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整合

数学·必修5(人教A版)

一、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3.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

4.在此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

5.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从上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二、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1.正弦定理可建立边角关系,角的正弦越大所对的边就越长.

2.由正弦值得出角的大小时特别要注意是一个解还是两个解.一般地,解三角形时,只有当A为锐角且b sin A<a<b时,有两解;其他情况时则只有一解或无解.

3.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4.把a=k sin A,b=k sin B代入已知等式可将边角关系全部转化为三角函数关系.

5.余弦定理是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6.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是: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

及一个内角,求第三边.

7.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用余弦定理时可能有两个解,注意用三边特点取舍.

解决实际测量问题一般要充分理解题意,正确作出图形,从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然后解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8.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有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9.平面上两点的距离测量问题一般有如下几类情况:

(1)A、B两点都在河的两岸,一点可到达,另一点不可到达.方法是可到达一侧再找一点进行测量.

(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方法是在可到达一侧找

两点进行测量.

(3)A、B两点不可到达(如隔着一座山或建筑).方法是找一点可同时到达A、B两点进行测量.

10.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高度问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画方位图,要懂得从所给的背景资料中进行加工、抽取主要因素,进行适当的简化.

11.测量高度的一般方法是选择能观察到测量物体的两点,分别测量仰角或俯角,同时测量出两个观测点的距离,再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进行计算.

12.求三角形的面积的问题,先观察已知什么,尚缺什么,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出需要的元素,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13.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方程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常见思路,将方程化为只含边的式子或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式,然后化简并考察边或角的关系.

14.许多试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解决,甚至可以两者兼用,当一个公式求解受阻时要及时考虑其他公式列式.

15.本章问题的高考要求不高,学习时要立足基本问题,熟练掌握测量的一般技巧,正确使用定理列方程求解,无须过多延伸与拓广.

题型1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中的三个独立元素(至少一条边)求出其他元素的过程,三角形中的元素有基本元素(边和角)和非基本元素(中线、高、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解三角形通常是指求未知的元素,有时也求三角形的面积.

解斜三角形包括四种类型:(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一般先用内角和求角或用正弦定理求边);(2)已知两边及夹角(一般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3)已知三边(先用余弦定理求角);(4)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先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或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注意讨论解的个数).

在△ABC 中,c =4,b =7,BC 边上的中线AD 长为72

,求a .

解析:如图,设CD =DB =x ,

在△ACD 中,cos C =72+x 2

-⎝ ⎛⎭⎪⎫7222×7×x ,

在△ACB 中,cos C =72+(2x )2-42

2×7×2x

, 所以72+x 2

-⎝ ⎛⎭⎪⎫7222×7×x =72+(2x )2-42

2×7×2x

. 解得x =92

. 所以a =2x =2×92

=9.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 =C =120°,AB =4,BC =CD =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

BD 2=22+22-2×2×2cos 120°=12,

∴BD =2 3.

∵BC =CD =2,C =120°,

∴∠CBD =30°,∴∠ABD =90°,

∴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12×4×23sin 90°+12

×2×2×sin 120°=5 3. 答案:5 3

题型2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判定三角形形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如a =2R sin A ,a 2+b 2-c 2=2ab cos C 等,再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此时注意一些常见的三角等式所体现的内角关系,如sin A =sin B ⇔A =B ,sin(A -B )=0⇔A =B ,

sin 2A =sin 2B ⇔A =B 或A +B =π2

等;二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如sin A =a 2R ,cos A =b 2+c 2-a 22bc

等,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在△ABC 中,若B =60°,2b =a +c ,试判断△ABC 的形

状.

解析: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B =sin A +sin C ,

∵B =60°,∴A +C =120°,A =120°-C ,

将其代入上式,得2sin 60°=sin(120°-C )+sin C ,

展开整理,得32sin C +12

cos C =1,

∴sin(C +30°)=1,∴C +30°=90°.

∴C =60°,故A =60°,

∴△ABC 是正三角形.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可得b 2=a 2+c 2-2ac cos B ,

∵B =60°,b =a +c 2

, ∴⎝ ⎛⎭

⎪⎪⎫a +c 22=a 2+c 2-2ac cos 60°. ∴(a -c )2=0,∴a =c ,

∴a =b =c ,∴△ABC 为正三角形.

