczos法或多重Ritz 向量法,会容易达到要求。 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高规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1.3~2.0。”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高规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5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高规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midas Gen中实现:程序默认的调幅系数为0.85,并自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梁跨中弯矩自动按平衡条件增大。 说明: 1)调幅只对梁两端均为负弯矩的进行调整,对次梁或有正弯矩的梁不调幅; 2)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对横向荷载(风或地震荷载)不调幅,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后再与横向荷载组合。 6框剪结构的0.2Q 调整 高规8.1.4条要求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进行0.2Q0调整。程序目前暂时屏蔽了进行地震剪力0.2Q0的调整功能 7周期比 高规4.3.5条“……。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结构力学 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 李亚智 航空学院·航空结构工程系

2.1 概述 结构要能承受各种可能的载荷,其几何组成要稳固。即受力结构各元件之间不发生相对刚体移动,以维持原来的几何形状。 在任意载荷作用下,若不考虑元件变形,结构保 持其原有几何形状不变的特性称为几何不变性。 在载荷作用下的系统可分为三类。 2.1.1 几何可变系统 特点: 不能承载,只能称作“机构”。 2 1 3 4 P 2’3’

2.1.2 几何不变系统 特点:能承载,元件变形引起几何形状的微小变化,可以称为结构。 2.1.3 瞬时几何可变系统 特点:先发生明显的几何变形,而后几何不变。 P 213 4 2’ 3’ 2’3’ P 2 1 34 5 ∞ →=2321N N 1 2 3 P 内力巨大,不能作为结构。 N 21 N 23 P 2

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几何不变的系统才能承力和传力,作为“结构”。 系统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1)判断系统是否几何不变,以决定是否能作为结构 使用; (2)掌握几何不变结构的组成规律,便于设计出合理 的结构; (3)区分静定结构和静不定结构,以确定不同的计算 方法。

2.2 几何不变性的判断 2.2.1 运动学方法 将结构中的某些元件看成自由体,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由度; 将结构中的另一些元件看成约束。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约束去消除自由度,系统就无法保持原有形状。 所谓运动学方法,就是指这种引用“约束”和“自由度”的概念来判断系统几何不变性的方法。

1、自由度与约束(1)自由度的定义 决定一物体在某一坐标系中的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变量的数目称为自由度,用n 表示。平面一个点有2个独立坐标,故n =2空间一个点有3个独立坐标,故n =3 x y y ?x ?A A ' x y A y A x A z A z A ' O

《结构概念与体系》读书报告

《结构概念与体系》 “该书从头到尾充实了非常深厚的知识…….学生以及从事专业工作的建筑师或结构工程师都会发现该书的内容是有裨益的。” ——美国建筑学会期刊(AIA Journal)之前的一个月我在上班,所以平时能看书的时间并不多。搬到学校之后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我开始阅读这本周老师推荐的《结构概念与体系》。这本书与另外两本林同炎著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被称为“世界土木工程师必读之书”。整本书遵循着由浅入深先整体后部分的路线,先讲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最重要的设计思想,使读者对全书的中心思想有个大致的把握,中后段才着重讲述分体系以及相关重要构件的具体知识,使人阅读起来思路明确,知识结构更加连贯。由于是翻译本,有些地方理解的不太清楚,而且全书知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根本也不是一遍就能读懂的。所以这篇读书笔记只是我在读第一遍时做的基本记录,后面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我相信像这样的好书读多少遍都是不够的,它是个宝库,我会不断地发掘它。 显而易见的,《结构概念和体系》是一本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成长都大有裨益的书。长久以来,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之间有着先天的难以避免的矛盾。建筑师的工作比较偏艺术性,而工程师则是偏技术性的。建筑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美观和更多的使用空间而工程师考虑的是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有些时候建筑设计师天马行空的设计无法跟现有的结构技术或是结构理论吻合起来,矛盾就不可避免了。消除建筑师和工程师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就是这本书的任务之一。它不同于别的结构教科书详细介绍怎样设计建筑物的每个构件,而是从建筑物整体出发,从建筑设计的源头处着手,消除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认识上的偏差,通过概念上的简单公式对建筑物进行总体设计,使得设计结果能够让双方都能满意,从而设计出整体性的优秀建筑体。 第一章. 第一章的内容比较少,主要是从概念上大致讲解建筑设计的主要过程以及相关知识学习的主题思路。要想保证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就需要在设计时将相互有关的空间形式分体系综合考虑。在分体系设计时,至少要有三个“反馈”考虑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整体建筑形式的初步构思(建立基本功能目标并转化为总体场地规划、活动组织方案和外形布置);二、按总结构体系对建筑形式总体构思(构思主要结构方案和分体系相互关系的要求);三、提出建议方案的初步设计(确定主要分体系和关键构件的物理性能,以证明设计的可行性);四、为实现建筑要求,对初步设计全面改进(最终深化设计,改进分体系和构件设计并准备设计文件)。这种分阶段的设计方法可以突出设计构思的概念阶段,从而避免基本思路受到细节问题的干扰。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必须用概念的方式来确定基本方案的全部空间形式的可行性。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必

