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1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业态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研究,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的研究等。

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上,谢平、邹传伟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技术基础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罗明雄、唐颖、刘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分类上,谢平、邹传伟、刘海二根据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大支柱上的差异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主要类型。罗明雄、唐颖、刘勇将互联网金融分为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种模式。李博、董亮从服务的形式将互联

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等三种模式。孙浩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通用支付平台、在线(移动)P2P支付、互联网人人贷、在线个人理财、社交网络投资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大数据等七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 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股权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等六类。吴晓灵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包括与电商相结合的结算业务、基于销售信息的小微贷款业务、基于支付账户的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借贷双方的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王曙光、张春霞从业务功能视角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等四类。高汉从所发挥功能的角度将互联网金融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和投资理财保险类等三类。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上,邱冬阳、肖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技术只是实现、衍生、完善了传统金融体系功能的一种手段,并将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归纳为支付模式、融资模式、理财模式等三种基本模式。吴晓求认为,金融与互联网在功能(基因)上具有藕合性,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提升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效率、完善财富管理(风险配置)功能。李洪梅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指出互联网金融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支付清算的基础功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还具有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的扩展功能、以及信息提供、激励、引导消费等衍生功能。

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上,谭天文、陆楠从参与者、操作平台、征信体系、信息处理、信贷产品、信贷风险、运行成本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贾甫、冯科从整合方式、支撑基础和内核等方面对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比较区别,认为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都具有金融属性,金融互联网是传统金融的技术升级,而互联网金融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相关“短板”的帕累托改进。

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上,于宏凯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认为互联网金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给金融稳定带来隐患,促使金融监管模式从机构监管向行为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转变。

在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上,乔海曙等认为KMRW声誉模型、互联网经济学理论、梅特卡夫定律和长尾理论是互联网金融的四个理论渊源,这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主要原因。

其他方面,刘源认为余额宝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具有“两化三性”,即“碎片化”经营和“实时化”操作,以及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张雪梅对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导致两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有:经济结构不同导致发展空间差异显著、利率水平差别大引起金融产品需求侧重点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不同造成居民理财习惯不同、金融市场投资渠道多样性差异大导致金融服务质量不同、个人隐私保护和法规监管程度差距大造成市场准入不同。

1.2互联网金融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整体风险研究上,李博、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行业自律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较困难、违约成本低、平台技术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闰真宇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基于上述互联网金融业务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具有传播性强、瞬时性快、虚拟性高等特点;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政策风险、业务管理风险、网络技术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和洗钱犯罪风险等风险类型;并就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了完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合作、建立完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等对策建议。何虹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监管、法律、资金、信息等四个方面存在安全风险,具体表现为监管覆盖难以全面,存在监管灰色地带;法律体系不尽完善,立法过程极其艰难;资金安全监管空白,各种风险不容忽视;个人信息易遭泄露,保护机制函待建立。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要构建有效的横向合作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门槛准入和资金管理,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杨群华认为,互联网金融面临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也面临互联网金融特有的一些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既有互联网信息技术引起的技术风险,如系统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技术支持风险等;也有虚拟金融服务引起的业务风险,如操作风险、市场选择风险、信誉风险等;还有法律法规滞后引起的法律风险。防范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

险的关键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刘士余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三大风险,分别是机构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触碰法律底线;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存在安全隐患;内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发经营风险。谢平等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风险的特殊性:一是信息科技风险,因为互联网对金融渗透,信息科技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非常突出,这是传统金融监管不是太重视的领域;二是“长尾”风险,互联网金融因为拓展了交易可能性边界,服务了大量不被传统金融所覆盖的人群(即所谓“长尾”特征),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不同于传统金融的风险特征。宏皓认为,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需要政府、互联网金融行业和投资者三方共同努力,即:政府要变革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建立跨部门监管机制;互联网金融行业建立对损害投资者利益、导致行业恶性竞争行为的自律惩戒机制;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和投资管理水平。周良慧、杨环认为,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木马病毒危机引发的金融信息盗取风险,网站泄密事件导致的海量金融信息储存风险,钓鱼网站疫情诱发的操作与交易中金融信息遗失风险,社会化媒体风行导致的虚假不良金融信息传播及诈骗风险;并提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信息风险的对策建议,即通过身份认证和授权确定交易双方双方身份,通过加密技术和访问权限控制减少数据被故意处理、修改、泄漏的可能性,通过服务器的安全技术保障减少大量数据被黑客攻击或窃取的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征信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技