题型3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确定

(1)利用正弦定理讨论:若已知a ,b ,A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sin B =b sin A a .若sin B >1,则无解;若sin B =1,则有一解;若

sin B <1,则可能有两解.

(2)利用余弦定理讨论:已知a ,b ,A ,由余弦定理a 2=c 2+b 2-2cb cos A ,即c 2-(2b cos A )c +b 2-a 2=0.若方程无解或无正数解,则三角形无解;若方程有唯一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一解;若方程有两个不同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两解.

在△ABC 中,若a =23,A =30°,则b 为何值时,三角

形有一解,两解,无解?

解析: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 ①当b sin A <a <b 时,有两解,此时23<b <43;

②当a ≥b 时或B 为90°(b 为斜边)时,有一解,此时b ≤23或b =43;

③当a <b sin A 时无解,此时b >4 3.

题型4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A ,B ,C 三点进行测量,已知AB =50 m ,BC =120 m ,于A 处测得水深AD =80 m ,于B 处测得水深BE =200 m ,于C 处测得水深CF =110 m ,求∠DEF 的余弦值.

解析:如下图,作DM ∥AC 交BE 于N ,交CF 于M ,

高中数学-打印版

精校版

DF =MF 2+DM 2=302+1702=10298, DE =DN 2+EN 2=502+1202=130, EF =(BE -FC )2+BC 2=

902+1202=150. 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DEF =DE 2+EF 2-DF 2

2DE ×EF =1302+1502-102×2982×130×150

=1665.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本章概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本章概览 三维目标 1.掌握正、余弦定理,能初步利用这两个定理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有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能够利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与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体验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通过实习作业,体会“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进而领会数学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由正、余弦定理的形式能感受到数学的美. 3.通过对正、余弦定理的学习,要求对于三角形的相关问题的解决能灵活地根据具体问题恰当处理.总之,有了正、余弦定理之后,又给解决三角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要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可能的问题. 4.本章中的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动笔计算比较复杂,像这样的问题的计算就要求大家能用计算器或电脑来帮助计算,能根据精确度的需要保留相应的位数.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必要的计算能力对于一个现代人还是有必要的,所以平时大家还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运算速度与准确性,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5.本章学习了正、余弦定理后,对于以后遇到相关三角形的问题时,应当时时注意考虑运用这两个定理去解决相关问题,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的应用,否则问题可能不能顺利解决,所以时时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也是解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因素. 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人教a版必修5学案:第1章《解三角形》章末整合(含答案)

章末整合 知识概览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基本问题 例1在△ABC中, (1)已知a=3,b=2,B=45°,求A、C、c; (2)已知sin A∶sin B∶sin C=(3+1)∶(3-1)∶10,求最大角. 回顾归纳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有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 变式训练1(1)△ABC中,AB=1,AC=3,∠C=30°,求△ABC的面积; (2)已知a、b、c是△ABC中∠A、∠B、∠C的对边,S是△ABC的面积.若a=4,b=5,S=53,求c的长度.

知识点二 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b 2=ac 且a 2-c 2 =ac -bc . (1)求角A 的大小;(2)求b sin B c 的值. 回顾归纳 (1)在三角形的三角变换中,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基础.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角及边的关系,往往要利用正、余弦定理化成仅含边或仅含角的关系. (2)要注意利用△ABC 中A +B +C =π,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sin(B +C )=sin A ,cos( B + C )=-cos A ,tan(B +C )=-tan A ,sin B +C 2=cos A 2 等,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 变式训练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4sin 2B +C 2-cos 2A =7 2 . (1)求角A 的度数; (2)若a =3,b +c =3,求b 、c 的值. 知识点三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3 A 、B 、C 是一条直路上的三点,AB =BC =1 km ,从这三点分别遥望一座电视发射塔P ,A 见塔在东北方向,B 见塔在正东方向,C 见塔在南偏东60°方向.求塔到直路的距离.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整合

数学·必修5(人教A版) 一、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3.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 4.在此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 5.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从上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高二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高二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基础要点归纳 1、三角形的性质: ①.A+B+C=π, 222 A B C π+=-⇒sin()sin A B C +=, cos()cos A B C +=-,sin cos 22 A B C += ②.在ABC ∆中,a b +>c , a b -<c ; A >B ⇔sin A >sin B , A > B ⇔cosA <cosB, a >b ⇔A >B ③.假设ABC ∆为锐角∆,那么A B +> 2π,B+C >2π,A+C >2 π ; 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 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①.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 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ab C bc A ac B ∆=== ②.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222 cos 2b c a A bc +-= 2 2 2 2cos b a c ac B =+-222 cos 2a c b B ac +-=