结构概念与体系

结构概念与体系 1 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强条 3.3.16 要求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由于建模时不建立填充墙,造成结构的刚度偏小,因为计算得到的自振周期较实际的偏长,按这一周期计算得到的地震力偏小。故周期折减系数对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从而对地震力进行放大考虑。 2 计算振型数 高规5.1.13条“??…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 计算完毕后,在结果-> 分析结果表格->周期与振型中查看振型参与质量,看是否X 和y 向平动,z 向扭转参与质量合计超过90%。如超过,则说明振型数量足够,否则需加大振型数量。有时,会遇到子空间迭代法算很多阶振型,振型参与质量仍不满足大于90%的要求,这时可改为Lanczos法或多重Ritz 向量法,会容易达到要求。 3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高规 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 1.3 ?2.0。” 4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高规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5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高规 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 。 midas Gen中实现:程序默认的调幅系数为0.85,并自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梁跨中弯矩自动按平衡条件增大。 说明: 1)调幅只对梁两端均为负弯矩的进行调整,对次梁或有正弯矩的梁不调幅; 2)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对横向荷载(风或地震荷载)不调幅,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后再与横向荷载组合。 6 框剪结构的0.2Q0 调整 高规8.1.4条要求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进行0.2Q0调整。程序目前暂时屏蔽了进行地震剪力0.2Q0的调整功能 7 周期比 高规435条“,,。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周期比的要求实际上是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基于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分析

基于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分析 基于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投资力度、技术复杂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多。本文通过阐述建筑概念设计的内涵,探讨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把握的若干要点,希 望能够给予建筑结构设计者一些工作上的借鉴及帮助 关键词: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工程实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cale, investment, technical complex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actors and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of architectural concept design, to explore the key points of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design in structural design should grasp, hoping to give designers building structure of some work experience and help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ual design; engineering example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贯穿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概念设计运用得合理,能使结构满足建筑要求并以最快的方式将荷载传递到基础、地基中,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节约材料和资金,概念设计是一名设计工作者进行创新设计的基础。 1、概念设计简述 概念设计就是运用清晰的结构概念,依据整个结构体系与分体系

第二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龙驭球第三版)

第2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本章内容:§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2-2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2-3 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2-4 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略) §2-5 用求解器进行几何构造分析(略) §2-6 小结 主要内容: 第三讲 §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1. 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一般结构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 几何不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不能改变的。 几何可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可以改变的。 2. 自由度 平面内一点有两种独立运动方式,即一点在平面内有两个自由度。 一个刚片在平面内有三种独立运动方式,即一个刚片在平面内有三个自由度。 自由度个数=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改变的坐标数 3. 约束 一个支杆相当于一个约束,如图(a);一个铰相当于两个约束,如图(b);一个刚性结合相当于三个约束,如图(c)

4. 多余约束 如果在一个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而体系的自由度并不减少,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 有一根链杆是多余约束 5. 瞬变体系 特点:从微小运动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可变体系;经微小位移后又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在任一瞬变体系中必然存在多余约束。 可变体系 瞬变体系:可产生微小位移 常变体系:可发生大位移 6. 瞬铰 O为两根链杆轴线的交点,刚片I可发生以O为中心的微小转动,O点称为瞬时转动中心。 两根链杆所起的约束作用相当于在链杆交点处的一个铰所起的约束作用,这个铰称为瞬铰。 7. 无穷远处的瞬铰