术风险、收益风险、纵向竞争风险、法律风险、破产关停风险等十个核心风险;要根据互联网金融的运营风险差异,对不同主体实行分类监管、包容性监管、联合监管、综合监管。龚明华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客户资金安全、客户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等安全性问题,未经许可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以及套现洗钱风险等合规性问题,而且因为串联着社会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差的巨大社会群体,容易对经济社会稳定造成更大的冲击。童文俊认为,互联网金融潜伏着基础层次的洗钱风险和延伸层次的风险,其中,基础层次的洗钱风险包括在线资金流转所产生的洗钱风险、非面对面交易所产生的洗钱风险和远距离交易便捷性所产生的洗钱风险;延伸层次的洗钱风险包括进入门槛低与借贷资金来源用途不明所引发的洗钱风险、身份认证措施宽松与非面对面交易所引发的洗钱风险、债权清偿风险引发的非法集资、诈骗等洗钱上游犯罪。防范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要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明确互联网金融所涉及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建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郑晓晓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规则风险、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其中,规则风险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缺位,以及由其所引发的诸如监管模糊、标准不明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业务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运营方面,资金流动性风险及资金的高杠杆率,信用风险及信用信息的交换难,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犯罪;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陈旧、更新不及时,现有的密匙及加密技术落后,TCP/IP协议的安全性差,病毒容易扩散。洪娟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技术性风险、虚拟性风险、操

作性风险、法律法规性风险和监管覆盖风险等,其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有对信息技术装备的依赖、互联网的“虚拟性”特点、金融的跨界经营、安全系统欠缺或失误以及法律监管与缺失等。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要针对互联网的“虚拟性”特点,直面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从互联网技术层面构筑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从金融属性层面规范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立法力度,从监管层面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从行业自律层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潜在风险隐患的防范。周宇阳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业务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类型。金馄、宋良荣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主体与其他博弈主体的分析,得出信贷类互联网金融风险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及监管不足。曹玲燕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网络安全风险中最突出的是网络钓鱼风险,操作风险中最突出的有支付方式创新带来的风险、消费者操作风险和行业间关联风险,信用风险中最突出的是外部欺诈风险,金融业务风险中最突出的有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法律与声誉风险中最突出的是主体资格风险。

关于互联网金融具体业态风险研究包括下列下列五个方面。

(1)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与监管,王欢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非金融机构性质使其客户面临更多的风险,如系统安全风险、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信用担保风险、货币创造的顺周期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市场退出风险等。防范第三方支付风险要建立以人民银行

为监管主体的第三方监管体系和安全可靠的客户结算资金管理机制,实行准入制度,严格信用管理。

(2)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与监管研究,叶湘榕从P2P网络借贷的特征和性质出发,具体分析了P2P网络借贷的小额信贷技术风险、中间账户监管缺位风险、财务披露风险、法律风险、产品异化风险、关联风险、流动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等风险类型。贾希凌、马秋萍认为我国P2P网络借贷具有线上和线下路径的结合、引入担保机制两个突出特征,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类型。谈超、王冀宁、孙本芝对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用信用担保的介入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并指出征信市场的发达和成熟是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基础。

(3)众筹风险防范与监管研究,徐韶华、何口贵、兰王盛、高翔认为,众筹风险包括法律风险、项目发起者虚假信息和众筹平台资金托管引起的信用风险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防范众筹风险要合理设定行业准入与投资资质,明确规定众筹规则和流程,建立信息披露及风险评级制度,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众筹融资风险。

