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联系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及p2p。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包括:数据产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搜索引擎等提供)、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数据安全(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并保护隐私)和搜索引擎(平等获取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李博、董亮2013)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它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便捷和广度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延伸。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范畴。在这一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从狭义的层面,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

一、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1.我国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

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

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

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了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数据来源:2011年各银行年度财务报表

根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行业数据库》数据显示,2013年

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27.73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9%,一年来网银环比增

长稳步提升。

同时,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理财等也迅速发展。1997年11月“中国保险信息网”开始运行,成为中国

网络保险发展的里程碑。自1997年以来,网络交易方式在我国券商中得到迅速的推广。1997年3月,“中

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推出多媒体公众信息网网上交易系统,揭开了我国网络证券的帷幕。

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理财等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业务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

的各个方面。传统金融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务的主流形态,对我国金融产业的现代

化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

2.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历程

自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形成从自动柜员机(ATM Automatic Tell Machine)、销售终端(POS Point of Sale)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从家庭银行到网络银行的全方位的金融电子化服务。

1995年10月,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在互联网上设立站点,形成了虚拟银行的雏形。1995年10

月18日,世界第一家纯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开始营业,为

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自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开业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纷纷上网,在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风潮。如美洲银行在互联网上提供了家庭银行和建

立客户自己的银行两项业务;大通曼哈顿银行在网上推出了汽车贷款项目;在欧洲,德国、芬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银行都相继上网,在互联网上开展银行业务。西方网络银行的功能可谓丰

资料来源:网上银行报告(Online Banking Report) ,12/2000

第一阶段:宣传业务阶段(1995年以前)。在这一阶段里,纯网络银行未出现,大多数银行建立网站用以介绍产品和查询账户情况。

第二阶段:提供交易阶段(1995-1999年)。这一阶段是网络银行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各行陆续推出转账、支付(B to C、B to B)、实时贷款(抵押等)、信用卡服务、电子邮件提醒、投资(共同基金)、在线信用报告、在线欺诈保护、在线抵押经纪人等功能。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提供的数据,1997年底已经有625家银行提供在线和互联网银行服务,1998年底达到800多家,2001年达到1 200家。

第三阶段:整合功能阶段(2000-至今)。在这一阶段里,以Citibank为首的网络银行向客户推出了“银行账户综合服务(account aggregation)”,即网络银行将客户的信用卡账户投资、纳税账户、旅游积分等账户(包括本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显示在一个界面上,形成银行账户综合服务,客户可以统一管理自己的账户。自Citibank之后,北美许多零售网络银行都先后跟进,形成一定的潮流。

对于国外的商业银行来说,传统商业银行拓展网上银行服务的最初作用,主要在于为客户提供一种取得银行服务的渠道,稳定现有客户群。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收入阶层接受和使用网上银行服务并且逐渐向较低收入阶层乃至全社会普及,网上银行服务开始成为吸收新客户的重要工具及盈利的新来源,成为银行调整服务平台及成本结构的一个更灵活的手段。

综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金融企业逐渐意识到电子银行手段的重要性,并且电子银行也在替代传统服务渠道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逐步电子化的趋势,首先,

未来电子银行领域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将会从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服务资费、服务渠道等多维度进行;其次,电子银行领域的竞争除资费之外,营销、金融创新以及服务意识的提高才是真正赢得客户的主要因素,单纯的依靠价格优势不会促使一个行业向良性发展;最后,电子银行将会逐步向移动端转移,由手机银行发展而来的移动金融服务将会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更贴近客户的生活增加粘性,还可以为金融企业积累大量的数据,为未来的精准营销、定制服务和信贷业务提供数据支撑。

二.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

第三方支付平台、众筹网络、P2P信贷等

第三方支付平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支付的不断变革,从电子支票E-check、银行卡到最终的电子货币,从传统形式的有线网络到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移动支付),完成个人最终端的支付活动。电子支票E-check和银行卡更多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导,而电子货币更多依赖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和开拓,使得第三方支付成为可能。

