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第一章绪论

1.1天然产物化学概述

研究对象:天然产物,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内分离得到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研究内容:研究天然产物的的提取、分离、结构、性质、功能、结构鉴定、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应用领域:医药、食品、农药、轻工、化工等。

天然产物的存在:差别很大,一个或几个物种,也许很广。

1.2 天然产物分类

一、按组成分

1.生物碱:为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一般具有碱性,

可与酸成盐。游离生物碱具亲脂性;生物碱盐具亲水性。

2.苷类:为一类经水解后可产生糖和非糖两部分的化合物。非糖部分叫苷元。苷具亲水性,

苷元具亲脂性。

3.挥发油:为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具有香味或特

殊气味的天然药物往往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具亲脂性。

4.糖类:为天然药物中普遍存在的成分类型,包括单糖、低聚糖、多糖。单糖是糖的基本

单位;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多糖是由10个以上至上千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5.有机酸:广义的有机酸泛指分子中有羧基的化合物。在植物中多以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盐

的形式存在。按分子大小又分为小分子有机酸和大分子有机酸。前者极性大,具亲水性;

后者极性小,具亲脂性。

6.树脂:为植物组织中树脂道的分泌物。性脆,受热时先软化而后变为液体,燃烧时发生

浓烟并有明火。树脂具亲脂性。按结构又分为树脂酸(主要为二萜酸、三萜酸及其衍生物)、树脂醇(分子中具羟基)、树脂烃(为一类结构复杂的含氧中性化合物)类。

7.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的羧酸。构成蛋白质的多为α-氨基酸。为亲水性。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

(2)蛋白质、多肽:蛋白质为二十多种α-氨基酸通过肽键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多肽亦为。但二者分子量不同,一般将分子量在5×103以下称为多肽,而介于5×103~1×107之间称为蛋白质。蛋白质在冷水中溶解且成胶体,在热水、60%以上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中变性沉淀。

(3)酶:是有机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其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如特定的酶可催化水解特定的苷。酶的性质和蛋白质相同。

8.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为一类分子较大、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

白质结合成难溶于水的鞣酸蛋白。为亲水性物质。

9.植物色素:为植物中具有颜色的成分的总称。依溶解性又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色素;前

者主要指一些有颜色的苷、花青素,后者主要包括叶绿素、胡罗卜素等

10.油脂和蜡:油脂为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脱水结合形成的酯。主要在种子中。常温

下为液体。蜡为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和一元醇生成的酯。主要在植物茎、叶的表面。常温下为固体。均为亲脂性成分

二、按结构分

•糖和苷

•苯丙素

•醌类

•黄酮类

•萜类及其苷

•甾类及其苷

•生物碱

1.3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

1.3.1 一次代谢产物与二次代谢产物: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等。通过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柠檬酸代谢,生物的生存繁衍必需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

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即所谓的天然产物。分布局限。生成与物种所处的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作用或影响:有待研究。

1.3.2 二次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二次代谢的生物合成途径:

1.乙酸-丙二酸(AA-MA)途径(β-多酮途径)

以乙酰辅酶A为起始物质,丙二酸单酰辅酶A起延伸碳链的作用。通过这一途径能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等化合物。

酚和醌类这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只发生缩合反应。乙酰辅酶A直线聚合后再进行环合生成各种酚类化合物。

CH3-CO-S-CoA + 3 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 A CH3-CO-CH2-CO-CH2-CO-CH2-CO-------Enz

上述多酮环合则生成各种醌类化合物或聚酮类化合物。

2. 莽草酸途径

4-磷酸赤藓糖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化合后经几步反应生成莽草酸。

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由这一途径衍化生成。如由此途径生成的苯丙氨酸,经脱氨及氧化反应等分别生成桂皮酸,再由桂皮酸、苯甲酸生物合成各种含C6-C3及C6-C1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如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

此途径由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再由桂皮酸生成各种苯丙素类化合物。现也被称为桂皮酸途径。

香豆素生物合成简图

3.甲戊二羟酸(MVA )途径

萜类、甾类化合物均由这一途径生成。

4. 氨基酸途径

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有些氨基酸,如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等,经脱羧成为胺类, 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甲基化、氧化、还原、重排等) 生成各种生物碱。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也由此途径生成。

5. 复合途径

许多二级代谢产物由上述生物合成的复合途径生成。即分子中各个部分由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产生。如查耳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A 环和B 环分别由乙酸-丙二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生成,再在各种酶作用下生成黄酮。一些萜类生物碱分别来自甲戊二羟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或乙酸-丙二酸途径。

OH O

H OH COOH COOH

H

NH 2

2O 5H 2P 2O 5O P 2O 5H 2

1.4 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物开发

可以说天然产物应用最经典的领域就是作为药物,目前也仍然是应用最多的领域。

发现新药

天然药物化学与天然产物化学内容相当。

1.5 天然产物化学发展动向

1.5.1 研究方法和手段向高、新方向发展:

•微含量分离技术:常规柱色谱——低压快速色谱——逆流液滴分流色谱——HPLC——离心色谱——气相色谱,色谱填料也不断进步

•结构测定方法不断革新:质谱、核磁共振、2D核磁共振、1H-1H与1H-13C相关谱、质谱中的快原子轰击、次级电离质谱,场解吸质谱。结合红外、紫外

高级结构中也发展了四圆X衍射仪等

•合成方法不断创新:

1.5.2偏重资源开发的实用化

实用化是天然产物一直以来的一个特点。

直接作为新药:

药物先导物:

NIH每年搜集植物样本几千种进行抗癌活性筛选。

食品添加剂:色素、香料、其他添加剂

中药:

保健品:

化妆品

1.5.3 基于生物技术的天然产物化学研究

是天然产物研究中最有前途的部分。以有效、实用、简便的方法生产天然产物。

•植物细胞培养: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生物反应器

•基因工程方法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和酶法生产:

•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对有机合成的启发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应用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应用天然产物化学是一门探究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合成及相关应用的学科。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天然产物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如中药的广泛应用便是明证。近年来,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更是迅猛,不仅在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于化学合成和新药开发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天然产物结构与生理活性的相关研究 天然产物结构与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研究合成质量佳、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例如,紫杉醇、曲阜黄酮等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不仅解决了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难题,同时拓宽了天然产物药物的应用范围。 二、天然产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对天然产物的深入研究,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显得越来越广泛。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天然产物能预防贫血、促进胎儿神经

系统发育,并有治疗癌症的作用。此外,抗生素的发现与利用也 是天然产物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青霉素、链霉素、广谱抗生素 等抗生素的发现,使得很多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三、天然产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与营养价值也越来越关注。天然产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可以将食品的品质做到最优。像 天然色素、香料、调味品等都是天然产物在食品领域的重要应用。例如,山楂醇就是一种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天然产物。 四、天然产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化妆品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发展迅速。天然产物在 化妆品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天然植物提取物、蜜蜂毒素、 蛇毒等天然产物成分的应用使得化妆品更加安全、健康并且效果 更加显著。 五、升级再造天然产物的研究

天然化学产物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天然产物:指由动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2、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3、生物碱:是生物体内一类除了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维生素B意外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结构复杂具有生理活性的植物碱。 4、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芳环(A和B)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5、萜类化合物: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分为单萜、二萜、三萜。 6、甾体类化合物:具有甾核,即环戊烷多氢菲碳骨架的化合物群的总称。基本母核为环戊稠多氢化菲,一般含有3个支链。 7、醌类化合物:只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8、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其母核为苯并α-吡喃酮。 9、木脂素:是一类有苯丙塑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 10、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11、可水解鞣质:是由酚酸与多元醇通过苷键形成的化合物,可被酸、碱、和酶催化水解。 12、缩合鞣质:又称鞣红,它不能呗酸水解,经酸处理后反而形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鞣酸,他是一类由儿茶素或其衍生物等黄烷-3-醇化合物以碳碳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13、复合鞣质:是由黄烷-3-醇与水解鞣质部分通过碳碳键连接构成的一类化合物,可以从壳斗科植物中国分离得到。 14、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15、氨基酸: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16、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可达数百万。 17、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托品酮、喜树碱、利血平是属于生物碱; 淀粉、纤维素、维生素A1是属于多糖; 芦丁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糖苷; 石竹稀是属于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 紫杉醇是属于环状二萜类。

植物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与作用

植物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与作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被称为植物天然产物。这些植物天然产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被用作药物治疗,还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配方中,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剂的来源。 一、生物碱类天然产物 生物碱类天然产物是植物中很重要的一类天然产物,它们一般是含有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如:可可碱、咖啡因、赵公明等。 可可碱是咖啡属植物的种子成熟时所含的主要成分,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还有抗氧化、抗胆固醇、抗衰老等作用。而咖啡因则是茶、咖啡等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同样具有提神醒脑、抗疲劳、呼吸扩张等作用。 二、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常见和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菌、抗大气污染等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其中,儿茶素和花青素是多酚类化合物中重要的代表物质。 儿茶素主要存在于茶叶、草莓、木瓜、石榴、核桃等植物中,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降低血脂、减缓衰老等作用。花青素则广泛存在于紫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葡萄、蓝莓、茄子、紫甘蓝等,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血压和抗肿瘤等作用。 三、鞣质类物质 鞣质类物质是植物中一类具有收敛作用的物质,它们通过与皮肤和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结合,产生收敛的作用,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干燥等问题。 鞣质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蔷薇科植物的果实、花朵中,如草莓、桃子、银杏、乌梅等。此外,树叶和根部的一些植物也可以含有鞣质类物质。 四、挥发油 挥发油是植物天然产物中一类含有挥发性成分的物质,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它们被广泛用于药物治疗、化妆品、食品等方面。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是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及合成方法的学科。天然 产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由动植物生物合成。天然产 物化学的研究对于开发天然药物、农药、杀虫剂等具有重要意义,并在药学、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以下是其重要研究方向 和成果: 1.天然产物结构解析:通过使用现代化学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可以揭示复杂天然产物的结构和构造。这有助于了解其生物活性和化学变 异性。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仅仅解析了天然产物的结构,还发 展了各种技术来快速鉴定和分类天然产物。 2.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全合成是合成化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合成 天然产物,科学家们可以验证天然产物的结构和活性,同时还可以合成结 构类似但更稳定的化合物。全合成的方法往往可以为天然产物药物的合成 提供更可行的路径。 3.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天然产物结构的改造可以用于改变其药物活性、特异性和毒性。通过结构修饰,可以提高天然产物的药效和选择性,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结构改造还可以使天然产物更易于合成,从而 提高其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4.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天然产物中含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生物碱、酮醇、酮酸等。通过研究它们的生物活性,可以发现新的 药物、农药和生物控制剂。这些活性物质可以用于治疗癌症、传染病和慢 性疾病等。

