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试卷A及标准答案

耕作学试卷A及标准答案
耕作学试卷A及标准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作物()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

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2.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3.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 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3 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4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5 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二、填空题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带宽。

2 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三、单项选择题

1.(3)

2.(5)

3. (4)

4.(3)

5.(2)

6.(3)

7.(1)

8.(3)

9.(5)10. (1)

四、多项选择题

1.( 2,3,5)

2.( 1,2,3)

3.(1,3,5)

4.(1,3,4,5)

5.(1,3,4)

五、简答题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包括自给性与商品性需要两大部分。

(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

(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

(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

(6)作物组成的确定。

2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

(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

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移栽技术已运用到棉花、油菜、烟草、甘薯、谷子、高粱上,甚至已试验应用到麻类、豆类、小麦、甘蔗、马铃薯等作物上,大有形成移栽农业之势。为了增加苗期积温利用,采取了保温育苗技术,如温室育秧、农膜育秧、地膜育秧、两段育秧等技术。

(2)套作技术的运用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套种是解决复种生长季矛盾的又一重要方法,即在前作收获前20—40天于行间、株间或预留行间直接套播或套栽后作物。

(3)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

A 后作物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

B 前作物及时收获。

C 促进早熟技术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喷乙烯利,可提早成熟7天左右。

(4)作物晚播技术

播种季节较紧的地区,如长江中下游麦收后种棉,需要晚播棉。晚作物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作物的密度。

3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1)增产。从自然资源来说,间、混、套作构成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作的不足,能较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转变为更多的作物产品。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实行间、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力,扩大物质投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劳动密集、科技密集的集约生产,在有限的耕地上,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

(2)增效。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

(3)稳产保收。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

(4)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间、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物与棉、油、烟、菜、药、绿肥、饲料等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矛盾。

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25题,共50分。) 1.ABCE 2.ABD 3.BCDE 4.BCE 5.CDE 6.DE 7.ACDE 8.BCE 9.BCE 10.BCDE 11.ACE 12.BCDE 13.BCDE 14.AD 15.AD 16.BE 17.D 18.ADE 19.C 20.BC 21.ABC 22.ABCDE 23.ABC 24.ABCE 25.ABDE 二、引文解释:(每题7分,2题,共14分) 26.“资本可变部分比不变部分的相对减少,或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只是近似地表示出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构成上的变化”。(引自第1卷第23章) 1)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2分) 2)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由于单个劳动者在相同时间内需要的生产资料数量增加,从而会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进而引起不变资本价值的增加和可变资本价值的相对减少。(3分) 3)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因此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会低于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3分)4)例如…(2分) 27.“周转时间的缩短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对利润的生产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部分由此提高效率”。(引自第3卷第4章) 1)资本周转时间包含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缩短生产时间和由于改进交通而缩短流通时间,都可以增加利润量、提高利润率。(2分)例如:…(2分) 2)资本周转时间缩短引起资本周转次数增多,导致年利润量增加和年利润率的提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资本周转速度本身加快所致。(2分)但实际上,根本的原因则是因为可变资本由于资本周转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了使用效率,即生产出更多的年剩余价值量。(4分) 三、说明下列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1题,共10分) 28.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区别:①涵义:(2分)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区别:劳动过程考察的是劳动的质、目的和内容;价值形成过程考察的是劳动的量(1分)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别: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包含剩余价值。(2分)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劳动过程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中创造的价值量影响不同。(2分) 联系:①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构成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1分)②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2分)

安全教育各级试卷(标准答案)

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分公司安全教育试卷 内蒙古分公司汇商广场项目部姓名得分 填空题(每题4分,共100分) 1、“加强劳动保护,”这十二个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原则。 2、是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 3、建筑业“五大伤害”是指:、、、、。 4、我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5、新进场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即:、、;转换工作岗位和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必须重新经过安全教育后才允许上岗工作。 6、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的“三宝”是:、、。 7、我国《劳动法》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并取得。” 8、“三违”是指:、、。 9、《刑法》规定:建筑企业的职工由于、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0、我国《建筑法》规定:“作业人员有权对影响人身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有权获得安全生产所需的。作业人员对危及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行为有权,有权。” 11、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周岁,未满周岁的劳动者; 12、凡直接从事带电作业的劳动者,必须、,防止发生触电事故。13、从事电、气焊作业的电、气焊工人,必须戴, 穿和使用护目镜。 14、规定:“严禁酒后上班”。 15、焊、割作业不准与、、等易燃、易爆作业同时上下交叉进行。 16、混凝土振捣器电缆线不得在钢筋网上拖来拖去,电缆长度不应超过。 17、蛙式打夯机操作开关使用倒顺开关。 18、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多功能(电锯、电刨、电钻合一的)木工机械。 19、在高压线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以上的水平距离。达不到上述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止作业人员作业时金属料具碰触高压线路,造成触电事故。 20、施工现场的每台用电设备都应该有自己的,箱内刀闸(开关)及漏电保护器只能控制设备,否则容易发生。 21、现场的电动机械设备作业前必须按规定进行;作业完,必须,并锁好电闸箱。 22、碘钨灯的外壳应做保护,灯具架设要离开易燃物厘米以上,固定架设高度不低于。 23、遇有大雾、大雨和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 24、每道施工工序作业前,都要进行,由向全体施工人员讲解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讲解后,履行手续。 25、施工班组上班前,应集合全班人员,按当天的生产内容、作业环境、天气状况和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Word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标准试卷模板