(4)互联网银行风险防范与监管研究。郭佳佳认为,网络银行面临着比传统金融业更大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法律风险等。吴云认为,网络银行的特定风险来源有信用环境难以支撑网络信贷模式,存款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和网络机构具有天然的脆弱性;网络银行的特定风险给传统金融

监管带来了新挑战,即监管体制难以适应跨界金融风险,监管标准难以适应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监管方式难以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5)互联网理财风险防范与监管研究。盖宏认为,余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降低了理财门槛,而且不限投资期限、随时可用,风险较低;其风险主要有用户收益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性质、业务范围、行业规章、法律责任以及相应监管机构等措施来防范风险。刘斌认为互联网理财面临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张海滨认为,互联网理财主要面临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虚假宣传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网络技术风险等五大风险,防范互联网理财风险要减少和避免监管真空,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互联网理财企业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消费权益保护机制。

1.3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

互联网金融防范和监管研究主要集中风险防范和监管的必要性、监管原则、监管制度、互联网金融征信等方面。刘士余指出,互联网金融不能触碰非法吸收公和非法集资两个底线。杨凯生认为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能任互联网金融不受约束地野蛮生长,防止“加强监管就是不支持创新”的片面认识。屈援认为,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创新理念,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市场自律、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督相结合、监管一致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扩大信息监测与加强信息披露相结合、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相结合的监管原则,实行分类监管与协调监管并重的监管方式。张晓朴提出在分析

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新范式,包括体现适当的风险容忍度、实行动态比例监管、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相结合、注重监管的一致性、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加强消费者教育和保护、强化行业自律、加强监管协调等基本原则。沈晓晖提出围绕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设计监管思路和明确监管措施,在分业监管格局下尤其需要分工合作。李有星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提出要选择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监管方式和监管制度,构建包括会员邀请机制、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简易信息披露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港”制度,防范复杂、低效率、抑制创新的监管,在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活力与做好风险控制之间实现平衡。袁新峰认为,互联网金融以信用为基础,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内涵仍然在《征信业管理条例》规范的范畴之内。要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征信制度建设,推进互联网金融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信息共享,加强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隐私保护,确保《征信业管理条例》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贯彻实施。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具体业态的研究较早,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互联网金融某一具体业态。DeYoung,Robert分析了纯互联网银行的运作形式,如个性化服务、利率定价、取现、存款支票获取、费用支出等。Haizheng Li使用Prohibit模型和nested Logit模型研究了eBay

交易的在线支付选择,构建了基于风险、便利性和成本的支付选择模型,分析了产品属性、交易者特征和支付属性对在线支付选择的影响。Michael Klafft研究了信息不对称的匿名网络环境下无经验的贷款人收益问题,对网络借贷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631517.html,收益率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利率类别的投资绩效并不理想,但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投资规则可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获得除了高风险评级外的其他所有信用评级可以接受的收益率。Paul Belleflamme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研究了众筹模式,分析了众筹融资优于传统形式外部融资的条件,并认为非营利性组织运用众筹模式融资更容易成功。Andrew Verstein认为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使得P2P网络借贷以一种以前难以想象的方式连接了借款人和投资者,分析了P2P网络借贷的监管问题并提出了将P2P 网络借贷纳入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建议。Agrawal运用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交易成本、声誉信号、市场设计,构建了非股权众筹、股权众筹兴起原因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众筹对社会福利以及创新方向和速率的影响。Hardy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用来分析网络众筹创新的基本机制,并通过诸多扩展的模型来深入研究众筹平台的特征。Franklin Allen探讨了网络金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三个重点领域,即电子支付系统的使用、对金融服务企业运营影响和对金融市场运作影响。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1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业态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研究,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的研究等。 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上,谢平、邹传伟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技术基础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罗明雄、唐颖、刘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分类上,谢平、邹传伟、刘海二根据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大支柱上的差异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主要类型。罗明雄、唐颖、刘勇将互联网金融分为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种模式。李博、董亮从服务的形式将互联

