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试卷及答案

耕作学试卷及答案
耕作学试卷及答案

山西大同大学08 —09学年第二学期《耕作学》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计20分)

1?水土流失:是指在陆地表面由外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损失和破坏作用。

2. 风蚀:指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细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3.1a nd equivale nt ratio (土地当量比):为了获得与间、混、套作中各个作物同

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

4. fallow (休闲):在可种作物的季节或全年对耕地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5. system of soil man ageme nt (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平衡控制、土壤耕作以及农田保护等。

6. 换茬: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称为换茬。

7. cropping system(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8. 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基础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9. 幅宽:指的是间套作的作物两边行相距的宽度,即等于行距和行数减一之积。

10. continuous cropping(连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二、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 土壤的基本耕作方法有—翻耕深松耕.和—旋耕_。

2. 种植方式,又称为种植形式,是指作物在农田上的时空配置,包括间作、混

作、套作与复种。

3. 在长期的土壤耕作中,土壤剖面在上而下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表土层_、稳定层、—犁底层_和_心土层_。

4. 按照植物完成其生命周期对光照长短的不同需求,可以将植物划分为_长日照植物_、_短日照植物_和_中性植物_。

5?土壤次级耕作措施,主要包括_耙地_、耱地、镇压_、中耕_、起垄、作畦—。

6. 从数量上看,土壤中总孔隙度大约是 _50%_对根系生长较为适宜。

7. 综合我国主要作物种类对连作的反应和生产经验,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分别

是_忌连作作物、不耐连作的作物、耐短期连作的作物和耐连作的作物 ____ 。

8. 在大麦一稻复种的情况下作物吸收的氮素,其中来自—肥料—的占全部氮素的23%?40%,而57%?77%是来自—土壤—的无机氮素,即来自地力的氮素。

9. 一般认为在豆科作物整个生育期,来自—空气中的氮素占豆类植株全生育期

需氮量的40%?70%,而其余的则是来自 _土壤__________ 中的氮。

10. 依据耕作时期的不同,土壤耕作可以分为:伏耕、秋耕、春耕。

11. 种植指数是衡量耕地有无休闲或撂荒的指标,种植指数—<_ 100%,复种

指数是衡量耕地每年收获的次数,复种指数 _____ >_ 100% 。

三、选择:(5题,每题1分,计5分)

1.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B)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X豌豆

D、稻一稻一稻

2. 耐连作的作物有:(B)

A、西瓜

B、水稻

C、烟草

D、甜菜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Word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耕作学试卷A及标准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作物()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 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矗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IS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 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K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円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测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和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2.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 3.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物哪种是长日照作物:【 D 】 A、大豆 B、棉花 C、玉米 D、油菜 2、下列哪种熟制属于多熟制【 A 】 A、一年三熟 B、四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二熟 3、农牧结合的关键是【 C 】 A、玉米 B、小麦 C、饲料 D、油菜 4、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 A、横坡耕作 B、顺坡耕作 C、斜坡耕作 D、表面耕作 5、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B 】 A、1.0以下 B、1-1.5 C、1.5-4.0 D、4.0以上 6、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B 】 A、西南高山地区 B、华南地区 C、四川盆地 D、江淮平原 7、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B 】 A、玉米 B、辣椒 C、水稻 D、小麦 8、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A 】 A、氮循环 B、磷循环 C、钾循环 D、硫循环 9、下列哪种作物是富碳耗氮作物【 A 】 A、禾本科 B、茄科 C、豆科 D、十字花科 10、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作物【 B 】 A、甘蔗 B、水稻 C、高粱 D、玉米

11、下列属于套作的种植模式是:【 B 】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烤烟 C、大麦×豌豆 D、油菜—稻 1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B 】 A、西瓜 B、水稻 C、烟草 D、甜菜 13、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C 】 A、木薯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14、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下列哪种作物是禾本科作物【 A 】 A、小麦 B、马铃薯 C、大豆 D、甘蔗 16、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 C 】 A、250mm以下 B、250—500mm C、600—1000mm D、1000mm以上 17、翻耕的缺点是【 C 】 A、松碎土壤 B、翻转耕层 C、土壤水分损失(失墒) D、翻埋杂草 1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 C 】 A、水稻 B、玉米 C、橡胶 D、高粱 19、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 D 】 A、3个 B、6个 C、9个 D、12个 20、下面的哪种种植方式为立体种植模式【D】 A、豌豆+蚕豆 B、白菜+青菜 C、葱+蒜 D、玉米+大豆 21、下列属于复种的种植模式是:【 D 】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豌豆 D、稻—稻—稻 22、中国半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B 】 A、250mm以下 B、250—500mm C、600—1000mm D、1000mm以上 23、地膜的运用可使玉米成熟期提早:【 B 】