5.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对于合成类似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生物合成途径,可以揭示其中的酶、基因和途径调控关系。这对于生物合成类似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参考价值,并为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新的药物和农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界中丰富的资源来改善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的环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突破和创新。

天然产物

天然产物:专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的生理活性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样品中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结构表征、生物活性、生物合成途径,化学合成与结构改造的一门学科,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先导化合物:是指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理活性可通过结构改造优化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二次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莽草酸途径、β-多酮途径、甲羟戊酸途径、氨基酸途径、混合途径(复杂的化合物)。 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碳、硅藻土等。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以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羧酸类和醌类等。 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醋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一般定性实验可初步验证有无下述各类物质: 生物碱:碘化铋钾与生物碱试剂显棕黄色或橘红色沉淀。黄酮:将乙醇液加镁粉,滴入浓盐酸后振荡泡沫成桃红色,或与1%ALCl3乙醇液成有色荧光。皂苷、强心苷、甾体:在乙酐溶液中与浓硫酸反应呈红紫色,皂苷水液振荡时产生大量泡沫。氨基酸和肽:与茚三酮反应呈蓝紫色。蛋白质:双缩脲反应显紫红色。有机酸:与溴酚蓝反应呈黄色。酚类:与FeCl3反应紫色、蓝色。糖和苷:与菲林试剂作用有砖红色沉淀。 色谱分离方法: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凝胶色谱:凝胶色谱相当于分子筛的作用。凝胶颗粒中有许多网眼,色谱过程中,小分子化合物可进入网眼;大分子化合物被阻滞在颗粒外,不能进入网孔,所受阻力小,移动速度快,随洗脱液先流出柱外;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受阻力大,移动速度慢,后流出柱外。 什么是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什么方法裂解? 答:苷:是由糖及其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非糖类物质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新生成的化学键即为苷键。 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苷键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化开裂法等 糖:是多羟基醛、酮化合物及其聚合物。根据其分子水解反应的情况,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生物碱:是一类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影响生物碱碱度的因素:氮原子的杂化度;诱导效应;诱导-场效应;共轭效应;立体效应;分子内氢键缔合效应。 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磷钼酸试剂。常用的显色试剂:Frohde 试剂;Mandelin 试剂;Marquis 试剂。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二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即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谱特征由哪两个 吸收带组成?

天然产物化学第一章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 第一部分绪论(天然产物化学) 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内容:内容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等 名词解释:1)生物活性成分(bioactive components):是经过不同程度药效学试验或生物学活性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作用的成分。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 (2)有效成分(active components) :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active fraction):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总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6)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第二部分生物合成

一次代谢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将CO 2与H 2 O合成为糖类→代谢出ATP、 NADPH、核糖、丙酮酸等→代谢成核酸、蛋白质、脂质类等 一次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又称为初级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 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二次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 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萜类,激素,色素等 【二次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的生物中都能发生】 生物合成途径 (一)、常见的生物合成基本结构单元: C 1 单元 多来源于L-蛋氨酸的S-甲基。 C 2 单元(醋酸单位) 多为乙酰辅酶A提供的两碳单位。 C 5 单元(异戊二烯单位) 形成萜类、甾类等;