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等三种模式。孙浩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通用支付平台、在线(移动)P2P支付、互联网人人贷、在线个人理财、社交网络投资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大数据等七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 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股权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等六类。吴晓灵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包括与电商相结合的结算业务、基于销售信息的小微贷款业务、基于支付账户的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借贷双方的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王曙光、张春霞从业务功能视角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等四类。高汉从所发挥功能的角度将互联网金融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和投资理财保险类等三类。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上,邱冬阳、肖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技术只是实现、衍生、完善了传统金融体系功能的一种手段,并将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归纳为支付模式、融资模式、理财模式等三种基本模式。吴晓求认为,金融与互联网在功能(基因)上具有藕合性,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提升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效率、完善财富管理(风险配置)功能。李洪梅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指出互联网金融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支付清算的基础功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还具有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的扩展功能、以及信息提供、激励、引导消费等衍生功能。

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

行业现状 互联网金融特点 现金贷的风控 贷前几个步骤较详细 贷中 贷后 获客 获客渠道 1、应用市场推广广告投放? 2、现金贷导流平台合作贷款超市 3、现金贷平台合作同业互导 4、综合流量平台合作 SEM,即搜索竞价。 搜索竞价排名,主要是说P2P公司通过买下某个搜索引擎下的关键词,当有用户在搜索这些关键字或词的时候,其平台的官网链接或平台相关的活动页面就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中较为靠前的醒目的位置,大大提高被用户首选的几率。这也成为网站较为重要的流量入口,目前绝大多数的P2P网贷平台都会做搜索竞价,尤其是在百度和360这两个搜索引擎上做,当然,说白了,这种搜索竞价的方式就是在“烧钱”,P2P公司花在这方面的推广费用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那么,不“烧钱”的方式有吗?这就是网站一般都不可缺少的搜索引擎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EO,利用搜索引擎的一些搜索的规则来达到自己网站在某个搜索引擎(例如百度)中的自然排名方式,不过相对来说,搜索竞价的效果会来得更快更明显些。 5、用户邀请 1.包括传统的媒体,如楼宇广告、电视广告、报刊、节目冠名等品牌广告 等。 2.包括从线上获客户,转向线下,如扫街,和线下商户合作。 3.包括更加创意的玩法,如视频植入,如病毒营销等。