两根平行的链杆把刚片I与基础相连接,则两根链杆的交点在无穷远处。两根链杆所起的约束作用相当于无穷远处的瞬铰所起的作用。 无穷远处的含义 (1)每一个方向有一个∞点; (2)不同方向有不同的∞点; (3)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称为∞线; (4)各有限点都不在线∞上。 §2-2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1. 三个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规律1 不共线的三个点用三个链杆两两相连,则所组成的铰接三角形体系是一个几何不变的整体,且没有多余约束。 2. 一个点与一个刚片之间的连接方式 规律2 一个刚片与一个点用两根链杆相连,且三个铰不在一直线上,则组成几何不变的整体,且没有多余约束。 3. 两个刚片之间的连接方式 规律3 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链杆相连,且三个铰不在一直线上,则组成几何不变的整体,且没有多余约束。

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

中北大学 数据库课程设计 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设计 2012 年 6月 3 日

一、概念结构设计 建立系统数据模型的主要工具是实体-联系图,即E-R图。E-R图的图形符号约定如表1-1所示: 表 1-1 E—R图的图形符号 系统的E-R图,如图1-1所示,每个实体及属性如下: 家庭成员:姓名、称呼、密码、出生日期 收入记录:收入项目编号、收入项目名称、收入人员、收入金额、收入日期 支出记录:支出项目编号、支出项目名称、支出人员、支出金额、支出日期 银行信息:银行账号、银行名称、开户人、存款金额、开户日期 1.家庭成员关系E-R图 2.收入记录E-R图

3.支出记录E-R图 4.银行信息E-R图 5.系统E-R图

二、逻辑结构设计 1.概述 数据库逻辑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 在对该家庭理财管理系统的实体关系图进行了分析之后,分别对其实体、联系作了属性的分析,得出这些实体与联系的主键与码值,为以后对该家庭理财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提供了方便与基础。 2.数据模型 2.1基本的数据模型有: 家庭成员(姓名、称呼、密码、出生日期); 收入记录(收入项目编号、收入项目名称、收入人员、收入金额、收入日期); 支出记录(支出项目编号、支出项目名称、支出人员、支出金额、支出日期); 银行信息(银行账号、银行名称、开户人、存款金额、开户日期) ; 2.2经过优化后的数据模型有: 家庭成员(ID,姓名、称呼、密码、出生日期); 银行信息(银行账号、银行名称、开户人、存款金额、开户日期); 使用者(ID,帐号,密码); 收入记录(ID,名称,收入人员,金额,日期); 支出记录(ID,名称,支出人员,金额,日期); 管理收入(家庭成员ID,收入记录ID); 管理支出(家庭成员ID,支出记录ID); 查看收入(家庭成员ID,收入记录ID); 查看支出(家庭成员ID,支出记录ID);

概念性规划结构框架

概念性规划结构框架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1.项目概述 2.现状概况与分析 2.1.相关规划衔接 3.规划目标与策划 3.1.案例分析(可放前,也可放后,结合案例的内容选择)3.2.发展条件分析(核心议题) 禀赋要素分析(优势,整合) 创新要素分析 项目特征 发展诉求 发展模式 3.3.设计目标 河南省层面 三门峡层面 张湾层面 3.4.功能构成 3.5.发展定位 3.6.发展规模 3.7.(规划重点) 3.8.发展策略 区域策略——区域协同,空间整合,共塑城市发展新核心 土地使用策略——高效紧缩,有机聚合,多元化组团发展 生态发展策略——融合连通生态走廊,构建大山大水新格局文化融合策略

4.概念规划 4.1.规划理念 4.2.方案构思 4.3.规划结构 4.4.土地使用规划 4.5.设计概念 4.6.空间形态 4.7.规划策略(城市设计特征) 空间协同策略 功能布局策略 道路交通策略 绿化景观策略(海绵城市)开放空间与景观系统规划公共设施策略 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风貌分区策略 市政支撑策略(海绵城市)(实施措施与意见)