耕作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耕作学作业题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以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为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由作物布局种植方式数值轮作倒茬等技术措施相互结合组成 3、单作:在一块土地上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4、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 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 2 亿吨;1959-1978 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 亿吨;1979-1984 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 4 亿吨;1985-1996 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 5 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子之上,最后用磙子镇压。(2)优点:1、垄作耕法适应东北地区的降雨形式。2、垄作耕法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生长。3、防风蚀水蚀4、具有先发治草的杂草防除体系5、耕种结合、更管结合6、肥沃土集中7、垄作耕法一机多用,配套机械组件少,机械投资小。缺点1、固有垄作耕法受农具限制,耕作层浅。 2、固有垄作耕法用原始的木制大犁作业效率低,在人少地多条件下不便于精耕细作。 3、垄作耕法的耕层构造适宜作物苗期生长,但由于耕层浅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的后作。 耕作学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套种:也称套作,串种。在前作物生育后期或收获之前,于其行间播种或栽植另一种作物,在田间两种作物既有构成复合群体共同生长的时期,又有两种作物分别单独生长的时期,充分利用空间,是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的一种措施。 2、轮作:在同一块地上,在一定的期限内有顺序地轮种不同作物则称为轮作。 3、连作:同一作物在年内间连续重复种植于同一块田地上,称为连作或重茬。 4、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耕地质量不高的原因。 答:耕地质量是决定耕地生产力或农作物产量的基础。受水资源、地形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我国耕地总体上质量不高。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是导致我国耕地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山地、丘陵面积大,平原仅占国土面积的17%,是我国耕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高的原因之二。土壤瘠薄、盐碱等障碍因素多是我国耕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高的原因之三。 2、简述通过耕作保持水土的基本方法。

四川农业大学耕作学(本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06285--四川农业大学耕作学(本科)期末备考题库106285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17.减轻作物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轮作方式是()。 A.作物轮作; B.复种轮作; C.水旱轮作; D.换茬式轮作。 正确答案:C (2)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A.前提; B.保障; C.基础; D.目的。 正确答案:C (3)1.()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A.种植制度; B.耕作制度; C.土壤耕作制度; D.养地制度。 正确答案:B

(4)6.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上,广大南方地区以什么为主?() A.水稻; B.小麦和玉米; C.油菜; D.棉花。 正确答案:A (5)3.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正确答案:B (6)13.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正确答案:C (7)11.下列属于套作的有:()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豌豆;

D.稻—稻—稻 正确答案:B (8)16.轮作减轻作物虫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害虫具有()。 A.寡食性; B.专一性; C.伴生性; D.广谱性。 正确答案:A (9)2.耕作学与作物栽培学不同,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 A.作物单产; B.作物品质; C.作物的抗病性; D.耕地年产量。 正确答案:D (10)9.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立体种植的模式是()。 A.马铃薯套作玉米; B.垄稻沟鱼; C.玉米间大豆间蘑菇; D.稻田生态养鸭。 正确答案:A (11)8.下列种植方式中,充分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主要是()。

(完整word版)耕作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一、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计20分) 1.水土流失:是指在陆地表面由外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损失和破坏作用。 2.风蚀:指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细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b55822320.html,nd equivalent ratio(土地当量比):为了获得与间、混、套作中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 4. fa1low(休闲):在可种作物的季节或全年对耕地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5. system of soil management(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平衡控制、土壤耕作以及农田保护等。 6.换茬: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称为换茬。 7. cropping system(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8.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基础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9.幅宽:指的是间套作的作物两边行相距的宽度,即等于行距和行数减一之积。 10.continuous cropping(连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二、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 土壤的基本耕作方法有翻耕,深松耕和旋耕。 2.种植方式,又称为种植形式,是指作物在农田上的时空配置,包括间作、混作、套作与复种。 3.在长期的土壤耕作中,土壤剖面在上而下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 4.按照植物完成其生命周期对光照长短的不同需求,可以将植物划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 5.土壤次级耕作措施,主要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起垄、作畦。 6.从数量上看,土壤中总孔隙度大约是50% 对根系生长较为适宜。 7. 综合我国主要作物种类对连作的反应和生产经验,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忌连作作物、不耐连作的作物、耐短期连作的作物和耐连作的作物。 8. 在大麦—稻复种的情况下作物吸收的氮素,其中来自肥料的占全部氮素的23%~40%,而57%~77%是来自土壤的无机氮素,即来自地力的氮素。 9.一般认为在豆科作物整个生育期,来自空气中的氮素占豆类植株全生育期需氮量的40%~70%,而其余的则是来自土壤中的氮。 10. 依据耕作时期的不同,土壤耕作可以分为:伏耕、秋耕、春耕。 11. 种植指数是衡量耕地有无休闲或撂荒的指标,种植指数≤100%,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每年收获的次数,复种指数>100% 。 三、选择:(5题,每题1分,计5分) 1.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B)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豌豆 D、稻—稻—稻 2. 耐连作的作物有:(B) A、西瓜 B、水稻 C、烟草 D、甜菜 3. 下列不属于免耕主要优点是:(D)