《数控加工工艺》试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满分20分) ( √)1.P类硬质合金刀片的耐冲击性比K类差。 (√)2. YG类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3.数控车床中,线速度越小,则转速也一定越低。 (×)4.为了提高车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将车削速度尽量提高。 (√)5.硬质合金刀具牌号,依ISO标准,数值愈大则韧性愈大。 (√)6.采用两顶尖夹持车削工件时,应将其尾座顶尖的压力作适当的调整。(×)7.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比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切割速度慢。 (√)8.铣削铸铁和钢料的刀片,宜考虑因工件材质不同而选用不同形状的断屑槽。 (√)9.精密数控机床可以消除加工中产生的随机误差。 (×)10.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径向切削力,应减小车刀主偏角。 (×)11.切削用量中背吃刀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12.高速切削时应使用HSK63A类刀柄。 (√)13.镗削精度高的孔时,粗镗后,在工件上的切削热达到热平衡后再进行精镗。(×)14.铣削零件轮廓时进给路线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无直接影响。 (×)15.K类硬质合金适用于加工长切屑及短切屑的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 (√)16.不过中心韧立铣刀不允许作轴向进给加工。 (√)17.刀具主偏角的功用是控制切屑的流动方向。 (×)18.金属陶瓷刀具比陶瓷刀具更硬。 (√)19.中碳钢的含碳量在0. 25%~0.60%之间。 (×)20.锥柄铰刀的锥度常用莫氏锥度。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5分,满分45分)1.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D )。 (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刃倾角 2.当外圆时,刀尖若高于工件中心,其工作前角会( C )。 (A)不变(B)减小(C)增大(D)增大或减小 3.在数控机床上装夹工件,当工件批量不大时,应尽量采用( C )夹具。 A、专用夹具 B、气动夹具 C、组合夹具 D、液动夹具 4.YG 类硬质合金适用于加工铸铁,其中( A )适合于精加工。 (A)YG3 (B)YG5 (C)YG8 (D)YG10 5.下列( A )牌号属于金属陶瓷刀片。 (A)P01 (B)P10 (C)M01 (D)M10 6. ( C )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它的整数倍。 (A)自由(B)自激(C)强迫(D)颤振 班 级 级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试卷参考答案 一. 听力材料及答案. Ⅰ. 听录音,把你所听到单词的序号填写在题前括号内。(10分) 1.house 2. bedroom 3. wash 4. dishes 5. making 6. dirty 7. women 8. without 9. work 10. dresser 1----5 A B A B B 6----10 B B A B A Ⅱ. 听句子,从 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所包含的信息,并将字母标号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10分) ( C ) Ming is coming to Canada by plane. ( A ) ’s time to make lunch. ( D ) ’s the sink Here it is. ( C ) did she arrive She arrived at 5:50. ( B ) is Mary’s favourite shape. Ⅲ. 听对话, 用1,2,3……排列下列图片顺序,并将序号写在相应图片的括号内。(10分) 1. A: Is it a refrigerator? B: Yes, it is. 2.A: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B: I go to school on September first. 3. A: What’s he doing B: He is writing a letter for his mother. 4.A: What’s the temperature outside? B: It’s 20 degrees. 5.A: What’s this B: This is a kitchen. 图片顺序为:1( 5 ),2( 3 ),3( 1 ),4( 2 ),5( 4 ) Ⅳ. 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句子的意思写出句子中所缺的英语单词,每空只填一词。(10分) 1. is going to play the piano . 2.I like to have my boots on a rainy day. 3.This is the way we take a shower , on a Sunday morning. 4.Look! This is the living room .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光学》试卷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要点