5.城市设计 5.1.总体城市设计 5.1.1.城市设计目标 5.1.2.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5.1.3.鸟瞰图 5.2.风貌控制引导(风格色彩) 5.3.重点区域设计意向 5.3.1.市场开发分析 5.3.2.建筑设计意向(风格,色彩) 5.4.节点设计 6.规划实施管控 6.1.建设开发控制 6.1.1.整体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建筑高度)6.1.2.开发要素控制(退界、控规指标控制)6.1.3.建设用地兼容性 6.1.4.地块建设指标(控制性和引导性)6.2.城市设计准则 城市道路设计准则 开放空间设计准则 建筑设计准则 广告标识与照明设计准则 街道设施与家具设施准则 7.行动计划 7.1.开发实施策略 7.2.分期开发建议 7.3.村庄改造策略 7.4.经济测算

§1-1 几何构造分析的7个概念

李其林结构力学 第一章几何构造分析 《结构力学》低分攻略任何一件事情都包含容易的部分和困难的部分,而人的天性是——回避困难! 结构力学中80%是容易的部分,20%是困难的部分; 而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20%困难的部分是考查重点,超过100分; 容易的部分压根不到50分; 考研的复习时间是恒定的。 而大部分同学花大量的时间,甚至都没来得及搞定不到50分的容易部分; 最后没时间复习了… 因为困难的部分,自己看不懂,同学没学过,甚至老师也搞不定; 只能——回避困难——本来就是天性; 所以,有一套能让自己不回避困难的复习资料实在太重要了! 《结构力学》高分攻略 做足够的练习,而不是看足够的题目,困难的地方有老师的视频讲解,你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能在当时搞定, 只有——【李其林结构力学】

第一章几何构造分析 §1-1 几何构造分析的9个概念 §1-2 平面杆件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 §1-3 瞬变体系与常变体系的判定 §1-4 计算自由度 §1-5 扩大基础法与等效替代 §1-6 综合练习题 学习说明:本章按照考研的出题规律,分为6节,其中第1、2两节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第3、4、5节为重点、难点,这三节的知识点往往教材强调不够。这5节里面,每节都有例题和练习题,例题可以先看视频,练习题建议先做题再看视频,相应的练习题就用上面的例题的知识点就可以解决。第6节的综合练习题不再指定用什么方法,需要自己灵活应用前面的多种方法。 祝大家克服难点,学习愉快!

§1-1 几何构造分析的7个概念 1. 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几何不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不能改变的。 几何可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可以改变的。 2. 自由度 指完全确定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的数目。例如,平面上一个点有2个自由度 ,y,x( 。 )y,x(,平面上一个刚片有三个自由度) 3. 约束 凡是减少体系自由度的装置称为约束。 一根链杆或链杆支座相当于1个约束。 一个单铰或固定铰支座相当于2个约束。 一个刚结点或固定端相当于3个约束。 4. 多余约束 如果在一个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而体系的自由度并不因而减少,则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 5. 瞬变体系 本来是几何可变体系,经过微小的位移后又成为几何不变的体系,称为瞬变体系。如果一个几何可变体系可以发生大位移,则称为常变体系。 6. 瞬铰(虚铰) 从瞬时微小运动来看,两根链杆所起的约束作用相当于在链杆交点处的一个铰所起的约束作用,这个铰可称为瞬铰,有的教材也叫虚铰。要注意的是,瞬铰的位置随着链杆的转动而改变。 7. 无穷远处的瞬铰 如果用两根平行的链杆把刚片与基础相连接,则两根链杆的交点在无穷远处。因此,两根链杆所起的约束作用相当于无穷远处的瞬铰所起的约束作用。 在几何构造分析中应用无穷远处的瞬铰的概念时,可以采用以下4点结论: (1)每个方向都有一个无穷远点。 (2)不同方向有不同的无穷远点。

数据库设计实例(需求分析、概念结构、逻辑结构)