2021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作为一个过来人,今天把我备考的相关考研经验给学弟学妹们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政治的复习: 时间:九月开始最合适,太早性价比太低,太晚会很慌。 参考书:李凡《政治新时器》 视频:我只看了李凡的马原,感觉还不错,政治少看视频比较好 政治想拿高分一定要把握好选择题,50分的选择题,如果能做到40+才有可能总分打到70+,大题部分就是李凡押题出了全部背,不用背很多个老师的押题,李凡的足矣,大家都是30出头,背太多性价比太低。 英语:我的英语成绩不算高,大家可以借鉴英语成绩高的大神的经验,但是我认为英语是应该最先开始复习的一门课,包括词汇与语法,使用单词书《一本单词》积累词汇,英语二相对于英语一再题目设置上没有那么多的误导,所以读懂文章非常重要,因此单词和语法是比较重要的。我从9月份开始做真题,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先从英语一的阅读开始,每天一到两篇,卡时间做,做完后把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记忆。10月底我开始每周选择一个时间(也是晚上,下午专业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只能牺牲政治的时间了)做一整套英语二的试卷,如果还没有复习写作,可以先不写作。关于写作的复习我自己开始得太晚,导致后期我不得不早起半小时背范文,还是挺难坚持的,所以建议大家早一点开始写作复习,背一些范文尤其是一些固定的开头结尾,同时可以多多打磨自己的书写。 我在前期花了挺多时间,只做了参考书的知识框架,而且跟着视频做的框架有一些太过简略了,跟目录差不多,也没有留出空间给后面增添新的内容,到后面我又得重新整理部分知识框架。整理完背完了框架我发现我记住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框架图,可能我的思维是线性的,我会沿着逻辑的线索记忆,却不会完整形成一个框架图像。但后来我发现不用纠结于记忆方式,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也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记住就是王道。 8月中旬看完视频开始背第一遍,看着框架,所有知识点只背主干,不做拓展,直到大概8月结束背完这简略的第一遍,然后开始背10年到18年的真题,