《光学》试题(一)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D 2、A 3、C 4、B 5、B 6、D 7、A 8、C 9、B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① 6.00×10-4 ② 2(n-1)h ③ 0.458 ④ 120 ⑤ 250 ⑥ 3:1 ⑦ 8.3% ⑧ 2I 0/3 ⑨ 1.22λ/D ⑩ 56.1% 三、试用作图法找像的位置和大小(5分) 四、论述题(10分) (1) 同频率 (2)两光波相遇是有固定的位相差 (3)两光波相遇点相同的振动分量 (4)两光波相遇光程差不能太大,要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 (5)两光波相遇点所产生的振动后的振幅不能太悬殊。 评分标准:每小题各占据2分。如没有论述,则酌情扣分。 五. 1.(a )→x=-20mm 180mm =′=′x f f x S'=60-180=120mm (实像) (5分) (b )x=20mm x'=-180mm (5分) S'=60-180=240mm (虚像) 2.由于右边321n n n ,故没有额外程差,而左边3221,n n n n 发生额外程差 对于右边 λj R r n h n j 22 2=2 λ)5+(=25+2 j R r n j 两式相减,可求得波长 Ο A R r n j 6480=5) r -(=2j 25+2λ 对于左j 级亮纹满足

m m r n R r j n R r j R r n j j j j 24.4=18 =62 .1×210×10×6480×10+4×4=2+=)21 +(==21 -37-22 222 2 左左左λλ λλ 3.设光栅常数为d ,可见光谱两面三刀端波长所对应的光栅方程为 760 ?=θsin 400?=sin 2211K d K d θ 如果发生重叠是400nm 的二级与760nm 的一级: 1 221/760=sin /800=/400?2=sin θθθθ d d d 所以不发生重叠。 而当K 1=3 K 1=2时 1 221)(/1520=/760×2=θsin )(/1200=/400×3=sin θθθ nm d d nm d d 发生重叠 发生重叠时,1级光谱的角宽 d d /360=/)400-760(≈θΔ 发生重叠时, 3×400=2×λ λ= 600 nm 所以重叠范围 600~760 nm 4.当晶片引起的位相差对薄些波长形成全波片时,这些波长的光将不能通过系统,即 π2=)-(20K d n n e λ π K的取值范围 7-010×7800)-(d n n e ~7-010 ×3900)-(d n n e 即9~17 K=9时 ΟA l K n n e 7644=9 000688.0=-= λ09

工程制图A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8 分,每小题4分) 1.投影法分和两大类。 2.在点的三面投影图中,aa x反映点A到面的距离,a’a z反映点A到面的距离。 3.绘制机械图样时采用的比例,为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之比。4.正垂面上的圆在V面上的投影为,在H面上的投影形状为。 5.正等轴测图的伸缩系数是,简化伸缩系数是。 6.同一机件如采用不同的比例画出图样,则其图形大小______(相同,不同),但图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是______(一样的,不一样的)。 7.图形是圆、大于半圆注______尺寸;图形是半圆、小于半圆注______尺寸。 二、判断与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已知一立体的轴测图,按箭头所指的方向的视图是。 2.已知物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3.已知圆柱被截取切后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4.已知主视图和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5. 已知平面与V面的倾角为30°,正确的投影图为。6.图示断面的正确画法是()。 7.判断下列各图是否表示平面。 8.正确的左视图是()。

三、判断立体表面上指定线段、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将结果填写在右下表中。(20 分) 线段AB 线段BC 线段CD 平面P 平面Q 平面R 线线线面面面 四、已知三角形ABC的AC边是侧垂线,完成三角形的水平投影。(28 分)

二、判断与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C 2.B 3.C 4.C 5.(2) 6.C 7. 否,否,是,否; 8.D 三、判断立体表面上指定线段、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将结果填写在右下表中。(20 分) 四、已知三角形ABC的AC边是侧垂线,完成三角形的水平投影。(28 分)

耕作学试卷A及标准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作物()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 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测试题一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测试题一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读图题:(8分) (1)A、辽,B、北宋,C、西夏;(2)澶渊之盟;(3)金、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4)郾城大捷,岳飞;(5)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每空1分) 三、连线题:共5分。 ( B )苏轼( A )宋应星( E )关汉卿( C )施耐庵( D )白居易 四、材料解析:第1题9分,第2题8分,本大题共17分。 1、(1)唐太宗;(1分)重视科举,扩充国学;(1分)文成公主入吐蕃(或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唐太宗为突厥将