4.甚至包括出海,为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提供现金贷服务,因为那里 获得成本相当于2年前的现金贷获客成本。 获客渠道变化中 精准营销是未来趋势 从行业发展初期到现在,网贷行业获客渠道大致经历了从线下到线上再到品牌的发展路径。目前来看,线上的流量争夺仍然很重要,主要推广渠道包括应用市场、信息流、SEM、DSP 等。 2016 年4 月份,工商总局部署了对互联网金融广告问题的专项整治。同年8 月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网贷机构的推广宣传活动做了限定,线下推广宣传、推介融资项目的做法被禁止。 在此背景下,整个网贷行业都对品牌推广方式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监管和法规要求。一方面,流量从PC 端向移动端的转移,将获客竞争从早前百度、新浪、搜狐等主要的PC 端流量,转向了分散、多元的移动端流量,比如微博、微信,或者是流量相对较高的其他行业的App 等;另一方面,随着监管的逐步落地,收窄了行业的获客渠道。同时,网贷监管暂行办法等的落地,加剧了行业对小而分散的资产的争夺,从而也提升了相应获客渠道的竞争压力。 “网贷平台未来的决胜点在于积极响应监管引导、合规发展,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分析投资人行为,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来降低获客成本”,九斗鱼CEO 郭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唐学庆也坦言,“目前紫马财行已经放弃了原来的线下地推,转向线上数字化营销,以信息流广告等方式进行营销获客。”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和金融科技能做一些精准的营销有助于网贷平台降低获客成本,或将成为未来趋势。黄诗樵认为“不仅仅是获客成本,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出现,更会大幅降低平台整体的运营成本。数据化,科技化是未来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也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利用大数据可以避免羊毛党、提升平台风险防御能力,以及对用户进行信用分析,相信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互联网金融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马宁表示。 在许建文看来,“以大数据和金融科技为基础构成的精准营销一定是未来网贷行业发展的趋势,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获客成本。进行精准营销的前提,是平台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特征,了解自己的客群是谁,匹配相应的营销渠道。获客成本 网贷业获客成本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对关键字的竞价排名、推广广告的投放、促销活动、新用红包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红利的消失、P2P 行业的负面影响,以及监管趋严加剧了渠道和广告的竞争等原因,平台获客成本不断攀升。 “相比前几年,当前有效获客渠道收窄,优质用户稀缺。整体表现来看,当前网贷平台的获客成本相比几年前的一两百元大概增加了5 倍—6 倍。”黄诗樵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与以前相比,要获得同样的投资用户,现在需要在渠道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这也间接提高了获客成本。 从宜人贷披露的2016 年第四季度财报中,也能发现获客成本的上升。据财报显示,其第四季度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56%。看起来增长很迅猛,但营销费用是宜人贷的重要成本支出,这项费用居高不下,占据运营成本的近80%。与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631517.html,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段华栋 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19期 摘要:P2P网贷作为当今中国互联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类运营模式,为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金融体制转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行业自律缺失、外部监管不足的背景下,P2P平台“提现困难”甚至“跑路频发”,严重的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和扰乱了金融秩序。本文在整理P2P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P2P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金融的形式逐渐渗入到传统的金融领域,使金融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大潮。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典型模式之一,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并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互联网金融创新方面等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2014年以来P2P网贷平台屡屡发生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甚至恶性诈骗等风险事件,极大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应的尽快规范P2P行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P2P网贷平台发展的现状 1.1 P2P网贷平台实现快速发展 P2P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亦称为“人人贷”)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将小额资金集聚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或小微企业的借贷模式,主要有纯线上信息中介、债权转让、第三方担保、P2C、P2B等多种运营模式。自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贷平台机构 实现快速蓬勃发展。2015年11月份达到最高峰期,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3476家,截止2017年12月底,P2P网络借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931家(见图一),同比出现大幅度下滑。 2017年全年网络借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8048.49亿元,同比增长35.9%(见图二)。历 史累计成交额突破6万亿大关,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1.2 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事件呈现高发态势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模式,在监管政策相对宽松的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类跑路、倒闭和停业等风险事件频发,其中P2P网贷平台尤为突出。2016年全 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1713家,占平台总数高达29.15%。2017年较2016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有大幅减少为645家,依然呈现高发的态势(见图三)。更有甚者如涉嫌非法吸收公众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_魏鹏

DOI:10.16529/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631517.html,ki.11-4613/f.2014.07.003 金融论坛2014年第7期(总第223期)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魏鹏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经营主体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市场流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和货币政策 风险等。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银行、众筹融资的监 管。为改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应明确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充分发挥行业自律 组织的作用;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完善 互联网监管规则,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及监管主体。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监管原则;自律组织 [文章编号]1009-9190(2014)07-0003-07[JEL分类号]G29[文献标志码]A A Study of the Risks and Regulation of Chinese Internet Finance WEI Peng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risk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internet finance regulation.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are operator risks,legal and compliance risks,operational technology risks,market liquidity risks,capital safety risks and monetary policy risks,etc.in internet finance.The internet finance regul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ainly include the regulation of third-party payment,online credits,online banking,public financing.To improve the domestic internet finance regulation,it’s necessary to form regulatory principles,and keep balance between appro- priate regulation and regulation coordination;make use of the function of industry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accelerate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laws and rules of internet finance,and clarify the nature and legal rights of internet finance by legislation;im- prove the regulation rules of internet,and clarify the business scope and regulated entity of internet financial enterprises. [Key words]internet finance;financial regulation;regulatory principle;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 当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所开展的业务,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结算、小微贷款、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有别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现代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近年来,众多互联网企业以颠覆的心态迅速进入金融领域,“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生存法则被搬到金融领域后,不仅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冲击,而且成为国内金融监管制度革新所面临的新难题。 与“体制内”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被边缘化,成为“体制外”金融的代表。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互联网金融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力量,是政府和监管部门都在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将在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从经营主体、法律合规、技术操作、市场流动、资金安全、货币政策等多个视角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借鉴国际对互联网金融各类模式 [收稿日期]2014年5月26日 [作者简介]魏鹏,男,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经济师,国际财资管理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业学院,硕士生(北京,100033),E-mail:weipeng@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631517.html,。