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 一、需求分析实例 现要开发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经过可行性分析和初步的需求调查,确定了系统的功能边界,该系统应能完成下面的功能: (1)读者注册。 (2)读者借书。 (3)读者还书。 (4)图书查询。 1、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反映了图书管理系统与外界的接口,但未表明数据的加工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根据前面图书管理系统功能边界的确定,再对图书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功能做进一步分解,可分解为读者注册、借书、还书和查询四个子功能,这样就得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第0层数据流图

从图书管理系统第0层数据流图中可以看出,在图书管理的不同业务中,借书、还书、查询这几个处理较为复杂,使用到不同的数据较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即构建这些处理的第1层数据流图。下面的图8-7分别给出了借书、还书、查询子功能的第1层数据流图

2.1 数据项 数据项名称:借书证号 别名:卡号 含义说明:惟一标识一个借书证 类型:字符型 长度:20 …… 2.2 数据结构 (1)名称:读者类别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个读者类别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可借阅数量+借阅天数+超期罚款额(2)名称:读者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个读者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姓名+性别+所在部门+读者类型 (3)名称:图书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本图书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价格 …… 2.3 数据流 (1)数据流名称:借书单 含义:读者借书时填写的单据 来源:读者 去向:审核借书 数据流量:250份/天 组成:借书证编号+借阅日期+图书编号 (2)数据流名称:还书单 含义:读者还书时填写的单据 来源:读者 去向:审核还书 数据流量:250份/天 组成:借书证编号+还书日期+图书编号 ……