领疗伤等)。(1分)(2)武则天时期的治世(2分)和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2分)。(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或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等等。言只有理可酌情给分。(3分) 2、(1)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还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2分)对外开放政策。(2分)(2)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交往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分)闭关锁国政策。(2分) (3)唐宋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声望;(2分)清朝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启示: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五、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3分) (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段边界。(4分) (2) 西藏地区:1.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历世达赖、班禅的继承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2.雍正时,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矗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IS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 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K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円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本大题4小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卷二(非选择题,共70分) 四、(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 21.(5分) 想要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往今来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言。 22.(3分)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3)胜似闲庭信步。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相逢何必曾相识。 【评分标准】如果答题超过三句,选择正确答案给分。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三句即得满分,答题错误不倒扣分。句中有错别字或漏字、添字,该句不得分。 23.(4分) 五、(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4.(3分) (1)树比人活的长久,但并不以此傲人;(2)树绝对不伤人;(3)树比人坚忍;(4)树

会帮助人。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5、(3分)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1分)。“不曾”说明人往往是很坚强的,能够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1分),“却”字使句 意发生了转折,指出人们常常会被名利和赞扬所压垮(1分) 26、(3分) 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每一点1分) 27、(3分) 文章的主旨(2分):我们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 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地生活。 草的特征(1分):不因卑微而羞愧、安然的怡然挺立。 28、(3分) 感悟如下均可:自卑人人都有,但要勇于面对;人们虽然会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不 能自惭形秽,要豁达自信;人应该坦然快乐地生活,你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潭,收获属于 自己的成功。 【评分标准】(只要谈到其中的某一点,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能结合实际生活谈2分)六、作文(45分) 29.【评分标准】 说明:①不写题目扣2分; ②不足700字,每少50字扣2分; ③错别字每2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④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不能进入一类卷。 范文 1、学会转身,是生活的智慧 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让达成目标的人们重新审视生活;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摒弃名利后的一种本质的回归;转身也是一种选择,是对光鲜外表下深藏的隐患的警醒。二战时期纳粹法西斯在欧洲大肆残杀犹太人,匈牙利处于腥风血雨之中。 当时那里有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叫佩拉斯卡,在纷乱的战世中,却选择留在匈牙利解救

(完整版)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 1.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好、行车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时,一般司机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速度。 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在滿载情况下,单位车座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评分标准: 答出下划线部分即可得分,每题3分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2. 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或R T ≥) 和 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或k G T ?≤)。 路面平整坚实; 路面粗糙不滑。 3.停车视距;超车视距 评分标准: 每空的分数为0.5分。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5分, 判断0.5分,说明理由1.0分) 1.错误;应改为:公路等级的确定与远景交通量、使用任务及其性质有关。 2.错误:应改为: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重量汽车的在弯道的稳定程度。 3.错误:应改为:按二者最大值计算确定 4.错误:应改为:?=??

的缓和曲线,则超高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的一个区段进行。 答出基本要点得5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限制最大合成坡度可以防止急弯陡坡组合,引起横向滑移危机行车安全;限制最小的合成坡度主要以防止道路排水不畅,影响行车安全 答出每一要点给2.5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五、叙述题与作图题(15分) 1.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及作用: (1)定导向线。 ①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 ②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线,证明方案是成立的,二是放坡可发现中间控制点,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③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目的是大概定出具有理想坡度的折线,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不利地形,可作为试定平面线形的参考。 (2)修正导向线。 ①试定平面线形,点绘纵断面图,设计理想纵坡 ②定修正导向线。目的:用纵断面修改平面,避免纵向大填大挖 ③定二次导向线。目的:用横断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横向填挖过大。 (3)具体定线。 在二次修正导向线基础取反复试线,采取直线型定线方法或曲线型定线方法,定出平面线形。 评分标准: 本题共10分。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6分;作用要点4分,每一要点给1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试卷A标准答案_2013_2014(二)