天然产物化学

1.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法有氧化铝、硅胶、活性炭、聚酰胺等。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以氢键的形式产生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2.凝胶色谱法是以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个成分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其中分子量小的成分易于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柱色谱分离时后被洗脱;分子量大的成分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先被洗脱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一种较新的技术,CO2作为超临界流体实际应用较多,适用于提取天然产物有效的成分 4.生物碱单体的分离方法:利用碱性,溶解度,特殊功能基团或极性差异进行分离 5.将生物碱总碱溶于酸中,加入碱水调节ph值,由低到高,则生物碱按碱性由强到弱依次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若将生物碱总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ph值由高到低的缓冲依次萃取,生物碱按碱性由强到弱被萃取出来 6黄酮类化合物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羟基大于7或4’羟基大于一般酚羟基大于5-羟基,此特性可用于分离提取。因7-4’–oh处于4位羰基的对位,故酸性较强;而5-羟基与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 7.下列酸性最强的是伪羟基茜草素D,属于本醌类是辅酶Q10A,属于萘醌类的是紫草素B,属于二蒽醌类衍生物是金丝桃素E。 8.香豆素是一类有苯并a-吡喃酮母核的内酯类化合物,他们的基本骨架。。。香豆素基本构架中,环上常有羟基、烷基、苯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基。根基取代基合并合环的情况,可将香豆素分为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和其他香豆素类等5类。9.木脂素是一类由2~4个c3~c6单元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根据基本碳价及缩合情况可分为简单木脂素、单环木脂素、木脂内酯、环木脂素和环木脂内酯。 10Emerson试剂反应是将香豆素样品溶于碱性溶液中,加入2%的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和8%的铁氰钾试剂,与酚羟基对位的活性氢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此反应可用于检识香豆素酚羟基对位或C6位有无取代基 名词解释: 1.可水解鞣质 分子中有脂键和苷键,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和糖或多元醇。 2.生物碱 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N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大多具有较复杂的氮杂环结构,并具有生理活性和碱性。其中不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硝基化合物。 3.鞣质 又称为鞣酸或单宁,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在500~3000之间,能与生物碱、明胶及其他蛋白质生成沉淀的水溶性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4.香豆素 具有苯并-a-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脂 5.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是有葡萄糖首先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酰辅酶A,再由乙酰辅酶A生成甲戊二羟酸,后者转化为焦磷酸异戊烯酯和焦磷酸r,r-二甲基烯丙酯,并由此衍生形成萜类化合物。此即为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6.先导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是指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理活性并可通过结构改造优化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7.缩合鞣质

天然产物化学课件资料

第一章绪论 天然产物是指在大自然界中生物体内存在的或由代谢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样品中有机分子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结构表征、生源途径、生物活性、化学合成、结构修饰改造和构效关系的化学。 鸦片中镇痛成分研究——吗啡;金鸡纳树皮中抗疟成分——奎宁。 应用:医药业,农业、食品工业等 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是指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理活性并可通过结构改造优化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精密、准确的色谱分离方法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研究:柱色谱、快速色谱、逆流液滴分溶色谱、离心色谱、超临界流体层析、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经典的结构研究:化学降解方法,再按照化学原理逻辑地推断其结构,最后经合成方法证明。现代的结构研究:核磁共振二维技术,各种1H-1H与1H-13C相关谱等,质谱中的快原子轰击技术,次级电离质谱技术,场解吸质谱技术等,结合紫外与红外光谱,能很快地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已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得到运用,如除虫菊酯类系列化合物农药,昆虫保幼激素已用于蚕业增产,甜叶菊中的甜叶菊苷及其他天然甜味剂已开始逐步替代糖精,瓜豆中的一种瓜胶多糖已用于石油工业作压裂液等。 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方式来大量生产天然产物,这是一种可靠、有效、并值得研究开发的方法。 利用紫草细胞生产红色萘醌类的染料shikonin,后者可用作口红原料和治疗痔疮。 微生物及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功能、底物特异性和反应特异性。 仿生有机合成就是模拟生物体内的反应来进行有机合成,以制取人们需要的物质。 青蒿素-----作用部位主要是膜系结构,其抗疟作用机理认为是干扰了疟原虫的表膜——线 粒体的功能。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天然产物的分离提纯是有目的地单个分离提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产物或排泄出的代谢产物。主要有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甾体等。 定性试验检测各种成分:生物碱—碘化铋钾,黄酮—乙醇+镁粉+盐酸,皂苷,强心苷,甾体—乙醇+浓硫酸,氨基酸,肽—印三酮,蛋白质—双缩脲,有机酸—溴酚蓝,酚类—氯化铁,糖和苷—菲林试剂(具体和分离流程图见书本P11-P13) 提取分离主要有以下八种方法: (1) 溶剂法(小檗碱、细辛素、川楝素、七叶苷和七叶苷内酯、山道年) 常见溶剂的极性度强弱顺序可表示如下: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烷<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目的是希望从中获得医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防治药物、医用及农用抗菌素、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天然产物化学以其特有的“天然性”,成为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研究与开发形成浪潮,发展迅猛,其产品在世界各国日益受到青睐,天然产物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食品、日用品等相关领域。 我国疆土辽阔,植物资源丰富,对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特别是具有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的西北、西南地区,孕育着许多独特的药用植物资源,从这些天然资源发掘有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极大的潜力。 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积累,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编写了本书。全书共设三篇。第一篇主要介绍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包括经典提取分离方法、现代提取分离方法和波谱技术在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篇为重要天然产物各论,分别对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生物碱、活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挥发油、蒽醌类物质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生理作用进行了介绍;第三篇为特色药用植物简介,介绍了我国特别是西