结构力学-几何构造分析

1.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2.有多余约束の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3.图示体系是: A.几何瞬变有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无多余约束。() 4.在不考虑材料の条件下,体系の 位置和形状不能改变の体系称为几何体系。() 5几何组成分析中,在平面内固定一个点,需要。 6图示体系是体系,因为 。 7联结两个刚片の任意两根链杆の延线交点称为,它の位置是定 の。 8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C D B 9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C D B E 10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C D B 11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A B C D E F 12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C D E F 13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B C D E F A G 14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C D E 15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C D E 16对 图 示 体 系 进行 几 何 组 成 分析 。 A B C D G E F 17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B C D E F G H K 18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19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20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21对 图 示 体 系 作 几 何 构 造 分 析 。 22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图 中 未 编 号 の 结 点 为 交 叉 点 。) A C B D E F 23对 图 示 体 系 进 行 几 何 组 成 分 析 。 A B C D E F 24三 个 刚 片 用 三 个 铰 两 两 相 联 时 の 瞬 变 原 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图 示 体 系 按 三 刚 片 法 则 分 析 , 三 铰 共 线 , 故 为 几 何 瞬 变 体 系 。 ( ) 26图 示 体 系 为 几 何 不 变 有 多 余 约 束 。 ( ) 27图 示 体 系 为 几 何 瞬 变 。 ( ) 28图 示 对 称 体 系 为 几 何 瞬 变 。 ( )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即音乐作品的曲式。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的特征指一个主题能够区别于其他主题和能够使人们对它实行追踪的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征:靠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2、体裁特征——由速度、节拍、音型决定;需要注意:3、风格特征:包括a、时代特征;b、民族或地域特征;c、流派或个人风格;4、外形特征:a、点状:b、线状:气息宽广、线条悠长。c、面状: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的那些由平行旋律构成的主题,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较常见;d、网状:一种纵横交错的副调织体 主题的发展手法:1、变奏2、展开3、对比(主题表现性格在发展时引出新的手法)4、延展(通过主题发展仿题有新的手法),主题的分类: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概括性主题:用比较纯粹的方法去概括地表达某种抽象情绪的主题。(占绝大多数)可以分为三类:1.歌唱性主题:以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乐音的频繁流动为特征,并有大气息、长线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旋律外形。⑴、具有歌唱性(歌唱性包括如歌性和可唱性)⑵、歌唱性程度:歌唱性程度需要音高不断的流动、节奏不断的变化;调性宽广、音色统一。2.律动性主题(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理解成歌唱性主题的逆形式。主要表现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的周期性,而周期性通常又表现为重复。3、歌舞性主题:就是将“歌唱性”与“律动性”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主题。一般都具有载歌载舞般的音乐形象。它又有三种情况:⑴、融合:即将两种特点混合起来。⑵、并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中一前一后的出现。⑶、对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的不同声部一上一下的放置。(二)、标题性主题:使用某种特定的音乐方法(文字概括)力求生动地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主题。1.客观描写性主题:通常采用描写的、模拟的、仿真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特点的声响。2.性格刻画性主题:偏重于以某种特定的手法来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3.标题联想性:用概括性的文字标题来提示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它的特点是要有一个标题,只有结合标题才能激发我们的联想,否则就是概括性的。(三)、中介性主题 方正乐句:慢速度、复合节拍是2小节,中等速度单拍子是4小节,快速度单拍子8小节的均为方正乐句 音乐形象:当音乐能真切的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场景、过程等,并能使听者在心中产生相关的联想,这种被表现的对象和所产生的联想就叫做音乐的“形象”。 乐思音乐的表达的内容,表现音乐思维的载体。 乐思发展时的表现手法:1、反复(完全重复)2、模进3音程的扩大和缩小4、节奏的缩小或扩大5、反行6、例题7、旋律变奏(动机所承载的旋律)8和声变奏9延展。乐思的陈述类型:1、显示性的陈述类型2、展开性的陈述类型3、过渡性的陈述类型4、导入性的陈述类型5、结束性的陈述类型。 节奏狭义的节奏就是指发音点的长短及组合 音乐的表现手段:㈠基本表现手段:就是构成音乐最基本的要素(音乐语言),也就是构成音乐的材料(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速度、织体等;㈡整体表现手段:主要有:主题、主题及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发展主题的手法有变奏、展开、对比、展衍),曲式、曲式结构原则和组织规律等 曲式的基本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 曲式的从属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 扩充: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 曲式划分的依据:1、结构因素2、调性因素3、主题材料因素4、其他划分因素(反复记号、主题材料的反复或再现、音区的转换节拍和速度的转变等)。 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即由小的呼应结构组合成大的呼应结构,或在大的结构关系中,胡或赢得部分的内部还可以细分处小的呼应关系。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药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在结构上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步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步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总结结束的功能。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因变奏原则结构乐曲,其曲式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中变奏所据的母体,称为主题。有两个主题成为双重变奏曲。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材料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回旋原则。 乐曲的调性布局规律公式: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 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 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和结束型)差别:呈示型可以是开放性的,即呈示型的结、束部分可能显示出想不稳定功能转化的趋势,而结束型是收拢性的,强化主要调性主功能的稳定型时期主要特征)稳定型陈述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单纯、统一、完整。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的确立为中心。3结构规范匀称。2、非稳定型(展开型与过渡型。它们的差别在于功能的不同,展开型陈述是对基本材料的加工发展,体现为对基本乐思的深入拓展,过渡性陈述也体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但其功能在于承上启下,完成不同段落之间的转接)。非稳定型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片断化,零碎化。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性。3、结构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 乐段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它有一个性格明朗的乐思,一个不大但相对完整的结构,一个明确的终止式。 乐段的应用范围:1作为独立的乐曲,民歌,小型器乐曲,群众歌曲等;2.作为乐曲的主题3.作为乐曲的其他组成部分;4.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可以构成分节歌。 乐段结构特征:1、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有一定的布局格式。3、乐段常表现出呈示型的陈述,即主体哦材料的重复性、单纯性、和声调性的统一性、结构长度的方整性或规整性及音乐性质的稳定性。4、乐段具有较完整的旋律音调,整个音乐体现出某种艺术含义。 乐段的内部结构(乐句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乐节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乐汇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组合成的音组,常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特点。动机含有一个主要重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一小节或不超过两小节的长度内活动,形成动机的规模,只有在乐汇中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成为动机)。 乐段的调性结构分:单一调性(具有明显的呈示性特点)转调的结构(分转调和返回原调的统一调性结构)。 和声终止分:收拢性乐段:在原调主和弦上结束的乐段开放性乐段:结束在原调不稳定的和弦上的乐段 转调乐段:在新调上结束的乐段; 起承转合句法:“起”:核心材料的初次呈示;“承”:核心材料的重复巩固;“转”:核心材料的辨正否定;“合”:核心材料的再现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