近些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互联网支付市场迅速崛起。根据艾瑞市场调研的结果,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7万亿,行业增速为66%。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可见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在迅速发展。但是当前形势下的第三方网上支付仍然存在安全、法律、资金、市场竞争、与银行间的竞合关系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有将近300余家。截止2013年7月份,央行累计发放250张支付机构牌照。其中大部拥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

2009-2016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iResearch《2012中国互联网年度数据第三方支付》

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份额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易观智库·eBI中国互联网商情

美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现状

——以PayPal为例

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州,PayPal运营的支付网络建立在银行账户、银行卡等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上,使得客户通过电子邮件即可发送与接收付款。2002年eBay 收购了PayPal。目前PayPal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1亿个活跃账户,接受25种货币进行支付。2011年交易金额达到118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价值的15%,其中25%为跨境交易,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支付公司。2004年8月,PayPal 在中国成立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银宝”),专为中国用户提供人民币互联网支付。目前,美银宝与中国15家商业银行合作,并接受超过20种借记卡转账。

PayPal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基础性的收款付费和其他费用收入(如信用卡退单费用一般为每笔10美元);其主要运营成本为向相应的支付结算系统支付的交易处理成本;担保交易模式与支付宝前期交易模式类似,即第三方交易平台担保,提供买方保护(未发货或描述与实物不符等)、卖方保护(过滤诈骗性交易、争议解决机制等)。

众筹网络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融资困难便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2009年,美国率先出现了众筹(Crowdfunding)这一创新融资模式。众筹的兴起源于美国网站kickstarter,该网站通过搭建网络平台面对公众筹资,让有创造力的人可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以便使他们的梦想有可能实现。

近年来,全球众筹融资模式发展非常迅速。根据Massolution 公司的研究报告,2009 年全球众筹融资额仅5.3 亿美元,2011 年则快速上升至15 亿美元;2007 年,全球不足100 个众筹融资平台,到2012年上半年则有450 多个。2012年该网站一共为1.8万个开发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提供资金的网民人数为220万人,提供了3.2亿美元.其中,共有17个开发项目获得了100万美元融资。

众筹模式在中国属于刚刚起步,2011 年,中国最早创办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Demohour)上线,并且已经有项目在“点名时间”网站上成功筹资并开发出产品提供给投资者。近两年来,同模式的众筹网站纷纷上线,觉(jue.so)、点火(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677384.html,)、好梦(haomeng. com)、追梦(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677384.html,)、 淘梦(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677384.html,)、亿觅(emielife. com)、4个苹果(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677384.html,. cn)、我们项目(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677384.html,. tw)等中文众筹网站数十个。然而,这种在国外颇受欢迎的融资方式在国内发展缓慢,观望者居多,参与者寥寥。一方面,与美国相比,众筹融资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较少人知道的阶段,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在我国这种融资模式遭遇的监管阻力将更大,很有可能被当作非法集资,风险较大。因此,为规避风险,众筹项目一般不涉及现金或股权的投资和回报,主要涉及科技、艺术类。

3.P2P 信贷(Peer-to-peer Lending)

P2P 信贷(Peer-to-peer Lending)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亮点。

概念:p2p 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概念,表示端对端信息交互在对等网络中实现,不用通过其他中介。P2P 信贷(Peer-to-peer Lending)的主要特点包括:参与者广泛、门槛低,交易模式多变、交易方式灵活高效,风险高、收益高。

我国p2p 借贷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以Zopa 、Lending Club 、Prosper 为代表的P2P 借贷模式在欧美兴起并迅速在全世界推广开来。自2006年开始,国内p2p 借贷平台陆续出现和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P2P 借贷模式快速发展,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

P2P 行业基数规模并不大,但是年增长速度却超过300%。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已经至少有132家P2P 借贷机构,如图3.1所示:

图3.1 2009-2013年第一季度P2P 借贷机构数量 单位:家

根据《中国P2P 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统计21家交易规模及活跃度较高的P2P 借贷机构数据,21家P2P 借贷平台2012年整体成交额为104.13亿元,比2011年增加近10倍,如图3.2所示。