北和西南地区12种特色药用植物的分布、应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等。全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特色药用植物的应用价值。 本书力图集基础与应用于一体,精选内容,既避免篇幅过于冗长,又尽可能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写入书中。本书由石河子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合作编写,参加本书编写的有马彦梅、刘红、汪河滨、陈韩英、李炳奇、李红、杨金凤、高旭红、廉宜君、周忠波、盂庆艳等同志,最后由李炳奇、马彦梅统编定稿。 本书可作为化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医药、农药、食品等方面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生产的工作者参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由于天然产物化学内容广泛,加之编写时间紧促,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1、天然产物是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广义:所有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狭义:在自然界的生物体内存在或代谢产生的有机物 2、天然产物化学(Natural Products Chemisty)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 3、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提取:从自然界的生命体中提取生命有效成分、分离、提纯 结构阐明:用各种化学及仪器方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功能:结合结构与天然产物的性能比较,得出其生理功能 合成:用有机合成手段合成该结构的化合物 生源:了解、探讨该物质的生物来源,即原料来源 应用:将该物质应用到所需领域中去 4、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是指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理活性并可通过结构发放造优化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5、溶剂提取的方法以及适合那些溶剂的提取 浸渍法:水或稀醇,渗漉法:稀乙醇或水,煎煮法:水,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6、聚酰胺吸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与溶剂也有关系: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碱性溶剂中最弱 7、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前,如何检查其纯度 1)性状观察:观察外观颜色是否均一,晶形是否一致 2)物理常数测定:熔点(熔成小于2—3度),比旋光度,沸点等 3)色谱方法检查:常用的有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等。若某成分经同一溶剂数次结晶,其晶形一致,色泽均匀,熔点一定且熔距较小,同时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上,经数种不同展开剂系统鉴定,均得到一个斑点,一般可认为是一个单体化合物。 8、用结晶法分离纯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时,在操作上有何要求 (1)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热时溶解,冷却即析出”。对于杂质,不溶或难溶。 (2)与被结晶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3) 溶剂的沸点适中,若沸点过高,则附着于晶体表面不易除去,过低又不利于晶体析出。 9、、化学位移:由于感应磁场的屏蔽或去屏效应,使得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在不同的磁场

天然产物化学

1.天然产物化学的概念 天然产物化学: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是植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的基础,它与生物学、药物学、农艺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它的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等领域 2.植物次生代谢(二次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的概念 植物次生代谢(二次代谢):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次生代谢过程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它在处理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 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是由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在植物细胞的基础代谢活动中没有明显或直接作用,但对植物适应不良环境或病原物侵害、吸引传粉媒介以及植物代谢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黄

酮、萜类、蒽醌、香豆素等。 3.目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获取) 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发酵 微生物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和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一个繁殖周期,且分布广。抗菌素是细菌和真菌的代谢产物中的肽类,一部分通过化学合成生产,如氯霉素、四环素类,一部分来源于真菌或细菌的发酵业,如链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降卡代菌素、红霉素和放线菌素A等。 优点:由于微生物具有易培养、易控制、生产成本低、生长快、不受原料的限制、发酵产物较植物成分单一、有效成分易分离等优点,并可通过诱变育种等手段来提高菌种性能以及有效产物的含量,所以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从内生真菌中提取单体代替以前的从植物中提取单体,可解决许多中药作为资源植物而被大量采伐引起的资源和生态危机,对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可见,在数量众多的中药中寻找能够产生与宿主具有相同或具有相似药理作用成分的内生真菌具有深远的意义。 缺点:在内生真菌的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即使用不同的培养基来培养植物组织,也不能保证所有生活在植物体内

天然产物化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天然产物化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天然产物是指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等自然界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着多种多样的化学特性,包括结构多样性、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等。近年来,天然产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介绍天然产物的一些化学特性及其应用。 1. 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 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是指其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天然产物可以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如抗微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等。这些活性使得天然产物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举个例子,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其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癌等活性。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且有抗癌的作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在开发抗癌药物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 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

天然产物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可以是单体化合物、多聚体化合物,甚至是多种分子之间的复合物。这些结构多样性使得天然产物的性质也非常的多样,从而拥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例如,类黄酮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其结构多样,包括单体、二聚体、三聚体等化合物。类黄酮化合物由于其结构多样性,从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抗炎症等功能。因此,类黄酮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 3. 天然产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天然产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这意味着它们在环境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降解。这种生物可降解性使得天然产物具有更低的环境风险和更大的生态价值。 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物质,其可以被人体和动物裂解代谢,也可以被微生物分解降解。因此,维生素C具有非常强的生物可降解性。这种生物可降解性使得维生素C在食品加工和保健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化学天然产物与药物