农作学试题C

农作学试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5月)农学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持续农业 2、作物布局 3、免耕 4、轮作 5、茬口 6、叶日积 7、套作 8、休闲 9、耕作制度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4、轮作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17、土壤耕作18、生态适应性19、根竞争20、农业资源21、间作22、多熟种植23、农牧结合24、立体种植25、养地制度26、密植效应27、立体种养 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农业、农业和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_ 。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 。 7、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10、间套作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 11、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12、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13、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五种作物。 14、土壤培肥途径有、、。 15、在耕作学多熟种植中符号“—”表示__ __。 16、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种,我国最主要的热带作物有。 17、农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的比重与关系。 18、耕作制度的分区指标是指。 19、农业自然资源包括等七大类。 20、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21、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22、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耕作学试题库1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一、名词解释 1、耕作学: 2、耕作制度: 3、种植制度: 4、养地制度: 二、填空 1、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大部分。 2、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三个,简言之是: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3、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的注重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农业称为可持续农业,是新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 4、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又属于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 5、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技术指导和宏观调控与决策 6、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农业阶段,而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传统农业和前现代化农业阶段。 三、判断四、选择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建立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教材第二页 第二章作物布局 一、名词解释 1、作物布局 2、作物生态适应性 二、填空 1、根据韩国、台湾、海南岛、爪哇和日本等地C4禾本科作物的分布与纬度的关系可以看出,从热带到高纬度,纬度越高,C4禾本科作物的分布率就越低。并列举两种C4作物:玉米、高粱、谷子、黍、甘蔗、苏丹草,两种C3作物:水稻、小麦、大豆、甘薯、苜蓿、甜菜、大麦。 2、根据作物喜光的程度,可把作物分为喜光作物和耐荫作物。 3、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可将作物分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 4、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源,可将经常灌溉与补充灌溉作物和耐旱作物,以水源为中心,作同心圆式的布局。 5、多数作物要求的土质范围是从壤土到砂土或黏土。 6、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南方地区,以稻谷为主;华北以冬小麦、玉米为主。 三、简答题 1、一个地区应该如何进行作物布局? 第三章种植方式 一、名词解释 1、单作 2、间作 3、混作 4、套作 5、幅宽 6、带宽 7、复种 8、种植指数 9、复种指数10、熟制11、多熟种植12、休闲 13、撂荒 二、填空 1、间混套作复合群体比单作具有更复杂的特点。群体内除了种内关系外,又增加种间关系;群体结构除了水平结构外,又增加了垂直结构;群体内的生态条件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2、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热量条件是复种可行性的首要条件,水分条件是复种可行性的关键因素,肥力水平是复种产量高低的主要矛盾。 3、麦棉套种图例,幅宽、带宽、行距、行数比的表示。 4、间混套作、复种的表示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间混套作的增产效益原理? 3、复种效益原理? 4、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第四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一、名词解释 1、种养结合 二、填空 1、纵观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种养结合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自给性生产阶段和商品性生产阶段。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一、名词解释 1、轮作 2、复种轮作 3、连作 4、复种连作 5、茬口 二、填空 1、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称为前茬,后作物称为后茬,将前后作物的轮换称作换茬或倒茬。连作也叫重茬。 2、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3、覆盖度对土壤松紧度和保持水土有很大关系,土壤容重通常可以作为判断土壤松紧度的一项指标。 4、对于重茬和换茬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数量而言,重茬的真菌数量多于换茬,而细菌数量却少于换茬。 5、禾本科作物的残茬和根的C/N比较豆科作物、薯类作物高,分解较慢,对于补充和保持土壤中有机物的作用比其它作物要强。 6、薯类和甜菜对钾的吸收量较多。 7、作物的茬口是换茬轮作的基本依据。 8、某些作物长期连作会形成土壤环境失去栽培这种作物的可能性,这就是一般所谓的土壤衰竭现象。 三、简答题 1、论述轮作换茬的作用? 2、为什么连作能够一直存在于生产实际? 第六章土壤耕作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耕作 2、土壤易耕性 3、土壤耕作制 二、填空 1、农田土壤在长期耕种中,土壤剖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可分为四层: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 2、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耕性最活跃的因素。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水分对土壤耕性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干硬阶段、酥脆阶段、塑韧阶段和半流体阶段。 3、在多大风的地区和坡地上,为避免风蚀和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有少耕法、免耕法。 4、土壤耕作措施包括土壤初级耕作和次级耕作。 三、简答题 1、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有哪些? 2、土壤耕作有哪些作用? 3、简述免耕法的优缺点? 4、土壤耕作制的任务有哪些? 1

2017年10月统考真题答案 06172 耕作学

贵州省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耕作学试卷 (课程代码:06172)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注意事项: 1、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按试题顺序注明大、小题号(大题号只写一次),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必须在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不包括【 D 】A.饼粕利用型B.粮-畜禽型C.草原-畜型D.稻鱼立体种养型 2.下列作物中,不耐连作的是【 A 】A.陆稻B.玉米C.水稻D.棉花 3.下列作物中,耐盐性较强的作物是【 B 】A.谷子B.向日葵C.蚕豆D.马铃薯 4.下列作物中比较耐阴的是【 D 】A.棉花B.小麦C.谷子D.胡萝卜 5.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 C 】A.油菜B.萝卜C.大豆D.黄瓜 6.我国古代的轮作不包括【 D 】A.豆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B.水旱轮作 C.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D.三圃轮作 7.下列不属于寄生性杂草的是【 B 】A.大豆菟丝子B.狗尾巴草C.向日葵列当D.瓜列当 8.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 9.耕地生态系统中属于气态循环的是【 B 】A.磷B.碳C.钾D.氮 10.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基本耕作措施【 A 】A.旋耕B.中耕C.镇压D.起垄