国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 (一)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美国于1971年创立的Nasdap系统,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这一全新的经营方式从构想进入到实际运营。1995年10月18日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预示着互联网金融已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7月3日,西班牙Uno-E公司同爱尔兰互联网银行第一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的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Uno First Group。两家公司跨洋重组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从网络银行到网络保险,从网络个人理财到网络企业理财,从网络证券交易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网络金融服务。网络银行走向成熟,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开始受到青睐。互联网金融已相对成熟、完善、并初具规模;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多元化、全能化、综合化,内容集成度相当高而且创新频繁;互联网金融业之间竞争激烈,消费者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互联网金融业的参与主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外,还有信用卡公司、纯网络银行等。 (二)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1、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 国外金融业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就开始了将业务实现方式向网络方向延伸拓展。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即金融互联网服务,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推动作用,即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了服务

的延伸,是一个互联网化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国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通过互联网、手机、PDA等终端设备实现银行业务功能;券商建立互联网平台以实现让客户通过网络完成证券交易;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保单出单和在线理赔;还有诸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等业务。这些业务的本质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银行传统业务渠道的信息化升级。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早期创新就是美国Wells Fargo银行于1995年5月向公众提供web通道办理银行业务,早期的网页服务在功能多样化和安全性上较如今的水平相差很远,但这拉开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务中取得长足发展的序幕。 图表1: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早期应用创新 时间金融机构名称地区/国家业务创新点1995.5 Wells Fargo 美国最先提供web通道的银行1995.1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美国最先提供全面服务的网络银行品牌 1998.6 Citibank 美国最先提供银行账户综合服务 trust 加拿大最先提供在线实时贷款 Shore 1996.3 Bay Card 美国最先提供网上信用卡服务1997.12 Next 1997.1 Beneficial Finance 美国最先提供实时小额贷款1997.8 People First Finance 美国最先提供空白支票自动出借业务 资料来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2、第三方支付 国外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类似于国内同类型三方支付产品,但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国外三方支付的起步时间和发展远远领先于国内。 PayPal(中文译名“贝宝”)是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支付业务供应商,成立于1998年12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市,Paypal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约1亿个注册帐户,特点是不仅提供普通的在线支付服务,在跨国交易中,使用Paypal付款也是现今最为有效的付款方式。普通用户只需使用电子邮件地址即可进行注册使用相关服务,包括在线实施付出和接受付款,收付款均可即时到帐。与传统的到银行汇款或者采用邮寄方式送出支票的方法相比,Paypal提供的服务无疑是更加安全和便捷。现在Paypal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跨国交易中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 与Paypal相类似的产品还有美国Google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Google check out支付平台,以及荷兰的著名支付服务提供商Global Collect公司,英国的Worldpay公司和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基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其业务模式和细分为网络融资平台(以P2P和众筹两种模式为代表)、网络征信、互联网支付、网络第三方代销等多个子行业领域。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第一次从中央政策的角度肯定了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政策落地将成为行业爆发的催化剂。但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也面临子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体量较小、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不高、监管限制等多种尴尬得局面。 1. P2P 网络借贷 P2P 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实现的直接、小额信用借贷,因此又称为“个体网络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P2P 网络借贷平台实际上就是专门设置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属于民间借贷畴。 (1)竞争趋向激烈,监管从严,网络借贷平台进入洗牌期 P2P行业自2013年之后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运营平台数量以平均每月100家以上的速度增加,到2015年平台数量已达到5135家。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地,P2P 平台增长速度放缓,截止到2016年12月,平台数量为5881家。 虽然整个网贷市场还有较大发展潜力,但不可避免各平台间竞争将日趋激烈。P2P网贷平台的投资门槛比较灵活,一般以个人为主,额度通常比较小,相较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门槛均要低;借款人一方采用信用模式的借款,不要求担保或抵押,在获得信贷的难度上较银行等传统金融低。因此,基于P2P网贷平台的特征,其借贷利率较传统融资方式更高。由于P2P的利息比较高,而可承担此高息的优质资产却并不太多,导致P2P对优质资产的抢夺比资金端更加激烈。同时较高的收益也必然需要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P2P网贷平台和投资者仅靠网络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客户信息真实性和还款能力进行审核,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掌握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及传统金融机构,部分规模较小,技术差、风控偏弱的P2P公司会出现运营风险的问题,导致最终退出P2P的市场。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作者: ————————————————————————————————日期: ?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 事实上,迄今为止其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谢平教授等人在2012年发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涵盖了受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是一个谱系(spectrum)的概念。” 根据谢平教授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的概念。它介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或交易所市场等有形中介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是所有中间形式的统称。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不是复杂到与传统金融之间没有关联,更不是现代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个异生物。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经济进人互联网时代,在金融上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和新实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之上,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为目的的一种新兴金融业态。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出现了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作用将被削弱。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实现,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真正实现了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运作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理解掌握互联网金融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传统金融的沿袭与变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 1.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市场上为资金的融通提供服务。这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生俱来的普世特性,相比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互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传统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中,超级集中的支付体系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使得支付更加便捷;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以大数据分析和高速算法为基础,并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信息不对称程度显1降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不经过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直接在网上发行和交易贷款、股票、债券等,通过这种方式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上的成本更低;市场作用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接近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中介或市场的情形,可以超越传统金融中介和传统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_申蕾