图3.2 2008-2012年P2P借贷平台整体成交额单位:亿元

正如前文所述,P2P借贷线下平台也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但线下平台的模式与传统线上P2P模式有所差异,如债权转让模式。这种中国独有的P2P借贷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就是宜信。

图3.3 2008-2012年宜信P2P业务交易增长率单位:倍数(非百分率)

国外P2P借贷现状

根据GAO(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人人贷——行业发展与新的监管挑战》指出,美国三大P2P公司Prosper、Lending Club 和Kiva(非盈利性P2P平台)发展都非常迅速。截至2011年3月,Prosper累计发放贷款63000笔,约4.75亿美元;Kiva累计发放贷款273000笔,约2亿美元。同样,近年来英国的P2P行业也发展迅速。其中Zopa一家独大,截至2013年3月,Zopa一共发放贷款

约合4.4亿美元,另外,市场上比较大的两家企业为RateSetter 和Finding Circle。

国内外P2P借贷模式区别与联系

第一、线上线下模式。以宜信为例,事实上,宜信模式也并不是单纯的线下模式,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借款人和放款人服务。之所以没有采用欧美通行的纯粹在线服务模式,笔者认为也是与中国现实环境有关。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成熟的社会征信体系,可以提供可靠的个人信用状况。而在中国,目前有限的银行征信信息尚未对非金融机构开放,单纯通过网络进行客户评估风险太大。因而宜信的成功与其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密不可分。

第二、直接交易与债权转让等多种交易模式。国外大多数在线P2P借贷可以看作是纯粹的直接交易模式,虽然大多数也引入了第三方机构。例如,Lending Club和Prosper在交易中引入了一家互联网银行WebBank参与,日本Aqush也引入了放贷机构进行放款。我国P2P借贷企业采用了多种不同的交易模式,包括借款人与放款人直接交易方式、通过债权转让模式、通过NGO小额信贷机构中转、通过信托机构发行信托计划,实现T2P等。以宜信为例,其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债权转让模式。债权转让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满足借款人的时效性需求。在债权转让模式中,必须坚持先形成债权,在进行转让的原则,否则有可能构成非法集资。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1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业态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研究,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的研究等。 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上,谢平、邹传伟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技术基础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罗明雄、唐颖、刘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分类上,谢平、邹传伟、刘海二根据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大支柱上的差异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主要类型。罗明雄、唐颖、刘勇将互联网金融分为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种模式。李博、董亮从服务的形式将互联

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等三种模式。孙浩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通用支付平台、在线(移动)P2P支付、互联网人人贷、在线个人理财、社交网络投资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大数据等七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 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股权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等六类。吴晓灵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包括与电商相结合的结算业务、基于销售信息的小微贷款业务、基于支付账户的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借贷双方的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王曙光、张春霞从业务功能视角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等四类。高汉从所发挥功能的角度将互联网金融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和投资理财保险类等三类。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上,邱冬阳、肖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技术只是实现、衍生、完善了传统金融体系功能的一种手段,并将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归纳为支付模式、融资模式、理财模式等三种基本模式。吴晓求认为,金融与互联网在功能(基因)上具有藕合性,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提升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效率、完善财富管理(风险配置)功能。李洪梅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指出互联网金融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支付清算的基础功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还具有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的扩展功能、以及信息提供、激励、引导消费等衍生功能。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阿里集团为例 摘要: 新时代的互联网行业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的巧妙碰撞,诞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极具两个行业特征的创新性产业。而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企业,凭借其已有的互联网的优势,进军金融行业,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头军。因此,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以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以及资产证券等为对象,运用经济学和金融理论,深入研究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特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政策性的思考与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够运用阿里金融的成功经验,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阿里集团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Internet Finance——Taking Ali Group For Example Abstract A new era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clever collision, the birth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with the ve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novative industry.While the alibaba group, as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Internet, tap into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became a leading Internet financial industry.So this article to the alibaba group as an example, to pay treasure, balance, ali small loans and securities and other assets as the object, using the theor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further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financial industry, the Internet, the analysis of the unique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of the policy.At the same time also hope to be able to us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li financial, other enterpris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et financial industr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strategy Ali Group 目录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蓬勃发展,纵然屡有跑路,纵然良莠不齐,但是政策的宽容,媒体的支持,使得这个行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欢呼声中冲上了天空。经济金融领域屡见不鲜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为转折点,互联网金融领域残酷的洗牌开始了。 目前可实现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则主要是以下几类:折叠众筹 P2P网贷 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2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_魏鹏