化学天然产物与药物 化学天然产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活性的化 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提取得到, 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许多重要的药物都来源于这些化学 天然产物,其发现和研究对于新药开发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化学天然产物 1.植物中的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有碱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广泛 存在于植物中。例如阿托品,是从曼陀罗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具有镇静、抗抑郁等功效。还有吗啡和可卡因等,它们具有强烈的镇痛和兴 奋作用。 2.植物中的鞣质:鞣质是植物中具有收敛、抑菌作用的一类物质。 例如丹参中的丹酚酸和白藜芦醇,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和抗氧化的 作用。此外,茶叶中的儿茶素也是一种鞣质,具有抗氧化、抗血栓和 降血脂的作用。 二、动物化学天然产物 1.动物中的多肽类物质:多肽是由两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化合物。例如阿奇霉素,它是由链霉菌生产的,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另外,胰岛素、血激酶等多肽类药物也广泛应用于临床。 2.动物中的类固醇类物质:类固醇是一类具有脂溶性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动植物中。例如龙胆紫,它是由马钱子碱制备得到的,具有保

护肝脏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是一类重要的 类固醇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三、微生物化学天然产物 1.微生物中的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 的化合物。例如青霉素、红霉素等,它们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细菌 感染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此外,其他一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 素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2.微生物中的酶类物质: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代谢反应的蛋白质。 例如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B中的转移酶,具有抗生肿瘤的作用。另外,微生物中还存在着各种代谢产物,如β-卡罗丁和紫杉醇等,具有抗肿 瘤和抗癌作用。 化学天然产物作为药物的来源之一,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和研究,人们可以发现和提取出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天然产物,并进一步进行药物开发和制造。然而,化学天然产物的发现和研 究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实验和验证。此外,还需要深入理解化学 天然产物与人体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化学天然产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化 合物。它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在药物开发和制造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化学天然产物的研究,可以发现更多的具 有治疗潜力的化合物,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对化学天 然产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物质的天然产物

化学物质的天然产物 化学物质是我们周围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可以人 工合成。然而,许多化学物质的基础源头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产物。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它们在天然界中的来源和应用。 一、植物中的化学物质 1. 香料和精油 许多花朵和植物能够产生具有浓郁气味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 通常被提取制成香水或者其他调味品,用于食品、化妆品等方面。例如,玫瑰花中所含的挥发油能够提取出玫瑰香精油,而柠檬皮中的柠 檬烯则用于制作柠檬香型。 2. 药用植物 许多植物中含有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草药 和现代药物中。例如,白芷中含有对感冒症状具有缓解作用的挥发油,而紫锥菊中的多糖则可以增强免疫力。这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被提 取和纯化后可以制成药片、药膏等形式。 二、动物中的化学物质 1. 动物体内的分泌物 许多动物会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用于交流、防御或吸引伴侣。例如,咸蛙体表分泌具有毒性的蛋白质,用于防御天敌。而雌性动物的性激 素则会分泌出特殊的化学物质,用于吸引同种的雄性伴侣。

2. 动物的骨骼和毛发 动物的骨骼和毛发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例如,动物骨骼中的磷酸钙可以提取制成磷肥,而动物毛发中的角蛋白可以被用于生产肥皂和化妆品。 三、微生物的贡献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能够产生各种有用的化学物质。 1. 发酵产物 许多有益的食品,如乳酸菌饮料、酸奶等,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质,并产生某些有益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乳酸菌等。 2. 抗生素和酶制剂 许多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如青霉素和链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疾病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微生物还能够产生各种酶制剂,用于食品加工、环保和医学等领域。 四、地球中的矿物质 地球深处的地壳内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它们是由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自然产物。矿物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例如,金、银、铜等金属矿物质被用于珠宝、电子产品等制造,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则是能源的重要来源。

化学合成与天然产物的对比

化学合成与天然产物的对比 化学合成和天然合成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各种化学 物质和药品时,合成化学一直被视为一种主要的方式。然而,随 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重视天然合成。那么化学合成与天然产物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一、制造方式 化学合成是通过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使用化学物质来制造人 造化合物。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化学试剂和工业工具对分子进行改 变和合成。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的优点,能够提高化学物质的纯度 和比例,并且能够控制成本。但同时,它也有可能产生毒性废料,有害环境和健康。 在天然合成中,使用的成分是来自自然界的植物或动物生物体,或者是微生物发酵和制造出的物质。这些天然物质比化学试剂所 使用的化学剂量更加安全,而且更加环保和健康。但是,天然合 成过程更为漫长,需要的成本也更高。 二、成分安全性