2 2 2 2cos c a b ab C =+-222 cos 2a b c C ab +-=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本章要点归纳: 1、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n a f n =,数列是定义域为N 的函数()f n ,当n 依次取1,2,⋅⋅⋅时的一列函数值。 ②.n a 的求法: i.归纳法。 ii.11,1 ,2 n n n S n a S S n -=⎧=⎨ -≥⎩ 假设00S =,那么n a 不分段;假设00S ≠,那么n a 分段。 iii. 假设1n n a pa q +=+,那么可设1()n n a m p a m ++=+解得m,得等比数列{}n a m +。 iv. 假设()n n S f a =,那么先求1a ,再构造方程组:1 1() ()n n n n S f a S f a ++=⎧⎨=⎩得到关于1n a +和n a 的 递推关系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三角函数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很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五三角函数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很详 细) 第一部分必修五三角函数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性质: ①.A+B+C=π,? 222A B C π+=-?sin cos 22 A B C += ②.在ABC ?中, a b +>c , a b -<c ; A >B ?sin A >sin B ........................... A > B ?cosA <cosB, a >b ? A >B ③.若ABC ?为锐角?,则A B +>2π,B+C >2π,A+C >2 π; 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 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①.(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 2s i 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sin 2a A R = 、 sin 2b B R =、 sin 2c C R = 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②.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222 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

cos 2a b c C ab +-= 补充: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sin 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升幂公式2 sin 2cos 1,2cos 2cos 122α ααα=-=+ ?落幂公式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 第二部分必修五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解三角形 1.在△ABC 中,AB =5,BC =6,AC =8,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非钝角三角形 解析:最大边AC 所对角为B ,则cosB =52+62-822×5×6=-320 B>C B .B>A>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注意: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 在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数学人教B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专题一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反映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是处理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要注意两定理的变形运用及实际应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常用方法是:将已知式子都化为角的式子或边的式子再判断.通常利用正弦定理的变形如a =2R ·sin A 将边化角,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如cos A =b 2+c 2-a 22bc 把角的余弦化边,或利用sin A =a 2R 把角的正弦化 边,然后利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三角恒等变形方法、代数恒等变形方法进行转化、化简, 从而得出结论. 常见结论有:设a ,b ,c 是△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 ①若a 2+b 2=c 2,则∠C =90°; ②若a 2+b 2>c 2,则∠C <90°; ③若a 2+b 2<c 2,则∠C >90°; ④若sin 2A =sin 2B ,则∠A =∠B 或∠A +∠B =π2 . 应用1在△ABC 中, 若sin A ∶sin B ∶sin C =2∶3∶4,则该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 提示:考虑到已知条件是三个角正弦的比值,可用正弦定理得出三边的关系,再利用余弦定理判断最大角的大小即可. 应用2在△ABC 中,若∠B =60°,2b =a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提示:已知条件中等式只有边,故结合其特点,可选择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再结合三角函数关系化简求解;本题也可利用∠B =60°这一条件,用余弦定理,找出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专题二 恒等式的证明 证明有关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恒等式,若出现边角混合关系式,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方法:化边为角,将已知条件统一用角表示;化角为边,将已知条件用边表示,然后利用角的关系或边的关系进行求解,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应用1在△ABC 中,求证: (1)a 2+b 2c 2=sin 2A +sin 2B sin 2C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一) 课时目标 1.熟记正弦定理的内容; 2.能够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1.在△ABC 中,A +B +C =π,A 2+B 2+C 2=π2 . 2.在Rt △ABC 中,C =π2,则a c =sin_A ,b c =sin_B .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sin A =b sin B =c sin C ,这个比值是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1∶2∶3,则 a ∶b ∶c 等于( ) A .1∶2∶3 B .2∶3∶4 C .3∶4∶5 D .1∶3∶2 答案 D 2.若△ABC 中,a =4,A =45°,B =60°,则边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答案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得4sin 45°=b sin 60° ,∴b =2 6. 3.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A 解析 sin 2A =sin 2B +sin 2C ⇔(2R )2sin 2A =(2R )2sin 2B +(2R )2sin 2C ,即a 2=b 2+c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角A 与角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 B B .A 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 5.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60° C .45° D .135° 答案 C 解析 由a sin A =b sin B 得sin B =b sin A a =2sin 60°3 =22. ∵a >b ,∴A >B ,B <60° ∴B =45°. 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如果c =3a ,B =30°,那么角C 等于( ) A .120° B .105° C .90° D .75° 答案 A 解析 ∵c =3a ,∴sin C =3sin A =3sin(180°-30°-C ) =3sin(30°+C )=3⎝⎛⎭⎫32sin C +12cos C , 即sin C =-3cos C . ∴tan C =- 3. 又C ∈(0°,180°),∴C =120°. 二、填空题 7.在△ABC 中,AC =6,BC =2,B =60°,则C =_________. 答案 75°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2sin A =6sin 60°,∴sin A =22 . ∵BC =2