DOI:10.16529/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677384.html,ki.11-4613/f.2014.07.003 金融论坛2014年第7期(总第223期)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魏鹏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经营主体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市场流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和货币政策 风险等。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银行、众筹融资的监 管。为改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应明确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充分发挥行业自律 组织的作用;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完善 互联网监管规则,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及监管主体。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监管原则;自律组织 [文章编号]1009-9190(2014)07-0003-07[JEL分类号]G29[文献标志码]A A Study of the Risks and Regulation of Chinese Internet Finance WEI Peng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risk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internet finance regulation.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are operator risks,legal and compliance risks,operational technology risks,market liquidity risks,capital safety risks and monetary policy risks,etc.in internet finance.The internet finance regul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ainly include the regulation of third-party payment,online credits,online banking,public financing.To improve the domestic internet finance regulation,it’s necessary to form regulatory principles,and keep balance between appro- priate regulation and regulation coordination;make use of the function of industry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accelerate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laws and rules of internet finance,and clarify the nature and legal rights of internet finance by legislation;im- prove the regulation rules of internet,and clarify the business scope and regulated entity of internet financial enterprises. [Key words]internet finance;financial regulation;regulatory principle;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 当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所开展的业务,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结算、小微贷款、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有别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现代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近年来,众多互联网企业以颠覆的心态迅速进入金融领域,“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生存法则被搬到金融领域后,不仅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冲击,而且成为国内金融监管制度革新所面临的新难题。 与“体制内”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被边缘化,成为“体制外”金融的代表。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互联网金融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力量,是政府和监管部门都在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将在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从经营主体、法律合规、技术操作、市场流动、资金安全、货币政策等多个视角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借鉴国际对互联网金融各类模式 [收稿日期]2014年5月26日 [作者简介]魏鹏,男,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经济师,国际财资管理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业学院,硕士生(北京,100033),E-mail:weipeng@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677384.html,。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作者: ————————————————————————————————日期: ?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 事实上,迄今为止其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谢平教授等人在2012年发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涵盖了受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是一个谱系(spectrum)的概念。” 根据谢平教授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的概念。它介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或交易所市场等有形中介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是所有中间形式的统称。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不是复杂到与传统金融之间没有关联,更不是现代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个异生物。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经济进人互联网时代,在金融上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和新实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之上,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为目的的一种新兴金融业态。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出现了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作用将被削弱。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实现,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真正实现了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运作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理解掌握互联网金融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传统金融的沿袭与变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 1.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市场上为资金的融通提供服务。这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生俱来的普世特性,相比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互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传统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中,超级集中的支付体系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使得支付更加便捷;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以大数据分析和高速算法为基础,并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信息不对称程度显1降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不经过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直接在网上发行和交易贷款、股票、债券等,通过这种方式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上的成本更低;市场作用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接近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中介或市场的情形,可以超越传统金融中介和传统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 及发展前景研究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

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以跟上用户快速、即时需求的变化。 综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我国银行发展现状及人民需求密切相关。一方面,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占垄断地位,商业银行以存贷款利差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缺乏竞争使得银行的存款利率较低。面对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把钱放进银行保值增值,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金融模式以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办事效率低给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背景。正是互联网金融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互联网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国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 (一)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美国于1971年创立的Nasdap系统,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这一全新的经营方式从构想进入到实际运营。1995年10月18日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预示着互联网金融已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7月3日,西班牙Uno-E公司同爱尔兰互联网银行第一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的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Uno First Group。两家公司跨洋重组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从网络银行到网络保险,从网络个人理财到网络企业理财,从网络证券交易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网络金融服务。网络银行走向成熟,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开始受到青睐。互联网金融已相对成熟、完善、并初具规模;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多元化、全能化、综合化,内容集成度相当高而且创新频繁;互联网金融业之间竞争激烈,消费者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互联网金融业的参与主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外,还有信用卡公司、纯网络银行等。 (二)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1、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 国外金融业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就开始了将业务实现方式向网络方向延伸拓展。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即金融互联网服务,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推动作用,即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了服务