大多数化学物质在化学合成过程中会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在这些添加剂中可能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成分,比如在食品加工中的染色剂和防腐剂。这些添加剂可能导致过敏或其他长期健康问题。但是,化学合成所制造的一些化学物质在某些场合下是必须的,这就要求制造过程中要控制添加剂的剂量和成分,提高合成的纯度。 与化学合成不同,天然物质由于是有机和生物来源,通常比化学物质安全可靠,成分更加健康。但是天然产物中也可能存在对某些人群有不良影响的成分,比如某些一些天然精油可能引起某些人过敏,某些植物性毒性化合物可能在错误使用或过度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效力 作为医药的一种,化学药品通常在治疗各种疾病时效果十分显著,因为他们能够针对某个特定的生物分子,进行改变和调节,对病因直接进行打压。但是,在治疗时,由于化学药物是硬性干涉,对于其他身体系统中的反应也不可管理,而且有可能产生不良副作用。

天然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是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合成方法的学科。天然产物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微生物代谢产物、海洋生物中的活性物质等。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旨在探索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合成方法,从而为药物研发、农业、食品科学等领域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方法。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药理活性的评价等方面。在分离纯化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从复杂的天然样品中提取目标化合物,并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和光谱分析方法(如质谱、核磁共振等)对化合物进行鉴定。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从而进行后续的研究。 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是天然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天然产物的光谱数据的分析和比对,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原子级别的结构信息。此外,质谱技术也是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化合物的质量谱图,可以推断出化合物的分子式及其结构。 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是天然有机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的活性进行评价,研究人员可以发现新的药物候选化合物。例如,某些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

等活性,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药物。 在天然有机化学中,合成方法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一些天然产物的含量较低,无法通过直接提取获得足够的量,因此需要通过合成的方法来获取。天然有机化学家通过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的分析,设计出合成路线,并通过逐步反应来合成目标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高效性以及环保性等因素,以确保合成过程的可行性和合成产物的纯度。 在天然有机化学研究中,还涉及到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以及天然产物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为合成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提供合理的合成路线。而天然产物的生理功能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和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天然有机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评价、合成方法研究以及生物合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天然产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化学多样性,为药物研发、农业等领域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贡献。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物的天然来源与生物合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物的天然来源与生 物合成 有机物的天然来源与生物合成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的科学,而有机 物的天然来源和生物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本文将针对 有机物的天然来源和生物合成进行探讨。 一、有机物的天然来源 1. 植物天然产物: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有机物来源之一。许多 草药和天然产物就是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比如金莲花中的花青素、 甘草中的甘草酸等。这些植物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 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2. 动物体内物质:动物体内也含有一些重要的有机物,比如胆固醇、卵磷脂等。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构建细胞膜、调节代谢等。 3. 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们能 够合成多种有机物。例如,青霉菌能够合成青霉素,链霉菌能够合成 链霉素等。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在医药和农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4. 矿物、矿石和化石能源:这些天然物质中含有一些有机物,如石油、煤等。石油是最重要的有机物来源之一,其中含有多种烃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于能源、化工等领域。

二、有机物的生物合成 有机物的生物合成是指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通过生物代谢途径进 行合成的过程。这是生物体利用可再生能源合成复杂化合物的一种方式。 1. 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 生物体内有机物合成的途径和步骤。生物合成途径可以分为线性合成 途径和环状合成途径。线性合成途径是指有机物的合成经过一系列的 步骤,最终生成目标产物。环状合成途径是指有机物的合成经过环状 结构的中间体,最终生成目标产物。 2. 生物合成反应:生物合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是在生物体内通过酶催化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高效、选 择性高等优点。常见的生物合成反应包括羟化反应、羧化反应、氧化 反应等。 3.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是有机化学研究的热 点之一。通过研究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合成反应,可以揭示天然产物 的结构和合成机制,为合成类似分子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4. 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重新设计和重组生物合成途径,合成新型有机物。合成生物 学的发展为有机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天然产物化学整理材料