工业大学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期终考试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专业08级)课程考试题(A 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基坑体积为2000m3,其中基础部分体积为1200 m3,己知:K s=1.2 ,K/s=1.05,除留回填需土方外,其余土方外运,则外运土方(按松散土计算)为:( D )A.1200 m3B.1440 m3C.960 m3D.1486 m3 2、某基坑采用人工降水,其土的渗透系数K=2×10-7(cm/s),宜采用的降水方法是:( D ) A.轻型井点B.喷射井点C.管井井点D.电渗井点 3、某轻型井点降水计算时,计算所得的井点管间距为1.87m,则选择的井点管间距应为:( C ) A.1.8m B.1.2 m C.1.6m D.2.0 m 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一般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才能运输和打桩。( D ) A.50%、70%B.70%、80%C.90%、100%D.70%、100% 5、为了减小降水作用对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 .用集水井降水B.停止降水C.设止水帷幕D.分段降水 6、砌筑用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 C )。 A .粘土砂浆B.涂料砂浆C.水泥石灰混合砂浆D.冬季砂浆 7、模板系统一般由模板和( D )组成。 A.面板B.扣件C.紧固件D.支撑 8、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筋的( B )。 A .直径B.屈服强度C.抗压强度D.抗拉强度 9、混凝土搅拌制度一般包括进料容量、搅拌时间及( B )。 A .水泥质量B.投料顺序C.投料时间D.机械型号 10、某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50,设其强度的方差值为5.0Mpa,则施工配制强度为( C )。 A.55MPa B.57.50Mpa C.58.2MPa D.59.0MPa 11、常温下,砼施工间隙超过下面时间,应留置施工缝:( A ) A.砼初凝时间B.砼终凝时间 C.砼浇注2小时后D.砼强度为1.2Mpa 12、对于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C )。 A.3天B.7天C.14天D.21天 13、抹灰工程施工一般分层进行,一般分为底层、中层和( C )。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测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和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2.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 3.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数值计算方法A卷标准答案样本

一. 填空题( 每空2分, 共34分) 1. 设 * 2.40315x = 是真值 2.40194x =的近似值, 则 *x 有 3 位有效数字。 2.求方程cos x x =根的牛顿迭代格式是1 cos _____________1sin k k k k k x x x x x +-=-+。 3. 迭代法1221 3k k k x x x += + 收敛于*__x =, 此迭代格式是__2__阶收敛的。 5. 形如 0 ()()n b k k a k f x dx A f x =≈∑? 的插值型求积公式, 其代数精度至少可 达_________n 次, 至多可达___21______n +次。 6. 向量 (3,2)T X =-, , 矩阵 7231A -?? = ?-??, 则 =1AX ___36____, Cond ()___90_____A ∞=。 7.对矩阵A 作如下的LU 分解: ?? ??? ??????? ??-=????? ??-=6001032211012001542774322b a A , 则 ___2____a =, ___3____b = 8. 设 100a A b ?? = ???, 要使lim 0k k A →∞ =, a 与b 应满足 ___1,1____a b <<。 10. 设(0,1,2,3,4,5)i x i =为互异节点, ()i l x 为对应的5次Lagrange 插值基函数, 则5 540((ln 2)1)()i i i i x x l x =++∑=54__(ln 2)1_________x x ++ 二. (12分)

最新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样板) 一、名词解释(3分X 5= 15分) 1?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好、行车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时,一般司机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速度。 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在滿载情况下,单位车座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 力的性能。 评分标准: 答出下划线部分即可得分,每题3分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 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2. 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或T _ R)和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于 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或T兰呱)。路面平整坚实:路面粗糙不滑。 3 ?停车视距;超车视距 评分标准: 每空的分数为0.5分。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5分,判断0.5分,说明理由1.0分) 1.错误;应改为:公路等级的确定与远景交通量、使用任务及其性质有关。 2?错误:应改为: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重量汽车的在弯道的稳定程度。 3?错误:应改为:按二者最大值计算确定 4?错误:应改为::「::2是取一:二2应为600M 评分标准: 每一题1.5分,判断错误不得分,判断正确但没有改正或改正不正确得0.5分。 四、简答题(4X 5=20分) 1.答案及评分标准

基本要点: 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长度与缓和曲线相同,如果为了线形协调而在平面上布置了较长的缓和曲线,则超高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的一个区段进行。 答出基本要点得 5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限制最大合成坡度可以防止急弯陡坡组合,引起横向滑移危机行车安全;限制最小的合 成坡度主要以防止道路排水不畅,影响行车安全 答出每一要点给 2.5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 五、叙述题与作图题(15 分) 1.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点: 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及作用: (1)定导向线。 ①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 ②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线,证明方案是成立的,二是放坡可发现 中间控制点,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③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目的是大概定出具有理想坡度的折线, 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不利地形,可作为试定平面线形的参考。 (2)修正导向线。 ①试定平面线形,点绘纵断面图,设计理想纵坡 ②定修正导向线。目的:用纵断面修改平面,避免纵向大填大挖 ③定二次导向线。目的:用横断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横向填挖过大。 (3)具体定线。 在二次修正导向线基础取反复试线,采取直线型定线方法或曲线型定线方法,定出平面 线形。 评分标准: 本题共10 分。纸上定线的方法步骤 6 分;作用要点4 分,每一要点给 1 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