的延伸,是一个互联网化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国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通过互联网、手机、PDA等终端设备实现银行业务功能;券商建立互联网平台以实现让客户通过网络完成证券交易;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保单出单和在线理赔;还有诸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等业务。这些业务的本质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银行传统业务渠道的信息化升级。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早期创新就是美国Wells Fargo银行于1995年5月向公众提供web通道办理银行业务,早期的网页服务在功能多样化和安全性上较如今的水平相差很远,但这拉开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务中取得长足发展的序幕。 图表1: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早期应用创新 时间金融机构名称地区/国家业务创新点1995.5 Wells Fargo 美国最先提供web通道的银行1995.1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美国最先提供全面服务的网络银行品牌 1998.6 Citibank 美国最先提供银行账户综合服务 trust 加拿大最先提供在线实时贷款 Shore 1996.3 Bay Card 美国最先提供网上信用卡服务1997.12 Next 1997.1 Beneficial Finance 美国最先提供实时小额贷款1997.8 People First Finance 美国最先提供空白支票自动出借业务 资料来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2、第三方支付 国外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类似于国内同类型三方支付产品,但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国外三方支付的起步时间和发展远远领先于国内。 PayPal(中文译名“贝宝”)是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支付业务供应商,成立于1998年12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市,Paypal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约1亿个注册帐户,特点是不仅提供普通的在线支付服务,在跨国交易中,使用Paypal付款也是现今最为有效的付款方式。普通用户只需使用电子邮件地址即可进行注册使用相关服务,包括在线实施付出和接受付款,收付款均可即时到帐。与传统的到银行汇款或者采用邮寄方式送出支票的方法相比,Paypal提供的服务无疑是更加安全和便捷。现在Paypal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跨国交易中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 与Paypal相类似的产品还有美国Google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Google check out支付平台,以及荷兰的著名支付服务提供商Global Collect公司,英国的Worldpay公司和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基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其业务模式和细分为网络融资平台(以P2P和众筹两种模式为代表)、网络征信、互联网支付、网络第三方代销等多个子行业领域。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第一次从中央政策的角度肯定了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政策落地将成为行业爆发的催化剂。但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也面临子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体量较小、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不高、监管限制等多种尴尬得局面。 1. P2P 网络借贷 P2P 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实现的直接、小额信用借贷,因此又称为“个体网络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P2P 网络借贷平台实际上就是专门设置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属于民间借贷畴。 (1)竞争趋向激烈,监管从严,网络借贷平台进入洗牌期 P2P行业自2013年之后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运营平台数量以平均每月100家以上的速度增加,到2015年平台数量已达到5135家。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地,P2P 平台增长速度放缓,截止到2016年12月,平台数量为5881家。 虽然整个网贷市场还有较大发展潜力,但不可避免各平台间竞争将日趋激烈。P2P网贷平台的投资门槛比较灵活,一般以个人为主,额度通常比较小,相较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门槛均要低;借款人一方采用信用模式的借款,不要求担保或抵押,在获得信贷的难度上较银行等传统金融低。因此,基于P2P网贷平台的特征,其借贷利率较传统融资方式更高。由于P2P的利息比较高,而可承担此高息的优质资产却并不太多,导致P2P对优质资产的抢夺比资金端更加激烈。同时较高的收益也必然需要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P2P网贷平台和投资者仅靠网络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客户信息真实性和还款能力进行审核,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掌握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及传统金融机构,部分规模较小,技术差、风控偏弱的P2P公司会出现运营风险的问题,导致最终退出P2P的市场。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_申蕾