必修五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

必修五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 必修五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 判断解法 已知条件:一边和两角 一般解法: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c,在有解时,有一解。 已知条件:两边和夹角 一般解法: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理求出小边所对的角,再由A+B+C=180°求出另一角,在有解时有一解。 已知条件:三边 一般解法: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B,再利用A+B+C=180°,求出角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已知条件: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一般解法: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C边,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或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边,再求出其余两角B、C) ①若ab,则AB有唯一解; ②若ba,且babsinA有两解; ③若absina则无解。 p=

常用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2R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恒量,R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公式 (1)a=2RsinA,b=2RsinB,c=2RsinC (2)sinA:sinB:sinC=a:b:c (3)asinB=bsinA,asinC=csinA,bsinC=csinB (4)sinA=a/2R,sinB=b/2R,sinC=c/2R 面积公式(5)S=1/2bcsinA=1/2acsinB=1/2absinC S=1/2底·h(原始公式) 余弦定理 a²=b²+c²-2bccosA b²=a²+c²-2accosB c²=a²+b²-2abcosC 注: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变形公式 cosC=(a²+b²-c²)/2ab cosB=(a²+c²-b²)/2ac cosA=(c²+b²-a²)/2bc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解三角形 一.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 (1)sin()sin ,A B C += cos()cos ,A B C +=- tan()tan ,A B C +=- (2)sin 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 A B C A B C A B C +++=== (3)a>b 则A>B则sinA>sinB,反之也成立 二.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

三.余弦定理: 222 2cos a b c bc =+-A 222 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注意:经常与完全平方公式与均值不等式联系 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 2 2 cos 2a b c C ab +-= . ①若2 22 a b c +=,则90 C =o ; ②若2 2 2a b c +>,则90 C o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 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A 、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 3千米的C 、 D 两点,并测得∠ACB=75O , C A B D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章末总结

人教A 版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章末复习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C c sin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 (1)形式一:A cos bc 2c b a 222⋅-+=,B cos ac 2c a b 222⋅-+=, C cos ab 2b a c 222⋅-+= 形式二:bc 2a c b A cos 222-+=,ac 2b c a B cos 222-+=,ab 2c b a C cos 2 22-+=,(角到边的 转换) 3.S △ABC =21absinC=21bcsinA=21 acsinB,S △=))()((c S b S a S S ---=Sr (S=2c b a ++,r 为内切圆半径)=R ab c 4(R 为外接圆半径). 4.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5.射影定理:a=bcosC+ccosB,b=acosC+ccosA,c=acosB+bcosA. 6.三角形内角的诱导公式 (1)sin(A+B)=sinC,cos(A+B)=-cosC,tanC=-tan(A+B),cos 2C =sin 2B A +,

sin 2C =cos 2B A …… 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60°; (3)△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7.解三角形常见的四种类型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由A+B+C=180°及A a sin =B b sin =C c sin ,可求出角C , 再求b 、c.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2bccos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π-(A+B),求出c ,再由A a sin =C c sin 求出C ,而通过A a sin =B b sin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其判断方法,如下表: A>90° A=90° A<90° a>b 一解 一解 一解 a=b 无解 无解 一解 absinA 两解 无解 无解 a=bsinA 一解 a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那么 90C <;③假设222a b c +<,那么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下图:隔河看两目的