1.欲提取原生苷,必须抑制酶的活性,若欲提取次生苷,则要利用酶的活性。 2. 将总生物碱溶酸中,加入碱水调节pH值由低到高,则生物碱按碱性由弱到强依次被有机溶剂被萃取出来。 3. 萜类可看作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其通式为 (C5H8)n 。 4.用酸碱法提取黄酮时,碱度不宜过大,以免黄酮母核结构被破坏,加酸也不宜过强,以免黄酮生成烊盐而最大溶解度使沉淀重新溶解,降低收率。 5.皂苷根据苷元的结构可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大类。 6.生物碱常用的提取方法有酸水提取法、醇类溶剂提取法、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 7.吸附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 8.生物碱单体的分离可以利用碱性、溶解度、特殊官能团、极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9.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苯丙酸、苯丙醇、丙烯苯、烯丙苯 10.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可将糖苷分为氧苷、氮苷、碳苷、硫苷。 11.在实际工作中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实验,通常是根据水可提取极性物质,石油醚可提取非极性物质,醇可提取大部分物质的特点,采用石油醚、水、 95%醇的三段法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粗分。 12.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桂皮酸、桂皮醇、丙烯苯、烯丙苯。 13.皂苷按苷元化学结构可分为三萜皂苷、甾体皂苷两大类。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三碳链是否成环。 15. 切断糖苷键的方法有酸水解、碱水解、酶水解、乙酰解、Smith裂解(氧化开裂等。 16.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水提取液,可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其分为碱性、酸性和中性三部分。 17.聚酰胺吸附色谱的原理是氢键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等成分。 18.鞣质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可水解鞣质、缩合鞣质两大类。 19.大孔吸附树脂是利用其分子筛作用和氢键吸附作用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的。 1.天然产物:生物体在一次代谢的基础上,以一次代谢产物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特殊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的在表面上看起来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无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甾族化合物等。 2.甾族化合物:含有环戊烷多氢菲基本母核结构的化合物,一般含有三个侧链,四个环,三个支链中有两个是甲基侧链。 3.苷类化合物:由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羟基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脱水缩合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缩醛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4.生物碱: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大多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并且氮原子大多在环内,具有一定的碱性和较强的生物活性,不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物质。 5.鞣质:又称鞣酸或单宁,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与兽皮中的蛋白质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以透水的皮革,所以称为鞣质。 6先导化合物:具有稳定的特殊结构和较强的生物活性,并可通过结构改造优化其生物活性的物质。

天然产物答案

1天然产物化学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目的是希望从中获得医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防治药物、医用及农用抗菌素、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天然产物是包括了存在于陆生动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成分,甚至还可以包括人与动物体内许多内源性成分(包括天然药物、天然树脂、天然精油、天然高分子、天然香精、天然色素等等),是由各种化学成分所组成的复杂体系。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意义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有助于人类从分子层面全面了解和认识天然产物,从而通过人工培养或人工合成的方式定向获得大批量的目标产物并造福人类。这些目标产物可能是药物,用于帮助人类与疾病作斗争,保障人类的健康,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也可能是有特种功能的物质,对人类生活提供方便;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提供了一个渠道。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天然产物及其改性产物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与功效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物质,一般多采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进行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与水不相混溶而具有一定程度亲水性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是指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可溶组分的传质分离操作;沉淀法常见于已经从植物中分理处有效成分后,分离各组分的过程,它是利用植物成分与一些试剂反应生成沉淀的特性得到目标组分或除去杂质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铅盐法,可以用于除去杂质,也可以用于沉淀有效成分。铅盐法是利用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与许多物质生成难溶的铅盐或络盐沉淀,而用于分离植物成分。盐析法是在植物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饱和状态,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结晶法利用两种或多种可溶性固体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而采用结晶或重结晶进一步分离精制的操作方法;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分馏法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然后精制纯化的方法;对于完全能够互溶的液体系统,可利用各成分沸点的不同而采用分馏法。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中,挥发油及一些液体生物碱的分离即常用分馏法。一般说来,液体混合物沸点相差在100℃以上,可将溶液重复蒸馏多次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沸点相差在25℃以下,则需采用分馏柱,沸点相差越小,则需要的分馏装置越精细。溶剂法亦称共沉淀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即可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经干燥即得;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升华法是固体化合物在加热时可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而达到分离的过程,凡具有升华性的物质均可用此法分离精制。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诸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原理以获得分离的方法,它尤其对植物化学中结构相类似的成分,一般结晶、沉淀、液-液萃取等方法难以得到较好的分离,采用层析法往往可获得满意的结果。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对固定相和移动相亲和作用的差别而达到相互分离的。利用吸附剂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能力差别进行分离的称为吸附色谱;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固定相(液体)和运动相中分配系数差别而进行分离的称为分配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的称为离子交换色谱;利用化合物与固定相形成氢键吸附的聚酰胺色谱;起分子筛作用的为凝胶色谱。层析在柱上、薄层上、纸上进行的则分别称为柱层析、薄层层析、纸层析。此外,移动相为气体的称为气相色谱;移动相为液体的称为液相色谱。 3.树脂存在于植物界,尤其是种子植物中,一般认为,树脂是由植物体内的挥发油成分如萜类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化学组成较复杂的混合物。采取:割取、砍取、提取。分类:单树脂类, 胶树脂类,油胶树脂,油树脂,香树脂。 4.( 1)、松脂熔解工序。松脂用螺旋输送机由贮脂池打入进料斗,经螺旋给料器进入连续熔解器,松脂熔解时通入开口蒸汽,温度控制在90~95℃,熔解过程中蒸发出来的松节油和水蒸气由熔解器上部的冷凝器回收。熔解脂液经熔解器内的过滤装置除去粗大的杂质后进入连续澄清槽。(2)、熔解脂液净制工序熔解脂液在澄清槽进行澄清,澄清槽的容积较大,一般能使脂液在其中停留6~8小时,使脂液和水自行分层,澄清后的净制脂液送往蒸馏工序。(3)、净制脂液的蒸馏工序蒸馏工序是在连续蒸馏塔中进行。澄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