2015年第12期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266期 Serial No.266 No.12,2015经济研究导刊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支付、融资、理财等目的的新兴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充分显示了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金融模式的重视。 相较国外而言,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惊人。2012年下半年以来,各种运行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井喷式发展,2013年更是出现超预期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2013年被称为 “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表现多样,科技化企业进军金融业,利用自身优势将传统金融产品创新再造后推出,主要在于服务小微企业,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进行技术融合,助推银行服务,使客户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等等。互联网金融势头较猛,未来势必成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并对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相较而言,国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已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内涵、模式的探讨,深入到了互联网金融运营的阶段性反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及相应管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等方面。下文中关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基本上可依上述环节归类,但已有的、对互联网金融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环节。 Kim (2005)将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内容进行归纳研究后发现,其中已包含有大量第三方信用机构的服务内容,比如银行卡、信用卡的授权金融机构、客户互联网隐私保护机构、客户自行组织的消费者机构等等。Richard (2005)则详细论述了B2C 模式电子商务的相关保险问题。Greiner (2009)将当时已经顺利交易的14000笔借贷进行归总,分析后发现以Prosper 公司为平台的借贷双方均有获利,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因此得到极大提升,且借款利率也使其资产增值颇丰。DevinagaRasiah (2011)和Younos Vakil Alroaia 等 (2011)从安全性、可访问性、高效性、关注度等方面对网络融资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总结出了度量网络融资服务质量的维度变量。Thomas M eyer (2007)发现利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对借款人进行甄选,可以降低贷款的违约概率。Freedman et al (2008)对Prosper 的研究发现社交网络揭露的“软信息”有利于补偿“硬信息”的缺乏。Scott ,John (2000)发现在社会化金融组织中,当贷款组织者在为获取更高管理费收入而置贷款风险为次要地位时,将使贷款违约风险加大,如果贷款组织者在参与贷款中所占份额较大时,他就会选择违约概率较小的贷款项目。这些研究对于网络金融的风险控制很有启发。 国外学术界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研究成果颇丰,不仅数量众多,且有不少的综述文献及教科书等。举例而言,早期的Alexander (1998)已在其书中对市场风险模型的建立、风险等级的度量等作出了详尽描述。Caouette 、Altman 连同Narayanan (1998)针对互联网金融当中的信用风险做了详细著述,其中如何对信用进行评级以及对信用风险的度量成为了日后相关研究领域的标杆。Crouhy 、Gala 以及M ork (2001)所著书籍是风险管理分析师考试的指定参考书之一,该书框架完全限定在BIS (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国际 收稿日期:2015-01-19 基金项目:上海政法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网络金融的特征、机制及其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阶段性成果(2014XJ36)作者简介:申蕾 (1984-),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申 蕾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1701)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国内外众学者纷纷围绕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及实践发展开展一系列学 术探讨,并得到大量具有高利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从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引入,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制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问题和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的文献归总分析,详尽梳理国内学者在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学术观点,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可能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传统金融体制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5)12-0215-05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形式:函授层次:专升本 年级:专业:会计学 姓名:指导老师: 题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设计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主要指标):本文要求以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为出发点,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问题及互联网以后的发展趋势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对互联网金融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互联网的学习教育,增强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感;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保证互联网金融质量;建立健全机制,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设计说明(论文)内容:互联网金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的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渗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2015年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们融资额度再创新高,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让用户眼花缭乱。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收集大量有关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文献以及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概括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最后对未来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 [1]狄卫平,梁洪泽.互联网金融研究[ J] .金融研究,2000(11) [2]孔繁强.新经济形式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22) [3]吴晓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监管[ J] .征信,2011(3) [4]王琴,王海权.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3(8) [5]贾君枝.翟烨 .中美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对比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李心怡.陈晓倩.中国互联网金融外部性分析[J].商业经济,2010(1) [7]冯静生.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国的监管状况及完善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1) [8]刘明明.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风险防范.金融电子化,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