2015年第12期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266期 Serial No.266 No.12,2015经济研究导刊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支付、融资、理财等目的的新兴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充分显示了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金融模式的重视。 相较国外而言,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惊人。2012年下半年以来,各种运行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井喷式发展,2013年更是出现超预期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2013年被称为 “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表现多样,科技化企业进军金融业,利用自身优势将传统金融产品创新再造后推出,主要在于服务小微企业,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进行技术融合,助推银行服务,使客户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等等。互联网金融势头较猛,未来势必成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并对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相较而言,国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已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内涵、模式的探讨,深入到了互联网金融运营的阶段性反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及相应管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等方面。下文中关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基本上可依上述环节归类,但已有的、对互联网金融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环节。 Kim (2005)将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内容进行归纳研究后发现,其中已包含有大量第三方信用机构的服务内容,比如银行卡、信用卡的授权金融机构、客户互联网隐私保护机构、客户自行组织的消费者机构等等。Richard (2005)则详细论述了B2C 模式电子商务的相关保险问题。Greiner (2009)将当时已经顺利交易的14000笔借贷进行归总,分析后发现以Prosper 公司为平台的借贷双方均有获利,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因此得到极大提升,且借款利率也使其资产增值颇丰。DevinagaRasiah (2011)和Younos Vakil Alroaia 等 (2011)从安全性、可访问性、高效性、关注度等方面对网络融资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总结出了度量网络融资服务质量的维度变量。Thomas M eyer (2007)发现利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对借款人进行甄选,可以降低贷款的违约概率。Freedman et al (2008)对Prosper 的研究发现社交网络揭露的“软信息”有利于补偿“硬信息”的缺乏。Scott ,John (2000)发现在社会化金融组织中,当贷款组织者在为获取更高管理费收入而置贷款风险为次要地位时,将使贷款违约风险加大,如果贷款组织者在参与贷款中所占份额较大时,他就会选择违约概率较小的贷款项目。这些研究对于网络金融的风险控制很有启发。 国外学术界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研究成果颇丰,不仅数量众多,且有不少的综述文献及教科书等。举例而言,早期的Alexander (1998)已在其书中对市场风险模型的建立、风险等级的度量等作出了详尽描述。Caouette 、Altman 连同Narayanan (1998)针对互联网金融当中的信用风险做了详细著述,其中如何对信用进行评级以及对信用风险的度量成为了日后相关研究领域的标杆。Crouhy 、Gala 以及M ork (2001)所著书籍是风险管理分析师考试的指定参考书之一,该书框架完全限定在BIS (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国际 收稿日期:2015-01-19 基金项目:上海政法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网络金融的特征、机制及其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阶段性成果(2014XJ36)作者简介:申蕾 (1984-),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申 蕾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1701)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国内外众学者纷纷围绕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及实践发展开展一系列学 术探讨,并得到大量具有高利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从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引入,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制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问题和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的文献归总分析,详尽梳理国内学者在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学术观点,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可能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传统金融体制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5)12-0215-05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得理想与现实 互联网金融,已经就是当下最热门得话题,但就是对于什么就是互联网金融,我个人感觉目前为止,也一直缺乏很好得定义,虽然“互联网金融”最早得概念提出者,谢平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定义,但就是显然如果按照谢平教授得定义,目前瞧来还没有真正得“互联网金融”得出现,她把互联网金融定义为“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与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与间接融资一样得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得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从目前市场上所出现得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来瞧,符合这个带点乌托邦性质定义得金融模式应该并不存在,所以,单纯从概念提出得角度而言,中国不存在现实得互联网金融模式。 那么现在大家探讨得互联网金融到底就是什么呢?事实上,目前业内存在得各种互联网金融得探讨,其实也一直处于概念模糊之中,各种模式,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统一得定义来进行界定、所以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得梳理,否则大量得讨论都建立在基础定义不同得基础之上,很难有实质性得意义。 总体而言,目前市场上,习惯把所有涉及到金融业务得互联网化经营模式,都定义成了“互联网金融",当然业内还有一种倾向,其实就是更直接、简单得理解,就就是只有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就是互联网金融。而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就是互联网金融,而习惯性界定为“金融互联网”、这种划分,单纯得其实就主体划分,习惯性将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对立起来,这种对立得后果就是引发了业内大量得口水,实质得意义却非常有限,因为人为得排斥了两者融合得可能