人教版必修5知识点第1章解三角形2(面积公式)有答案

人教版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面积公式 一、面积公式 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7,b=5,c=8,则△ABC的面积S等于 () A. 10 B. 10√3 C. 20 D. 20√3 2.已知△ABC的面积为√3,且∠C=30∘,BC=2√3,则AB等于() A. 1 B. √3 C. 2 D. 2√3 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3√2,b=2√3,cosC=1 3 ,则△ABC的面积为() A. 3√3 B. 2√3 C. 4√3 D. √3 4.△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如果a.b.c成等差数列,∠B=30∘,△ABC的面积为3 2 ,那么b等于() A. 1+√3 2B. 1+√3 C. 2+√3 2 D. 2+√3 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cos2A=sinA,bc=2,则△ABC的面积为() A. 1 2B. 1 4 C. 1 D. 2 6.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2√2,cosA=3 4 ,sinB=2sinC,则△ABC的面积是() A. √7 B. √7 4C. 16 5 D. 8 5 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1,2b−√3c=2acosC,sinC=√3 2 ,则△ABC的面积为() A. √3 2B. √3 4 C. √3 2 或√3 4 D. √3或√3 2 二、面积公式与余弦定理 8.△ABC中,角A,B,C所对边a,b,c,若a=3,C=120∘,△ABC的面积S=15√3 4 ,则c=() A. 5 B. 6 C. √39 D. 7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人教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解三角形 本章规划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解三角形”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数学必修五的第一部分,位置相对靠后,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使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有了比较多的工具,某些内容可以处理得更加简洁.教学中应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要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 1.教学内容 全章有三大节内容: 第一大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通过初中已学过的三角中的边角关系,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重点是正弦定理的概念和推导方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可以向学生提出用向量来证明正弦定理,这一点可以让学生探究.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如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形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教科书则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 第二大节:应用举例,在应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的解三角形和测量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也常常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对于不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比较.对于一些常见的测量问题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应用的程序,得到在实际中可以直接应用的算法.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虽然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但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章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

一文读懂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版)

一文读懂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 5 知识点 第一章: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4)正弦定理中,a=2R·sinA, b=2R·sinB, c=2R·sinC,其中 R 是△ ABC 外接圆半径.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 l 的比叫做坡度,用 i 表示,根据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 tani . 2.俯角和仰角: 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 3. 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 .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仰角与俯角是相对于水平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 4. 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 第二章: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成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 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 2、数列的分类: 按数列中项的多数分为: (1)有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有限个,即项数有限; (2)无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无限个,即项数无限. 3、通项公式: 4、数列的函数特征: 一般地,一个数列{an}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归纳(最完整版)

必修五数学知识点归纳资料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性质: ①.A+B+C=π,⇒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 222A B C π+=-⇒sin cos 22 A B C += ②.在ABC ∆中, a b +>c , a b -<c ; A >B ⇔sin A >sin B , A >B ⇔cosA <cosB, a >b ⇔ A >B ③.若ABC ∆为锐角∆,则A B +>2π,B+C >2π,A+C >2π ; 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 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①.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 2s i 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边化角) sin 2a A R = 、 sin 2b B R =、 sin 2c C R = (角化边) 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ab C bc A ac B ∆=== ②.余弦定理: 2222c o s a b c b c A = +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 cos 2a b c C ab +-= (角化边) 补充: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归纳总结 新人教A 版 必修5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内角A 、B 、C 的对边,若a cos A =b cos B ,则△ABC 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 D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b =sin A sin B . 又a cos A =b cos B ,即a b = cos B cos A ,∴sin A sin B =cos B cos A , 即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2A =sin2B . ∴2A =2B 或2A =π-2B .∴A =B 或A +B =π 2. ∴△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 . 2.在△ABC 中,C =60°,AB =3,BC =2,那么A 等于( ) A .135° B .105° C .45° D .75° [答案]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A =AB sin C ,即2sin A =3sin60°,所以sin A =2 2 ,又由题知,BC <AB ,∴A =45°. 3.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 -b 2 =3bc ,sin C =23sin B ,则A =( ) A .30° B .60° C .120° D .150° [答案] A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由题知b 2-a 2=-3bc ,c 2 =23bc ,则 cos A = 32 , 又A ∈(0°,180°),∴A =30°,故选A . 4.三角形两边之差为2,夹角的余弦值为3 5 ,面积为1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此两边长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