耕作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 1. 下列作物属于喜温作物的有:() A、大豆 B、油菜 C、水稻 D、玉米 2. 农村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 A、农村产业结构 B、农业结构 C、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 D、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内部结构 3. 多熟种植主要包括:() A、间作 B、套作 C、混作 D、复种 4.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豌豆 D、麦/玉米/甘薯 5. 免耕主要优点是:() A、减少水蚀和风蚀 B、农耗时间减少 C、节约成本 D、减少病虫害 6. 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作物是:() A、棉花 B、水稻 C、甘薯 D、玉米 7. 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的区域称为:() A、最适宜区 B、适宜区 C、次适宜区 D、不适宜区 8.间套作的互补效应主要包括:() A、密植效应 B、时间效应 C、营养异质效应 D、补偿效应 9. 忌连作的作物有:() A、西红柿 B、水稻 C、小麦 D、马铃薯 10. 基本耕作主要包括:() A、翻耕 B、深松耕 C、耙地 D、旋耕 二、名词解释 1. 养地制度 2. 多熟种植 3. 立体种养

4. 轮作 5. 免耕 6. 耕作制度 7. 作物生态适应性 8. 复种 9. 土地当量比 10. 耕层构造 三、计算 1、某单位种植了500 hm2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6400kg,夏玉米7800kg;而同等条件下单作,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8000kg,夏玉米9750 kg。计算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 2、某单位有耕地600 hm2,其中粮田400 hm2,果园200 hm2。粮田中有200 hm2小麦套种玉米,100 hm2小麦收获后复种夏甘薯,100 hm2玉米间作花生;果园中有100 hm2苹果间作蘑菇,100 hm2冬枣间作小麦。计算该单位粮田、果园及所有耕地的复种指数。 四、简答 1.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功能有哪些? 2. 作物布局中应注意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3. 保护性作物种植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 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 为什么在免耕条件下不松土作物也能生长? 6.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宏观布局功能有哪些? 7. 作物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方面? 8. 运用复种时应该考虑哪些条件? 9. 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0.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 1. 论述复种效益原理。 2. 论述少、免耕的优缺点。 3. 论述耕作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4. 论述农村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层次关系以及合理结构的主要标准。

2017年10月统考真题 06172 耕作学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耕作学试卷 (课程代码:06172)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注意事项: 1、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按试题顺序注明大、小题号(大题号只写一次),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必须在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不包括 A.饼粕利用型B.粮一畜禽型C.草原一畜型D.稻鱼立体种养型 2.下列作物中,不耐连作的是 A.陆稻B.玉米C.水稻D.棉花 3.下列作物中,耐盐性较强的作物是 A.谷子B.向日葵C.蚕豆D.马铃薯 4.下列作物中比较耐阴的是 A.棉花B.小麦C.谷予D.胡萝 5.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 A.油菜B.萝卜C.大豆D.黄瓜 6.我国古代的轮作不包括 A.豆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B.水旱轮作 C.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D.三圃轮作 7.下列不属于寄生性杂草的是 A.大豆菟丝子B.狗尾巴草C.向日葵列当D.瓜列当 8.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 9.耕地生态系统中属于气态循环的是 A.磷B.碳C.钾D.氮 10.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基本耕作措施 A.旋耕B.中耕C.镇压D.起垄

耕作学试题

试卷一 一、名次解释(30’) 1、农业生态系统 2、生物群落 3、十分之一定律 4、土地当量比 5、养地制度 6、生活型 7、耕层构造 8、复种9、轮作10、密植效应 二、填空(18’) 1、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2、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称作。 3、影响耕作制度的主要环境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4、按照国内看法,适合一年两熟地区的≥10℃积温条件大约是度。 5、作物的茬口特性主要受,,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 6、麦/玉米—稻属于熟制。 7、一般而言,土壤中总孔隙度大约是。 8、土壤的基本耕作方法有,和。 9、从水分适应性看,马铃薯属于类型作物,甘薯属于类型作物。 三、选择题(5’) 1.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 2.下列哪个不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A、人均土地多,耕地少 B、非耕地农用地多,但质量较差 C、后备耕地资源 3、忌连作的作物有: A、西红柿 B、水稻 C、小麦 D、马铃薯 4、下列属于套作的有: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豌豆 D、麦/玉米/甘薯 5、免耕主要优点是: A、减少水蚀和风蚀 B、农耗时间减少 C、节约成本 D、减少病虫害 四、是非题(5’) 1、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草原比耕地要多几倍。 2、小麦/玉米-水稻-→小麦/玉米-水稻是一种三熟制轮作制。 3、甘薯属于耐连作的作物。 4、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信息流动的主要通道。 5、耕作制度是个体和群落层次上管理作物的技术科学。 五、简答题(15’) 1、如何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技术? 2、生物间的互补和竞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连作有哪些危害,如何消除这些危害? 六、问答题(27’) 1、影响复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加以说明。 2.间混套作在种植形式、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作用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3.如果你是一个农业生产规划的负责人,你是如何安排本地区的作物生产的? 《耕作学》模拟试卷一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