性。 暂且撇开定义,我们就现象来瞧,目前最普遍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得模式,大概区分其实就是四个模式,第一个模式就是拍拍贷为代表得线上P2P模式,(当然P2P 背后也开始了很大得分化,拍拍贷模式,人人贷等模式,陆金所、有利网模式等,至于宜信模式,我个人认为就是属于P2P模式,但就是更多就是线下运作得概念,跟互联网关系不大,所以暂不为定义互联网金融、),还有一系列众筹网站(这个模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发展有一定得成绩,国内暂时没瞧到太多得实质性业务网站,点名时间就是个代表,但就是带有一定得公益特征,还有待观望),第二个模式就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得电商介入金融领域,所形成得各自互联网金融模式,阿里最具代表性,衍生得金融模式也较多、第三个模式其实就是涉及到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得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存在了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得200多家支付企业。第四,则就是大量得互联网企业介入得金融服务领域,她们更多还就是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主要运营模式,本身不介入金融领域,例如数米网、铜板街、东方财富网等基金代销网站,还有如融360、好贷网得金融信息服务模式得网站、 如果还有一块互联网金融模式得话,那就就是比特币得出现,很多人把比特币跟q 币等同,我认为两者夏截然不同得。事实上q币背后其实就是等值人民币作为信用基础得,所以q币得诞生过程就是不创造信用得,社会总体货币体系就是均衡得。无论您怎么玩q币,都不会给社会货币总量产生冲击、而比特币不就是,比特币其实理论上就是创造了一种货币体系,她存在得信用基础就是人们基础于对恒定货币总量得预期,这种货币体系,创造了信用,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发行了新得货币,规模如果足够大,对社会边会产生各种冲击,我自己对金融得理解,首先金融得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联系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及p2p。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包括:数据产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搜索引擎等提供)、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数据安全(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并保护隐私)和搜索引擎(平等获取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李博、董亮2013)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它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便捷和广度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延伸。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范畴。在这一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从狭义的层面,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 一、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1.我国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 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 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 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了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